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七下第六单元复习提纲
26课 猫 郑振铎
一、重点字词:1、注音:污涩sâ 红绫 líng 怂恿 sǒng yǒng 蜷伏quán 惩戒chéng jiè 怅然 chàng诅骂zǔ 妄下断语wàng
2、词语:(1)涩:这里是不光滑的意思。(2)怂恿:鼓动别人去做,本是个中性词,现在多用于贬义。(3)怅然:不愉快的样子。(4)亡失:死亡或丢失。
二、文学常识:郑振铎:福建长乐人,现代作家、学者、翻译家、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主要著作有《欧行日记》《海燕》《山中杂记》等。
三、问题探究:
1、作者共写了三只猫,其中重点是为了写第三只猫,这里用到了什么写作手法,那为什么还要写前两只猫呢?
答:为了形成鲜明的对比,这样,第三只猫的命运被衬托得更加悲惨,从而也能引起人们更加深切的同情,突出了我的过失之大,悔恨之深,因而能更有力地突出文章的中心。
2、主旨:作者用的是托物咏情法,所以主要还是写人。作者着力描绘了“我”——一个知识分子的情感和思想认识上的变化,且在“我”的省悟、自责、负疚中,还含蓄地阐明了一个发人深思的人生哲理:凡事不可主观臆测,妄下断语,否则就难免造成无法弥补的过失;流露出一种热爱小生命、同情弱小者和勇于自责的感情。
3、重要语句品析
A.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
答:作者连续养了两只猫,却都以悲剧收场,不愿再因此而受伤,所以不想再养猫了。
B.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答:作者目睹了前两只猫的不幸,又亲自制造了第三只猫的悲剧,内心深感内疚,这一句起到了“首尾呼应”的作用,饱含了作者对自己的自责,对自己良心的责问,饱含了忏悔、内疚、痛苦的思想感情。
4、伏笔手法:(1)第一只:“不知怎地忽然消瘦了,也不肯吃东西,光泽的毛也污涩了”——暗示了它“死亡”的必然之势。(2)第二只:“它似乎太活泼了,一点也不怕生人。”“跑到街上,在哪里晒太阳”“总看见它在铁门外边。”“我们都很为它提心吊胆”——暗示了它亡失。(3)第三只: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似乎也特别注意,常常跳在桌上,对鸟笼凝望着。„„妻道:“张婶,留心猫,它会吃鸟呢。”张婶便跑来把猫捉了去。隔一会,它又跳上桌子对鸟笼凝望着了。
5、家里人对周家的丫头,不知名的捉去猫的人所持的态度,说明了什么?家里人责怪周家的丫头,诅骂不知名的夺去小猫的人。“周家的丫头”代表着事不关己、漠不关心的一类人,“不知名的夺去小猫的人”代表着不顾别人,自私自利的一类人。作者借第二只猫的失踪事件,表达了对那种不顾别人利益而自私自利行为的谴责与鞭挞。
6、将“芙蓉鸟事件”的始末,按照故事发展的过程,给每一情节拟一个小标题,并说明为什么这样安排情节。
有六个情节,小标题可依次拟为:买鸟、凝望、被疑、蒙冤、受罚、真相。这当中前五个情节是详细述谈第三只猫的不幸遭遇,把读者置于疑云中。直到最后一个情节,才用寥寥数语揭示真相,于是疑云顿开。这样安排,不仅使情节显得曲折跌宕,而且容易激起读者对第三只猫的同情与怜悯。
四、读背课文1、3、15、30自然段。
27、斑羚飞渡 沈石溪
一、重点字词:1、注音:肌腱:jiàn 逞能:chěng 恍惚:huăng 甜腻:nì 娴熟:xián 斑斓:lán 对峙:zhì 湛蓝:zhàn 苍穹:qióng 悲怆:chuàng 磐石:pán
2、词语:(1)苍穹:天空。(2)对峙:相对而立。(3)悲怆:非常悲伤。(4)娴熟:熟练。
(5)进退维谷:无论是进还是退,都处于困境中。维,是。谷,穷尽,指困境。
(6)眼花缭乱:眼睛看到复杂纷繁的东西感到迷乱。
(7)略胜一筹:比较起来略好一些。筹,筹码。
二、文学常识:沈石溪:原名沈一鸣,动物小说家。被誉为“中国动物小说大王”。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狼王梦》、《盲孩与弃狗》、《一只猎雕的遭遇》,中篇小说《鸟奴》,小说集《第七条猎狗》、《圣火》等。
三、问题探究:1.文章的思想主题:答:文章写了一群面临种群灭绝的斑羚群,在生命的危急时刻,想出了牺牲一半挽救另一半的办法摆脱困境的壮举,由衷地赞美了斑羚在危难中所表现出来的智慧、勇气和自我牺牲精神,使人受到精神的震撼,启发人们重新认识这个万物共存的世界。
2、.镰刀头羊是这场飞渡的组织者,文中重点写了它哪些表现?谈谈你对镰刀头羊的印象。
文中从外形、神态、动作、叫声等方面,刻画了镰刀头羊的形象。文中重点写了镰刀头羊的三次叫声。第一次,当发现陷入绝境时,悲哀地咩了数声,这是无能为力的表示;第二次,当一头母斑羚恍惚地走进斑斓光带里,镰刀头羊发出咩的吼叫,招回母斑羚,并告诉大家,他已有了自救的办法,并组织实施;第三次,在老年和年轻斑羚两个队伍力量悬殊时,镰刀头羊悲怆地轻咩一声,表示为了让更多年轻的斑羚获救,只能牺牲包括自己在内的正当盛年的斑羚,这既是忧伤的叹息,也是召唤补充死亡队伍的命令。
它的叫声和行动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富于智慧,有决断力,遇事镇定,临难从容。
3、文中几次写彩虹,有什么作用?
三次:1、斑羚身陷绝境时彩虹出现:渲染一种神秘色彩并推动情节发展,头羊之所以想出飞渡的办法,或许就是受了彩虹的神秘启示;2、斑羚飞渡时彩虹相映:烘托飞渡的气势,渲染了飞渡的悲壮美;3、头羊走向“那道绚丽的彩虹”: 渲染镰刀头羊自我牺牲的崇高之美。
4、在这个部分中为什么要加入“我”的描写?(“我吃了一惊”“一个我做梦都无法想象的镜头出现了”) 在本段中“我”的描写属于心理描写。作者就是通过自己的心理来反衬斑羚自救举动的令人震撼。而人类在此种情景下却是常有临阵脱逃的表现,这才是使“我”震惊的原因。
5、山涧上空,和那道彩虹平行,又架起了一座桥,那是一座用死亡做桥墩架设起来的桥。(为什么说那座桥是“用死亡做桥墩”?)
因为每一只获得新生的斑羚,都是以另一只的斑羚身体为跳板完成飞渡的。是这些必死的斑羚组成了新生的桥,所以说是“用死亡做桥墩”。
6、思考:从这群斑羚身上,我们看到羚羊具有什么样的精神?团结合作,舍己为人,自我牺牲,视死如归。
四、背诵6、9自然段,注意文段中的动词。
28课 华南虎 牛汉
一、重点字词:铰jiǎo 不羁jī 抽搐chù 沟壑:hâ 叽叽喳喳:jī zhā 栅栏zhà 斑斓lán 呵斥hēchì 苍苍莽莽mǎng 和huò着鲜血xuè 血淋淋xiělīn līn 旖旎yǐnǐ 趾爪zhǐ zhǎo
2、词语:(1)抽搐:肌肉不自觉地收缩的症状,这里指(心灵)因痛苦而颤抖。
(2)不羁:不受束缚。(3)旖旎:柔和美好。(4)呵斥:大声斥责。(5)苍苍莽莽:空阔辽远,没有边际。(6)咆哮:(猛兽)怒吼。(7)石破天惊:原形容箜篌的声音,忽而高亢,忽而低沉,出人意外,有不可名状的奇境。这里用来形容声音大得惊人。
二、文学常识:牛汉:原名史成汉,现当代著名的诗人、作家、文学家。40年代开始诗歌创作,是“七月诗派”的重要成员。诗作著名的有《华南虎》《悼念一棵枫树》《半棵树》等。
三、问题探究:1、华南虎形象:维护尊严,向往自由,蔑视世俗,威武不屈,勇于抗争。象征不屈的生命,执著的灵魂。表达了自己的人生思索:在悲怆和困厄中,人应该超越苦难,拒绝庸俗,抵抗堕落,奋然前行。
2、铁笼形象:笼里华南虎被“捆绑着”、“绞掉趾爪”、“锯掉牙齿”; 象征禁锢自由的邪恶势力。
3、“我”的形象:“终于明白”、“羞愧”、“离开”“恍惚之中听见„„咆哮”, 感到了自己的卑微与堕落;代表了有良知、有思想的人精神上的觉醒。
4、观众形象:“胆怯而绝望”“用石块砸”、“厉声呵斥”、“苦苦劝诱”, 无耻、卑微、自以为是;冷漠、势利、助纣为虐的群体的真实写照。
5、是屈辱的心灵在抽搐吗?答:一方面是指自己的尊严被践踏,自由被剥夺而感到痛苦,另一方面是指生活在这样的世界里而感到屈辱。
6、我羞愧地离开了动物园。答:这里“我羞愧”,是因为自己也曾经作为庸俗的大众中的一员,来“观赏”老虎,在“不羁的灵魂”面前,感到了自己人格的卑微,心灵的堕落,所以十分羞愧。
7、主旨:本诗作于1973年,在特定的历史时期,这首诗表现了知识分子不屈服于黑暗、追求光明的思想感情。在今天,要想在充满诱惑的社会中不屈服、不迷失,追求精神自由和人格独立的人们,都能从这首诗中得到启迪。
8、拓展:(1)歇后语:老虎头上拍苍蝇------不想活了;老虎戴念珠------假装慈悲;老虎追得猫上树------亏留一手;放虎归山------后患无穷;老虎的屁股------摸不得。
(2)成语:虎背熊腰﹕形容肢体粗大强壮。虎踞龙盘﹕形容地势雄伟险要。
虎视眈眈:像老虎那样凶狠而贪婪的注视着。虎头虎脑﹕健壮憨厚的样子。
放虎归山:把老虎放回山林﹐比喻自留祸根。 狼吞虎咽﹕形容吃东西又猛又急。
如虎添翼:本领很大的人又增加了新的助力,使本领更大。
29课 马 布封
一、重点字词 1、注音:觑qù 鬣 liâ 剽悍 piāo hàn 疆场 jiāng 驯良 xùn 窥伺 kuīsì 妍丽 yán 疮痍 chuāng yí 创伤 阔绰 chuî 观瞻 zhān 庇荫 bìyìn 遒劲 qiú 犷野 guǎng 畸形 jī 颚骨 â 慷慨以赴 kāng kǎi 相得益彰 zhāng 妒忌:dùjì 羁绊:jī bàn
2、词语 (1)剽悍:勇猛、强健。(2)慷慨以赴:毫无私心、毫不吝惜的前往。(3)窥伺:暗中观察情况。(4) 疮痍:创伤。 (5)阔绰: 豪华奢侈,排场大。(6)观瞻:具体的形象给人的印象。
(7)项鬣:马脖子上的长毛。(8)庇荫:遮挡阳光的树木等。(9)遒劲:雄健有力。(10)妒忌:对比自己强的人心怀怨恨。(11)相得益彰:指两个人或两件事物相互配合,使二者的能力、作用、好处能得到充分展示。益,更加。彰,明显。 (12)觑:看。
二、文学常识:布封:法国博物学家、作家,用40年的时间写成36巨册的《自然史》。
三、问题探究:1、主旨:文章用文学的笔调,描绘了马在两种生存状态下的不同形象,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天然野生马的由衷赞美,对人类驯养的马的深刻同情。
2、对比手法。例如:通过人工驯养的马和天然野生的马的习性特点的对比,写出了人工驯养的马的驯良,克制,处处受到束缚羁绊的不自由,更突出了天然野生的马的强壮、轻捷和遒劲,具有充沛的精力和高贵的精神。
3、拟人手法。
三、综合性学习:1、以“马”为偏旁地字:骑、骐、骗、验、骈、骖、驷、骆、驼等。
2、含“马”字的成语:马革裹尸 马首是瞻 马放南山 马齿徒增 一马平川 快马加鞭 汗马功劳 龙马精神 单枪匹马 害群之马 塞翁失马 金戈铁马 飞黄腾达 白驹过隙 老骥伏枥
3、有关“马”的俗语:(1)好马不吃回头草;(2)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3)瘦死的骆驼比马大;(4)兵马未动,粮草先行;(5)人有错手,马有失蹄;(6)人在衣裳马在鞍;(7)见鞍思马,睹物思人;(8)君子一言,驷马难追;(9)牛头不对马嘴。
4、我国古代的车马:古代驾二马为(骈),驾三马为(骖),驾四马为(驷)。到(战国)时代,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才形成了骑马之风。我国古代的一车四马为(一乘)。
5、历史上或传说中的名马:刘备的坐骑的卢马,李世民的坐骑昭陵六骏,唐僧的坐骑白龙马,汗血
宝马。
6、与马有关的历史人物和历史故事:伯乐相马,老马识途,老骥服盐车而上太行,按图索骥,秦琼卖马。
7、与马有关的诗词:(1)挥手自兹去, 萧萧斑马鸣。 (李白:《送友人》)
(2)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3夜阑卧听风吹雨, 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4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5)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王翰《凉州词》)
(6射人先射马, 擒贼先擒王。 (杜甫《前出塞》)
(7春风得意马蹄疾, 一日看尽长安花。 (孟郊《登科后》)
(8)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昌龄《出塞》)
30课 狼 蒲松龄
一、重点字词:1、注音:大窘(jiǒng)积薪(xīn)苫蔽(shàn)弛担(chí)眈眈(dān)似瞑(míng) 意暇(xiá)隧入(suì)尻尾(kāo)假寐(mèi)黠(xiá)少时(shǎo)变诈(zhà)
2、注解:1)屠:这里指屠户,即以宰杀牲畜为职业的生意人。
2)缀行甚远:紧跟着走了很远。缀,连结,这里是紧跟的意思。
3)投以骨:同于“以骨投之”,意为,(屠户)把骨头扔给狼 之,指骨头。
4)从:跟从。5)并驱:一起追赶。6)窘:困窘,处境危急。
7)敌:敌对,这里是胁迫、攻击的意思。8)顾:回头看,这里指往旁边看。
9)积薪:堆积柴草。薪,柴草。10)苫蔽成丘:覆盖成小山似的。苫,覆盖。蔽,遮蔽。
11)弛:放松,这里指卸下。12)眈眈相向:瞪眼朝着屠夫。眈眈,注视的样子。
13)少时:一会儿。14)径去:径直走开。15)犬坐于前:像狗似的蹲坐在屠户前面。
16)久之:过了一会儿。之,助词,凑音节,无意义。17)瞑:闭眼。
18)意暇甚:神情悠闲得很。意,这里指神情,态度。暇,空闲。19)暴:突然。20)毙:杀死。
21)洞其中:在其中打洞。洞,打洞 这里作动词用 。其,指柴草堆。
22)隧:指在柴草堆中钻洞。23)尻:屁股。24)股:古今异义,大腿。25)假寐:假装睡觉。假,假装。寐,睡觉。
26)盖:承接上文,表示原因。这里有“原来是”的意思。27)黠:狡猾。28)顷刻:一会儿。
29)禽兽之变诈几何: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啊。变诈,作假,欺骗。几何,多少。
30)止增笑耳:只是增加笑料罢了。
二、文学常识:蒲松龄,字留仙,号柳泉居士,清朝山东人,著名文学家。代表作是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聊斋”是蒲松龄的书房名,“志异”是记述奇异故事的意思。
三、一词多义:1止有剩骨 “止”通“只”2、 恐前后受其敌 攻击 ..
一狼得骨止 停止 盖以诱敌 对手 ..
3、 两狼之并驱如故 旧,原来 4狼不敢前 上前 ..
温故而知新 旧的知识 乃悟前狼假寐 前面 ..
故日月星辰移焉 所以 .
6、又数刀毙之 杀死 5暇甚 神情 ..
而顷刻两毙 被杀死 意将遂入以攻其后也 企图、打算 ..
7投以骨 把 8一犬坐于前 其中的 ..
盖以诱敌 用来 屠自后断其股 狼的 ..
以刀劈狼首 用 其恕乎 大概 ..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来 .
四、词性活用:
1、骨已尽矣 扔完,形作动;2、狼不敢前 上前,名作动;3、其一犬坐于前 像狗一样,名作状。 ...
4、一狼洞其中 打洞,名作动;5、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钻洞,名作动;6、止增笑耳笑料,动作名。 ...
7、一屠晚归 屠户,动作名。 .
五、文言虚词:
①恐前后受其敌。指狼
①复投之 代狼 .
②场主积薪其中。指打麦场②又数刀毙之 代狼 .
③屠乃奔倚其下。指打麦场③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主谓间,无实意,不译。 .
④一狼洞其中。指打麦场 ④久之,目似瞑 助词,凑音节,无意义。 .
⑤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指屠户 ⑤禽兽之变诈几哉 助词,的 .
⑥屠自后断其股。指狼 .
⑦其一犬坐于前。其中 .
六、重要句子翻译。
1、途中两狼,缀行甚远。译文:路上(遇到)两只狼,紧跟着(屠户)走了很远。
2、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译文:屠户在拿骨头扔给狼,后面的狼得到骨头停下来了,可是前面的狼又跟了上来。
3、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译文:骨头已经扔完了,可是两只狼像原来那样一起追赶。
4、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译文:一只狼径直走开,其中一只狼像狗一样蹲坐在前面。
5、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译文: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打算要从洞里进去来攻击屠户的背后。
6、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禽兽的花招能有多少呢?只是增加笑料罢了。
7、(1)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译文:回头看见野地里有个麦场,麦草主人把柴草堆积在麦场当中,覆盖成(一座)小山似的。
七、课文理解1.文章一共五个自然段,分别写了什么?A屠户遇狼B.屠户惧狼C.屠户御狼D.屠户杀狼E作者议狼(前四段叙述,最后一段议论)
2.狼的形象:答:贪得无厌,凶恶,阴险,狡诈
3.屠户的形象:答:勇敢,机智,冷静,果断,沉着。
4、主旨:(1)对像狼一样阴险狡诈的恶势力,不能够心存幻想、妥协退让,而必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2)不管像狼一样的恶人多么狡猾,终归是要失败的。
5、关于狼的成语:狼子野心 狼心狗肺 狼吞虎咽 狼烟四起 狼狈为奸 鬼哭狼嚎 狼狈不堪。
语文七下第六单元复习提纲
26课 猫 郑振铎
一、重点字词:1、注音:污涩sâ 红绫 líng 怂恿 sǒng yǒng 蜷伏quán 惩戒chéng jiè 怅然 chàng诅骂zǔ 妄下断语wàng
2、词语:(1)涩:这里是不光滑的意思。(2)怂恿:鼓动别人去做,本是个中性词,现在多用于贬义。(3)怅然:不愉快的样子。(4)亡失:死亡或丢失。
二、文学常识:郑振铎:福建长乐人,现代作家、学者、翻译家、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主要著作有《欧行日记》《海燕》《山中杂记》等。
三、问题探究:
1、作者共写了三只猫,其中重点是为了写第三只猫,这里用到了什么写作手法,那为什么还要写前两只猫呢?
答:为了形成鲜明的对比,这样,第三只猫的命运被衬托得更加悲惨,从而也能引起人们更加深切的同情,突出了我的过失之大,悔恨之深,因而能更有力地突出文章的中心。
2、主旨:作者用的是托物咏情法,所以主要还是写人。作者着力描绘了“我”——一个知识分子的情感和思想认识上的变化,且在“我”的省悟、自责、负疚中,还含蓄地阐明了一个发人深思的人生哲理:凡事不可主观臆测,妄下断语,否则就难免造成无法弥补的过失;流露出一种热爱小生命、同情弱小者和勇于自责的感情。
3、重要语句品析
A.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
答:作者连续养了两只猫,却都以悲剧收场,不愿再因此而受伤,所以不想再养猫了。
B.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答:作者目睹了前两只猫的不幸,又亲自制造了第三只猫的悲剧,内心深感内疚,这一句起到了“首尾呼应”的作用,饱含了作者对自己的自责,对自己良心的责问,饱含了忏悔、内疚、痛苦的思想感情。
4、伏笔手法:(1)第一只:“不知怎地忽然消瘦了,也不肯吃东西,光泽的毛也污涩了”——暗示了它“死亡”的必然之势。(2)第二只:“它似乎太活泼了,一点也不怕生人。”“跑到街上,在哪里晒太阳”“总看见它在铁门外边。”“我们都很为它提心吊胆”——暗示了它亡失。(3)第三只: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似乎也特别注意,常常跳在桌上,对鸟笼凝望着。„„妻道:“张婶,留心猫,它会吃鸟呢。”张婶便跑来把猫捉了去。隔一会,它又跳上桌子对鸟笼凝望着了。
5、家里人对周家的丫头,不知名的捉去猫的人所持的态度,说明了什么?家里人责怪周家的丫头,诅骂不知名的夺去小猫的人。“周家的丫头”代表着事不关己、漠不关心的一类人,“不知名的夺去小猫的人”代表着不顾别人,自私自利的一类人。作者借第二只猫的失踪事件,表达了对那种不顾别人利益而自私自利行为的谴责与鞭挞。
6、将“芙蓉鸟事件”的始末,按照故事发展的过程,给每一情节拟一个小标题,并说明为什么这样安排情节。
有六个情节,小标题可依次拟为:买鸟、凝望、被疑、蒙冤、受罚、真相。这当中前五个情节是详细述谈第三只猫的不幸遭遇,把读者置于疑云中。直到最后一个情节,才用寥寥数语揭示真相,于是疑云顿开。这样安排,不仅使情节显得曲折跌宕,而且容易激起读者对第三只猫的同情与怜悯。
四、读背课文1、3、15、30自然段。
27、斑羚飞渡 沈石溪
一、重点字词:1、注音:肌腱:jiàn 逞能:chěng 恍惚:huăng 甜腻:nì 娴熟:xián 斑斓:lán 对峙:zhì 湛蓝:zhàn 苍穹:qióng 悲怆:chuàng 磐石:pán
2、词语:(1)苍穹:天空。(2)对峙:相对而立。(3)悲怆:非常悲伤。(4)娴熟:熟练。
(5)进退维谷:无论是进还是退,都处于困境中。维,是。谷,穷尽,指困境。
(6)眼花缭乱:眼睛看到复杂纷繁的东西感到迷乱。
(7)略胜一筹:比较起来略好一些。筹,筹码。
二、文学常识:沈石溪:原名沈一鸣,动物小说家。被誉为“中国动物小说大王”。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狼王梦》、《盲孩与弃狗》、《一只猎雕的遭遇》,中篇小说《鸟奴》,小说集《第七条猎狗》、《圣火》等。
三、问题探究:1.文章的思想主题:答:文章写了一群面临种群灭绝的斑羚群,在生命的危急时刻,想出了牺牲一半挽救另一半的办法摆脱困境的壮举,由衷地赞美了斑羚在危难中所表现出来的智慧、勇气和自我牺牲精神,使人受到精神的震撼,启发人们重新认识这个万物共存的世界。
2、.镰刀头羊是这场飞渡的组织者,文中重点写了它哪些表现?谈谈你对镰刀头羊的印象。
文中从外形、神态、动作、叫声等方面,刻画了镰刀头羊的形象。文中重点写了镰刀头羊的三次叫声。第一次,当发现陷入绝境时,悲哀地咩了数声,这是无能为力的表示;第二次,当一头母斑羚恍惚地走进斑斓光带里,镰刀头羊发出咩的吼叫,招回母斑羚,并告诉大家,他已有了自救的办法,并组织实施;第三次,在老年和年轻斑羚两个队伍力量悬殊时,镰刀头羊悲怆地轻咩一声,表示为了让更多年轻的斑羚获救,只能牺牲包括自己在内的正当盛年的斑羚,这既是忧伤的叹息,也是召唤补充死亡队伍的命令。
它的叫声和行动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富于智慧,有决断力,遇事镇定,临难从容。
3、文中几次写彩虹,有什么作用?
三次:1、斑羚身陷绝境时彩虹出现:渲染一种神秘色彩并推动情节发展,头羊之所以想出飞渡的办法,或许就是受了彩虹的神秘启示;2、斑羚飞渡时彩虹相映:烘托飞渡的气势,渲染了飞渡的悲壮美;3、头羊走向“那道绚丽的彩虹”: 渲染镰刀头羊自我牺牲的崇高之美。
4、在这个部分中为什么要加入“我”的描写?(“我吃了一惊”“一个我做梦都无法想象的镜头出现了”) 在本段中“我”的描写属于心理描写。作者就是通过自己的心理来反衬斑羚自救举动的令人震撼。而人类在此种情景下却是常有临阵脱逃的表现,这才是使“我”震惊的原因。
5、山涧上空,和那道彩虹平行,又架起了一座桥,那是一座用死亡做桥墩架设起来的桥。(为什么说那座桥是“用死亡做桥墩”?)
因为每一只获得新生的斑羚,都是以另一只的斑羚身体为跳板完成飞渡的。是这些必死的斑羚组成了新生的桥,所以说是“用死亡做桥墩”。
6、思考:从这群斑羚身上,我们看到羚羊具有什么样的精神?团结合作,舍己为人,自我牺牲,视死如归。
四、背诵6、9自然段,注意文段中的动词。
28课 华南虎 牛汉
一、重点字词:铰jiǎo 不羁jī 抽搐chù 沟壑:hâ 叽叽喳喳:jī zhā 栅栏zhà 斑斓lán 呵斥hēchì 苍苍莽莽mǎng 和huò着鲜血xuè 血淋淋xiělīn līn 旖旎yǐnǐ 趾爪zhǐ zhǎo
2、词语:(1)抽搐:肌肉不自觉地收缩的症状,这里指(心灵)因痛苦而颤抖。
(2)不羁:不受束缚。(3)旖旎:柔和美好。(4)呵斥:大声斥责。(5)苍苍莽莽:空阔辽远,没有边际。(6)咆哮:(猛兽)怒吼。(7)石破天惊:原形容箜篌的声音,忽而高亢,忽而低沉,出人意外,有不可名状的奇境。这里用来形容声音大得惊人。
二、文学常识:牛汉:原名史成汉,现当代著名的诗人、作家、文学家。40年代开始诗歌创作,是“七月诗派”的重要成员。诗作著名的有《华南虎》《悼念一棵枫树》《半棵树》等。
三、问题探究:1、华南虎形象:维护尊严,向往自由,蔑视世俗,威武不屈,勇于抗争。象征不屈的生命,执著的灵魂。表达了自己的人生思索:在悲怆和困厄中,人应该超越苦难,拒绝庸俗,抵抗堕落,奋然前行。
2、铁笼形象:笼里华南虎被“捆绑着”、“绞掉趾爪”、“锯掉牙齿”; 象征禁锢自由的邪恶势力。
3、“我”的形象:“终于明白”、“羞愧”、“离开”“恍惚之中听见„„咆哮”, 感到了自己的卑微与堕落;代表了有良知、有思想的人精神上的觉醒。
4、观众形象:“胆怯而绝望”“用石块砸”、“厉声呵斥”、“苦苦劝诱”, 无耻、卑微、自以为是;冷漠、势利、助纣为虐的群体的真实写照。
5、是屈辱的心灵在抽搐吗?答:一方面是指自己的尊严被践踏,自由被剥夺而感到痛苦,另一方面是指生活在这样的世界里而感到屈辱。
6、我羞愧地离开了动物园。答:这里“我羞愧”,是因为自己也曾经作为庸俗的大众中的一员,来“观赏”老虎,在“不羁的灵魂”面前,感到了自己人格的卑微,心灵的堕落,所以十分羞愧。
7、主旨:本诗作于1973年,在特定的历史时期,这首诗表现了知识分子不屈服于黑暗、追求光明的思想感情。在今天,要想在充满诱惑的社会中不屈服、不迷失,追求精神自由和人格独立的人们,都能从这首诗中得到启迪。
8、拓展:(1)歇后语:老虎头上拍苍蝇------不想活了;老虎戴念珠------假装慈悲;老虎追得猫上树------亏留一手;放虎归山------后患无穷;老虎的屁股------摸不得。
(2)成语:虎背熊腰﹕形容肢体粗大强壮。虎踞龙盘﹕形容地势雄伟险要。
虎视眈眈:像老虎那样凶狠而贪婪的注视着。虎头虎脑﹕健壮憨厚的样子。
放虎归山:把老虎放回山林﹐比喻自留祸根。 狼吞虎咽﹕形容吃东西又猛又急。
如虎添翼:本领很大的人又增加了新的助力,使本领更大。
29课 马 布封
一、重点字词 1、注音:觑qù 鬣 liâ 剽悍 piāo hàn 疆场 jiāng 驯良 xùn 窥伺 kuīsì 妍丽 yán 疮痍 chuāng yí 创伤 阔绰 chuî 观瞻 zhān 庇荫 bìyìn 遒劲 qiú 犷野 guǎng 畸形 jī 颚骨 â 慷慨以赴 kāng kǎi 相得益彰 zhāng 妒忌:dùjì 羁绊:jī bàn
2、词语 (1)剽悍:勇猛、强健。(2)慷慨以赴:毫无私心、毫不吝惜的前往。(3)窥伺:暗中观察情况。(4) 疮痍:创伤。 (5)阔绰: 豪华奢侈,排场大。(6)观瞻:具体的形象给人的印象。
(7)项鬣:马脖子上的长毛。(8)庇荫:遮挡阳光的树木等。(9)遒劲:雄健有力。(10)妒忌:对比自己强的人心怀怨恨。(11)相得益彰:指两个人或两件事物相互配合,使二者的能力、作用、好处能得到充分展示。益,更加。彰,明显。 (12)觑:看。
二、文学常识:布封:法国博物学家、作家,用40年的时间写成36巨册的《自然史》。
三、问题探究:1、主旨:文章用文学的笔调,描绘了马在两种生存状态下的不同形象,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天然野生马的由衷赞美,对人类驯养的马的深刻同情。
2、对比手法。例如:通过人工驯养的马和天然野生的马的习性特点的对比,写出了人工驯养的马的驯良,克制,处处受到束缚羁绊的不自由,更突出了天然野生的马的强壮、轻捷和遒劲,具有充沛的精力和高贵的精神。
3、拟人手法。
三、综合性学习:1、以“马”为偏旁地字:骑、骐、骗、验、骈、骖、驷、骆、驼等。
2、含“马”字的成语:马革裹尸 马首是瞻 马放南山 马齿徒增 一马平川 快马加鞭 汗马功劳 龙马精神 单枪匹马 害群之马 塞翁失马 金戈铁马 飞黄腾达 白驹过隙 老骥伏枥
3、有关“马”的俗语:(1)好马不吃回头草;(2)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3)瘦死的骆驼比马大;(4)兵马未动,粮草先行;(5)人有错手,马有失蹄;(6)人在衣裳马在鞍;(7)见鞍思马,睹物思人;(8)君子一言,驷马难追;(9)牛头不对马嘴。
4、我国古代的车马:古代驾二马为(骈),驾三马为(骖),驾四马为(驷)。到(战国)时代,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才形成了骑马之风。我国古代的一车四马为(一乘)。
5、历史上或传说中的名马:刘备的坐骑的卢马,李世民的坐骑昭陵六骏,唐僧的坐骑白龙马,汗血
宝马。
6、与马有关的历史人物和历史故事:伯乐相马,老马识途,老骥服盐车而上太行,按图索骥,秦琼卖马。
7、与马有关的诗词:(1)挥手自兹去, 萧萧斑马鸣。 (李白:《送友人》)
(2)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3夜阑卧听风吹雨, 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4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5)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王翰《凉州词》)
(6射人先射马, 擒贼先擒王。 (杜甫《前出塞》)
(7春风得意马蹄疾, 一日看尽长安花。 (孟郊《登科后》)
(8)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昌龄《出塞》)
30课 狼 蒲松龄
一、重点字词:1、注音:大窘(jiǒng)积薪(xīn)苫蔽(shàn)弛担(chí)眈眈(dān)似瞑(míng) 意暇(xiá)隧入(suì)尻尾(kāo)假寐(mèi)黠(xiá)少时(shǎo)变诈(zhà)
2、注解:1)屠:这里指屠户,即以宰杀牲畜为职业的生意人。
2)缀行甚远:紧跟着走了很远。缀,连结,这里是紧跟的意思。
3)投以骨:同于“以骨投之”,意为,(屠户)把骨头扔给狼 之,指骨头。
4)从:跟从。5)并驱:一起追赶。6)窘:困窘,处境危急。
7)敌:敌对,这里是胁迫、攻击的意思。8)顾:回头看,这里指往旁边看。
9)积薪:堆积柴草。薪,柴草。10)苫蔽成丘:覆盖成小山似的。苫,覆盖。蔽,遮蔽。
11)弛:放松,这里指卸下。12)眈眈相向:瞪眼朝着屠夫。眈眈,注视的样子。
13)少时:一会儿。14)径去:径直走开。15)犬坐于前:像狗似的蹲坐在屠户前面。
16)久之:过了一会儿。之,助词,凑音节,无意义。17)瞑:闭眼。
18)意暇甚:神情悠闲得很。意,这里指神情,态度。暇,空闲。19)暴:突然。20)毙:杀死。
21)洞其中:在其中打洞。洞,打洞 这里作动词用 。其,指柴草堆。
22)隧:指在柴草堆中钻洞。23)尻:屁股。24)股:古今异义,大腿。25)假寐:假装睡觉。假,假装。寐,睡觉。
26)盖:承接上文,表示原因。这里有“原来是”的意思。27)黠:狡猾。28)顷刻:一会儿。
29)禽兽之变诈几何: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啊。变诈,作假,欺骗。几何,多少。
30)止增笑耳:只是增加笑料罢了。
二、文学常识:蒲松龄,字留仙,号柳泉居士,清朝山东人,著名文学家。代表作是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聊斋”是蒲松龄的书房名,“志异”是记述奇异故事的意思。
三、一词多义:1止有剩骨 “止”通“只”2、 恐前后受其敌 攻击 ..
一狼得骨止 停止 盖以诱敌 对手 ..
3、 两狼之并驱如故 旧,原来 4狼不敢前 上前 ..
温故而知新 旧的知识 乃悟前狼假寐 前面 ..
故日月星辰移焉 所以 .
6、又数刀毙之 杀死 5暇甚 神情 ..
而顷刻两毙 被杀死 意将遂入以攻其后也 企图、打算 ..
7投以骨 把 8一犬坐于前 其中的 ..
盖以诱敌 用来 屠自后断其股 狼的 ..
以刀劈狼首 用 其恕乎 大概 ..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来 .
四、词性活用:
1、骨已尽矣 扔完,形作动;2、狼不敢前 上前,名作动;3、其一犬坐于前 像狗一样,名作状。 ...
4、一狼洞其中 打洞,名作动;5、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钻洞,名作动;6、止增笑耳笑料,动作名。 ...
7、一屠晚归 屠户,动作名。 .
五、文言虚词:
①恐前后受其敌。指狼
①复投之 代狼 .
②场主积薪其中。指打麦场②又数刀毙之 代狼 .
③屠乃奔倚其下。指打麦场③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主谓间,无实意,不译。 .
④一狼洞其中。指打麦场 ④久之,目似瞑 助词,凑音节,无意义。 .
⑤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指屠户 ⑤禽兽之变诈几哉 助词,的 .
⑥屠自后断其股。指狼 .
⑦其一犬坐于前。其中 .
六、重要句子翻译。
1、途中两狼,缀行甚远。译文:路上(遇到)两只狼,紧跟着(屠户)走了很远。
2、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译文:屠户在拿骨头扔给狼,后面的狼得到骨头停下来了,可是前面的狼又跟了上来。
3、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译文:骨头已经扔完了,可是两只狼像原来那样一起追赶。
4、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译文:一只狼径直走开,其中一只狼像狗一样蹲坐在前面。
5、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译文: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打算要从洞里进去来攻击屠户的背后。
6、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禽兽的花招能有多少呢?只是增加笑料罢了。
7、(1)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译文:回头看见野地里有个麦场,麦草主人把柴草堆积在麦场当中,覆盖成(一座)小山似的。
七、课文理解1.文章一共五个自然段,分别写了什么?A屠户遇狼B.屠户惧狼C.屠户御狼D.屠户杀狼E作者议狼(前四段叙述,最后一段议论)
2.狼的形象:答:贪得无厌,凶恶,阴险,狡诈
3.屠户的形象:答:勇敢,机智,冷静,果断,沉着。
4、主旨:(1)对像狼一样阴险狡诈的恶势力,不能够心存幻想、妥协退让,而必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2)不管像狼一样的恶人多么狡猾,终归是要失败的。
5、关于狼的成语:狼子野心 狼心狗肺 狼吞虎咽 狼烟四起 狼狈为奸 鬼哭狼嚎 狼狈不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