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教学设计

《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教学设计

耿书娟

一、设计思想

本节课的设计旨在追寻前人的足迹,通过对粒子散射实验分析,从而否定汤姆孙的原子模型,建立卢瑟福的原子核式结构模型。让学生了解在科学研究中,科学家们通过对实验事实的分析,提出模型或假说,这些模型或假说又在实验中经受检验,正确的被肯定,经不起检验的被否定,在新的基础上再提出新的假说。科学的研究这样螺旋上升和不断深入发展的。

二、教材分析 粒子散射实验和原子核式结构的内容是本节教学重点。其中粒子散射实验是常用的获取微观世界信息的方法,在原子结构的研究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以后的质子和中子的发现都与粒子散射实验有关。本节对于原子核式结构的建立,粒子散射实验更是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所以重点在于对粒子散射实验观察、现象的分析以及从现象中猜测合理的结构。

三、学情分析

对于原子的结构其实学生早已经知道,初中的物理、化学中都已经清楚。所以原子结构如何不是本节课要教授的目的,如何从粒子散射实验现象中得出合理的原子结构模型才是本节要关注的重点。前面光的波动性、光的粒子性的学习使学生对于从现象找本质,建模型或假说的过程已不再陌生,所以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提问即可理解原子核式结构模型。前一节学习了电子的发现过程,学生已经知道原子是有结构的,那么结构如何分布呢?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原子结构模型建立的历史过程及各种模型建立的依据;

(2)知道粒子散射实验的实验方法和实验现象,及原子核式结构模型的主要内容。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粒子散射实验结果的讨论与交流,培养学生对现象的分析中归纳中得出结论的逻辑推理能力;

(2)通过核式结构模型的建立,体会建立模型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理解物理模型的演化及其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原子模型演变的历史的学习,感受科学家们细致、敏锐的科学态度和不畏权威、尊重事实、尊重科学的科学精神;

(2)通过对原子结构的认识的不断深入,使学生认识到人类对微观世界的认识是不断扩大和加深的,领悟和感受科学研究方法的正确使用对科学发展的重要意义。

五、重点难点

重点:

(1)引导学生分析粒子散射实验的结果,从而否定“枣糕”模型,得出原子的核式结构;

(2)在教学中渗透物理学研究方法:模型方法,微观粒子的碰撞方法。 难点:

引导学生分析粒子散射实验的结果,从而否定“枣糕”模型,得出原子的核式结构

六、教学方法

启发式提问、讲解法、学生讨论交流。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汤姆孙发现阴极射线是电子流

原子本身具有结构

电子(一) (质量很小)

设想?原子 (中性) 正负电荷如何分布呢?

正电荷?(具有大部分原子质量)

【设计意图:通过知识回顾及适当提问引导学生顺利引入思考原子模型】

(二)新课教学

1、汤姆孙的原子模型

师介绍:

汤姆生认为:原子是一个球体;正电荷弥漫性地均匀分布在整个球内,而电子镶嵌在其中。

如图:被形象称为“枣糕模型”或“西瓜模型”

提问:汤姆孙的原子模型是否正确呢?

如果想知道原子核内部的情况怎样要怎么做呢?

指出:原子的结构非常紧密,用一般的方法是无法探测它的内部结构的,要认识原

子的结构,需要用高速粒子对它进行轰击。即微观粒子碰撞方法。

2、粒子散射实验

1)粒子散射实验者卢瑟福生平简介

【突出其成就、人品及其与老师汤姆孙、学生玻尔等之间的情谊。】

科学成就: 他关于放射性的研究确立了放射性是发自原子内部的变化。 他通过α粒子为物质所散射的研究,无可辩驳的论证了原子的核模型,他被誉为原子物理学之父。人工核反应的实现是卢瑟福的另一项重大贡献。

轶事:卢瑟福有个外号叫“鳄鱼”,他把鳄鱼徽章装饰在实验室门口。因为鳄鱼从不回头,他张开吞食一切的大口,不断前进。 1908年,卢瑟福获得该年度的诺贝尔化学奖 ,“这

《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教学设计

耿书娟

一、设计思想

本节课的设计旨在追寻前人的足迹,通过对粒子散射实验分析,从而否定汤姆孙的原子模型,建立卢瑟福的原子核式结构模型。让学生了解在科学研究中,科学家们通过对实验事实的分析,提出模型或假说,这些模型或假说又在实验中经受检验,正确的被肯定,经不起检验的被否定,在新的基础上再提出新的假说。科学的研究这样螺旋上升和不断深入发展的。

二、教材分析 粒子散射实验和原子核式结构的内容是本节教学重点。其中粒子散射实验是常用的获取微观世界信息的方法,在原子结构的研究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以后的质子和中子的发现都与粒子散射实验有关。本节对于原子核式结构的建立,粒子散射实验更是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所以重点在于对粒子散射实验观察、现象的分析以及从现象中猜测合理的结构。

三、学情分析

对于原子的结构其实学生早已经知道,初中的物理、化学中都已经清楚。所以原子结构如何不是本节课要教授的目的,如何从粒子散射实验现象中得出合理的原子结构模型才是本节要关注的重点。前面光的波动性、光的粒子性的学习使学生对于从现象找本质,建模型或假说的过程已不再陌生,所以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提问即可理解原子核式结构模型。前一节学习了电子的发现过程,学生已经知道原子是有结构的,那么结构如何分布呢?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原子结构模型建立的历史过程及各种模型建立的依据;

(2)知道粒子散射实验的实验方法和实验现象,及原子核式结构模型的主要内容。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粒子散射实验结果的讨论与交流,培养学生对现象的分析中归纳中得出结论的逻辑推理能力;

(2)通过核式结构模型的建立,体会建立模型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理解物理模型的演化及其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原子模型演变的历史的学习,感受科学家们细致、敏锐的科学态度和不畏权威、尊重事实、尊重科学的科学精神;

(2)通过对原子结构的认识的不断深入,使学生认识到人类对微观世界的认识是不断扩大和加深的,领悟和感受科学研究方法的正确使用对科学发展的重要意义。

五、重点难点

重点:

(1)引导学生分析粒子散射实验的结果,从而否定“枣糕”模型,得出原子的核式结构;

(2)在教学中渗透物理学研究方法:模型方法,微观粒子的碰撞方法。 难点:

引导学生分析粒子散射实验的结果,从而否定“枣糕”模型,得出原子的核式结构

六、教学方法

启发式提问、讲解法、学生讨论交流。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汤姆孙发现阴极射线是电子流

原子本身具有结构

电子(一) (质量很小)

设想?原子 (中性) 正负电荷如何分布呢?

正电荷?(具有大部分原子质量)

【设计意图:通过知识回顾及适当提问引导学生顺利引入思考原子模型】

(二)新课教学

1、汤姆孙的原子模型

师介绍:

汤姆生认为:原子是一个球体;正电荷弥漫性地均匀分布在整个球内,而电子镶嵌在其中。

如图:被形象称为“枣糕模型”或“西瓜模型”

提问:汤姆孙的原子模型是否正确呢?

如果想知道原子核内部的情况怎样要怎么做呢?

指出:原子的结构非常紧密,用一般的方法是无法探测它的内部结构的,要认识原

子的结构,需要用高速粒子对它进行轰击。即微观粒子碰撞方法。

2、粒子散射实验

1)粒子散射实验者卢瑟福生平简介

【突出其成就、人品及其与老师汤姆孙、学生玻尔等之间的情谊。】

科学成就: 他关于放射性的研究确立了放射性是发自原子内部的变化。 他通过α粒子为物质所散射的研究,无可辩驳的论证了原子的核模型,他被誉为原子物理学之父。人工核反应的实现是卢瑟福的另一项重大贡献。

轶事:卢瑟福有个外号叫“鳄鱼”,他把鳄鱼徽章装饰在实验室门口。因为鳄鱼从不回头,他张开吞食一切的大口,不断前进。 1908年,卢瑟福获得该年度的诺贝尔化学奖 ,“这


相关内容

  • 苏教版化学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教学设计
  • 基于科学与人文融合的化学教育 --苏教版化学1<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教学设计 苏建立 (江苏省前黄高级中学 江苏常州213161) 文章编号:1008-0546(2012)12-0061-03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asn.1008-0546 ...

  • 原子结构的模型
  • 新仓中学 2013 学年第二学期电子备课 年级 八年级 主备: 审核: 学科: 科学 授课时间: 月 日 课题 教学目标 第三节 原子结构的模型(1) 1.了解原子结构模型及其在历史上的发展过程,体验建立模型的思想. 2.了解原子的构成. 3.了解原子核的构成. 学情分析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方 ...

  • 纪念卢瑟福提出原子有核模型100周年_王卫东
  • 2011年第9期 物理通报 物理学史与教育 纪念卢瑟福提出原子有核模型100周年 王卫东 (湖北师范学院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湖北黄石 435002) (收稿日期:2011-05-03) * 英国物理学家欧内斯特 卢瑟福(Ernest Rutherford, 1871~1937) 是20世纪最伟大的实 ...

  • 1.1 从葡萄干面包模型到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共2课时)
  • 1.1从葡萄干面包模型到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共2课时) 第2课时 用α粒子轰开原子世界的大门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α粒子散射实验的原理和结论: (2)知道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的提出依据和内容. 2.过程与方法 认识探索原子结构的模型方法和实验方法,不断增强科学方法意识. 3.情感态 ...

  • 浙教版初中科学八年级下册教案(化学式部分)
  • 浙教版初中科学八年级下册教案(化学式部分) 第一章 第1节 模型.符号的建立与作用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用符号和模型来表示复杂的事物或过程的科学方法. 2.举例说出学习和生活中所见过的符号和模型. 3.学会用模型解释简单的科学现象和过程.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了解用符号和模型来表示复杂事物或过 ...

  • 1.3原子结构的模型教案1
  • 1.原子结构模型的建立与修正(第1课时) "原子核式结构发现"的课堂教学中,尝试用"特殊-一般"的归纳式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充分利用"角色效应",让每一位学生都扮演小科学家,在假想让时光倒退100年的前提下,一起作原子世界的科学探索,努力使 ...

  • 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自己的教案
  • 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 一. 设计思路 本专题属于高中化学的基础和必备知识,对初.高中化学学习起着承前启后的桥梁作用.本课设计首先由生活中的现象提出微观概念,继而让学生追随科学家的脚步,体验人类探索原子结构的基本历程,体会到科学探索过程的艰难曲折.再通过镁和氧气形成氧化镁的微观本质的揭示,初步认识化学 ...

  • 1.1 原子结构 教案
  • 第二册 第一章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 第一节 原子结构 一.教材分析 (一)知识脉络 通过初中的化学学习, 同学们已经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本节教材,就是要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继续深入地探讨原子核的结构以及核外电子的排布的规律,并利用原子结构的知识解释某些元素的部分性质,使学生初步了解原 ...

  • 原子结构教案
  • 第一章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 第一节 原子结构 一.教材分析 (一)知识脉络 通过初中的化学学习,同学们已经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 的.本节教材,就是要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继续深入地探讨原子核的结构以及核 外电子的排布的规律,并利用原子结构的知识解释某些元素的部分性质,使学生 初步了解原子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