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总则七亮点照亮你我他

  作为中国民法典的开篇之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3月15日获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表决通过,自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中国民事法律制度从此开启“民法典时代”。   胎儿也有民事权利   假如一个胎儿还没有出生,父亲就去世了,那么这个胎儿有没有继承父亲财产的权利?……生活中,涉及胎儿利益保护的案例越来越多。此次审议的民法总则对胎儿的利益提出了明确的保护原则:涉及遗产继承、接受赠与等胎儿利益的保护,胎儿视为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但是,胎儿出生时未存活的,其民事权利能力自始不存在。   “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法律文明发展程度怎样,关键看对弱势群体的保护程度如何。胎儿无法独立保护自己的利益,如果法律能够对其进行保护,就更能体现法律文明的发展程度。”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中国民法学研究会秘书长王轶指出。   8岁孩子可以“打酱油”   按照现有法律规定,10到18周岁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只能实施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其他行为需要法定代理人代理或征得其同意。民法总则降低了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年龄门槛,规定8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王轶认为,民法典编纂既要强调尊重未成年人的决定自由,也要兼顾尊重未成年人的天性。   老人纳入监护制度保护范围   未成年人、植物人、精神病人、老年痴呆患者,当他们需要参与社会活动或者权益需要维护时,谁可以替他们做主?答案是他们的监护人。   复旦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李世刚介绍,现行民法通则欠缺老年人�O护制度,“总则加宽了我国监护制度的适用范围,突出了监护的功能与目的,强调了对被监护人意愿的尊重,使得我国的监护制度更加全面和现代化。”   对法人作出新分类   法人是法律拟制的“人”。我国现行的民法通则将法人分为企业法人、机关法人、事业单位法人、社会团体法人等。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组织的形态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出现了很多的新的组织现象和形式,现行法律已经很难将这些组织现象完全纳入。对此,民法总则将对法人进行了新的划分,即“营利性法人”和“非营利性法人”。   “这是按照法人设立目的和功能的不同作出的新分类,与民法通则相比进步很大。”中国政法大学教授、中国民法学研究会副会长李永军说。   “QQ币”等享有法律保护   我们现在的社会是信息社会,大数据成为社会的一个重要因素,大数据正在改变我们每个人的生活。近年来,也出现了不少出高价寻找游戏升级代练,购买QQ币的经济现象,游戏装备这种虚拟的财产也能真的出售,换成成货币。传统观念里,Q币游戏中高级人物技能及装备,都是虚拟的东西,顶多算是一种服务,虽然也不乏游戏粉们花RMB充值购买,但仍然不能与RMB等同。   这些能换钱的QQ币、游戏装备到底受不受法律的保护?对于各类数据信息以及“QQ币”、网游装备等网络虚拟财产,应当如何确定其权属,以及如何对其相关权利进行保护,已经成为非常重要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民法总则规定民事主体依法享有知识产权,同时列举了作品、专利、商标等9种客体,其中就包括“数据信息”。   “这个规定是民法总则中的突出亮点,使我国民法典的编纂具有强烈的时代感。”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中国民法学研究会副会长杨立新高度评价。   见义勇为受伤 鼓励被救者补偿   近些年,因见义勇为却惹上纠纷的事情并不少见。见义勇为者如果因为见义勇为的行为受了损害,这个责任谁来承担?受益人该不该对此做出补偿?做了好事还要赔偿,“流血又流泪”的英雄有几个人愿意去做?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民法总则对见义勇为行为的多种情况进行了明确规定。民法总则规定:为保护他人民事权益而使自己受到损害的,由侵权人承担责任,受益人可以给予适当补偿。没有侵权人、侵权人逃逸或者无力承担责任,受害人请求补偿的,受益人应当给予适当补偿。   北京大学教授、中国民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尹田认为,这是对以往相关法律规定的一种突破。很多见义勇为者所受到的是人身伤害,从见义勇为的行为中获得了益处的人,对见义勇为者酌情进行补偿的规定,体现了法律提倡对见义勇为者进行奖励的道德导向。   新增民事主体“非法人组织”   某研究小组、某同乡会、某银行的分行或支行、某电视台的栏目组……这些名目繁多的社会组织既非自然人,也没有法人资格,但是经常可以看到,他们以各自名义开展各类社会活动,对于这些组织应当如何定义?对于他们组织的活动又该如何看待?根据民法总则,它们叫作“非法人组织”。   李永军表示,非法人组织介于自然人和法人之间,可视为“人的集合”,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因此总则从对其大的方面予以规范,更具可行性和操作性。(据新华社报道整理)

  作为中国民法典的开篇之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3月15日获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表决通过,自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中国民事法律制度从此开启“民法典时代”。   胎儿也有民事权利   假如一个胎儿还没有出生,父亲就去世了,那么这个胎儿有没有继承父亲财产的权利?……生活中,涉及胎儿利益保护的案例越来越多。此次审议的民法总则对胎儿的利益提出了明确的保护原则:涉及遗产继承、接受赠与等胎儿利益的保护,胎儿视为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但是,胎儿出生时未存活的,其民事权利能力自始不存在。   “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法律文明发展程度怎样,关键看对弱势群体的保护程度如何。胎儿无法独立保护自己的利益,如果法律能够对其进行保护,就更能体现法律文明的发展程度。”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中国民法学研究会秘书长王轶指出。   8岁孩子可以“打酱油”   按照现有法律规定,10到18周岁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只能实施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其他行为需要法定代理人代理或征得其同意。民法总则降低了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年龄门槛,规定8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王轶认为,民法典编纂既要强调尊重未成年人的决定自由,也要兼顾尊重未成年人的天性。   老人纳入监护制度保护范围   未成年人、植物人、精神病人、老年痴呆患者,当他们需要参与社会活动或者权益需要维护时,谁可以替他们做主?答案是他们的监护人。   复旦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李世刚介绍,现行民法通则欠缺老年人�O护制度,“总则加宽了我国监护制度的适用范围,突出了监护的功能与目的,强调了对被监护人意愿的尊重,使得我国的监护制度更加全面和现代化。”   对法人作出新分类   法人是法律拟制的“人”。我国现行的民法通则将法人分为企业法人、机关法人、事业单位法人、社会团体法人等。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组织的形态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出现了很多的新的组织现象和形式,现行法律已经很难将这些组织现象完全纳入。对此,民法总则将对法人进行了新的划分,即“营利性法人”和“非营利性法人”。   “这是按照法人设立目的和功能的不同作出的新分类,与民法通则相比进步很大。”中国政法大学教授、中国民法学研究会副会长李永军说。   “QQ币”等享有法律保护   我们现在的社会是信息社会,大数据成为社会的一个重要因素,大数据正在改变我们每个人的生活。近年来,也出现了不少出高价寻找游戏升级代练,购买QQ币的经济现象,游戏装备这种虚拟的财产也能真的出售,换成成货币。传统观念里,Q币游戏中高级人物技能及装备,都是虚拟的东西,顶多算是一种服务,虽然也不乏游戏粉们花RMB充值购买,但仍然不能与RMB等同。   这些能换钱的QQ币、游戏装备到底受不受法律的保护?对于各类数据信息以及“QQ币”、网游装备等网络虚拟财产,应当如何确定其权属,以及如何对其相关权利进行保护,已经成为非常重要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民法总则规定民事主体依法享有知识产权,同时列举了作品、专利、商标等9种客体,其中就包括“数据信息”。   “这个规定是民法总则中的突出亮点,使我国民法典的编纂具有强烈的时代感。”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中国民法学研究会副会长杨立新高度评价。   见义勇为受伤 鼓励被救者补偿   近些年,因见义勇为却惹上纠纷的事情并不少见。见义勇为者如果因为见义勇为的行为受了损害,这个责任谁来承担?受益人该不该对此做出补偿?做了好事还要赔偿,“流血又流泪”的英雄有几个人愿意去做?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民法总则对见义勇为行为的多种情况进行了明确规定。民法总则规定:为保护他人民事权益而使自己受到损害的,由侵权人承担责任,受益人可以给予适当补偿。没有侵权人、侵权人逃逸或者无力承担责任,受害人请求补偿的,受益人应当给予适当补偿。   北京大学教授、中国民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尹田认为,这是对以往相关法律规定的一种突破。很多见义勇为者所受到的是人身伤害,从见义勇为的行为中获得了益处的人,对见义勇为者酌情进行补偿的规定,体现了法律提倡对见义勇为者进行奖励的道德导向。   新增民事主体“非法人组织”   某研究小组、某同乡会、某银行的分行或支行、某电视台的栏目组……这些名目繁多的社会组织既非自然人,也没有法人资格,但是经常可以看到,他们以各自名义开展各类社会活动,对于这些组织应当如何定义?对于他们组织的活动又该如何看待?根据民法总则,它们叫作“非法人组织”。   李永军表示,非法人组织介于自然人和法人之间,可视为“人的集合”,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因此总则从对其大的方面予以规范,更具可行性和操作性。(据新华社报道整理)


相关内容

  • 民法总则八大亮点:鼓励见义勇为 救助人不担民事责任
  • 1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获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表决通过,自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民法总则是中国民法典的开篇之作.作为持续关注民法总则及民法典编撰.起草的媒体,成都商报梳理总结出民法总则八大亮点. 亮点1 胎儿有继承接受赠与权利 第16条:涉及遗产继承.接受赠与等胎儿利益 ...

  • 民法总则草案修订亮点解读 你想知道的都在这
  • [民法典编纂时间表] 按照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计划,民法典编纂工作拟按照"两步走"的工作思路进行: 第一步,编纂民法典总则编(即<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经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后,提请2017年3月召开的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 第二步,编纂民法典各分编,拟于2 ...

  • 民法总则草案七大亮点
  • 民法总则草案出炉,"胎儿"也有继承权?! 民法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民法典是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的立法表达.2016年6月27日上午,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上,民法总则(即民法典总则编)被提交审议,总则草案出炉,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主任李适时受委员长会议的 ...

  • 民法总则草案四审呈现7大亮点
  • 3月8日下午,人大2000多名代表将审议民法总则草案,这是第四次审议.对百姓来讲,民法典就是权利的宣言书,"权利法"色彩愈发明显.对比一审稿,三审稿的民事权利章节共26条,较一审稿增长了一倍,包括民事权利的取得.权利人如何行使民事权利.民事权利保护"征收征用应获得公平合 ...

  •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杨立新:全面规定权利客体的重要价值
  • [从总体上看,<民法总则(草案)>规定民事权利客体的内容仍然过于简单,应当面对社会现实问题,全面规定权利客体] □杨立新 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审议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会议<关于提请审议的议案>,随后,<民法总则(草案)> ...

  • 民法总则筑牢"良法善治"之基(对话)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经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将于10月1日起实施,中国民事法律制度正式开启"民法典时代".民法总则行将实施,有着怎样的重要意义和作用?记者采访了暨南大学法学院名誉院长崔建远教授. 记者:您认为,民法总则有哪些创新之处? 崔建远 ...

  • 民法总则关乎每个人的切身权利
  • 民法总则关乎每个人的切身权利 朱恒顺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6年07月01日 01 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草案)>日前提请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审议.这标志着中国法治史上的里程碑之作--民法典编纂工作已正式走向台前,到2020年编纂完成一部内容协调一致.结构严 ...

  • 2017年高考时政热点分析-民法总则-开启"民法典时代"
  • <民法总则>开启"民法典时代" [热点扫描] 2017年3月15日,作为中国民法典的开篇之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获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表决通过,自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中国民事法律制度从此开启"民法典时代".新中国几代人 ...

  • 民事诉讼时效将延长为三年
  • [导读]:六周岁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分界线,董事可能对公司债务等承担连带责任,诉讼时效期间由二年改为三年,一年的特殊诉讼时效将行废止. 日前召开的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对<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草案二次审议稿)>(以下简称"民法总则草案二"进行了审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