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自发五禽戏动功

〖自发五禽戏动功〗

练功前先宽衣解带,排除大小便以及除掉各种硬物,如手表、眼镜、钢笔、硬币等,以免练功外动时毁坏物体或碰伤身体。

1、姿势:以自然站式为主,如体弱或不能久立者,可采用平坐或仰卧式,或三者交替使用,避免久立不能支持而产生头晕现象。

(1)自然站式:两脚开立,脚外侧与肩同宽,脚尖平行向前,上体自然正直,微向前倾,两手下垂,置于体前侧,稍离开大腿,头颈稍向前低,使鼻尖对自己肚脐。

(2)平坐式:在高低适当的椅子上正坐,两脚平放触地,上身与大腿、大腿与小腿之间均成90度角,两下肢相距与肩同宽,平行向前,两手垂于大腿两侧,小腿垂直与地面,头颈正直,沉肩坠肘。

(3)仰卧式:自然仰卧在三种练功姿势中,站式易放松故易于发动,坐式则较难发动, 卧式更难发动。可根据身体情况、习惯而选择, 亦可按病情需要, 随意摆自己感到舒适的自由姿势来练。

2、方法:摆好姿势后, 两目轻闭。

(1)用一只手中指(男左女右)按压肚脐(脐内一寸即丹田穴)49下,以使练功时意识能准确地集中在丹田部位。

(2)默念口诀(心想):“我心情舒畅, 神态纵容; 我飘飘欲仙, 如入云中; 我气血运行, 经络畅通; 我意守丹田, 静极生动。”渐渐产生如腾云驾的飘飘然的自我感觉。要注意练功的整个过程都要贯彻口诀的思想境界。当练到能发动以后,口诀可以不默念,只存思想达到口诀的意境即可。

(3)意想气血从头顶逐渐降至脚底,随气血下行时,所过部位都有好象棉花、海绵一样轻松感,达到全身非常放松的意识如此此为反复进行放松3次(如练到能发动起来以后放松1次便可)

(4)两眼内视自己脚底的涌泉穴,整套功每作内视时,使意念做到好象气血都注于该穴一样,意守着它,男的默数7下,女的默数6下,稍停。

(5)内视两眼之间鼻梁祖窍穴。默数(男3,女2),稍停。

(6)内视肚脐内,意守着默数(男7,女6),稍停。

(7)内视肚脐,意想肚脐向后吸气-不是口鼻吸气,而是肚脐吸气,分五段-即5下(女6下),吸到丹田穴好象已贴住脊骨上的命门穴(其实只是意想,肚脐并没有动,如果动也任其自然),稍停。

(8)内视肚脐贴住命门,默数(男7,女6),稍停。

(9)意想肚脐向前呼吸,分五段---5下(女的6下),呼至肚脐复原。

(10)做完上述意念活动之后,就把所有注意力集中在肚脐内,默念与默想着“眼内视肚脐,耳内听肚脐,脑内想肚脐“。此为“三元归一“。做到不注意自己的呼吸,眼耳口鼻都封闭着内向肚脐,称为“四门紧闭“。此反反复复地默念意想。意识始终贯注与肚脐。久久守候,一直练至15-30分钟,甚至一小时,如果没有产生外“动”就可以收功;若“外动“起来,则让其自然的动可以动30分钟至2小时才收功。、

(11)收功法:首先想着自己要收功,若外动时则想着动作要停下来,把意识分散开来,不再意守丹田,把意识部为移向脚底涌泉穴,动作便会慢慢停下来,然后意想肚脐内有气,用以运气自脐部左上角起向右,向下,向左,向上逆时针方向绕圈,绕脐而转,由小到大转36圈:大圈,上不超过肋,下不超过髂骨和耻骨,即是在腹部的软组织内转圈:再反过来转圈,由大到小,顺时针方向转36圈。转完则把气收回集中于肚脐内,然后把气向全身慢慢放散开来,达于头面手足(女性转圈方向相反),最后搓热两手掌手背,以手掌擦面部至头顶部

和后枕共36次。如果练站式,可接着缓缓徐步放松。

【附】

1。练功说明:(1)按照上述锻炼程序练习至一定程度,就会产生不由自主的“外动“现象。外动起初是小动,往往是从患病关节或部位先开始动。渐至大动,再回复小动而停止。动作起初没有规律,锻炼日久就有一定的规律性,会自发地自我拍打,按摩,点穴以及发生一些近似太极拳等“内家“拳的拳式动作,或发生一些平时习惯做的动作以及类似体操,武术,舞蹈等各种姿势的动作,动作有快有慢,有刚有柔,千变万化。还会自发地动出虎,鹿,熊,鸟,猿五种动物的形象和动作或生音。而各人作出的各种动作,包括五禽动作,都是不尽相同的,所以没有固定的图解。但一般大致相同的是,发出虎形时,五指会抽搐起来形成虎爪形,还会发出“呼呼“的声音和老虎扑抓的动作;发生鹿形时,手指会形成鹿角状,手从自己头上两侧的角部伸出,并出现鹿的小跑小跳等形象;发生熊形时,则成举重的手势,踏步慢走或随地打滚的嬉戏形象,或发出鸟形,会如鸟飞翔轻飘柔和的形象,或发出鸟叫鹤鸣的声音,或出现鸟翼(兰花手),鹤嘴的手形;发出猿形时,会五指合拢成猿猴的撮钩手形,做出攀树摘果,或抓耳挠腮的形象,或发出猿啼猴叫的声音。五禽各个形象还会表现出相应的脸部表情。有的人还会出现喜、怒、忧思、惊恐、悲等情绪和声音。

(2)有的人在外动中先出现五禽,后出现拍打,按摩,点穴动作,亦有人与此相反而出现或交替出现,这都是正常现象。

(3)有的人练第一,二次就会动起来,亦有人练了较长时间甚至多年也动不起来,这是由于各人的入静和意识集中于肚脐的程度不同,或因经络敏感程度不同所致。所以应该强调要注意“意识集中于肚脐(丹田)上”这点。“动”是必然规律,迟早回发动起来的。

(4)有的人在初步练的一段时间内,只有肚脐跳动或内气运转,气冲病灶等“内动”的感觉,而无“外动”动作产生,这是“有内功就无外动”的规律,属正常范围。但是经过相当时期的“内功”以后,一定会产生“外动”。

(5)当发生五禽戏之后,就会出现两掌相合的掌纹经(或称作达摩合十)动作,才进行收功,这也是一种规律。

(6)当外功一段长时间后,就会动极生静。静下来时除有内气运转,大小周天的感应之外,更进一步深化之时,还可达到虚无的境界,静功上称为虚静功.

(7)练功经静极生动至动极生静之后,最后能达到动静合一的熟练程度。

(8)练功相当时期后,内气运转达到一定功夫时,就将会自发打通小周天,大周天,在未通前则会先出现按大,小周天运行的路线进行不自主的拍打按摩。练本功不必追求大小周天,只能听其自然。

2. 注意事项:(1)本功无须注意呼吸,让其自然呼吸即可。

(2)练习本功切勿主动有意识地去追求动,只能听其自然,专心致意练下去,就会动于自发自然。即使暂时没有产生“外动“,也同样能受到练静功的效果,起到使大脑皮层处于“保护性抑制状态“,从而修复机体的各种功能的作用。

(3)外动开始产生时,不要怕丑而不敢让其发动,亦不要害怕,不要受所谓“外动“是“偏差“的观点影响而不敢让其发动,应让他自发自由地动。值得注意的是,要学会控制,避免开头不会控制,造成大动不能自制的弊病。控制的方法是:初动的头几次均不宜动的时间过长,以免大动不已,当动到20-30分钟,就应该逐渐用意识诱导它慢慢停下来,即心中想:“我要停下来,我不想动了“, 经过如此反复的意念控制,就会自然停下来,恢复到平静状态。如果初动时, 或拍打按摩起来很剧烈, 这是就应有意识地控制,不要让动作做得太剧烈,要想着:“慢一些,慢一些“。同时不要在意守丹田,而把意识降到涌泉守一会,又把意识分散开来,这样动作就会缓和下来。练习本功应学会控制,这样才会收到好的效果,而不出偏差。

(4)外动时,意识始终要集中与肚脐上,即“意守丹田“,不要分散到外动的动作上。否则练功的功效就会大减。

(5)外动时出现跳跃的剧烈,就要用意识向下想,两手用意向下垂,把意守丹田部位,移向脚底涌泉穴,想着气血下降到脚底,反复默念“我不跳了我不跳了“,这样便能渐停下来。

(6)外动时弯腰或蹲下站不起来,甚至随地打滚,这都是正常现象,但为避免弄脏衣服和碰撞障碍物,此时应在动作过程中,用意将两手上举,把意守丹田部位向上移到头顶百会穴,并移至上举两手的指尖,两眼往上内视,不断暗示“我要站起来”,这样就能逐渐起立,所产生跳跃或随地打滚的动作,都不必害怕,应让其自然发动,注意应运意念控制即可。

(7)外动时,如出现“内气”猛烈上涌的感觉,就应及时用意念引导气下降,使气降至脚底涌泉穴,以防止气向上涌,造成头重脚轻而打筋斗或突然倒地的现象发生,特别是高血压,冠心病的患者尤须注意这一点“降气”要领,假若是胃气上冲,则要把气喷出,不需降气。

(8)外动时,如出现旋转的厉害,这样容易引起气血上涌,造成头晕或突然倒地,甚至导致功后头晕头胀等不适,因此应有意识地加以控制旋转。首先想着要停下来,然后把意念移至脚底涌泉穴。若是向左旋转的话,则想着向右旋转和停下来,两手同时有意地向右摆动,以帮助停止旋转,这样便能逐渐停下来,倘若经过多次如此控制仍然旋转,就立即有意识地慢慢坐下来继续练功,则旋转便可停止。

(9)外动时,切勿中途突然收功。若想中途收功不练,必须先以意识诱导,反复默念“我要收功了,停下来吧“。待动作停下来,再按收功法来收功。如果受到意外干扰停下来出现副作用的话,可在尽短时间内重新再练功,在练功中会出现拍打按摩或内气运转来自我解除。

(10)出现“外动”以后,每次练功时就容易动起来。有的人不等做完开头的意念,意守穴位等程式就任其发动,这样收到的效果远不如按程式做完后的发动,而且容易引起大动不能收功的弊病。

(11)练站功时若觉头晕,应慢慢坐下来,继续练习,以防止突然倒地。

(12)如果练功地方狭窄,障碍物多,外动时可在适当的时候微张眼视环境,步幅随即控制,避免意外碰撞受伤。

(13)每次大动后,次日如果感到很疲劳则应休息一两天才继续练功,特别是体质差的人,要注意循环渐进地增加运动量,不要操之过急,原则上以不疲劳为度。

(14)练功时间可于清晨,睡前,以及饭前后半小时或一小时以外的时间进行。总之,过饥或过饱均不宜练功。

(15)初连者不能控制自动动作之前,应选择在平坦宽阔的地方练习。

(16)妇女经产期可将本功改练为静功,意守丹田时只轻轻用意,思想上有所控制不让其发动,则可变成是静功的形式。

(17)若练完功后觉胸闷,可做逆式深呼吸几次以解除。做法是:吸气入胸中,随呼吸时把气下压入丹田,吸气时,两手伸直,从体侧两手向上徐徐举至头顶;呼气时,两手心向下经面,胸前向下压掌至腹前,或下压至地。

(18)练功后,感到全身发冷,可作低位静立半蹲1-5分钟,就能全身发热而冷自除。动作是两脚开立扎成马步,大腿蹲平,两手抱拳收紧于胸侧。

(19)练功后若觉腹部涨满,内气不散,可用“肚脐内气绕脐加力转圈收功法“(见前),则涨气便可解除。

(20)练功后感到头晕,乏力,这是由于练功时间太长,动后剧烈或旋转太多之

故。此时应静坐意守脚底涌泉穴10分钟,在搓手擦面36次,并以拇指按压头顶两侧的太阳穴,后枕部风池穴和头顶百会穴,每个穴位左右转圈按压36次; 左后作“击拍四肢“动作:以一只手掌拍击另一手臂,从上之下,前后左右皆击拍均匀。然后两手掌齐拍下肢,从上之下,前后左右地拍打,症状即可缓解至消失。

(21)卧式练功,若练至入睡,则无需作收功法。

3. 练功的效应:(1)练功中若口中唾液分泌增多,这是练功取得效果的反应。应把唾液咽下,并内视其直下达丹田。

(2)练功中有时会感到气冲病灶而疼痛,此时应予以忍耐,经多次练功而气冲病灶,病灶便有可能逐渐消除。

(3)练功中凡出现酸,麻,冷,热,胀,痹,压重,虫行蚁走,皮肤瘙痒,肌肉跳动,筋脉抽搐窜动,关节作响,精足阳举等感应,是练功有效果的反应,不必害怕,意不要有意地追求,如觉得难以忍耐时,练功中也可有意地用手做局部按摩,使这些现象缓和下来。

4. 大动不已的收功方法:(1)意念与意守失败收功法:当大动不已,不能收功停止时,首先意识上不要害怕,思想镇静地按如下方法进行:先是意想着自己要求动作停下来,默念“我要停下来,我要收功了。“,如此反复多次。同时把意念部位从肚脐丹田穴降至脚底涌泉穴:稍停,守候5-10秒钟如上法把意守部位反复升降数次(要注意,意守方法要内视该穴,意想着气血都集中于意守部位),这样, 动作便会慢慢停止;倘若还未能完全停止,就将意守部位移至肩井穴上,好像有一个重担压在肩上,动作便会自然停止;然后进行肚脐内气绕圈,搓手擦面等法收功。

(2)点穴强制收功法:假定上述方法还未能全部停止动作(此时必然是动作已大减和缓慢了),除继续作意念,意守升降外,自己则有意识地用手按压,抓捏肩井,天宗等穴位,这样,动作就可停止。然后做肚脐内气绕圈和搓手擦面动作收功。

(3)逆呼吸收功法:若经上法动作停下来后,但还有些少余动,有时还想动一下才舒服,这时就可做逆呼吸收功法以调整;既是站式或坐式,两手心向上,有体侧向两边慢慢上举,随即两脚根徐徐离地提起使脚尖着地,同时做深吸气入胸中,当两手上举伸直至头顶,两掌心相对时,深吸气已尽,不能再吸;就把两掌经前面,掌心向下按至腹前;与此同时做深吸气,两脚根慢慢降下落地,深呼气时把气下压至丹田里,如此反复做几次逆深呼吸,则余动便可解除。

(4)内气绕脐加力转圈收功法:若以上收功法做完后,余力还未能完全停止,就重新做一次肚脐内气转圈,左右36圈。内气转圈时,腹肌有意用力把一收一放地配合内气转脐上和脐下;当收腹时气向下绕。若是意识未能控制和指挥腹肌的收放,就用右手按压腹部,左手盖于右手背上,用手加轻力按绕脐周,余动即可停止。

(5)辨证论治收功法:当上述各项收功法做完后,动作基本上能控制,但身体上某个部位还有微动和不适,此时则应根据辨证论治按摩点穴。如微动而且觉腰部酸痛,取昆仑,承山,委中,环跳,腰眼等进行按摩点穴,继则点按华佗夹脊位置,运摇手足,然后让练者睡觉半小时左右。这样,所有有外动产生大动不已者均可消除。

在大动不已后,应休息3天,停止练功。3天后重新在练,练功时必须完全按照程式去做,连至20分钟,出现大动时便开始进行收功。这样经过两三次训练以后,便可自我控制自如地收功。

5.病案举要:甘**,男。于3年前开始出现四肢软弱无力,眼睛终日睁不动,一天睡十几个小时,仍觉疲乏,视物模糊并有复视,饮食无味,且感难以下咽。1983年8月在上海第一医学院附属华山医院确诊为重症肌无力。虽经中西医多方治疗,均无效果,病情渐渐恶化,直至瘫痪在床,正当绝望之时,开始学练“自发五禽戏”。经过1年不多的时间的

锻炼,现在身体感觉良好,不易疲乏,一年多来从未睡过午觉,双目有神,开阖自如,复视现象亦消失,每天3~4点起床,晚上10点左右睡觉,仍觉精力充沛,现在又重新参加工作。

〖自发五禽戏动功〗

练功前先宽衣解带,排除大小便以及除掉各种硬物,如手表、眼镜、钢笔、硬币等,以免练功外动时毁坏物体或碰伤身体。

1、姿势:以自然站式为主,如体弱或不能久立者,可采用平坐或仰卧式,或三者交替使用,避免久立不能支持而产生头晕现象。

(1)自然站式:两脚开立,脚外侧与肩同宽,脚尖平行向前,上体自然正直,微向前倾,两手下垂,置于体前侧,稍离开大腿,头颈稍向前低,使鼻尖对自己肚脐。

(2)平坐式:在高低适当的椅子上正坐,两脚平放触地,上身与大腿、大腿与小腿之间均成90度角,两下肢相距与肩同宽,平行向前,两手垂于大腿两侧,小腿垂直与地面,头颈正直,沉肩坠肘。

(3)仰卧式:自然仰卧在三种练功姿势中,站式易放松故易于发动,坐式则较难发动, 卧式更难发动。可根据身体情况、习惯而选择, 亦可按病情需要, 随意摆自己感到舒适的自由姿势来练。

2、方法:摆好姿势后, 两目轻闭。

(1)用一只手中指(男左女右)按压肚脐(脐内一寸即丹田穴)49下,以使练功时意识能准确地集中在丹田部位。

(2)默念口诀(心想):“我心情舒畅, 神态纵容; 我飘飘欲仙, 如入云中; 我气血运行, 经络畅通; 我意守丹田, 静极生动。”渐渐产生如腾云驾的飘飘然的自我感觉。要注意练功的整个过程都要贯彻口诀的思想境界。当练到能发动以后,口诀可以不默念,只存思想达到口诀的意境即可。

(3)意想气血从头顶逐渐降至脚底,随气血下行时,所过部位都有好象棉花、海绵一样轻松感,达到全身非常放松的意识如此此为反复进行放松3次(如练到能发动起来以后放松1次便可)

(4)两眼内视自己脚底的涌泉穴,整套功每作内视时,使意念做到好象气血都注于该穴一样,意守着它,男的默数7下,女的默数6下,稍停。

(5)内视两眼之间鼻梁祖窍穴。默数(男3,女2),稍停。

(6)内视肚脐内,意守着默数(男7,女6),稍停。

(7)内视肚脐,意想肚脐向后吸气-不是口鼻吸气,而是肚脐吸气,分五段-即5下(女6下),吸到丹田穴好象已贴住脊骨上的命门穴(其实只是意想,肚脐并没有动,如果动也任其自然),稍停。

(8)内视肚脐贴住命门,默数(男7,女6),稍停。

(9)意想肚脐向前呼吸,分五段---5下(女的6下),呼至肚脐复原。

(10)做完上述意念活动之后,就把所有注意力集中在肚脐内,默念与默想着“眼内视肚脐,耳内听肚脐,脑内想肚脐“。此为“三元归一“。做到不注意自己的呼吸,眼耳口鼻都封闭着内向肚脐,称为“四门紧闭“。此反反复复地默念意想。意识始终贯注与肚脐。久久守候,一直练至15-30分钟,甚至一小时,如果没有产生外“动”就可以收功;若“外动“起来,则让其自然的动可以动30分钟至2小时才收功。、

(11)收功法:首先想着自己要收功,若外动时则想着动作要停下来,把意识分散开来,不再意守丹田,把意识部为移向脚底涌泉穴,动作便会慢慢停下来,然后意想肚脐内有气,用以运气自脐部左上角起向右,向下,向左,向上逆时针方向绕圈,绕脐而转,由小到大转36圈:大圈,上不超过肋,下不超过髂骨和耻骨,即是在腹部的软组织内转圈:再反过来转圈,由大到小,顺时针方向转36圈。转完则把气收回集中于肚脐内,然后把气向全身慢慢放散开来,达于头面手足(女性转圈方向相反),最后搓热两手掌手背,以手掌擦面部至头顶部

和后枕共36次。如果练站式,可接着缓缓徐步放松。

【附】

1。练功说明:(1)按照上述锻炼程序练习至一定程度,就会产生不由自主的“外动“现象。外动起初是小动,往往是从患病关节或部位先开始动。渐至大动,再回复小动而停止。动作起初没有规律,锻炼日久就有一定的规律性,会自发地自我拍打,按摩,点穴以及发生一些近似太极拳等“内家“拳的拳式动作,或发生一些平时习惯做的动作以及类似体操,武术,舞蹈等各种姿势的动作,动作有快有慢,有刚有柔,千变万化。还会自发地动出虎,鹿,熊,鸟,猿五种动物的形象和动作或生音。而各人作出的各种动作,包括五禽动作,都是不尽相同的,所以没有固定的图解。但一般大致相同的是,发出虎形时,五指会抽搐起来形成虎爪形,还会发出“呼呼“的声音和老虎扑抓的动作;发生鹿形时,手指会形成鹿角状,手从自己头上两侧的角部伸出,并出现鹿的小跑小跳等形象;发生熊形时,则成举重的手势,踏步慢走或随地打滚的嬉戏形象,或发出鸟形,会如鸟飞翔轻飘柔和的形象,或发出鸟叫鹤鸣的声音,或出现鸟翼(兰花手),鹤嘴的手形;发出猿形时,会五指合拢成猿猴的撮钩手形,做出攀树摘果,或抓耳挠腮的形象,或发出猿啼猴叫的声音。五禽各个形象还会表现出相应的脸部表情。有的人还会出现喜、怒、忧思、惊恐、悲等情绪和声音。

(2)有的人在外动中先出现五禽,后出现拍打,按摩,点穴动作,亦有人与此相反而出现或交替出现,这都是正常现象。

(3)有的人练第一,二次就会动起来,亦有人练了较长时间甚至多年也动不起来,这是由于各人的入静和意识集中于肚脐的程度不同,或因经络敏感程度不同所致。所以应该强调要注意“意识集中于肚脐(丹田)上”这点。“动”是必然规律,迟早回发动起来的。

(4)有的人在初步练的一段时间内,只有肚脐跳动或内气运转,气冲病灶等“内动”的感觉,而无“外动”动作产生,这是“有内功就无外动”的规律,属正常范围。但是经过相当时期的“内功”以后,一定会产生“外动”。

(5)当发生五禽戏之后,就会出现两掌相合的掌纹经(或称作达摩合十)动作,才进行收功,这也是一种规律。

(6)当外功一段长时间后,就会动极生静。静下来时除有内气运转,大小周天的感应之外,更进一步深化之时,还可达到虚无的境界,静功上称为虚静功.

(7)练功经静极生动至动极生静之后,最后能达到动静合一的熟练程度。

(8)练功相当时期后,内气运转达到一定功夫时,就将会自发打通小周天,大周天,在未通前则会先出现按大,小周天运行的路线进行不自主的拍打按摩。练本功不必追求大小周天,只能听其自然。

2. 注意事项:(1)本功无须注意呼吸,让其自然呼吸即可。

(2)练习本功切勿主动有意识地去追求动,只能听其自然,专心致意练下去,就会动于自发自然。即使暂时没有产生“外动“,也同样能受到练静功的效果,起到使大脑皮层处于“保护性抑制状态“,从而修复机体的各种功能的作用。

(3)外动开始产生时,不要怕丑而不敢让其发动,亦不要害怕,不要受所谓“外动“是“偏差“的观点影响而不敢让其发动,应让他自发自由地动。值得注意的是,要学会控制,避免开头不会控制,造成大动不能自制的弊病。控制的方法是:初动的头几次均不宜动的时间过长,以免大动不已,当动到20-30分钟,就应该逐渐用意识诱导它慢慢停下来,即心中想:“我要停下来,我不想动了“, 经过如此反复的意念控制,就会自然停下来,恢复到平静状态。如果初动时, 或拍打按摩起来很剧烈, 这是就应有意识地控制,不要让动作做得太剧烈,要想着:“慢一些,慢一些“。同时不要在意守丹田,而把意识降到涌泉守一会,又把意识分散开来,这样动作就会缓和下来。练习本功应学会控制,这样才会收到好的效果,而不出偏差。

(4)外动时,意识始终要集中与肚脐上,即“意守丹田“,不要分散到外动的动作上。否则练功的功效就会大减。

(5)外动时出现跳跃的剧烈,就要用意识向下想,两手用意向下垂,把意守丹田部位,移向脚底涌泉穴,想着气血下降到脚底,反复默念“我不跳了我不跳了“,这样便能渐停下来。

(6)外动时弯腰或蹲下站不起来,甚至随地打滚,这都是正常现象,但为避免弄脏衣服和碰撞障碍物,此时应在动作过程中,用意将两手上举,把意守丹田部位向上移到头顶百会穴,并移至上举两手的指尖,两眼往上内视,不断暗示“我要站起来”,这样就能逐渐起立,所产生跳跃或随地打滚的动作,都不必害怕,应让其自然发动,注意应运意念控制即可。

(7)外动时,如出现“内气”猛烈上涌的感觉,就应及时用意念引导气下降,使气降至脚底涌泉穴,以防止气向上涌,造成头重脚轻而打筋斗或突然倒地的现象发生,特别是高血压,冠心病的患者尤须注意这一点“降气”要领,假若是胃气上冲,则要把气喷出,不需降气。

(8)外动时,如出现旋转的厉害,这样容易引起气血上涌,造成头晕或突然倒地,甚至导致功后头晕头胀等不适,因此应有意识地加以控制旋转。首先想着要停下来,然后把意念移至脚底涌泉穴。若是向左旋转的话,则想着向右旋转和停下来,两手同时有意地向右摆动,以帮助停止旋转,这样便能逐渐停下来,倘若经过多次如此控制仍然旋转,就立即有意识地慢慢坐下来继续练功,则旋转便可停止。

(9)外动时,切勿中途突然收功。若想中途收功不练,必须先以意识诱导,反复默念“我要收功了,停下来吧“。待动作停下来,再按收功法来收功。如果受到意外干扰停下来出现副作用的话,可在尽短时间内重新再练功,在练功中会出现拍打按摩或内气运转来自我解除。

(10)出现“外动”以后,每次练功时就容易动起来。有的人不等做完开头的意念,意守穴位等程式就任其发动,这样收到的效果远不如按程式做完后的发动,而且容易引起大动不能收功的弊病。

(11)练站功时若觉头晕,应慢慢坐下来,继续练习,以防止突然倒地。

(12)如果练功地方狭窄,障碍物多,外动时可在适当的时候微张眼视环境,步幅随即控制,避免意外碰撞受伤。

(13)每次大动后,次日如果感到很疲劳则应休息一两天才继续练功,特别是体质差的人,要注意循环渐进地增加运动量,不要操之过急,原则上以不疲劳为度。

(14)练功时间可于清晨,睡前,以及饭前后半小时或一小时以外的时间进行。总之,过饥或过饱均不宜练功。

(15)初连者不能控制自动动作之前,应选择在平坦宽阔的地方练习。

(16)妇女经产期可将本功改练为静功,意守丹田时只轻轻用意,思想上有所控制不让其发动,则可变成是静功的形式。

(17)若练完功后觉胸闷,可做逆式深呼吸几次以解除。做法是:吸气入胸中,随呼吸时把气下压入丹田,吸气时,两手伸直,从体侧两手向上徐徐举至头顶;呼气时,两手心向下经面,胸前向下压掌至腹前,或下压至地。

(18)练功后,感到全身发冷,可作低位静立半蹲1-5分钟,就能全身发热而冷自除。动作是两脚开立扎成马步,大腿蹲平,两手抱拳收紧于胸侧。

(19)练功后若觉腹部涨满,内气不散,可用“肚脐内气绕脐加力转圈收功法“(见前),则涨气便可解除。

(20)练功后感到头晕,乏力,这是由于练功时间太长,动后剧烈或旋转太多之

故。此时应静坐意守脚底涌泉穴10分钟,在搓手擦面36次,并以拇指按压头顶两侧的太阳穴,后枕部风池穴和头顶百会穴,每个穴位左右转圈按压36次; 左后作“击拍四肢“动作:以一只手掌拍击另一手臂,从上之下,前后左右皆击拍均匀。然后两手掌齐拍下肢,从上之下,前后左右地拍打,症状即可缓解至消失。

(21)卧式练功,若练至入睡,则无需作收功法。

3. 练功的效应:(1)练功中若口中唾液分泌增多,这是练功取得效果的反应。应把唾液咽下,并内视其直下达丹田。

(2)练功中有时会感到气冲病灶而疼痛,此时应予以忍耐,经多次练功而气冲病灶,病灶便有可能逐渐消除。

(3)练功中凡出现酸,麻,冷,热,胀,痹,压重,虫行蚁走,皮肤瘙痒,肌肉跳动,筋脉抽搐窜动,关节作响,精足阳举等感应,是练功有效果的反应,不必害怕,意不要有意地追求,如觉得难以忍耐时,练功中也可有意地用手做局部按摩,使这些现象缓和下来。

4. 大动不已的收功方法:(1)意念与意守失败收功法:当大动不已,不能收功停止时,首先意识上不要害怕,思想镇静地按如下方法进行:先是意想着自己要求动作停下来,默念“我要停下来,我要收功了。“,如此反复多次。同时把意念部位从肚脐丹田穴降至脚底涌泉穴:稍停,守候5-10秒钟如上法把意守部位反复升降数次(要注意,意守方法要内视该穴,意想着气血都集中于意守部位),这样, 动作便会慢慢停止;倘若还未能完全停止,就将意守部位移至肩井穴上,好像有一个重担压在肩上,动作便会自然停止;然后进行肚脐内气绕圈,搓手擦面等法收功。

(2)点穴强制收功法:假定上述方法还未能全部停止动作(此时必然是动作已大减和缓慢了),除继续作意念,意守升降外,自己则有意识地用手按压,抓捏肩井,天宗等穴位,这样,动作就可停止。然后做肚脐内气绕圈和搓手擦面动作收功。

(3)逆呼吸收功法:若经上法动作停下来后,但还有些少余动,有时还想动一下才舒服,这时就可做逆呼吸收功法以调整;既是站式或坐式,两手心向上,有体侧向两边慢慢上举,随即两脚根徐徐离地提起使脚尖着地,同时做深吸气入胸中,当两手上举伸直至头顶,两掌心相对时,深吸气已尽,不能再吸;就把两掌经前面,掌心向下按至腹前;与此同时做深吸气,两脚根慢慢降下落地,深呼气时把气下压至丹田里,如此反复做几次逆深呼吸,则余动便可解除。

(4)内气绕脐加力转圈收功法:若以上收功法做完后,余力还未能完全停止,就重新做一次肚脐内气转圈,左右36圈。内气转圈时,腹肌有意用力把一收一放地配合内气转脐上和脐下;当收腹时气向下绕。若是意识未能控制和指挥腹肌的收放,就用右手按压腹部,左手盖于右手背上,用手加轻力按绕脐周,余动即可停止。

(5)辨证论治收功法:当上述各项收功法做完后,动作基本上能控制,但身体上某个部位还有微动和不适,此时则应根据辨证论治按摩点穴。如微动而且觉腰部酸痛,取昆仑,承山,委中,环跳,腰眼等进行按摩点穴,继则点按华佗夹脊位置,运摇手足,然后让练者睡觉半小时左右。这样,所有有外动产生大动不已者均可消除。

在大动不已后,应休息3天,停止练功。3天后重新在练,练功时必须完全按照程式去做,连至20分钟,出现大动时便开始进行收功。这样经过两三次训练以后,便可自我控制自如地收功。

5.病案举要:甘**,男。于3年前开始出现四肢软弱无力,眼睛终日睁不动,一天睡十几个小时,仍觉疲乏,视物模糊并有复视,饮食无味,且感难以下咽。1983年8月在上海第一医学院附属华山医院确诊为重症肌无力。虽经中西医多方治疗,均无效果,病情渐渐恶化,直至瘫痪在床,正当绝望之时,开始学练“自发五禽戏”。经过1年不多的时间的

锻炼,现在身体感觉良好,不易疲乏,一年多来从未睡过午觉,双目有神,开阖自如,复视现象亦消失,每天3~4点起床,晚上10点左右睡觉,仍觉精力充沛,现在又重新参加工作。


相关内容

  • 华佗自发五禽戏初学者常见问题
  • 我练华佗自发五禽戏之初学者常见问题感悟 广东★强身健体 气功是古老而年轻的科学,华佗自发五禽戏是超越一切固有理论束缚的真功夫,穿越时光的隧道,从繁华喧嚣的2015年飞越千年,去感知华佗创造的神奇,不管饕餮的时间怎样变幻,从繁华到落幕.从静止到六禽雀跃的演绎,从体弱多病到强壮如牛的蜕变,不会在一秒间便 ...

  • 华佗五禽戏
  • 华佗五禽戏 华佗五禽戏是由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华佗根据中医原理.以模仿虎鹿熊猿鸟等五种动物的动作和神态编创的一套导引术."禽"指禽兽,古代泛指动物:"戏"在古代是指歌舞杂技之类的活动,在此指特殊的运动方式. 2011年5月23日,华佗五禽戏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 ...

  • 健身气功_五禽戏之_熊戏_健身养生作用
  • 2010年6月第30卷第3期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Jo ur nal o f Y uny ang T eacher s Colleg e Jun. 2010V o l. 30N o. 3 健身气功 五禽戏之 熊戏 健身养生作用 何宜忠, 郑德梅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体育系, 湖北 丹江口 ...

  • 五禽戏的教学初探
  • 体育学研究 SportsscienceResearch 社会科学学科研究 SocialSciencesDisciplineResearch 五禽戏的教学初探 黄海圣 (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湖北・荆州434020) 摘 要 五禽戏是医学院校传统保健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中医养生的重要组成部分. ...

  • 一劳永逸:运动养生1000法[在线阅读]
  • 一劳永逸:运动养生1000法 [一劳永逸:运动养生1000法]网页阅读 作者:郑宁 出版日期:1996年01月第1版 出版社: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页数:352 所属分类:总论 目录 目录 太极拳 1.最温和的全身运动――太极拳 2.太极拳的由来与命名 3.太极拳的练法 4.练太极拳注意事项 5.太极 ...

  • 八段锦五禽戏易筋经(图解)
  • 八段锦健身操 兩手托天理三焦,左右開弓似射鵰. 調理脾胃單臂舉,五勞七傷往後瞧. 搖頭擺尾去心火,背後七顛百病消. 攢拳怒目增氣力,兩手攀足固腎腰. 双手托天理三焦(见图①) 直立,两足平开,与肩同宽,两臂自然松垂身侧,然后徐徐自左右侧方上举至头顶.双手手指相叉,翻掌,掌心朝上如托天状,同时顺势踮两 ...

  • 对古代杰出医学家华佗体育思想的研究
  • 蕾 华佗字元化 , 一名普方 , 东汉末 年沛国 实践经验 使华佗 总结 出 , 有 " 动" 不 价值 .其功效从 华佗本人及其 弟子身上就 仅 运 是 不全 面的 ,运动" " 中必须正确地掌握 可体 现 出来 , 后汉 书 ・ 谯( 今安徽 亳州 ) , ...

  • 五禽戏口令词
  • 健身气功五禽戏 两脚开立,两臂自然下垂,目视前方,舌抵上腭,调匀呼吸,意守丹田,起势调息.上提 .下按,提. 按,提 .按, 虎举:握拳 上举 握拳 下拉.(四次) 虎扑:两手上提 前伸 下按 上提 下扑.(四次)两手侧起 内合下按 鹿抵:迈步 转腰 下视 还原.(四次) 鹿奔:上步 后坐 前移 收 ...

  • 五禽戏口诀在手,还为学习发愁?
  • 健身气功·五禽戏动作要点口诀起势调息 调整呼吸神内敛,头身正直顺自然,胸腹放松膝微屈,诱导入静排杂念:提吸按呼沉肩肘,柔和均匀意绵绵,心静神凝气机动,神不外驰守丹田. 虎举 撑掌屈指拧双拳,提举拉按握力增:卧虎伸腰三焦畅,清升浊降精气生:一张一驰文武道,深吸长呼肺量添,提胸收腹伸脊柱,肾水滋阴如清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