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全球能源危机引发的问题

浅谈全球能源危机引发的问题

世界经济的现代化,得益于化石能源,如石油、天然气、煤炭与核裂变能的广泛的投入应用。因而它是建筑在化石能源基础之上的一种经济。然而由于这一经济的资源载体将在21世纪上半叶迅速地接近枯竭。石油储量的综合估算,可支配的化石能源的极限大约为33.2亿吨,以1995年世界石油的年开采量32亿吨计算,石油储量大约在2050年宣告枯竭,天然气储备估计在131800一152900兆立方米,年开采量维持在2300兆立方米将在57到65年内枯竭。煤的储量约为5600亿吨,1995年煤炭开采量为33亿吨,可以供应169年。铀的年开采量目前为每年6万吨根据1993年世界能源委员会的估计可维持到21世纪30 年代中期,核聚变到2O50年还没有实现的希望。化石能源与原料链条的中断,必将导致世界经济危机和冲突的加剧最终葬送现代市场经济。事实上近怕年来中东及海湾地区与非洲的战争都是由化石能源的重新配置与分配而引发。这种军事冲突,今后还将更猛烈、更频繁在国内也可能出现由于能源基地工人下岗而引发的许多新的矛盾和冲突总之,能源危机迟早会爆发它的爆发将具有爆炸性。

克莱尔于2001年发表了《资源战争:全球冲突新景观》一书,引起各界人士的极大关注。去年他又发表了新著《鲜血与石油:美国日益依赖进口石油的危险及后果》,同样受到各国国际问题专家和学者们的重视。

在前一本书中,克莱尔提出了全球冲突的新景观。他预言,21世纪世界政治的基本轮廓是,各国将对像石油、木材、矿石和水这样的战略性物质资源展开大规模的竞争。各国的军事力量也会明确地把保证资源安全定为主要使命。但随之而来的,必然是普遍的地区不稳定,特别是那些资源丰富而又长期存在领土主权争端的地方,如波斯湾、中亚、中国南海和非洲的一些地区,在后一本书中,克莱尔重点讨论了石油问题。他指出,迅速增长的世界经济依赖于石油,而石油的供给在日益耗尽,美国与中国、俄罗斯、印度和巴西等其他大国正在进行着一种惨烈的争夺战,以确保未来的石油供应。美国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比例不到5%,但却消费着世界石油供应量的25%。美国交通运输行业97%的燃料来自于石油,其中的56%靠进口。鉴于未来需要进口越来越多的石油,美国将不可避免地冒着更大的危险,转向那些不稳定、不友好的地区寻求供应来源。如果只能通过像占领伊拉克那样的方式来确保石油供应的话,那么,原本很便宜的石油将由于美国人的流血而变得昂贵。

为什么布什政府在对外政策和能源政策上陷入了灾难之中?对此,克莱尔也用资源战争理论进行了解释。他分析了布什政府《2001年国家能源政策报告》,指出,这份报告的核心思想是美国将着力于维护全球石油生产的增加,同时分散国外的石油来源,从中亚、西非和南美进口更多的石油,相应减少从海湾地区的进口。卡莱尔对这些地区的局势逐一进行了分析,认为美国如果继续按着这一计划行事,海外的军事行动势必会越来越多,其结果是,美国人无论在国内还是在海外,都将变得越来越不安全。克莱尔认为,解决资源短缺的惟一办法是厉行节约,如,通过提高燃料税来大幅度减少石油消费。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能被不可抑制的对资源的渴求所控制,而必须制定自主的资源战略。

对于能源危机如此严重的局面,我国应该如何应对就成为了一个很大的问题。在国家内部管理资源方面,我建议应该做到三点。

1. 保持能源供需平衡的基本原则

国内地区和行业间发展的不平衡使我国能源消费呈现出能耗总量巨大与使用效能低下并存的特点, 能源使用效率低下、供应不足是主要矛盾。因此保持我国能源供需平衡的基本原则应该是“效能、开发、节约”, 以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和开发新能源为主, 并树立全社会的节能意识, 以保障能源对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支撑。

2. 强化能源危机意识, 突破能源危机困境。

从上世纪70 年代初开始, 我国已经经历了三次大的能源危机, 1970~1984 年间持续的能源供应紧张局面使全国约25%的企业开工不足; 1988 年再次出现类似情况, 农业用电缺

口超过60%, 推动煤炭价格在当年涨幅达到87%, 成为1989 年以后小煤窑遍地开花的驱动力; 2000 年以来伴随着国际能源危机的逐步加深, 我国能源供应紧张, 主要常规能源的价格涨幅已达103%, 大量进口石油引起国际社会的严重关切, 能源已成为国家安全的重要影响因素。强化能源危机意识是动员各行业和国民关注能源问题、有效使用与节约能源的思想基础。

3. 加强能源的宏观调控, 提高国家对能源的控制能力。

我国的能源法规体系在执行中缺乏强有力的手段, 限制和处罚力度很低, 执法主体也不统一, 地方政府对资源的控制力度较强, 而制约力最强的石油供应又受到国际政治和利益集团的操控,危机四伏, 迫在眉睫。应该对能源管理的机构、能源资源的控制及控制方式、国际能源供应的保障方面采取积极措施, 以政治、经济、法制的手段理顺各个利益主体的关系。

对于处理关于能源危机外部关系的问题,我国应该坚持主权,对于领土问题却不退让与退缩。

60年代末,美国海洋地质学家埃默里发表了南海诸岛及其附近海域的油气资源的诱人报告,认为亚洲最大的油气产地在南中国海,初步估计石油蕴藏量达200吨左右,天然气蕴藏量约为20万亿立方米。此外,南沙海域鱼类资源丰富,约有1000余种左右。南沙矿产资源也相当丰富,拥有铜锡等重要矿产。这便成为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及印度尼西亚等国家或向我提出主权要求或付诸行动蚕食我国南沙群岛的一个强大诱因。

面对这样的问题,周总理有句名言:任何边界的划定,最终以实际控制线为主。所以从现在开始,中国必须制定方略,加强对南沙群岛的管理与开发,将行政管理的触角遍及我们的每一寸土地,每一片海域。还有,我国的相关法律比较陈旧,不适应新的形式,执行力也比较小。而菲律宾通过立法加紧对南海岛屿的争夺,反衬出中国在通过立法保护海洋权益方面的不足。外国常用自己国家的立法来侵犯我国主权,我们也应该针锋相对,就像当年出台的反分裂国家法一样,规定中国为保卫领土和领海采用非和平手段的底线。立法一方面用于警告那些企图蚕食中国岛屿的国家不可轻取妄动:另一方面也为国内相关部门和军队提供行动上的依据。

综上所述,全球能源危机引发的一系列问题正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同时也影响着世界政治的格局,所以我们只有小心翼翼地走好每一步,才能维持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杜绝战争是我们解决一切问题的核心与关键。

浅谈全球能源危机引发的问题

世界经济的现代化,得益于化石能源,如石油、天然气、煤炭与核裂变能的广泛的投入应用。因而它是建筑在化石能源基础之上的一种经济。然而由于这一经济的资源载体将在21世纪上半叶迅速地接近枯竭。石油储量的综合估算,可支配的化石能源的极限大约为33.2亿吨,以1995年世界石油的年开采量32亿吨计算,石油储量大约在2050年宣告枯竭,天然气储备估计在131800一152900兆立方米,年开采量维持在2300兆立方米将在57到65年内枯竭。煤的储量约为5600亿吨,1995年煤炭开采量为33亿吨,可以供应169年。铀的年开采量目前为每年6万吨根据1993年世界能源委员会的估计可维持到21世纪30 年代中期,核聚变到2O50年还没有实现的希望。化石能源与原料链条的中断,必将导致世界经济危机和冲突的加剧最终葬送现代市场经济。事实上近怕年来中东及海湾地区与非洲的战争都是由化石能源的重新配置与分配而引发。这种军事冲突,今后还将更猛烈、更频繁在国内也可能出现由于能源基地工人下岗而引发的许多新的矛盾和冲突总之,能源危机迟早会爆发它的爆发将具有爆炸性。

克莱尔于2001年发表了《资源战争:全球冲突新景观》一书,引起各界人士的极大关注。去年他又发表了新著《鲜血与石油:美国日益依赖进口石油的危险及后果》,同样受到各国国际问题专家和学者们的重视。

在前一本书中,克莱尔提出了全球冲突的新景观。他预言,21世纪世界政治的基本轮廓是,各国将对像石油、木材、矿石和水这样的战略性物质资源展开大规模的竞争。各国的军事力量也会明确地把保证资源安全定为主要使命。但随之而来的,必然是普遍的地区不稳定,特别是那些资源丰富而又长期存在领土主权争端的地方,如波斯湾、中亚、中国南海和非洲的一些地区,在后一本书中,克莱尔重点讨论了石油问题。他指出,迅速增长的世界经济依赖于石油,而石油的供给在日益耗尽,美国与中国、俄罗斯、印度和巴西等其他大国正在进行着一种惨烈的争夺战,以确保未来的石油供应。美国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比例不到5%,但却消费着世界石油供应量的25%。美国交通运输行业97%的燃料来自于石油,其中的56%靠进口。鉴于未来需要进口越来越多的石油,美国将不可避免地冒着更大的危险,转向那些不稳定、不友好的地区寻求供应来源。如果只能通过像占领伊拉克那样的方式来确保石油供应的话,那么,原本很便宜的石油将由于美国人的流血而变得昂贵。

为什么布什政府在对外政策和能源政策上陷入了灾难之中?对此,克莱尔也用资源战争理论进行了解释。他分析了布什政府《2001年国家能源政策报告》,指出,这份报告的核心思想是美国将着力于维护全球石油生产的增加,同时分散国外的石油来源,从中亚、西非和南美进口更多的石油,相应减少从海湾地区的进口。卡莱尔对这些地区的局势逐一进行了分析,认为美国如果继续按着这一计划行事,海外的军事行动势必会越来越多,其结果是,美国人无论在国内还是在海外,都将变得越来越不安全。克莱尔认为,解决资源短缺的惟一办法是厉行节约,如,通过提高燃料税来大幅度减少石油消费。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能被不可抑制的对资源的渴求所控制,而必须制定自主的资源战略。

对于能源危机如此严重的局面,我国应该如何应对就成为了一个很大的问题。在国家内部管理资源方面,我建议应该做到三点。

1. 保持能源供需平衡的基本原则

国内地区和行业间发展的不平衡使我国能源消费呈现出能耗总量巨大与使用效能低下并存的特点, 能源使用效率低下、供应不足是主要矛盾。因此保持我国能源供需平衡的基本原则应该是“效能、开发、节约”, 以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和开发新能源为主, 并树立全社会的节能意识, 以保障能源对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支撑。

2. 强化能源危机意识, 突破能源危机困境。

从上世纪70 年代初开始, 我国已经经历了三次大的能源危机, 1970~1984 年间持续的能源供应紧张局面使全国约25%的企业开工不足; 1988 年再次出现类似情况, 农业用电缺

口超过60%, 推动煤炭价格在当年涨幅达到87%, 成为1989 年以后小煤窑遍地开花的驱动力; 2000 年以来伴随着国际能源危机的逐步加深, 我国能源供应紧张, 主要常规能源的价格涨幅已达103%, 大量进口石油引起国际社会的严重关切, 能源已成为国家安全的重要影响因素。强化能源危机意识是动员各行业和国民关注能源问题、有效使用与节约能源的思想基础。

3. 加强能源的宏观调控, 提高国家对能源的控制能力。

我国的能源法规体系在执行中缺乏强有力的手段, 限制和处罚力度很低, 执法主体也不统一, 地方政府对资源的控制力度较强, 而制约力最强的石油供应又受到国际政治和利益集团的操控,危机四伏, 迫在眉睫。应该对能源管理的机构、能源资源的控制及控制方式、国际能源供应的保障方面采取积极措施, 以政治、经济、法制的手段理顺各个利益主体的关系。

对于处理关于能源危机外部关系的问题,我国应该坚持主权,对于领土问题却不退让与退缩。

60年代末,美国海洋地质学家埃默里发表了南海诸岛及其附近海域的油气资源的诱人报告,认为亚洲最大的油气产地在南中国海,初步估计石油蕴藏量达200吨左右,天然气蕴藏量约为20万亿立方米。此外,南沙海域鱼类资源丰富,约有1000余种左右。南沙矿产资源也相当丰富,拥有铜锡等重要矿产。这便成为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及印度尼西亚等国家或向我提出主权要求或付诸行动蚕食我国南沙群岛的一个强大诱因。

面对这样的问题,周总理有句名言:任何边界的划定,最终以实际控制线为主。所以从现在开始,中国必须制定方略,加强对南沙群岛的管理与开发,将行政管理的触角遍及我们的每一寸土地,每一片海域。还有,我国的相关法律比较陈旧,不适应新的形式,执行力也比较小。而菲律宾通过立法加紧对南海岛屿的争夺,反衬出中国在通过立法保护海洋权益方面的不足。外国常用自己国家的立法来侵犯我国主权,我们也应该针锋相对,就像当年出台的反分裂国家法一样,规定中国为保卫领土和领海采用非和平手段的底线。立法一方面用于警告那些企图蚕食中国岛屿的国家不可轻取妄动:另一方面也为国内相关部门和军队提供行动上的依据。

综上所述,全球能源危机引发的一系列问题正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同时也影响着世界政治的格局,所以我们只有小心翼翼地走好每一步,才能维持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杜绝战争是我们解决一切问题的核心与关键。


相关内容

  • 中国南北洪涝干旱成因分析
  • 马成福 时间是检验真理的另一个标准,经过时间检验的文章更值得深思. 早在2009年,我就在<拯救我们的世界><世界危机迫在眉睫><拯救地球计划><全球生态危机><地球危机><中国南北干旱成因><喜马拉雅山持续升高危及地球& ...

  • 经济硕士论文-低油价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及我国应对策略
  • 在 职 研 究 生 毕 业 论 文 题目 低油价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及我国的应对策略 姓名 导师 专业 世界经济 年级 班别 低油价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及我国的应对策略 作 者 指导教师 2016年03月08日 内 容 提 要 石油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和工业的血液,是国家最重要的战略性资源.2014年下半年 ...

  • 中国地热资源重大突破!石油行业再次雪上加霜!
  • 近日,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表示,日前我国科学家在青海共和盆地3705米深处钻获236℃的高温干热岩体,这是自2014年在共和盆地地下2230米处成功钻获温度高达153摄氏度的干热岩之后,我国干热岩勘查取得的又一重大突破. 这次干热岩的勘探取得的重大突破,让地热等新能源的利用再度引发关注.专家认为 ...

  • 战略转型期的中国外交战略规划
  • 作者:王帆 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 2014年02期 中共十八大报告提出,国际格局处于转型期之中.伴随着国际格局的转型和自身实力的变化,中国外交也处于战略转型的进程中.那么,战略转型期的特点是什么?中国外交转型的战略目标.任务有什么变化?如何更好地规划转型期的中国外交战略?本文拟就上述问题作些初步 ...

  • 失控的博弈 --没有信用的守夜人
  • 4:34 大国民(郑智化) 来自均衡博弈公共研究 研究团队 序  言均衡博弈研究团队没守住自己的信用,承诺年前完成的八篇报告依然只到了第四篇.而且,过去的一个月我们没有发布任何研究成果.因为:我们开始怀疑继续发布既定研究报告的价值.和市场中绝大多数的无效研究一样,作为经济学者的我们,如果仅仅是对最热 ...

  • 中国面临的挑战
  • 后金融危机时代的挑战与机遇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at Post-Crisis Era 郭万达:深圳市综合开发研究院副院长 Guo Wanda, vice president, China Development Institute 后金融危机时代对我国宏观经济两 ...

  • 中国当前国际形势
  • 当前中国国际形势 当今世界正处在一个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在继续深入发展.在此情况下,国际形势的变化动向,以及我国国际处境的好坏,对我国正致力的全面深化改革和现代化建设,无疑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及时了解和认清国际形势发展给我们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能使我们更好审视判断我国当前面临 ...

  • 从"十三五"时期国际经济环境看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 作者:张亚雄张晓兰 经济纵横 2016年03期 中图分类号:F1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685(2015)11-0011-07 DOI:10.16528/j.cnki.22-1054/f.201511011 一."十三五"时期全球经济发展趋势与特点 (一)全球 ...

  • 日本大地震对全世界的影响
  • 日本大地震对全世界的影响 [摘要]2011年是一个足以被载入国际能源史册的特殊年份.3月11日,日本关东发生了九级大地震,地震引发了海啸.大火并导致了福岛第一核电站反复无常的发生核泄漏.这次事故不仅给日本国民带来核射线伤害,而且还引发了包括中国在内的周边国家乃至遥远 美国民众的核恐慌,并对世界的核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