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游记二则-教学教案

教学建议 一、课文主旨 《西湖游记二则》是明代袁宏道的一篇优美的山水小品,文章主要采用了记叙和抒情的表达方式,抒发了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及高雅的志趣。 二、结构内容 《西湖一》全文共5句。 第一层(第1句)写作者出杭州武林门西行游览西湖。 第二层(2—4句)写游西湖所见及内心感受。 第三层(第5句)补充交代此行是作者第一次游西湖及游览时间。 《西湖二》全文共三段。 第一段:写西湖景色最盛美的时候是春天,是月下,一日之内最盛美的则是晨雾,是晚岚。 第二段:写西湖苏堤上绿柳红花,游人如织的繁盛华艳的景象。 第三段:暗讽杭州人不会欣赏西湖美景,表达了作者对世俗庸人的嘲谑。 三、写作特点 1.运用了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寓情于景、寓思想于景物描写之中。 2.多用比喻、拟人、夸张、对偶、排比等修辞,使文章语句艳丽多姿。 3.运用典故,丰富了文章内容。 四、关于引导学生诵读课文的教学建议 本文是文情并茂的山水小品,文辞清丽简洁,内容意趣盎然,非常适合诵读,因此将诵读作为自读的第一个步骤。其要点是通过诵读活动初步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并受到感染。具体操作程序如下: ①进入情境。诵读之前,教师先向学生提供相关的背景资料,如本文作者袁宏道的生平,文章的写作背景,西湖的自然风光及人文景观等等,以激发学生兴趣,进人课文学习的情境,从而为诵读活动酝酿情感,作好准备。 ②诵读感知。在这个步骤中,要求学生按照一定的要求诵读课文,对作品的内容获得初步的感知。本文描写了秀美如画的西湖风景,表达了作者轻松喜悦的心情和高雅的情趣,诵读时要指导学生用心体会,读出感情。为了增强诵读感知的效果,可采用形式多样的诵读方式,如低声吟诵、表情朗诵、分组朗读、随机(vcd、计算机)跟读等。 ③诵读评估。诵读结束,师生就诵读情况进行交流,作出简要评价。如,诵读是否正确流畅,对语调、语速的处理是否恰当,对课文的感知是否达到预期目标。评估既可以由教师评述,也可以由学生互评,个人自评。 五、关于引导学生鉴赏阅读的教学建议 鉴赏是本文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教学中要注意通过分析比较,品读出课文所蕴涵的思想感情、文化内涵,以获得审美的愉悦,并培养初步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本文作者袁宏道是用自己的心来感受西湖之美的,他笔下的西湖如同青春靓丽、婀娜多姿的少女,富有鲜活的生命力和灵性。鉴赏本文如果没有个体生活体验的融入,没有联想和想像的参与,将是苍白无效的。因此,教学中首先要激活学生的生活积累,驱遣丰富的想像。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或者口头言语,调动起学生的情趣,使学生‘投身处地”地体验描写的对象,以增强鉴赏的效果。 其次,鉴赏要善于运用比较的方法。学习本文可以与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作比较,认识两篇诗文的异同;

还可以与晚明小品作家张岱的《西湖七月半》相比较,从而拓展阅读视野,提高欣赏修养。 教学设计示例 第一课时 西湖一 一、导入新课 杭州西湖,是我国优美的名胜之一。多少文人墨客不惜笔墨来赞美它。宋 朝苏东坡《饮湖上初晴雨后》中谈到西湖的两句诗是 “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今天,我们学习明代文学家袁宏道写的《西湖游记二则》,看看作者是怎样独具慧眼,描绘西湖胜景的。 二、作者及背景简介。 (1)袁宏道:明代文学家,字中郎,湖广公安(今属湖北省)人。他的美学思想的核心是“独抒性灵,不拘格套”。作品有《锦帆集》《解脱集》《瓶花斋集》等。 (2)写作背景:袁宏道于万历二十三年二月由京师至江苏吴县任县令,虽颇有政绩,但却感到“性与俗违,官非其器”,羡慕陶潜“归去来兮”,万历二十五年春被准解官,此时恰如游鳞纵壑,大有“无官一身轻”的解脱之感,是年辞官后自春至夏,乃畅游惠山、西湖、五泄、天目等东南山水名胜,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寄托其追求自由的心灵,欣赏造化之奇妙。将其所见所感形诸笔墨。其中描叙杭州西湖山水风光的散文即十六篇之多。 三、阅读分析 分析欣赏《西湖一》,品味其重点词、句。 1.再次请学生朗读课文。 2.重点词语理解: 突兀:高耸的样子。棹zhào:划船。娥:这里指眉上的彩“黛”(青黑色)。颊jiá:面颊。这是说桃花艳丽如少女的颜面。 3.分析课文,品味语句。 ①中哪句话写出了作者急欲见西湖的

渴望心情?(讨论后回答)为什么? 答:“从武林门而西,望保叔塔突兀层崖中,则已心飞湖上也。”因为作者初至杭州,最为心往神驰的是西湖。作者渴慕已久的是一睹西子芳容以解相思之苦。这种感情蓄积已久,其发必速,故游记开篇不容许多笔墨交待,一落笔就直抒性灵:保叔塔为西湖北侧门户,塔身挺秀,卓立山巅,未近西湖而先人眼帘,本也是一处胜景,但作者仅以“望保叔塔突兀层崖中”一笔带过,是因为他心不在焉,“已心飞湖上也”。整个杭州山水风物此时惟“湖上”才是作者钟情之所在。“心飞”的夸饰把他急欲见西湖的渴望心情表露无遗。 ②为何插入一闲笔“午刻人昭庆”?(思考后回答) 答:这是欲扬先抑,造成顿挫之致,然后才续“心飞湖上”之意。 ③下文“茶毕,即棹小舟太湖”中哪个字写出作者此时急不可待之意。 答:“即”最能表现。 ④当作者终于亲眼目睹到朝思暮想的春日西湖时,运用了什么修辞写出了它的妩媚与迷人? 答:作者连用了四个比喻、一组排比句描摹之:“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远处孤山葱绿,宛若美人的黛眉;岸上春花嫣红,恰似少女的面颊;湖上和风,如同酒香一样醉人;湖中波纹,似白统一样起伏。 ⑤以上描写西湖风景是实写还是虚写? 答:仅四句话,但由于选取了西湖典型风物,足以见西湖秀媚的风姿。此为实写。 ⑥作者见到此景后,内心感受如何?是实写还是虚写?起到怎样的作用?(分组讨论后回答) 答:“才一举手,已不觉目酣神醉”,这是虚写西湖,借以反衬西湖之美。 ⑦同学们感悟一下“目酣神醉”是何等心态? 作者虽云“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实际上他却已巧用一精彩之至的妙喻:“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退洛神时也。”这种感觉与联想虽然模糊,但境界空灵,意蕴丰富,颇堪品味。它既启发人联想到西湖如洛神,又使人想像作者如曹植“浮长川而忘反,思绵绵而增慕”的痴情醉态。作者的感情由此进入极高的审美境界。由此可见,山水在作者心目中是具有性灵的,是极其妩媚迷人的。这样比拟就显示出山水风物的精神、情趣,亦体现了作者对自然山水的爱恋之情,与“吏情物态,日巧一日;文网机阱,日深一日”(《与何湘潭》)的官场相比,就更觉自然界的清纯可爱。作者对其初游西游之日,如同与心爱的女人第一次约会一样珍视,因此郑重其事地记下具体日期:“时万历丁酉二月十四日也”。而在另外十五篇西湖游记中则不再注明日期。 ⑧本文在写作上的最大特点是什么? 答:西湖在作者笔下重在写意,勾勒西湖天然娟秀的风情,一种引人酣醉的整体魅力,以及作者的内心体验,而不精雕细刻其山水面目细节。这是本文最重要的特色。 四、总结、扩展 总结:这节课我们分析了西湖美景及作者的内心感受,品味了重要词语和句子,从而提高了我们鉴赏古文的能力。 扩展:据你的理解,互相交流你的欣赏点。 五、布置作业 课下搜集写西湖美景的诗文,写在札记本上。 第二课时 西湖二 一、导入新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得知袁宏道对抗州西湖心往神驰,那么我们欣赏一下他的《西湖二》,看他怎样以独特的个性与审美观来描写西湖胜景的? 二、阅读分析 l.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反复朗读课文,掌握下列词语。 夕岚:傍晚的山光。勒:抑制。相次:一个接一个。恋:迷住。去:离开。歌吹:唱歌奏乐。粉汗:年轻妇女的汗。艳冶:美丽,妖艳。设色:用颜色描画。夕春:夕阳。花态柳情,山容水意:花的姿态,柳的情调,山的容颜,水的意境。受用:享用。 2.请学生疏通文字。 3.分析欣赏本文,品味重点词语、句子。 (l)思考并讨论问题。 ①作者认为西湖最盛是什么季节与时辰? 答:西湖是人间仙境,春夏秋冬、阴晴朝夕皆各有其美,但作者却别具慧眼,情有独钟。所以开篇便说:“西湖最盛,为春为月。” ②为何西湖之春月为最盛,朝烟、夕岚为一日之盛呢? 答:因为西湖之春的盛景,一是盛在花,二是盛在人。作者先写梅花因春寒雪盛,如同被勒住而迟开,花期虽推迟,但得以与杏花、桃花斗妍争奇,使西湖更增添了流光溢彩、姹紫嫣红的春色,却是罕见的“奇观”。

教学建议 一、课文主旨 《西湖游记二则》是明代袁宏道的一篇优美的山水小品,文章主要采用了记叙和抒情的表达方式,抒发了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及高雅的志趣。 二、结构内容 《西湖一》全文共5句。 第一层(第1句)写作者出杭州武林门西行游览西湖。 第二层(2—4句)写游西湖所见及内心感受。 第三层(第5句)补充交代此行是作者第一次游西湖及游览时间。 《西湖二》全文共三段。 第一段:写西湖景色最盛美的时候是春天,是月下,一日之内最盛美的则是晨雾,是晚岚。 第二段:写西湖苏堤上绿柳红花,游人如织的繁盛华艳的景象。 第三段:暗讽杭州人不会欣赏西湖美景,表达了作者对世俗庸人的嘲谑。 三、写作特点 1.运用了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寓情于景、寓思想于景物描写之中。 2.多用比喻、拟人、夸张、对偶、排比等修辞,使文章语句艳丽多姿。 3.运用典故,丰富了文章内容。 四、关于引导学生诵读课文的教学建议 本文是文情并茂的山水小品,文辞清丽简洁,内容意趣盎然,非常适合诵读,因此将诵读作为自读的第一个步骤。其要点是通过诵读活动初步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并受到感染。具体操作程序如下: ①进入情境。诵读之前,教师先向学生提供相关的背景资料,如本文作者袁宏道的生平,文章的写作背景,西湖的自然风光及人文景观等等,以激发学生兴趣,进人课文学习的情境,从而为诵读活动酝酿情感,作好准备。 ②诵读感知。在这个步骤中,要求学生按照一定的要求诵读课文,对作品的内容获得初步的感知。本文描写了秀美如画的西湖风景,表达了作者轻松喜悦的心情和高雅的情趣,诵读时要指导学生用心体会,读出感情。为了增强诵读感知的效果,可采用形式多样的诵读方式,如低声吟诵、表情朗诵、分组朗读、随机(vcd、计算机)跟读等。 ③诵读评估。诵读结束,师生就诵读情况进行交流,作出简要评价。如,诵读是否正确流畅,对语调、语速的处理是否恰当,对课文的感知是否达到预期目标。评估既可以由教师评述,也可以由学生互评,个人自评。 五、关于引导学生鉴赏阅读的教学建议 鉴赏是本文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教学中要注意通过分析比较,品读出课文所蕴涵的思想感情、文化内涵,以获得审美的愉悦,并培养初步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本文作者袁宏道是用自己的心来感受西湖之美的,他笔下的西湖如同青春靓丽、婀娜多姿的少女,富有鲜活的生命力和灵性。鉴赏本文如果没有个体生活体验的融入,没有联想和想像的参与,将是苍白无效的。因此,教学中首先要激活学生的生活积累,驱遣丰富的想像。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或者口头言语,调动起学生的情趣,使学生‘投身处地”地体验描写的对象,以增强鉴赏的效果。 其次,鉴赏要善于运用比较的方法。学习本文可以与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作比较,认识两篇诗文的异同;

还可以与晚明小品作家张岱的《西湖七月半》相比较,从而拓展阅读视野,提高欣赏修养。 教学设计示例 第一课时 西湖一 一、导入新课 杭州西湖,是我国优美的名胜之一。多少文人墨客不惜笔墨来赞美它。宋 朝苏东坡《饮湖上初晴雨后》中谈到西湖的两句诗是 “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今天,我们学习明代文学家袁宏道写的《西湖游记二则》,看看作者是怎样独具慧眼,描绘西湖胜景的。 二、作者及背景简介。 (1)袁宏道:明代文学家,字中郎,湖广公安(今属湖北省)人。他的美学思想的核心是“独抒性灵,不拘格套”。作品有《锦帆集》《解脱集》《瓶花斋集》等。 (2)写作背景:袁宏道于万历二十三年二月由京师至江苏吴县任县令,虽颇有政绩,但却感到“性与俗违,官非其器”,羡慕陶潜“归去来兮”,万历二十五年春被准解官,此时恰如游鳞纵壑,大有“无官一身轻”的解脱之感,是年辞官后自春至夏,乃畅游惠山、西湖、五泄、天目等东南山水名胜,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寄托其追求自由的心灵,欣赏造化之奇妙。将其所见所感形诸笔墨。其中描叙杭州西湖山水风光的散文即十六篇之多。 三、阅读分析 分析欣赏《西湖一》,品味其重点词、句。 1.再次请学生朗读课文。 2.重点词语理解: 突兀:高耸的样子。棹zhào:划船。娥:这里指眉上的彩“黛”(青黑色)。颊jiá:面颊。这是说桃花艳丽如少女的颜面。 3.分析课文,品味语句。 ①中哪句话写出了作者急欲见西湖的

渴望心情?(讨论后回答)为什么? 答:“从武林门而西,望保叔塔突兀层崖中,则已心飞湖上也。”因为作者初至杭州,最为心往神驰的是西湖。作者渴慕已久的是一睹西子芳容以解相思之苦。这种感情蓄积已久,其发必速,故游记开篇不容许多笔墨交待,一落笔就直抒性灵:保叔塔为西湖北侧门户,塔身挺秀,卓立山巅,未近西湖而先人眼帘,本也是一处胜景,但作者仅以“望保叔塔突兀层崖中”一笔带过,是因为他心不在焉,“已心飞湖上也”。整个杭州山水风物此时惟“湖上”才是作者钟情之所在。“心飞”的夸饰把他急欲见西湖的渴望心情表露无遗。 ②为何插入一闲笔“午刻人昭庆”?(思考后回答) 答:这是欲扬先抑,造成顿挫之致,然后才续“心飞湖上”之意。 ③下文“茶毕,即棹小舟太湖”中哪个字写出作者此时急不可待之意。 答:“即”最能表现。 ④当作者终于亲眼目睹到朝思暮想的春日西湖时,运用了什么修辞写出了它的妩媚与迷人? 答:作者连用了四个比喻、一组排比句描摹之:“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远处孤山葱绿,宛若美人的黛眉;岸上春花嫣红,恰似少女的面颊;湖上和风,如同酒香一样醉人;湖中波纹,似白统一样起伏。 ⑤以上描写西湖风景是实写还是虚写? 答:仅四句话,但由于选取了西湖典型风物,足以见西湖秀媚的风姿。此为实写。 ⑥作者见到此景后,内心感受如何?是实写还是虚写?起到怎样的作用?(分组讨论后回答) 答:“才一举手,已不觉目酣神醉”,这是虚写西湖,借以反衬西湖之美。 ⑦同学们感悟一下“目酣神醉”是何等心态? 作者虽云“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实际上他却已巧用一精彩之至的妙喻:“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退洛神时也。”这种感觉与联想虽然模糊,但境界空灵,意蕴丰富,颇堪品味。它既启发人联想到西湖如洛神,又使人想像作者如曹植“浮长川而忘反,思绵绵而增慕”的痴情醉态。作者的感情由此进入极高的审美境界。由此可见,山水在作者心目中是具有性灵的,是极其妩媚迷人的。这样比拟就显示出山水风物的精神、情趣,亦体现了作者对自然山水的爱恋之情,与“吏情物态,日巧一日;文网机阱,日深一日”(《与何湘潭》)的官场相比,就更觉自然界的清纯可爱。作者对其初游西游之日,如同与心爱的女人第一次约会一样珍视,因此郑重其事地记下具体日期:“时万历丁酉二月十四日也”。而在另外十五篇西湖游记中则不再注明日期。 ⑧本文在写作上的最大特点是什么? 答:西湖在作者笔下重在写意,勾勒西湖天然娟秀的风情,一种引人酣醉的整体魅力,以及作者的内心体验,而不精雕细刻其山水面目细节。这是本文最重要的特色。 四、总结、扩展 总结:这节课我们分析了西湖美景及作者的内心感受,品味了重要词语和句子,从而提高了我们鉴赏古文的能力。 扩展:据你的理解,互相交流你的欣赏点。 五、布置作业 课下搜集写西湖美景的诗文,写在札记本上。 第二课时 西湖二 一、导入新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得知袁宏道对抗州西湖心往神驰,那么我们欣赏一下他的《西湖二》,看他怎样以独特的个性与审美观来描写西湖胜景的? 二、阅读分析 l.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反复朗读课文,掌握下列词语。 夕岚:傍晚的山光。勒:抑制。相次:一个接一个。恋:迷住。去:离开。歌吹:唱歌奏乐。粉汗:年轻妇女的汗。艳冶:美丽,妖艳。设色:用颜色描画。夕春:夕阳。花态柳情,山容水意:花的姿态,柳的情调,山的容颜,水的意境。受用:享用。 2.请学生疏通文字。 3.分析欣赏本文,品味重点词语、句子。 (l)思考并讨论问题。 ①作者认为西湖最盛是什么季节与时辰? 答:西湖是人间仙境,春夏秋冬、阴晴朝夕皆各有其美,但作者却别具慧眼,情有独钟。所以开篇便说:“西湖最盛,为春为月。” ②为何西湖之春月为最盛,朝烟、夕岚为一日之盛呢? 答:因为西湖之春的盛景,一是盛在花,二是盛在人。作者先写梅花因春寒雪盛,如同被勒住而迟开,花期虽推迟,但得以与杏花、桃花斗妍争奇,使西湖更增添了流光溢彩、姹紫嫣红的春色,却是罕见的“奇观”。


相关内容

  • 满井游记复习教案设计
  • <满 井 游 记> 复习教案设计 晋州市东宿中学 田 静 <满井游记>复习教案设计 复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积累袁宏道及与"记"有关的常识 (2)积累文中重点的字.词.句 (3)重点理解文章白描和拟人手法的运用,比喻句的表达效果 2.过程与方法 ...

  • 西湖游记二则原文及翻译_袁宏道_全文译文_对照翻译
  • 前一篇:五人墓碑记 后一篇:峡江寺飞泉亭记 西湖游记二则全文阅读: 出处或作者:袁宏道 初至西湖记 从武林门而西,望保叔塔突兀层崖中,则已心飞湖上也.午刻入昭庆,茶毕,即棹小舟入湖.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 ...

  • 西湖游记练习
  • 西湖游记二则 习题精选 一.给下列加重的字注音. 保叔塔( ) 突兀( ) 棹小舟( ) 花光如颊( ) 为朝烟( ) 为夕岚( ) 石篑数为余言( ) 罗纨之盛( ) 夕舂未下( ) 二.解释下列加重的词. 1.望保叔塔层崖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花光 ...

  • 钱塘湖春行_教案定稿
  • <钱塘湖春行>教学设计 刘晓玲 一.导入 钱塘湖又名西湖,说到西湖,我们自然想起苏轼的那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诗句,苏轼笔下的西湖怎样都是美的,那么,在白居易的笔下西湖又是怎样一种美景呢?今天,我们来走进白居易,欣赏这首<钱塘湖春行>. 二 ...

  • 西湖的绿教学设计
  •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教案设计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西湖的绿> 吉林省蛟河市庆岭九年制学校 王向成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 □中学 □小学 2.学科:语文 2.课时:2 3.学生课前准备: (1) .课前布 ...

  • 小小旅行家
  • 小小旅行家 --游记作文指导教案 文题设计 一处名胜就是一幅美丽的画卷,它能带给你视觉的冲击,让你获得精神的愉悦:一处名胜就是一首优美的抒情诗,它能激起你情感的波涛,让你赞叹不已:一处名胜就是一部曲折的历史,它能引发你的深思,启迪你的智慧„„请以"名胜"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500 ...

  • [教案2]第29课[湖心亭看雪]
  • 湖心亭看雪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一些文言实词.虚词. 2.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 3.了解雪后西湖的奇景和作者游湖的雅趣. 4.背诵课文. 能力目标 1.揣摩文中描写西湖雪景的文字,把握作者的语言风格. 2.把握文章运用的白描手法. 3.赏析课文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炉的写作特色. 德育目标 ...

  • 极乐寺纪游阅读答案
  • 极乐寺纪游 袁宗道 高梁桥水,从西山深涧中来,道此①入玉河.白练千匹,微风行水上,若罗纹纸.堤在水中,两波相夹,绿杨四行,树古叶繁,一树之荫,可覆数席,垂线长丈馀.崖北佛庐道院甚众,朱门绀殿,亘数十里.对面远树,高下攒簇,间以水田.西山如螺髻,出于林水之间.极乐寺去桥可三里,路径亦佳.马行绿荫中,若 ...

  • 三年级下语文教案-寓言二则-北京版[小学学科网]
  • 26.寓言二则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9个生字及新词,认读2个字. 2.能够用"匆匆忙忙"和"毫不示弱"造句. 3.能讲述"郑人买履"的故事,表演<鹬蚌相争>. xiaoxue.xuekeedu.com 4.知道这两则寓言所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