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之二): 一心向善 随遇而上 知行合一

1527年,接到平叛任务的王守仁(被后世称为伟大的哲学家、军事家、政治家、书法家、教育家、文学家)在临行前把他的两个学生召集到天泉桥,传授给他们心学的精髓,所谓心学四诀:

无恶无善心之体,

有恶有善意之动。

知恶知善是良知,

为善去恶是格物。

然后,王守仁仰首向天,大笑间飘然而去 :“天地虽大,但有一念向善,心存良知,虽凡夫俗子,皆可为圣贤”,这就是哲学史上著名的天泉论道。

心存良知,一念向善——看似简单,但坚持这样做却又难上加难!伟大领袖毛主席早就教导我们:“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只做好事,不做坏事”。三国刘备告诫后人:“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以上这些都不算什么,关键在于要“知行合一”。阳明先生无疑做到了这一点,虽几经坎坷甚至山穷水尽却仍不堕落,随遇而奋起,绝不像唐伯虎之颓废(虽然也小有成就,但那是放纵的怪才,与阳明先生坚定的人生信念没法比)。他用一生告诉我们,他不但有一颗强大的内心,一心向善、胸怀天下的胸怀,知行合一的实践,还能够因应自己变化的环境,潜心钻研,干什么都干得非常好!------这更是很难做到的,也正是最值得我们学习的。因为通常我们能做到落魄时不堕落就很不错了,而他却能再进一步:顺势而为!大有作为!真是人生处处可开花。

了解了王守仁,我个人觉得其文治武功与毛泽东很有一比,了不起!

1527年,接到平叛任务的王守仁(被后世称为伟大的哲学家、军事家、政治家、书法家、教育家、文学家)在临行前把他的两个学生召集到天泉桥,传授给他们心学的精髓,所谓心学四诀:

无恶无善心之体,

有恶有善意之动。

知恶知善是良知,

为善去恶是格物。

然后,王守仁仰首向天,大笑间飘然而去 :“天地虽大,但有一念向善,心存良知,虽凡夫俗子,皆可为圣贤”,这就是哲学史上著名的天泉论道。

心存良知,一念向善——看似简单,但坚持这样做却又难上加难!伟大领袖毛主席早就教导我们:“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只做好事,不做坏事”。三国刘备告诫后人:“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以上这些都不算什么,关键在于要“知行合一”。阳明先生无疑做到了这一点,虽几经坎坷甚至山穷水尽却仍不堕落,随遇而奋起,绝不像唐伯虎之颓废(虽然也小有成就,但那是放纵的怪才,与阳明先生坚定的人生信念没法比)。他用一生告诉我们,他不但有一颗强大的内心,一心向善、胸怀天下的胸怀,知行合一的实践,还能够因应自己变化的环境,潜心钻研,干什么都干得非常好!------这更是很难做到的,也正是最值得我们学习的。因为通常我们能做到落魄时不堕落就很不错了,而他却能再进一步:顺势而为!大有作为!真是人生处处可开花。

了解了王守仁,我个人觉得其文治武功与毛泽东很有一比,了不起!


相关内容

  • 王阳明心学知行合一读后感
  • 王阳明心学知行合一读后感 记得以前在看<明朝那些事儿>时,当年明月对王守仁推崇备至,花了很多的笔墨写了阳明心学的发展过程,尤其是对知行合一的哲学理念做了传奇式的描写.使我对这位心学的创立者充满了景仰之情.但对他的了解一直也停留于当时那短短的两个章节,一直无缘对心学继续进一步的学习.这次有 ...

  • 明朝那些事儿经典语录
  • 风萧萧兮易水寒,欠了债兮你要还。 2.必须亮出自己的獠牙,才能有效地控制住所有的人,即使是皇帝也不例外。 3.观点斗争是假的、方向斗争也是假的,只有权力斗争才是真的。 4.其次,我们知道,但凡高水平的打群架斗殴,都有固定的行动计划,逃跑路线,事前统一分发兵器(如菜刀,木棍等),事后找人出来背黑锅,一 ...

  • 关于王阳明
  • 关于王阳明,我们谈论些什么 文/冈田武彦 王阳明火了. 准确地说,王阳明又火了. 几年前,当年明月在他的畅销系列书<明朝那些事儿>中对王阳明极力推崇,思想丰富.语言幽默的通俗版阳明传记<明朝一哥王阳明>让许多人知道了王阳明,浙江大学董平教授在央视"百家讲坛" ...

  •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600字
  •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600字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600字(一) 早在小学,这本书就被同学们传阅,当时对史事并不怎感兴趣,所以不大在意.当推荐书目出现这一本时,便立马问以前的同学哪本最好看,她说,大结局,悲壮凄惨. 顾名思义,<明朝那些事儿>是以明朝史事为内容,大结局则讲述了明朝的最 ...

  • 这家人为何能打破'君子之泽,五世而斩'的怪圈?
  • <孟子>说:"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好像世家大族过个三.五代就会衰落.但其实中国历史上悠久绵长的家族并不少见,沧溪朱氏就是其中之一. 沧溪,位于江西省景德镇市浮梁县正北.整个村落临水依山,环境优美,风光旖旎.村中所有房屋均依地形而建,顺地势而上,村落布局符合" ...

  • 知行合一 止于至善
  • 知行合一 止于至善 最近有幸拜读了度阴山先生的大作: 知行合一(王阳明)受益匪浅. 书中阐述了王阳明心学产生的过程,知行合一的作用和意义,以及心学理论对明朝的影响.所谓的知就是知道,行就是行动,知行合一就是心里想了就付诸行动,要做事情,做好事情,我们必须心里有想法,有构思,有策略,有目标,才能行动, ...

  • 坚守底线读后感
  • 第一次接触日本"经营之神"-稻盛和夫的哲学思想,仔细浏览<坚守底线>这本书,对其从丰富的人生经历提炼出的做人做事理念而感到心灵上的触动:同时也让我对儒教文化圈的邻国日本又有了重新的认识.众所周知,儒学对日本.朝鲜.越南等国家的社会和文化影响深远,尤其是日本.在日本明治 ...

  • 一生俯首拜阳明
  • 传奇王阳明 生于1472年10月31日,卒于1529年1月9日,浙江余姚人.字伯安,号阳明子,世称阳明先生,故又称王阳明.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和军事家,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非但精通儒家.佛家.道家,而且能够统军征战,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全能大儒(2.5).<明史>曰:" ...

  •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
  •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 原创小说<<明朝那些事儿>>得到读者热捧的时候,不经意间随手翻阅了一下第一册,立即被作者当年明月那轻松.调侃的笔触所吸引,一下子便爱不释手了.正好同事那儿有一整套,随即索来,一鼓作气看完全册.小说内容跌岩起伏.扣人心弦.引人入胜.作者写作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