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 店 一 中
探索有效教学模式,构建道德课堂 实 施 方 案
“道德课堂”是一种高品质的课堂形态,要求教育者用“合乎道,至于德”的方式,在充满尊重、关怀、民主、和谐的环境中,在保证学生身心愉悦、人格健康、精神自由、生命自主的学习过程中,获得学业进步和身心全面发展。“道德课堂”必须运行着有效的教学模式,而这种模式必须是能够促进学生思维发展,能够促进学生精神成长的。因此,为了彻底变革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我校计划在继续解读课标、深入推进导学法的基础上,以教师自我诊断为切入点,以校本教研为主要载体和途径,以全面提升师生的生命质量为终极目标,梳理课堂教学中的道德缺失和反道德行为,深入探索“有效教学”模式和系统构建“道德课堂”文化。力争逐步探索出适应本校教学实际、具有我校教学特色的有效教学模式,在开发课程文化的基础上,启动一场对抗课堂教学异化——道德缺失和反道德现象的课堂变革。结合我校实际,特制订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郑州市教育局关于全面推进细化解读课程标准工作的指导意见》、《新郑市全面推进细化解读课程标准探索有效课堂教学模式工作实施方案》和《 》为理论指导,坚持“准确定位、透彻分析、重点突破、全面提升”的工作思路。以校本教研为载体,以学练测为外化点,关注课堂,打磨课堂,决胜课堂,以明确的课堂教学目
标,科学的课堂教学过程,理想的课堂教学效果,提高教师教学效益,提升学生学习效果,全面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
二、健全组织,加强领导;
为加强领导,保证活动顺利开展并取得显著成效,学校成立“探索有效教学模式,构建道德课堂”工作领导小组,指导和组织活动的开展。
组 长:
副组长:
成 员:-各学科教研组长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由 任主任。推行学校领导和处室主任分包各个年级组、学科制度,具体分工如下: 负责 , 负责 , 。 校级领导和处室主任参与、督促、指导、监察各年级和各学科的该项活动,形成了层层落实、监管得力的管理机制,为方案的有效实施提供了领导保障。
三、基本思路和目标要求:
1、基本思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固树立以教师和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以校本教研为途径和载体,以教研组析标、研课、上课、评课、反思为主要形式,不断促进教师教育教学理念的更新和转变;通过赛课、课堂达标、基本功比赛、课标解读活动、论文评选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不断把提高的师能转化为提高课堂效率的基础和条件,以教师有效的教促成学生高效的学,从而建构常态有效教学中“合乎道,至于德”的理想课堂。
2、工作目标:
(1)实验和探索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广泛构建各学科的道德课堂体系,初步形成具有我校特色、各学科特色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流程;
(2)使我校教师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得到明显提升,使其业务素质呈现明显提高,教学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
(3)通过“学习、研讨、实践、反思、交流、合作”促成教师对课标和教材的把握能力全面提升;
(4)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全面提高,学习成绩和升学率有较大幅度提升;
(5)以积极、良性、赏识、鼓励的教学评价巩固教师的教改热情,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四、主要内容:
探索有效的教学模式、构建道德课堂需要着重抓好“课前”、“课中”、“课后”等重要环节。学校通过加强教学管理,引导和督促各个教研组在以下几个环节中积极探索、努力实践,确保教学模式的探索服务于有效教学,真正实现课堂的道德化。
(一)析标把解读课标、钻研教材落到实处:要求教研组针对每一节课都必须详尽析标、充分解标、深入钻研新课程标准和教材。务必对照课程标准,通读所任学科教材内容,从整体上把握教材知识体系、脉络结构和各部分之间的联系,把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以及编者意图,把握课程整体目标和阶段目标,真正做到理解教材、吃透教材、活用教材。在此基础上,能够细读当前
所教学段教材,研读单元教材和每篇文章和章节内容,吃透教材在整个学科中的地位、作用以及与前后教材的联系、知识纵向线索和横向结构、把握知识深度与广度、知识的内涵和教材以外的相关信息,明确知识重点、难点和关键,再对教材进行灵活的加工处理,根据学情设计可行教学计划、选取适当的教学方法、安排最合理的教学步骤、预设最有效的教学评价。
(二)研课,教研组把有效的集体备课落到实处。要求备课组在掌握课标、吃透教材、把握学情、了解环境、把握学科特点的基础上,依据新课程教学设计的两个基本思路(即:要以学科课程内容的结构特点来设计和组织教学;要以解决问题过程的活动线索和学生心理发展过程、活动训练为线索来设计教学),创造性地开展有效的集体备课,力争让每一节备课都能做到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方法得当、结构分明、富有内涵,形成有个性、有创意的教学设计,为探索有效教学模式、构建道德课堂奠定基础。
(三)上课,力争用好、用活“学练测”。 “学练测”即导学、训练、检测,要求每一节课堂教学都使用“学练测” 。“学练测”是学科备课组集体备课的成果,既是学案又是教案。任课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班学生的特点,可以增减内容,也可以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教师可以根据课堂教学的目标进行课堂把关,让每个学生都能达到合格。教师要利用多种形式去了解学生对“学练测”的使用情况,及时反馈,严格把关。师生都要保存好“学练测”以备复习巩
固。在运用“导学法”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把“学练测”设计好、模式化,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时,必须站在学生学的角度去思考和设计教学过程,使整个课堂教学体现学生的“学、探、练、测”的学习过程,教师的教学行为体现“导学、释疑、训练、把关”的角色。学生的学习过程与教师的教学过程一一对应,各个对应环节互相反馈,共同完成教学任务。
(四)评课,针对课例真正落实课型研究:根据新课程标准探究 “新授课、讲评课、作文课、复习课、实验课、阅读指导课”六种课型的结构特征和教学要求,在评课中鼓励各个教研组以全面评估每一节课例为抓手,努力形成各自学科的有效教学模式或道德课堂教学流程。
1、新授课:把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促进学生积极思考作为新授课主要任务,教师精心导入、讲授、提问、指导、评价,围绕学生的疑难点、易错点、易混点组织学生自主思考、探究、讨论、合作;让学生进行针对性练习,建立起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解决问题的正确思路,以确保课堂教学的有效、高效。
2、讲评课:教师要分析典型性问题、共性问题,研究学生的解决问题思路、策略、技巧,特别要对错因的形成进行分析、探究,还原其错误思路,找准问题症结所在。要引导学生举一反三,总结方法,揭示规律,训练思路,提高能力。
3、作文课:教师要重视学生写作兴趣的激发,重视作文的生成过程。让学生学会用自己的眼光观察生活,亲自去感受体验
生活, 鼓励学生富有创意的表达。教师要指导学生收集并积累精彩美妙的字、词、句和篇章,充实学生的写作仓库。
4、复习课:通过设疑激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练习讨论,指引学生思考释疑;通过点拨归纳,引导学生总结和揭示规律;通过专题训练,增强学生解题思维的灵活性,巩固和深化所学知识,理清知识体系,建立知识网络,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实验课:根据新课程标准,结合学生实际和实验室条件,指导学生制定实验方案和准备实验材料、用具,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性实验,规范学生的实验过程和操作方法;指导学生撰写实验报告,在实验中总结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重点培养学生设计和完成实验的能力。
6、阅读指导课: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保持学生的阅读兴趣。指导学生掌握系统科学的读书方法(浏览性泛读、探求性速读、品味性精读),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使之有较丰富的语言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
(五)优化作业设计,力争堂堂清、课课清:要求教师精心设计具有针对性、层次性、选择性、实践性和开放性作业,避免机械性、重复性作业。鼓励开展“形象化作业”的课题研究,倡导学生作业的个性化、多样化,争取在努力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中收获学习的最大收益。
(六)加大考试与评价改革力度:教学质量监控是整个教学过程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教学质量稳定上升的一种管理手段。在探索有效教学模式、努力构建道德课堂过程中,要尝试建立有效的促进学生发展的考试与评价体系,开展有效课堂教学道德评价标准研究和学生发展性考试与评价尝试,初步建立有效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和学生发展性评价体系,为准确评价探索的教学模式的有效性和构建课堂的道德水平提供第一手资料。将继续坚持月末抽测制和考后分析制,抽测后及时组织备课组、班级、任课教师进行考后分析和学生学习反思。进一步把教学质量
分析与反思制度化、经常化,纳入到整个教学管理过程中。学校将采取不同形式对各年级各学科教学质量检测进行分析总结。每次质量抽测后,都要认真组织试卷分析,搞好数据统计,及时进行考试分析与反思,总结教学中的成绩,查找问题,提出改进建议。
五、具体措施:
(一)加强学习、统一思想,达成共识: 学校组织全体教师学习相关文件精神,深入领会有效课堂、道德课堂的深刻内涵,站在满意学校创建的高度来充分认识其重要意义。通过学习讨论,达成共识,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探索有效教学模式和构建道德课堂的各项工作中去,努力形成人人、课课、科科追求优质有效课堂教学、道德课堂的浓厚氛围。结合教师现状和教学实际,确定的学习内容主要是:和谐教学理论,调节教学理论、诱思探究教学、《新课程标准》、以教研室推荐的学习材料和
学校推荐的学习材料为载体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教改经验。学习做到四个结合:集体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相结合,平时学习与定期交流相结合,记读书笔记与写心得体会相结合,切实提高学习效果。具体要求每位教师每学期至少读一本教育教学专著,每学期写5篇以上的读书笔记、心得体会、反思,每学期撰写一篇高质量的教学论文、调查报告、经验叙事、教学案例与评析、教学反思等。
(二)强化校本教研和集体备课,切实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狠抓校本教研这一关键环节,建立一体化的教研活动机制。每周的教研活动落实到人:每两周由一位教师主讲,第一周解读课标,教研组共同析标、研课,主讲教师上课;第二周评课、反思,积淀教研精华。通过自主备课——重点研究——修改内化——总结反思四个阶段,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有效地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继续完善集体备课制度,集体备课以备课组为单位进行,有备课组长带领,在固定地点进行教研。提倡“大教研”和随时随地“小教研”,每周不少于3小时的集体备课。各组做到四个保证和六个统一:即时间保证,按时到位,充分利用教研时间;人员保证,全员参与,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内容保证,教研之前确定好研究课标、教材的哪一部分,哪些内容;深度保证,对课标要求、教材知识、疑难突破等要深入研究,真正把握课标、吃透教材。统一研究课标、统一研究教材(重点、难点、疑点、易混点、易错点、关键点),统一研究教
法学法、统一教学进度、统一学练测,统一研究布置分层作业内容。教导处定期组织检查,计入期末备课组和教师工作考评。
(三)重视常规管理,认真落实课堂环节,确保有效课堂实施:
1、功夫用在备课上:
在备课上,要做到四个结合:①与课标、教材、学情等相结合;②和画知识树(知识结构图)相结合③和使用电教手段相结合;④要和编制学练测相结合。加强集体备课,要确保其形式与内容、时间与效果的统一。集体备课要形成个人初备——集体讨论——课案生成——个性设计——课后反思的专业活动模式。开学初各备课组要制定备课组活动计划,明确每个人的说课内容和时间,并交教务处一份存档。
2、抓好课堂教学关键环节。
(1)坚持备教一致,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做到“三变”、“五让”,即:变注入式为启发式;变学生接受性学习为自主性学习;变单纯的知识传授为智能并重。课堂上能让学生问的让学生问;能让学生思考的让学生思考;能让学生动手的让学生动手;能让学生讨论的让学生讨论;能让学生总结的让学生总结。一般情况下,每节课学生自主学习和训练时间不少于30分钟。
(2)课堂教学要贯彻“自主性学习+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模式的初步框架: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自主预习、发现问题→合作交流、共同探究→解难释疑、拓展提升→达标测评、归纳总结;
教师的作用:设景激趣→展示目标→答疑解惑→点拨示范→精讲深化→迁移检测;
学生的任务:自学教材→讨论质疑→操作练习→归纳总结→迁移创新。
(3)精讲多练,追求课堂效益最大化:坚持“三讲三不讲的原则”,一般情况下,教师讲课时间控制在15分钟以内,做到精讲、互动、与媒体交流有机穿插进行。
(4)强化课堂教学目标达成意识,提高目标达成度。
(5)教师上课要严格执行提前3分钟候课的规定,不得坐讲和拖堂,不得外出和接听电话,原则上教师讲解的时间不能超过15分钟(复习课除外)。 3、认真布置和批改作业。提倡作业分层布置。各科教师要严格控制学生的作业量,政治、历史、地理、生物等学科的作业要在课堂上完成,数学学科的课后作业量平均不超过30分钟,语文、英语、物理、化学等学科的课后作业量平均不超过20分钟。
作业批改要做到有发必收、有收必改、有改必评、有错必纠。根据学生情况,适时写出激励性评语。坚决杜绝由学生代老师批改作业的现象。作业要全收全改,在确保作业批改质量的前提下,每学期各科作业批改次数为:语文平均每学期至少8篇作文;数学、英语同周课时数,政治、历史、地理不少于周课时的5/6,理、化、生不少于周课时数的3 / 4。每学期减3周计算作业批改次数。作业批改要规范,要有明显的对错符号、批改日期等。
4、自习课进班辅导:本学期学校继续实施自习课分配到学科的制度,提高自习课效果,每位教师要按时进班进行巡回辅导,帮助学生解疑释难。不允许教师利用自习课讲课。
(四)开展系列活动,确保探索和构建的顺利进行:
1、以“五课”为载体,提高教师素质
本学期学校还要继续深入开展“五课”活动,即:推门课、有效课堂达标课、校级教改示范课、赛课、教学研讨观摩课。力争通过“五课”活动使全体教师的教学水平有一个较大的提高。
2、教师基本功比赛。定期举行全体任课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具体要求如下:各教研组在指定时间和地点进行比赛,要求人人参加。教研组长务必负责组织好本组成员参赛。
3、开展课堂教学达标活动:学校将配合市教体局组织的课堂达标活动,认真组织所有教师参与,层层选拔,人人过关,择优推荐。
4、开展导学法赛课活动:以教研组为单位进行“导学法”课堂教学比赛。经过层层比赛选拔出教师参加优质课比赛。
5、学校领导不定时推门听课调研,并及时与上课教师交流,促进常规课堂优质化。
(五)建立教学日志、班级日志制度,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
各班通过教学日志、班级日志真实记录教师的教学行为和教学效果,每天下午放学后将当天的教学日志交到教务处。对教学日志中反映出来的有违规行为的教师学校将给予批评教育以及相应的处罚。充分发挥教学日志、班级日志的监督、调控作用,为探索有效教学模式
和创建道德课堂提供有力的保障。
六、工作进度安排:
七、保障措施:
1、加强领导。学校领导要充分认识探索有效课堂教学模式、构建道德课堂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推进过程中充分发挥领导和引领作用,全面协调,统筹安排,精心组织,优化效果。同时为此项工作提供便利条件和财力支持,要在研究经费,教研时间、活动场所、
图书、器材等方面优先安排,对教师进修、聘请专家、外出学习的方面给予充分的保障。
2、多层次交流。学校为了此项工作的有效性,定期召开研讨交流会,及时总结交流各个层面的研究成果,推进此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根据工作的开展情况组织有关人员积极参加上级组织的各种培训和交流活动。
3、机制保障:培训机制,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培训模式,我校与其它学校合作开展校际交流活动,进行观摩、学习、讨论和交流,并充分发挥教学骨干、先进教师的辐射作用和教研组、备课组的教研主阵地作用,引导老师们转观念,提认识、改路子、创模式,坚定课堂改革的信心和决心;评价机制,以学论教、效益至上,以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效果评价课堂教学的优劣,把课堂教学的达成效果作为评价的重要指标;保障机制,建章立制,为改革顺利推进提供规范化的制度保障和理论支持,并多方筹措资金为探索有效教学模式、构建道德课堂的顺利实施提供强有力的经费保障和物质支持。
4、表彰奖励:
在探索有效教学模式、构建道德课堂工作过程中,对教研组和备课组互助研究成果进行评比,对于优秀成果将推荐到市教体局参加评比,获奖者按学校考评方案进行奖励。
薛 店 一 中
探索有效教学模式,构建道德课堂 实 施 方 案
“道德课堂”是一种高品质的课堂形态,要求教育者用“合乎道,至于德”的方式,在充满尊重、关怀、民主、和谐的环境中,在保证学生身心愉悦、人格健康、精神自由、生命自主的学习过程中,获得学业进步和身心全面发展。“道德课堂”必须运行着有效的教学模式,而这种模式必须是能够促进学生思维发展,能够促进学生精神成长的。因此,为了彻底变革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我校计划在继续解读课标、深入推进导学法的基础上,以教师自我诊断为切入点,以校本教研为主要载体和途径,以全面提升师生的生命质量为终极目标,梳理课堂教学中的道德缺失和反道德行为,深入探索“有效教学”模式和系统构建“道德课堂”文化。力争逐步探索出适应本校教学实际、具有我校教学特色的有效教学模式,在开发课程文化的基础上,启动一场对抗课堂教学异化——道德缺失和反道德现象的课堂变革。结合我校实际,特制订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郑州市教育局关于全面推进细化解读课程标准工作的指导意见》、《新郑市全面推进细化解读课程标准探索有效课堂教学模式工作实施方案》和《 》为理论指导,坚持“准确定位、透彻分析、重点突破、全面提升”的工作思路。以校本教研为载体,以学练测为外化点,关注课堂,打磨课堂,决胜课堂,以明确的课堂教学目
标,科学的课堂教学过程,理想的课堂教学效果,提高教师教学效益,提升学生学习效果,全面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
二、健全组织,加强领导;
为加强领导,保证活动顺利开展并取得显著成效,学校成立“探索有效教学模式,构建道德课堂”工作领导小组,指导和组织活动的开展。
组 长:
副组长:
成 员:-各学科教研组长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由 任主任。推行学校领导和处室主任分包各个年级组、学科制度,具体分工如下: 负责 , 负责 , 。 校级领导和处室主任参与、督促、指导、监察各年级和各学科的该项活动,形成了层层落实、监管得力的管理机制,为方案的有效实施提供了领导保障。
三、基本思路和目标要求:
1、基本思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固树立以教师和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以校本教研为途径和载体,以教研组析标、研课、上课、评课、反思为主要形式,不断促进教师教育教学理念的更新和转变;通过赛课、课堂达标、基本功比赛、课标解读活动、论文评选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不断把提高的师能转化为提高课堂效率的基础和条件,以教师有效的教促成学生高效的学,从而建构常态有效教学中“合乎道,至于德”的理想课堂。
2、工作目标:
(1)实验和探索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广泛构建各学科的道德课堂体系,初步形成具有我校特色、各学科特色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流程;
(2)使我校教师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得到明显提升,使其业务素质呈现明显提高,教学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
(3)通过“学习、研讨、实践、反思、交流、合作”促成教师对课标和教材的把握能力全面提升;
(4)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全面提高,学习成绩和升学率有较大幅度提升;
(5)以积极、良性、赏识、鼓励的教学评价巩固教师的教改热情,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四、主要内容:
探索有效的教学模式、构建道德课堂需要着重抓好“课前”、“课中”、“课后”等重要环节。学校通过加强教学管理,引导和督促各个教研组在以下几个环节中积极探索、努力实践,确保教学模式的探索服务于有效教学,真正实现课堂的道德化。
(一)析标把解读课标、钻研教材落到实处:要求教研组针对每一节课都必须详尽析标、充分解标、深入钻研新课程标准和教材。务必对照课程标准,通读所任学科教材内容,从整体上把握教材知识体系、脉络结构和各部分之间的联系,把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以及编者意图,把握课程整体目标和阶段目标,真正做到理解教材、吃透教材、活用教材。在此基础上,能够细读当前
所教学段教材,研读单元教材和每篇文章和章节内容,吃透教材在整个学科中的地位、作用以及与前后教材的联系、知识纵向线索和横向结构、把握知识深度与广度、知识的内涵和教材以外的相关信息,明确知识重点、难点和关键,再对教材进行灵活的加工处理,根据学情设计可行教学计划、选取适当的教学方法、安排最合理的教学步骤、预设最有效的教学评价。
(二)研课,教研组把有效的集体备课落到实处。要求备课组在掌握课标、吃透教材、把握学情、了解环境、把握学科特点的基础上,依据新课程教学设计的两个基本思路(即:要以学科课程内容的结构特点来设计和组织教学;要以解决问题过程的活动线索和学生心理发展过程、活动训练为线索来设计教学),创造性地开展有效的集体备课,力争让每一节备课都能做到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方法得当、结构分明、富有内涵,形成有个性、有创意的教学设计,为探索有效教学模式、构建道德课堂奠定基础。
(三)上课,力争用好、用活“学练测”。 “学练测”即导学、训练、检测,要求每一节课堂教学都使用“学练测” 。“学练测”是学科备课组集体备课的成果,既是学案又是教案。任课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班学生的特点,可以增减内容,也可以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教师可以根据课堂教学的目标进行课堂把关,让每个学生都能达到合格。教师要利用多种形式去了解学生对“学练测”的使用情况,及时反馈,严格把关。师生都要保存好“学练测”以备复习巩
固。在运用“导学法”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把“学练测”设计好、模式化,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时,必须站在学生学的角度去思考和设计教学过程,使整个课堂教学体现学生的“学、探、练、测”的学习过程,教师的教学行为体现“导学、释疑、训练、把关”的角色。学生的学习过程与教师的教学过程一一对应,各个对应环节互相反馈,共同完成教学任务。
(四)评课,针对课例真正落实课型研究:根据新课程标准探究 “新授课、讲评课、作文课、复习课、实验课、阅读指导课”六种课型的结构特征和教学要求,在评课中鼓励各个教研组以全面评估每一节课例为抓手,努力形成各自学科的有效教学模式或道德课堂教学流程。
1、新授课:把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促进学生积极思考作为新授课主要任务,教师精心导入、讲授、提问、指导、评价,围绕学生的疑难点、易错点、易混点组织学生自主思考、探究、讨论、合作;让学生进行针对性练习,建立起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解决问题的正确思路,以确保课堂教学的有效、高效。
2、讲评课:教师要分析典型性问题、共性问题,研究学生的解决问题思路、策略、技巧,特别要对错因的形成进行分析、探究,还原其错误思路,找准问题症结所在。要引导学生举一反三,总结方法,揭示规律,训练思路,提高能力。
3、作文课:教师要重视学生写作兴趣的激发,重视作文的生成过程。让学生学会用自己的眼光观察生活,亲自去感受体验
生活, 鼓励学生富有创意的表达。教师要指导学生收集并积累精彩美妙的字、词、句和篇章,充实学生的写作仓库。
4、复习课:通过设疑激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练习讨论,指引学生思考释疑;通过点拨归纳,引导学生总结和揭示规律;通过专题训练,增强学生解题思维的灵活性,巩固和深化所学知识,理清知识体系,建立知识网络,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实验课:根据新课程标准,结合学生实际和实验室条件,指导学生制定实验方案和准备实验材料、用具,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性实验,规范学生的实验过程和操作方法;指导学生撰写实验报告,在实验中总结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重点培养学生设计和完成实验的能力。
6、阅读指导课: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保持学生的阅读兴趣。指导学生掌握系统科学的读书方法(浏览性泛读、探求性速读、品味性精读),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使之有较丰富的语言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
(五)优化作业设计,力争堂堂清、课课清:要求教师精心设计具有针对性、层次性、选择性、实践性和开放性作业,避免机械性、重复性作业。鼓励开展“形象化作业”的课题研究,倡导学生作业的个性化、多样化,争取在努力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中收获学习的最大收益。
(六)加大考试与评价改革力度:教学质量监控是整个教学过程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教学质量稳定上升的一种管理手段。在探索有效教学模式、努力构建道德课堂过程中,要尝试建立有效的促进学生发展的考试与评价体系,开展有效课堂教学道德评价标准研究和学生发展性考试与评价尝试,初步建立有效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和学生发展性评价体系,为准确评价探索的教学模式的有效性和构建课堂的道德水平提供第一手资料。将继续坚持月末抽测制和考后分析制,抽测后及时组织备课组、班级、任课教师进行考后分析和学生学习反思。进一步把教学质量
分析与反思制度化、经常化,纳入到整个教学管理过程中。学校将采取不同形式对各年级各学科教学质量检测进行分析总结。每次质量抽测后,都要认真组织试卷分析,搞好数据统计,及时进行考试分析与反思,总结教学中的成绩,查找问题,提出改进建议。
五、具体措施:
(一)加强学习、统一思想,达成共识: 学校组织全体教师学习相关文件精神,深入领会有效课堂、道德课堂的深刻内涵,站在满意学校创建的高度来充分认识其重要意义。通过学习讨论,达成共识,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探索有效教学模式和构建道德课堂的各项工作中去,努力形成人人、课课、科科追求优质有效课堂教学、道德课堂的浓厚氛围。结合教师现状和教学实际,确定的学习内容主要是:和谐教学理论,调节教学理论、诱思探究教学、《新课程标准》、以教研室推荐的学习材料和
学校推荐的学习材料为载体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教改经验。学习做到四个结合:集体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相结合,平时学习与定期交流相结合,记读书笔记与写心得体会相结合,切实提高学习效果。具体要求每位教师每学期至少读一本教育教学专著,每学期写5篇以上的读书笔记、心得体会、反思,每学期撰写一篇高质量的教学论文、调查报告、经验叙事、教学案例与评析、教学反思等。
(二)强化校本教研和集体备课,切实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狠抓校本教研这一关键环节,建立一体化的教研活动机制。每周的教研活动落实到人:每两周由一位教师主讲,第一周解读课标,教研组共同析标、研课,主讲教师上课;第二周评课、反思,积淀教研精华。通过自主备课——重点研究——修改内化——总结反思四个阶段,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有效地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继续完善集体备课制度,集体备课以备课组为单位进行,有备课组长带领,在固定地点进行教研。提倡“大教研”和随时随地“小教研”,每周不少于3小时的集体备课。各组做到四个保证和六个统一:即时间保证,按时到位,充分利用教研时间;人员保证,全员参与,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内容保证,教研之前确定好研究课标、教材的哪一部分,哪些内容;深度保证,对课标要求、教材知识、疑难突破等要深入研究,真正把握课标、吃透教材。统一研究课标、统一研究教材(重点、难点、疑点、易混点、易错点、关键点),统一研究教
法学法、统一教学进度、统一学练测,统一研究布置分层作业内容。教导处定期组织检查,计入期末备课组和教师工作考评。
(三)重视常规管理,认真落实课堂环节,确保有效课堂实施:
1、功夫用在备课上:
在备课上,要做到四个结合:①与课标、教材、学情等相结合;②和画知识树(知识结构图)相结合③和使用电教手段相结合;④要和编制学练测相结合。加强集体备课,要确保其形式与内容、时间与效果的统一。集体备课要形成个人初备——集体讨论——课案生成——个性设计——课后反思的专业活动模式。开学初各备课组要制定备课组活动计划,明确每个人的说课内容和时间,并交教务处一份存档。
2、抓好课堂教学关键环节。
(1)坚持备教一致,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做到“三变”、“五让”,即:变注入式为启发式;变学生接受性学习为自主性学习;变单纯的知识传授为智能并重。课堂上能让学生问的让学生问;能让学生思考的让学生思考;能让学生动手的让学生动手;能让学生讨论的让学生讨论;能让学生总结的让学生总结。一般情况下,每节课学生自主学习和训练时间不少于30分钟。
(2)课堂教学要贯彻“自主性学习+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模式的初步框架: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自主预习、发现问题→合作交流、共同探究→解难释疑、拓展提升→达标测评、归纳总结;
教师的作用:设景激趣→展示目标→答疑解惑→点拨示范→精讲深化→迁移检测;
学生的任务:自学教材→讨论质疑→操作练习→归纳总结→迁移创新。
(3)精讲多练,追求课堂效益最大化:坚持“三讲三不讲的原则”,一般情况下,教师讲课时间控制在15分钟以内,做到精讲、互动、与媒体交流有机穿插进行。
(4)强化课堂教学目标达成意识,提高目标达成度。
(5)教师上课要严格执行提前3分钟候课的规定,不得坐讲和拖堂,不得外出和接听电话,原则上教师讲解的时间不能超过15分钟(复习课除外)。 3、认真布置和批改作业。提倡作业分层布置。各科教师要严格控制学生的作业量,政治、历史、地理、生物等学科的作业要在课堂上完成,数学学科的课后作业量平均不超过30分钟,语文、英语、物理、化学等学科的课后作业量平均不超过20分钟。
作业批改要做到有发必收、有收必改、有改必评、有错必纠。根据学生情况,适时写出激励性评语。坚决杜绝由学生代老师批改作业的现象。作业要全收全改,在确保作业批改质量的前提下,每学期各科作业批改次数为:语文平均每学期至少8篇作文;数学、英语同周课时数,政治、历史、地理不少于周课时的5/6,理、化、生不少于周课时数的3 / 4。每学期减3周计算作业批改次数。作业批改要规范,要有明显的对错符号、批改日期等。
4、自习课进班辅导:本学期学校继续实施自习课分配到学科的制度,提高自习课效果,每位教师要按时进班进行巡回辅导,帮助学生解疑释难。不允许教师利用自习课讲课。
(四)开展系列活动,确保探索和构建的顺利进行:
1、以“五课”为载体,提高教师素质
本学期学校还要继续深入开展“五课”活动,即:推门课、有效课堂达标课、校级教改示范课、赛课、教学研讨观摩课。力争通过“五课”活动使全体教师的教学水平有一个较大的提高。
2、教师基本功比赛。定期举行全体任课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具体要求如下:各教研组在指定时间和地点进行比赛,要求人人参加。教研组长务必负责组织好本组成员参赛。
3、开展课堂教学达标活动:学校将配合市教体局组织的课堂达标活动,认真组织所有教师参与,层层选拔,人人过关,择优推荐。
4、开展导学法赛课活动:以教研组为单位进行“导学法”课堂教学比赛。经过层层比赛选拔出教师参加优质课比赛。
5、学校领导不定时推门听课调研,并及时与上课教师交流,促进常规课堂优质化。
(五)建立教学日志、班级日志制度,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
各班通过教学日志、班级日志真实记录教师的教学行为和教学效果,每天下午放学后将当天的教学日志交到教务处。对教学日志中反映出来的有违规行为的教师学校将给予批评教育以及相应的处罚。充分发挥教学日志、班级日志的监督、调控作用,为探索有效教学模式
和创建道德课堂提供有力的保障。
六、工作进度安排:
七、保障措施:
1、加强领导。学校领导要充分认识探索有效课堂教学模式、构建道德课堂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推进过程中充分发挥领导和引领作用,全面协调,统筹安排,精心组织,优化效果。同时为此项工作提供便利条件和财力支持,要在研究经费,教研时间、活动场所、
图书、器材等方面优先安排,对教师进修、聘请专家、外出学习的方面给予充分的保障。
2、多层次交流。学校为了此项工作的有效性,定期召开研讨交流会,及时总结交流各个层面的研究成果,推进此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根据工作的开展情况组织有关人员积极参加上级组织的各种培训和交流活动。
3、机制保障:培训机制,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培训模式,我校与其它学校合作开展校际交流活动,进行观摩、学习、讨论和交流,并充分发挥教学骨干、先进教师的辐射作用和教研组、备课组的教研主阵地作用,引导老师们转观念,提认识、改路子、创模式,坚定课堂改革的信心和决心;评价机制,以学论教、效益至上,以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效果评价课堂教学的优劣,把课堂教学的达成效果作为评价的重要指标;保障机制,建章立制,为改革顺利推进提供规范化的制度保障和理论支持,并多方筹措资金为探索有效教学模式、构建道德课堂的顺利实施提供强有力的经费保障和物质支持。
4、表彰奖励:
在探索有效教学模式、构建道德课堂工作过程中,对教研组和备课组互助研究成果进行评比,对于优秀成果将推荐到市教体局参加评比,获奖者按学校考评方案进行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