管理信息系统试卷3答案

管理信息系统试卷(3)

一、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 诺兰模型把信息系统的发展过程归纳为6个发展阶段,分别是 起步、扩展、控制、集成、信息管理、成熟 的资源。

2. 管理信息系统切换的方式分为 直接转换、并行转换、分段转换__。

3. 程序调试的内容包括程序的__语法____调试和__程序的逻辑_____检查。

4. 数据流程图是描述_____新系统逻辑模型_____的主要工具。

5. 视频会议系统可分为文件会议系统、数据会议系统、可视会议系统、桌面视频会议系统。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数据库的概念结构设计进行阶段是(A )

A 、系统分析 B、系统设计

C 、系统实施 D、系统评价

2、计算机设备的购置应在(D )

A 、系统开发之前 B、系统分析阶段

C 、系统设计阶段 D、系统实施阶段

3、调查管理业务流程时,调查范围应该是系统中( A)

A 、所有环节的处理业务 B、关键的处理业务

C 、与系统外有联系的处理业务 D、产生报表的处理业务

4、在数据流程图中," 实体" 是指( B)

A 、本系统的单位或人员 B、本系统之外的单位或人员

C 、本系统的数据处理 D、本系统的数据存贮

5、电视机型号编码属于( C)

A 、顺序码 B、十进位码

C 、助忆码 D、缩写码

6、在系统设计中使用U/C矩阵方法的主要目的是( D)

A 、确定系统边界 B、确定系统内部关系

C 、确定系统与外部的联系 D、确定系统子系统的划分

7、系统调试时,当程序全部调试完成后,首先应作的事是( A)

A 、系统试运行 B、系统正式运行

C 、编写程序文档资料 D、系统交付使用

8. 数据库设计,属于系统开发的(D )

A 、系统分析阶段 B、系统总体设计阶段

C 、系统实施阶段 D、系统详细设计阶段

9. 系统设计阶段的任务是完成新系统的(B )

A 、物理设计 B、逻辑设计

C 、概念设计 D、程序设计

10. 系统规格说明书反映了(B )对于现行系统的认识和理解。

A 、用户 B、系统分析员

C 、系统操作人员 D、编程人员

11. 下列哪个分析设计属于生命周期法中的分析阶段 (A )

A 、总体设计 B、模块设计

C 、逻辑设计 D、程序设计

12. 用原型法开发信息系统,评价原型阶段的主要任务是(B )

A 、修改、完善系统原型 B、征求用户对原型的评价和改进意见

C 、扩展系统功能 D、研制者分析、评价已建原型

13、以下不属于输出设计任务的是(D )。

A 、确定输出内容 B、选择输出方式

C 、输出格式设计 D、输出目的设计

14、系统设计的主要任务不包括(D )。

A 、代码设计 B、输入输出设计

C 、程序设计 D、系统分析

15、企业资源计划(ERP)的核心是( B)

A 、MRP B、MRP Ⅱ

C 、JIT D、CAM

三、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信息系统的网络拓扑结构有总线型、环型、关系型( × )

2.信息是经过加工的数据(√ )

3.简单地说,管理的过程就是基于信息的决策过程(√ )

4.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人机”合成系统,但计算机并不一定是管理信息系统的必要条件( √ )

5.输出设计是系统分析阶段的主要任务之一 ( × )

6.系统切换的方式有多种,其中最安全的是直接切换

7.只有进行了系统总体测试,才能着手模块测试( × )

8.信息系统的逻辑模型要解决系统“干什么”,同时也要解决系统“如何干”等问题( × )

9.总体结构设计需要从软硬件两方面描述系统的总体结构( √ )

10.业务流程分析主要是为了描述现行系统的物理模型 ( √ )

四、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8分)

1. 管理信息系统: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由人、计算机等组成的能进行信息收集、传输、储存、加工、维护和使用的社会技术系统。管理信息系统能实测企业的各种运行情况;利用过去的数据预测未来;从企业全局出发辅助企业进行决策;利用信息控制企业的行为;帮助企业实现其规划目标。

2.决策支持系统:决策支持系统(Decision Support System,DSS )是一种以计算机为工具,应用决策科学及有关学科的理论与方法,以人机交互方式辅助决策者解决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决策问题的管理信息系统。

3. 内聚:内聚衡量一个模块内部各个元素彼此结合的紧密程度。

4. 代码:代码是代表系统中客观存在的实体的名称、属性或状态的符号,通常用数字、字符或它们的组合表示。

五、简述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1.简述系统分析的工作步骤

参考答案:系统分析过程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即(1)详细调查和分析用户需求。在总体规划初步调查的基础上,进一步收集和了解、分析用户需求,调查用户的有关详细情况;(2)确定初步的逻辑模型。逻辑模型仅指逻辑上确定的新系统模型,而不涉及具体的物理实现。逻辑模型由一组图表工具进行描述;(3)编

制系统分析报告。即对上述调查和分析的结果采用图表描述的逻辑模型进行适当的文字说明,这是系统分析阶段的主要成果。

2.如何对系统进行测试

参考答案:管理信息系统是由若干个子系统组成的,而子系统又是由若干个模块组成的。

因此测试过程按照“自底向上”的思想,分析模块测试、分调、总调三层次,它们分别对应着程序测试、子系统测试、系统测试。(1)模块测试的目的是保证每个模块本身能正常运行,在该步发现的问题大都是程序设计或详细设计中的错误,对于模块测试,一般分成人工走通和上机测试两步进行;(2)分调。也称子系统测试,就是把经过测试的模块放在一起形成一个子系统来测试,主要是测试各模块之间的协调和通令,即重点测试子系统内各模块的接口,一般有非渐增和渐增式两种策略;(3)总调。也称系统测试,它是把经过测试的子系统装配成一个完整的系统来测试,用以发现系统设计和程序设计中的错误,验证系统的功能是否达到设计说明书的要求。

3.简述代码设计的原则

参考答案:(1)具备唯一确定性,每个代码都仅代表唯一的实体或属性;(2)标准化与通用性,凡国家或主管部门对某些信息分类和代码有统一的规定,如国标、部标等,则应采用标准形式,以求通用化;(3)可扩充且易修改,要考虑今后的发展,为增加新代码留有余地,防止类似计算机2000年问题的再次出现;

(4)短小精悍,代码的长度会影响所占据的内存空间、处理速度以及输入时的出错概率,因此在保证可扩充且易修改的前提下,要尽量短小;(5)具有规律性,这样可便于编码和识别,便于用户识别和记忆。

4.简述可行性研究的主要内容。

参考答案:可行性研究包括可能性和必要性两个方面。所谓开发的可能性就是指开发的条件是否具备,而必要性是指客观上是否需要。可能性和必要性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具体讲可行性研究一般从技术上的可行性、经济上的可行性、管理上的可行性、开发环境的可行性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1)技术上的可行性,指根据新系统的目标来考虑系统的硬设备、软件、环境条件和技术力量等是否具备,即技术上实现的可能性;(2)经济上的可行性,是指通过对管理信息系统的

投资和效益的投入——产生分析,来说明开发新系统在经济上是否合算;(3)管理上的可行性,主要考虑当前系统的管理体制是否有条件提供新系统所必需的各种数据和企业最高层领导及各级管理人员对新系统所提供信息需求的迫切性,即研究开发新系统是否是必要的;(4)开发环境的可行性,主要指领导意见是否一致,企业有无资金保证,能否抽出骨干力量参加系统开发等。

六、应用题(每小题13分,共13分)

1. 存取款处理的数据流程图如下,画出其系统流程图。

管理信息系统试卷(3)

一、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 诺兰模型把信息系统的发展过程归纳为6个发展阶段,分别是 起步、扩展、控制、集成、信息管理、成熟 的资源。

2. 管理信息系统切换的方式分为 直接转换、并行转换、分段转换__。

3. 程序调试的内容包括程序的__语法____调试和__程序的逻辑_____检查。

4. 数据流程图是描述_____新系统逻辑模型_____的主要工具。

5. 视频会议系统可分为文件会议系统、数据会议系统、可视会议系统、桌面视频会议系统。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数据库的概念结构设计进行阶段是(A )

A 、系统分析 B、系统设计

C 、系统实施 D、系统评价

2、计算机设备的购置应在(D )

A 、系统开发之前 B、系统分析阶段

C 、系统设计阶段 D、系统实施阶段

3、调查管理业务流程时,调查范围应该是系统中( A)

A 、所有环节的处理业务 B、关键的处理业务

C 、与系统外有联系的处理业务 D、产生报表的处理业务

4、在数据流程图中," 实体" 是指( B)

A 、本系统的单位或人员 B、本系统之外的单位或人员

C 、本系统的数据处理 D、本系统的数据存贮

5、电视机型号编码属于( C)

A 、顺序码 B、十进位码

C 、助忆码 D、缩写码

6、在系统设计中使用U/C矩阵方法的主要目的是( D)

A 、确定系统边界 B、确定系统内部关系

C 、确定系统与外部的联系 D、确定系统子系统的划分

7、系统调试时,当程序全部调试完成后,首先应作的事是( A)

A 、系统试运行 B、系统正式运行

C 、编写程序文档资料 D、系统交付使用

8. 数据库设计,属于系统开发的(D )

A 、系统分析阶段 B、系统总体设计阶段

C 、系统实施阶段 D、系统详细设计阶段

9. 系统设计阶段的任务是完成新系统的(B )

A 、物理设计 B、逻辑设计

C 、概念设计 D、程序设计

10. 系统规格说明书反映了(B )对于现行系统的认识和理解。

A 、用户 B、系统分析员

C 、系统操作人员 D、编程人员

11. 下列哪个分析设计属于生命周期法中的分析阶段 (A )

A 、总体设计 B、模块设计

C 、逻辑设计 D、程序设计

12. 用原型法开发信息系统,评价原型阶段的主要任务是(B )

A 、修改、完善系统原型 B、征求用户对原型的评价和改进意见

C 、扩展系统功能 D、研制者分析、评价已建原型

13、以下不属于输出设计任务的是(D )。

A 、确定输出内容 B、选择输出方式

C 、输出格式设计 D、输出目的设计

14、系统设计的主要任务不包括(D )。

A 、代码设计 B、输入输出设计

C 、程序设计 D、系统分析

15、企业资源计划(ERP)的核心是( B)

A 、MRP B、MRP Ⅱ

C 、JIT D、CAM

三、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信息系统的网络拓扑结构有总线型、环型、关系型( × )

2.信息是经过加工的数据(√ )

3.简单地说,管理的过程就是基于信息的决策过程(√ )

4.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人机”合成系统,但计算机并不一定是管理信息系统的必要条件( √ )

5.输出设计是系统分析阶段的主要任务之一 ( × )

6.系统切换的方式有多种,其中最安全的是直接切换

7.只有进行了系统总体测试,才能着手模块测试( × )

8.信息系统的逻辑模型要解决系统“干什么”,同时也要解决系统“如何干”等问题( × )

9.总体结构设计需要从软硬件两方面描述系统的总体结构( √ )

10.业务流程分析主要是为了描述现行系统的物理模型 ( √ )

四、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8分)

1. 管理信息系统: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由人、计算机等组成的能进行信息收集、传输、储存、加工、维护和使用的社会技术系统。管理信息系统能实测企业的各种运行情况;利用过去的数据预测未来;从企业全局出发辅助企业进行决策;利用信息控制企业的行为;帮助企业实现其规划目标。

2.决策支持系统:决策支持系统(Decision Support System,DSS )是一种以计算机为工具,应用决策科学及有关学科的理论与方法,以人机交互方式辅助决策者解决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决策问题的管理信息系统。

3. 内聚:内聚衡量一个模块内部各个元素彼此结合的紧密程度。

4. 代码:代码是代表系统中客观存在的实体的名称、属性或状态的符号,通常用数字、字符或它们的组合表示。

五、简述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1.简述系统分析的工作步骤

参考答案:系统分析过程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即(1)详细调查和分析用户需求。在总体规划初步调查的基础上,进一步收集和了解、分析用户需求,调查用户的有关详细情况;(2)确定初步的逻辑模型。逻辑模型仅指逻辑上确定的新系统模型,而不涉及具体的物理实现。逻辑模型由一组图表工具进行描述;(3)编

制系统分析报告。即对上述调查和分析的结果采用图表描述的逻辑模型进行适当的文字说明,这是系统分析阶段的主要成果。

2.如何对系统进行测试

参考答案:管理信息系统是由若干个子系统组成的,而子系统又是由若干个模块组成的。

因此测试过程按照“自底向上”的思想,分析模块测试、分调、总调三层次,它们分别对应着程序测试、子系统测试、系统测试。(1)模块测试的目的是保证每个模块本身能正常运行,在该步发现的问题大都是程序设计或详细设计中的错误,对于模块测试,一般分成人工走通和上机测试两步进行;(2)分调。也称子系统测试,就是把经过测试的模块放在一起形成一个子系统来测试,主要是测试各模块之间的协调和通令,即重点测试子系统内各模块的接口,一般有非渐增和渐增式两种策略;(3)总调。也称系统测试,它是把经过测试的子系统装配成一个完整的系统来测试,用以发现系统设计和程序设计中的错误,验证系统的功能是否达到设计说明书的要求。

3.简述代码设计的原则

参考答案:(1)具备唯一确定性,每个代码都仅代表唯一的实体或属性;(2)标准化与通用性,凡国家或主管部门对某些信息分类和代码有统一的规定,如国标、部标等,则应采用标准形式,以求通用化;(3)可扩充且易修改,要考虑今后的发展,为增加新代码留有余地,防止类似计算机2000年问题的再次出现;

(4)短小精悍,代码的长度会影响所占据的内存空间、处理速度以及输入时的出错概率,因此在保证可扩充且易修改的前提下,要尽量短小;(5)具有规律性,这样可便于编码和识别,便于用户识别和记忆。

4.简述可行性研究的主要内容。

参考答案:可行性研究包括可能性和必要性两个方面。所谓开发的可能性就是指开发的条件是否具备,而必要性是指客观上是否需要。可能性和必要性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具体讲可行性研究一般从技术上的可行性、经济上的可行性、管理上的可行性、开发环境的可行性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1)技术上的可行性,指根据新系统的目标来考虑系统的硬设备、软件、环境条件和技术力量等是否具备,即技术上实现的可能性;(2)经济上的可行性,是指通过对管理信息系统的

投资和效益的投入——产生分析,来说明开发新系统在经济上是否合算;(3)管理上的可行性,主要考虑当前系统的管理体制是否有条件提供新系统所必需的各种数据和企业最高层领导及各级管理人员对新系统所提供信息需求的迫切性,即研究开发新系统是否是必要的;(4)开发环境的可行性,主要指领导意见是否一致,企业有无资金保证,能否抽出骨干力量参加系统开发等。

六、应用题(每小题13分,共13分)

1. 存取款处理的数据流程图如下,画出其系统流程图。


相关内容

  • "考试题库系统"软件设计文档
  • [项目名称] 基础类课程考试系统 软件需求说明书 [V1.0(版本号)] 拟 制 人___ __________________ 负 责 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批 准 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00三年九月十日] "基础类课程考试系统&q ...

  • 在线考试系统分析 课程设计报告
  • 课程设计报告 课 程 课题名称 学生姓名学 院 信息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 指导老师 时 间 目 录 1 背景„„„„„„„„„„„„„„„„„„„„„„„„„„„„„„„„2 2 系统设计„„„„„„„„„„„„„„„„„„„„„„„„„„„„„„2 2.1 系统需求分析„„„„„„„„„„„„„„„ ...

  • 在线考试系统需求分析文档
  • 在线考试系统需求分析文档 目录 一.引言........................................................................................................................ 1 1.1. 编写 ...

  • 自动组卷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毕业设计
  • 毕 业 设 计 题 目 自动组卷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院: 电气信息学院 专业: 自动化 0602 学号:[1**********]2 学生姓名: 张文斌 导师姓名: 寻 大 勇 完成日期: 2008年6月 诚 信 声 明 本人声明: 1.本人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在老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 ...

  • 江苏省职业鉴定中心
  • 一、考试概况: 1、物流师 (1)鉴定等级:物流师、助理物流师、物流员 (2)鉴定时间: ①物流员、助理物流师: 8:30-9:30技能操作第一部分(笔试); 10:00-11:00技能操作第二部分(上机); 11:00-12:00理论知识考试(上机); (技能操作科目中笔试部分和机考部分各为50分 ...

  • 地理信息系统原理试卷(一)及答案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地理信息系统原理试卷(一) 一.单项选择 (每小题 2 分,共20 分) 1.世界上地理信息系统的普遍发展和推广应用的阶段是20世纪(C )年代: A. 60年代 B. 70年代 C. 80年代 D. 90年代 2.以下不属于GIS 输出设备的为( B ) A. 绘图仪 B. 数字化 ...

  • 信息系毕业论文
  • 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网上考试系统 XXX 班 级 05网络 专 业 计算机网络 教 学 系 信息系 指导教师 完成时间年日至 目录 ......................................................................... 3 ...

  • 软件项目管理论文
  • 在线考试系统 1 项目背景及要求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人类已经进入了信息时代,也有人称为数字化时代.在数字化的网络环境下,学生希望得到个性化的满足,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学习,同时也希望能够得到科学的评价,老师希望有效改进现有的考试模式,提高考试的效率:教育机构也希望给网上的学生提供更全面 ...

  • 于NET的数据结构考试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 科技信息 一一-----------_--------------------_----------_-------------------------------一 基于・NET的数据结构考试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李莹 梁爽 辽宁 抚顺 1 OIT论坛o SCIENCE&TECHNOLOGY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