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锁记]

论曹七巧的丑:

张爱玲说:关于“坏”,别的我不知道,只知道一切的小说都离不了坏人。好人爱听坏人的故事,坏人可不爱听好人的故事。因此我写的故事里没有一个主角是个“完人”。《金锁记》是张爱玲的代表作,曹七巧为金钱步入一段无爱的婚姻,丈夫死后她一辈子又戴上了金钱的枷锁,诱使儿女吸大烟,亲手扼杀儿女的爱情和家庭。

以正常的人性来说,母亲对儿女的爱那是天底下最美好的,最无私的。她们哺育儿女成长,给他们最初的启蒙教育,教会他们怎样识这个世界,如何为人处世。她们有的是贵妇人,有的是贫苦的妇女,有的是有文化的女性,有的是大字不识一个的粗陋的女人,可是她们对儿女的心都是明亮诚挚的,她们以天底下最温暖的母爱感染着儿女们。在她们的耳濡目染之下,孩子们得以健康成长。毋庸质疑,曹七巧也是一个母亲,还是两个孩子的母亲。她有着长白和长安这一双儿女。

但是从她对儿子、女儿的做法来看,她实在算不得一个合格的母亲,她的作为,有时叫人叹息,有时叫人感到可怕,这真是一个变态的母亲。七巧诱使儿女吸大烟,这种做法没有人可以理解,她变着方儿哄长白吃烟只为了儿子能在家守着她。长安二十四岁那年生了痢疾,七巧不带她看医生,也只劝她抽两筒鸦片减轻痛苦,认为自家有钱吃的起,这是怎样的一份母爱啊。七巧说话毫无顾忌,十分刻薄,嘲讽新过门的儿媳嘴唇厚,“你新嫂子这两片嘴唇,切切倒有一大碟子!”对待儿子媳妇的婚后生活,从儿子口中旁敲侧击,再三盘问,有所收获之后立刻给亲家母一场羞辱,这个变态的母亲形象挥之欲出。儿媳最终受不了折磨,在生下孩子之后挨了半个月死去,新扶正的娟姑娘不到一年就吞了鸦片自杀,长白自此断了再娶的念头。

在长安十三四岁的时候,七巧就告诫她“表哥虽不是外人,天下的男子都是一样混账。你自己要晓得当心,谁不想你的钱?”在这个母亲的影响之下,女儿长安也变的越来越像她了。学会了挑是非,使小坏,有时活脱脱就是一个七巧的模样,你看她的言谈举止:单叉着裤子,揸开了两腿坐着,两只手按在跨间露出的凳子上,歪着头,下巴搁在心口上凄凄惨惨瞅住了对面的人说:“一家有一家的苦处呀,表嫂——一家有一家的苦处!”不是个七巧还是谁?后来也曾因为和一个男子的恋爱有所改变,可是这个相好的对象来家里拜访,却被母亲故意搅了局,生生把人家吓跑了,结果了长安最初的也是最后的爱,她也断了结婚的念头。 张爱玲笔下的七巧,令人扼腕叹息。她也没做过什么惊天动地的坏事,可是却让人恨;她一生不缺吃喝,一辈子没落着个真心,却也叫人可怜。在张爱玲笔下,她是不折不扣的一个丑角。丑代表人生的负面价值,是美好事物的否定性因素,是与美相比较、相对立而存在的生活样态,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异化、创伤和扭曲。曹七巧也曾有过单纯的青春,那是她十八九岁做姑娘的时候,“高高挽起了大镶大滚的蓝夏布衫袖,露出一双雪白的手腕,上街买菜去。喜欢她的有肉店里的朝禄,她哥哥的结拜弟兄丁玉根,张少泉,还有沈裁缝的儿子„„”那么她是怎样从一个单纯的少女异化成这样一个心理扭曲,阴森变态的女人呢? 丈夫死后,年轻的寡妇守着幼小的孩子,如果不厉害甚至泼辣一点是怎么也要给人欺负了去的,该得的家产不拼了命的争取是无法到手的,到手的财产是时刻有人虎视眈眈的盯着的,她什么都没有,也没什么可依靠,只有豁出脸去争,惟有金子是自己的,因此,也就可以理解为什么七巧一辈子都戴上了这个金子做

的枷锁,她的心已经牢牢的戴上了黄金的枷,这个枷固若金汤,没有什么可以打 开它,除非爱,可是,七巧差的只有爱,即使有爱,也被她的黄金枷锁劈死了,而最先劈死的,就是她内心的一点仅存的爱。分家的时候,七巧不依不饶,这个时候的她已经只把钱放在眼里,她不要什么面子,也不要什么好看,该喊的时候就喊,该闹的时候就闹,该哭的时候就哭,可就是这样,“孤儿寡妇还是被欺负了”。

这个时候的七巧,其实病的还不太重,要不是那天姜季泽的到来。听了季泽表达喜欢他的那些话,一瞬间,七巧“沐浴在光辉里,细细的音乐,细细的喜悦„„”可是就只是这一瞬间,因为一转念她便想起了她的钱,以七巧的聪明,稍微试探,季泽便现了原形。这一次,七巧彻底的相信接近她的所有人都是因为想要她的钱。打这以后,哪怕是孩子,也令她全神贯注的去防着,哥哥家的孩子和长安一起玩耍,七巧立马赶了他走,生怕是她哥哥嫂子变着法子想自己的钱。 七巧无疑是阴森而丑陋的,尽管她表现的很泼辣,很强势,但是她心里的苦我们也能深深的体会到。受到创伤而扭曲的人性,为黄金所枷的病态人生是她的悲剧,而她的悲剧转嫁给了更多的人,使周边的人也受到她的折磨、污染和伤害,这可能就是她之所以给人留下丑的感受的原因吧。

《金锁记》中的曹七巧

张爱玲曾说:“我的小说里,除了《金锁记》里的曹七巧,全是些不彻底的人物。”的确,七巧的疯有点脱离那个时代和那个环境里的世俗人情,是近乎彻底的疯狂。银娣的言行虽也有不合乎常情常性之处,但更多收敛,这是为了在那个时代生存不得不做出的收敛。这样,七巧在报复中走向孤独,银娣则在圆滑中获得优越感。

七巧和银娣有许多相似之处。论出身,她们一样的卑微——麻油店。论心气,她们一样的高傲,给谁也不服输;论精神,她们一样的寂寞,在姜家从老太太到丫头没一个人看得起七巧,更别说跟她推心置腹。在姚家,银娣也仅仅是别人眼中形同虚设的二少奶奶;论爱情,她们一样的可怜,季泽是七巧在姜家的一线希望,可季泽的眼里只有七巧北方的田地。

张爱玲是这样评价七巧和银娣的,她说:“《金锁记》里的曹七巧被金钱的枷锁锁住一生,并用这把枷锁砍杀了自己的至亲至爱。

待人接物:七巧心直口快,钱字当头;银娣圆滑世故,礼字当先。七巧是张扬的,银娣是收敛的。

对待娘家人:七巧和银娣都背过一次哥哥偷东西的黑锅,不同的是七巧反过来怪罪哥哥的不是,银娣则在嫂子跟前大骂姚家上下不是好东西。七巧对兄嫂没一点好声气,可东西一样没少给。

对待子女:她们都不乏母性的关怀和变态的占有欲,但七巧的母子关系有更多的铜臭味,是强迫性的,而银娣则更多心理战术,先讨儿子欢心,后间离儿子的夫妻关系,为讨儿子欢心,她不顾母亲的身份与儿子讨论喜欢的戏子,并许诺给儿子纳妾。

对待小叔子:七巧是没近身机会,惟一的一次也被她的黄金梦冲散了,银娣是近身不成后处处设防,甚至不惜上吊换个清白。这样,七巧最终落得个众叛亲离,孤独终生,而银娣则在强烈的优越感中坐看姚家风云变换。居家过日子:七巧像一位飞扬跋扈的富婆,长安出嫁时她夸下海口:她会陪上女儿抽大烟的钱。但银娣则处处收敛,唯恐族人笑她“暴发户”。她并不怎样布置房间,就连分到

的东西平时也很少拿出来用,过年过节时却不会乱了礼数。这样七巧的变态近乎不可理喻,银娣则有点为了生活不得不为之的可爱。

从《金锁记》中的七巧到《怨女》中的银娣,女主人公已从一个心理变态的疯子——一个悲剧英雄——变成了一个可以理解的小奸小坏的“人不人、鬼不鬼”的庸常之辈。当然,银娣的优越感未免有点自我安慰的味道,可与七巧的一味报复相比,银娣的这种优越感倒不失为一种糊涂的快乐,也算为失去的青春得到一点人为的补偿。

二、从人物悲剧到多重悲剧

《金锁记》与《怨女》都是悲剧,既有人物悲剧和社会悲剧,又有家族衰败和封建恶习沿袭的悲剧。只不过前者侧重人物悲剧,对其它悲剧只泛泛而提,后者则把主要人物的悲剧放在其它几个悲剧的层面上展开,从而深化了人物悲剧的效果。

人物悲剧。两篇文章当中都有人物悲剧,《怨女》在《金锁记》的基础上对一些次要人物作了补充,加重了产生人物悲剧的现实基础,能引起读者的共鸣和同情,从而产生强大的社会效应。《怨女》通过妇女群像对这种悲剧产生的社会根源做了一个透视,比《金锁记》更有说服力。七巧和银娣的悲剧主要在爱情方面,情欲让七巧始终处于自我折磨中,但并没有采取大胆的举动。这样身心尽管疲

惫,但她没有背上违反伦理的十字架。银娣却因为与三爷有了浴佛寺那一次,便背负上了道德的重负,这整整折磨了她后半生。其他的一些人物悲剧主要集中在女性的婚姻上。如《金锁记》中的长安、芝寿和绢姑娘,她们的婚姻悲剧表面看来是七巧一手造成,实际上连同七巧一块都是封建婚姻的牺牲品。这种悲剧的根源在于封建制度!封建制度不消灭,这种悲剧就难以走出历史的舞台。

封建恶习沿袭和家族衰落的悲剧。在描写封建的沿袭这一点上,《金锁记》比《怨女》粗略些,这也与前者多用电影手法,后者多用细节铺展有关。封建礼教之所以根深蒂固,是因为有那么多的信奉者和支持者。《金锁记》中只写她在老太太跟前为季泽遮掩,《怨女》中则展开了她这种遮掩带来的可悲命运——名有夫实无夫。家族的衰败与这种封建恶习的继承密切相关。少爷、太爷们吃喝嫖赌,有时间不是逛堂子就是捧戏子。这点,《怨女》的描写要比《金锁记》详细得多。《金锁记》中重点写了季泽,《怨女》中老到九老太爷,小到玉熹都吃喝嫖赌成性,仪表堂堂的大爷也不例外。《怨女》中写到大爷和三爷抽烟竟抽到了老太太的灵房里,一边吊孝一边抽烟,这样胡作非为,家族的衰败是必然的。张爱玲在和风细雨的描述中下了一场揭露封建恶习的暴雨。

三、月亮意象和镜子意象

月亮意象和镜子意象在两篇文章中都有出现,且都起到了人物对话难以达到的艺术效果。关于张爱玲小说中意象的运用,钱理群先生曾说:“她能在叙述中运用联想,使人物周围的色彩、音响、动势,都不约而同的富有照映心理的功用,充分感觉化,造成小说意象的丰富而深远(如‘月亮’等意象)。”文中借月亮这个意象表达了人的悲欢离合,在理解上有很大的朦胧性,也给读者较大的想象空间。镜子意象在两文中的作用基本一样——镜头一转,时光流逝。

《金锁记》中月亮意象首尾照应,文章以月亮开始故事,又以月亮结束故事。我们是借着月光通过丫头的嘴了解了七巧的身世、遭遇以及姜家这个大家族的现况。文章另有三处借月亮意象表达长安、七巧、芝寿的特殊心态。第一处是长安准备退学那天晚上看到的月光——“窗格子里,月亮从云里出来了。”此时的月

亮是被乌云阻隔的,难以朗照宇宙,这正如长安压抑的心情一样,不是她不喜欢上学,而是她怕母亲在学校吵闹太丢人。第二处是七巧拉着新婚的儿子抽大烟时窗外的月光——“影影绰绰的乌云里有个月亮,一搭黑,一搭白。”乌云与月光的黑白镶嵌正如七巧的变态一样黑白颠倒,把本属于儿子的蜜月夜晚变成了母子无聊的说长道短。第三处是芝寿独守新房时看到的月光——“漆黑的天上一个灼灼的小儿白的太阳。”月圆人缺,反衬出此刻芝寿内心的苦楚,也突现了七巧对鲜嫩生命的折磨。

镜子意象在两文中的作用基本一样。《金锁记》中镜子的出现是七巧到姜家十年后,通过“磕托磕托”摇晃的镜子,时间就过了十年。这一摇把戴着黄金枷锁的七巧变成了有黄金屋钥匙的七巧,其中的辛酸又有谁知,人生的变化能如照镜子一样的简单吗?《怨女》中镜子意象的出现是银娣嫁到姚家十六年后,同样用镜子照出了岁月的沧桑变更。镜子轻轻一摇让她们从媳妇熬成了婆,但她们并没有做了婆婆的快感。七巧虽获得了打开黄金屋的钥匙,但并没有获得打开自己心灵的钥匙,内心与日俱增的是孤独和无助。银娣有了姚家二房掌门人的优越感,但孤枕难眠。张爱玲运用意象巧妙的传述出人物各自的内心世界。这样,让读者既有了广阔的想象空间,又能够把小说中人物的外在言行与内心心理结合起来,以便更清楚的看到任务的性格和处境。

论曹七巧的丑:

张爱玲说:关于“坏”,别的我不知道,只知道一切的小说都离不了坏人。好人爱听坏人的故事,坏人可不爱听好人的故事。因此我写的故事里没有一个主角是个“完人”。《金锁记》是张爱玲的代表作,曹七巧为金钱步入一段无爱的婚姻,丈夫死后她一辈子又戴上了金钱的枷锁,诱使儿女吸大烟,亲手扼杀儿女的爱情和家庭。

以正常的人性来说,母亲对儿女的爱那是天底下最美好的,最无私的。她们哺育儿女成长,给他们最初的启蒙教育,教会他们怎样识这个世界,如何为人处世。她们有的是贵妇人,有的是贫苦的妇女,有的是有文化的女性,有的是大字不识一个的粗陋的女人,可是她们对儿女的心都是明亮诚挚的,她们以天底下最温暖的母爱感染着儿女们。在她们的耳濡目染之下,孩子们得以健康成长。毋庸质疑,曹七巧也是一个母亲,还是两个孩子的母亲。她有着长白和长安这一双儿女。

但是从她对儿子、女儿的做法来看,她实在算不得一个合格的母亲,她的作为,有时叫人叹息,有时叫人感到可怕,这真是一个变态的母亲。七巧诱使儿女吸大烟,这种做法没有人可以理解,她变着方儿哄长白吃烟只为了儿子能在家守着她。长安二十四岁那年生了痢疾,七巧不带她看医生,也只劝她抽两筒鸦片减轻痛苦,认为自家有钱吃的起,这是怎样的一份母爱啊。七巧说话毫无顾忌,十分刻薄,嘲讽新过门的儿媳嘴唇厚,“你新嫂子这两片嘴唇,切切倒有一大碟子!”对待儿子媳妇的婚后生活,从儿子口中旁敲侧击,再三盘问,有所收获之后立刻给亲家母一场羞辱,这个变态的母亲形象挥之欲出。儿媳最终受不了折磨,在生下孩子之后挨了半个月死去,新扶正的娟姑娘不到一年就吞了鸦片自杀,长白自此断了再娶的念头。

在长安十三四岁的时候,七巧就告诫她“表哥虽不是外人,天下的男子都是一样混账。你自己要晓得当心,谁不想你的钱?”在这个母亲的影响之下,女儿长安也变的越来越像她了。学会了挑是非,使小坏,有时活脱脱就是一个七巧的模样,你看她的言谈举止:单叉着裤子,揸开了两腿坐着,两只手按在跨间露出的凳子上,歪着头,下巴搁在心口上凄凄惨惨瞅住了对面的人说:“一家有一家的苦处呀,表嫂——一家有一家的苦处!”不是个七巧还是谁?后来也曾因为和一个男子的恋爱有所改变,可是这个相好的对象来家里拜访,却被母亲故意搅了局,生生把人家吓跑了,结果了长安最初的也是最后的爱,她也断了结婚的念头。 张爱玲笔下的七巧,令人扼腕叹息。她也没做过什么惊天动地的坏事,可是却让人恨;她一生不缺吃喝,一辈子没落着个真心,却也叫人可怜。在张爱玲笔下,她是不折不扣的一个丑角。丑代表人生的负面价值,是美好事物的否定性因素,是与美相比较、相对立而存在的生活样态,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异化、创伤和扭曲。曹七巧也曾有过单纯的青春,那是她十八九岁做姑娘的时候,“高高挽起了大镶大滚的蓝夏布衫袖,露出一双雪白的手腕,上街买菜去。喜欢她的有肉店里的朝禄,她哥哥的结拜弟兄丁玉根,张少泉,还有沈裁缝的儿子„„”那么她是怎样从一个单纯的少女异化成这样一个心理扭曲,阴森变态的女人呢? 丈夫死后,年轻的寡妇守着幼小的孩子,如果不厉害甚至泼辣一点是怎么也要给人欺负了去的,该得的家产不拼了命的争取是无法到手的,到手的财产是时刻有人虎视眈眈的盯着的,她什么都没有,也没什么可依靠,只有豁出脸去争,惟有金子是自己的,因此,也就可以理解为什么七巧一辈子都戴上了这个金子做

的枷锁,她的心已经牢牢的戴上了黄金的枷,这个枷固若金汤,没有什么可以打 开它,除非爱,可是,七巧差的只有爱,即使有爱,也被她的黄金枷锁劈死了,而最先劈死的,就是她内心的一点仅存的爱。分家的时候,七巧不依不饶,这个时候的她已经只把钱放在眼里,她不要什么面子,也不要什么好看,该喊的时候就喊,该闹的时候就闹,该哭的时候就哭,可就是这样,“孤儿寡妇还是被欺负了”。

这个时候的七巧,其实病的还不太重,要不是那天姜季泽的到来。听了季泽表达喜欢他的那些话,一瞬间,七巧“沐浴在光辉里,细细的音乐,细细的喜悦„„”可是就只是这一瞬间,因为一转念她便想起了她的钱,以七巧的聪明,稍微试探,季泽便现了原形。这一次,七巧彻底的相信接近她的所有人都是因为想要她的钱。打这以后,哪怕是孩子,也令她全神贯注的去防着,哥哥家的孩子和长安一起玩耍,七巧立马赶了他走,生怕是她哥哥嫂子变着法子想自己的钱。 七巧无疑是阴森而丑陋的,尽管她表现的很泼辣,很强势,但是她心里的苦我们也能深深的体会到。受到创伤而扭曲的人性,为黄金所枷的病态人生是她的悲剧,而她的悲剧转嫁给了更多的人,使周边的人也受到她的折磨、污染和伤害,这可能就是她之所以给人留下丑的感受的原因吧。

《金锁记》中的曹七巧

张爱玲曾说:“我的小说里,除了《金锁记》里的曹七巧,全是些不彻底的人物。”的确,七巧的疯有点脱离那个时代和那个环境里的世俗人情,是近乎彻底的疯狂。银娣的言行虽也有不合乎常情常性之处,但更多收敛,这是为了在那个时代生存不得不做出的收敛。这样,七巧在报复中走向孤独,银娣则在圆滑中获得优越感。

七巧和银娣有许多相似之处。论出身,她们一样的卑微——麻油店。论心气,她们一样的高傲,给谁也不服输;论精神,她们一样的寂寞,在姜家从老太太到丫头没一个人看得起七巧,更别说跟她推心置腹。在姚家,银娣也仅仅是别人眼中形同虚设的二少奶奶;论爱情,她们一样的可怜,季泽是七巧在姜家的一线希望,可季泽的眼里只有七巧北方的田地。

张爱玲是这样评价七巧和银娣的,她说:“《金锁记》里的曹七巧被金钱的枷锁锁住一生,并用这把枷锁砍杀了自己的至亲至爱。

待人接物:七巧心直口快,钱字当头;银娣圆滑世故,礼字当先。七巧是张扬的,银娣是收敛的。

对待娘家人:七巧和银娣都背过一次哥哥偷东西的黑锅,不同的是七巧反过来怪罪哥哥的不是,银娣则在嫂子跟前大骂姚家上下不是好东西。七巧对兄嫂没一点好声气,可东西一样没少给。

对待子女:她们都不乏母性的关怀和变态的占有欲,但七巧的母子关系有更多的铜臭味,是强迫性的,而银娣则更多心理战术,先讨儿子欢心,后间离儿子的夫妻关系,为讨儿子欢心,她不顾母亲的身份与儿子讨论喜欢的戏子,并许诺给儿子纳妾。

对待小叔子:七巧是没近身机会,惟一的一次也被她的黄金梦冲散了,银娣是近身不成后处处设防,甚至不惜上吊换个清白。这样,七巧最终落得个众叛亲离,孤独终生,而银娣则在强烈的优越感中坐看姚家风云变换。居家过日子:七巧像一位飞扬跋扈的富婆,长安出嫁时她夸下海口:她会陪上女儿抽大烟的钱。但银娣则处处收敛,唯恐族人笑她“暴发户”。她并不怎样布置房间,就连分到

的东西平时也很少拿出来用,过年过节时却不会乱了礼数。这样七巧的变态近乎不可理喻,银娣则有点为了生活不得不为之的可爱。

从《金锁记》中的七巧到《怨女》中的银娣,女主人公已从一个心理变态的疯子——一个悲剧英雄——变成了一个可以理解的小奸小坏的“人不人、鬼不鬼”的庸常之辈。当然,银娣的优越感未免有点自我安慰的味道,可与七巧的一味报复相比,银娣的这种优越感倒不失为一种糊涂的快乐,也算为失去的青春得到一点人为的补偿。

二、从人物悲剧到多重悲剧

《金锁记》与《怨女》都是悲剧,既有人物悲剧和社会悲剧,又有家族衰败和封建恶习沿袭的悲剧。只不过前者侧重人物悲剧,对其它悲剧只泛泛而提,后者则把主要人物的悲剧放在其它几个悲剧的层面上展开,从而深化了人物悲剧的效果。

人物悲剧。两篇文章当中都有人物悲剧,《怨女》在《金锁记》的基础上对一些次要人物作了补充,加重了产生人物悲剧的现实基础,能引起读者的共鸣和同情,从而产生强大的社会效应。《怨女》通过妇女群像对这种悲剧产生的社会根源做了一个透视,比《金锁记》更有说服力。七巧和银娣的悲剧主要在爱情方面,情欲让七巧始终处于自我折磨中,但并没有采取大胆的举动。这样身心尽管疲

惫,但她没有背上违反伦理的十字架。银娣却因为与三爷有了浴佛寺那一次,便背负上了道德的重负,这整整折磨了她后半生。其他的一些人物悲剧主要集中在女性的婚姻上。如《金锁记》中的长安、芝寿和绢姑娘,她们的婚姻悲剧表面看来是七巧一手造成,实际上连同七巧一块都是封建婚姻的牺牲品。这种悲剧的根源在于封建制度!封建制度不消灭,这种悲剧就难以走出历史的舞台。

封建恶习沿袭和家族衰落的悲剧。在描写封建的沿袭这一点上,《金锁记》比《怨女》粗略些,这也与前者多用电影手法,后者多用细节铺展有关。封建礼教之所以根深蒂固,是因为有那么多的信奉者和支持者。《金锁记》中只写她在老太太跟前为季泽遮掩,《怨女》中则展开了她这种遮掩带来的可悲命运——名有夫实无夫。家族的衰败与这种封建恶习的继承密切相关。少爷、太爷们吃喝嫖赌,有时间不是逛堂子就是捧戏子。这点,《怨女》的描写要比《金锁记》详细得多。《金锁记》中重点写了季泽,《怨女》中老到九老太爷,小到玉熹都吃喝嫖赌成性,仪表堂堂的大爷也不例外。《怨女》中写到大爷和三爷抽烟竟抽到了老太太的灵房里,一边吊孝一边抽烟,这样胡作非为,家族的衰败是必然的。张爱玲在和风细雨的描述中下了一场揭露封建恶习的暴雨。

三、月亮意象和镜子意象

月亮意象和镜子意象在两篇文章中都有出现,且都起到了人物对话难以达到的艺术效果。关于张爱玲小说中意象的运用,钱理群先生曾说:“她能在叙述中运用联想,使人物周围的色彩、音响、动势,都不约而同的富有照映心理的功用,充分感觉化,造成小说意象的丰富而深远(如‘月亮’等意象)。”文中借月亮这个意象表达了人的悲欢离合,在理解上有很大的朦胧性,也给读者较大的想象空间。镜子意象在两文中的作用基本一样——镜头一转,时光流逝。

《金锁记》中月亮意象首尾照应,文章以月亮开始故事,又以月亮结束故事。我们是借着月光通过丫头的嘴了解了七巧的身世、遭遇以及姜家这个大家族的现况。文章另有三处借月亮意象表达长安、七巧、芝寿的特殊心态。第一处是长安准备退学那天晚上看到的月光——“窗格子里,月亮从云里出来了。”此时的月

亮是被乌云阻隔的,难以朗照宇宙,这正如长安压抑的心情一样,不是她不喜欢上学,而是她怕母亲在学校吵闹太丢人。第二处是七巧拉着新婚的儿子抽大烟时窗外的月光——“影影绰绰的乌云里有个月亮,一搭黑,一搭白。”乌云与月光的黑白镶嵌正如七巧的变态一样黑白颠倒,把本属于儿子的蜜月夜晚变成了母子无聊的说长道短。第三处是芝寿独守新房时看到的月光——“漆黑的天上一个灼灼的小儿白的太阳。”月圆人缺,反衬出此刻芝寿内心的苦楚,也突现了七巧对鲜嫩生命的折磨。

镜子意象在两文中的作用基本一样。《金锁记》中镜子的出现是七巧到姜家十年后,通过“磕托磕托”摇晃的镜子,时间就过了十年。这一摇把戴着黄金枷锁的七巧变成了有黄金屋钥匙的七巧,其中的辛酸又有谁知,人生的变化能如照镜子一样的简单吗?《怨女》中镜子意象的出现是银娣嫁到姚家十六年后,同样用镜子照出了岁月的沧桑变更。镜子轻轻一摇让她们从媳妇熬成了婆,但她们并没有做了婆婆的快感。七巧虽获得了打开黄金屋的钥匙,但并没有获得打开自己心灵的钥匙,内心与日俱增的是孤独和无助。银娣有了姚家二房掌门人的优越感,但孤枕难眠。张爱玲运用意象巧妙的传述出人物各自的内心世界。这样,让读者既有了广阔的想象空间,又能够把小说中人物的外在言行与内心心理结合起来,以便更清楚的看到任务的性格和处境。


相关内容

  • 浅谈[金锁记]中的叙事艺术
  • 浅谈<金锁记>中的叙事艺术 摘 要:<金锁记>是张爱玲笔下的经典短篇作品,在叙事学角度上,<金锁记>同样运用了多种叙事学手法,具有独特的研究价值. 关键词:叙事视角:时限:情节组织:曹七巧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 ...

  • 论张爱玲[金锁记]的思想艺术
  • 摘 要:<金锁记>发表于1944年,是张爱玲的代表作之一,被傅雷先生誉为"目前为止最完美之作"[1].夏志清教授也称赞该作品是"中国自古以来最伟大的中篇小说"[2].小说描写了麻油店出身的曹七巧嫁到大户姜家后,30年间,从一个不失为好人家的姑娘变为 ...

  • [金锁记]读后感
  • <金锁记>读后感 对于张爱玲的作品,我接触很少,之所以会读<金锁记>也是由于大一古代文学课的老师曾提起过,于是抱着读故事的心态来读它.没想到一看之下就被张爱玲的文笔所吸引,于是再三回味,不禁为之拍案叫绝,越发爱不释手. 本文女主角--曹七巧,麻油店出身的贫苦女子,她的哥哥为了 ...

  • 刘艷:张爱玲姑姑张茂渊的金锁记
  • 刘艷<姑姑张茂渊的金锁记> 张爱玲的姑姑张茂渊年轻的时候不算美,「有点龅牙,又带着眼镜」:中年以后,姑姑却自己修成了一副俏皮而精致的鹅蛋脸.小姑独处多年,在七十八岁的时候,把自己出嫁了. 张茂渊曾被形容为痴心一片,为她那二十多岁就认识的当时使君有妇的丈夫,守候了五十多年,非君不嫁.言之凿 ...

  • 传统与时尚的碰撞与共存
  • 摘要:艺术形式伴随着时代的发展而进步,但形式只是一部分,而内容才是实质.传统和时尚在一定程度上是有矛盾的,而中国的现代戏曲在长时期的发展过程中,形式和内容都会发生一定的改变.而现代戏曲出现的困境会影响戏曲的发展命运,只有合适的表现内容和表现形式,才能将这种具有现代化价值的艺术拥有广大的群众和旺盛的生 ...

  • 探究[金锁记]中曹七巧悲剧的根源
  • 学号: 试论<金锁记>中曹七巧命运悲剧的原因 专业名称: 汉语言文学 年级班别: 08级中文系 姓 名: 李玲玲 指导老师: 阮学永 2012年4月5日 试论<金锁记>中曹七巧命运悲剧的原因 摘要: 说到上个世纪四十年代在上海风靡一时的传奇女作家张爱玲的小说,我们不得不提她的 ...

  • 落叶归根_1500字
  • 作文网专稿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屋内的气息越发的凝聚,寂静的只听见刘老栓的喘气声.身边只有一个邻居阿正,刘老栓躺坐在一个不足五平方米的小屋内,就算是白天也很少看见阳光,儿子刘金锁已经去参加高考了,今天是最后一场,刚去不久,刘老栓的病情开始恶化.邻居阿正要去找金锁,被刘老栓用微薄之力拽住了." ...

  • 尚金锁:一生干好一件事
  • 尚金锁名片 尚金锁,现任河北柏乡粮库主任,国家粮油储检高级工程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劳动模范,第九.十届人大代表.现年52岁,当了十七年柏乡粮库主任,干了三十年粮食管理经营工作的尚金锁,一生抱定"干好一件事",把粮食保管和经营企业,作为课题来研究.先后完成了15项科学保粮 ...

  • 金锁记读后感
  • 在金锁记中留给我印象最深的两个人物一个是二奶奶七巧以及她的女儿长安.对于七巧我开始只觉得的她可恨可叹但看到最后也觉得她可悲起来.对于她的遭遇也会产生同情.故事的结尾写到七巧心想她当时如果嫁给哥的结拜兄弟丁玉根,张少泉,或是沈裁缝是否他们会给她一点真心,眼睛落下了泪水.但七巧内心的扭曲与自私劈杀了几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