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HPLC法测定淡豆豉中大豆异黄酮的含量

   摘 要:目的:优化淡豆豉中大豆异黄酮的高效液相色谱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色谱柱为Agilent Hypersil C18(4.0 mm×250 mm ,5μm) ,流动相为甲醇- 0.09 %醋酸(48:52) ,流速1.0 mL•min-1,测定波长为254 nm,检测温度为25 ℃的色谱条件测定。结果:线性范围:大豆苷40.6~203μg(r=0.9998),染料木苷11.15~55.75μg(r=0.9926),大豆苷元12.05~60.25μg (r=0.9933),染料木素5.5~27.5μg(r=0.9946)。测定精密度:大豆苷RSD=1.59%,染料木苷RSD=1.7%,大豆苷元RSD=0.8%,染料木素RSD=1.6%。大豆异黄酮总量24h稳定性RSD=1.49%,重复性RSD=1.06%,加样回收率:大豆苷为(99.24±3.77)%,染料木苷为(99.66±5.82)%,大豆苷元为(99.41±4.33)%,染料木素为(99.06±7.09)%。结论:本法简便、可靠、灵敏,可作为大豆异黄酮的质量控制方法。    关键词:淡豆豉片; 大豆异黄酮; HPLC   中图分类号:R28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717(2012)01-0182-03   Improvement of Content Determination of Soy Isoflavon from Semen Sojae praeparatum   LIU Qing1, XU Feng�hua2, LI Yong�sheng2   (1.Hebei North University,Zhangjiakuo 075000,Hebei,China;   2.Chinese PLA General Hospital,Beijing 100853,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improve the HPLC method for the content determination of soy isoflavon from Semen Sojae praeparatum. Method: Isoflavone was analyzed on a Agilent Hypersil C18 column (4.0mm×250mm, 5μm). A mixture of MeOH-0.09 % HAc (48∶52) was used as the mobile phase with a flow rate of 1.0mL•min-1. The detecting wavelength was 254 nm at 25℃. Result: The quantitative linear ranges of four isoflavones were daidzin 40.6~203μg(r=0.9998), 11.15~55.75μg(r=0.9926),daidzein 12.05~60.25μg(r=0.9933),genistein 5.5~27.5μg(r=0.9946),the precisions were RSD=1.59%,RSD=1.7%,RSD=0.8%,RSD=1.6%,the stability of isoflavonoids in 24h was RSD=1.49%,reproducibility RSD=1.06%.The recoveries of daidzin was (99.24±3.77)%,genistin was 99.66±5.82%,daidzein was (99.41±4.33)%,genistein was (99.06±7.09)% .Conclusion:The method is convenient,reliable and sensitive so it can be used for the quality control of soy isoflavone.   Key words:Semen Sojae praeparatum; Isoflavone; HPLC      淡豆豉是由大豆的成熟种子经发酵加工而成的制品,始载于《名医别录》[1],具有解表除烦、宣发郁热等功效[2]。其主要成分大豆异黄酮具有具有双相调节机能: 对于低雌激素水平者可起到雌激素样功能,可预防妇女更年期激素消退时产生的疾病,如骨质疏松、血脂升高等;对于高雌激素水平者可产生抗激素功能,同时还具有抗肿瘤和活化免疫调节等作用[3]。淡豆豉含有大豆中的12种异黄酮类组分,分为游离型的苷元和结合型的糖苷两类,其中含量较高的两种苷元成分为染料木素和大豆素,含量较高的两种糖苷类成分为染料木苷和大豆苷。《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对淡豆豉规定了形状和显微鉴别,其中有效成分大豆异黄酮的含量并没有具体测定方法。有文献[4-5]报道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大豆异黄酮含量,但其只以染料木素做异黄酮总含量计算,有一定的局限性,代表性不强。牛丽颖等对淡豆豉中的大豆异黄酮上述4种主要成分进行了的含量测定[6],但其方法采用梯度洗脱,操作繁琐,大豆异黄酮保留时间较长,需50 min左右才能完全出峰,且杂质峰较多,不利于图谱的分析。我们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豆异黄酮的含量的方法,流动相组成简单,为甲醇-0.09 %醋酸,4种被测成分在25 min内全部出峰,大大缩短了保留时间,提高了分离效率,方法更为简便易行、准确可靠。现将本法报道如下。   1仪器与试药   Agilent 1100 LC高效液相色谱仪,紫外检测器,Agilent Chemstation System色谱工作站(美国安捷伦科技公司),CQ - 250超声波清洗器(上海船舶电子设备研究所),ACD-2002-U实验室超纯水系统(艾科浦公司),大豆苷(批号111738-200501),染料木苷(批号111709-200501),大豆苷元(批号1502-200101),染料木素(批号111704-200501),以上标准品均由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购得,甲醇为色谱纯,其他试剂均为分析纯。   2方 法   2.1色谱条件Agilent Hypersil C18柱(4. 0mm×250mm,5μm) ,流动相为甲醇-0.09%醋酸(48∶52),流速1.0mL•min-1,测定波长为254nm,流速1.0mL•min-1,柱温为室温,进样量为20μL,理论板数按大豆苷峰计算不低于3000。   2.2对照品溶液的制备精密称取各对照品(大豆苷,染料木苷,大豆苷元,染料木素)适量,加甲醇溶解定容至10 mL,摇匀,即得。   2.3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供试品约0.2g,精密称定,精密加入甲醇10mL,称质量,超声处理30min,放冷,再称质量,用甲醇补足减失的质量,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2.4线性关系考察精密称取各对照品:大豆苷0.00812g,染料木苷0.00223g,大豆苷元0.00241g,染料木素0.00110g,加甲醇溶于10mL中定容,摇匀,即得(每1mL含大豆苷812μg,染料木苷223μg,大豆苷元241μg,染料木素110μg)。取此对照品溶液分别加甲醇稀释成以下浓度:大豆苷40.6、81.2、121.8、162.4、203μg•mL-1;染料木苷11.15、22.3、33.45、44.6、55.75μg•mL-1;大豆苷元12.05、24.1、36.15、48.2、60.25μg•mL-1;染料木素5.5、11、16.5、22μg•mL-1分别吸取2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中进行测定,将样品浓度与峰面积进行线性回归处理。

  2.5精密度试验精密吸取同一对照品溶液(其中浓度大豆苷121.8μg•mL-1,染料木苷33.45μg•mL-1,大豆苷元36.15μg•mL-1,染料木素16.5μg•mL-1)2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中,连续进样6次,测定供试品溶液中大豆苷,染料木苷,大豆苷元,染料木素的峰面积的RSD值。   2.6稳定性试验精密吸取同一供试品溶液20μL ,分别在0、1、2、4、8、12、24h时间内注入液相色谱仪中,测定大豆苷,染料木苷,大豆苷元,染料木素峰面积,测定大豆异黄酮总量在24h内的稳定性,结果用相对平均偏差值表示。   2.7 重复性试验取同一批供试品6份,分别以上述方法处理进行测定,结果用相对平均偏差值表示。   2.8 加样回收率试验取供试品约0.2 g ,精密称定,共6份,各精密加入大豆异黄酮对照品溶液(浓度各为大豆苷120.117μg•mL-1,染料木苷29.54μg•mL-1,大豆苷元33.21μg•mL-1,染料木素18.12μg•mL-1以甲醇为溶剂) 10 mL,余下同供试品溶液制备方法制备,测定,计算回收率。   3结 果   3.1对照品HPLC图 见图1。   3.2 阴性对照液HPLC图 结果表明,阴性对照溶液色谱在大豆异黄酮色谱峰相应的位置上无色谱峰,说明在此色谱条件下,制剂中其他成分不干扰大豆异黄酮的测定。 见图2。   3.3 样品液HPLC图 见图3。   3.4 大豆异黄酮4种成分线性关系结果 结果表明各样品在上述浓度范围内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见表1。   3.5对照品溶液中大豆苷,染料木苷,大豆苷元,染料木素的峰面积的RSD值 大豆苷为1.59%,染料木苷为1.7%,大豆苷元为0.8%,染料木素为1.6%。结果表明精密度符合要求。   3.6稳定性试验 大豆异黄酮总量在24h 内的稳定性,用相对平均偏差值表示为RSD 1.49 %。结果表明稳定性良好。   3.7重复性试验 测得的RSD 1.06%。结果表明重复性良好。   3.8加样回收率测定结果大豆苷见表2,染料木苷见表3,大豆苷元见表4,染料木素见表5,结果表明加样回收率良好。   4 讨 论   4.1 提取工艺的选择我们比较了不同乙醇浓度的提取工艺,发现60%的乙醇提取有效成分含量最高。再有一个影响因素就是提取温度,温度低有利于有效成分不被破坏,但会延长提取时间,不利于生产效率的提高。采用60%乙醇渗漉充分提取有效成分需48h,回流只需2h,并且经验证,有效成分含量相似,因此我们采用60%乙醇回流的工艺。经HPLC验证此种工艺下各有效成分出峰良好。相比文献[7]中采用超临界流体萃取脱脂4h后,再用70% 的乙醇溶液(V/V)提取大豆异黄酮,更加简便易行,仪器要求简单,且有效成分含量相似。经HPLC验证此种工艺下各有效成分出峰良好。   4.2 波长选择取大豆异黄酮对照品混合溶液在200~400nm内进行紫外扫描结果发现,在254nm处有最大吸收峰,峰形好,且总峰面积最大,由此确定紫外检测器的检侧波长为254nm紫外分光光度法在黄酮类化合物含量测定中的应用,较文献报道的259nm[5]、260nm[8-9]及261nm[4-6]处测定的吸光度更优,且辅料对其无明显干扰。   4.3 柱温选择柱温影响大豆异黄酮有效成分的保留时间及分离度,柱温过高,分离度不好,影响色谱柱寿命;柱温过低,分析时间延长,灵敏度降低。通过试验,本方法确定柱温为室温25 ℃左右。   4.4 流动相的选择有关文献[6]采用乙腈23 %冰醋酸,流动相A为乙腈,流动相B为3%冰醋酸水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大豆异黄酮保留时间相对较长(50min左右),且操作繁琐。本文以甲醇-0.09%醋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所得色谱峰峰形好, 大豆异黄酮保留时间大为缩短(小于25min),避免了梯度洗脱,操作简便,分离效果佳。   参考文献   [1] 李娜,黄庆柏.淡豆豉中的异黄酮成分及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J].中国现代中药,2008,10(7):18-19.   [2] 虞丹.植物雌激素――大豆异黄酮的药理作用研究概况[J].海峡药学,2007,19(2):9-12.   [3] 刘葵, 张恩娟.大豆异黄酮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中国药房,2006,17(1):67-69.   [4] 牛丽颖, 石素琴, 刘敏彦,等. 淡豆豉炮制工艺的优化研究[J].中成药,2010,32(8):1372-1376.   [5] 崔力剑,黄芸,杜淑娟,等.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淡豆豉中异黄酮的含量[J].河北中医药学报,2004, 19(3):32-33.   [6] 牛丽颖,杜红娜,刘姣,等. 淡豆豉炮制前后异黄酮组分含量的比较[J].大豆科学, 2008, 27(4):672-678.   [7] 郭文勇,刘彬果,钟蕾,等.大孔树脂吸附层析法提取淡豆豉中总异黄酮的研究[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4,25 (9):1033-1034.   [8] 毛峻琴,宓鹤鸣,娄子洋,等.HPLC 法测定淡豆豉中异黄酮的含量[J].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0,21(10):955-957.   [9] 毛俊琴,黄晓谨,周月芬,等.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淡豆豉药材中异黄酮含量[J].药物分析杂志,2004,24(6):587-590.

   摘 要:目的:优化淡豆豉中大豆异黄酮的高效液相色谱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色谱柱为Agilent Hypersil C18(4.0 mm×250 mm ,5μm) ,流动相为甲醇- 0.09 %醋酸(48:52) ,流速1.0 mL•min-1,测定波长为254 nm,检测温度为25 ℃的色谱条件测定。结果:线性范围:大豆苷40.6~203μg(r=0.9998),染料木苷11.15~55.75μg(r=0.9926),大豆苷元12.05~60.25μg (r=0.9933),染料木素5.5~27.5μg(r=0.9946)。测定精密度:大豆苷RSD=1.59%,染料木苷RSD=1.7%,大豆苷元RSD=0.8%,染料木素RSD=1.6%。大豆异黄酮总量24h稳定性RSD=1.49%,重复性RSD=1.06%,加样回收率:大豆苷为(99.24±3.77)%,染料木苷为(99.66±5.82)%,大豆苷元为(99.41±4.33)%,染料木素为(99.06±7.09)%。结论:本法简便、可靠、灵敏,可作为大豆异黄酮的质量控制方法。    关键词:淡豆豉片; 大豆异黄酮; HPLC   中图分类号:R28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717(2012)01-0182-03   Improvement of Content Determination of Soy Isoflavon from Semen Sojae praeparatum   LIU Qing1, XU Feng�hua2, LI Yong�sheng2   (1.Hebei North University,Zhangjiakuo 075000,Hebei,China;   2.Chinese PLA General Hospital,Beijing 100853,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improve the HPLC method for the content determination of soy isoflavon from Semen Sojae praeparatum. Method: Isoflavone was analyzed on a Agilent Hypersil C18 column (4.0mm×250mm, 5μm). A mixture of MeOH-0.09 % HAc (48∶52) was used as the mobile phase with a flow rate of 1.0mL•min-1. The detecting wavelength was 254 nm at 25℃. Result: The quantitative linear ranges of four isoflavones were daidzin 40.6~203μg(r=0.9998), 11.15~55.75μg(r=0.9926),daidzein 12.05~60.25μg(r=0.9933),genistein 5.5~27.5μg(r=0.9946),the precisions were RSD=1.59%,RSD=1.7%,RSD=0.8%,RSD=1.6%,the stability of isoflavonoids in 24h was RSD=1.49%,reproducibility RSD=1.06%.The recoveries of daidzin was (99.24±3.77)%,genistin was 99.66±5.82%,daidzein was (99.41±4.33)%,genistein was (99.06±7.09)% .Conclusion:The method is convenient,reliable and sensitive so it can be used for the quality control of soy isoflavone.   Key words:Semen Sojae praeparatum; Isoflavone; HPLC      淡豆豉是由大豆的成熟种子经发酵加工而成的制品,始载于《名医别录》[1],具有解表除烦、宣发郁热等功效[2]。其主要成分大豆异黄酮具有具有双相调节机能: 对于低雌激素水平者可起到雌激素样功能,可预防妇女更年期激素消退时产生的疾病,如骨质疏松、血脂升高等;对于高雌激素水平者可产生抗激素功能,同时还具有抗肿瘤和活化免疫调节等作用[3]。淡豆豉含有大豆中的12种异黄酮类组分,分为游离型的苷元和结合型的糖苷两类,其中含量较高的两种苷元成分为染料木素和大豆素,含量较高的两种糖苷类成分为染料木苷和大豆苷。《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对淡豆豉规定了形状和显微鉴别,其中有效成分大豆异黄酮的含量并没有具体测定方法。有文献[4-5]报道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大豆异黄酮含量,但其只以染料木素做异黄酮总含量计算,有一定的局限性,代表性不强。牛丽颖等对淡豆豉中的大豆异黄酮上述4种主要成分进行了的含量测定[6],但其方法采用梯度洗脱,操作繁琐,大豆异黄酮保留时间较长,需50 min左右才能完全出峰,且杂质峰较多,不利于图谱的分析。我们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豆异黄酮的含量的方法,流动相组成简单,为甲醇-0.09 %醋酸,4种被测成分在25 min内全部出峰,大大缩短了保留时间,提高了分离效率,方法更为简便易行、准确可靠。现将本法报道如下。   1仪器与试药   Agilent 1100 LC高效液相色谱仪,紫外检测器,Agilent Chemstation System色谱工作站(美国安捷伦科技公司),CQ - 250超声波清洗器(上海船舶电子设备研究所),ACD-2002-U实验室超纯水系统(艾科浦公司),大豆苷(批号111738-200501),染料木苷(批号111709-200501),大豆苷元(批号1502-200101),染料木素(批号111704-200501),以上标准品均由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购得,甲醇为色谱纯,其他试剂均为分析纯。   2方 法   2.1色谱条件Agilent Hypersil C18柱(4. 0mm×250mm,5μm) ,流动相为甲醇-0.09%醋酸(48∶52),流速1.0mL•min-1,测定波长为254nm,流速1.0mL•min-1,柱温为室温,进样量为20μL,理论板数按大豆苷峰计算不低于3000。   2.2对照品溶液的制备精密称取各对照品(大豆苷,染料木苷,大豆苷元,染料木素)适量,加甲醇溶解定容至10 mL,摇匀,即得。   2.3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供试品约0.2g,精密称定,精密加入甲醇10mL,称质量,超声处理30min,放冷,再称质量,用甲醇补足减失的质量,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2.4线性关系考察精密称取各对照品:大豆苷0.00812g,染料木苷0.00223g,大豆苷元0.00241g,染料木素0.00110g,加甲醇溶于10mL中定容,摇匀,即得(每1mL含大豆苷812μg,染料木苷223μg,大豆苷元241μg,染料木素110μg)。取此对照品溶液分别加甲醇稀释成以下浓度:大豆苷40.6、81.2、121.8、162.4、203μg•mL-1;染料木苷11.15、22.3、33.45、44.6、55.75μg•mL-1;大豆苷元12.05、24.1、36.15、48.2、60.25μg•mL-1;染料木素5.5、11、16.5、22μg•mL-1分别吸取2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中进行测定,将样品浓度与峰面积进行线性回归处理。

  2.5精密度试验精密吸取同一对照品溶液(其中浓度大豆苷121.8μg•mL-1,染料木苷33.45μg•mL-1,大豆苷元36.15μg•mL-1,染料木素16.5μg•mL-1)2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中,连续进样6次,测定供试品溶液中大豆苷,染料木苷,大豆苷元,染料木素的峰面积的RSD值。   2.6稳定性试验精密吸取同一供试品溶液20μL ,分别在0、1、2、4、8、12、24h时间内注入液相色谱仪中,测定大豆苷,染料木苷,大豆苷元,染料木素峰面积,测定大豆异黄酮总量在24h内的稳定性,结果用相对平均偏差值表示。   2.7 重复性试验取同一批供试品6份,分别以上述方法处理进行测定,结果用相对平均偏差值表示。   2.8 加样回收率试验取供试品约0.2 g ,精密称定,共6份,各精密加入大豆异黄酮对照品溶液(浓度各为大豆苷120.117μg•mL-1,染料木苷29.54μg•mL-1,大豆苷元33.21μg•mL-1,染料木素18.12μg•mL-1以甲醇为溶剂) 10 mL,余下同供试品溶液制备方法制备,测定,计算回收率。   3结 果   3.1对照品HPLC图 见图1。   3.2 阴性对照液HPLC图 结果表明,阴性对照溶液色谱在大豆异黄酮色谱峰相应的位置上无色谱峰,说明在此色谱条件下,制剂中其他成分不干扰大豆异黄酮的测定。 见图2。   3.3 样品液HPLC图 见图3。   3.4 大豆异黄酮4种成分线性关系结果 结果表明各样品在上述浓度范围内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见表1。   3.5对照品溶液中大豆苷,染料木苷,大豆苷元,染料木素的峰面积的RSD值 大豆苷为1.59%,染料木苷为1.7%,大豆苷元为0.8%,染料木素为1.6%。结果表明精密度符合要求。   3.6稳定性试验 大豆异黄酮总量在24h 内的稳定性,用相对平均偏差值表示为RSD 1.49 %。结果表明稳定性良好。   3.7重复性试验 测得的RSD 1.06%。结果表明重复性良好。   3.8加样回收率测定结果大豆苷见表2,染料木苷见表3,大豆苷元见表4,染料木素见表5,结果表明加样回收率良好。   4 讨 论   4.1 提取工艺的选择我们比较了不同乙醇浓度的提取工艺,发现60%的乙醇提取有效成分含量最高。再有一个影响因素就是提取温度,温度低有利于有效成分不被破坏,但会延长提取时间,不利于生产效率的提高。采用60%乙醇渗漉充分提取有效成分需48h,回流只需2h,并且经验证,有效成分含量相似,因此我们采用60%乙醇回流的工艺。经HPLC验证此种工艺下各有效成分出峰良好。相比文献[7]中采用超临界流体萃取脱脂4h后,再用70% 的乙醇溶液(V/V)提取大豆异黄酮,更加简便易行,仪器要求简单,且有效成分含量相似。经HPLC验证此种工艺下各有效成分出峰良好。   4.2 波长选择取大豆异黄酮对照品混合溶液在200~400nm内进行紫外扫描结果发现,在254nm处有最大吸收峰,峰形好,且总峰面积最大,由此确定紫外检测器的检侧波长为254nm紫外分光光度法在黄酮类化合物含量测定中的应用,较文献报道的259nm[5]、260nm[8-9]及261nm[4-6]处测定的吸光度更优,且辅料对其无明显干扰。   4.3 柱温选择柱温影响大豆异黄酮有效成分的保留时间及分离度,柱温过高,分离度不好,影响色谱柱寿命;柱温过低,分析时间延长,灵敏度降低。通过试验,本方法确定柱温为室温25 ℃左右。   4.4 流动相的选择有关文献[6]采用乙腈23 %冰醋酸,流动相A为乙腈,流动相B为3%冰醋酸水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大豆异黄酮保留时间相对较长(50min左右),且操作繁琐。本文以甲醇-0.09%醋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所得色谱峰峰形好, 大豆异黄酮保留时间大为缩短(小于25min),避免了梯度洗脱,操作简便,分离效果佳。   参考文献   [1] 李娜,黄庆柏.淡豆豉中的异黄酮成分及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J].中国现代中药,2008,10(7):18-19.   [2] 虞丹.植物雌激素――大豆异黄酮的药理作用研究概况[J].海峡药学,2007,19(2):9-12.   [3] 刘葵, 张恩娟.大豆异黄酮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中国药房,2006,17(1):67-69.   [4] 牛丽颖, 石素琴, 刘敏彦,等. 淡豆豉炮制工艺的优化研究[J].中成药,2010,32(8):1372-1376.   [5] 崔力剑,黄芸,杜淑娟,等.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淡豆豉中异黄酮的含量[J].河北中医药学报,2004, 19(3):32-33.   [6] 牛丽颖,杜红娜,刘姣,等. 淡豆豉炮制前后异黄酮组分含量的比较[J].大豆科学, 2008, 27(4):672-678.   [7] 郭文勇,刘彬果,钟蕾,等.大孔树脂吸附层析法提取淡豆豉中总异黄酮的研究[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4,25 (9):1033-1034.   [8] 毛峻琴,宓鹤鸣,娄子洋,等.HPLC 法测定淡豆豉中异黄酮的含量[J].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0,21(10):955-957.   [9] 毛俊琴,黄晓谨,周月芬,等.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淡豆豉药材中异黄酮含量[J].药物分析杂志,2004,24(6):587-590.


相关内容

  • 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进展
  • 2007年第22卷第6期中华中医药杂志(原中国医药学报) ・387・ ・综述・ 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进展 朱丹1袁芳1孟坤2宋雅娟3 (1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北京100083:2北京坤奥基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北京100085: 3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哈尔滨150086) 关键词:黄酮类化 ...

  • 高效液相色谱在天然产物分离中的应用
  • 高效液相色谱在天然产物分离纯化中的应用 学生:李婷婷 专业:分析化学 学号:20150256 [摘要]天然产物中的成分复杂,有的达到几十种甚至上百种,因此对其化学成分的分离纯化一直以来就是一项很艰巨的工作.可是由于传统的方法不仅步骤繁琐,有机溶剂也消耗过大,而且最终的产率及纯度都很低,所以需要采用一 ...

  • 苦荞麦中总黄酮和芦丁的含量测定方法的研究
  • 表2 沙枣花挥发油指纹图谱相对值 保留值 批号1234 1178.7173.7175.7178.4 224.6924.8822.4423.0822.4623.515.1 31111110 相对峰面积0.76140.77530.78420.77360.79300.77751.5 0.090800.09 ...

  • 茶叶中茶多糖的提取和测定方法_陈建国
  • 432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4年8月第14卷第4期 ChineseJournalofHealthLaboratoryTechnology2004 August 14 No 4 续表2 大豆异黄酮本低值加标量测定均值回收率% 染料木甙金雀异黄素 0.0298.0 50.0100.0100.0200. ...

  • 第五章中药制剂中各类化学成分分析
  • (一)A 型题 1. 分析中药制剂中生物碱成分常用于纯化样品的担体是( ) A. 中性氧化铝 B. 凝胶 C. 硅胶 D. 聚酰胺 E. 硅藻土 2. 用薄层色谱法鉴别生物碱成分常在碱性条件下使用的单体式( ) A. 三氧化二铝 B. 纤维素 C. 硅藻土 D. 硅胶 E. 聚酰胺 3. 薄层色谱法 ...

  • UPLC法测定蒲黄提取物中总黄酮醇苷的含量
  • 中药工业 UPLC 法测定蒲黄提取物中总黄酮醇苷的含量 王俐萱,牛立营,潘英妮,齐文,刘晓秋 (沈阳药科大学中药学院,辽宁沈阳110016) [摘要]目的:建立蒲黄提取物中总黄酮醇苷的UPLC 含量测定方法.方法:蒲黄提取物经25%盐酸水解后,应用WATERSUPLC 超高效液相色谱仪,BEH C ...

  • RP-HPLC法测定三九胃泰颗粒中两种黄酮类成分的含量
  • 摘 要 目的:对三九胃泰颗粒中的2种主要黄酮类成分5,7,3',4'-四甲氧基黄酮(Ⅰ)和 5,7,3',4',5'-五甲氧基黄酮(Ⅱ)进行含量测定.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使用ZORBAX Extend C18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梯度洗脱(0-18 分钟为3 ...

  • 10级中国药科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 金线莲总黄酮测定方法的研究 目录 摘要----------------------------------3 前言------------------------------------5 第一章 材料--------------------------------7 1.1 药物和试剂------ ...

  • 橙皮甙的提取.纯化及检测方法概述
  • 食品科技 FOODSCIENCE&TECHNOLOGY 橙皮甙的提取.纯化及检测方法本既述 朱秀灵 戴清源 阚苗 芜湖241000) (安徽工程科技学院生化工程系 摘要:橙皮甙因具有降低人体内胆固醇.抗氧化.防霉.降血压.抗病毒及提高机体免疫力等功效,一直是众多学者研究的一个热点.本文结合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