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反映全民阅读新变化

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反映全民阅读新变化

‚蹉跎莫遗韶光老,人生惟有读书好。‛中华文明对于‚读书‛的推崇,已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绵延了千年。

近日,一组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公布的‚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反映了全民阅读的新变化。

2014年,我国成年人人均阅读纸质图书4.56本,与2013年的4.77本相比,略有减少;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为58.1%,较2013年上升了8个百分点;日均手机阅读时长首次超过半小时。

习近平主席在接受俄罗斯媒体采访时曾说:‚读书已成了我的一种生活方式。读书可以让人保持思想活力,让人得到智慧启发,让人滋养浩然之气。‛ 201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倡导全民阅读。

从河图洛书到子曰诗云,从四大名著到鲁迅、郭沫若、茅盾——中国人的阅读史既是一部社会变迁史,也是中国人的精神思想发育史。

第二十个‚世界读书日‛前夕,新华社记者探寻‚全民阅读‛的点滴。

好读书——再忙也要挤时间学习

‚只有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人们的文化需求才会不断增加。‛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孙立群说。在古代中国,‚读书‛从来只是部分人的特权,对于数目庞大的底层劳动者,读书只能是遥远的奢望,至多是‚学而优则仕‛的敲门砖。

新中国成立后的‚扫盲运动‛以及其后的义务教育制度,使得新中国文盲比率由新中国成立初期的80%以上下降至2010年的约4%。数以亿计的中国人推开了知识文化的大门。

然而,‚能识字‛与‚爱读书‛之间毕竟还有着不小的差距。调查显示,有超四成的成人认为自己阅读量较少。其中,‚工作忙‛成为我国成年人读书少的主要原因之一。

‚哪有时间读书啊,吃饭都不容易呢。‛北京的快递员小刘抱怨。他最后一次坐下来认真读书是翻看快递公司发的技能培训手册。‚看微信朋友圈文章算吗?‛他问。

转型期的中国慢下来不容易,‚一杯茶、一本书‛的悠然心境越发难得。而在信息浪潮的裹挟下,还未来得及捧稳书本的中国人,又要迎接数字媒介的冲击。

‚时代在变,电子书也是书。‛随着电子阅读器、社交阅读、APP阅读等方式的涌现与普及,数字化阅读正越来越具有深度。

可即使将纸质书与电子书相加,国人一年的人均阅读量也不到8本,与社会节奏也快、‚工作也忙‛的日本人、以色列人相比,读书仍然是中国人生活中‚微弱的光点‛。

‚人均读书量数据背后是巨大的上升空间。‛学者张冠生说。他认为,衣食足、知荣辱是提高生命质量的过程,这其中很大一部分是靠阅读。

‚读书,能让一国在一代人的时间里实现文化上的强大。‛他说。

《全民阅读促进条例》已列入国家立法计划,‚全民阅读‛两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在政府积极推动的同时,自下而上也涌动着读书的热情。

媒体人‚六神磊磊‛曾建立‚一小时C30‛微信群,倡导入群者坚持每天一小时做同一件事。‚读书‛成了不少参与者的选择。

一个北京参与者说,没想到,自己一个月读了九本书。原来,挤时间读书,真的没那么难。

读好书——精神滋养更胜功利实用

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图书零售市场整体增速10%,位居世界前列。但这其中,少儿类、中小学教辅教材类实用图书占相当比例。在当当网平台去年售出的3.3亿册图书中,超三分之一是童书,育儿类书籍也是主力。

读什么书才算是‚读好书‛?

书评人史航说,好书就是‚你读完不后悔的书‛。他认为,预先规定阅读的‚轻重缓急‛并非上策。

据‚开卷全国图书零售市场观测系统‛提供数据显示,过去15年,中国人的‚年度之书‛体裁与题材丰富多样。

三联韬奋书店总经理张作珍则认为,从国家层面倡导建设书香社会,其实也是在引导阅读。‚人的阅读需求会慢慢发生改变,传统文化、人文、艺术类方面的比例会增加,一些‘功利性强’的书的比例则会减少。‛

虽然也曾经历波折与坎坷,但三联书店始终坚持图书出版的品位和特色,受到读书界的广泛尊敬,被誉为‚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家园‛。近年来,三联又通过探索‚24小时不打烊的夜读营业模式‛寻求全民阅读与市场的平衡。但更多的实体书店却不得不在‚只卖人文书,必定输‛的‚铁律下‛转型成为专门的教辅书店。

一座城市没有像样的人文类书店,是这座城市的悲哀。张作珍认为,要建设

书香社会,就要发展好书店,国家层面需要通过包括免税、房租减免等在内的扶持政策,支持书店做好服务。

事实上,中国地方层面以立法促进全民阅读的尝试已经在进行。一些城市通过明确和规范政府行为,促进全民阅读,更好地保障市民的阅读权利。

张作珍还建议,出版行业内部需要更强的引领,形成有力的行业监管机构,对盗版等不良行为监督整改,保护作家写好书的热情,鼓励出版社多出好书,书店多卖好书。

读书好——彰显读书的精神价值

是‚世间惟有读书好‛还是‚尽信书不如无书‛?是‚书中自有黄金屋‛还是‚一世读书抵封侯‛?对‚读书何用‛的回答,从来就是一个社会价值观的直接体现。

中国出版集团党组书记王涛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直言,现在社会有不少戾气,一些人信仰的是‚权力‛‚关系‛‚金钱‛,认为是这些而非读书可以改变人生。 书香社会,读书的价值应该得到彰显,‚读书无用‛应被视为荒诞。

十几岁时经历‚文革‛的张冠生自称为‚喝狼奶长大的一代‛。对他而言,几十年来,读书的目的在‚一点点回到地面上‛。他说读书是为了给自己进行‚精神上的透析‛,把潜伏在身体里、不知何时可能被诱发出来的毒素排出体外。 张冠生的小书房里书香四壁。他认为,勤于阅读的人往往热衷思考与表达,从利益导向上看,建设书香社会,就应该让勤于阅读者获得心灵的安慰和精神空间的拓展,否则,‚只能渴望圣徒去阅读‛。

当当网CEO李国庆认为,建设书香社会,首先要确保创作的繁荣,‚这是源泉‛。

书好读——‚在家逛国图‛

李国庆记得,小时候书少,他常在租书摊上要求自己‚三天读完一本书‛,就为了省下几分钱的租金。而现在,他经营的当当网去年电子书下载量达到6000万册,今年当当读书(手机客户端)用户人均日阅读时长已达50分钟。

互联网深刻改变了中国人获取与阅读书籍的方式。中国手机阅读用户超过2亿,移动阅读成为全民阅读新去处。

北京乘客李先生每天在地铁四号线的车厢里用手机读书。他是这座城市首个地铁图书馆——‚M地铁〃图书馆‛的使用者,用手机扫描海报上的二维码,

就能免费阅读全本的推荐图书。但早晚高峰,在拥挤的人流中静心读书,并非易事。

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满足百姓基本的阅读需求,这应是建设书香社会的题中之意。虽然截至2013年,中国已建立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3000多个,拥有文献总量7.5亿册件,但一些图书馆、农家书屋,书籍陈旧、服务落后,往往门可罗雀。

中国国家图书馆副馆长魏大威认为,利用信息技术拓宽渠道,为公众创造更便捷的阅读条件,这是建设书香社会的挑战也是机会之一。105岁的国图正在拥抱移动互联、MOOC(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等新媒体技术,以适应新媒体时代公众阅读习惯的变化。

截至去年底,通过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平台实名注册用户已达550万。‚在家逛国图‛成为现实。

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反映全民阅读新变化

‚蹉跎莫遗韶光老,人生惟有读书好。‛中华文明对于‚读书‛的推崇,已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绵延了千年。

近日,一组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公布的‚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反映了全民阅读的新变化。

2014年,我国成年人人均阅读纸质图书4.56本,与2013年的4.77本相比,略有减少;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为58.1%,较2013年上升了8个百分点;日均手机阅读时长首次超过半小时。

习近平主席在接受俄罗斯媒体采访时曾说:‚读书已成了我的一种生活方式。读书可以让人保持思想活力,让人得到智慧启发,让人滋养浩然之气。‛ 201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倡导全民阅读。

从河图洛书到子曰诗云,从四大名著到鲁迅、郭沫若、茅盾——中国人的阅读史既是一部社会变迁史,也是中国人的精神思想发育史。

第二十个‚世界读书日‛前夕,新华社记者探寻‚全民阅读‛的点滴。

好读书——再忙也要挤时间学习

‚只有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人们的文化需求才会不断增加。‛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孙立群说。在古代中国,‚读书‛从来只是部分人的特权,对于数目庞大的底层劳动者,读书只能是遥远的奢望,至多是‚学而优则仕‛的敲门砖。

新中国成立后的‚扫盲运动‛以及其后的义务教育制度,使得新中国文盲比率由新中国成立初期的80%以上下降至2010年的约4%。数以亿计的中国人推开了知识文化的大门。

然而,‚能识字‛与‚爱读书‛之间毕竟还有着不小的差距。调查显示,有超四成的成人认为自己阅读量较少。其中,‚工作忙‛成为我国成年人读书少的主要原因之一。

‚哪有时间读书啊,吃饭都不容易呢。‛北京的快递员小刘抱怨。他最后一次坐下来认真读书是翻看快递公司发的技能培训手册。‚看微信朋友圈文章算吗?‛他问。

转型期的中国慢下来不容易,‚一杯茶、一本书‛的悠然心境越发难得。而在信息浪潮的裹挟下,还未来得及捧稳书本的中国人,又要迎接数字媒介的冲击。

‚时代在变,电子书也是书。‛随着电子阅读器、社交阅读、APP阅读等方式的涌现与普及,数字化阅读正越来越具有深度。

可即使将纸质书与电子书相加,国人一年的人均阅读量也不到8本,与社会节奏也快、‚工作也忙‛的日本人、以色列人相比,读书仍然是中国人生活中‚微弱的光点‛。

‚人均读书量数据背后是巨大的上升空间。‛学者张冠生说。他认为,衣食足、知荣辱是提高生命质量的过程,这其中很大一部分是靠阅读。

‚读书,能让一国在一代人的时间里实现文化上的强大。‛他说。

《全民阅读促进条例》已列入国家立法计划,‚全民阅读‛两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在政府积极推动的同时,自下而上也涌动着读书的热情。

媒体人‚六神磊磊‛曾建立‚一小时C30‛微信群,倡导入群者坚持每天一小时做同一件事。‚读书‛成了不少参与者的选择。

一个北京参与者说,没想到,自己一个月读了九本书。原来,挤时间读书,真的没那么难。

读好书——精神滋养更胜功利实用

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图书零售市场整体增速10%,位居世界前列。但这其中,少儿类、中小学教辅教材类实用图书占相当比例。在当当网平台去年售出的3.3亿册图书中,超三分之一是童书,育儿类书籍也是主力。

读什么书才算是‚读好书‛?

书评人史航说,好书就是‚你读完不后悔的书‛。他认为,预先规定阅读的‚轻重缓急‛并非上策。

据‚开卷全国图书零售市场观测系统‛提供数据显示,过去15年,中国人的‚年度之书‛体裁与题材丰富多样。

三联韬奋书店总经理张作珍则认为,从国家层面倡导建设书香社会,其实也是在引导阅读。‚人的阅读需求会慢慢发生改变,传统文化、人文、艺术类方面的比例会增加,一些‘功利性强’的书的比例则会减少。‛

虽然也曾经历波折与坎坷,但三联书店始终坚持图书出版的品位和特色,受到读书界的广泛尊敬,被誉为‚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家园‛。近年来,三联又通过探索‚24小时不打烊的夜读营业模式‛寻求全民阅读与市场的平衡。但更多的实体书店却不得不在‚只卖人文书,必定输‛的‚铁律下‛转型成为专门的教辅书店。

一座城市没有像样的人文类书店,是这座城市的悲哀。张作珍认为,要建设

书香社会,就要发展好书店,国家层面需要通过包括免税、房租减免等在内的扶持政策,支持书店做好服务。

事实上,中国地方层面以立法促进全民阅读的尝试已经在进行。一些城市通过明确和规范政府行为,促进全民阅读,更好地保障市民的阅读权利。

张作珍还建议,出版行业内部需要更强的引领,形成有力的行业监管机构,对盗版等不良行为监督整改,保护作家写好书的热情,鼓励出版社多出好书,书店多卖好书。

读书好——彰显读书的精神价值

是‚世间惟有读书好‛还是‚尽信书不如无书‛?是‚书中自有黄金屋‛还是‚一世读书抵封侯‛?对‚读书何用‛的回答,从来就是一个社会价值观的直接体现。

中国出版集团党组书记王涛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直言,现在社会有不少戾气,一些人信仰的是‚权力‛‚关系‛‚金钱‛,认为是这些而非读书可以改变人生。 书香社会,读书的价值应该得到彰显,‚读书无用‛应被视为荒诞。

十几岁时经历‚文革‛的张冠生自称为‚喝狼奶长大的一代‛。对他而言,几十年来,读书的目的在‚一点点回到地面上‛。他说读书是为了给自己进行‚精神上的透析‛,把潜伏在身体里、不知何时可能被诱发出来的毒素排出体外。 张冠生的小书房里书香四壁。他认为,勤于阅读的人往往热衷思考与表达,从利益导向上看,建设书香社会,就应该让勤于阅读者获得心灵的安慰和精神空间的拓展,否则,‚只能渴望圣徒去阅读‛。

当当网CEO李国庆认为,建设书香社会,首先要确保创作的繁荣,‚这是源泉‛。

书好读——‚在家逛国图‛

李国庆记得,小时候书少,他常在租书摊上要求自己‚三天读完一本书‛,就为了省下几分钱的租金。而现在,他经营的当当网去年电子书下载量达到6000万册,今年当当读书(手机客户端)用户人均日阅读时长已达50分钟。

互联网深刻改变了中国人获取与阅读书籍的方式。中国手机阅读用户超过2亿,移动阅读成为全民阅读新去处。

北京乘客李先生每天在地铁四号线的车厢里用手机读书。他是这座城市首个地铁图书馆——‚M地铁〃图书馆‛的使用者,用手机扫描海报上的二维码,

就能免费阅读全本的推荐图书。但早晚高峰,在拥挤的人流中静心读书,并非易事。

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满足百姓基本的阅读需求,这应是建设书香社会的题中之意。虽然截至2013年,中国已建立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3000多个,拥有文献总量7.5亿册件,但一些图书馆、农家书屋,书籍陈旧、服务落后,往往门可罗雀。

中国国家图书馆副馆长魏大威认为,利用信息技术拓宽渠道,为公众创造更便捷的阅读条件,这是建设书香社会的挑战也是机会之一。105岁的国图正在拥抱移动互联、MOOC(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等新媒体技术,以适应新媒体时代公众阅读习惯的变化。

截至去年底,通过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平台实名注册用户已达550万。‚在家逛国图‛成为现实。


相关内容

  • 近五次我国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综述
  • 近五次我国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综述 OverallDescritionofthePastfiveChinaNationalsReadinSurve ypg 卢 宏 ()江苏省委党校图书馆,南京,100092 [摘要]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进行了十次大规模的我国全国国民阅读调查.对近五次我国国民阅读999-2 ...

  • 全民阅读与图书馆资料
  • [1]朱丹; 侯建立; 李泽玉; 图书馆引导全民阅读的效用分析与研究[J].晋图学刊,2011,(02):4-6+39. 摘要:文章对阅读的含义.方法.目的.意义及趋势进行了相关概述, 结合" 全民阅读" 的主题思想.重要性和作用, 着重分析了图书馆在引导" 全民阅读& ...

  • 全民读书日活动方案
  • 活动主题:阅读给力幸福生活。 主办单位:梅州市委宣传部、梅州市文广新局 承办单位:梅州市剑英图书馆 时间:4月22-30日 地点:梅州市剑英图书馆 横幅标语: 正门:“4·23”世界读书日暨“书香客都”全民阅读活动启动仪式。 后门:阅读给力幸福生活。 活动内容: 1、在96169部队举行“市剑英图书 ...

  • 高考一轮复习指导:第9讲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 [课标要求] 1.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简述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 2.概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 [备考指要] 1.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对弘扬民族精神的作用. ...

  •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1
  • 第二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三条线索: (1)一对主要矛盾:日本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是这一时期的主要矛盾. (2)两条抗战路线和两个战场:国民党执行单纯依靠政府和军队的片面抗战路线:共产党执行全面抗战路线,即人民战争的路线.在两条不同抗战路线的指导下,分别出现了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和国民党负责的 ...

  • "死活读不下去排行榜"折射的阅读危机
  • 最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在网上搞了个"死活读不下去排行榜",在对近3000名读者的意见进行统计之后,得出的结论为:<红楼梦>高居该榜榜首,是读者反映最多的"读不下去"的书:榜单前10名中,中国古典四大名著尽数在列:<百年孤独><追 ...

  • 全民族的抗战的教案
  • 第七单元 走向现代世界 第五课 万众一心的抗日战争 第二课时 全民族的抗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政府推行不抵抗政策的原因及危害:知道促成国民政府态度转变的几件大事.通过阅读分析掌握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原因及意义.了解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最终形成,通过阅读教材和图片分析抗日战争 ...

  • 第16课抗日战争教学设计
  • 第16课 <抗日战争>教学设计 湖南省常德市六中 雷志元 学习目标: 1.让学生知道20世纪30年代日本侵华的史实以及日本在侵华过程中犯下的滔天罪行,激发学生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爱国主义情感: 2. 让学生能够简述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 3.认识全民族团结抗战是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原 ...

  • 数字阅读与全民阅读
  • 数字阅读已经成为全民阅读的重要组成部分.2010年4月19日公布的"第七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显示,2009年,在我国18至70周岁的国民中,包括传统出版物和数字出版物的综合阅读率为70%,比2008年增长2.3个百分点.数字阅读率为24.6%,比2008年增长0.1个百分点.数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