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阅读(语文版九年级必修)

近年来,在各地中考中,已淡化了现代文阅读的文体概念,淡化对纯文体的考查,而强化了阅读能力的要求。但淡化并不是取消,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有必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有关文体知识。      一、记叙文分类:      1、侧重写人记叙文,以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为主。如《背景》。      2、侧重叙事记叙文,以叙述事情的发生、发展、经过和结果为重点。如《荔枝蜜》      3、侧重写景记叙文,以描绘景物寄托情怀为主。如《春》。      4、侧重状物记叙文,以状物为主,借象征以抒怀。如《白杨礼赞》、《爱莲说》。      二、记叙文特点:以记叙为主要表达方式,综合其他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通过描述人物、事件及状物、写景来表达一定的中心。      三、记叙的六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四、记叙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1)顺叙: ①按事情发生、发展的先后顺序记叙。如《藤野先生》      ②按事物或观察的空间方位顺序来记叙。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作用:脉络清晰、条理分明。      (2)倒叙:是把事情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断提到前面叙述,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进行叙述。如《背影》。      作用:埋下伏笔,突出重点,加强表现力,增强文章的生动性,避免叙述的平板和结构的单调。     (3)插叙: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内容。如《爸爸的花落了》时而写眼前的事,时而又回忆往事:用衣襟上的粉红色夹竹桃,引出探望爸爸的情景;忆述探病时爸爸说的一番话,引出因赖床不起受爸爸惩罚情形;礼堂的钟声响了,想到爸爸的病和爸爸因病不能料理花,于是又忆起爸爸爱花的情形;唱骊歌,想到盼望自己长大,忆起爸爸让她汇款一事。    作用:对主要情节起补充作用和衬托作用,可以帮助展开情节和刻画人物。     五、表达方式:叙述、说明、议论、描写、抒情。     叙述:记载、述说人物活动的一般情况和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     作用:(1)介绍人物的身世、地位、经历、事迹等,叙述事情的发生、发展或变化过程,交代事件的前因后果等。(2)为议论文提供事实论据,以用来证明论点。    例:她是一个青年教师,刚由外地调来不到半年,课讲得很好,虽然说话带点口音,可学生喜欢她。    说明:对事物的形象、性质、特点、构造、功能、作用、成因、关系等所作的客观的介绍。一般不是感性形象的描绘。     作用:(1)用来把事物的外形、特点、性质、构造、功能等解说清楚,使读者对这一事物有明晰、完整的了解和认识。(2)是说明文的主要表达方式;也常在议论文中与议论交叉使用。(3)常用于应用文。     例:泡沫塑料内部充满了气孔,所以透气性好,又耐洗易干,即使气温升到200℃,或是降到-32℃时,它也不变,保持着良好的柔软性。     议论:对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价值、特点、作用等所表示的意见。     作用:(1)是议论的主要表达方式。(2)在记叙文中常穿插在叙述、描写之中,用以点明或更鲜明地突出文章的中心思想,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例:虽然她年纪轻、资历浅,又初来乍到,可是她教学水平高,工作又认真负责,所以她深受学生的爱戴和欢迎。    描写: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所作的具体描绘和刻划。    作用:(1)再现美丽的自然景色和山川风光,抒发感情。(2)描写人物的外貌、言行和内心世界,表现人物性格,刻划人物形象。(3)描写人物活动的自然或社会环境,交代背景,渲染气氛,帮助刻划人物性格,衬托人物的思想感情。(4)增强文章的形象性、生动性和真实感。   例:看上去她只有二十出头,高挑的个儿,一双明亮的眼睛,话音里带点南方口音。她知识丰富,课讲得有条有理,绘声绘色,同学们特别乐意听她讲课。   根据描写对象把描写分为: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场面描写、细节描写。   人物描写:外貌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   外貌描写:也叫肖像描写。描写人物的容貌、姿态、神情、服饰、气质等。   语言描写:描写人物的语言(包括人物对话)。   动作描写:描写人物的动作和行为、举止。   心理描写:描写人物的思想活动和内心世界。   环境描写:包括自然景物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描写:描写天气、季节、山川、湖海等自然景物和景象。   社会环境描写:描写人物活动的场景和周围的布局、陈设等。   场面描写:同一时间、地点、众多人物的活动所构成的画面。要有特定的场合气氛。

近年来,在各地中考中,已淡化了现代文阅读的文体概念,淡化对纯文体的考查,而强化了阅读能力的要求。但淡化并不是取消,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有必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有关文体知识。      一、记叙文分类:      1、侧重写人记叙文,以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为主。如《背景》。      2、侧重叙事记叙文,以叙述事情的发生、发展、经过和结果为重点。如《荔枝蜜》      3、侧重写景记叙文,以描绘景物寄托情怀为主。如《春》。      4、侧重状物记叙文,以状物为主,借象征以抒怀。如《白杨礼赞》、《爱莲说》。      二、记叙文特点:以记叙为主要表达方式,综合其他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通过描述人物、事件及状物、写景来表达一定的中心。      三、记叙的六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四、记叙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1)顺叙: ①按事情发生、发展的先后顺序记叙。如《藤野先生》      ②按事物或观察的空间方位顺序来记叙。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作用:脉络清晰、条理分明。      (2)倒叙:是把事情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断提到前面叙述,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进行叙述。如《背影》。      作用:埋下伏笔,突出重点,加强表现力,增强文章的生动性,避免叙述的平板和结构的单调。     (3)插叙: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内容。如《爸爸的花落了》时而写眼前的事,时而又回忆往事:用衣襟上的粉红色夹竹桃,引出探望爸爸的情景;忆述探病时爸爸说的一番话,引出因赖床不起受爸爸惩罚情形;礼堂的钟声响了,想到爸爸的病和爸爸因病不能料理花,于是又忆起爸爸爱花的情形;唱骊歌,想到盼望自己长大,忆起爸爸让她汇款一事。    作用:对主要情节起补充作用和衬托作用,可以帮助展开情节和刻画人物。     五、表达方式:叙述、说明、议论、描写、抒情。     叙述:记载、述说人物活动的一般情况和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     作用:(1)介绍人物的身世、地位、经历、事迹等,叙述事情的发生、发展或变化过程,交代事件的前因后果等。(2)为议论文提供事实论据,以用来证明论点。    例:她是一个青年教师,刚由外地调来不到半年,课讲得很好,虽然说话带点口音,可学生喜欢她。    说明:对事物的形象、性质、特点、构造、功能、作用、成因、关系等所作的客观的介绍。一般不是感性形象的描绘。     作用:(1)用来把事物的外形、特点、性质、构造、功能等解说清楚,使读者对这一事物有明晰、完整的了解和认识。(2)是说明文的主要表达方式;也常在议论文中与议论交叉使用。(3)常用于应用文。     例:泡沫塑料内部充满了气孔,所以透气性好,又耐洗易干,即使气温升到200℃,或是降到-32℃时,它也不变,保持着良好的柔软性。     议论:对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价值、特点、作用等所表示的意见。     作用:(1)是议论的主要表达方式。(2)在记叙文中常穿插在叙述、描写之中,用以点明或更鲜明地突出文章的中心思想,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例:虽然她年纪轻、资历浅,又初来乍到,可是她教学水平高,工作又认真负责,所以她深受学生的爱戴和欢迎。    描写: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所作的具体描绘和刻划。    作用:(1)再现美丽的自然景色和山川风光,抒发感情。(2)描写人物的外貌、言行和内心世界,表现人物性格,刻划人物形象。(3)描写人物活动的自然或社会环境,交代背景,渲染气氛,帮助刻划人物性格,衬托人物的思想感情。(4)增强文章的形象性、生动性和真实感。   例:看上去她只有二十出头,高挑的个儿,一双明亮的眼睛,话音里带点南方口音。她知识丰富,课讲得有条有理,绘声绘色,同学们特别乐意听她讲课。   根据描写对象把描写分为: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场面描写、细节描写。   人物描写:外貌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   外貌描写:也叫肖像描写。描写人物的容貌、姿态、神情、服饰、气质等。   语言描写:描写人物的语言(包括人物对话)。   动作描写:描写人物的动作和行为、举止。   心理描写:描写人物的思想活动和内心世界。   环境描写:包括自然景物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描写:描写天气、季节、山川、湖海等自然景物和景象。   社会环境描写:描写人物活动的场景和周围的布局、陈设等。   场面描写:同一时间、地点、众多人物的活动所构成的画面。要有特定的场合气氛。


相关内容

  • 巴东三峡之四(语文版八年级必修教案设计)
  • 巴东三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字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目标2.3 教学难点:目标3 教学设想:用二课时完成目标 教 具:录音机.多媒体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学期我们曾随郦道元一起游过<三峡>,领略过三峡"重岩叠嶂,隐天蔽日"的奇险 ...

  • 开学第一节课(语文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 开学第一节课(语文版七年级必修) 不一会儿,厨师做完了第一顿饭.只见盘子里是一些可口的蔬菜和切成薄片的牛舌头.厨师解释说:"舌头是人类最好的东西之一.舌头能说出真理,能表达真情,让人类充满智慧和感情."国王听了非常满意. 过了几天,国王又来了,他准备吃世界上最坏的东西.却发现厨师 ...

  • 语文版九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 作者:   加入日期:12-02-05 一.班级基本情况分析: 本班现有在籍学生 51人,优生6人,合格30人,低分2人.在前一阶段的教学中,教师采用新课程理念,认真执行新课程标准,潜心进行教学改革,大部分学生学习态度端正,能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经过两年多时间的学习,学生语文知 ...

  • [雨林的毁灭--世界性灾难]教学设计(语文版八年级必修)
  •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整体感知,理情结构层次.分析热带雨林被毁的原因及造成的灾难.(2)理解本文综合运用多种说明方法说明事理的作用.(3)理解保护地球生物性的意义.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默读,精读了解文章内容,把握重点:通过合作探究理解说明方法及作用.3. 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正确的 ...

  • [世说新语]第三课时(语文版七年级必修教案设计)
  •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授课班级 七年一班 编号:课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过程与方法: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古代诚信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教学重 ...

  • 语文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
  • 语文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 一 . 基本情况 我本期担任初一两班语文教学.从学生的升学会考情况来看,学生的语文成绩和语文素养很不乐观.我们这个招生区的学生语文上优秀率的不到10%,且学生的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都不高,自主探究合作的能力也不行,大多学生在小学都是接受式学习„„综合以上情况来看,初中 ...

  • 语文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工作计划1
  • 语文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工作计划1 作者:不详 时间:2009-2-23 13:18:16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 5136 一.指导思想. 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更新教学理念,大胆进行教学改革,实施"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 ...

  • 安徽省语文版七年级上册期中考试卷
  • 语文版七年级上册期中考试卷 (本卷共25小题,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 一.基础知识及其运用(30分) 1.下面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消遣(qiǎn) 苦心孤诣(yì) B.不辍劳作(zhuì)戏谑(xuâ) .... C.销声匿迹(nì)哽咽(yàn) D. ...

  •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复习使用资料合集(所有单元)
  • 1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知识归纳 一.常识部分: 1. 作家作品: <巴东三峡>的作者是刘大杰(1904--1977),他是现代学者.作家.翻译家,湖南岳阳人.本文选自<中华百年游记精华>. <周庄水韵>的作者是赵丽宏,是当代作家,本文选自<散文选刊&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