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原型"批评理论的思考

在历史的轨迹下前进

-关于“原型”批评理论的思考

原型批评(也称“神话-原型批评”)是20世纪50.60年代流行于西方的一个重要的批评流派,其主要创始人是加拿大的弗莱,他亦被称为神话原型代表人物。在最一般的意义上,弗莱把神话称为文学的原型,“文学起源于神话”,而他所指的神话主要是圣经神话故事和古代希腊罗马神话故事。从文学的视角看,就会发现《圣经》是以神话的方式讲述着人类生存的全部历程:从创世到末世到获救。弗莱说《圣经》的恢弘想象是后世文学想象的集合体和母胎。《圣经》中人物众多,情景丰富,是后世的无尽藏,人们从中不断汲取灵感和题材,创造了许多经典的作品,例如《德伯家的苔丝》、《喧哗与骚动》。因此,我们阅读文学作品,常常会遇到一些超越时空而普遍存在的人文现象,而且通过它们所体现的宇宙性经验,还常常会产生一种似曾相识或者亲身参与之感。而我更感兴趣的是现代电影中圣经原型的痕迹。很多西方的电影都带有圣经的色彩,这不仅仅是迎合了西方人的胃口,更深层次的是西方的编剧家们不同程度的也受到圣经的影响,会以圣经的某些情节、人物为原型进行创作。我选取比较经典的灾难片电影加以分析。

灾难片与《圣经》的末日情节与拯救情节

欧美地区是盛产灾难片的国度。欧美灾难片的情节震撼,画面音效逼真,让人感受到一 种深深地恐惧。灾难片中不可或缺的当然要数末日情节与拯救情节。洪水、地震、海啸、飓风、极端天气、太阳消失„„然后人类在不停地逃亡,自救或者被救,最终走出绝境。这些电影频频展现这些画面,很大程度来自《圣经》的末日情节和拯救情节。

《圣经》中的《默示录》有这样的描述“第六印一揭开,天地震动,日月无光,满天的星辰..........

如同一阵大风吹落树上未成熟的果实落满遍地。天移位了,山岭、岛屿也在漂移„„这是羔................羊在忿怒!地上的君王、臣宰、将军、壮士、富户、一切为奴的,自主的,纷纷躲进山洞岩.......穴,以避开宝座上上帝的面目和羔羊的忿怒。”“最后,约翰看见新天新地,圣城新耶路撒冷.........

自上帝那里从天而降。宝座中传出洪亮的声音:上帝要与人同住,作他们的上帝,他们作他的子民。上帝要擦去他们的眼泪,人间不再有死亡、悲哀、哭号、疼痛,以前的已经过去,上帝已将一切更新。” ........

我记得在电影《2012》中末日来时,首先是太阳活动异常,然后到美国黄石公园的火山爆发,印度乃至全球发生海啸,强烈地震,天气突然变得极寒,人类纷纷死亡,全球各地,各种各样的自然灾害也以前所未有的规模爆发。各国政府早已联手开始秘密制造方舟,希望能躲过这一浩劫,而秘密方舟就是藏在大山深处。在生死攸关的时刻,一些生命脱颖而出,登上了方舟,而当千千万万个生灵通过各种方法来到诺亚方舟制造基地之时,诺亚方舟有限的容纳数量又引发了恐慌。最终,仅存的人们用互爱和对生命的尊重渡过了难关。 无论是《圣经》还是《2012》我们都能寻找到丝丝的痕迹,首先是世界大变,人人在劫难逃,少数幸运儿存活了下来,然后登上“方舟”,逃离这个人间地狱,最后他们都被救赎了,创造出一片新的天地。《2012》并不是完全再现了《默示录》中的情节,《2012》中也讲述了很多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和在生死线上人的表现。但是我们分明能感受到《2012》的末日情节、救赎情节和《默示录》是紧密相连的。

事实上,《圣经》除了对灾难片有原型方面的影响,它还对诸多电影类型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最直接的表现是属灵电影,例如《》《奇异的恩典》《使徒行传》《约翰福音》《耶稣受难记》《埃及王子》等等。而很多不是属灵电影也相对有《圣经》的色彩,在我们之中,更为出名的是《肖申克的救赎》 。还有很多喜剧片例如《冒牌天神》也是相当的精彩。

当今,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爆炸的年代,各种各样的文化产物,文学作品,影视作品,井喷式的诞生。我们从中找出规律,找到历史烙下的痕迹,不是为了说明这个作品陈旧乏味了,而是通过历史的隧道,让我们能更加清楚理智地去看待现在的世界,现在的问题。同时,原型的运用也可以指导我们去创作出更加经典的作品,引发更多人的共鸣。

在历史的轨迹下前进

-关于“原型”批评理论的思考

原型批评(也称“神话-原型批评”)是20世纪50.60年代流行于西方的一个重要的批评流派,其主要创始人是加拿大的弗莱,他亦被称为神话原型代表人物。在最一般的意义上,弗莱把神话称为文学的原型,“文学起源于神话”,而他所指的神话主要是圣经神话故事和古代希腊罗马神话故事。从文学的视角看,就会发现《圣经》是以神话的方式讲述着人类生存的全部历程:从创世到末世到获救。弗莱说《圣经》的恢弘想象是后世文学想象的集合体和母胎。《圣经》中人物众多,情景丰富,是后世的无尽藏,人们从中不断汲取灵感和题材,创造了许多经典的作品,例如《德伯家的苔丝》、《喧哗与骚动》。因此,我们阅读文学作品,常常会遇到一些超越时空而普遍存在的人文现象,而且通过它们所体现的宇宙性经验,还常常会产生一种似曾相识或者亲身参与之感。而我更感兴趣的是现代电影中圣经原型的痕迹。很多西方的电影都带有圣经的色彩,这不仅仅是迎合了西方人的胃口,更深层次的是西方的编剧家们不同程度的也受到圣经的影响,会以圣经的某些情节、人物为原型进行创作。我选取比较经典的灾难片电影加以分析。

灾难片与《圣经》的末日情节与拯救情节

欧美地区是盛产灾难片的国度。欧美灾难片的情节震撼,画面音效逼真,让人感受到一 种深深地恐惧。灾难片中不可或缺的当然要数末日情节与拯救情节。洪水、地震、海啸、飓风、极端天气、太阳消失„„然后人类在不停地逃亡,自救或者被救,最终走出绝境。这些电影频频展现这些画面,很大程度来自《圣经》的末日情节和拯救情节。

《圣经》中的《默示录》有这样的描述“第六印一揭开,天地震动,日月无光,满天的星辰..........

如同一阵大风吹落树上未成熟的果实落满遍地。天移位了,山岭、岛屿也在漂移„„这是羔................羊在忿怒!地上的君王、臣宰、将军、壮士、富户、一切为奴的,自主的,纷纷躲进山洞岩.......穴,以避开宝座上上帝的面目和羔羊的忿怒。”“最后,约翰看见新天新地,圣城新耶路撒冷.........

自上帝那里从天而降。宝座中传出洪亮的声音:上帝要与人同住,作他们的上帝,他们作他的子民。上帝要擦去他们的眼泪,人间不再有死亡、悲哀、哭号、疼痛,以前的已经过去,上帝已将一切更新。” ........

我记得在电影《2012》中末日来时,首先是太阳活动异常,然后到美国黄石公园的火山爆发,印度乃至全球发生海啸,强烈地震,天气突然变得极寒,人类纷纷死亡,全球各地,各种各样的自然灾害也以前所未有的规模爆发。各国政府早已联手开始秘密制造方舟,希望能躲过这一浩劫,而秘密方舟就是藏在大山深处。在生死攸关的时刻,一些生命脱颖而出,登上了方舟,而当千千万万个生灵通过各种方法来到诺亚方舟制造基地之时,诺亚方舟有限的容纳数量又引发了恐慌。最终,仅存的人们用互爱和对生命的尊重渡过了难关。 无论是《圣经》还是《2012》我们都能寻找到丝丝的痕迹,首先是世界大变,人人在劫难逃,少数幸运儿存活了下来,然后登上“方舟”,逃离这个人间地狱,最后他们都被救赎了,创造出一片新的天地。《2012》并不是完全再现了《默示录》中的情节,《2012》中也讲述了很多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和在生死线上人的表现。但是我们分明能感受到《2012》的末日情节、救赎情节和《默示录》是紧密相连的。

事实上,《圣经》除了对灾难片有原型方面的影响,它还对诸多电影类型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最直接的表现是属灵电影,例如《》《奇异的恩典》《使徒行传》《约翰福音》《耶稣受难记》《埃及王子》等等。而很多不是属灵电影也相对有《圣经》的色彩,在我们之中,更为出名的是《肖申克的救赎》 。还有很多喜剧片例如《冒牌天神》也是相当的精彩。

当今,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爆炸的年代,各种各样的文化产物,文学作品,影视作品,井喷式的诞生。我们从中找出规律,找到历史烙下的痕迹,不是为了说明这个作品陈旧乏味了,而是通过历史的隧道,让我们能更加清楚理智地去看待现在的世界,现在的问题。同时,原型的运用也可以指导我们去创作出更加经典的作品,引发更多人的共鸣。


相关内容

  • 当代生态文明视野中的美国生态批评
  • 美国生态批评的背景和思想渊源 20世纪后半叶,西方社会大规模工业化生产带来的环境反作用,使人类面临环境危机的 巨大风 险,人类的生存环境质量急剧恶化.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工业化国家首当其冲成为这种工 业生产副作用与异化的受害者.人们开始意识到,如果任凭这种以环境破坏为代价的不良生 产方式自由发展,人 ...

  • 当代西方文艺理论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 当代西方文艺理论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一.填空.选择 1.亚里士多德的美学论著是<诗学>,他的美学论观点是净化说. 2.柏拉图<文艺对话录>,观点是"美是理念","艺术是影子的影子","模仿论"."灵感说&qu ...

  • 02年10月西方文论自考试题(真题)[1]
  • 二○○二年十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西方文论选读试题 (课程代码0815)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伊安>是哪位文论家的作品( ) ①亚里士多德 ②贺拉斯 ③王尔德 ④柏拉图 2.贺拉斯写作了( ) ①<诗学> ②<诗艺> ③& ...

  • 文学艺术的本质
  • 文学艺术的本质 作者:田天 来源:<致富时代·下半月>2014年第06期 摘要:荣格的原型批评理论注重研究艺术与集体无意识和艺术与原型之间的关系,把文学纳入到一个广阔.完整的结构中去寻绎蕴涵其中的普遍规律.原型批评理论是西方文学批评史上非常重要的一种批评模式.本文通过对荣格原型批评理论的 ...

  • 莎士比亚戏剧的现代西方文学理论研究述评
  • 摘 要:从莎士比亚的同时代人本・琼生起始,关于莎剧的评论和研究几乎贯穿整个西方文学理论发展史,从精神分析.女权主义.存在主义.原型批评.接受理论.后殖民主义批评.生态批评.后现代主义.一直到新历史主义构成了一条解析莎剧的完整链条.通过分析这些理论在莎剧中的解读与阐释,展示莎剧的全面而深邃,从而使人们 ...

  • 杜丽娘形象变迁和20世纪戏曲文本研究
  • 摘要:20世纪学界对杜丽娘形象的阐释关涉的价值取向.学术旨趣.审美趣味.研究方法存在极大的差异.从50年代到80年代初基本采用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一历史批评方法:80年代中期以后则呈现原型批评.心理分析.比较研究等多元化的研究方法:在世纪末,则实现从目的到手段的过渡,即通过形象内涵的解析来折射更广泛意 ...

  • 西方文论选读试题
  • 西方文论选读试题 (课程代码0815)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伊安>是哪位文论家的作品( ) ①亚里士多德 ②贺拉斯 ③王尔德 ④柏拉图 2.贺拉斯写作了( ) ①<诗学> ②<诗艺> ③<为诗辩护> ④< ...

  • 集体无意识
  • 集体无意识 目录[隐藏] [简述] [它是典型群体心理现象] [集体无意识与原型批评] [集体无意识与原型批评的关系] [荣格与集体无意识学说] [编辑本段] [简述] 瑞士心理学家,分析心理学创始人荣格的分析心理学用语.指由遗传保留的无数同类型经验在心理最深层积淀的人类普遍性精神.在1922年&l ...

  • 一个值得重视的电影美学学派----关于长镜头理论
  • 一个值得重视的电影美学学派----关于长镜头理论 周传基 李陀 长镜头理论自五十年代出现以来,引起了世界电影艺术家和电影理论家的广泛注意:一是它向经典的蒙太奇理论挑战,被一些西方电影理论家称做是一次"电影美学的革命":二是它对当代电影艺术创作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这种影响已经越来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