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事业史

中国新闻事业史

一.填空题

1.中国境内出版的第一份外文报刊是葡萄牙文的周刊澳门《蜜蜂华报》。

2.兴中会创办的第一个机关报是《中国日报》

3.维新派创办的第一家日报是《国闻报》

4.中共中央第一个政治机关报《向导》

5.《大公报》提出“不党、不私、不卖、不盲”的办报方针

6.《解放日报》是抗日民族根据地出版的第一份铅印对开大型日报。

7.《新华日报 》是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公开出版的机关报

8.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座广播电台是延安新华广播电台

9.1938年1月25日,严宝礼等人在尚未被日寇占领的公共租界创办了《文汇报》

10.1949年7月13日,胡乔木在北京成立了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 筹备会

11.“三反”“五反”运动 期间,各报集中揭发和批评了一批重大典型事件,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刘青山、张子善盗窃国家资材判死刑案件的连续报道。

12.1958年5月1日,北京电视台开始试播,9月2日,正式开播,1978年5月1日改名为中央电视台。

13.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于1957年3月17日在北京成立,邓拓为会长,主办的《新闻战线》月刊。

14.邓拓以“马南邨”为笔名,在《北京晚报》上开辟《燕山夜话》专栏。

二.名词解释

1.《新青年》杂志(P119)

原名《青年杂志》,1915年9月15日在上海创刊,月刊,主编为陈独秀,1916年更名为《新青年》。本刊物是在袁世凯独裁统治时期中国处于内忧外患的历史背景下创办的,高举“民主”与“科学”的旗帜,它的出现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始,也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其主要宣传贡献是批判封建伦理道德,批判尊孔复辟;提倡科学,反对迷信;发动文学革命。俄十月革命爆发后,李大钊揭开了《新青年》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新页,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新青年》成为党的理论刊物。

2.新文化运动(P122)

是20世纪反对封建文化的思想启蒙运动,以《新青年》为起点和中心阵地,高举“民主”与“科学”的旗帜。以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为主要内容。

3.范长江(P197)

是我国杰出的新闻记者和新闻事业家,1933年为北平的《晨报》、《世界日报》和天津的《益世报》撰稿,后来成为《大公报》的撰稿人、旅行记者。曾任《新华日报》社长总编辑和《人民日报》社长,最早报道了中共和平解决西安事变问题的真相。主要著作有《中国的西北角》、《塞上行》等。1991年,中国记协联合范长江新闻奖基金会设立了“范长江新闻奖”。

4.新华社

是我国的国家通讯社。它的前身是1931年11月7日在江西瑞金创办的红色中华通讯社,1937年1月29日改名为新华通讯社。抗战开始后,中共中央的宣传、声明、决议等都经新华社传播。1950年3月成为统一集中的国家通讯社。

5.中央通讯社(P171)

中国国民党主办的通讯社,1924年4月1日在广州创办。1927年迁往南京。1932年实行“独立经营”的方针。1949年迁往台湾至今。

6.批评邓小平的新闻宣传

⑴1975年2月,周恩来病情加重,由邓小平主持党、国家和军队的工作。邓小平坚决整顿混乱局面,强调全国要安定团结,把国民经济搞上去。提出了“以三项指示为纲”的口号。在他的主持下,整顿工作迅速见效。而“四人帮”同邓小平对着干,指使新闻媒介大力宣传报道“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理论”运动,批判“走资派还在走”,甚至提出“反经验主义”,明显针对邓小平所进行整顿运动。 ⑵同年8月借毛主席的一些新见解大做文章,在全国新闻媒介上大批“投降派”,大批宋江,还联系现实,矛头直指周恩来、邓小平等。

⑶同年11月,“四人帮”提出了“反击右倾翻案风”问题,从此,邓小平的言行成为公开批判的内容,只是没有点名而已。

7.关于天安门事件的歪曲报道

1976年清明节前夕,群众自发地在天安门开展悼念周恩来的活动,声讨“四人帮”倒行逆施。《人民日报》刊载了“四人帮”指挥撰写的《天安门广场的反革命政治事件》这篇文章,把矛头指向广大群众和邓小平,把邓小平作为“罪魁祸首”,展开了全面的批判,在全国形成万炮齐轰邓小平的舆论局面。

三.简答题

1.新文体是怎样形成的?它的特点是什么?

“新文体”的形成:起于王韬,发展于梁启超在的《时务报》和《新民丛报》的时事政治评论,不仅思想新,文言成分也有所减少,人称“新民体”和“时务体”。 “新文体”的特点:平易畅达,语言丰富,笔调自由,条理明晰,笔锋常带感情。

2.关于刘少奇对华北记者团的谈话

1948年9 —10月间,中共中央在西柏坡举办由华北人民日报社、新华社华北总分社的部分记者参加的学习班。10月2 日,刘少奇亲自去学习班作长篇讲话,即著名的《对华北记者团的谈话》。

刘少奇在讲话中一是深刻阐明了新闻工作的作用与任务。二是提出了党和人民的新闻工作者必备的四个条件:“第一要有正确的态度,第二必须独立地做相当艰苦的工作,第三要有马列主义理论修养,第四要熟悉党的路线和政策。”

3.斯诺在延安的采访活动

斯诺是美国著名记者、作家,1936年6月,他勇敢的进入革命地区,是第一个进入陕甘宁解放区采访的外国记者。他在陕北3个多月,采访了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中共领导人和许多工农兵群众,并多次深入甘、宁前线采访,掌握了边区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生活等各个方面的真实情况,10月中旬离开解放区。1937年撰写出版《红星照耀中国》(《西行漫记》)一书,引起了广泛关注。

4.鲁迅以报刊为阵地,对国民党文化围剿的斗争

鲁迅是左翼文化运动的主帅,以报刊为重要阵地,以杂文为武器,率领左翼文化战线,与国民党的文化“围剿”进行了英勇的斗争,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①发扬“韧”的战斗精神,敢于斗争,善于斗争。鲁迅一生用过一百三十多个笔名,其中大部分都是在后十年“围剿”严重时期使用的。

②鲁迅的杂文发展并丰富了报纸副刊的战斗文体。重视发挥杂文的战斗作用,把杂文当做投向敌人心脏的“匕首和投枪”。鲁迅的杂文特点:把政论性与形象化融为一体,给读者以强烈的感染。

③鲁迅尊重作者,处理稿件认真负责,从事报刊编辑的革命精神和优良作风以及他的卓越的杂文,都是值得新闻工作者学习的。

5.于右任的办报活动

①1907年4 月2 日创办《神州日报》,这是于右任办的第一家报纸,也是革命派在国内创办的第一家大型日报。该报采用干支和公元,只办了80天。

②1909年5 月15日,于右任重新集资在上海租界创办《民呼日报》,自任社长,该报9月8日被查封,只办了92天。

③1909年10月3 日又在上海租界办了《民吁日报》,揭露日本政府企图夺取满洲铁路筑路权进而控制我国东北的阴谋。日本政府串通清政府于11月19日查封《民吁日报》,只办了48天。

④1910年10月11日在上海租界创办《民立报》并得到了孙中山的支持。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后,它发表《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言书》以及临时政府的各种消息,实际上成了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机关报。

四.论述题

1.邹韬奋的办报历程及其优良作风。

办报历程:

邹韬奋从1926年主编《生活》周刊开始,毕生从事新闻出版工作,在他的主持下,先后出版的报刊有《生活》、《大众生活》、《永生》、《生活日报》、《生活日报星期增刊》、《抗战》、《全民抗战》等。

① 1926年创办的《生活》周刊,是邹韬奋一生所办报刊中出版时间最长的一个,1933年12月16日停刊。

② 1935年11月邹韬奋在上海创办《大众生活》周刊,最高发行量20万份。1936年2月29日被国民党查封而停刊。

③ 1936年3月,筹划出版《永生》周刊,鉴于国民党反动政府的压迫,邹韬奋本人没有担任主编。

④ 1936年6月7日,邹韬奋在香港创办了《生活日报》和《生活日报星期增刊》。《生活日报》是邹韬奋一生中创办的唯一家日报,出版后55天自动停刊。 《生活日报星期增刊》8月迁回上海,改名为《生活星期刊》出版,12月被国民党查封。

⑤ 《全民抗战》由沈钧儒的《全民周刊》和邹韬奋的《抗战》三日刊合并出版 优良作风:

邹韬奋从事新闻出版工作长达二十多年,他主编《生活》系列报刊的丰富经验、办报思想和优良的工作作风,体现了我国人民新闻工作的优秀传统。主要表现在: ①坚持正确的办报方向。以读者的利益为中心,以社会的改造为目的。 ②发扬“读者至上”的服务精神。联系群众,扎根于群众之中。

③倡导创造的精神,办出报刊的鲜明个性和独特风格。

④推崇“视事业如生命”的敬业精神。

⑤言论上的独立精神,完全凭借良知说话。

邹韬奋1944年病逝,毛泽东题写挽词:“热爱人民,真诚地为人民服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就是邹韬奋先生的精神,这就是他之所以感动人的地方。

2.《申报》的创办及其早期新闻业务特点。

创办:1872年4月30日在上海创刊,由英国商人美查创办,是以赢利为主要目的的商业报纸,是中国现代报纸开端的标志。

业务特点:

⑴ 《申报》“凡国家之政治,风俗之变迁,中外交涉之要务,商贾贸易之利弊,与夫一切可惊可愕可喜之事,足以新人听闻者,靡不毕载”。

⑵ 是外国人创办的报纸中第一家采用中国人担任编辑工作。

⑶ 《申报》对新闻业务进行的改革:

①发表政论文章

②改革新闻报道。重视新闻的真实性、注重反映社会实际生活。

③重视发表副刊性文字。

④经营副业:

•创办文艺杂志;

•出版白话新闻报。1876年《申报》创办了通俗易懂的白话报纸《民报》,这是我国最早的白话报刊。

•编印画报。1877年《申报》出版了《瀛寰画报》。

•印书。

中国新闻事业史

一.填空题

1.中国境内出版的第一份外文报刊是葡萄牙文的周刊澳门《蜜蜂华报》。

2.兴中会创办的第一个机关报是《中国日报》

3.维新派创办的第一家日报是《国闻报》

4.中共中央第一个政治机关报《向导》

5.《大公报》提出“不党、不私、不卖、不盲”的办报方针

6.《解放日报》是抗日民族根据地出版的第一份铅印对开大型日报。

7.《新华日报 》是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公开出版的机关报

8.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座广播电台是延安新华广播电台

9.1938年1月25日,严宝礼等人在尚未被日寇占领的公共租界创办了《文汇报》

10.1949年7月13日,胡乔木在北京成立了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 筹备会

11.“三反”“五反”运动 期间,各报集中揭发和批评了一批重大典型事件,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刘青山、张子善盗窃国家资材判死刑案件的连续报道。

12.1958年5月1日,北京电视台开始试播,9月2日,正式开播,1978年5月1日改名为中央电视台。

13.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于1957年3月17日在北京成立,邓拓为会长,主办的《新闻战线》月刊。

14.邓拓以“马南邨”为笔名,在《北京晚报》上开辟《燕山夜话》专栏。

二.名词解释

1.《新青年》杂志(P119)

原名《青年杂志》,1915年9月15日在上海创刊,月刊,主编为陈独秀,1916年更名为《新青年》。本刊物是在袁世凯独裁统治时期中国处于内忧外患的历史背景下创办的,高举“民主”与“科学”的旗帜,它的出现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始,也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其主要宣传贡献是批判封建伦理道德,批判尊孔复辟;提倡科学,反对迷信;发动文学革命。俄十月革命爆发后,李大钊揭开了《新青年》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新页,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新青年》成为党的理论刊物。

2.新文化运动(P122)

是20世纪反对封建文化的思想启蒙运动,以《新青年》为起点和中心阵地,高举“民主”与“科学”的旗帜。以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为主要内容。

3.范长江(P197)

是我国杰出的新闻记者和新闻事业家,1933年为北平的《晨报》、《世界日报》和天津的《益世报》撰稿,后来成为《大公报》的撰稿人、旅行记者。曾任《新华日报》社长总编辑和《人民日报》社长,最早报道了中共和平解决西安事变问题的真相。主要著作有《中国的西北角》、《塞上行》等。1991年,中国记协联合范长江新闻奖基金会设立了“范长江新闻奖”。

4.新华社

是我国的国家通讯社。它的前身是1931年11月7日在江西瑞金创办的红色中华通讯社,1937年1月29日改名为新华通讯社。抗战开始后,中共中央的宣传、声明、决议等都经新华社传播。1950年3月成为统一集中的国家通讯社。

5.中央通讯社(P171)

中国国民党主办的通讯社,1924年4月1日在广州创办。1927年迁往南京。1932年实行“独立经营”的方针。1949年迁往台湾至今。

6.批评邓小平的新闻宣传

⑴1975年2月,周恩来病情加重,由邓小平主持党、国家和军队的工作。邓小平坚决整顿混乱局面,强调全国要安定团结,把国民经济搞上去。提出了“以三项指示为纲”的口号。在他的主持下,整顿工作迅速见效。而“四人帮”同邓小平对着干,指使新闻媒介大力宣传报道“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理论”运动,批判“走资派还在走”,甚至提出“反经验主义”,明显针对邓小平所进行整顿运动。 ⑵同年8月借毛主席的一些新见解大做文章,在全国新闻媒介上大批“投降派”,大批宋江,还联系现实,矛头直指周恩来、邓小平等。

⑶同年11月,“四人帮”提出了“反击右倾翻案风”问题,从此,邓小平的言行成为公开批判的内容,只是没有点名而已。

7.关于天安门事件的歪曲报道

1976年清明节前夕,群众自发地在天安门开展悼念周恩来的活动,声讨“四人帮”倒行逆施。《人民日报》刊载了“四人帮”指挥撰写的《天安门广场的反革命政治事件》这篇文章,把矛头指向广大群众和邓小平,把邓小平作为“罪魁祸首”,展开了全面的批判,在全国形成万炮齐轰邓小平的舆论局面。

三.简答题

1.新文体是怎样形成的?它的特点是什么?

“新文体”的形成:起于王韬,发展于梁启超在的《时务报》和《新民丛报》的时事政治评论,不仅思想新,文言成分也有所减少,人称“新民体”和“时务体”。 “新文体”的特点:平易畅达,语言丰富,笔调自由,条理明晰,笔锋常带感情。

2.关于刘少奇对华北记者团的谈话

1948年9 —10月间,中共中央在西柏坡举办由华北人民日报社、新华社华北总分社的部分记者参加的学习班。10月2 日,刘少奇亲自去学习班作长篇讲话,即著名的《对华北记者团的谈话》。

刘少奇在讲话中一是深刻阐明了新闻工作的作用与任务。二是提出了党和人民的新闻工作者必备的四个条件:“第一要有正确的态度,第二必须独立地做相当艰苦的工作,第三要有马列主义理论修养,第四要熟悉党的路线和政策。”

3.斯诺在延安的采访活动

斯诺是美国著名记者、作家,1936年6月,他勇敢的进入革命地区,是第一个进入陕甘宁解放区采访的外国记者。他在陕北3个多月,采访了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中共领导人和许多工农兵群众,并多次深入甘、宁前线采访,掌握了边区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生活等各个方面的真实情况,10月中旬离开解放区。1937年撰写出版《红星照耀中国》(《西行漫记》)一书,引起了广泛关注。

4.鲁迅以报刊为阵地,对国民党文化围剿的斗争

鲁迅是左翼文化运动的主帅,以报刊为重要阵地,以杂文为武器,率领左翼文化战线,与国民党的文化“围剿”进行了英勇的斗争,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①发扬“韧”的战斗精神,敢于斗争,善于斗争。鲁迅一生用过一百三十多个笔名,其中大部分都是在后十年“围剿”严重时期使用的。

②鲁迅的杂文发展并丰富了报纸副刊的战斗文体。重视发挥杂文的战斗作用,把杂文当做投向敌人心脏的“匕首和投枪”。鲁迅的杂文特点:把政论性与形象化融为一体,给读者以强烈的感染。

③鲁迅尊重作者,处理稿件认真负责,从事报刊编辑的革命精神和优良作风以及他的卓越的杂文,都是值得新闻工作者学习的。

5.于右任的办报活动

①1907年4 月2 日创办《神州日报》,这是于右任办的第一家报纸,也是革命派在国内创办的第一家大型日报。该报采用干支和公元,只办了80天。

②1909年5 月15日,于右任重新集资在上海租界创办《民呼日报》,自任社长,该报9月8日被查封,只办了92天。

③1909年10月3 日又在上海租界办了《民吁日报》,揭露日本政府企图夺取满洲铁路筑路权进而控制我国东北的阴谋。日本政府串通清政府于11月19日查封《民吁日报》,只办了48天。

④1910年10月11日在上海租界创办《民立报》并得到了孙中山的支持。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后,它发表《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言书》以及临时政府的各种消息,实际上成了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机关报。

四.论述题

1.邹韬奋的办报历程及其优良作风。

办报历程:

邹韬奋从1926年主编《生活》周刊开始,毕生从事新闻出版工作,在他的主持下,先后出版的报刊有《生活》、《大众生活》、《永生》、《生活日报》、《生活日报星期增刊》、《抗战》、《全民抗战》等。

① 1926年创办的《生活》周刊,是邹韬奋一生所办报刊中出版时间最长的一个,1933年12月16日停刊。

② 1935年11月邹韬奋在上海创办《大众生活》周刊,最高发行量20万份。1936年2月29日被国民党查封而停刊。

③ 1936年3月,筹划出版《永生》周刊,鉴于国民党反动政府的压迫,邹韬奋本人没有担任主编。

④ 1936年6月7日,邹韬奋在香港创办了《生活日报》和《生活日报星期增刊》。《生活日报》是邹韬奋一生中创办的唯一家日报,出版后55天自动停刊。 《生活日报星期增刊》8月迁回上海,改名为《生活星期刊》出版,12月被国民党查封。

⑤ 《全民抗战》由沈钧儒的《全民周刊》和邹韬奋的《抗战》三日刊合并出版 优良作风:

邹韬奋从事新闻出版工作长达二十多年,他主编《生活》系列报刊的丰富经验、办报思想和优良的工作作风,体现了我国人民新闻工作的优秀传统。主要表现在: ①坚持正确的办报方向。以读者的利益为中心,以社会的改造为目的。 ②发扬“读者至上”的服务精神。联系群众,扎根于群众之中。

③倡导创造的精神,办出报刊的鲜明个性和独特风格。

④推崇“视事业如生命”的敬业精神。

⑤言论上的独立精神,完全凭借良知说话。

邹韬奋1944年病逝,毛泽东题写挽词:“热爱人民,真诚地为人民服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就是邹韬奋先生的精神,这就是他之所以感动人的地方。

2.《申报》的创办及其早期新闻业务特点。

创办:1872年4月30日在上海创刊,由英国商人美查创办,是以赢利为主要目的的商业报纸,是中国现代报纸开端的标志。

业务特点:

⑴ 《申报》“凡国家之政治,风俗之变迁,中外交涉之要务,商贾贸易之利弊,与夫一切可惊可愕可喜之事,足以新人听闻者,靡不毕载”。

⑵ 是外国人创办的报纸中第一家采用中国人担任编辑工作。

⑶ 《申报》对新闻业务进行的改革:

①发表政论文章

②改革新闻报道。重视新闻的真实性、注重反映社会实际生活。

③重视发表副刊性文字。

④经营副业:

•创办文艺杂志;

•出版白话新闻报。1876年《申报》创办了通俗易懂的白话报纸《民报》,这是我国最早的白话报刊。

•编印画报。1877年《申报》出版了《瀛寰画报》。

•印书。


相关内容

  • 论中国近代新闻事业发展的三个历史阶段
  • 论中国近代新闻事业发展的三个历史阶段 黄 瑚 [摘要]本文以新闻事业发展的自身规律与社会发展的历史诉求相结合为研究视角,将中国新闻事业发展的历史过程划分为四个历史阶段:第一阶段为近代报刊的诞生与初步发展阶段(1815年至1895年),第二阶段为以民办报刊为主体的民族报业的日趋兴旺与新闻事业的全面发展 ...

  • 中国传媒大学2014[新闻传播史论]考试大纲
  • 中国传媒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新闻传播史论>考试大纲 一.考试的总体要求 初试科目<新闻传播史论>的考核内容主要包括新闻史.新闻理论.广播电视史论.新媒体概论和传播学概论等五个知识领域. 新闻史考核内容包括中国新闻史.外国新闻史.要求考生熟悉中国新闻事业发展的整体脉络,熟 ...

  • 课件-广播电视新闻学研究
  • ----------------------- 页面 1----------------------- 广播电视新闻学研究 徐培汀 广播电视学≠新闻学. 广播电视学与新闻学研究领域的交叉部分,称为广播电视新闻学,它既是广播电视学的 组成部分,也是新闻学的分支学科. 广播电视新闻学自20 世纪80 年 ...

  • [中国新闻传播史]结构脉络图
  • 中国新闻传播史(理论框架梳理) 年以前的上古时代 中国古代的 新闻传播活动 731-公元741) 981年) 999年) ,最晚在万历年间就已经是一项公开的社会行业了 天启这一段时间,估计仍是手抄和雕版印刷两种方式并存,崇祯末年才出现了活版印刷的报纸 中国古代 .<天变邸钞>.<急 ...

  • 新闻事业史重点整理
  • 第一章 中国古代的新闻事业 (四火的 内部共享 不要外传 自己删减 还有新闻法的也不要传哦) 我国古代有过三种不同类型的报纸 一.邸报: 1.邸报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报纸,在统治阶级内部发行属官方报纸. 2.邸报始于唐,盛于宋,衰于元,复兴于明,结束于晚清. (1).唐朝报纸均为手抄,由上都进奏 ...

  • 党性原则:社会主义新闻工作的最大特色和优势
  • 党性原则:社会主义新闻工作的最大特色和优势 2010年12月15日 16:08:46 来源: 光明日报 <新形势下新闻媒体的党性原则研究>成果简介 在新形势下,怎样理解中国媒体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这一党性原则有什么时代特征?在新闻实践中如何把握和体现党性原则?新华社新闻研究所原所长徐人仲 ...

  • 自考新闻学概论考试必过笔记
  • 0633 - 新闻学概论 <新闻学概论> 项德生.郑保卫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 第一章 绪论 新闻学是研究新闻现象的本质和揭示新闻活动规律的一门独立的社会科学. 2. <论出版自由>),主要观点是("观点的自由市场"和"自我修正过程" ) ...

  • 新闻学概论期末考试重点
  • 名词解释 1.大众传播媒介(大众传媒):新闻事业的发展是人类文明的一个标志.像报纸.广播电视在新闻学上统称新闻事业,在传播学上总称大众传播媒介(大众传媒). 2.新闻本源:先有事实后有新闻,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 新闻来源:新闻来源是指"新闻材料的出处和供应新闻材料的媒介.现代社 ...

  • 事业性_产业性_转型期中国传媒业双重属性解读
  • 博导论坛 一个全国性会议--"全国报纸经理会议",会议的主题就是研究和部署报业经营与管理问题.根据会议提出的报纸经营要实行"企业化"的要求,各地报纸都开始按照企业方式组织生产和经营,通过广告.发行及其它方式改善报纸的收益状况.1950年中共中央宣传部曾专门发过 ...

  • 中外新闻传播史简答题
  • 中外新闻传播史简答题 1.简述中国古代报纸产生前的传播手段和传播载体. 非文字载体: (1)口头传播(2)旗鼓(3)烽火 (4)木铎 文字载体: (1)甲骨 (2)青铜器(3)刻石(4)竹简和帛(5)露布 2.促使唐代出现早期报纸的条件有哪些? (1)交通发达,驿传空前发展,制度完备,有专人掌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