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材料
3.1水泥
水泥:选用普通硅酸盐水泥42.5#,参照《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JTG E30-2005)中的有关方法进行检验。按规定表查对其标号值(见表3-1),检测水泥质量是否合格。
表3-1 水泥标号的测定(单位:MPa )
承包人选用水泥时,水泥的各项路用品质必须合格,并应通过混凝土配合比试验,根据其试配弯拉强度、耐久性和工作性确定可使用水泥的品种、标号及厂家。
3.2沥青
3.2.1 普通灌入型复合式路面用沥青
根据当地的气候特征,选用90#沥青或70#沥青作为大空隙基体沥青混合料的结合料,其技术性能参照《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J052-2000)中的有关方法进行检验,具体检验指标见表3-2。
表3-2 基质沥青技术指标
高温地区为了避免沥青发生析漏及保证沥青混合料的稳定,可采用改性沥青。
3.2.2 橡胶沥青灌入型复合式路面用沥青
橡胶沥青应满足表3-3的技术要求。
表3-3 橡胶沥青技术要求
3.3矿料
3.3.1粗集料
粗集料采用石灰岩碎石,有条件的地区可以采用玄武岩碎石,并参照《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2005)实测集料性能,具体指标见表3-4。
表3-4 粗集料试验项目及技术要求
3.3.2细集料
基体沥青混合料细集料选用石灰岩石屑,为间断级配,并符合表3-5的规定。
表3-5 细集料试验项目及技术要求
注: ①坚固性试验可根据需要进行.
3.3.3矿粉
矿粉选用普通石灰石矿粉,符合表3-6的规定。
表3-6 矿粉试验项目及技术要求
3.3.4 细砂
为了保证水泥基砂浆的流动度,尽可能选用洁净的细砂或特细砂,其质量要求见表3-7。同一配合比用的砂的细度模数变化范围不应超过0.3,否则应分别堆放,并调整配合比中的砂率后使用。另外,应在水泥基砂浆流动度、抗拉强度和抗压强度等检验合格的前提下使用。
表 3-7 水泥基砂浆用砂的技术要求
3.4 粉煤灰
拌制水泥基砂浆所用粉煤灰的质量要求见表3-8。
表3-8 粉煤灰分级和质量指标
注:在没有气流筛的情况下,可使用0.08mm 水泥筛,筛余量约为气流筛筛余量的2.4倍。
4 基体沥青混合料和水泥基砂浆配合比设计
4.1 基体沥青混合料级配要求范围
基体沥青混合料级配组成见表4-1。
表4-1 基体沥青混合料级配组成表
4.2 基体沥青混合料的马歇尔设计指标
基体沥青混合料马歇尔试验指标值见表4-2。
表4-2 基体沥青混合料指标要求
4.3水泥基砂浆的性能指标
水泥基砂浆的性能指标要求见表4-3。
表 4-3 水泥基砂浆的性能指标
4.4 灌入型复合式路面混合料的技术标准值
灌注水泥基砂浆后,灌入型复合式路面混合料的技术标准值见表4-4所示。
表4-4 灌入型复合式路面混合料的技术标准值
注:①路表面抗滑性能大于60 BPN,渗水系数小于等于60(ml/min)。
4.5 基体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基体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采用马歇尔试件的体积设计方法进行,并以空隙率作为配合比设计主要指标。设计过程主要包括目标配合比设计、生产配合比设计和生产配合比验证三个阶段。
除本方法另有规定外,应遵照《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附录B 热拌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的规定执行。
4.5.1目标配合比设计
目标配合比设计采用体积法设计。体积法设计基体沥青混合料的步骤可用流程图4-1表示。设计其具体步骤如下:
图4-1 体积法设计流程图
基体沥青路面矿料配合比设计宜借助电子计算机的电子表格用试配法进行。 4.5.2生产配合比设计 a 、确定各种热料仓矿料的用量
对间歇式拌和楼,应从二次筛分后进入各热料仓的矿料取样进行筛分,根据筛分结果,通过计算,使混合料的级配符合目标配合比设计级配和表4-1的规定,以确定各热料仓的用料比例,供拌和楼控制室使用。同时反复调整冷料仓进料比例,以达到供料均衡。同时选择
适宜的筛孔尺寸和安装角度,尽量使各热料仓的供料大体平衡。
b 、确定最佳沥青用量
取目标配合比设计的最佳沥青用量和设计最佳沥青用量±0.3%,进行马歇尔试验,按目标配合比设计方法绘图,根据设计空隙率和其他体积指标综合确定生产配合比的设计沥青用量。按以上方法确定的设计沥青用量可能与目标配合比的设计沥青用量不一致,如相差不超过0.2%,应按生产配合比确定的设计沥青用量进行试拌和试铺,或分析确定试拌试铺用沥青用量;如相差超过0.2%,应找出原因,进一步试验分析后确定试拌试铺用沥青用量。
c 、生产配合比设计检验
按以上生产配合比,用室内小型拌和机拌制沥青混合料,按《公路工程沥青与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J052-2000)进行谢伦堡沥青析漏试验,其析漏损失必须满足不超过0.3%的规定。
4.5.3生产配合比验证
用生产配合比进行试拌,沥青混合料的技术指标合格后铺筑试铺段。取试铺用的沥青混合料进行马歇尔试验检验和沥青含量、矿料筛分试验,检验生产配合比矿料合成级配,由此确定正常生产用的标准配合比。
5 施工工艺
5.1施工程序
灌入型复合式路面的施工主要包括基体沥青混合料面层的铺筑和水泥基砂浆的灌注两个主要阶段。由于灌入型复合式路面的设计要求和设计方法不同于一般沥青路面,而且其中涉及到水泥基砂浆的灌注这一工序,因此其施工方法也不同于一般沥青路面的施工方法。
根据灌入型复合式路面混合料的特点,其主要施工程序如图5-1所示。
图5-1 施工程序
5.2水泥基砂浆的制作与灌浆
5.2.1水泥基砂浆的制作
通常使用水泥砂浆拌和机现场制作水泥基砂浆.其加料顺序为:水-矿粉-(胶乳)-水泥-细砂-减水剂。加水之前应将其它材料拌和1~2min 至均匀,加水再拌和2~3min ,搅拌直至材料均匀一致,即可制成水泥基砂浆。如要求达到某种景观效果,可以与矿粉一起加入一定成份的颜料(色粉)进行拌和(在一些功能铺装中经常采用该办法为路面着色形成彩色路面)。可根据工程规模,选用专门适用水泥基砂浆制作和灌入的移动式拌和设备车进行施工;也可以购买满足性能要求的商品砂浆。
5.2.2水泥基砂浆的灌入
在路面温度降至50℃以下后,首先钻芯取样,测定已铺半柔性路面基体沥青混合料的空隙率。以此作为控制填充水泥基砂浆用量与技术指标设计的参数,控制水泥基砂浆的流动度,以保证水泥基砂浆的渗入。渗透用水泥基砂浆的使用数量,根据渗透深度、基体开级配沥青混合料的空隙率以及砂浆损失率等因素计算确定。砂浆损失率一般为10%左右。
当确认铺设的大空隙基体沥青混合料己冷却至50℃以下后,将设计用量的水泥基砂浆搅拌完毕后尽快灌浆,一般应在搅拌后的5~15min 内使用,以免水泥基砂浆随着时间增长流动度变小,影响水泥基砂浆的渗透效果。因此,与一般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相比,灌入型复合式路面要求各工序之间的衔接要更加迅速、紧凑。灌浆时,应将水泥基砂浆反复在大空隙基体沥青混合料铺装层表面摊铺,使用橡胶路耙反复拖拉使其自然漫透。为了使灌入的水泥基砂浆更加均匀、密实;当路面有纵向坡度时,要从低处向高处撒铺砂浆,以防止水泥基砂浆因为快速流动而造成渗透效果不好。为了帮助砂浆渗透,要及时采用小型振动压路机碾压帮助渗透,使砂浆能充分均匀地渗入基体骨架空隙中。碾压时,保持碾压轮湿润。
当大面积施工时,水泥基砂浆的灌入可采用特制的水泥基砂浆喷洒车进行喷洒灌入。由于水泥基砂浆喷洒车可以在喷洒的过程中边喷洒边搅拌,能够保证水泥基砂浆的流动性和均匀性,防止水泥基砂浆中砂的沉积,从而施工质量相对较高。
5.2.3灌入型复合式路面的表面处理
渗透完毕后,用橡胶路耙将残余在沥青路面表面上的水泥基砂浆清除干净,以暴露出基体沥青混凝土表面的凹凸不平为宜,防止水泥基砂浆一旦残留在铺装面上,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路面外观,并降低路面的抗滑性能。可在水泥浆体灌注完毕,在初凝前将表面清理干净;也可将缓凝剂喷洒在路表面上,最后在内部水泥基砂浆终凝以前将表面的砂浆用水冲洗干净。这样即可以保证下层水泥浆体的强度,又能保证路表面色泽的均匀性。当对防滑和外观有特殊要求时,可用石英砂打磨机除去剩余的水泥基砂浆。对景观有特殊要求的路段,可采取表面喷涂彩色装饰磨耗层进行处理。
在此之前,禁止人员与车辆通行。
5.3养生及其他
对水泥基砂浆要进行一定时间的养生。当施工气温在30℃以下时,不需要特殊的养生方式;而在气温30℃以上时,有必要使用塑料薄膜进行养生。养生时间视砂浆的性质而不同,通常2~3d 后便可开放交通,如在砂浆中使用早强水泥或掺加早强剂,则可望在数小时后开放交通。待砂浆硬化后即可开放交通。
开放交通前的一般养生时间,可由表5-3所示。
灌入型复合式路面可能由于材料与配合比的差异带来路用性能的差异,所以在施工时必须充分把握其特性。由于添加材料与水泥基砂浆的种类差异,施工方面的注意事项也不尽相同,所以必须遵循设计说明开展施工,一般性的注意点如下:
①要控制好基体沥青混合料中沥青用量,沥青用量过大,会在基体沥青混合料面层底部出现积油现象,影响了水泥基砂浆的灌入深度;
②基体沥青混合料的碾压以钢轮压路机为宜,轮胎式压路机易使空隙阻塞;
③水泥基砂浆的灌注施工必须在路面温度降至50℃以下才进行。否则过高的温度会使砂浆迅速硬化。同时,必须确保路面表面清洁;
④要注意初期严格封闭交通,防止雨水冲刷和污物阻塞空隙;
⑤水泥砂浆的撒布要迅速,一次撒足,尽量避免在开始硬化后二次补料;
⑥使用振动压路机辅助砂浆渗透时,要控制压路机的行驶速度和碾压次数,使砂浆徐徐下渗,避免快速行驶引起砂浆四溅;
⑦灌浆后应将多余的砂浆迅速刮除,以保证路面拥有理想的表面构造深度;
⑧选择砂浆的类型时,冬季要考虑砂浆的强度增长时间,夏季则要避免砂浆过快硬化造成收缩裂缝。
3 材料
3.1水泥
水泥:选用普通硅酸盐水泥42.5#,参照《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JTG E30-2005)中的有关方法进行检验。按规定表查对其标号值(见表3-1),检测水泥质量是否合格。
表3-1 水泥标号的测定(单位:MPa )
承包人选用水泥时,水泥的各项路用品质必须合格,并应通过混凝土配合比试验,根据其试配弯拉强度、耐久性和工作性确定可使用水泥的品种、标号及厂家。
3.2沥青
3.2.1 普通灌入型复合式路面用沥青
根据当地的气候特征,选用90#沥青或70#沥青作为大空隙基体沥青混合料的结合料,其技术性能参照《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J052-2000)中的有关方法进行检验,具体检验指标见表3-2。
表3-2 基质沥青技术指标
高温地区为了避免沥青发生析漏及保证沥青混合料的稳定,可采用改性沥青。
3.2.2 橡胶沥青灌入型复合式路面用沥青
橡胶沥青应满足表3-3的技术要求。
表3-3 橡胶沥青技术要求
3.3矿料
3.3.1粗集料
粗集料采用石灰岩碎石,有条件的地区可以采用玄武岩碎石,并参照《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2005)实测集料性能,具体指标见表3-4。
表3-4 粗集料试验项目及技术要求
3.3.2细集料
基体沥青混合料细集料选用石灰岩石屑,为间断级配,并符合表3-5的规定。
表3-5 细集料试验项目及技术要求
注: ①坚固性试验可根据需要进行.
3.3.3矿粉
矿粉选用普通石灰石矿粉,符合表3-6的规定。
表3-6 矿粉试验项目及技术要求
3.3.4 细砂
为了保证水泥基砂浆的流动度,尽可能选用洁净的细砂或特细砂,其质量要求见表3-7。同一配合比用的砂的细度模数变化范围不应超过0.3,否则应分别堆放,并调整配合比中的砂率后使用。另外,应在水泥基砂浆流动度、抗拉强度和抗压强度等检验合格的前提下使用。
表 3-7 水泥基砂浆用砂的技术要求
3.4 粉煤灰
拌制水泥基砂浆所用粉煤灰的质量要求见表3-8。
表3-8 粉煤灰分级和质量指标
注:在没有气流筛的情况下,可使用0.08mm 水泥筛,筛余量约为气流筛筛余量的2.4倍。
4 基体沥青混合料和水泥基砂浆配合比设计
4.1 基体沥青混合料级配要求范围
基体沥青混合料级配组成见表4-1。
表4-1 基体沥青混合料级配组成表
4.2 基体沥青混合料的马歇尔设计指标
基体沥青混合料马歇尔试验指标值见表4-2。
表4-2 基体沥青混合料指标要求
4.3水泥基砂浆的性能指标
水泥基砂浆的性能指标要求见表4-3。
表 4-3 水泥基砂浆的性能指标
4.4 灌入型复合式路面混合料的技术标准值
灌注水泥基砂浆后,灌入型复合式路面混合料的技术标准值见表4-4所示。
表4-4 灌入型复合式路面混合料的技术标准值
注:①路表面抗滑性能大于60 BPN,渗水系数小于等于60(ml/min)。
4.5 基体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基体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采用马歇尔试件的体积设计方法进行,并以空隙率作为配合比设计主要指标。设计过程主要包括目标配合比设计、生产配合比设计和生产配合比验证三个阶段。
除本方法另有规定外,应遵照《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附录B 热拌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的规定执行。
4.5.1目标配合比设计
目标配合比设计采用体积法设计。体积法设计基体沥青混合料的步骤可用流程图4-1表示。设计其具体步骤如下:
图4-1 体积法设计流程图
基体沥青路面矿料配合比设计宜借助电子计算机的电子表格用试配法进行。 4.5.2生产配合比设计 a 、确定各种热料仓矿料的用量
对间歇式拌和楼,应从二次筛分后进入各热料仓的矿料取样进行筛分,根据筛分结果,通过计算,使混合料的级配符合目标配合比设计级配和表4-1的规定,以确定各热料仓的用料比例,供拌和楼控制室使用。同时反复调整冷料仓进料比例,以达到供料均衡。同时选择
适宜的筛孔尺寸和安装角度,尽量使各热料仓的供料大体平衡。
b 、确定最佳沥青用量
取目标配合比设计的最佳沥青用量和设计最佳沥青用量±0.3%,进行马歇尔试验,按目标配合比设计方法绘图,根据设计空隙率和其他体积指标综合确定生产配合比的设计沥青用量。按以上方法确定的设计沥青用量可能与目标配合比的设计沥青用量不一致,如相差不超过0.2%,应按生产配合比确定的设计沥青用量进行试拌和试铺,或分析确定试拌试铺用沥青用量;如相差超过0.2%,应找出原因,进一步试验分析后确定试拌试铺用沥青用量。
c 、生产配合比设计检验
按以上生产配合比,用室内小型拌和机拌制沥青混合料,按《公路工程沥青与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J052-2000)进行谢伦堡沥青析漏试验,其析漏损失必须满足不超过0.3%的规定。
4.5.3生产配合比验证
用生产配合比进行试拌,沥青混合料的技术指标合格后铺筑试铺段。取试铺用的沥青混合料进行马歇尔试验检验和沥青含量、矿料筛分试验,检验生产配合比矿料合成级配,由此确定正常生产用的标准配合比。
5 施工工艺
5.1施工程序
灌入型复合式路面的施工主要包括基体沥青混合料面层的铺筑和水泥基砂浆的灌注两个主要阶段。由于灌入型复合式路面的设计要求和设计方法不同于一般沥青路面,而且其中涉及到水泥基砂浆的灌注这一工序,因此其施工方法也不同于一般沥青路面的施工方法。
根据灌入型复合式路面混合料的特点,其主要施工程序如图5-1所示。
图5-1 施工程序
5.2水泥基砂浆的制作与灌浆
5.2.1水泥基砂浆的制作
通常使用水泥砂浆拌和机现场制作水泥基砂浆.其加料顺序为:水-矿粉-(胶乳)-水泥-细砂-减水剂。加水之前应将其它材料拌和1~2min 至均匀,加水再拌和2~3min ,搅拌直至材料均匀一致,即可制成水泥基砂浆。如要求达到某种景观效果,可以与矿粉一起加入一定成份的颜料(色粉)进行拌和(在一些功能铺装中经常采用该办法为路面着色形成彩色路面)。可根据工程规模,选用专门适用水泥基砂浆制作和灌入的移动式拌和设备车进行施工;也可以购买满足性能要求的商品砂浆。
5.2.2水泥基砂浆的灌入
在路面温度降至50℃以下后,首先钻芯取样,测定已铺半柔性路面基体沥青混合料的空隙率。以此作为控制填充水泥基砂浆用量与技术指标设计的参数,控制水泥基砂浆的流动度,以保证水泥基砂浆的渗入。渗透用水泥基砂浆的使用数量,根据渗透深度、基体开级配沥青混合料的空隙率以及砂浆损失率等因素计算确定。砂浆损失率一般为10%左右。
当确认铺设的大空隙基体沥青混合料己冷却至50℃以下后,将设计用量的水泥基砂浆搅拌完毕后尽快灌浆,一般应在搅拌后的5~15min 内使用,以免水泥基砂浆随着时间增长流动度变小,影响水泥基砂浆的渗透效果。因此,与一般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相比,灌入型复合式路面要求各工序之间的衔接要更加迅速、紧凑。灌浆时,应将水泥基砂浆反复在大空隙基体沥青混合料铺装层表面摊铺,使用橡胶路耙反复拖拉使其自然漫透。为了使灌入的水泥基砂浆更加均匀、密实;当路面有纵向坡度时,要从低处向高处撒铺砂浆,以防止水泥基砂浆因为快速流动而造成渗透效果不好。为了帮助砂浆渗透,要及时采用小型振动压路机碾压帮助渗透,使砂浆能充分均匀地渗入基体骨架空隙中。碾压时,保持碾压轮湿润。
当大面积施工时,水泥基砂浆的灌入可采用特制的水泥基砂浆喷洒车进行喷洒灌入。由于水泥基砂浆喷洒车可以在喷洒的过程中边喷洒边搅拌,能够保证水泥基砂浆的流动性和均匀性,防止水泥基砂浆中砂的沉积,从而施工质量相对较高。
5.2.3灌入型复合式路面的表面处理
渗透完毕后,用橡胶路耙将残余在沥青路面表面上的水泥基砂浆清除干净,以暴露出基体沥青混凝土表面的凹凸不平为宜,防止水泥基砂浆一旦残留在铺装面上,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路面外观,并降低路面的抗滑性能。可在水泥浆体灌注完毕,在初凝前将表面清理干净;也可将缓凝剂喷洒在路表面上,最后在内部水泥基砂浆终凝以前将表面的砂浆用水冲洗干净。这样即可以保证下层水泥浆体的强度,又能保证路表面色泽的均匀性。当对防滑和外观有特殊要求时,可用石英砂打磨机除去剩余的水泥基砂浆。对景观有特殊要求的路段,可采取表面喷涂彩色装饰磨耗层进行处理。
在此之前,禁止人员与车辆通行。
5.3养生及其他
对水泥基砂浆要进行一定时间的养生。当施工气温在30℃以下时,不需要特殊的养生方式;而在气温30℃以上时,有必要使用塑料薄膜进行养生。养生时间视砂浆的性质而不同,通常2~3d 后便可开放交通,如在砂浆中使用早强水泥或掺加早强剂,则可望在数小时后开放交通。待砂浆硬化后即可开放交通。
开放交通前的一般养生时间,可由表5-3所示。
灌入型复合式路面可能由于材料与配合比的差异带来路用性能的差异,所以在施工时必须充分把握其特性。由于添加材料与水泥基砂浆的种类差异,施工方面的注意事项也不尽相同,所以必须遵循设计说明开展施工,一般性的注意点如下:
①要控制好基体沥青混合料中沥青用量,沥青用量过大,会在基体沥青混合料面层底部出现积油现象,影响了水泥基砂浆的灌入深度;
②基体沥青混合料的碾压以钢轮压路机为宜,轮胎式压路机易使空隙阻塞;
③水泥基砂浆的灌注施工必须在路面温度降至50℃以下才进行。否则过高的温度会使砂浆迅速硬化。同时,必须确保路面表面清洁;
④要注意初期严格封闭交通,防止雨水冲刷和污物阻塞空隙;
⑤水泥砂浆的撒布要迅速,一次撒足,尽量避免在开始硬化后二次补料;
⑥使用振动压路机辅助砂浆渗透时,要控制压路机的行驶速度和碾压次数,使砂浆徐徐下渗,避免快速行驶引起砂浆四溅;
⑦灌浆后应将多余的砂浆迅速刮除,以保证路面拥有理想的表面构造深度;
⑧选择砂浆的类型时,冬季要考虑砂浆的强度增长时间,夏季则要避免砂浆过快硬化造成收缩裂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