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职业道德

一、简答题(本题共35分,每小题7分)

1、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功能

教师职业道德的功能具有多样性,主要包括;

对教师工作的动力功能;1分

对教师职业行为的调节功能;1分

对教育对象的教育功能;1分

对教师工作的评价功能;1分

对社会文明的示范功能;1分

对教师自身修养的引导功能。1分

2、如何正确看待和处理教育过程的协作性和施教方式个体性的关系

(对这一问题重要性的认识)教育过程的协作性与教师施教方式的个体性是教师职业劳动的基本特征,是教师搞好教育教学工作要认真对待和解决好的重要问题 2分

(对这一问题关系的认识)在教育过程中,个体性和协作性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良好的教育质量只有在教师劳动的个体性和协作性相统一的过程中才能真正实现;3分 (在实践中应把握的原则)教师个体的施教应尽职尽责,同时不可忽视相互间的协作性2分

3、教师职业道德与社会一般道德的联系与区别

(联系)教师职业道德是社会一般道德在教师职业领域特殊表现和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一般道德是教师职业道德的主要价值来源和基础;3分

(区别)社会一般道德是社会公共生活中最一般最普遍的善恶标准和观念,反映对社会所有人的要求,而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职业生活中特有的善恶标准和观念,反映对教师特有的要求;产生的时间和发展有所不同,适用的范围有所不同。4分

4、教师与学生家长关系的道德调节应把握的问题

主动与学生家长联系,谋求共同一致的教育立场;[2分];

认真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2分];

尊重学生家长的人格,不训斥,不指责;[2分];

教育学生尊重家长。[1分]

5、1997年我国颁布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共有八个方面,;具体包括:依法执教;[1分];爱岗敬业;热爱学生;[1分];严谨治学;[1分];团结协作;[1分]

尊重家长;[1分];廉洁从教;[1分];为人师表[1分]。

二、辨析题(本题共24分,每小题12分)

1、(对此说的看法)这种说法虽然指出了思想品德培养是教书育人题中应有之意,但却是不完全的。3分

(理由)思想品德培养只是教书所育之人的一个方面,而不是它的全部,教书所育之人,实质应是能在多方面适应社会、推动社会发展的完整的人,即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和谐

发展之人,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固然是很重要的,但如果其他方面被忽略或不能得到很好发展,也不会有能够很好生存和发展的能力6分

如果把教书育人仅仅理解为只是培养思想品德,就会在实践上窄化教学的多方面的功能,也会导致教学功能的片面性3分

2、(对此说法的看法)这一说法表面看来有一定好心在内其实是一种伦理观念上的误区;3分

(理由)因为在这样的伦理观念中,并没有把学生当作和自己一样是个有人的尊严的人, 并没有把学生当作和自己一样是个与别人在地位上平等的人3分

这种爱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在实践中常常表现是一种无视学生人格尊严和人格平等的爱;3分

教师对学生的那种“打是疼骂是爱”的做法,在实际上往往不知不觉地会造成对学生人格尊严的伤害和对学生合法权益的剥夺,对身心健康的摧残。3分

三、案例分析题(本题共24分,每小题12分)

1、这是教师从教为教应该具备的一种职业品质;[2分]。

这样做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为有效进行教育铺设良好的通道和奠定良好的基础;[3分]。

是培养学生良好品德、陶冶感化学生的重要因素;[3分]。

是激励学生有效进行各种学习的动力;[2分]。

有利于创造积极愉快的人际氛围和学习气氛,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2分]。

2、(主要问题)为师不廉,执教不公,导致对学生的严酷相待;[3分]。

(主要危害)从学生方面看,损害了学生的身心;从教师方面看,扭曲了师生关系,损害了教育行风,有可能导致对学生心灵的污染。[3分]。

(怎样对待)对“犯困”一事给予关切的询问和了解,查明原因后予以关心,对其带病学习给予赞赏或肯定;对班级评“三好”一事,应做到公正公开,按照民主程序[3分]

(理由)关心爱护学生是教师重要职责;公正公平是保障学生合法权益、维护学生切身利益所必需。[3分]

四、联系实际论述(本题17分)

内在思想情操的高尚性;[3分]。

外在言行举止的文明性;[3分]。

个性品质的健康性;[3分]。

工作上的纯熟性和进取性。[3分]。(1、联系实际方面共有[3分]。)倡导良好师表风范的意义。[2分]。

(能联系实际或不能联系实际的,可分别得3分或去3分;联系实际不对的或不明显的,可酌情去1——2分。2、这四个方面应分别在“为什么”或“必要性”上有所阐述,没有阐述的各去2分;3、对把师表风范与教师素质混同或以教师素质代替对师表风范的阐述的,全题的分数不得超过9分,因为,师表风范是教师素质的综合反映和表现。之所以给点分,是从两者在教师修养中的联系上考虑的)

[判断题]A

人格的形成一方面是特定文化对个体的直接影响,使特定的人接受一定的伦理文化,实现其社会化的过程;另一方面也是道德主体自身不断从客观文化中汲取精神营养,追求价值与人格的理想,从而实现其人格的改造和提升的过程。

A:正确

B:错误

2:[判断题]A

仁慈就是具有高度理智性和超越性的爱心和宽恕的伦理精神和道德原则。

A:正确

B:错误

3:[判断题]A

道德意义上的良心是一种道德心理现象,是指主体对自身道德责任和道德义务的一种自觉意识和情感体验,以及以此为基础而形成的对于道德自我、道德活动进行评价与调控的心理机制。

A:正确

B:错误

4:[判断题]B

公正本身是一个社会性和历史性的范畴,但公正能解决教育中的全部问题。

A:正确

B:错误

5:[判断题]A

无论是从伦理体系完善的逻辑需要还是从人类生活幸福的基本需要出发,仁慈与公正一样,都是我们应当坚持的伦理原则。

A:正确

B:错误

6:[判断题]B

教师公正,教育必然公正,所以二者是一回事。

A:正确

B:错误

7:[判断题]B

对教师来说,能否做到对人仁慈,尤其是对学生做到仁慈施教,不是一个关系到教育工作成败的关键性伦理课题。

A:正确

B:错误

8:[判断题]A

教师的仁慈在一般人际关系中运用时也要讲究方法。但是涉及到教育对象时,由于学生的年龄与发展的实际,由于教育规律的制约,这一方法特征就会表现得更为明显。 A:正确

B:错误

9:[单项选择题]C

教育法律关系中两个最重要的主体是

A:教育部门和下属学校

B:教育机构和非教育机构

C:教师和学生

D:教育领导和教师

10:[单项选择题]

依法治教的重点是C

A:教育法学教育和研究

B:教育法律的遵守

C:各个教育部门按照法定的权利和义务要求来治理教育,依法指挥、组织、管理、实施、监督、参与教育活动

D:教育立法

11:[单项选择题]A

在《论语》中记载着许多孔子关于仁的解释,孔子“仁”的中心是

A:爱人

B:人心

C:诚信

D:谦让

12:[单项选择题]A

某市教委在教师中随机调查,问“您热爱学生吗?”90%以上的教师都回答“是”。而当转而对他们所教的学生问“你体会到老师对你的爱了吗?”时,回答“体会到”的学生仅占10%!这说明

A:教师还没有掌握高超的沟通与表达技巧

B:教师尚不具有崇高的道德境界

C:教师缺乏信心

D:教师缺乏爱心

13:[单项选择题]A

从教师个体职业良心形成的角度看,教师的职业良心首先会受到

A:社会生活和群体的影响

B:教育对象的影响

C:教育法规的影响

D:教育原则的影响

14:[单项选择题]B

“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这句话出自

A:孔子

B:孟子

C:韩非子

D:老子

15:[单项选择题]D

中国人有句俗语说,“师生如父子”,这句话的真正内涵是

A:师生关系就是父子关系

B:师生关系基本等同于父子关系

C:教师对学生既有像父母一样的关爱,又有像父母对自己子女一样的偏爱

D:教师对学生既有像父母一样的关爱,却没有像父母对自己子女一样的偏爱 16:[单项选择题]D

人们面对利害道德主体应该作到的事情就是

A:权利

B:权力

C:利益

D:义务

17:[单项选择题]C

按照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理论,义务形成的最后和物质的基础是

A:主观意识

B:集体世界观

C:社会存在

D:社会意识

18:[单项选择题]C

按照英国现代伦理学家罗斯的分法,我们日常生活中能够看到的普遍的常识性的(理所当然的)义务,例如忠诚、赔偿、感恩等属于

A:显见义务

B:实际义务

C:一般道德义务

D:教育道德义务

19:[单项选择题]D

据说美国杜鲁门总统的成功与当学生的时候赢得英文教师布朗小姐的爱吻有关,这说明教师的仁慈对学生学习具有

A:榜样作用

B:心理健康功能

C:成功作用

D:激发努力学习动机作用

20:[单项选择题]B

教师在履行教育义务的活动中,最主要、最基本的道德责任是

A:依法执教

B:教书育人

C:爱岗敬业

D:团结协作

21:[单项选择题]A

认为人都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这是

A:孟子的观点

B:朱熹的观点

C:王阳明的观点

D:程颐的观点

22:[单项选择题]C

从伦理学的角度看,教师要公正地对待学生,首先是要真正

A:给学生权利

B:教给学生知识

C:尊重和信赖学生

D:尊重学生家长

23:[单项选择题]C

良心可以以直觉、顿悟、预感等瞬间完成的方式起作用,这是良心的

A:瞬时作用

B:长期作用

C:直觉作用

D:理智作用

24:[单项选择题]D

良心中最一般、最基础和最普遍的内容就是

A:特殊良心

B:个人良心

C:职业良心

D:一般良心

25:[单项选择题]D

一个人作为权利和义务(尤其是政治权利与义务)主体的资格,这是

A:社会学意义上的人格

B:论理学意义上的人格

C:心理学意义上的人格

D:法律意义上的人格

26:[单项选择题]B

教师公正的核心是

A:对自己公正

B:对学生的公正

C:对同事公正

D:对上级公正

27:[单项选择题]C

教师要成功进行自己的人格修养,最好采取哪种策略

A:“取法乎下”

B:“取法乎中”

C:“取法乎上”

D:“无法即法”

28:[单项选择题]A

教师在所从事的教育教学活动中,严格按照《宪法》和教育方面的法律、法规以及其他相关的法律、法规,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符合法制化。这就是

A:依法执教

B:爱岗敬业

C:热爱学生

D:严谨治学

29:[多项选择题]ABD

从德育(道德教育)的角度看,师表之美的价值主要表现在三方面,即

A:充分发挥教育主体的德育潜能

B:充分促成学生的榜样学习

C:改善教育与道德教育的效能

D:使学生的品质得到质的飞跃

30:[多项选择题]ABC

下列是孔子关于仁的解释和论述的包括: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C:“能行五者于天下者,为仁矣”

D:“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31:[多项选择题]CD

公正的内涵丰富,可以有不同的划分。从公正的性质上看,公正可以分为

A:“我—我”公正

B:“我—你”公正

C:报偿性公正

D:惩罚性公正

32:[多项选择题]CD

为什么需要仁慈原则

A:仁慈是人的本性

B:仁慈可以解决一切问题

C:仁慈是伦理的基本原则

D:仁慈是公正的延伸与补充

33:[多项选择题]ABC

道德义务与非道德义务相比,具有一些明显的特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 A:道德义务的精神性

B:道德义务的自觉性

C:道德义务的意志特征

D:道德义务的阶级性

34:[多项选择题]CD

教师公正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十分重要。这一重要性体现在两个方面,即: A:对学生心理

B:对学生生理

C:对学生个体

D:对学生集体

35:[多项选择题]AB

决定义务的主观因素主要有两个方面,即

A:先验理性

B:道德认知

C:客观世界

D:客观存在

36:[多项选择题]BCD

下列哪些是1993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的教师的义务

A:按时获得薪水和报酬

B: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

C: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

D: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

一、教师职业道德及其基本特点

(一)、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内涵

1、教师职业道德是指:教师职业道德是指教师在其职业生活中,调节和处理与他人、与社会、与集体、与职业工作关系所应遵守的行为规范或行为准则,以及在这基础上所表现出来的观念意识和行为品质。

上述概念具有如下基本旨意:

一是揭示了教师职业道德的独特性,说明了它是教师这一职业所特有的,是与教师这一职业密切联系的专门性道德。

二是揭示了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内涵,说明教师职业道德不只是教师在职业生活中所应遵循的行为规范或行为准则,还包括教师对规范或准则中内得而成的观念意识和行为品质。

2、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特点

(1)、教师职业道德的教育专门性。指教师职业道德对教育善恶的专门体现性和对教育的专门适用性。 (2)、教师职业道德体现教书和育人要求的一致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告诫教师:“请你记住,你不仅是自己学科的教员,而且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 (3)、教师职业道德内容的全

面性。它包括职业理想、职业态度、职业责任、职业技能、职业规范、职业良心、职业作风、职业情操等。 (4)、教师职业道德功能的多样性。它包括职业工作的精神动力、人际关系和利益关系的调节、言行示范的自觉性等。

二、我国当代教师职业道德原则和基本规范

(一)、我国当代教师职业道德的建构

(1)、继承性

(2)、时代性

(3)、全面性

(二)、我国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

(1)教书育人原则

(2)乐教勤业原则

(3)人格示范原则:p>

(三)我国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

1、爱 岗敬业。

爱岗敬业是调整教师与教师职业之间相互关系的道德规范。是教师做好教育工作的思想前提。

*尊重学生

*信任学生

*关心学生、爱护学生

热爱学生是建立民主、平等、和谐师生关系的基础。

热爱学生是做好教育工作的重要条件。

教育爱内涵的思想特征:

A、教育爱的广泛性

B、教育爱的引导性

C、教育爱的理智性和纯洁性

D、爱与严的结合

2、严谨治学

严谨治学是处理教师和教学之间相互关系的道德规范。其基本含义是:树立优良学风,刻苦钻研业务、不断学习新知识方法,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改进教育教学,提高教育教学和科研水平。

(1)好学不倦,努力精通业务

(2)把握规律,科学施教

(3)严以律己,严格执教

(4)不断探索,勇于创新

3、团结协作

团结协作是调节教师与教师、教师与领导等教育主体之间相互关系的道德规范。

(1)关心教师集体,维护集体荣誉

(2)克服文人相轻,相互学习配合

(3)尊重同志,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5、尊重家长

尊重家长是处理教师和学生家长之间相互关系的道德规范。

教师 与学生家长的基本关系表现在 :

(1)社会地位的平等性

(2)联系交往的互尊性

(3)教育过程的配合性

6、廉洁从教

廉洁从教是调整教师与物欲诱惑之间的道德 规范。其基本要求是:坚守高尚情操,发扬奉献精神,自觉抵制社会不良风气影响,不利用职责之便谋求私利。 古人云:“不受曰廉,不污曰洁”

廉洁公正是为师立教的根本

7、依法执教

依法执教是调整教师劳动与法律制度 之间的职业道德规范。其基本要求是:自觉遵守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

8、为人师表

为人师表是教育活动对教师个人言行的要求。

其基本含义是:模范尊守社会公德,衣着整洁得体,语言规范健康,举止文明礼貌,严于律己,作风正派,以身作则,注意自省、自察、自纠。

特点:表率性、律己性、统一性、真实性

三、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一)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意义

1、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教师道德人个不断发展完善的需要。

2、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做好教育工作的需要。

(二)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基本原则

1、坚持知和行的统一。

2、坚持动机和效果的统一。

3、坚持自律和他律的结合。

4、坚持个人和社会的结合。

5、坚持继承和创新的结合。

(三)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基本方法

1、加强理论学习,注意“内省”,“慎独”

2、勇于实践磨练,增强情感体验

3、虚心向他人学习,自觉与他人交流

4、确立可行目标,坚持不懈努力

一、简答题(本题共35分,每小题7分)

1、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功能

教师职业道德的功能具有多样性,主要包括;

对教师工作的动力功能;1分

对教师职业行为的调节功能;1分

对教育对象的教育功能;1分

对教师工作的评价功能;1分

对社会文明的示范功能;1分

对教师自身修养的引导功能。1分

2、如何正确看待和处理教育过程的协作性和施教方式个体性的关系

(对这一问题重要性的认识)教育过程的协作性与教师施教方式的个体性是教师职业劳动的基本特征,是教师搞好教育教学工作要认真对待和解决好的重要问题 2分

(对这一问题关系的认识)在教育过程中,个体性和协作性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良好的教育质量只有在教师劳动的个体性和协作性相统一的过程中才能真正实现;3分 (在实践中应把握的原则)教师个体的施教应尽职尽责,同时不可忽视相互间的协作性2分

3、教师职业道德与社会一般道德的联系与区别

(联系)教师职业道德是社会一般道德在教师职业领域特殊表现和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一般道德是教师职业道德的主要价值来源和基础;3分

(区别)社会一般道德是社会公共生活中最一般最普遍的善恶标准和观念,反映对社会所有人的要求,而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职业生活中特有的善恶标准和观念,反映对教师特有的要求;产生的时间和发展有所不同,适用的范围有所不同。4分

4、教师与学生家长关系的道德调节应把握的问题

主动与学生家长联系,谋求共同一致的教育立场;[2分];

认真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2分];

尊重学生家长的人格,不训斥,不指责;[2分];

教育学生尊重家长。[1分]

5、1997年我国颁布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共有八个方面,;具体包括:依法执教;[1分];爱岗敬业;热爱学生;[1分];严谨治学;[1分];团结协作;[1分]

尊重家长;[1分];廉洁从教;[1分];为人师表[1分]。

二、辨析题(本题共24分,每小题12分)

1、(对此说的看法)这种说法虽然指出了思想品德培养是教书育人题中应有之意,但却是不完全的。3分

(理由)思想品德培养只是教书所育之人的一个方面,而不是它的全部,教书所育之人,实质应是能在多方面适应社会、推动社会发展的完整的人,即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和谐

发展之人,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固然是很重要的,但如果其他方面被忽略或不能得到很好发展,也不会有能够很好生存和发展的能力6分

如果把教书育人仅仅理解为只是培养思想品德,就会在实践上窄化教学的多方面的功能,也会导致教学功能的片面性3分

2、(对此说法的看法)这一说法表面看来有一定好心在内其实是一种伦理观念上的误区;3分

(理由)因为在这样的伦理观念中,并没有把学生当作和自己一样是个有人的尊严的人, 并没有把学生当作和自己一样是个与别人在地位上平等的人3分

这种爱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在实践中常常表现是一种无视学生人格尊严和人格平等的爱;3分

教师对学生的那种“打是疼骂是爱”的做法,在实际上往往不知不觉地会造成对学生人格尊严的伤害和对学生合法权益的剥夺,对身心健康的摧残。3分

三、案例分析题(本题共24分,每小题12分)

1、这是教师从教为教应该具备的一种职业品质;[2分]。

这样做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为有效进行教育铺设良好的通道和奠定良好的基础;[3分]。

是培养学生良好品德、陶冶感化学生的重要因素;[3分]。

是激励学生有效进行各种学习的动力;[2分]。

有利于创造积极愉快的人际氛围和学习气氛,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2分]。

2、(主要问题)为师不廉,执教不公,导致对学生的严酷相待;[3分]。

(主要危害)从学生方面看,损害了学生的身心;从教师方面看,扭曲了师生关系,损害了教育行风,有可能导致对学生心灵的污染。[3分]。

(怎样对待)对“犯困”一事给予关切的询问和了解,查明原因后予以关心,对其带病学习给予赞赏或肯定;对班级评“三好”一事,应做到公正公开,按照民主程序[3分]

(理由)关心爱护学生是教师重要职责;公正公平是保障学生合法权益、维护学生切身利益所必需。[3分]

四、联系实际论述(本题17分)

内在思想情操的高尚性;[3分]。

外在言行举止的文明性;[3分]。

个性品质的健康性;[3分]。

工作上的纯熟性和进取性。[3分]。(1、联系实际方面共有[3分]。)倡导良好师表风范的意义。[2分]。

(能联系实际或不能联系实际的,可分别得3分或去3分;联系实际不对的或不明显的,可酌情去1——2分。2、这四个方面应分别在“为什么”或“必要性”上有所阐述,没有阐述的各去2分;3、对把师表风范与教师素质混同或以教师素质代替对师表风范的阐述的,全题的分数不得超过9分,因为,师表风范是教师素质的综合反映和表现。之所以给点分,是从两者在教师修养中的联系上考虑的)

[判断题]A

人格的形成一方面是特定文化对个体的直接影响,使特定的人接受一定的伦理文化,实现其社会化的过程;另一方面也是道德主体自身不断从客观文化中汲取精神营养,追求价值与人格的理想,从而实现其人格的改造和提升的过程。

A:正确

B:错误

2:[判断题]A

仁慈就是具有高度理智性和超越性的爱心和宽恕的伦理精神和道德原则。

A:正确

B:错误

3:[判断题]A

道德意义上的良心是一种道德心理现象,是指主体对自身道德责任和道德义务的一种自觉意识和情感体验,以及以此为基础而形成的对于道德自我、道德活动进行评价与调控的心理机制。

A:正确

B:错误

4:[判断题]B

公正本身是一个社会性和历史性的范畴,但公正能解决教育中的全部问题。

A:正确

B:错误

5:[判断题]A

无论是从伦理体系完善的逻辑需要还是从人类生活幸福的基本需要出发,仁慈与公正一样,都是我们应当坚持的伦理原则。

A:正确

B:错误

6:[判断题]B

教师公正,教育必然公正,所以二者是一回事。

A:正确

B:错误

7:[判断题]B

对教师来说,能否做到对人仁慈,尤其是对学生做到仁慈施教,不是一个关系到教育工作成败的关键性伦理课题。

A:正确

B:错误

8:[判断题]A

教师的仁慈在一般人际关系中运用时也要讲究方法。但是涉及到教育对象时,由于学生的年龄与发展的实际,由于教育规律的制约,这一方法特征就会表现得更为明显。 A:正确

B:错误

9:[单项选择题]C

教育法律关系中两个最重要的主体是

A:教育部门和下属学校

B:教育机构和非教育机构

C:教师和学生

D:教育领导和教师

10:[单项选择题]

依法治教的重点是C

A:教育法学教育和研究

B:教育法律的遵守

C:各个教育部门按照法定的权利和义务要求来治理教育,依法指挥、组织、管理、实施、监督、参与教育活动

D:教育立法

11:[单项选择题]A

在《论语》中记载着许多孔子关于仁的解释,孔子“仁”的中心是

A:爱人

B:人心

C:诚信

D:谦让

12:[单项选择题]A

某市教委在教师中随机调查,问“您热爱学生吗?”90%以上的教师都回答“是”。而当转而对他们所教的学生问“你体会到老师对你的爱了吗?”时,回答“体会到”的学生仅占10%!这说明

A:教师还没有掌握高超的沟通与表达技巧

B:教师尚不具有崇高的道德境界

C:教师缺乏信心

D:教师缺乏爱心

13:[单项选择题]A

从教师个体职业良心形成的角度看,教师的职业良心首先会受到

A:社会生活和群体的影响

B:教育对象的影响

C:教育法规的影响

D:教育原则的影响

14:[单项选择题]B

“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这句话出自

A:孔子

B:孟子

C:韩非子

D:老子

15:[单项选择题]D

中国人有句俗语说,“师生如父子”,这句话的真正内涵是

A:师生关系就是父子关系

B:师生关系基本等同于父子关系

C:教师对学生既有像父母一样的关爱,又有像父母对自己子女一样的偏爱

D:教师对学生既有像父母一样的关爱,却没有像父母对自己子女一样的偏爱 16:[单项选择题]D

人们面对利害道德主体应该作到的事情就是

A:权利

B:权力

C:利益

D:义务

17:[单项选择题]C

按照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理论,义务形成的最后和物质的基础是

A:主观意识

B:集体世界观

C:社会存在

D:社会意识

18:[单项选择题]C

按照英国现代伦理学家罗斯的分法,我们日常生活中能够看到的普遍的常识性的(理所当然的)义务,例如忠诚、赔偿、感恩等属于

A:显见义务

B:实际义务

C:一般道德义务

D:教育道德义务

19:[单项选择题]D

据说美国杜鲁门总统的成功与当学生的时候赢得英文教师布朗小姐的爱吻有关,这说明教师的仁慈对学生学习具有

A:榜样作用

B:心理健康功能

C:成功作用

D:激发努力学习动机作用

20:[单项选择题]B

教师在履行教育义务的活动中,最主要、最基本的道德责任是

A:依法执教

B:教书育人

C:爱岗敬业

D:团结协作

21:[单项选择题]A

认为人都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这是

A:孟子的观点

B:朱熹的观点

C:王阳明的观点

D:程颐的观点

22:[单项选择题]C

从伦理学的角度看,教师要公正地对待学生,首先是要真正

A:给学生权利

B:教给学生知识

C:尊重和信赖学生

D:尊重学生家长

23:[单项选择题]C

良心可以以直觉、顿悟、预感等瞬间完成的方式起作用,这是良心的

A:瞬时作用

B:长期作用

C:直觉作用

D:理智作用

24:[单项选择题]D

良心中最一般、最基础和最普遍的内容就是

A:特殊良心

B:个人良心

C:职业良心

D:一般良心

25:[单项选择题]D

一个人作为权利和义务(尤其是政治权利与义务)主体的资格,这是

A:社会学意义上的人格

B:论理学意义上的人格

C:心理学意义上的人格

D:法律意义上的人格

26:[单项选择题]B

教师公正的核心是

A:对自己公正

B:对学生的公正

C:对同事公正

D:对上级公正

27:[单项选择题]C

教师要成功进行自己的人格修养,最好采取哪种策略

A:“取法乎下”

B:“取法乎中”

C:“取法乎上”

D:“无法即法”

28:[单项选择题]A

教师在所从事的教育教学活动中,严格按照《宪法》和教育方面的法律、法规以及其他相关的法律、法规,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符合法制化。这就是

A:依法执教

B:爱岗敬业

C:热爱学生

D:严谨治学

29:[多项选择题]ABD

从德育(道德教育)的角度看,师表之美的价值主要表现在三方面,即

A:充分发挥教育主体的德育潜能

B:充分促成学生的榜样学习

C:改善教育与道德教育的效能

D:使学生的品质得到质的飞跃

30:[多项选择题]ABC

下列是孔子关于仁的解释和论述的包括: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C:“能行五者于天下者,为仁矣”

D:“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31:[多项选择题]CD

公正的内涵丰富,可以有不同的划分。从公正的性质上看,公正可以分为

A:“我—我”公正

B:“我—你”公正

C:报偿性公正

D:惩罚性公正

32:[多项选择题]CD

为什么需要仁慈原则

A:仁慈是人的本性

B:仁慈可以解决一切问题

C:仁慈是伦理的基本原则

D:仁慈是公正的延伸与补充

33:[多项选择题]ABC

道德义务与非道德义务相比,具有一些明显的特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 A:道德义务的精神性

B:道德义务的自觉性

C:道德义务的意志特征

D:道德义务的阶级性

34:[多项选择题]CD

教师公正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十分重要。这一重要性体现在两个方面,即: A:对学生心理

B:对学生生理

C:对学生个体

D:对学生集体

35:[多项选择题]AB

决定义务的主观因素主要有两个方面,即

A:先验理性

B:道德认知

C:客观世界

D:客观存在

36:[多项选择题]BCD

下列哪些是1993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的教师的义务

A:按时获得薪水和报酬

B: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

C: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

D: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

一、教师职业道德及其基本特点

(一)、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内涵

1、教师职业道德是指:教师职业道德是指教师在其职业生活中,调节和处理与他人、与社会、与集体、与职业工作关系所应遵守的行为规范或行为准则,以及在这基础上所表现出来的观念意识和行为品质。

上述概念具有如下基本旨意:

一是揭示了教师职业道德的独特性,说明了它是教师这一职业所特有的,是与教师这一职业密切联系的专门性道德。

二是揭示了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内涵,说明教师职业道德不只是教师在职业生活中所应遵循的行为规范或行为准则,还包括教师对规范或准则中内得而成的观念意识和行为品质。

2、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特点

(1)、教师职业道德的教育专门性。指教师职业道德对教育善恶的专门体现性和对教育的专门适用性。 (2)、教师职业道德体现教书和育人要求的一致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告诫教师:“请你记住,你不仅是自己学科的教员,而且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 (3)、教师职业道德内容的全

面性。它包括职业理想、职业态度、职业责任、职业技能、职业规范、职业良心、职业作风、职业情操等。 (4)、教师职业道德功能的多样性。它包括职业工作的精神动力、人际关系和利益关系的调节、言行示范的自觉性等。

二、我国当代教师职业道德原则和基本规范

(一)、我国当代教师职业道德的建构

(1)、继承性

(2)、时代性

(3)、全面性

(二)、我国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

(1)教书育人原则

(2)乐教勤业原则

(3)人格示范原则:p>

(三)我国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

1、爱 岗敬业。

爱岗敬业是调整教师与教师职业之间相互关系的道德规范。是教师做好教育工作的思想前提。

*尊重学生

*信任学生

*关心学生、爱护学生

热爱学生是建立民主、平等、和谐师生关系的基础。

热爱学生是做好教育工作的重要条件。

教育爱内涵的思想特征:

A、教育爱的广泛性

B、教育爱的引导性

C、教育爱的理智性和纯洁性

D、爱与严的结合

2、严谨治学

严谨治学是处理教师和教学之间相互关系的道德规范。其基本含义是:树立优良学风,刻苦钻研业务、不断学习新知识方法,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改进教育教学,提高教育教学和科研水平。

(1)好学不倦,努力精通业务

(2)把握规律,科学施教

(3)严以律己,严格执教

(4)不断探索,勇于创新

3、团结协作

团结协作是调节教师与教师、教师与领导等教育主体之间相互关系的道德规范。

(1)关心教师集体,维护集体荣誉

(2)克服文人相轻,相互学习配合

(3)尊重同志,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5、尊重家长

尊重家长是处理教师和学生家长之间相互关系的道德规范。

教师 与学生家长的基本关系表现在 :

(1)社会地位的平等性

(2)联系交往的互尊性

(3)教育过程的配合性

6、廉洁从教

廉洁从教是调整教师与物欲诱惑之间的道德 规范。其基本要求是:坚守高尚情操,发扬奉献精神,自觉抵制社会不良风气影响,不利用职责之便谋求私利。 古人云:“不受曰廉,不污曰洁”

廉洁公正是为师立教的根本

7、依法执教

依法执教是调整教师劳动与法律制度 之间的职业道德规范。其基本要求是:自觉遵守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

8、为人师表

为人师表是教育活动对教师个人言行的要求。

其基本含义是:模范尊守社会公德,衣着整洁得体,语言规范健康,举止文明礼貌,严于律己,作风正派,以身作则,注意自省、自察、自纠。

特点:表率性、律己性、统一性、真实性

三、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一)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意义

1、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教师道德人个不断发展完善的需要。

2、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做好教育工作的需要。

(二)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基本原则

1、坚持知和行的统一。

2、坚持动机和效果的统一。

3、坚持自律和他律的结合。

4、坚持个人和社会的结合。

5、坚持继承和创新的结合。

(三)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基本方法

1、加强理论学习,注意“内省”,“慎独”

2、勇于实践磨练,增强情感体验

3、虚心向他人学习,自觉与他人交流

4、确立可行目标,坚持不懈努力


相关内容

  • 教师道德评价的二重性
  • 作者:郑富兴 教育科学研究 2011年04期 [中图分类号]G45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718X(2010)12-0011-04 一.关于教师道德的两种看法 教师道德是教师研究与社会舆论的重要话题.汶川大地震引发的关于教师道德的社会辩论,以及教育部公布的<中小学教师职 ...

  • 教师资格考试内容
  • 高等学校教师资格:高校教育学.高校教育心理学.教师职业道德. 教育法规概论.教学技能理论与实践.教学方法导论: 中等职业学校(含实习指导)教师资格:中学教育学.中学教育心理学.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法规概论.教学技能理论与实践.学生与团队管理概论: 高级中学.初级中学教师资格:中学教育学.中学教育心理学 ...

  • 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指南读书笔记
  • 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指南 (读书笔记) 姓名____________ _________年___月___日 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指南 第一章 教师职业道德概述 第一节 驾驶职业道德的内涵 一. 职业与教师职业 1.职业的产生与含义: 职业:就是在社会生活中,为了满足社会生产和生活需要,人们所从事和对社会承担 ...

  • 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考试内容(11年16)2
  • <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总复习 一.考试形式与试卷题型 考试形式:开卷.笔试:考试时间:120分钟. 试卷题型: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 二.考核内容 第一章 道德是为人处世的行为准则 道德:马克思主义的道德本质观:道德是特殊的规范调解方式:道德掌握世界的特殊性表现:道德的特点:道 ...

  • 2011山东高校教师岗前培训-职业道德修养
  • 第一章道德与职业道德①②③④⑤ 1.道德:[人的本质属性,立人之本,立身之本:二字合用始于战国的荀子:是一种特殊的规范调节方式:是一种实践精神:]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认为, 道德是由一定的经济关系所决定的特殊意识形态,是以善恶评价为标准,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所维持的,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与社 ...

  • 中学综合素质考点归纳3.1:教师职业道德
  • 中学综合素质考点归纳3.1:教师职业道德 (一)教师职业道德概述 1.教师职业道德的概念 教师职业道德是伴随着教师这一行业或者社会角色的出现而出现的,它是教师角色道德和行业道德的总称.是教师在从事教育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和道德品质的总和,它是调整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师.教师与 ...

  • 2014上海教师招聘备考资料:教师职业道德评价概述
  • 2014上海教师招聘备考资料:教师职业道德评价概述 中公教育上海分校()制作 微信:shjsksw 一.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概念 教师职业道德评价是指教师自己.他人或社会,根据社会主义的教师职业道德准则.规范和科学的标准,在系统广泛地搜集各方面信息,充分占有资料的基础上,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对教师的职业 ...

  • 浙江省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题库_教师伦理学(全)
  • 一.单选题 1.伦理学的使命是( ).D A.反思.寻求生命的真谛和生活的意义: B.完善自己.丰富自己.发展自己: C.获得充实生活.实现自我价值: D.以上都对 2.亚里士多德用"伦理学"一词来表述( ).C A.关于智慧的学问: B.关于价值的学问: C.关于人生完美和幸福 ...

  • "关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特殊性要求的集中体现
  • 教师职业道德不仅具有与一般职业道德的相同属性,也存在与一般职业道德不同的特点.不同的学者对"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与"为人师表"三项何者体现教师职业道德特殊性要求在认识上存在分歧.本文从实证的角度以85名在职教师.90名职前教师与89名高中 ...

  • 2016安徽教师考编必背知识点汇总[教育综合知识](3)
  • 紧随明尚教育,考编先人一步! [第五部分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一) 1.道德:是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关系所决定的特殊意识形态,是以善恶评价为标准,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意念所维持的,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2.道德现象:道德意识现象,道德规范现象,道德活动现象.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