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那些事儿语录

41.十六世纪是信息的时代,想在保住脑袋,混碗饭吃,就得时刻掌握朝廷的最新动态。

42.历经磨难,矢志不移,叫做信念。不畏强权,虽死无惧,叫做勇气。

43.对付流氓,要用流氓的方法。

44.倭人为寇,是为倭寇。但恶劣的品行并不能否定他们的战斗力,且不说这帮人的武艺和战术水平,单说人家冒着掉进海里喂鱼的危险,跑上千里路来抢劫,就能充分说明他们的犯罪决心和毅力。

45.四十个人就敢到南京搞自助游,要有四千个人,没准就敢去北京集资建房了(打不过地产商)。

46.事实证明,中华武术确实是博大精深,拿刀的武士干不过拿棍的和尚,管你什么“阴流”、“剑道”,几棍子扫过去全部滚蛋。

47.要说这本书(指《易经》),那可真算得上是万金油,上至外星生物,天外来客,下到世界文明,人类前途,都可以从这本书里推出来,反正随你去读。

48.一说起明代的科举考试制度,总是千人踩、万人踹,什么葬送人才,禁锢思想等等,比黑-社-会还黑,比十大酷刑还狠,但历史已经证明,在那年头,这是一个最为科学的制度。在科举的考场上,没有绝对的公正,却有相对的公平,无论你是世家子弟,还是贫苦百姓,要想奔出美好前途,只有一个选择——拿起手中的笔,把那张考卷答完。然后封上你的姓名,等待着命运的来临。事实证明,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才是中第的最佳途径,想玩花样,走后门,几乎肯定是死路一条。

49.明代的言官们是很有民-主精神的,几乎个个都有粪土当年万户侯的气度,外加唾液系统非常发达,且极具穷追猛打的狗仔队精神,遇到这种事情当然不会放过,逮住就咬,咬住就不放。

50.但是历史无数次证明,棍棒打不倒经济规律,发家致富的意志和决心是无法阻拦的。

51.在日本史书里,战国被描述成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无数勇猛之士在万军之中横冲直撞,着实壮观。但是实际情况可能并非如此,比如日本历史上著名的桶狭间战役,那位威震日本,号称无人可挡的大诸侯今川义元,手底下的全部兵力不过四五万人,仅此而已。当时,一般战役两方人数加在一起也就五六千人,要摆在中国,这也就是个仪仗队,不过倒怪不得日本同志们,毕竟人口有限,要组织个大规模战役难度太大,说句寒掺话,能战死个几千人已经很不容易了。

52.但就在宗礼准备预写他的第四次捷报时,徐海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一个真理——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

53.所谓强硬的手段,并不一定是指武力。只要能够消灭对手,可以使用任何方法。

54.但是阅人无数的王翘翠依然选中了他,选中了这个可能明天脑袋就要搬家的倭寇,这似乎是一个毫无逻辑的选择,不是因为金钱,也不是因为权势。如果说一定要找出一个理由的话,我相信它的名字叫爱情。

55.为了实现日本同行光荣地去死,义无反顾地去死的武士道主义精神,把背黑锅啃骨头进行到底,徐海在出发前反复对他们强调,他们即将面对的,是最为强悍的明军,即将进行的,是一场艰苦的战斗,正是实现个人价值(战死)的最好时机。

56.胡宗宪之所以如此安心,是因为俞大猷有一个公认的作战特点——“计定而后大举,兵集而后齐发”。通俗点说就是不见兔子不撒鹰,不见鬼子不拉弦。

57.这也算是老把戏了,就如同水浒传里的林冲,好不容易上了梁山,王伦大哥却告诉他,要想入伙,必须下山杀一个人。作为梁山流氓团伙的头目,王伦的这一指示可谓用心良苦,因为只有杀了人,才能全心全意干坏事,并培养出对组织的高度认同感和深刻的危机感(出了事大家一起完蛋,谁也别想跑)。

58.如果要搞个三千年来的世界畅销书排行榜,《孙子兵法》至少可以排进前五十名,此书早已打入国际市场,行销海外,这本书拿破仑买过,希特勒也买过,上到八十岁的老头,下到四五岁的孩童,都是孙子的忠实读者。

59 所谓军事天才,就是不用上军校,拿一本盗版孙子兵法也能打仗的人。

60 直到我真正读懂了张居正,读懂了他的经历,他的情感,以及他的选择。我才找到了一个答案,一个让人宽慰的答案。

他用他的人生告诉我们,良知和理想是不会消失的,不因富贵而逝去,不因权势而凋亡。

不是好人,不是坏人,他是一个有理想,有良心的人。

41.十六世纪是信息的时代,想在保住脑袋,混碗饭吃,就得时刻掌握朝廷的最新动态。

42.历经磨难,矢志不移,叫做信念。不畏强权,虽死无惧,叫做勇气。

43.对付流氓,要用流氓的方法。

44.倭人为寇,是为倭寇。但恶劣的品行并不能否定他们的战斗力,且不说这帮人的武艺和战术水平,单说人家冒着掉进海里喂鱼的危险,跑上千里路来抢劫,就能充分说明他们的犯罪决心和毅力。

45.四十个人就敢到南京搞自助游,要有四千个人,没准就敢去北京集资建房了(打不过地产商)。

46.事实证明,中华武术确实是博大精深,拿刀的武士干不过拿棍的和尚,管你什么“阴流”、“剑道”,几棍子扫过去全部滚蛋。

47.要说这本书(指《易经》),那可真算得上是万金油,上至外星生物,天外来客,下到世界文明,人类前途,都可以从这本书里推出来,反正随你去读。

48.一说起明代的科举考试制度,总是千人踩、万人踹,什么葬送人才,禁锢思想等等,比黑-社-会还黑,比十大酷刑还狠,但历史已经证明,在那年头,这是一个最为科学的制度。在科举的考场上,没有绝对的公正,却有相对的公平,无论你是世家子弟,还是贫苦百姓,要想奔出美好前途,只有一个选择——拿起手中的笔,把那张考卷答完。然后封上你的姓名,等待着命运的来临。事实证明,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才是中第的最佳途径,想玩花样,走后门,几乎肯定是死路一条。

49.明代的言官们是很有民-主精神的,几乎个个都有粪土当年万户侯的气度,外加唾液系统非常发达,且极具穷追猛打的狗仔队精神,遇到这种事情当然不会放过,逮住就咬,咬住就不放。

50.但是历史无数次证明,棍棒打不倒经济规律,发家致富的意志和决心是无法阻拦的。

51.在日本史书里,战国被描述成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无数勇猛之士在万军之中横冲直撞,着实壮观。但是实际情况可能并非如此,比如日本历史上著名的桶狭间战役,那位威震日本,号称无人可挡的大诸侯今川义元,手底下的全部兵力不过四五万人,仅此而已。当时,一般战役两方人数加在一起也就五六千人,要摆在中国,这也就是个仪仗队,不过倒怪不得日本同志们,毕竟人口有限,要组织个大规模战役难度太大,说句寒掺话,能战死个几千人已经很不容易了。

52.但就在宗礼准备预写他的第四次捷报时,徐海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一个真理——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

53.所谓强硬的手段,并不一定是指武力。只要能够消灭对手,可以使用任何方法。

54.但是阅人无数的王翘翠依然选中了他,选中了这个可能明天脑袋就要搬家的倭寇,这似乎是一个毫无逻辑的选择,不是因为金钱,也不是因为权势。如果说一定要找出一个理由的话,我相信它的名字叫爱情。

55.为了实现日本同行光荣地去死,义无反顾地去死的武士道主义精神,把背黑锅啃骨头进行到底,徐海在出发前反复对他们强调,他们即将面对的,是最为强悍的明军,即将进行的,是一场艰苦的战斗,正是实现个人价值(战死)的最好时机。

56.胡宗宪之所以如此安心,是因为俞大猷有一个公认的作战特点——“计定而后大举,兵集而后齐发”。通俗点说就是不见兔子不撒鹰,不见鬼子不拉弦。

57.这也算是老把戏了,就如同水浒传里的林冲,好不容易上了梁山,王伦大哥却告诉他,要想入伙,必须下山杀一个人。作为梁山流氓团伙的头目,王伦的这一指示可谓用心良苦,因为只有杀了人,才能全心全意干坏事,并培养出对组织的高度认同感和深刻的危机感(出了事大家一起完蛋,谁也别想跑)。

58.如果要搞个三千年来的世界畅销书排行榜,《孙子兵法》至少可以排进前五十名,此书早已打入国际市场,行销海外,这本书拿破仑买过,希特勒也买过,上到八十岁的老头,下到四五岁的孩童,都是孙子的忠实读者。

59 所谓军事天才,就是不用上军校,拿一本盗版孙子兵法也能打仗的人。

60 直到我真正读懂了张居正,读懂了他的经历,他的情感,以及他的选择。我才找到了一个答案,一个让人宽慰的答案。

他用他的人生告诉我们,良知和理想是不会消失的,不因富贵而逝去,不因权势而凋亡。

不是好人,不是坏人,他是一个有理想,有良心的人。


相关内容

  • 明朝那些事儿经典语录
  • 风萧萧兮易水寒,欠了债兮你要还。 2.必须亮出自己的獠牙,才能有效地控制住所有的人,即使是皇帝也不例外。 3.观点斗争是假的、方向斗争也是假的,只有权力斗争才是真的。 4.其次,我们知道,但凡高水平的打群架斗殴,都有固定的行动计划,逃跑路线,事前统一分发兵器(如菜刀,木棍等),事后找人出来背黑锅,一 ...

  • 中学生阅读
  • ◇ 您现在的位置: 中学生阅读  >> 首页                  为了方便阅读,请点击此处将本站加入收藏夹 学生作文 [初中作文]隐形的翅膀 04-05 [初中作文]别样舞剧 03-07 [初中作文]雨的诉说 02-23 [初中作文]种子的对话 02-23 [初中作文]幸福 ...

  • 明朝的那些事儿
  • 全部博文(1770) 明朝的那些事儿[柒](267) 明朝的那些事儿[陆]-东林党(362) 明朝的那些事儿[伍]-张居正(94) 明朝的那些事儿[肆](324) 明朝的那些事儿[叁](221) 明朝的那些事儿[贰](181) 明朝的那些事儿[壹]-朱元璋(61) 明朝的那些事儿-明月回复集(100 ...

  • 唯美经典语录
  • 有些事不是看到了希望才去坚持,而是因为坚持了才会看到希望.我坚持,无论有多绝望,无论有多悲哀,每天早上起来,都要对自己说,这个世界很好,很强大.要坚信,你是一个勇敢的人.因为你还活着,活着,就要继续前进.-----<明朝的那些事儿> 下雨的时候,在水雾里,整个城市扭曲了形状.那些爱情,亲 ...

  •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600字
  •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600字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600字(一) 早在小学,这本书就被同学们传阅,当时对史事并不怎感兴趣,所以不大在意.当推荐书目出现这一本时,便立马问以前的同学哪本最好看,她说,大结局,悲壮凄惨. 顾名思义,<明朝那些事儿>是以明朝史事为内容,大结局则讲述了明朝的最 ...

  • 读[明朝那些事儿之洪武大帝]
  • <明朝那些事儿>是三十年来最畅销之史学读本,位列全国十大畅销书之一. <明朝那些事儿>的作者是当年明月. 当年明月,原名石悦,1979年出生于普通干部家庭.2009年写完<明朝那些事儿>. <明朝那些事儿>主要讲的是从1344年到1644年这三百年间关 ...

  • 高考教会我的那些事儿
  • 文/图:李惋愔 李惋愔:90后新锐作家 --高考时间2010年 上海世博会举办40天.距南非世界杯开赛还有两昼夜.10届高考趋于落幕. 那是公元2010年6月9日.梅子黄时雨的节气,天空裹有阴霾. 最后一门考试,在场中放下笔,深嘘一口气,摁摁额头上跳动的青筋,安抚我劫后余生的大脑袋.最后还不忘瞪视考 ...

  • 读书月里,我读[明朝那些事儿]后感-
  • 读书月里,我读<明朝那些事儿>后感 读书月活动虽结束了,但我却收获了很多.在近3个月的暑假后,是这次读书月活动,让我重新找回了书籍带给我精神上的享受. 学校的图书馆,的确是个宝库,无数书籍,埋头于此确是另番不错感受. 而在此,我寻到一本写历史的书.它叫<明朝那些事儿>,虽说它 ...

  •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
  •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 原创小说<<明朝那些事儿>>得到读者热捧的时候,不经意间随手翻阅了一下第一册,立即被作者当年明月那轻松.调侃的笔触所吸引,一下子便爱不释手了.正好同事那儿有一整套,随即索来,一鼓作气看完全册.小说内容跌岩起伏.扣人心弦.引人入胜.作者写作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