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文化经典语录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也君子乎?

2.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3.慎终追远,民德归厚。

4.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5.不患人不知己,患不知人也。

6.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7.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8.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9.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0.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11.子曰:见义不为,无勇也。

12.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13.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14.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15.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16.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

17.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18.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19.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20.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1.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22.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23.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24.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

25.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26.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27.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28.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29.子曰: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

30.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31.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2.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33.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34.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

35.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36.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37.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

38.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39.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40.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4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也君子乎?

2.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3.慎终追远,民德归厚。

4.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5.不患人不知己,患不知人也。

6.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7.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8.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9.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0.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11.子曰:见义不为,无勇也。

12.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13.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14.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15.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16.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

17.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18.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19.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20.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1.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22.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23.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24.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

25.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26.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27.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28.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29.子曰: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

30.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31.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2.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33.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34.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

35.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36.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37.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

38.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39.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40.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4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相关内容

  • 品牌设计经典语录
  • 1CEO分三个境界A做生意的人,骨子里就是做生意,他听不懂,也不想听。 B做企业(法家 制度) 脑子里把员工当工具《西方就是这样的。 C做公司(文化)儒家道德 D经济型王国(国王),BOSS就是国王,最大的慈善就是让员工的人格和道德受到尊重。联想当初起家就是在传达室。普渡众生的感觉,超越了做公司的意 ...

  • [论语六则]教学设计
  • <六则>教学设计 作者:朝阳县羊山实验中学 李树锐 教学目标: 1.了解孔子其人及<论语>的相关情况:明确<论语>在文中的价值. 2.理解重点实词.虚词的意义及成语的意义: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有层 次地感知六则<论语>的含义. 3.阅读注释,正确理解词 ...

  • [论语]教学反思
  • 千古琼浆育新苗 --<十二章>教学反思 陈秀娟 无论时代怎样发展,在教育这片热土上,那些根植于民族土壤深处的东西,那些彰显民族思想的"精髓"总是要被我们炎黄子孙一代代地传承下去,<十二章>便是其一.现就此文的教学得失浅谈一二. 众所周知,<十二章&g ...

  • 略谈儒家的基本典籍与思想精华
  • 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在于让青少年学生获得必要的语言文字知识,提高阅读.写作和口头表达的能力,从而为学习广泛的知识和本领.在现代社会中立足作好准备.但语文教学的作用应当远不止此,除了它的工具性,还应当有更多的意义--通过课内外各种渠道,将传统文化的基本知识和主要精华输送给青少年,为培养具有传统知识.传统 ...

  • 名词解释(先秦文学)
  • 上古歌谣 上古时期的民歌.民谣,是民间文学的一种.我国古代,以合乐为歌,徒歌为谣.上古歌谣是先民表达思想.抒发感情.促进生产的重要工具,是在生产力极为低下的原始时代产生的,是出现最早的文学样式.按题材内容,可分为劳动歌谣.祭祀歌谣.图腾歌谣.婚恋歌谣.战争歌谣等.它们具有集体性.综合性和再现生活的直 ...

  • 南怀瑾经典语录语句
  • 南怀瑾经典语录语句 1.我们中国传统文化,最怕一辈子太享福,太顺利,太平安了.没有忧患意识,象吃了毒药一样,把自己毒死了. 2.学问不是文学,文章好是这个人的文学好:知识渊博,是这个人的知识渊博:至于学问,哪怕不认识一个字,也可能有学问--作人好,做事对,绝对的好,绝对的对,这就是学问. 3.这是最 ...

  • 儒家经典语录:哲学篇
  • 哲学篇: 1.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周易.乾> 同类的声音互相应和,属性相同的互相吸引. 2.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荀子.论礼 天地相合而万物产生,阴阳相接而变化发生. 3.天有其时,地有其财,人有其治.<荀子.天论 天有四时,地有资材,人有治理自然与社会的能力. ...

  • [论语]和[圣经]对中西方文化的影响
  • <论语>和<圣经>对中西方文化的影响 <圣经>是世界第一畅销出版物,<论语>仅次于<圣经>排世界第二. 这两本妇孺皆知的书对世人产生巨大影响,从古至今,在思想.文化.经济.生活等等各方面都有不可估量的作用,这两本书是所代表的基督教文化和儒家 ...

  • [论语]导学案
  • <儒道互补•十则>学案 编写人:曾明艳 审定:钟凤罗 单元目标: 1.通读四篇儒道两家代表作品,疏通文意,落实重要文言诗句知识:解读文章思想内涵,并适当补充相关观点,以了解儒家.道家两家学说的基本思想,理解一些比较重要的概念,如"仁""礼"&qu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