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一体化综合实训实施方案

数控技术专业(机电方向)(专科)

《机电一体化系统综合实训》实施方案

2010年9月

一、课程基本情况说明 1.方案制定依据

本课程实施方案依据江苏广播电视大学《机电一体化系统综合实训》大纲制定。 2.课程主要内容

课程主要内容包括:机电一体化产品的机械结构、运动控制、逻辑控制、检测技术等方面内容的实验。

3.课程的特点

本课程是江苏广播电视大学数控技术专业的重要实践课程。通过实训,使学生能够综合运用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基础知识与基本理论,培养学生综合知识运用能力、技术创新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4.课程学时和学分:本实训时间为4周,4学分,第四学期进行,。 二、教学模式或教学流程图

本课程采取理论教学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具体可采用以下流程图所示方式:

三、教学媒体资源 1.文字教材:

本课程暂无文字教材。 2.音像教材: 本课程暂无音像教材。

3.网上教学辅导:在电大在线(www.jstvu.edu.cn)平台上,提供课程实施方案、课程说明等内容。各地方电大辅导教师和学生可以随教学进度和学习计划上网游览;同时结合本课程特点每学期定期安排实时答疑活动,具体时间和手段请见电大在线网上的安排表,非实时答疑每天进行,欢迎各位老师、同学到BBS积极交流。另外本课程还将不定期安排教研活动,欢迎各地电大辅导教师积极参加(具体时间和手段请见电大在线网上的安排表)。

四、教学建议 1.自学:

自学是电大学生获得知识的一种重要方式,也是远程开放教育学生必备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手段和能力,根据面授教师的指导,按照教学要求完成各部分内容的学习,深化理解课程内容和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为切实掌握教学内容,学生应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完成一定数量的习题作业。辅导教师应对学生作业情况全批全改,并要给出有针对性的评语,以便学生正确理解作业内容和要求。对于作业中反映出的共性问题,可集中进行讲解。辅导教师还可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再补充布置一些有针对性的作业,供学生更好地掌握学习内容。为保证学习效果,建议教学单位把学生组成若干学习小组,由辅导教师指导、落实学生自学和学习小组活动内容,及时答疑。对于共性问题可适当安排集中面授辅导。

2.小组讨论:

各教学点可定期的安排小组讨论。学生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互相督促和帮助,解决课程中的部分疑难问题。对于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可由组长做好记录工作,统一反映到面授教师处,由面授教师在授课时统一解决。

3.面授辅导:

教学点应组织短期集中面授,解决学生学习中的疑难问题。面授辅导主要依靠各教学单位的辅导教师,密切配合本课程提供的教学媒体,依据课程教学大纲进行辅导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学习方法为目标。根据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和特点,各教学单位应组织一定的面授辅导,面授辅导的课时、次数、内容及形式应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而定。

4.电话答疑:

如有疑问可在每星期三下午致电江苏电大025-86596539,韩西娜老师。 5.电子邮件:E-mail地址: 江苏电大[email protected] 电大在线网址:www.jstvu.edu.cn 6.教学研讨:

江苏电大会定期安排网上教学活动,届时各位老师同学可以到本门课程聊天室共同探讨教学中的疑难问题,学生也可以参加。各位教师和同学应随时关注网站上公布的网上教学实践,按时参加。

五、教学(学习)计划

实验一、机电信息一体化机械结构组合实验 实验内容:

1.选择1-2个典型的机械结构按照给出地零件列表和装配示意图,完成机械结构的装配和传感器的安装。

2.完成滑块传动机构和间隙物料传送机构的组合装配,分别模拟实际生产中机械运动形式转化过程和物料传送过程。

3.编写PLC实例控制程序,实现对组合模块的控制,理解构建一个完整的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体会机、电、信息结合的实际意义。 实验器材:

变速箱

丝杠驱动机构 直线滑动机构 传送带 磁性压块 驱动单元

传感器(光电传感器、U型光电开关、接近开关)

实验二、机电一体化控制实验 实验内容:

熟悉和了解机电一体化控制系统的基本控制设备:PLC、变频器的基本控制原理,控制

端子基本接线,功能配置和基本参数的设定。

熟悉某种PLC编程和调试工具,掌握PLC程序的方法和基本命令的使用。 实验器材:

控制柜(包括PLC、变频器、控制按钮、状态显示灯、各种外接端子、专业连接导线)。 PLC与专用串口通讯电缆。 个人计算机 PLC编程软件 变速箱 传送带 驱动单元 螺旋传动机构 直线滑动机构 光电传感器

实验三、PLC与上位机通讯实验 实验内容:

PLC与上位机串行通信

以太网中上位机与PLC间通信 实验器材:

PLC

个人计算机(装有VB环境) 专用通信电缆及串行电缆 串口设备服务器

实验四:龙门式机械手控制实验 实验内容:

熟悉和了解气动控制的基本控制设备:气压表、电磁阀、阀岛和各种气缸。

熟悉和了解电动控制的基本控制设备:PLC的基本控制原理,控制端子基本接线,功能配置与基本参数的设定。

掌握PLC程序的编制方法和基本命令的使用。

编写PLC实例控制程序,实现龙门式机械手的控制,在实验过程中理解构建一个完整的气动与电相接合的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实验器材:

控制柜(包括PLC、变频器、控制按钮、状态显示灯、各种外接端子、专业连接导线)。 气动元件,包括气管、气压表、电磁阀、阀岛、气缸。 PLC与PC机专用电缆, 个人计算机 PLC编程软件

由气缸和型材搭建的机械手 气缸配置磁感应传感器

学时分配

六、课程网上教学省、市、县三级联动模式 (一)教学信息反馈 1.建议内容 (1)教学建议

本门课程是一门实训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一门技能,实践性较强,因此教学点应重视实训,可采用边教学边实验的方式来完成该门课程的教学工作。使学生在学习完理论课程的情况下,及时完成这部分内容的实训,针对实训中的问题,及时发现理论学习中的不足,有针对性的加以指导。

(3)实践性环节建议

本门课程是江苏广播电视大学数控技术专业的重要实践课程。本实训环节以机电一体化产品的机械结构、运动控制、逻辑控制、检测技术等为核心内容。通过实训,使学生能够综合运用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基础知识与基本理论,培养学生综合知识运用能力、技术创新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课程实验推荐使用现在较为流行的机电一体化实验台作为实验平台。

2.联系方式

电话:江苏电大025-86596539,韩西娜老师; Email:

课程网上教学采用“三级联动模式”。该模式的目的是集省、市、县三级电大优秀的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教学支持服务。该模式的核心是省、市、县三级电大教师与学生共同主持和参与课程有关问题的讨论,在讨论过程中实现师生之间的交互学习。

该模式具体运作过程为:三级电大教师组建课程教学团队,由教师团队负责该课程网上教学活动计划与实施。省、市、县三级电大教师根据的课程的一体化教学方案,各自成立课程学习小组,并在方案规定的时段内,带领学习小组在网上进行小组专题讨论。

5. 三级电大课程负责教师的职责

1)省校课程负责教师组建课程教学教师团队 各市、县电大及办学点的教学教务部门在开学前一周内,上报省校教学处在本学期所开设课程安排表以及任课教师所填写的教学进度表。在此基础之上,省校课程负责教师组建本学期课程教师团队并担任团队负责人。

2)每学期开学前三周内,省校教师在课程实施方案中明确课程BBS讨论主题与时间以及非实时讨论。市、县电大及办学点管理人员与教师组织学习小组成员参与讨论。

3)市级电大管理人员与教师组织学习小组在市校课程BBS上完成二次以上的主题讨论(关于实验设置、实验内容、实验要求等内容),并将具有代表性的主题讨论过程和结果上传到省校课程的BBS上。

4)县级电大及办学点的管理人员与教师组织学习小组在省校课程BBS上完成二次以上的主题讨论。

5)省校课程主持教师针对市、县级电大学员的主题讨论结果进行综合讲评。

数控技术专业(机电方向)(专科)

《机电一体化系统综合实训》实施方案

2010年9月

一、课程基本情况说明 1.方案制定依据

本课程实施方案依据江苏广播电视大学《机电一体化系统综合实训》大纲制定。 2.课程主要内容

课程主要内容包括:机电一体化产品的机械结构、运动控制、逻辑控制、检测技术等方面内容的实验。

3.课程的特点

本课程是江苏广播电视大学数控技术专业的重要实践课程。通过实训,使学生能够综合运用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基础知识与基本理论,培养学生综合知识运用能力、技术创新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4.课程学时和学分:本实训时间为4周,4学分,第四学期进行,。 二、教学模式或教学流程图

本课程采取理论教学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具体可采用以下流程图所示方式:

三、教学媒体资源 1.文字教材:

本课程暂无文字教材。 2.音像教材: 本课程暂无音像教材。

3.网上教学辅导:在电大在线(www.jstvu.edu.cn)平台上,提供课程实施方案、课程说明等内容。各地方电大辅导教师和学生可以随教学进度和学习计划上网游览;同时结合本课程特点每学期定期安排实时答疑活动,具体时间和手段请见电大在线网上的安排表,非实时答疑每天进行,欢迎各位老师、同学到BBS积极交流。另外本课程还将不定期安排教研活动,欢迎各地电大辅导教师积极参加(具体时间和手段请见电大在线网上的安排表)。

四、教学建议 1.自学:

自学是电大学生获得知识的一种重要方式,也是远程开放教育学生必备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手段和能力,根据面授教师的指导,按照教学要求完成各部分内容的学习,深化理解课程内容和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为切实掌握教学内容,学生应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完成一定数量的习题作业。辅导教师应对学生作业情况全批全改,并要给出有针对性的评语,以便学生正确理解作业内容和要求。对于作业中反映出的共性问题,可集中进行讲解。辅导教师还可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再补充布置一些有针对性的作业,供学生更好地掌握学习内容。为保证学习效果,建议教学单位把学生组成若干学习小组,由辅导教师指导、落实学生自学和学习小组活动内容,及时答疑。对于共性问题可适当安排集中面授辅导。

2.小组讨论:

各教学点可定期的安排小组讨论。学生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互相督促和帮助,解决课程中的部分疑难问题。对于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可由组长做好记录工作,统一反映到面授教师处,由面授教师在授课时统一解决。

3.面授辅导:

教学点应组织短期集中面授,解决学生学习中的疑难问题。面授辅导主要依靠各教学单位的辅导教师,密切配合本课程提供的教学媒体,依据课程教学大纲进行辅导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学习方法为目标。根据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和特点,各教学单位应组织一定的面授辅导,面授辅导的课时、次数、内容及形式应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而定。

4.电话答疑:

如有疑问可在每星期三下午致电江苏电大025-86596539,韩西娜老师。 5.电子邮件:E-mail地址: 江苏电大[email protected] 电大在线网址:www.jstvu.edu.cn 6.教学研讨:

江苏电大会定期安排网上教学活动,届时各位老师同学可以到本门课程聊天室共同探讨教学中的疑难问题,学生也可以参加。各位教师和同学应随时关注网站上公布的网上教学实践,按时参加。

五、教学(学习)计划

实验一、机电信息一体化机械结构组合实验 实验内容:

1.选择1-2个典型的机械结构按照给出地零件列表和装配示意图,完成机械结构的装配和传感器的安装。

2.完成滑块传动机构和间隙物料传送机构的组合装配,分别模拟实际生产中机械运动形式转化过程和物料传送过程。

3.编写PLC实例控制程序,实现对组合模块的控制,理解构建一个完整的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体会机、电、信息结合的实际意义。 实验器材:

变速箱

丝杠驱动机构 直线滑动机构 传送带 磁性压块 驱动单元

传感器(光电传感器、U型光电开关、接近开关)

实验二、机电一体化控制实验 实验内容:

熟悉和了解机电一体化控制系统的基本控制设备:PLC、变频器的基本控制原理,控制

端子基本接线,功能配置和基本参数的设定。

熟悉某种PLC编程和调试工具,掌握PLC程序的方法和基本命令的使用。 实验器材:

控制柜(包括PLC、变频器、控制按钮、状态显示灯、各种外接端子、专业连接导线)。 PLC与专用串口通讯电缆。 个人计算机 PLC编程软件 变速箱 传送带 驱动单元 螺旋传动机构 直线滑动机构 光电传感器

实验三、PLC与上位机通讯实验 实验内容:

PLC与上位机串行通信

以太网中上位机与PLC间通信 实验器材:

PLC

个人计算机(装有VB环境) 专用通信电缆及串行电缆 串口设备服务器

实验四:龙门式机械手控制实验 实验内容:

熟悉和了解气动控制的基本控制设备:气压表、电磁阀、阀岛和各种气缸。

熟悉和了解电动控制的基本控制设备:PLC的基本控制原理,控制端子基本接线,功能配置与基本参数的设定。

掌握PLC程序的编制方法和基本命令的使用。

编写PLC实例控制程序,实现龙门式机械手的控制,在实验过程中理解构建一个完整的气动与电相接合的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实验器材:

控制柜(包括PLC、变频器、控制按钮、状态显示灯、各种外接端子、专业连接导线)。 气动元件,包括气管、气压表、电磁阀、阀岛、气缸。 PLC与PC机专用电缆, 个人计算机 PLC编程软件

由气缸和型材搭建的机械手 气缸配置磁感应传感器

学时分配

六、课程网上教学省、市、县三级联动模式 (一)教学信息反馈 1.建议内容 (1)教学建议

本门课程是一门实训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一门技能,实践性较强,因此教学点应重视实训,可采用边教学边实验的方式来完成该门课程的教学工作。使学生在学习完理论课程的情况下,及时完成这部分内容的实训,针对实训中的问题,及时发现理论学习中的不足,有针对性的加以指导。

(3)实践性环节建议

本门课程是江苏广播电视大学数控技术专业的重要实践课程。本实训环节以机电一体化产品的机械结构、运动控制、逻辑控制、检测技术等为核心内容。通过实训,使学生能够综合运用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基础知识与基本理论,培养学生综合知识运用能力、技术创新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课程实验推荐使用现在较为流行的机电一体化实验台作为实验平台。

2.联系方式

电话:江苏电大025-86596539,韩西娜老师; Email:

课程网上教学采用“三级联动模式”。该模式的目的是集省、市、县三级电大优秀的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教学支持服务。该模式的核心是省、市、县三级电大教师与学生共同主持和参与课程有关问题的讨论,在讨论过程中实现师生之间的交互学习。

该模式具体运作过程为:三级电大教师组建课程教学团队,由教师团队负责该课程网上教学活动计划与实施。省、市、县三级电大教师根据的课程的一体化教学方案,各自成立课程学习小组,并在方案规定的时段内,带领学习小组在网上进行小组专题讨论。

5. 三级电大课程负责教师的职责

1)省校课程负责教师组建课程教学教师团队 各市、县电大及办学点的教学教务部门在开学前一周内,上报省校教学处在本学期所开设课程安排表以及任课教师所填写的教学进度表。在此基础之上,省校课程负责教师组建本学期课程教师团队并担任团队负责人。

2)每学期开学前三周内,省校教师在课程实施方案中明确课程BBS讨论主题与时间以及非实时讨论。市、县电大及办学点管理人员与教师组织学习小组成员参与讨论。

3)市级电大管理人员与教师组织学习小组在市校课程BBS上完成二次以上的主题讨论(关于实验设置、实验内容、实验要求等内容),并将具有代表性的主题讨论过程和结果上传到省校课程的BBS上。

4)县级电大及办学点的管理人员与教师组织学习小组在省校课程BBS上完成二次以上的主题讨论。

5)省校课程主持教师针对市、县级电大学员的主题讨论结果进行综合讲评。


相关内容

  • 专业定位与办学思路
  • 专业定位与办学思路 一 专业定位 本专业经过广泛的前期调研,于2007年开始招生,以培养机电设备操作工.安装调试员.维修工为目标,侧重于操作工与维修工. 随着现代化工业生产的发展,自动化控制技术的集成应用正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由于气动技术.液压技术.传感器技术.PLC技术.网络及通讯技术等学科的强 ...

  • 关于"机电一体化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
  • 摘要:随着我国制造业自动化程度的提高,企业对机电一体化专业毕业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这种要求,三本院校或高职院校只有培养出适应机电一体化人才市场需求的毕业生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为培养适应市场需要的机电一体化专业学生,对"机电一体化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了探索与思考, ...

  • 论现代机械制造技术的科学发展价值
  • 论现代机械制造技术的科学发展价值 摘要 实行机电一体化是现代机械制造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现代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及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是高职院校教学研究与实践的重要课题之 一.开发机电一体化产品有广阔的实用范围和科学发展价值.实践证明,在机械技术中科学地引入电子技术,能够使产品的面貌和行业的面貌发生巨 ...

  • 3.1.2近三年人才培养方案执行情况总结
  • 近三年人才培养方案执行情况总结 我系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是省教育厅批准于2002年开始招生的.培养目标是: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熟悉安全标准和规范,掌握机电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能够从事机电一体化设备操作.组装.调试.维护.检修.技术改造和销售等岗位工作,具有从事本职业领域实际工作 ...

  • 体育课题-研究报告
  • 科研课题研究报告 尊敬的各位专家.评委: 经过近两年的务实研究,我们课题研究小组已顺利完成<针对机电专业"预备技师"实施"套餐式"体育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的研究与实践过程,进入了结题阶段,现将课题的整个研究过程向各位领导和专家汇报如下: 一. ...

  • 2014高职机电一体化培养方案(9.15)
  •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普通高职.对口高职) 一.专业名称 机电一体化技术 二.专业代码 580201 三.招生对象 普通高中毕业生/"三校生"(职高.中专.技校毕业生) 四.学制与学历 三年制 专科 五.就业面向 初始岗位:主要在钢铁冶金.中央空调.新能源.机械制造等 ...

  • 单招考试面试必备===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介绍
  • 单招考试面试必备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介绍 1.专业介绍:机电一体化技术是将机.电.计算机.自动控制和检测技术集成的综合应用技术,是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标志性技术.机电一体化人才被列为国家最急需的专业人才,是就业领域最宽的专业.我院高职高专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开设于1991年,已建成为省级高职院校示范专业 ...

  • [机电一体化的特点与发展趋势
  • 机电一体化的特点与发展趋势 [摘 要] 机电一体化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对各领域技术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本文简述了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概念.特点和发展背景.综述了国内外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现状,分析了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构成:特点:发展 The characte ...

  • 浅谈对机电一体化专业毕业设计问题的思考
  • 1 引言 毕业设计是高校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中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是对学校应届毕业生在毕业前接受的一次综合性实践训练,是对学生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和系统的必要环节.它是学生接受设计任务,在教师指导下独立进行工程实践,获得基本训练并取得成果的过程,它是评估毕业生学业成绩的一个重要方式,也是提高学生综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