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传记类散文的阅读

古代传记类散文的阅读

2012-08-13 22:29:52| 分类: 默认分类 |字号大中小 订阅

高中课本中所选古代传记类作品虽然不是很多,但是由于高考的需要,我们在高三复习阶段所作的古代传记类散文作品实际上已逾百篇。反思教学过程,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人物传记阅读材料的特点

1. 所选材料以人物传记为主,辅之以与官职、法律有关的内容。

2. 所选文章的内容都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一般肯定赞扬所记人物,弘扬正义,贬斥邪恶。

3. 所选的材料篇幅较短,400字左右,文后有一定量的注释。注释往往给阅读提供一定的信息,有时是重要的信息。

4. 涉及到的实词和虚词及考题中的例句越来越贴近教材。

二、阅读人物传记必须明确的问题:

1. 文章写的是什么人?(一个主要的人物及其他次要人物,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

2. 做了什么事?(一般是用叙事来表现这个人物的,有时候写了几件事。)

3. 这个人怎么样?(是好人,还是坏人?一般是好人,主要看作者是怎样评价的。)

4. 是思路层次,文章是沿着什么思路展开的,是总分式、并列式、还是层进式,是顺叙还是倒叙,有没有插叙;分为哪几个层次,每层的大致意思是什么,等等。

5. 是写作技巧和语言特点,这两项内容虽然现在的高考命题很少涉及(今年的湖北卷14题已经涉及),但对它们有个粗略了解,可以帮助理解文本内容。

三、掌握人物传记类文言文常见词语(包括高考范围规定的120个实词和18个虚词)

四、感知方法

1. 通读。对于阅读材料,要从头到尾,慢慢读完。速度不能太快,太快了不能理解词句,也不能把握内容;速度也不能太慢,字斟句酌既没有必要,考试时间也不允许。词句意思和所熊脍容能够大致理解就可以了。通读要完整,如果有文章出处和疑难注释,也要一并读完。

2. 圈画。对于一些重要信息和可能干扰阅读理解的文字要圈画出来,各层意思之间可以用竖线断开。“重要信息”主要指传主的姓名、官职及其变动情况、工作地点及其变动情况等等;“可能干扰阅读理解的文字”主要指文中的一些名词术语,如人名、地名、官职名、官府宫廷名、科举考试和官职升降专用术语等,这些词语往往有特点含义,如果误以为是普通词语,那就会在理解上出差错。有些同学通读文言文材料时,不习惯动手,不留下阅读的痕迹,这不利于提高阅读的效率。当然,阅读熟练以后,经验丰富以后,可以简化一些,只选最重要的作些圈画就可以了;但是,在训练的初期,一定要做得细一些,到位一些。

3. 跨“难”。高考文言文考查,一般都会选用浅易的文言文阅读材料。即:词语都是常见或次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句式多为跟现代汉语相同的句式,或者几种常见的文言文特殊句式;文中所写之景、所记之事、所说之物、所议之理比较好懂,不会有像《尚书》那样古奥难懂和《春秋》那样微言大义的文字;专用名词术语较少,而且一般都是中学教材中出现过的,不是非查工具书不可的文字。尽管如此,由于学生各自的情况不同,有些人难免会碰到一些一下子理解不出的词语和句子。这时候不要紧张,正确的做法是先“跨”过去。可能读到后面再返回来看就迎刃而解了,也有可能文后有注释,还有可能题目中有启示,或者命题回避了这一难点。因此,整体感知时,一般不要在个别词句上多作推敲,以免浪费时间;即使答题时非得弄清这一难点,到时候再说也不迟。

4. 借助。在通读全文、整体感知中碰到的问题,能够借助上下文和试题来解决,是很重要的方法和能力。善于借助上下文的内容、句式,善于借助试题,可以解决很多问题。如果阅读材料有出处说明或疑难注释,有时也可以借助理解。

五、高考选择“浅易”古代文作为阅读材料。具体地说,就是选择比较典范的史传文中相对完整、相对独立的片断。依据这一特点,阅读时要注意以下三点:

1.知人

知人,就是要掌握文中所写之人。具体地说,文章写了几个人,主要人物是谁,次要人物有几个,人物之间的关系如何,作者对他们的评价是什么,对这些都要一一搞清楚。

2.明事

事件是史传文的主体。明事,就是要弄清楚作者围绕主要人物写了几件事。如果只写一件事,就要分析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如果是写几件事,就要了解事件的先后顺序,事件之间是什么关系。弄清这些问题,就是把握住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3.辨理

所谓辨理,就是要分析作者借助所叙之事,对人物作出怎样的评价,说明了什么道理。这其实就是分析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所谓“理”有的是作者明说的,即作者通过议论表现自己的观点态度;有的借人物之口表达作者的看法,更多的却是在叙事之中透露的,这就需要“辨理”。

古代传记类散文的阅读

2012-08-13 22:29:52| 分类: 默认分类 |字号大中小 订阅

高中课本中所选古代传记类作品虽然不是很多,但是由于高考的需要,我们在高三复习阶段所作的古代传记类散文作品实际上已逾百篇。反思教学过程,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人物传记阅读材料的特点

1. 所选材料以人物传记为主,辅之以与官职、法律有关的内容。

2. 所选文章的内容都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一般肯定赞扬所记人物,弘扬正义,贬斥邪恶。

3. 所选的材料篇幅较短,400字左右,文后有一定量的注释。注释往往给阅读提供一定的信息,有时是重要的信息。

4. 涉及到的实词和虚词及考题中的例句越来越贴近教材。

二、阅读人物传记必须明确的问题:

1. 文章写的是什么人?(一个主要的人物及其他次要人物,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

2. 做了什么事?(一般是用叙事来表现这个人物的,有时候写了几件事。)

3. 这个人怎么样?(是好人,还是坏人?一般是好人,主要看作者是怎样评价的。)

4. 是思路层次,文章是沿着什么思路展开的,是总分式、并列式、还是层进式,是顺叙还是倒叙,有没有插叙;分为哪几个层次,每层的大致意思是什么,等等。

5. 是写作技巧和语言特点,这两项内容虽然现在的高考命题很少涉及(今年的湖北卷14题已经涉及),但对它们有个粗略了解,可以帮助理解文本内容。

三、掌握人物传记类文言文常见词语(包括高考范围规定的120个实词和18个虚词)

四、感知方法

1. 通读。对于阅读材料,要从头到尾,慢慢读完。速度不能太快,太快了不能理解词句,也不能把握内容;速度也不能太慢,字斟句酌既没有必要,考试时间也不允许。词句意思和所熊脍容能够大致理解就可以了。通读要完整,如果有文章出处和疑难注释,也要一并读完。

2. 圈画。对于一些重要信息和可能干扰阅读理解的文字要圈画出来,各层意思之间可以用竖线断开。“重要信息”主要指传主的姓名、官职及其变动情况、工作地点及其变动情况等等;“可能干扰阅读理解的文字”主要指文中的一些名词术语,如人名、地名、官职名、官府宫廷名、科举考试和官职升降专用术语等,这些词语往往有特点含义,如果误以为是普通词语,那就会在理解上出差错。有些同学通读文言文材料时,不习惯动手,不留下阅读的痕迹,这不利于提高阅读的效率。当然,阅读熟练以后,经验丰富以后,可以简化一些,只选最重要的作些圈画就可以了;但是,在训练的初期,一定要做得细一些,到位一些。

3. 跨“难”。高考文言文考查,一般都会选用浅易的文言文阅读材料。即:词语都是常见或次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句式多为跟现代汉语相同的句式,或者几种常见的文言文特殊句式;文中所写之景、所记之事、所说之物、所议之理比较好懂,不会有像《尚书》那样古奥难懂和《春秋》那样微言大义的文字;专用名词术语较少,而且一般都是中学教材中出现过的,不是非查工具书不可的文字。尽管如此,由于学生各自的情况不同,有些人难免会碰到一些一下子理解不出的词语和句子。这时候不要紧张,正确的做法是先“跨”过去。可能读到后面再返回来看就迎刃而解了,也有可能文后有注释,还有可能题目中有启示,或者命题回避了这一难点。因此,整体感知时,一般不要在个别词句上多作推敲,以免浪费时间;即使答题时非得弄清这一难点,到时候再说也不迟。

4. 借助。在通读全文、整体感知中碰到的问题,能够借助上下文和试题来解决,是很重要的方法和能力。善于借助上下文的内容、句式,善于借助试题,可以解决很多问题。如果阅读材料有出处说明或疑难注释,有时也可以借助理解。

五、高考选择“浅易”古代文作为阅读材料。具体地说,就是选择比较典范的史传文中相对完整、相对独立的片断。依据这一特点,阅读时要注意以下三点:

1.知人

知人,就是要掌握文中所写之人。具体地说,文章写了几个人,主要人物是谁,次要人物有几个,人物之间的关系如何,作者对他们的评价是什么,对这些都要一一搞清楚。

2.明事

事件是史传文的主体。明事,就是要弄清楚作者围绕主要人物写了几件事。如果只写一件事,就要分析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如果是写几件事,就要了解事件的先后顺序,事件之间是什么关系。弄清这些问题,就是把握住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3.辨理

所谓辨理,就是要分析作者借助所叙之事,对人物作出怎样的评价,说明了什么道理。这其实就是分析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所谓“理”有的是作者明说的,即作者通过议论表现自己的观点态度;有的借人物之口表达作者的看法,更多的却是在叙事之中透露的,这就需要“辨理”。


相关内容

  •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第一部分 前言 普通高中教育是面向大众的.与九年义务教育相衔接的基础教育.社会的发展对我国高中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适应时代的需要,调整课程的内容和目标,变革学习方式和评价方式,构建具有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的高中语文课程,是基础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 高中语文课程的建设 ...

  • 1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4月出版 目 录 第一部分 前言 一.课程性质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三.课程设计思路 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 一.必修课程 二.选修课程 第三部分 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二.评价建议 三.教科书编写建议 四.课程资源的利用 ...

  • 初一下学期语文教学计划
  • 初一下学期语文教学计划 锦山五中 谢永芳 新学期伊始,为了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提高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特制定本学期教学计划. 一.教学目标 1.思想品德目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培养学生社会主义的思想品质,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注重培养创新精神 ...

  •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
  •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性质 理念 目标)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通用) (一)指导思想 普通高中教育是面向大众的.与九年义务教育相衔接的基础教育.社会的发展对我国高中教育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必须顺应时代的需要,调整课程目标和学习内容,变革学习方式和评价方式,构建具有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的高中语文课 ...

  • 粤教版高中语文教材教学介绍
  • 粤教版高中语文教材教学介绍 一.选修课程与必修课程自然衔接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科书5册.每册统一安排4个单元,即每册第一单元是活动单元,第二单元是文体单元,第三单元是文体单元,第四单元是语体(古诗文)单元.具体安排如下表. 册别 活动 文体 文体 语体 语文1 认识自我 传记 散文① 古典诗歌 ...

  • 南辕北辙的意思
  • [南辕北辙的意思] 解释:想往南而车子却向北行.比喻行动和目的正好相反. 出自:<战国策·魏策四>:"犹至楚而北行也." 拼音:nán yuán běi zhé 1.书中写官场与民间的认知差距,正看出了官与民之间的想法南辕北辙. 2.要振兴经济,就必须开放门户,互通有 ...

  • 辽宁人民出版社
  • 日本侵华战争 王辅 [1**********]54 2015-01 560.00 全书共四卷,260万字.以日本策动侵华战争的时间为主线,由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先后担任我军多项重要职务的王辅将军撰写.历时二十余年,查阅大量国内外战史资料及解密军事档案,以时间为脉络,详尽记录1931年9月至19 ...

  • 好读书计划
  • "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读书活动实施计划 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稳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高我校学生的人文素养和道德修养,,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目标要求 通过开展读书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浓厚的读书兴趣,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开发 ...

  • 文言文的比较阅读
  • 文言文的比较阅读 所谓比较阅读,就是将内容相近.形式相似的课文放在一起阅读.有课文内容的比较.有词语意思的比较.有写作特色的比较.有文学常识的比较等. 比较阅读的基本方法是"异中求同,同中求异".异中求同是指通过比较阅读,进行甄别.筛选和提炼,找出两文的共同的特点,揭示一般规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