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的轨迹下前进
-关于“原型”批评理论的思考
原型批评(也称“神话-原型批评”)是20世纪50.60年代流行于西方的一个重要的批评流派,其主要创始人是加拿大的弗莱,他亦被称为神话原型代表人物。在最一般的意义上,弗莱把神话称为文学的原型,“文学起源于神话”,而他所指的神话主要是圣经神话故事和古代希腊罗马神话故事。从文学的视角看,就会发现《圣经》是以神话的方式讲述着人类生存的全部历程:从创世到末世到获救。弗莱说《圣经》的恢弘想象是后世文学想象的集合体和母胎。《圣经》中人物众多,情景丰富,是后世的无尽藏,人们从中不断汲取灵感和题材,创造了许多经典的作品,例如《德伯家的苔丝》、《喧哗与骚动》。因此,我们阅读文学作品,常常会遇到一些超越时空而普遍存在的人文现象,而且通过它们所体现的宇宙性经验,还常常会产生一种似曾相识或者亲身参与之感。而我更感兴趣的是现代电影中圣经原型的痕迹。很多西方的电影都带有圣经的色彩,这不仅仅是迎合了西方人的胃口,更深层次的是西方的编剧家们不同程度的也受到圣经的影响,会以圣经的某些情节、人物为原型进行创作。我选取比较经典的灾难片电影加以分析。
灾难片与《圣经》的末日情节与拯救情节
欧美地区是盛产灾难片的国度。欧美灾难片的情节震撼,画面音效逼真,让人感受到一 种深深地恐惧。灾难片中不可或缺的当然要数末日情节与拯救情节。洪水、地震、海啸、飓风、极端天气、太阳消失„„然后人类在不停地逃亡,自救或者被救,最终走出绝境。这些电影频频展现这些画面,很大程度来自《圣经》的末日情节和拯救情节。
《圣经》中的《默示录》有这样的描述“第六印一揭开,天地震动,日月无光,满天的星辰..........
如同一阵大风吹落树上未成熟的果实落满遍地。天移位了,山岭、岛屿也在漂移„„这是羔................羊在忿怒!地上的君王、臣宰、将军、壮士、富户、一切为奴的,自主的,纷纷躲进山洞岩.......穴,以避开宝座上上帝的面目和羔羊的忿怒。”“最后,约翰看见新天新地,圣城新耶路撒冷.........
自上帝那里从天而降。宝座中传出洪亮的声音:上帝要与人同住,作他们的上帝,他们作他的子民。上帝要擦去他们的眼泪,人间不再有死亡、悲哀、哭号、疼痛,以前的已经过去,上帝已将一切更新。” ........
我记得在电影《2012》中末日来时,首先是太阳活动异常,然后到美国黄石公园的火山爆发,印度乃至全球发生海啸,强烈地震,天气突然变得极寒,人类纷纷死亡,全球各地,各种各样的自然灾害也以前所未有的规模爆发。各国政府早已联手开始秘密制造方舟,希望能躲过这一浩劫,而秘密方舟就是藏在大山深处。在生死攸关的时刻,一些生命脱颖而出,登上了方舟,而当千千万万个生灵通过各种方法来到诺亚方舟制造基地之时,诺亚方舟有限的容纳数量又引发了恐慌。最终,仅存的人们用互爱和对生命的尊重渡过了难关。 无论是《圣经》还是《2012》我们都能寻找到丝丝的痕迹,首先是世界大变,人人在劫难逃,少数幸运儿存活了下来,然后登上“方舟”,逃离这个人间地狱,最后他们都被救赎了,创造出一片新的天地。《2012》并不是完全再现了《默示录》中的情节,《2012》中也讲述了很多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和在生死线上人的表现。但是我们分明能感受到《2012》的末日情节、救赎情节和《默示录》是紧密相连的。
事实上,《圣经》除了对灾难片有原型方面的影响,它还对诸多电影类型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最直接的表现是属灵电影,例如《》《奇异的恩典》《使徒行传》《约翰福音》《耶稣受难记》《埃及王子》等等。而很多不是属灵电影也相对有《圣经》的色彩,在我们之中,更为出名的是《肖申克的救赎》 。还有很多喜剧片例如《冒牌天神》也是相当的精彩。
当今,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爆炸的年代,各种各样的文化产物,文学作品,影视作品,井喷式的诞生。我们从中找出规律,找到历史烙下的痕迹,不是为了说明这个作品陈旧乏味了,而是通过历史的隧道,让我们能更加清楚理智地去看待现在的世界,现在的问题。同时,原型的运用也可以指导我们去创作出更加经典的作品,引发更多人的共鸣。
在历史的轨迹下前进
-关于“原型”批评理论的思考
原型批评(也称“神话-原型批评”)是20世纪50.60年代流行于西方的一个重要的批评流派,其主要创始人是加拿大的弗莱,他亦被称为神话原型代表人物。在最一般的意义上,弗莱把神话称为文学的原型,“文学起源于神话”,而他所指的神话主要是圣经神话故事和古代希腊罗马神话故事。从文学的视角看,就会发现《圣经》是以神话的方式讲述着人类生存的全部历程:从创世到末世到获救。弗莱说《圣经》的恢弘想象是后世文学想象的集合体和母胎。《圣经》中人物众多,情景丰富,是后世的无尽藏,人们从中不断汲取灵感和题材,创造了许多经典的作品,例如《德伯家的苔丝》、《喧哗与骚动》。因此,我们阅读文学作品,常常会遇到一些超越时空而普遍存在的人文现象,而且通过它们所体现的宇宙性经验,还常常会产生一种似曾相识或者亲身参与之感。而我更感兴趣的是现代电影中圣经原型的痕迹。很多西方的电影都带有圣经的色彩,这不仅仅是迎合了西方人的胃口,更深层次的是西方的编剧家们不同程度的也受到圣经的影响,会以圣经的某些情节、人物为原型进行创作。我选取比较经典的灾难片电影加以分析。
灾难片与《圣经》的末日情节与拯救情节
欧美地区是盛产灾难片的国度。欧美灾难片的情节震撼,画面音效逼真,让人感受到一 种深深地恐惧。灾难片中不可或缺的当然要数末日情节与拯救情节。洪水、地震、海啸、飓风、极端天气、太阳消失„„然后人类在不停地逃亡,自救或者被救,最终走出绝境。这些电影频频展现这些画面,很大程度来自《圣经》的末日情节和拯救情节。
《圣经》中的《默示录》有这样的描述“第六印一揭开,天地震动,日月无光,满天的星辰..........
如同一阵大风吹落树上未成熟的果实落满遍地。天移位了,山岭、岛屿也在漂移„„这是羔................羊在忿怒!地上的君王、臣宰、将军、壮士、富户、一切为奴的,自主的,纷纷躲进山洞岩.......穴,以避开宝座上上帝的面目和羔羊的忿怒。”“最后,约翰看见新天新地,圣城新耶路撒冷.........
自上帝那里从天而降。宝座中传出洪亮的声音:上帝要与人同住,作他们的上帝,他们作他的子民。上帝要擦去他们的眼泪,人间不再有死亡、悲哀、哭号、疼痛,以前的已经过去,上帝已将一切更新。” ........
我记得在电影《2012》中末日来时,首先是太阳活动异常,然后到美国黄石公园的火山爆发,印度乃至全球发生海啸,强烈地震,天气突然变得极寒,人类纷纷死亡,全球各地,各种各样的自然灾害也以前所未有的规模爆发。各国政府早已联手开始秘密制造方舟,希望能躲过这一浩劫,而秘密方舟就是藏在大山深处。在生死攸关的时刻,一些生命脱颖而出,登上了方舟,而当千千万万个生灵通过各种方法来到诺亚方舟制造基地之时,诺亚方舟有限的容纳数量又引发了恐慌。最终,仅存的人们用互爱和对生命的尊重渡过了难关。 无论是《圣经》还是《2012》我们都能寻找到丝丝的痕迹,首先是世界大变,人人在劫难逃,少数幸运儿存活了下来,然后登上“方舟”,逃离这个人间地狱,最后他们都被救赎了,创造出一片新的天地。《2012》并不是完全再现了《默示录》中的情节,《2012》中也讲述了很多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和在生死线上人的表现。但是我们分明能感受到《2012》的末日情节、救赎情节和《默示录》是紧密相连的。
事实上,《圣经》除了对灾难片有原型方面的影响,它还对诸多电影类型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最直接的表现是属灵电影,例如《》《奇异的恩典》《使徒行传》《约翰福音》《耶稣受难记》《埃及王子》等等。而很多不是属灵电影也相对有《圣经》的色彩,在我们之中,更为出名的是《肖申克的救赎》 。还有很多喜剧片例如《冒牌天神》也是相当的精彩。
当今,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爆炸的年代,各种各样的文化产物,文学作品,影视作品,井喷式的诞生。我们从中找出规律,找到历史烙下的痕迹,不是为了说明这个作品陈旧乏味了,而是通过历史的隧道,让我们能更加清楚理智地去看待现在的世界,现在的问题。同时,原型的运用也可以指导我们去创作出更加经典的作品,引发更多人的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