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机智应变的有效策略

【校本教研专题培训辅导】:

教育机智应变的有效策略

(教育理论学习内容)

教师职业不仅是一门科学,而且也是一门艺术,教师教育艺术的核心是灵活应变的教育机智,因此,研究教师的教育机智,对于搞好教育工作,提高教育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 学校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地方,而应该是塑造学生人格的重要场所。

⏹ 课堂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是点燃学生智慧的火把。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共鸣就是教育机智,它可以促使学生在成功的欢乐中充满信心地学习。

——第斯多惠

⏹ 缺乏教育机智,教师无论怎么研究教育理论,永远也不会成为实际工作上的好教师。

——乌申斯基

教育案例一:角的认识

教师介绍三角板三个角的度数。

突然,一名学生质疑:“老师,我的三角板比你的小得多,它们三个角的大小怎么会一样大呢 ? ”

教师乘“虚”而入,组织学生讨论这个话题,形成了两派意见,展开了辩论„„ 点评: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的、随机的、生成的过程。上述案例中的随机事件,虽出乎预设思路,但合乎情理,合乎教学流程,教师抓住契机,顺水推舟——让学生展开了辩论,用学生所想组织下一环节的教学,学生探索的主动性、积极性得以提高。通过辩论使学生明白了角的大小与图形本身的大小无关,只与角两边叉开的程度有关,既加深了学生对三角形的认识,又为他们今后学习相似形打下了伏笔,这正验证了“数学教学应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

教育案例二:借分(让你的学生悄悄地举起左手)

“借分”的故事。有个学生考了58分,怕回家被严厉的父亲打骂,跑去向老师借分,老师没有批评他的虚荣,而是说“我的分可是利息很高,你现在借了2分,到下次考试要还

我10分,你还借吗?。学生犹豫了一会,下决心答应下来,于是老师给他加上2分。老师发觉,那以后他学习特别认真,到下次考试,他考了80多分。

教育案例三:陶行知先生四块糖的故事

陶行知四块糖故事:当年陶先生任教育才学校的校长时,有一天他看到一位男生欲用砖头咂同学,就将其制止,并责令其到校长室。等陶行知回到办公室,见男生已经在等他。陶行知掏出一块糖递给他:‚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比我早来了‛。接着又掏出一块糖给男生‚这也是奖励给你的,因为我不让你打人你就住手了,说明你很尊重我。‛男生将信将疑的接过糖果。陶行知又说:‚据我了解,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生,说明你有正义感。‛陶行知掏出第三块糖给他。这时男生哭了:‚校长,我错了,同学再不对,我也不能采取这种方式。‛陶行知又拿出第四块糖说‚我还没有说,你就已经自己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再奖励你一块糖,我的糖分完了,我们的谈话也结束了。‛

此乃“春风化雨,润物无声”。陶行知先生用他那超人的智慧,巧妙地把批评变成了表扬,把惩罚变成了奖励,犯错的学生能不感动吗?能不“亲其师而信其道”吗?如果我们不问原由不加分析地大声训斥,或者罚站亮相作检讨,犯错的学生以后可能会犯更多的错,他对老师的简单粗暴会产生心理上的恐惧和疏远甚至敌视,将在他幼小的心里留下一道抹不去的阴影。

英国解剖家麦克劳德在读小学时十分顽皮,有一次,他心血来潮,忽然想看看狗的内脏是什么样子,于是偷偷套住并宰了一条狗,且把狗的内脏一一隔离开来细细观察。那可是校长最宠爱的狗!校长自然很恼怒,决心处罚他。可是校长的处罚令所有人大吃一惊——罚麦克劳德画一张尸体骨骼图及血液循环图!在“受罚”的过程中,麦克劳德发现自己知识的贫乏,从此以后刻苦学习,最终获得诺贝尔奖。

一次,老师组织学生秋游,上船时,发现少了一个学生的船费。 于是,这位老师 悄悄地把钱添上,但又忘记是哪位同学未交船费。钱,老师可以添,没有交费的学生的思想问题如何添补呢?即使疏忽忘记交钱,心无不良动机,也有个教育问题。这位教师没有开会专门讲这件事情,没有把问题扩大,而是在一次班会结束的时候,真诚地作了自我批评。老师说:" 上次我们乘船外出秋游,由于自己粗心大意,少收了一个同学的船费,我办事真粗心,这么一点小事都搞不好,希望同学们吸取我的教训。从现在起,我们要培养细心严谨的作风。" 下课后,老师还末走出教室,一个学生红着脸走到老师跟前:" 老师,开始是我忘了交船费,后来想起来了又故意不想交,我错了。" 边说边将钱交给了老师。

从这些事情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位老师在处理突发事件时所表现出的机智,在对待这种学生的问题上用了很好的方法,不仅没有伤害孩子的自尊并且巧妙的给了孩子一个很好的

教育机会,也使孩子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同时告诉我们作为老师,不可轻率地下结论,发生的每件事,都要全面了解,冷静处理。如果不冷静,动不动就呵斥学生,甚至满口污言秽语,这样往往会伤害孩子一颗颗雅嫩的心,而且完全达不到教育的目的。其次,我们都知道单纯的批评或表扬对学生很难形成良性刺激。犯了错误的学生有本能的自我保护意识,他会沉默、逃避、木然、自卑甚至于过激,给他指出错误,并不等于他就有及时改正的动力,往往会适得其反,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这样只能使他们更快的走向不好的道路。

我们不能不佩服这些教师的教育机智,我们尤其要佩服的是教师宽容之心。我们应该经常的思考‚教师,你的宽容之心有没有‛,宽容不是什么教育技巧,它的背后是高尚人格的支撑。善于宽容的人一定具有高尚的人格。我们不妨扪心自问,我们自己真的就十全十美了吗?那傻事是否小时我们也干过?多一点宽容,就会多一点理解,多一点宽容,就是多一点沟通,多一点宽容,其实是给别人,给自己在情绪难以控制时一个缓冲,你会发现,宽容后的事情比我们急于处理的结果要好的多。

教师作为教育者,必须对学生有足够的吸引力。要做到这点,教师需要具备一种重要的心理能力──教育机智。教育工作的对象是具有个性和复杂心理活动的学生,在教育过程中,教师随时都可能遇到事前难以预料的特殊问题,因此需要教师具有一定水平的教育机智,教师有无教育机智,或教育机智的水平不同,教育效果是大不一样的。具有较强教育机智的教师,往往能够对突发的教育问题沉着应付,巧妙处置,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而缺乏教育机智的教师则往往相反,甚至‚好心办坏事‛。19世纪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缺乏所谓教育机智,教师无论怎么研究教育理论,永远也不会成为实际工作上的好教师。‛

一、什么是教育机智

关于教育机智的内涵,国外学者的观点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种:一是将教育机智理解为“引起学生心弦的共鸣力”,二是理解为“教师的表现力和说服力”,三是“教师在教学中的应变力和组织力”。前两者关于教育机智的理解过于抽象,第三种观点经过演化,而形成一种在我国较有代表性的观点,即教育机智是教师对突发性教育情境作出迅速、恰当处理的随机应变的能力。然而这种界定并不能令人满意,因为它既失之过泛,只描述了教育机智得以外化的表象却没有揭示出教育机智应有的内涵,因而缺乏对教师教育的实际指导意义;也失之过窄,因为它将教师随机应变的能力仅局限于非常态性教育情境,而没有注意到恰当运用教育理论于具体教育情境也属于教育机智问题。所以需要对这一概念作重新讨论。

教师具备教育机智,有助于避免师生冲突,有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这是因为,教育情境是由具有不同个性特征的个体、特定环境及由此而决定的独特教学氛围等多种因素

构成的综合体。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正发生于其间并对其产生影响。这就决定了教育情境具有复杂性、独特性和多样性。惟其如此,一名好的教师之所以称其为“好”,就在于他能够围绕预定的目标,采取适合教育情境的教育行为或操作方式,从而有效而经济地实现教育教学目标。

二、教育机智的四个基本要素

知 知即是认识,就是教师对行为对象及自身行为得以发生的环境等特征的认识、理解和把握。在实际教育活动中,教师的所有决断乃在于使自己的行为与具体的情境相一致,并努力使自己行为的对象朝着自己内在意愿的方向发展。为此,教师必须对要决断的对象有所了解,有所认识。

悟 悟是教师在知的前提下生成的对教育规律和规则的整体把握及对教育情境独特性的整体理解,是一种百思不得其解,一解豁然开朗的感觉。悟的突出特点是理解的整体性。因为是整体的把握,教师就能够打破事物个别性的分立,在个别中发现一般,又在一般中找到个别的例证。能够有所悟,教师的课堂教学就可以达到庖丁解牛的境界,击其一点而触及全身。

择 择包括选择和判断。即基于知和悟,对各种模糊、可能性的决断,是把主体的内在教育理论、教育行为及教育行为的对象联系起来的主观意态。选择和判断包括推理和思考,它是教师实践推理能力的具体表现。

行 行是可感知到的、使教育机智得以外化的教育行为,是教育机智的具体表征。一切机智,都须通过人们的行为而反映出来。唯有通过教育行为,教师对教育对象恰当的作用、对教育对象的教育影响,才能得以显现。无论是常态性教育情境还是非常态性教育情境,教师的教育行为都隐含着他自己对教育理论的悟解及其内在的教育理论的认同,隐含着对教育对象整体的理解,是教师自己认为恰当的结论。

三、机智应变的特征分析

机智应变一般具有如下的表现特征:

(一)事件的突发性

教师的机智应变一般是由“事件”和“变化”两个部分组成,二者相互依存、相互结合构成一个统一体。教师的机智应变一般是在对教学过程中突发事件的巧妙处理是表现出来的,是在教师毫无思想准备的情况下所表现出来的应急能力。如果事件的发生不是突然的而是教师有意安排,或属于意料之中的事,那么,无论这件事的处理如何巧妙,也不能称之为机智应变。

(二)反应的敏捷性

当某一事件突然发生时,教师必须反应敏捷,迅速采取有效对策予以处理。教师越能急中生智,反应敏捷,就越能表现出教师的机智应变能力。如果反应迟钝,有时哪怕迟疑片刻,课堂教学秩序就会造成混乱。

(三)判断的准确性

教师的机智应变,不仅要求教师反应迅速敏捷,而且要求教师的判断准确无误,根据4的言语、表情、行为等外部特征,判断他们内心世界的变化,体察那些即将发生的“偶发事件”防患于未然。

(四)思维的直觉性

由于教师的机智应变多显示在突发事件的情境之下,所以,它所借助的心理机制不是严密、烦琐的逻辑思维,而是简捷、跳跃式的知觉思维。

(五)决策的果断性

教师的机智应变要求教师棉队异乎寻常的突发事件要迅速而合理地作出决策,当机立断,决不能优柔寡断。否则,就会坐失良机,难于产生教育机智。

(六)处理的巧妙性

教师的机智应变既要求教师反应快,判断准,更要求教师处理巧妙。突发事件处理的巧妙性既包括时机巧、又包括形式巧、方法巧。巧中见奇,奇中见效。突发事件处理是否巧妙直接影响到机智应变的效果。

四、影响教育机智的因素

教师面临突然出现的新问题,能否表现出当机立断,机警地采取有效措施,受教师自身各种因素的影响。其中主要有:

1. 对工作和对学生的态度

教师对工作和学生的态度是能否表现教育机智的前提。如果一个教师对事业与工作缺乏责任感,对学生冷漠无情,那么当他遇到学生出现意外的情况时,就有可能认为是节外生枝、故意刁难或成心捣乱,因而就可能以厌烦甚至粗暴的态度对待。那样就很难体现出教育机智。只有满腔热情地对待事业、工作和学生,注意力才能高度集中,思维才能积极活动,这样在必要时就可能产生机智,妥善地巧妙地处理意外事件。

2. 意志的自制性和果断性

这是产生教育机智的重要因素之一。当教师具备了良好的自制力,才能善于控制感情冲动并以理智来调节和支配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才能迅速地判断和分析问题。当然,除此还要有果断性,面对突然意外的问题,教师不能表现惊慌失措、犹豫不决,要头脑冷静,当机立断,即使是无法立即解答的问题,也不应当在学生面前含混不清、拖泥带水或随心所欲地解释或解决,那样会破坏教师的形象。

3. 深厚的知识素养和经验积累

教师的态度和自制力都是在一定的教育实践中,在知识经验基础上逐渐形成的。因此,每个教师平时都要加强专业知识学习,拓宽知识面,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另外,还

要注意积累各方面生活经验。只有这样才能得心应手地解决遇到的各种问题,机智地处理学生中出现的意外情况。

除了上述三种因素外,教师的思维品质、性格与气质类型以及能力等都对教育机智的形成和有效发挥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五、机智应变的有效策略

“机变随物移,精妙贯未然”技术的机智应变关键在于教育事项变化,“随机应变”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促进教育教学有序发展。在课堂上,偶发事件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应变的策略也各有所不同。

(一)教师自身失误的应变策略

课堂教学是一种极其复杂的创造性劳动,尽管教师课前认真准备,考虑再三,仍然难以避免出现一些教师意想不到的施教失误。教师自身失误主要有:

1. 口误。即教师口头语言的失误,如读错字音、用词不当、忘词“卡壳”等;

2. 笔误。即教师板书失误,如书写错别字、漏字、多字、漏写标题等;

3. 教法失误。即教师所采取的教学方法脱离学生实际,造成学生学习困难;

4. 教态失误。

教师巧妙处理自身的失误,一般可采用妙语补失、顺水推舟、坦诚相告、将错就错、自嘲解围等应变策略。

案例一:《错在哪里?》

数学课上,经验丰富的数学教师正在黑板上演算一道数学题。突然,一位同学叫了起来:‚不对,老师,不是这样的!‛教师停下笔一看,确实演算错了。面对被学生指出的失误,教师决定‚顺水推舟‛:‚教师的演算错在哪里呢?我们不妨请这位同学来更正一下。‛然后,教师请这位天下到黑板前把正确的运算写了出来,继而以一副诚恳而幽默的神情说:‚今天是我粗心,粗心是要不得的。你们可不能像老师这样粗心哪!‛一时,同学们面面相觑,也不知教师是真是假,以至有人竟在下面低声说:‚老师是存心出错来考我们的。‛ (补‚先加减,后乘除‛案例)

案例二:“能被 2 、 5 整除的数”

教师在板书“能被 2 、 5 整除的数的特征”时写上:各位上是 0 、 2 、 4 、 6 、 8 的数都能被 2 整除。

生 1 :“老师,你黑板上写错了一个字。”

教师先是一惊,眼光迅速扫描了那行板书,由于笔误把“个”写成了“各”字,意思可是千差万别哦 ! 是随即改正一下呢,还是浓墨重彩地渲染一番呢 ? 不如将错就错,欲檎故纵 !

师:“不会吧 ! ”

教室里立刻沸腾起来:“不对,差多啦 ! „„”

生 2 :“我可以举例来证明 ! 358 能被 2 整除,可是它各位上并不都是 0 、 2 、 4 、 6 、 8 呀 ! ”

生 3 :“我可以上黑板画个图给你看看 ! ”该生随即上黑板画了一个我们书上不常见的集合图,一边画还一边解说给大家听。

师:“同学们说得很有道理,我这个错误应该改正,我立刻就改。”

上述教学过程中,教师适时地做了回“糊涂先生”,没有以权威者的身份凌驾于学生之上,更没有摆出一副师道尊严的模样威吓学生,在师生共创的平等的气氛中,一切不符合常规的举动都变得那样坦荡与自然。教师对一个“各”字的处理,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进入了自主学习的意境,掀起了课堂教学的小高潮,最后达到了教师所希望的境界。

案例三:《平反昭雪》

课堂上,教师批评了一位学生。该生立即站起来辩解,说得有理有据。老师觉察到了自己的失误。这时,同学们屏住呼吸,瞪大眼睛望着老师,一时间课堂气氛十分紧张。只见这位老师轻咳一声,妙补一语:‚经调查,我认为对××同学的指控不能成立。经本人慎重研究后决定:接受该同学的上诉,撤消原判,为××同学彻底平反昭雪。钦此!‛顿时,大家哄堂大笑,连受委屈的那位同学也忍不住笑了。接着,这位教师诚恳地说:‚今天我批评××同学是因为自己了解不够、错怪了他。为此,我向××同学表示歉意。‛同学们不笑了,都用一种异常的目光望着老师——他们既钦佩老师机智应变的能力,更折服于老师当面认错的襟怀。

案例四:《走好脚下的路》

一位年轻教师在面对众多听课教师,刚进教室莫名其妙在讲台边拌了一下,班里顿时乱作一片,桌椅的挪动声、学生的惊叫声、老师的议论声回响在他耳边,但这位老师不慌不忙,坦然地站起来,拍拍身上的灰,微笑着说:‚很感谢今天的值日生,今天的地扫得真干净,你们看我身上一点灰尘也没有。‛顿时,教室成了笑声的海洋。笑声过后,他接着说:‚如果大家能记住这样一句话我也就没有白摔这一跤。‛转身在黑板上写下:‚走好脚下的路,摔倒了要勇敢地站起来。‛这一补白立即赢得了老师阵阵掌声。

一位老师正在很投入地讲课,一边讲,一边板书,讲着讲着,一脚踩空,从半尺高的讲台上掉下来,打了一个趔趄,全班哄堂大笑,教师说:‚这个讲台还很难站的,我为常常你们的学习热情所倾倒。‛教师在笑声化解了尴尬的窘态,他用语言为自己赢得了面子,这个小小的插曲后,师生又投入到了学习中去了。

幽默是教学机智的润滑剂,一旦教师发生失误,可以转换话题,把学生的思维转移开来,在新的视点下,采取幽默的方法来补救,运用得好可以化解窘境,调节课堂气氛。

点评:课堂教育机智是一种转化师生矛盾的艺术。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的技巧的全部奥秘就在于热爱每一个学生。”教师在课堂上发挥教育机智,首先要热爱学生,信任学生。

(二)学生质疑问难的应变策略

教学过程实质上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个体的认识发展过程。当代青少年学生视野开阔,思维敏捷,思考问题不轻信、不盲从,凡事喜欢问个为什么。在课堂上,他们往往会突然提出一些教师意想不到的离奇古怪的问题。有些问题的提出,是学生未深入思考,确实不懂;有些问题的提出,则是学生故意为难教师。这类突发事件虽然一般不具有破坏课堂纪律的性质,但处理不当则会打乱正常的教学秩序。教师面对学生的质疑问难,一般可采取启发诱导、幽默反击、切磋讨论、旁敲侧击、延缓回答等应变策略。

案例五:《朱德记》

在《朱德的扁担》教学观摩课上,当教师正讲到高潮时,一只小手高高举起,一个有趣的问题跳了出来:‚老师,那时人们很穷,念不起书,怎么认得‘朱德记’三个字呢?‛好一个精细的问题,也许连教科书的编者也未想到。面对这一突然冒出来的问题,这位教师没有丝毫准备,不能立即作答,但也没有束手无策,而是机敏的将问题抛给了学生:‚是呀!谁来回答这个问题?‛多么巧妙的语言!‚是呀!‛既有惊讶,又有肯定和赞赏,更有对学生思维的激发。经过片刻沉思之后,小手一只接一只地举了起来:‚他们读函授学校‛一个学生用现代生活中的事例加以解释。‚方向想对了,但说得不对。‛教师既肯定,有否定。‚上扫盲学校。‛又一个学生用解放初期的事物加以纠正。‚是的,当时的中央苏区曾经办过农民夜校。‛至此,问题似乎可以结束了。但忽然又一只手举起:‚没有上夜校的人呢?‛老师有反问:‚是呀,中央苏区也不能人人上夜校呀?‛经过一番讨论、补充,终于找到了最满意的答案:‚红军叔叔一边打仗一边学文化。‛听课者莫不为教师机智应变的技巧所折服。

案例六:《死在草地上的红军有多少?》

在《金色的鱼钩》教学观摩课上,临下课时,一位学生突然提问:‚老师,二万五千里长征中,像老班长这样死在草地上的红军有多少?‛教者听后,略感意外,难以立即回答,听课者也为这为老师捏了一把汗。只见这位教师稍思片刻,笑了笑说:‚这个问题提得很好。长征途中牺牲红军战士共有多少?长征结束后有多少红军战士幸存了下来?这些问题对于同学们还是一个谜。课后,同学们可以到阅览室去查阅一下有关这方面的资料,多了解一下红军在长征途中的动人事迹。如果这个‘谜’还解不开,再来问老师,好吗?‛ 听课者为这位老师的随机应变、巧设悬念的妙语露出了会新地微笑。

案例七:《蜘蛛网为什么不粘住蜘蛛自己》

于漪老师在讲《蜘蛛》一课时,教师讲了蜘蛛怎样捉飞虫和甲虫的事,没料到有个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老师,蜘蛛网有粘性,能粘住飞虫、甲虫。那么,它自己在网上爬来爬去,怎么不会被粘住呢?‛ 于漪老师尽管平时备课时经常考虑学生会提出什么问

题,并预先设想解决方法,可这一回却被学生问住了,一时无法回答。于是,于漪老师拜学生为‚师‛:‚这个问题提得好,老师一时也回答不上来,有谁知道吗?‛有个学生说:‚蜘蛛自身能分泌出一种油性液体,不会被蜘蛛网粘住。‛ 于漪老师又问道:‚你是怎样知道的?‛学生答:‚我是从《动老筋爷爷》上看到的。‛

(三)课堂问题行为的应变策略

课堂问题行为是指在课堂上所出现的、影响和干扰教学进程的行为,它既包括学生违反课堂纪律的行为,如迟到早退、做小动作、打瞌睡、吵闹、恶作剧等行为,又包括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出现的逆反心理、羞怯心理及对问题的错误理解和回答等行为。对课堂问题行为,一般应采取的应变策略有:没,目光注视、身体逼近、短暂沉没、欲擒故纵、婉转评价等。

案例八:《大家赶快坐好》

上课铃响了,课堂里出现了这样的情景:几十个孩子像野马归槽般地奔进教室,有的小脸通红,有的汗水涔涔,有的因为游戏没有做完还在小声争吵。面对这个场面,教师一点也不发急。她想如果板起面孔来训斥一通,教室里也会慢慢安静下来,但一颗颗分散的心不会一下子收回来,那样学习效果就不会好。只秒年 这位教师和颜悦色地说:‚有的同学还没有做好上课的准备,现在老师走出去,请大家赶快坐好。‛说也奇怪,就这么几句话比什么命令都有效。当教师再走进教室时,大家坐得整整齐齐,一个个全神贯注地注视着教师的一举一动。

案例九:《姗姗来迟的学生》

第一节课的上课铃早已响过,教师正领着学生朗读课文。某学生大喊一声‚报告‛,急冲冲推门而入。这已是他连续第三次迟到了,同学们哄笑起来。大冷的天,看到他跑得红通通的脸儿,教师打消了严厉批评的念头,但也不想听之任之,于是,教师微笑着把他拉到身边,弯腰在他耳边小声说:‚你能不能用个词把同学们的笑容形容一下?‛她脸更红了,轻声说:‚是嘲笑、挖苦的笑。‛教师摇了摇头说:‚还没这么严重。大家看到你脸上的汗洙,是会意的笑、谅解的笑。同学们说对不对?‛全班齐声喊:‚对!‛从这以后,这位学生再也没有迟到过。

案例十:《古代的妖魔》

在教学《猫》一课时,教师要求学生讲讲‚古怪‛这个词的意思,一位平时较少发言的学生站起来肯定第说:‚古怪的意思是古代的妖魔。‛教师一听,没有给予简单否定,而是顺藤摸瓜,微笑着说:‚你说说看,为什么样解释?‛这个学生有根有据地说:‚上星期教《趵突泉》时,您告诉我们:以后遇到不懂的词,一般可以先理解词里各字的意思,再把这些意思合起来就是这个词的意思。古怪由‘古’和‘怪’组成,古的意思是古代;怪的意思是妖魔。因此,古怪的意思是古代的妖魔。‛教师听了后先用赞扬的语气说:‚,很好,你能把老师介绍的解词方法用到实际中去,值得大家学习。‛然后,教师和蔼地说:‚不过,我还有一个疑问。古,解释成古代,我理解;怪,你怎么把它解释成妖魔呢?‛

学生振振有词地说:‚三年级时,我在一本童话书中看到‘突然水中冒出一怪……’,我曾问爸爸:‘怪是什么意思?’爸爸说:‘怪就是妖魔。’‛教师此时饿没有讥笑学生的无知,而是欲擒故纵,先肯定了他‚勇敢回答问题‛、‚积极思维‛等优点,然后,稍加停顿了一下,更加温和地说:‚不过,古怪这个词你惟有解释正确。应该如何解释呢?大家一起仔细听,我来讲。‛全班学生静坐在坐位上,眼睛里放出了期待的光芒。

案例十一:《麻雀闹课堂》

一天,小学四年级一班语文课正在有序地进行着。突然,一件一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一只小鸟飞进了教室,惊叫着,乱飞乱撞。同学们以惊喜的目光,追逐着麻雀的行踪。课上不下去了。这时,教师随机应变,微笑着说:‚这只麻雀真漂亮,大家仔细观察一下,下节课我们写一篇作文好吗?‛‚好!‛满堂炸雷似的回答,一堂生动的观察课开始了……。

第二节课上,老师在黑板上写下了作文题目‚麻雀闹课堂‛。

数学课上,老师刚在黑板上写下‚圆的认识‛几个字,突然,一只小鸟从窗户闯入教室,一下子学生全乐了起来,‚小鸟!小鸟!‛‚抓住它!‛课堂乱了套,五十几双眼睛睁得老圆。

这位老师灵机一动,高声说:‚真好,下面我们就观察小鸟飞过的路线。‛学生更乐了,只见小鸟在教室上空打了几个圈飞出了窗外。

老师趁机问:‚看到它飞过了一些什么路线? ‛‚打了几个圈‛老师顺势在黑板上画了几个圈,‚这样的圈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圆。‛

这样的外来之物在老师正确引导下居然成了自然入题的素材,这种教学机智实在令人佩服。

案例十二:《是质数还是合数》

数学课上,一位教师正在讲授质数与合数的基本概念,突然,学校基建工地传来‚嘭、嘭、嘭……‛的拖拉机发动声,教学无法进行下去,学生也烦躁不安,张望窗外。这时,教师因势利导,大声说:‚现在大家开始数数,看拖拉机的2有多少下,然后回答你数的数是质数还是合数。‛一会儿,拖拉机开走了,学生们纷纷报出自己数的数,并作出质数或合数的判断。这位教师因势利导,巧妙地把室外噪音变成了有利于教学的情境,加深了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

预备案例:

1. 一位自然老师在上《惯性》时,忽然地上一辆很小的玩具车只向讲台前跑来,撞在讲台上,翻了。教室一片哗然,有的是大笑,有的是站起身想看究竟。这位老师巧妙地避免了事端,就车论车:‚这辆小玩具车能这么快,靠的就是惯性,但它的惯性太大,故此撞翻了呀,要是能制造点摩擦力就可以了。‛一下子,教室变得格外安静,课堂恢复了平

静,教学效果出奇的好。课后那位同学还主动地道了歉。这位老师正是急中生智,因势利导才收到了这样的效果。

2. 在讲《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课,当刚要介绍‚鲁提辖‛的时候,有个学生怪腔怪调地说了一句‚鲁提辖是个花和尚‛,霎时,全班同学哄堂大笑, 正常的教学秩序被搞乱了。面对这一意外情况,教师并没有生气,仍用平静的语气说:‚对,鲁提辖是一个花和尚。这位同学对课文预习得好,连课外的内容都了解。请这位同学给大家介绍一下鲁提辖吧!‛这时,同学们的注意力很快被引到正常的教学内容上去了,这位同学红着脸把鲁提辖介绍了一番,我对他的回答给予了充分肯定,同时指出‚只是你刚才说‘鲁提辖是个花和尚’的时候,语调不够准确‛。这样处理既没有影响教学秩序,也没有浪费时间,还使学生多学了知识,受到了教育。相反,如果我把课停下来,责令该生站起来,劈头盖脸教训他一顿,不但会伤其自尊,而且会给师生教与学的情绪带来消极影响。因此,当教师的应该善于随机应变,这是教育机智的一种重要表现。

3. 在某班的一次英语课上,教师正在教‚Cock ‛(公鸡)一词,突然一个学生怪腔怪调地问:‚英语里有没有鸡母?‛顿时,班上哄堂大笑,正常的课堂纪律给搅乱了。但这位教师不动声色,仍用平静的语调说:‚有。而且还有小鸡这个单词。‛接着他把这两上单词写在黑板上和公鸡一词对比着教,并带学生一起读。学生的注意力很快完全被引到教学内容上来了。那个发出怪声的学生看到他的行为受到了这无声的指责,不好意思起来。这时,教师的话锋一转,‚某同学不错,不但想学会‘公鸡’一词,还想知道‘母鸡’一词。现在全班同学多学了两个单词。但是,刚才你提问题的语调不好。‛接着,这位教师又讲了英语中的语调问题。

4. “年、月、日”

师:“小华和奶奶今年过生日,小华已经过了 10 个生日,而奶奶只过了 14 个生日,这是怎么回事呢 ? ”

有一个学生举手说:“因为奶奶的生日是闰年的 2 月 29 日 ,每四年过一个生日。” 听课教师在想,看来这节课又要被破坏了,因为这突如其来的回答打破了教师原来的预设。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 ”

生:“我在课外书上看过有关这方面的内容。”

师:“这个同学真能干,有那么多的知识。这节课就让我和这位同学,当你们学习的老师,我们一起来学习这节课的内容。”

上述案例中,我们不得不为这位教师“起死回生”的教育机智而喝彩 ! 在教学中,我们随时会碰到类似的情况,这个时候,我们不少教师往往是来个“高挂免战牌”,这也就算“机智”地应变过去了。但这位教师通过灵敏的反应,把学生引入了新课,也使教师自

己走出了困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也对这位学生做出了应有的赞赏,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这样的处理,既没有影响课时计划的顺利进行,又使学生多学习了知识,更使学生受到了教育,充分表现了这位教师在处理课堂偶发事件中的高度机智和随机应变能力。相反地,如果这位教师当时把课停下来,责令学生站起来,向学生大发一通牢骚,辟头盖脑地训一顿,其效果不仅会使问题蔓延,得不到解决,而且会使教师处于难堪的地步,耽误教学进度。因此,教师善于随机应变的能力,是教育艺术和教育机智的高度表现。

六、机智应变的基本要求

机智应变既不会与生俱来,又不会无缘无故突然发生,更不是随所欲的“灵机一动”,而是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般而言,它对教师的基本要求是:

(一)认真学习,掌握理论

教师的机智应变是在教育科学理论指导下的实践经验升华,是教育科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经验熔铸的合金。教师只有在长期的进行实践中对教育科学理论的掌握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才有可能具备机智应变的技能。

(二)勇于实践,积累经验

教师的机智应变是建立在一定教学经验基础上的,教学经验越丰富的教师,就月能在教学中随机应变、有刃有余;缺乏教学经验的教师,在突发事件面前就会手足无措,甚至火上加油,扩大事态,造成恶果。因此,教师要勇于实践,善于积累教学经验,为机智应变奠定坚实基础。

(三)忠于职守,热爱学生

教师忠于教育事业和热爱学生是机智应变之“源”。无数事实证明,那些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的教师确实能将教育机智发挥极至。因为这些教师能经常意识到自己对社会承担的责任,意识到自己对学生应尽的义务,从而在课堂上遇到各种问题时,能从教育利益出发,顾及学生的心理,选择对学生最适宜和最有效的方式和方法。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教师都不能采取有损学生心灵的态度行为。

(四)教学民主,豁达宽容

教师机智应变的基础之一是教师的教学民主思想,是教师豁达宽容的态度。教师教学民主,学生才能敢于各抒己见,积极求索;教师豁达宽容,才能密切师生关系,保证教师在教学中免于言行失常。

(五)沉着冷静,处惊不变

面对各种突发事件,教师要沉着冷静,准确分析剃发事件的原因,善于控制自己的情感、言语和行为,遇事不慌,以不变应万变。

(六)因势利导,化险为夷

一般而言,教学中的突发事件会影响和干扰教学的正常进行,同时也可为教学的发展提供契机。教师应抓住有利时机,借题发挥,因势利导。而这一切均建立在教师对学生真正了解的基础之上。

课堂教学是一首流动的诗,随时都会有不确定的因素带来新的生成音符。灵动的教育机智,会奏出精彩的乐章;生硬的教育机智,则可能会弹出“杂音”乃至“噪音”。因此教师平常只有加强学习,善做课堂教学的“有心人”,持之以恒,才能够使自己教育机智的运用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使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

【校本教研专题培训辅导】:

教育机智应变的有效策略

(教育理论学习内容)

教师职业不仅是一门科学,而且也是一门艺术,教师教育艺术的核心是灵活应变的教育机智,因此,研究教师的教育机智,对于搞好教育工作,提高教育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 学校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地方,而应该是塑造学生人格的重要场所。

⏹ 课堂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是点燃学生智慧的火把。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共鸣就是教育机智,它可以促使学生在成功的欢乐中充满信心地学习。

——第斯多惠

⏹ 缺乏教育机智,教师无论怎么研究教育理论,永远也不会成为实际工作上的好教师。

——乌申斯基

教育案例一:角的认识

教师介绍三角板三个角的度数。

突然,一名学生质疑:“老师,我的三角板比你的小得多,它们三个角的大小怎么会一样大呢 ? ”

教师乘“虚”而入,组织学生讨论这个话题,形成了两派意见,展开了辩论„„ 点评: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的、随机的、生成的过程。上述案例中的随机事件,虽出乎预设思路,但合乎情理,合乎教学流程,教师抓住契机,顺水推舟——让学生展开了辩论,用学生所想组织下一环节的教学,学生探索的主动性、积极性得以提高。通过辩论使学生明白了角的大小与图形本身的大小无关,只与角两边叉开的程度有关,既加深了学生对三角形的认识,又为他们今后学习相似形打下了伏笔,这正验证了“数学教学应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

教育案例二:借分(让你的学生悄悄地举起左手)

“借分”的故事。有个学生考了58分,怕回家被严厉的父亲打骂,跑去向老师借分,老师没有批评他的虚荣,而是说“我的分可是利息很高,你现在借了2分,到下次考试要还

我10分,你还借吗?。学生犹豫了一会,下决心答应下来,于是老师给他加上2分。老师发觉,那以后他学习特别认真,到下次考试,他考了80多分。

教育案例三:陶行知先生四块糖的故事

陶行知四块糖故事:当年陶先生任教育才学校的校长时,有一天他看到一位男生欲用砖头咂同学,就将其制止,并责令其到校长室。等陶行知回到办公室,见男生已经在等他。陶行知掏出一块糖递给他:‚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比我早来了‛。接着又掏出一块糖给男生‚这也是奖励给你的,因为我不让你打人你就住手了,说明你很尊重我。‛男生将信将疑的接过糖果。陶行知又说:‚据我了解,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生,说明你有正义感。‛陶行知掏出第三块糖给他。这时男生哭了:‚校长,我错了,同学再不对,我也不能采取这种方式。‛陶行知又拿出第四块糖说‚我还没有说,你就已经自己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再奖励你一块糖,我的糖分完了,我们的谈话也结束了。‛

此乃“春风化雨,润物无声”。陶行知先生用他那超人的智慧,巧妙地把批评变成了表扬,把惩罚变成了奖励,犯错的学生能不感动吗?能不“亲其师而信其道”吗?如果我们不问原由不加分析地大声训斥,或者罚站亮相作检讨,犯错的学生以后可能会犯更多的错,他对老师的简单粗暴会产生心理上的恐惧和疏远甚至敌视,将在他幼小的心里留下一道抹不去的阴影。

英国解剖家麦克劳德在读小学时十分顽皮,有一次,他心血来潮,忽然想看看狗的内脏是什么样子,于是偷偷套住并宰了一条狗,且把狗的内脏一一隔离开来细细观察。那可是校长最宠爱的狗!校长自然很恼怒,决心处罚他。可是校长的处罚令所有人大吃一惊——罚麦克劳德画一张尸体骨骼图及血液循环图!在“受罚”的过程中,麦克劳德发现自己知识的贫乏,从此以后刻苦学习,最终获得诺贝尔奖。

一次,老师组织学生秋游,上船时,发现少了一个学生的船费。 于是,这位老师 悄悄地把钱添上,但又忘记是哪位同学未交船费。钱,老师可以添,没有交费的学生的思想问题如何添补呢?即使疏忽忘记交钱,心无不良动机,也有个教育问题。这位教师没有开会专门讲这件事情,没有把问题扩大,而是在一次班会结束的时候,真诚地作了自我批评。老师说:" 上次我们乘船外出秋游,由于自己粗心大意,少收了一个同学的船费,我办事真粗心,这么一点小事都搞不好,希望同学们吸取我的教训。从现在起,我们要培养细心严谨的作风。" 下课后,老师还末走出教室,一个学生红着脸走到老师跟前:" 老师,开始是我忘了交船费,后来想起来了又故意不想交,我错了。" 边说边将钱交给了老师。

从这些事情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位老师在处理突发事件时所表现出的机智,在对待这种学生的问题上用了很好的方法,不仅没有伤害孩子的自尊并且巧妙的给了孩子一个很好的

教育机会,也使孩子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同时告诉我们作为老师,不可轻率地下结论,发生的每件事,都要全面了解,冷静处理。如果不冷静,动不动就呵斥学生,甚至满口污言秽语,这样往往会伤害孩子一颗颗雅嫩的心,而且完全达不到教育的目的。其次,我们都知道单纯的批评或表扬对学生很难形成良性刺激。犯了错误的学生有本能的自我保护意识,他会沉默、逃避、木然、自卑甚至于过激,给他指出错误,并不等于他就有及时改正的动力,往往会适得其反,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这样只能使他们更快的走向不好的道路。

我们不能不佩服这些教师的教育机智,我们尤其要佩服的是教师宽容之心。我们应该经常的思考‚教师,你的宽容之心有没有‛,宽容不是什么教育技巧,它的背后是高尚人格的支撑。善于宽容的人一定具有高尚的人格。我们不妨扪心自问,我们自己真的就十全十美了吗?那傻事是否小时我们也干过?多一点宽容,就会多一点理解,多一点宽容,就是多一点沟通,多一点宽容,其实是给别人,给自己在情绪难以控制时一个缓冲,你会发现,宽容后的事情比我们急于处理的结果要好的多。

教师作为教育者,必须对学生有足够的吸引力。要做到这点,教师需要具备一种重要的心理能力──教育机智。教育工作的对象是具有个性和复杂心理活动的学生,在教育过程中,教师随时都可能遇到事前难以预料的特殊问题,因此需要教师具有一定水平的教育机智,教师有无教育机智,或教育机智的水平不同,教育效果是大不一样的。具有较强教育机智的教师,往往能够对突发的教育问题沉着应付,巧妙处置,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而缺乏教育机智的教师则往往相反,甚至‚好心办坏事‛。19世纪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缺乏所谓教育机智,教师无论怎么研究教育理论,永远也不会成为实际工作上的好教师。‛

一、什么是教育机智

关于教育机智的内涵,国外学者的观点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种:一是将教育机智理解为“引起学生心弦的共鸣力”,二是理解为“教师的表现力和说服力”,三是“教师在教学中的应变力和组织力”。前两者关于教育机智的理解过于抽象,第三种观点经过演化,而形成一种在我国较有代表性的观点,即教育机智是教师对突发性教育情境作出迅速、恰当处理的随机应变的能力。然而这种界定并不能令人满意,因为它既失之过泛,只描述了教育机智得以外化的表象却没有揭示出教育机智应有的内涵,因而缺乏对教师教育的实际指导意义;也失之过窄,因为它将教师随机应变的能力仅局限于非常态性教育情境,而没有注意到恰当运用教育理论于具体教育情境也属于教育机智问题。所以需要对这一概念作重新讨论。

教师具备教育机智,有助于避免师生冲突,有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这是因为,教育情境是由具有不同个性特征的个体、特定环境及由此而决定的独特教学氛围等多种因素

构成的综合体。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正发生于其间并对其产生影响。这就决定了教育情境具有复杂性、独特性和多样性。惟其如此,一名好的教师之所以称其为“好”,就在于他能够围绕预定的目标,采取适合教育情境的教育行为或操作方式,从而有效而经济地实现教育教学目标。

二、教育机智的四个基本要素

知 知即是认识,就是教师对行为对象及自身行为得以发生的环境等特征的认识、理解和把握。在实际教育活动中,教师的所有决断乃在于使自己的行为与具体的情境相一致,并努力使自己行为的对象朝着自己内在意愿的方向发展。为此,教师必须对要决断的对象有所了解,有所认识。

悟 悟是教师在知的前提下生成的对教育规律和规则的整体把握及对教育情境独特性的整体理解,是一种百思不得其解,一解豁然开朗的感觉。悟的突出特点是理解的整体性。因为是整体的把握,教师就能够打破事物个别性的分立,在个别中发现一般,又在一般中找到个别的例证。能够有所悟,教师的课堂教学就可以达到庖丁解牛的境界,击其一点而触及全身。

择 择包括选择和判断。即基于知和悟,对各种模糊、可能性的决断,是把主体的内在教育理论、教育行为及教育行为的对象联系起来的主观意态。选择和判断包括推理和思考,它是教师实践推理能力的具体表现。

行 行是可感知到的、使教育机智得以外化的教育行为,是教育机智的具体表征。一切机智,都须通过人们的行为而反映出来。唯有通过教育行为,教师对教育对象恰当的作用、对教育对象的教育影响,才能得以显现。无论是常态性教育情境还是非常态性教育情境,教师的教育行为都隐含着他自己对教育理论的悟解及其内在的教育理论的认同,隐含着对教育对象整体的理解,是教师自己认为恰当的结论。

三、机智应变的特征分析

机智应变一般具有如下的表现特征:

(一)事件的突发性

教师的机智应变一般是由“事件”和“变化”两个部分组成,二者相互依存、相互结合构成一个统一体。教师的机智应变一般是在对教学过程中突发事件的巧妙处理是表现出来的,是在教师毫无思想准备的情况下所表现出来的应急能力。如果事件的发生不是突然的而是教师有意安排,或属于意料之中的事,那么,无论这件事的处理如何巧妙,也不能称之为机智应变。

(二)反应的敏捷性

当某一事件突然发生时,教师必须反应敏捷,迅速采取有效对策予以处理。教师越能急中生智,反应敏捷,就越能表现出教师的机智应变能力。如果反应迟钝,有时哪怕迟疑片刻,课堂教学秩序就会造成混乱。

(三)判断的准确性

教师的机智应变,不仅要求教师反应迅速敏捷,而且要求教师的判断准确无误,根据4的言语、表情、行为等外部特征,判断他们内心世界的变化,体察那些即将发生的“偶发事件”防患于未然。

(四)思维的直觉性

由于教师的机智应变多显示在突发事件的情境之下,所以,它所借助的心理机制不是严密、烦琐的逻辑思维,而是简捷、跳跃式的知觉思维。

(五)决策的果断性

教师的机智应变要求教师棉队异乎寻常的突发事件要迅速而合理地作出决策,当机立断,决不能优柔寡断。否则,就会坐失良机,难于产生教育机智。

(六)处理的巧妙性

教师的机智应变既要求教师反应快,判断准,更要求教师处理巧妙。突发事件处理的巧妙性既包括时机巧、又包括形式巧、方法巧。巧中见奇,奇中见效。突发事件处理是否巧妙直接影响到机智应变的效果。

四、影响教育机智的因素

教师面临突然出现的新问题,能否表现出当机立断,机警地采取有效措施,受教师自身各种因素的影响。其中主要有:

1. 对工作和对学生的态度

教师对工作和学生的态度是能否表现教育机智的前提。如果一个教师对事业与工作缺乏责任感,对学生冷漠无情,那么当他遇到学生出现意外的情况时,就有可能认为是节外生枝、故意刁难或成心捣乱,因而就可能以厌烦甚至粗暴的态度对待。那样就很难体现出教育机智。只有满腔热情地对待事业、工作和学生,注意力才能高度集中,思维才能积极活动,这样在必要时就可能产生机智,妥善地巧妙地处理意外事件。

2. 意志的自制性和果断性

这是产生教育机智的重要因素之一。当教师具备了良好的自制力,才能善于控制感情冲动并以理智来调节和支配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才能迅速地判断和分析问题。当然,除此还要有果断性,面对突然意外的问题,教师不能表现惊慌失措、犹豫不决,要头脑冷静,当机立断,即使是无法立即解答的问题,也不应当在学生面前含混不清、拖泥带水或随心所欲地解释或解决,那样会破坏教师的形象。

3. 深厚的知识素养和经验积累

教师的态度和自制力都是在一定的教育实践中,在知识经验基础上逐渐形成的。因此,每个教师平时都要加强专业知识学习,拓宽知识面,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另外,还

要注意积累各方面生活经验。只有这样才能得心应手地解决遇到的各种问题,机智地处理学生中出现的意外情况。

除了上述三种因素外,教师的思维品质、性格与气质类型以及能力等都对教育机智的形成和有效发挥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五、机智应变的有效策略

“机变随物移,精妙贯未然”技术的机智应变关键在于教育事项变化,“随机应变”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促进教育教学有序发展。在课堂上,偶发事件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应变的策略也各有所不同。

(一)教师自身失误的应变策略

课堂教学是一种极其复杂的创造性劳动,尽管教师课前认真准备,考虑再三,仍然难以避免出现一些教师意想不到的施教失误。教师自身失误主要有:

1. 口误。即教师口头语言的失误,如读错字音、用词不当、忘词“卡壳”等;

2. 笔误。即教师板书失误,如书写错别字、漏字、多字、漏写标题等;

3. 教法失误。即教师所采取的教学方法脱离学生实际,造成学生学习困难;

4. 教态失误。

教师巧妙处理自身的失误,一般可采用妙语补失、顺水推舟、坦诚相告、将错就错、自嘲解围等应变策略。

案例一:《错在哪里?》

数学课上,经验丰富的数学教师正在黑板上演算一道数学题。突然,一位同学叫了起来:‚不对,老师,不是这样的!‛教师停下笔一看,确实演算错了。面对被学生指出的失误,教师决定‚顺水推舟‛:‚教师的演算错在哪里呢?我们不妨请这位同学来更正一下。‛然后,教师请这位天下到黑板前把正确的运算写了出来,继而以一副诚恳而幽默的神情说:‚今天是我粗心,粗心是要不得的。你们可不能像老师这样粗心哪!‛一时,同学们面面相觑,也不知教师是真是假,以至有人竟在下面低声说:‚老师是存心出错来考我们的。‛ (补‚先加减,后乘除‛案例)

案例二:“能被 2 、 5 整除的数”

教师在板书“能被 2 、 5 整除的数的特征”时写上:各位上是 0 、 2 、 4 、 6 、 8 的数都能被 2 整除。

生 1 :“老师,你黑板上写错了一个字。”

教师先是一惊,眼光迅速扫描了那行板书,由于笔误把“个”写成了“各”字,意思可是千差万别哦 ! 是随即改正一下呢,还是浓墨重彩地渲染一番呢 ? 不如将错就错,欲檎故纵 !

师:“不会吧 ! ”

教室里立刻沸腾起来:“不对,差多啦 ! „„”

生 2 :“我可以举例来证明 ! 358 能被 2 整除,可是它各位上并不都是 0 、 2 、 4 、 6 、 8 呀 ! ”

生 3 :“我可以上黑板画个图给你看看 ! ”该生随即上黑板画了一个我们书上不常见的集合图,一边画还一边解说给大家听。

师:“同学们说得很有道理,我这个错误应该改正,我立刻就改。”

上述教学过程中,教师适时地做了回“糊涂先生”,没有以权威者的身份凌驾于学生之上,更没有摆出一副师道尊严的模样威吓学生,在师生共创的平等的气氛中,一切不符合常规的举动都变得那样坦荡与自然。教师对一个“各”字的处理,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进入了自主学习的意境,掀起了课堂教学的小高潮,最后达到了教师所希望的境界。

案例三:《平反昭雪》

课堂上,教师批评了一位学生。该生立即站起来辩解,说得有理有据。老师觉察到了自己的失误。这时,同学们屏住呼吸,瞪大眼睛望着老师,一时间课堂气氛十分紧张。只见这位老师轻咳一声,妙补一语:‚经调查,我认为对××同学的指控不能成立。经本人慎重研究后决定:接受该同学的上诉,撤消原判,为××同学彻底平反昭雪。钦此!‛顿时,大家哄堂大笑,连受委屈的那位同学也忍不住笑了。接着,这位教师诚恳地说:‚今天我批评××同学是因为自己了解不够、错怪了他。为此,我向××同学表示歉意。‛同学们不笑了,都用一种异常的目光望着老师——他们既钦佩老师机智应变的能力,更折服于老师当面认错的襟怀。

案例四:《走好脚下的路》

一位年轻教师在面对众多听课教师,刚进教室莫名其妙在讲台边拌了一下,班里顿时乱作一片,桌椅的挪动声、学生的惊叫声、老师的议论声回响在他耳边,但这位老师不慌不忙,坦然地站起来,拍拍身上的灰,微笑着说:‚很感谢今天的值日生,今天的地扫得真干净,你们看我身上一点灰尘也没有。‛顿时,教室成了笑声的海洋。笑声过后,他接着说:‚如果大家能记住这样一句话我也就没有白摔这一跤。‛转身在黑板上写下:‚走好脚下的路,摔倒了要勇敢地站起来。‛这一补白立即赢得了老师阵阵掌声。

一位老师正在很投入地讲课,一边讲,一边板书,讲着讲着,一脚踩空,从半尺高的讲台上掉下来,打了一个趔趄,全班哄堂大笑,教师说:‚这个讲台还很难站的,我为常常你们的学习热情所倾倒。‛教师在笑声化解了尴尬的窘态,他用语言为自己赢得了面子,这个小小的插曲后,师生又投入到了学习中去了。

幽默是教学机智的润滑剂,一旦教师发生失误,可以转换话题,把学生的思维转移开来,在新的视点下,采取幽默的方法来补救,运用得好可以化解窘境,调节课堂气氛。

点评:课堂教育机智是一种转化师生矛盾的艺术。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的技巧的全部奥秘就在于热爱每一个学生。”教师在课堂上发挥教育机智,首先要热爱学生,信任学生。

(二)学生质疑问难的应变策略

教学过程实质上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个体的认识发展过程。当代青少年学生视野开阔,思维敏捷,思考问题不轻信、不盲从,凡事喜欢问个为什么。在课堂上,他们往往会突然提出一些教师意想不到的离奇古怪的问题。有些问题的提出,是学生未深入思考,确实不懂;有些问题的提出,则是学生故意为难教师。这类突发事件虽然一般不具有破坏课堂纪律的性质,但处理不当则会打乱正常的教学秩序。教师面对学生的质疑问难,一般可采取启发诱导、幽默反击、切磋讨论、旁敲侧击、延缓回答等应变策略。

案例五:《朱德记》

在《朱德的扁担》教学观摩课上,当教师正讲到高潮时,一只小手高高举起,一个有趣的问题跳了出来:‚老师,那时人们很穷,念不起书,怎么认得‘朱德记’三个字呢?‛好一个精细的问题,也许连教科书的编者也未想到。面对这一突然冒出来的问题,这位教师没有丝毫准备,不能立即作答,但也没有束手无策,而是机敏的将问题抛给了学生:‚是呀!谁来回答这个问题?‛多么巧妙的语言!‚是呀!‛既有惊讶,又有肯定和赞赏,更有对学生思维的激发。经过片刻沉思之后,小手一只接一只地举了起来:‚他们读函授学校‛一个学生用现代生活中的事例加以解释。‚方向想对了,但说得不对。‛教师既肯定,有否定。‚上扫盲学校。‛又一个学生用解放初期的事物加以纠正。‚是的,当时的中央苏区曾经办过农民夜校。‛至此,问题似乎可以结束了。但忽然又一只手举起:‚没有上夜校的人呢?‛老师有反问:‚是呀,中央苏区也不能人人上夜校呀?‛经过一番讨论、补充,终于找到了最满意的答案:‚红军叔叔一边打仗一边学文化。‛听课者莫不为教师机智应变的技巧所折服。

案例六:《死在草地上的红军有多少?》

在《金色的鱼钩》教学观摩课上,临下课时,一位学生突然提问:‚老师,二万五千里长征中,像老班长这样死在草地上的红军有多少?‛教者听后,略感意外,难以立即回答,听课者也为这为老师捏了一把汗。只见这位教师稍思片刻,笑了笑说:‚这个问题提得很好。长征途中牺牲红军战士共有多少?长征结束后有多少红军战士幸存了下来?这些问题对于同学们还是一个谜。课后,同学们可以到阅览室去查阅一下有关这方面的资料,多了解一下红军在长征途中的动人事迹。如果这个‘谜’还解不开,再来问老师,好吗?‛ 听课者为这位老师的随机应变、巧设悬念的妙语露出了会新地微笑。

案例七:《蜘蛛网为什么不粘住蜘蛛自己》

于漪老师在讲《蜘蛛》一课时,教师讲了蜘蛛怎样捉飞虫和甲虫的事,没料到有个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老师,蜘蛛网有粘性,能粘住飞虫、甲虫。那么,它自己在网上爬来爬去,怎么不会被粘住呢?‛ 于漪老师尽管平时备课时经常考虑学生会提出什么问

题,并预先设想解决方法,可这一回却被学生问住了,一时无法回答。于是,于漪老师拜学生为‚师‛:‚这个问题提得好,老师一时也回答不上来,有谁知道吗?‛有个学生说:‚蜘蛛自身能分泌出一种油性液体,不会被蜘蛛网粘住。‛ 于漪老师又问道:‚你是怎样知道的?‛学生答:‚我是从《动老筋爷爷》上看到的。‛

(三)课堂问题行为的应变策略

课堂问题行为是指在课堂上所出现的、影响和干扰教学进程的行为,它既包括学生违反课堂纪律的行为,如迟到早退、做小动作、打瞌睡、吵闹、恶作剧等行为,又包括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出现的逆反心理、羞怯心理及对问题的错误理解和回答等行为。对课堂问题行为,一般应采取的应变策略有:没,目光注视、身体逼近、短暂沉没、欲擒故纵、婉转评价等。

案例八:《大家赶快坐好》

上课铃响了,课堂里出现了这样的情景:几十个孩子像野马归槽般地奔进教室,有的小脸通红,有的汗水涔涔,有的因为游戏没有做完还在小声争吵。面对这个场面,教师一点也不发急。她想如果板起面孔来训斥一通,教室里也会慢慢安静下来,但一颗颗分散的心不会一下子收回来,那样学习效果就不会好。只秒年 这位教师和颜悦色地说:‚有的同学还没有做好上课的准备,现在老师走出去,请大家赶快坐好。‛说也奇怪,就这么几句话比什么命令都有效。当教师再走进教室时,大家坐得整整齐齐,一个个全神贯注地注视着教师的一举一动。

案例九:《姗姗来迟的学生》

第一节课的上课铃早已响过,教师正领着学生朗读课文。某学生大喊一声‚报告‛,急冲冲推门而入。这已是他连续第三次迟到了,同学们哄笑起来。大冷的天,看到他跑得红通通的脸儿,教师打消了严厉批评的念头,但也不想听之任之,于是,教师微笑着把他拉到身边,弯腰在他耳边小声说:‚你能不能用个词把同学们的笑容形容一下?‛她脸更红了,轻声说:‚是嘲笑、挖苦的笑。‛教师摇了摇头说:‚还没这么严重。大家看到你脸上的汗洙,是会意的笑、谅解的笑。同学们说对不对?‛全班齐声喊:‚对!‛从这以后,这位学生再也没有迟到过。

案例十:《古代的妖魔》

在教学《猫》一课时,教师要求学生讲讲‚古怪‛这个词的意思,一位平时较少发言的学生站起来肯定第说:‚古怪的意思是古代的妖魔。‛教师一听,没有给予简单否定,而是顺藤摸瓜,微笑着说:‚你说说看,为什么样解释?‛这个学生有根有据地说:‚上星期教《趵突泉》时,您告诉我们:以后遇到不懂的词,一般可以先理解词里各字的意思,再把这些意思合起来就是这个词的意思。古怪由‘古’和‘怪’组成,古的意思是古代;怪的意思是妖魔。因此,古怪的意思是古代的妖魔。‛教师听了后先用赞扬的语气说:‚,很好,你能把老师介绍的解词方法用到实际中去,值得大家学习。‛然后,教师和蔼地说:‚不过,我还有一个疑问。古,解释成古代,我理解;怪,你怎么把它解释成妖魔呢?‛

学生振振有词地说:‚三年级时,我在一本童话书中看到‘突然水中冒出一怪……’,我曾问爸爸:‘怪是什么意思?’爸爸说:‘怪就是妖魔。’‛教师此时饿没有讥笑学生的无知,而是欲擒故纵,先肯定了他‚勇敢回答问题‛、‚积极思维‛等优点,然后,稍加停顿了一下,更加温和地说:‚不过,古怪这个词你惟有解释正确。应该如何解释呢?大家一起仔细听,我来讲。‛全班学生静坐在坐位上,眼睛里放出了期待的光芒。

案例十一:《麻雀闹课堂》

一天,小学四年级一班语文课正在有序地进行着。突然,一件一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一只小鸟飞进了教室,惊叫着,乱飞乱撞。同学们以惊喜的目光,追逐着麻雀的行踪。课上不下去了。这时,教师随机应变,微笑着说:‚这只麻雀真漂亮,大家仔细观察一下,下节课我们写一篇作文好吗?‛‚好!‛满堂炸雷似的回答,一堂生动的观察课开始了……。

第二节课上,老师在黑板上写下了作文题目‚麻雀闹课堂‛。

数学课上,老师刚在黑板上写下‚圆的认识‛几个字,突然,一只小鸟从窗户闯入教室,一下子学生全乐了起来,‚小鸟!小鸟!‛‚抓住它!‛课堂乱了套,五十几双眼睛睁得老圆。

这位老师灵机一动,高声说:‚真好,下面我们就观察小鸟飞过的路线。‛学生更乐了,只见小鸟在教室上空打了几个圈飞出了窗外。

老师趁机问:‚看到它飞过了一些什么路线? ‛‚打了几个圈‛老师顺势在黑板上画了几个圈,‚这样的圈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圆。‛

这样的外来之物在老师正确引导下居然成了自然入题的素材,这种教学机智实在令人佩服。

案例十二:《是质数还是合数》

数学课上,一位教师正在讲授质数与合数的基本概念,突然,学校基建工地传来‚嘭、嘭、嘭……‛的拖拉机发动声,教学无法进行下去,学生也烦躁不安,张望窗外。这时,教师因势利导,大声说:‚现在大家开始数数,看拖拉机的2有多少下,然后回答你数的数是质数还是合数。‛一会儿,拖拉机开走了,学生们纷纷报出自己数的数,并作出质数或合数的判断。这位教师因势利导,巧妙地把室外噪音变成了有利于教学的情境,加深了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

预备案例:

1. 一位自然老师在上《惯性》时,忽然地上一辆很小的玩具车只向讲台前跑来,撞在讲台上,翻了。教室一片哗然,有的是大笑,有的是站起身想看究竟。这位老师巧妙地避免了事端,就车论车:‚这辆小玩具车能这么快,靠的就是惯性,但它的惯性太大,故此撞翻了呀,要是能制造点摩擦力就可以了。‛一下子,教室变得格外安静,课堂恢复了平

静,教学效果出奇的好。课后那位同学还主动地道了歉。这位老师正是急中生智,因势利导才收到了这样的效果。

2. 在讲《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课,当刚要介绍‚鲁提辖‛的时候,有个学生怪腔怪调地说了一句‚鲁提辖是个花和尚‛,霎时,全班同学哄堂大笑, 正常的教学秩序被搞乱了。面对这一意外情况,教师并没有生气,仍用平静的语气说:‚对,鲁提辖是一个花和尚。这位同学对课文预习得好,连课外的内容都了解。请这位同学给大家介绍一下鲁提辖吧!‛这时,同学们的注意力很快被引到正常的教学内容上去了,这位同学红着脸把鲁提辖介绍了一番,我对他的回答给予了充分肯定,同时指出‚只是你刚才说‘鲁提辖是个花和尚’的时候,语调不够准确‛。这样处理既没有影响教学秩序,也没有浪费时间,还使学生多学了知识,受到了教育。相反,如果我把课停下来,责令该生站起来,劈头盖脸教训他一顿,不但会伤其自尊,而且会给师生教与学的情绪带来消极影响。因此,当教师的应该善于随机应变,这是教育机智的一种重要表现。

3. 在某班的一次英语课上,教师正在教‚Cock ‛(公鸡)一词,突然一个学生怪腔怪调地问:‚英语里有没有鸡母?‛顿时,班上哄堂大笑,正常的课堂纪律给搅乱了。但这位教师不动声色,仍用平静的语调说:‚有。而且还有小鸡这个单词。‛接着他把这两上单词写在黑板上和公鸡一词对比着教,并带学生一起读。学生的注意力很快完全被引到教学内容上来了。那个发出怪声的学生看到他的行为受到了这无声的指责,不好意思起来。这时,教师的话锋一转,‚某同学不错,不但想学会‘公鸡’一词,还想知道‘母鸡’一词。现在全班同学多学了两个单词。但是,刚才你提问题的语调不好。‛接着,这位教师又讲了英语中的语调问题。

4. “年、月、日”

师:“小华和奶奶今年过生日,小华已经过了 10 个生日,而奶奶只过了 14 个生日,这是怎么回事呢 ? ”

有一个学生举手说:“因为奶奶的生日是闰年的 2 月 29 日 ,每四年过一个生日。” 听课教师在想,看来这节课又要被破坏了,因为这突如其来的回答打破了教师原来的预设。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 ”

生:“我在课外书上看过有关这方面的内容。”

师:“这个同学真能干,有那么多的知识。这节课就让我和这位同学,当你们学习的老师,我们一起来学习这节课的内容。”

上述案例中,我们不得不为这位教师“起死回生”的教育机智而喝彩 ! 在教学中,我们随时会碰到类似的情况,这个时候,我们不少教师往往是来个“高挂免战牌”,这也就算“机智”地应变过去了。但这位教师通过灵敏的反应,把学生引入了新课,也使教师自

己走出了困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也对这位学生做出了应有的赞赏,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这样的处理,既没有影响课时计划的顺利进行,又使学生多学习了知识,更使学生受到了教育,充分表现了这位教师在处理课堂偶发事件中的高度机智和随机应变能力。相反地,如果这位教师当时把课停下来,责令学生站起来,向学生大发一通牢骚,辟头盖脑地训一顿,其效果不仅会使问题蔓延,得不到解决,而且会使教师处于难堪的地步,耽误教学进度。因此,教师善于随机应变的能力,是教育艺术和教育机智的高度表现。

六、机智应变的基本要求

机智应变既不会与生俱来,又不会无缘无故突然发生,更不是随所欲的“灵机一动”,而是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般而言,它对教师的基本要求是:

(一)认真学习,掌握理论

教师的机智应变是在教育科学理论指导下的实践经验升华,是教育科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经验熔铸的合金。教师只有在长期的进行实践中对教育科学理论的掌握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才有可能具备机智应变的技能。

(二)勇于实践,积累经验

教师的机智应变是建立在一定教学经验基础上的,教学经验越丰富的教师,就月能在教学中随机应变、有刃有余;缺乏教学经验的教师,在突发事件面前就会手足无措,甚至火上加油,扩大事态,造成恶果。因此,教师要勇于实践,善于积累教学经验,为机智应变奠定坚实基础。

(三)忠于职守,热爱学生

教师忠于教育事业和热爱学生是机智应变之“源”。无数事实证明,那些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的教师确实能将教育机智发挥极至。因为这些教师能经常意识到自己对社会承担的责任,意识到自己对学生应尽的义务,从而在课堂上遇到各种问题时,能从教育利益出发,顾及学生的心理,选择对学生最适宜和最有效的方式和方法。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教师都不能采取有损学生心灵的态度行为。

(四)教学民主,豁达宽容

教师机智应变的基础之一是教师的教学民主思想,是教师豁达宽容的态度。教师教学民主,学生才能敢于各抒己见,积极求索;教师豁达宽容,才能密切师生关系,保证教师在教学中免于言行失常。

(五)沉着冷静,处惊不变

面对各种突发事件,教师要沉着冷静,准确分析剃发事件的原因,善于控制自己的情感、言语和行为,遇事不慌,以不变应万变。

(六)因势利导,化险为夷

一般而言,教学中的突发事件会影响和干扰教学的正常进行,同时也可为教学的发展提供契机。教师应抓住有利时机,借题发挥,因势利导。而这一切均建立在教师对学生真正了解的基础之上。

课堂教学是一首流动的诗,随时都会有不确定的因素带来新的生成音符。灵动的教育机智,会奏出精彩的乐章;生硬的教育机智,则可能会弹出“杂音”乃至“噪音”。因此教师平常只有加强学习,善做课堂教学的“有心人”,持之以恒,才能够使自己教育机智的运用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使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


相关内容

  • 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研究课题申报方案
  • 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研究课题申报方案 --教师课堂机智促进有效数学 临沭第三初级中学<数学>课题组 李宝苍 一.课题的提出 (1).课堂问题的解决要求教学是随机应变的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不论教育者是怎样地研究教育理论,如果他没有教育机智,他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教育实践者-- ...

  • 怎样处理课堂突发事件.
  • 怎样处理课堂突发事件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针对突发事件,应具备灵活自如化解难题的能力,要善于根据问题出现的情况,做出敏捷的反应,及时采取合理的对策,化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 一.趁热加工法. 课堂偶发事件,要及时果断处理,趁热打铁,以取得最佳教育效果.一位语文老师刚刚跨进教室,发现学生都望着天花板,原来 ...

  • 一节好课的基本特征
  • 一节好课的基本特征 一.教学目标的指向应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根本宗旨 教学目标要做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内在统一.教学目标必须建立在对课标.对教材.对学生理解的基础上,不是随意的.面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教师要按照多元智能理论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要 ...

  • 什么是教学机智
  • 什么是教学机智? 教学机智,也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适应教学的需要,灵活自如.随机应变地驾驭课堂教学进程的一种能力.它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面对意外的突发事件,能够敏感地洞察学生的思维,快速调整教学方案,采取新的措施,圆满完成教学任务,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授课前,设计理想化的教学"蓝图&q ...

  • 校本培训学习心得
  • 校本培训学习心得 上午八点,青年路小学,6所学校共同学习.一个阶梯教室,近三百人.今天的培训老师是合肥学院的江芳,说的是教育机智.说道教育机智我一点也不陌生.一是因为编制考试的后遗症就是想要忘却很难:二是因为看到这个词汇我就会想起当年大四实习时认识的阜阳二中的一位语文老师.这位语文老师让我见识到什么 ...

  • 对课堂意外的处理
  •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不论教育者怎样研究理论,如果没有教育机智,他就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教育实践者."可见,睿智地驾驭课堂.机智地应对课堂意外,对于优秀的教育工作者而言,是多么重要.关于教学机智,起初我并没有特别地关注与研究,一次市级优质课赛课活动让我对它有了特别的感情.两次课 ...

  • 2014语文考编专业知识
  • 中学语文考纲解读--学科课程与教学论及其原理 考纲一:掌握中学语文课程性质和理念 课程性质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的工具性: (1)语文是人类社会生活中言语.思想.情感交流的最重要的工具: (2)语文是思维和想象的工具 ...

  • 职业培训教师应具备的基本教学能力
  • [摘要]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播者,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对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作为一名职业培训教师,除了具备人格素质.基本的专业知识之外,还应具备更多的教学能力. [关键词]教学能力:课堂教学思路: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42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 ...

  • 教育心理学电子题库
  • 第一讲教师职业心理的发展 一.填空题 1.教室职业生涯发展的三个阶段是:生存关注阶段.任务关注阶段.发展关注阶段. 2.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的目标有:外职业生涯目标 和 内职业生涯发展目标. 3.专家型教师成长的规律有:系统学习理论.进行教学观摩.从事科学研究.自觉教学反思. 4."高原现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