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封制作用

分封制作用【消极】诸侯国拥有政治,经济,军事上的相对独立性,为分裂割据创造条件。

瓦解的【原因】 1.生产力发展,井田制的瓦解。

2.随着时间的推移,维系分封制的宗法血缘关系松弛。

3.分封制本身的弊端。

4.周王室衰微,诸侯强大。

宗法制对当今社会的【影响】;

【积极】1.注重家庭建设,提倡尊老爱幼。

2.家国一体的观念,易于形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实现和巩固国家的统一。

【消极】 强调家庭本位,过分注重人情关系,个人的自主的意识和权利力受到约束与现代

的平等和法律制意识多少有些违背。

秦朝确立中央集权制的【影响】

1.对秦朝 【积极】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

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初步奠定。

有利于形成的华夏为核心的中华民族。

【消极】容易形成暴政,二世而亡。

2.对后世 奠定了中国2000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被历朝所沿用。

鸦片战争爆发的【必要性】

从资本主义发展角度看 ;扩张的本性,工业革命推动下抢占市场,掠夺原料。

从中国角度看 ;全面落后,清政府腐败,地大物博,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偶然性】 中国自然经济的抵制,因果用廉价商品打开中国大门失败----鸦片走私给中国

人民带来灾难,危机清政府统治----中国禁烟运动成为因果发动战争的借口。

鸦片战争的【影响】 1.社会性质 分拣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本质变化】

2.社会经济 有利于中国民族经济的兴起。

3.思想领域 沉浮守旧的观念被打破,有识之士御侮自强而深究学习

西方,逐渐陈伟中国近代思想的主流。

4.社会矛盾 由地主阶级和农民的矛盾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

【民族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阶级矛盾】。

5.革命任务 中国人名负担起反封建反侵略的双重革命任务,进入旧

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

甲午战争的【影响】

A对中国 1.中国半殖民程度大大加深,面临亡国灭种之祸。

2.随着侵略加剧,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得到初步发

展,为民主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奠定了基础。

3.宣告洋务运动的破产。

4.促成前所未有的民族觉醒,A中国人民想起了挽救民族危亡运动的高

清政府 进行军事改革---编练新军

维新派 戊戌变法运动

革命派 决心用暴力推翻清政府,创建民国

农民阶级 义和团运动

B加快中国近代化步伐 政治上 学习西方先进制度

经济上 实业救国,发展民族资本主义。

B对日本 得到巨额赔款和台湾等战略要地,不仅促进了日本资本主义进一步

发展,而且便利日本对远东地区进一步的侵略。

C对远东地区局势的影响

1. 中国的国际地位急剧下降,日本的国际地位上升,一跃成为远东地

区的重要国家。

2. 日本的扩张遭到法,德,俄等国家的抵制,帝国主义在远东地区的

争夺日益激烈。

全面认识4大侵华战争

1.列强侵华的认识 商品输出-----甲午战争-----资本输出

2.侵华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积极】政治上 严重践踏了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经济上 疯狂地向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输出资本,控,

制中国的经济命脉,造成近代中国的贫困和落后。

总之,它迫使一个原本主权独立的国家逐步沦为受外国支配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

家,国际地位一落千丈。

【消极】经济上 给中国带来先进的生产力和生产方式,促使自然经

济瓦解,为新的经济形势出现准备客观条件。

思想上 打破中国人传统的 天朝上国 的思想,为御侮自

强而向西方学习的思潮陈伟近代思想的主流。

政治上 促进先进中国开始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

对外 打破中国闭关自守的封闭状态,开始和世界紧密联

系交流。

总之,它客观上推动了中国进入了近代化时期。

近代前期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1. 鸦片战争 A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中国人民第一次自发的大规模的反侵略战争】

B定海人民抗英斗争

C林则徐禁烟运动

2.甲午战争 A黄海海战 邓世昌

B台湾军民反割台运动 【表现了台湾军民维护中国邻土完整的坚强意志

和爱国主义精神】

3. 义和团抗击8国联军斗争

4.抗日战争

近代中国反侵略斗争的【共同特点】

1. 抵抗外来侵略,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2. 表现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和爱国精神.

3. 虽然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最终没有彻底胜利.

【中国军民坚决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是列强没能把中国变为殖民地的主要原因,另外帝国主

义的矛盾也是原因之一】

抗日战争胜利的【特点】

1. 【民族性】 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有组织的全民抗

战.

2. 【双重性 】 既是反法西斯战争,又是民族解放战争.

3. 【两个战场,两条抗战路线并存】 互相配合,互相依存

4. 【以弱胜强】 百年以来第一次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

5. 【持久性】 所有反法西斯战场中开始最早,结束最晚的战场.

6. 【世界性】 是世界反法西斯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世界反法西斯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洋务运动

1.【背景 】 A内忧外患图自强

B中外联系加强,西学传播扩大

2.【指导思想】 中体西用

3.【目的】 利用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统治

【时间】 19世纪60—90年代

【领导者】 A中央 奕沂

B地方 曾国藩 李鸿章 左中棠 张之洞

4.【实践】

1.前期 创办近代军事工业 【封建性质的官办工业】

(旗号) 自强 (目的) 镇压农民起义,抵御外来侵略

(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

2.后期 创办近代民用工业 【具有资产主义性质,官商合办,官督商办】

(旗号) 求富 (目的)解决资金,燃料,运输的问题

(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

3. 筹划海防,创建近代海军

4. 创办新式学校,选派留学生留美

5.【结局】 破产 (标志性事件)甲午中日海战的惨败

6.【评价】 1.性质 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

2.未能使中国富强,未能挽救清政府的统治危机

3.一定程度上引进了西方先进的技术,是中国近代的起步.

7.【影响】 (经济上 ) 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创办中国第一批企业,对

外国资本主义经济侵略有一定的抵制作用。进一步瓦解自

然经济,客观上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思想,文教)创办新式学堂,选派留学生,促进中国教育近代化;改

变中国传统的‘华夏之辨‘的保守观念,促进西学东渐

和早期维新思想的产生。

(军事) 提高军事和海防力量,促进中国军事近代化。

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

第一阶段 初创 (建国-----文革初期)

第二阶段 遭受摧残,破坏 (文革时期)

第三阶段 新时期----制度化,法律化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1954年宪法

1.【时间,地点】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2.【目的】A 从政治上保障向社会主义顺利过渡.

B 代替临时宪法

3.【内容】 A 国家性质,政治制度

B 规定人民权利和义务

C 制定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方针政策,过渡时期总路线写入宪法.

4.【特点】 体现社会主义原则和人民民主的原则

5.【性质】 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6.【意义】 加强了人民民主专政,巩固了中国人民建设和革命的成果,为社会主

义民主和法制建设奠定基础.

人民代表大会确立的【意义】

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奠定了新中国的各项政治建设的基础,规范了政府与人民

的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昭示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权力属于人民.

中共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意义】

调动了民主人士的参政议政热情,开创了群策群力,共同建设国家的新局面.

分封制作用【消极】诸侯国拥有政治,经济,军事上的相对独立性,为分裂割据创造条件。

瓦解的【原因】 1.生产力发展,井田制的瓦解。

2.随着时间的推移,维系分封制的宗法血缘关系松弛。

3.分封制本身的弊端。

4.周王室衰微,诸侯强大。

宗法制对当今社会的【影响】;

【积极】1.注重家庭建设,提倡尊老爱幼。

2.家国一体的观念,易于形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实现和巩固国家的统一。

【消极】 强调家庭本位,过分注重人情关系,个人的自主的意识和权利力受到约束与现代

的平等和法律制意识多少有些违背。

秦朝确立中央集权制的【影响】

1.对秦朝 【积极】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

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初步奠定。

有利于形成的华夏为核心的中华民族。

【消极】容易形成暴政,二世而亡。

2.对后世 奠定了中国2000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被历朝所沿用。

鸦片战争爆发的【必要性】

从资本主义发展角度看 ;扩张的本性,工业革命推动下抢占市场,掠夺原料。

从中国角度看 ;全面落后,清政府腐败,地大物博,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偶然性】 中国自然经济的抵制,因果用廉价商品打开中国大门失败----鸦片走私给中国

人民带来灾难,危机清政府统治----中国禁烟运动成为因果发动战争的借口。

鸦片战争的【影响】 1.社会性质 分拣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本质变化】

2.社会经济 有利于中国民族经济的兴起。

3.思想领域 沉浮守旧的观念被打破,有识之士御侮自强而深究学习

西方,逐渐陈伟中国近代思想的主流。

4.社会矛盾 由地主阶级和农民的矛盾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

【民族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阶级矛盾】。

5.革命任务 中国人名负担起反封建反侵略的双重革命任务,进入旧

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

甲午战争的【影响】

A对中国 1.中国半殖民程度大大加深,面临亡国灭种之祸。

2.随着侵略加剧,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得到初步发

展,为民主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奠定了基础。

3.宣告洋务运动的破产。

4.促成前所未有的民族觉醒,A中国人民想起了挽救民族危亡运动的高

清政府 进行军事改革---编练新军

维新派 戊戌变法运动

革命派 决心用暴力推翻清政府,创建民国

农民阶级 义和团运动

B加快中国近代化步伐 政治上 学习西方先进制度

经济上 实业救国,发展民族资本主义。

B对日本 得到巨额赔款和台湾等战略要地,不仅促进了日本资本主义进一步

发展,而且便利日本对远东地区进一步的侵略。

C对远东地区局势的影响

1. 中国的国际地位急剧下降,日本的国际地位上升,一跃成为远东地

区的重要国家。

2. 日本的扩张遭到法,德,俄等国家的抵制,帝国主义在远东地区的

争夺日益激烈。

全面认识4大侵华战争

1.列强侵华的认识 商品输出-----甲午战争-----资本输出

2.侵华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积极】政治上 严重践踏了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经济上 疯狂地向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输出资本,控,

制中国的经济命脉,造成近代中国的贫困和落后。

总之,它迫使一个原本主权独立的国家逐步沦为受外国支配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

家,国际地位一落千丈。

【消极】经济上 给中国带来先进的生产力和生产方式,促使自然经

济瓦解,为新的经济形势出现准备客观条件。

思想上 打破中国人传统的 天朝上国 的思想,为御侮自

强而向西方学习的思潮陈伟近代思想的主流。

政治上 促进先进中国开始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

对外 打破中国闭关自守的封闭状态,开始和世界紧密联

系交流。

总之,它客观上推动了中国进入了近代化时期。

近代前期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1. 鸦片战争 A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中国人民第一次自发的大规模的反侵略战争】

B定海人民抗英斗争

C林则徐禁烟运动

2.甲午战争 A黄海海战 邓世昌

B台湾军民反割台运动 【表现了台湾军民维护中国邻土完整的坚强意志

和爱国主义精神】

3. 义和团抗击8国联军斗争

4.抗日战争

近代中国反侵略斗争的【共同特点】

1. 抵抗外来侵略,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2. 表现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和爱国精神.

3. 虽然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最终没有彻底胜利.

【中国军民坚决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是列强没能把中国变为殖民地的主要原因,另外帝国主

义的矛盾也是原因之一】

抗日战争胜利的【特点】

1. 【民族性】 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有组织的全民抗

战.

2. 【双重性 】 既是反法西斯战争,又是民族解放战争.

3. 【两个战场,两条抗战路线并存】 互相配合,互相依存

4. 【以弱胜强】 百年以来第一次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

5. 【持久性】 所有反法西斯战场中开始最早,结束最晚的战场.

6. 【世界性】 是世界反法西斯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世界反法西斯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洋务运动

1.【背景 】 A内忧外患图自强

B中外联系加强,西学传播扩大

2.【指导思想】 中体西用

3.【目的】 利用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统治

【时间】 19世纪60—90年代

【领导者】 A中央 奕沂

B地方 曾国藩 李鸿章 左中棠 张之洞

4.【实践】

1.前期 创办近代军事工业 【封建性质的官办工业】

(旗号) 自强 (目的) 镇压农民起义,抵御外来侵略

(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

2.后期 创办近代民用工业 【具有资产主义性质,官商合办,官督商办】

(旗号) 求富 (目的)解决资金,燃料,运输的问题

(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

3. 筹划海防,创建近代海军

4. 创办新式学校,选派留学生留美

5.【结局】 破产 (标志性事件)甲午中日海战的惨败

6.【评价】 1.性质 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

2.未能使中国富强,未能挽救清政府的统治危机

3.一定程度上引进了西方先进的技术,是中国近代的起步.

7.【影响】 (经济上 ) 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创办中国第一批企业,对

外国资本主义经济侵略有一定的抵制作用。进一步瓦解自

然经济,客观上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思想,文教)创办新式学堂,选派留学生,促进中国教育近代化;改

变中国传统的‘华夏之辨‘的保守观念,促进西学东渐

和早期维新思想的产生。

(军事) 提高军事和海防力量,促进中国军事近代化。

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

第一阶段 初创 (建国-----文革初期)

第二阶段 遭受摧残,破坏 (文革时期)

第三阶段 新时期----制度化,法律化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1954年宪法

1.【时间,地点】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2.【目的】A 从政治上保障向社会主义顺利过渡.

B 代替临时宪法

3.【内容】 A 国家性质,政治制度

B 规定人民权利和义务

C 制定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方针政策,过渡时期总路线写入宪法.

4.【特点】 体现社会主义原则和人民民主的原则

5.【性质】 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6.【意义】 加强了人民民主专政,巩固了中国人民建设和革命的成果,为社会主

义民主和法制建设奠定基础.

人民代表大会确立的【意义】

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奠定了新中国的各项政治建设的基础,规范了政府与人民

的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昭示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权力属于人民.

中共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意义】

调动了民主人士的参政议政热情,开创了群策群力,共同建设国家的新局面.


相关内容

  • 分封制.宗法制.郡县制与井田制及其相互关系
  • 分封制.宗法制.郡县制与井田制及其相互关系 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实验中学 夏克传 邮码:528100 发表在<中学生学习报 历史周刊 高一人民版 2009年12月第25期> 一.分封制 1.概念:又称封邦建国,是在保证周王室强大的条件下,将宗族姻亲等分派 到各地,广建子国. 2.目的:巩固周 ...

  • 西周的灭亡教案
  • 第5课 西周的兴亡 上课时间: 年 月 日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较为系统地了解夏.商.西周更替的基本史实和西周统治者为巩固统治实行的分封制的简况,为进一步了解我国夏.商.西周奴隶制经济.文化的发展奠定基础. 2.通过本课的学习讨论,让学生初步理解.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使学生首先认 ...

  • 初一(上册)历史提纲(简稿)
  • 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 一.基本知识 1. 云南元谋人 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 2. 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 会不会制造工具. 3. 距今约70-20万年的北京人生活在 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的山洞里,使用打击石器,使用天然火, 过着群居生活,是早期人类原始社会. 4. 我国是世 ...

  • 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 [单元时段] 从公元前2070年(夏朝建立)--公元前221年(秦朝建立),夏.商.周时期的历史. [单元特点] 本单元是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说明由夏朝开始出现国家,到商与西周时期创造青铜文明.春秋战国进入铁器时代,先进技术推动了生产发展和社会变革,进而推动了社会的发展,经济变革又促进了思想的解放 ...

  • 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
  • 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训练 1,中国古代的女政治家,如西汉的吕雉.唐代的武则天等一直被看作是不正统的.但欧洲女性位居女皇.女王却是很普遍.造成中西方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 .血缘宗法观念的影响 B.女性独立地位的丧失 C .女权至上传统的削弱 D.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别 2,自殷周以来,中国古代宗族 ...

  • 历史笔记--先秦时期
  • 先秦时期 指秦朝以前的历史时代,起自远古人类产生时期,至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灭六国为止. 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初步确立,是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初步发展时期.与此同时世界其他地区出现了尼罗河文明.两河流域文明.印度河文明.欧洲的地中海沿岸在我国春秋战国时期产生了以雅典和罗马为代表高度繁荣 ...

  • 2016(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
  • 2016(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 史前时代 第1课 远古人类的足迹 1.距今大约300万年前,人类由类人猿进化而来,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 2.远古居民的三个代表: 3.山顶洞人比北京人的进步: 4.北京人肢骨比头骨进化快的现象表明,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起了重 ...

  • 国家政策对从西周时代的社会变革看制度创新思想的重要意义
  • 2012年全国高考模拟参考部分 从西周时代的社会变革看制度创新思想的重要意义 张 跃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 北京 100875) 摘 要:历史经验表明:思想的解放.文化的进步.观念的更新,以及由此所产生的各种制度创新,是一个国家或民族能够取得突破性进步的非常重要的原因.文章通过对周初统治 ...

  • 汉初的休养生息和文景之治
  • 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有:西汉建立的时间.开国皇帝.都城:汉高祖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措施:文景之治:七国之乱. 二.通过引导学生思考"西汉初年,统治者为什么要实行休养生息政策?汉初休养生息政策措施的实施与文景之治局面出现的关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比较秦朝征收泰半之税,即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