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钡--自然资源基本特征教学设计

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

第一节 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

——总量丰富 人均不足

黄石市大冶灵乡镇中学 李 钡

【设计思路】:

建设和谐高效课堂必须让和谐思维之树常青,让和谐、思维之树常青包括两方面

的问题:一是如何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二是如何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人与人之

间的和谐包括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的和谐,其内容包括教学过程安排是

否合理、学生之间的合作是否愉快、教学方式是否恰当,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

1、设计理念。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与引导着,在教学中教师因应尊重学生

的主体地位,以学生自学探究为基础,大力提倡自主探究与小组内成员的合

作探究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

2、通过学生自学发现问题,利用多媒体手段和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解决问

题。采用知识抢答、问题答辩等形式巩固所学知识。

【课程标准及教材分析】:

本节知识是,初中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一节教学内容,依据《标准》,

这是一节向学生传授“与其生活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

的一课,要求教师要根据会考的要求,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给学生一个完整的知识

网络。

同时,在前面第一、二章中,已经学习了中国的地形,气候,河流和湖泊知识,

这节安排于此,主要是考虑到地形、气候、河流是促进和影响自然资源形成、利用的

主要自然环境要素,而自然资源的利用,又受人类长期的生产、经济活动的影响,是

人类经济活动的物质基础,中国自然资源的学习,是后期中国的农业,工业,交通运

输业学习的基础。因此本单元教学内容有明显的承上启下、前后关联的特征。

【学情分析】:

1、初中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读图分析能力,能够满足从图文资料中获取信息

探究新知识的要求。

2、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对我国的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环境有了了解,为本 章节学习打下了基础。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使学生了解人类自然资源,自然资源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物质基础。

2.自然资源的归类分析

3.知道怎样合理使用自然资源。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例分析,使学生加深对自然资源合理利用和保护的重要性的认识。

2.通过对收集资料的对比分析。使学生学会正确分析我国资源现状,学会简单的数

字分析和对比方法,初步学会运用辩证的方法分析地理事物和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使学生认识到自然资源与日常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提高学生对合理利用、 保护和节约自然资源重要意义的认识。

2.使学生能够正确认识我国资源的现状,学会用辩证的方法分析总量和人均量的关

系,在增强民族自豪感的同时,树立忧患意识,逐步形成正确的资源观、消费观 和行为习惯。

【教学重点】:

1.我国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的现状及其利用自然资源方面存在的问题。

2.合理利用、保护和节约自然资源的重要性及具体做法

【教学难点】:

1.对自然资源的归类与辨析。

2.对“地大物博”自然资源特征的正确剖析。

3.运用资料、数据分析问题。

【教学方法】:启发引导法;对比分析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准备】:制作相应课件、地图、教材、视频、积分卡片、双色笔、搜集相关

资料

【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新课】图片导入法。“十一”出去游玩,给大伙晒相片时,大伙说我的相片里

隐含了很多有关资源的信息,请大家帮我看看,都是些什么呢?(展示 图片,并讲解:“这些自然资源与我们生产和生活有何关系?今天我们

就来学习《中国的自然资源》。”

【讲授新课】 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第一节 自然资源总量丰富 人均不足

【导学预习】1、1分钟阅读学案中的“学习目标”和“学习重、难点”。

2、并独立完成学案中的《预习案》内容(6分钟)

3、对学交换学案,完成批改和讲解。(2

【普查提问】“什么是自然资源?”

【学生回答】回忆 小组竞赛回答问题

【教师总结】自然资源是人类直接从自然界取得并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和能量,它

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打出课件)

【圈题游戏】指出课件中的多图中的自然资源图片,并圈起来

【教师总结】说明并告知答案

【教师补充】 那“水”和“煤炭”虽都为资源,但使用结果上有什么区别呢?

【学生竟答】举手抢答。(积分卡奖励)

【教师补充】引出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概念。

【合作探究1】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的区别在哪?(3分钟小组讨论)

【学生回答、教师补充总结】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更新、再生,或者能够循环使用的,

属于可再生资源。例如:水资源、气候资源、森林资源、土地资源等。

非可再生资源:是指在人类历史时期用完了就不可能再产生,或使用后

在较短时间内难以恢复的资源,例如煤、石油、矿石等矿产资源。

【设计意图】通过导学案,锻炼学生的信息搜集能力,也加强学生的合作表达的能力。

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承转过渡】自然资源为我们提供所需要的物质和能量,那么如何利用这些资源呢?

可再生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吗?

【合作探究2】阅读“导学案探究问题2”,并小组讨论,竞赛回答

【学生小结】对可再生资源:合理利用,注意保护和培育

对非可再生资源:珍惜和节约使用

【教师小结】水资源——利用不合理——污染、断流——不可利用一或没有可利用的

--取之尽,用之竭。

土地—水土流失、荒漠化--生产力下降,消失——取之尽,用之竭。

【承转】自然资源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物质基础,地球上自然资源的数量是有限

度,那我国的自然资源现状怎样?

【课件显示】二:中国自然资源总的特征:资源丰富,人均不足

【展示课件】“我国的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

“我国自然资源人均值”

“中国自然资源在世界中的位次”

【教师提问】请找出资源人均不足的原因?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竞争回答

【教师总结】人口的继续增长,人口总量大

社会经济的发展,对自然资源的需求将持续增长

对资源利用不当,破坏和浪费资源等

【展示课件】资源利用的不合理

【承转】那么,你们怎样认识“地大物博”这个常用的形容词?对合理利用和保护我

国的自然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学生讨论】略

【教师小结、课件演示】我们既要看到我国资源的优势,也要看到人均资源不足,相

对短缺。同时,一方面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口还会不断大量增长;另一方面,生

活水平和生产能力的提高,自然资源的消耗量也将持续增长。再加上我国资源利用不

当、保护不力、管理不善等问题突出,导致破坏和浪费严重,更加剧了我国资源问题

的严峻性。所以,我们既要为我国丰富的资源而自豪,也要看到资源的危机,树立危

机意识,更好地、合理的利用、节约、保护资源。

【提问】保护和节约自然资源,我们能够做些什么?

【学生活动】完成课件中的倡议书。可将学生分成六大角色

【设计意图】分角色讨论,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锻炼学生

的组织材料和语言表达能力,有利于达到思维对话的目的。通过站在不同角色思考问

题,还可以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课堂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使我国自然资源

数量上的特征。地大物博,人口众多是我国的基本国情。我们要正确看待总量和人均

占有量,我觉得人均占有量的现实意义更大。所以我们要反思我们以前的行为,正确

认识我国资源的现状,养成正确的行为习惯,为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做出我们的贡献。

【板书设计】:

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

——自然资源基本特征

可再生资源 1、如何保护、合理利用资源 自然资源 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分类) 总量丰富 人均不足 2、我们个人应该怎么做?

【课后反思】:

本节课力求关注学生的学习体验,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尽可能

体现《标准》的要求,注重图导,在课堂上运用多媒体的优势和学生互动,突出重点,

淡化难点,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潜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但由于知识水平和学

习经验的差异,小组成员间的差异很大,因而个别同学没有真正参与进来,还需教师

在组织教学和驾驭课堂的能力上有所提高。

【学习效果评估】(细心高效的你,赶紧行动起来盘点收获之旅的果实吧!)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不属于自然资源的是( )。

A 空气 B 阳光 C 土地 D 小麦

2、以下一组全部是自然资源的是( )。

A 阳光、森林、土地 B 水能、钢铁、天然气

C 土地、阳光、电灯 D 金矿、空气、棉花

3、关于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矿产资源是不可再生的,必须合理利用和注意保护。

B 今天的树木将来也能变成煤,所以煤炭资源是可再生资源。

C 生物资源是可以更新的,不必合理利用和注意保护。

D 水资源、土地资源和气候资源是非可再生资源。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一切东西都是自然资源。

B 阳光是一种自然资源 。

C 粮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

D 水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5、关于可再生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B 如果使用不当,会转变成非可再生资源

C 短时间内不可再生。 D 不能循环使用。

二、填空

1、自然资源分为( )和( )两类。

2、我国自然资源的总特点是( , )。

3

4、我国自然资源的国情:从总量看,我国有许多自然资源位居世界前列,是名副其实其实的__________,从人均资源看,我国又是一个资源相对_______的国家.

三、思考:漫画“所剩无几”,反映了什么资源现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

第一节 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

——总量丰富 人均不足

黄石市大冶灵乡镇中学 李 钡

【设计思路】:

建设和谐高效课堂必须让和谐思维之树常青,让和谐、思维之树常青包括两方面

的问题:一是如何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二是如何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人与人之

间的和谐包括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的和谐,其内容包括教学过程安排是

否合理、学生之间的合作是否愉快、教学方式是否恰当,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

1、设计理念。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与引导着,在教学中教师因应尊重学生

的主体地位,以学生自学探究为基础,大力提倡自主探究与小组内成员的合

作探究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

2、通过学生自学发现问题,利用多媒体手段和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解决问

题。采用知识抢答、问题答辩等形式巩固所学知识。

【课程标准及教材分析】:

本节知识是,初中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一节教学内容,依据《标准》,

这是一节向学生传授“与其生活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

的一课,要求教师要根据会考的要求,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给学生一个完整的知识

网络。

同时,在前面第一、二章中,已经学习了中国的地形,气候,河流和湖泊知识,

这节安排于此,主要是考虑到地形、气候、河流是促进和影响自然资源形成、利用的

主要自然环境要素,而自然资源的利用,又受人类长期的生产、经济活动的影响,是

人类经济活动的物质基础,中国自然资源的学习,是后期中国的农业,工业,交通运

输业学习的基础。因此本单元教学内容有明显的承上启下、前后关联的特征。

【学情分析】:

1、初中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读图分析能力,能够满足从图文资料中获取信息

探究新知识的要求。

2、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对我国的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环境有了了解,为本 章节学习打下了基础。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使学生了解人类自然资源,自然资源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物质基础。

2.自然资源的归类分析

3.知道怎样合理使用自然资源。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例分析,使学生加深对自然资源合理利用和保护的重要性的认识。

2.通过对收集资料的对比分析。使学生学会正确分析我国资源现状,学会简单的数

字分析和对比方法,初步学会运用辩证的方法分析地理事物和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使学生认识到自然资源与日常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提高学生对合理利用、 保护和节约自然资源重要意义的认识。

2.使学生能够正确认识我国资源的现状,学会用辩证的方法分析总量和人均量的关

系,在增强民族自豪感的同时,树立忧患意识,逐步形成正确的资源观、消费观 和行为习惯。

【教学重点】:

1.我国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的现状及其利用自然资源方面存在的问题。

2.合理利用、保护和节约自然资源的重要性及具体做法

【教学难点】:

1.对自然资源的归类与辨析。

2.对“地大物博”自然资源特征的正确剖析。

3.运用资料、数据分析问题。

【教学方法】:启发引导法;对比分析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准备】:制作相应课件、地图、教材、视频、积分卡片、双色笔、搜集相关

资料

【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新课】图片导入法。“十一”出去游玩,给大伙晒相片时,大伙说我的相片里

隐含了很多有关资源的信息,请大家帮我看看,都是些什么呢?(展示 图片,并讲解:“这些自然资源与我们生产和生活有何关系?今天我们

就来学习《中国的自然资源》。”

【讲授新课】 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第一节 自然资源总量丰富 人均不足

【导学预习】1、1分钟阅读学案中的“学习目标”和“学习重、难点”。

2、并独立完成学案中的《预习案》内容(6分钟)

3、对学交换学案,完成批改和讲解。(2

【普查提问】“什么是自然资源?”

【学生回答】回忆 小组竞赛回答问题

【教师总结】自然资源是人类直接从自然界取得并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和能量,它

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打出课件)

【圈题游戏】指出课件中的多图中的自然资源图片,并圈起来

【教师总结】说明并告知答案

【教师补充】 那“水”和“煤炭”虽都为资源,但使用结果上有什么区别呢?

【学生竟答】举手抢答。(积分卡奖励)

【教师补充】引出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概念。

【合作探究1】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的区别在哪?(3分钟小组讨论)

【学生回答、教师补充总结】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更新、再生,或者能够循环使用的,

属于可再生资源。例如:水资源、气候资源、森林资源、土地资源等。

非可再生资源:是指在人类历史时期用完了就不可能再产生,或使用后

在较短时间内难以恢复的资源,例如煤、石油、矿石等矿产资源。

【设计意图】通过导学案,锻炼学生的信息搜集能力,也加强学生的合作表达的能力。

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承转过渡】自然资源为我们提供所需要的物质和能量,那么如何利用这些资源呢?

可再生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吗?

【合作探究2】阅读“导学案探究问题2”,并小组讨论,竞赛回答

【学生小结】对可再生资源:合理利用,注意保护和培育

对非可再生资源:珍惜和节约使用

【教师小结】水资源——利用不合理——污染、断流——不可利用一或没有可利用的

--取之尽,用之竭。

土地—水土流失、荒漠化--生产力下降,消失——取之尽,用之竭。

【承转】自然资源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物质基础,地球上自然资源的数量是有限

度,那我国的自然资源现状怎样?

【课件显示】二:中国自然资源总的特征:资源丰富,人均不足

【展示课件】“我国的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

“我国自然资源人均值”

“中国自然资源在世界中的位次”

【教师提问】请找出资源人均不足的原因?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竞争回答

【教师总结】人口的继续增长,人口总量大

社会经济的发展,对自然资源的需求将持续增长

对资源利用不当,破坏和浪费资源等

【展示课件】资源利用的不合理

【承转】那么,你们怎样认识“地大物博”这个常用的形容词?对合理利用和保护我

国的自然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学生讨论】略

【教师小结、课件演示】我们既要看到我国资源的优势,也要看到人均资源不足,相

对短缺。同时,一方面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口还会不断大量增长;另一方面,生

活水平和生产能力的提高,自然资源的消耗量也将持续增长。再加上我国资源利用不

当、保护不力、管理不善等问题突出,导致破坏和浪费严重,更加剧了我国资源问题

的严峻性。所以,我们既要为我国丰富的资源而自豪,也要看到资源的危机,树立危

机意识,更好地、合理的利用、节约、保护资源。

【提问】保护和节约自然资源,我们能够做些什么?

【学生活动】完成课件中的倡议书。可将学生分成六大角色

【设计意图】分角色讨论,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锻炼学生

的组织材料和语言表达能力,有利于达到思维对话的目的。通过站在不同角色思考问

题,还可以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课堂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使我国自然资源

数量上的特征。地大物博,人口众多是我国的基本国情。我们要正确看待总量和人均

占有量,我觉得人均占有量的现实意义更大。所以我们要反思我们以前的行为,正确

认识我国资源的现状,养成正确的行为习惯,为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做出我们的贡献。

【板书设计】:

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

——自然资源基本特征

可再生资源 1、如何保护、合理利用资源 自然资源 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分类) 总量丰富 人均不足 2、我们个人应该怎么做?

【课后反思】:

本节课力求关注学生的学习体验,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尽可能

体现《标准》的要求,注重图导,在课堂上运用多媒体的优势和学生互动,突出重点,

淡化难点,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潜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但由于知识水平和学

习经验的差异,小组成员间的差异很大,因而个别同学没有真正参与进来,还需教师

在组织教学和驾驭课堂的能力上有所提高。

【学习效果评估】(细心高效的你,赶紧行动起来盘点收获之旅的果实吧!)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不属于自然资源的是( )。

A 空气 B 阳光 C 土地 D 小麦

2、以下一组全部是自然资源的是( )。

A 阳光、森林、土地 B 水能、钢铁、天然气

C 土地、阳光、电灯 D 金矿、空气、棉花

3、关于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矿产资源是不可再生的,必须合理利用和注意保护。

B 今天的树木将来也能变成煤,所以煤炭资源是可再生资源。

C 生物资源是可以更新的,不必合理利用和注意保护。

D 水资源、土地资源和气候资源是非可再生资源。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一切东西都是自然资源。

B 阳光是一种自然资源 。

C 粮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

D 水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5、关于可再生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B 如果使用不当,会转变成非可再生资源

C 短时间内不可再生。 D 不能循环使用。

二、填空

1、自然资源分为( )和( )两类。

2、我国自然资源的总特点是( , )。

3

4、我国自然资源的国情:从总量看,我国有许多自然资源位居世界前列,是名副其实其实的__________,从人均资源看,我国又是一个资源相对_______的国家.

三、思考:漫画“所剩无几”,反映了什么资源现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内容

  • 民法总论教学大纲
  • <民法>教学大纲 一. 课程基本信息 适用专业: 法学 先修课程: 法理学等 总学时 100 学 分 6.5 二.课程性质.地位和任务 民法学总论是高等法学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也是民法学的基础课和入门课.由于授课对象是大学一年级的新生,因此,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民法学的学习兴 ...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引导学生识记市场和市场经济的基本含义以及几种主要的市场,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理解以下知识: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宏观调控必要性.从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说明树立正确的竞争观念.法制观念的必要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

  • 创业学教学大纲
  • <创业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创业学 英文名称: Entrepreneurship 课程类型: 专业核心课 总 学 时: 32 讲课学时:32 实验学时:0 学 分: 2 适用对象: 2013级4.5.6班 先修课程: 执笔人: 审定人: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本课 ...

  • 2016年高级人力资源管理师考试重点知识
  • 2016年高级考试重点知识 第一章人力资源规划 基本内容与要求 一.基本内容 本章主要介绍了企业人力资源战略规划.企业集团组织规划与设计以及企业集团人力资本战略管理等相关知识和技能.具体包括: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基本特征和衡量标准,人力资源战略规划的概念.特点.构成和主要影响因素,企业人力资源 ...

  • [植物学]教学大纲
  • 生物教育专业教学大纲 河套大学生化系 生物教研室 目录: <植物学>教学大纲 一. 课程名称: 植物学 二.课程性质: 1.研读对象:本学科是研究植物各类群的形态.结构和有关生命活动发育的规律,以及植物与外界环境间的关系的科学. 2.课程特点:植物学是生物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是高等师范 ...

  • [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教案
  • <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教案 <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教案 课程名称: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Pharmaceutical Botany and Pharmakognosie) 课程性质:专业课 适用专业:药 学 教 材:<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郑汉臣 蔡少青 人民卫生出版 ...

  • 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
  • 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 课型:新授课 总课时1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举例说出自然资源的种类及作用. 2.知道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国情. 过程与方法: 1.从生产和生活中认识自然资源的概念,通过比较辨别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 2.学生通过数据.文字.材料等,认识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国情 ...

  • 运动训练学教学大纲
  • <运动训练学>教学大纲 The Theories of Sport Training 一.课程基本信息 二.课程的教学目的 运动训练学是研究运动训练过程普遍规律的交叉学科,是体育教育专业的必修课,是实现师范类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目标的重要课程,是体育教师必须掌握的训练专业基础知识.本课程主要 ...

  • [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教学大纲
  • <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和内容 <中国旅游地理>是旅游管理及相关专业的主要专业选修课,是进一步学习专业课及以后从事旅游行业工作的一门选修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明确旅游地理学的学科性质和特点,研究对象和内容,以及以中国特定地域为研究对象的中国旅游地理的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