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现代流行音乐的审美特征

第24卷第4期2008年12月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J OURNAL OF JI AOZ UO TEACHERS COLLEGE Vo l 1241No 14

Dec 12008

论我国现代流行音乐的审美特征

杜伊敏

(郑州大学文学院, 河南郑州450001)

摘要:流行音乐是一种历史文化的存在和音乐现象, 它有其自身的存在价值与意义。在现代语境下, 流行音乐有着雅俗共赏的音乐理念, 与现代思想遥相呼应, 是对时代精神的折射。

关键词:流行音乐; 音乐理念; 现代思想; 时代精神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465(2008) 04-0033-03

在我国, 流行音乐, 古代称之/俗乐0, 现代称为/大众音乐0或/通俗音乐0。在5中国大百科全书6(音乐#舞蹈卷) 中对流行音乐是这样解释的:/通俗音乐(亦称流行音乐), 泛指一种通俗易懂、轻松活泼、易于流传、拥有广大听众的音乐; 它有别于严肃音乐、古典音乐和传统的民间音乐。0[1]流行音乐, 自从它诞生以来, 人们就一直没有停止过对它的评头论足。20世纪80年代初期大陆把港台歌曲视为靡靡之音, 当时的流行音乐被冠以/嗲声嗲气、低级庸俗0的罪名。到了20世纪90年代, 随着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 改革开放步伐的不断加大, 逐步形成了一个相对宽容、稳定的社会氛围, 客观上为流行音乐的发展和传播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空间。从港台流行音乐的风靡大陆到具有本土意识的/西北风0音乐的兴起, 从大陆摇滚音乐的兴盛到民族风的兴起, 中国的流行音乐正在步入一条自由、创新、多元并存的新道路。

流行音乐, 作为一种历史文化的存在, 作为一种时代的产物, 以其特有的品格成为人们重要的音乐审美对象。它的存在与发展已经渗入到了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迫使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它的存在意义及其功能价值。

一、雅俗共赏的音乐理念

20世纪80年代的港台流行音乐何以会在它初次亮相时就引起人们的哗然? 我们有理由相信, 当一种长久以来形成的听觉习惯受到了冲击时, 听觉思维的惯性会促使人们作出下意识的抵抗。那么在此之前流行音乐究竟使人们形成了什么样的听觉模式呢?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 当时的流行音乐被国家形态歌曲全面的意识形态化了。群众歌曲领域形成了阵容强盛的创作队伍, 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从5歌唱祖国6到5我们走在大路上6, 无不带有强烈的爱国情怀, 无不顺应了时代的潮流。长久以来, 人们已经习惯于把眼光投向国家、社会等方面, 即便在流行音乐的创作上也把目光更多地投注在家国情怀上,

收稿日期:2008-02-01

作者简介:杜伊敏(1982-), 女, 河南郑州人, 郑州大学文学院美学专业2006级硕士研究生。

忽略了个人的情感, 所以当时的人们对于港台流行音乐所反映出的/儿女情长0产生一种本能的排斥。但是音乐是人类情感的产物, 既是情感的产物, 那就必然会有共通性, 会引起人们的共鸣, 所以不论是家国情怀还是儿女情长都可以为人们所接受。金兆钧曾说过:/社会音乐文化在现代应该是多元的、均衡的、相互对抗而又和谐共存的, 人们不必都挤在摇滚的车上, 也不必都钻在民歌的怀里, 更不必试图去寻找古今中外各种音乐文化的完美结合点。但, 通俗音乐必然是真实的, 它必须自然时时反映大众的心理和需求, 悲哀与欢乐, 反思和渴望, 再加上-美. , , 它总归会留下时代的声音, 成为情感的记录。它来自人民, 仍当归于人民。0[2]

所以说, 流行音乐来源于人民, 也必将为人民所喜爱, 无论它的内容与形式是否完美, 作为一种历史文化的客观存在, 作为一种现实音乐文化的表现样式, 它都将以其独特的音乐魅力、丰富的音乐内涵、不屈不挠的生命精神、多样化的艺术技巧和表现方式, 向世人昭示出自己存在的合法地位与合理内核。

在我们的印象中, /现代0是与/传统0相对应的概念, 而/通俗0是与/高雅0相对应的概念。到目前为止, 在任何一本经典的音乐论著中, 尚没有/高雅音乐0、/严肃音乐0、/通俗音乐0以及/流行音乐0的确切定义。人们只是根据各自的体验和理解约定俗成地使用这些术语。道理是十分明显的, 即界定这些音乐的字眼/高雅0、/严肃0、/流行0、/通俗0等都是含义较为模糊的形容词, 无法给出准确的定义。但是基于音乐在激发人类情感上的共通性, 高雅音乐与流行音乐就决非是截然对立的, 而是相辅相成、相生相济、彼此相融的。

音乐界较为广泛地使用/流行音乐0、/严肃音乐0这些提法。大致说来, 这里所谓的严肃音乐, 与流行音乐的区别主要在于:第一, 严肃音乐应通过它所具有的丰富内涵、表现力和哲理来显示它深蕴的美, 对这种美感的领略和感受, 要

求听众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 对音乐的感受力和心理准备; 而流行音乐对于听众没有特定的要求, 任何年龄段的听众只要是热爱音乐的, 都可以感受到流行音乐带给我们的视听享受。第二, 严肃音乐被赋予的美感和精神具有超越时代的特点, 每一个严肃音乐虽产生于历史的某一瞬间, 但它具有持久的生命力, 具有永恒的价值。例如5黄河大合唱6, 人们在抗战时期听了它之后, 往往会因为切身体会而激动不已。而在今天, 尽管我们都没有经历过那场战争, 但通过音乐作品所传递出来的那种精神仍在激励着我们, 丝毫不因时间的流逝而消殒它的光辉; 而流行音乐具有流行性, 产生于特定的环境之下, 具有当下性。第三, 严肃音乐应体现时代精神和民族意志, 它常常具有严肃的社会主题; 而流行音乐却没有主题的限制, 任何题材都可以成为流行音乐创作的来源。第四, 严肃音乐与流行音乐相比, 它具有/凝重0的品格, 以/轻漫0为主调的音乐总不会被人们归为严肃音乐的。

流行音乐的最大特点在于它的大众性, 即它易于被广大群众理解和接受。因此和严肃音乐相比, 它的传播范围要宽广得多。流行音乐贴近生活, 它以直述的方式表达人民大众的思想、感情、追求、憧憬和意志。以流行歌曲为例, 它的歌词通俗易懂, 曲调朗朗上口, 如民歌、儿歌、校园歌曲等都属于这一范畴。

但是, 在具体分析一件音乐作品属于严肃音乐还是流行音乐的时候, 有时是很困难的, 因为它往往同时具备上述两类音乐的特点。例如我国的国歌5义勇军进行曲6, 它有严肃的主题, 激越的旋律; 它反映了当时的时代精神同时又具有永恒的生命力, 在广大民众中广泛的传播。我们都理解它, 热爱它。确切地说, 它应该属于流行的严肃音乐。

随着时代的进步, 社会的发展, 音乐艺术呈现出大众化发展的趋势。在大众成为音乐审美主体这一事实面前, 音乐本身也在不断地向大众化靠拢, 即各种形式的音乐尽可能地流行音乐化, 甚至表现出某种时尚或时髦来满足大众音乐审美的多样性和多变性。在这过程中, 将经典世俗化、将高雅通俗化、将复杂简单化、将传统现代化是流行音乐大众化的一个重要的手段, 这就使得流行音乐打碎了古典音乐和所谓的高雅音乐高高在上的傲慢与孤芳自赏的冷漠而越来越平民化, 具备了雅俗共赏的美学品质。

二、现代流行音乐与现代思想的呼应

任何一种艺术形式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反思现代流行音乐, 我们会发现作为现代艺术的一种类型, 它所肩负的也有其哲学的使命。艺术家通过纯粹的或抽象的音乐符号来揭示表象世界背后的真相, 从而去探讨真理问题。

/现代0与/传统0, 如果从时间上来划分, 两者是相对的概念, 但/现代0的涵义远不止于此, 它更重要地标识着一种思想和文化上的转变。传统艺术与现代艺术有着联系, 并且是渐进的过程, 但又有着明确的分界。任何一种艺术形态都不会没有基础的偶然产生, 正常情况下也不会没有理由的突然消失, 作为艺术发展过程的某个主义或流派, 在一定条件下, 有影响其产生的渊源。所以现代艺术的产生和传统艺术

也就有着必然的联系。现代艺术运动作为一种转向, 可以说是对传统艺术的重新解释。

传统的艺术, 在音乐的表现内容上, 都是以再现和歌颂某种人、事、物为主题的, 把音乐作为一种表达自己情感和精神内在的外化手段为非主要的表现形式, 重视音乐的政治、教化作用, 追求对外在世界的表述。总是期望在流行中树立一种典型, 然后以其固有的模式去统摄其他的音乐类型。但是现代艺术从思想上确立了人文主义, 以人为中心, 形式也变得多样化了, 从过去过分关注外部世界存在转而关注人自身的存在, 关注人的情感, 人与外部世界的关系。在哲学领域里, 哲学家们也在谈论艺术对于真理的重大价值。现代哲学所探讨的真理也不再是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认识论真理, 而是生活世界中的世界的真相。

基于这种思想的转变, 现代流行音乐拥有了其存在的合理性。伴随着这种思想的转变, 人的自我意识觉醒了, 以集体的信仰和目标作为个人价值取向的生存背景淡化了, 代之以更多的自我判断、自我选择及自我实现, 因此, 个体的自我意识、存在价值及个性的张扬, 在流行音乐的发展中得到越来越充分的彰显。具体说来就是:流行音乐冲破了过去/政治高于一切0的音乐审美的立场, 淡化了音乐的形而上的教育功能, 转而关注个体的情感需求、审美需求, 走上一条人性化的发展道路。从平民百姓的日常生活到他们在现代社会所遭遇的内心焦虑、情感迷失, 以及对生存状态的反思和对自我的重新审视等, 流行音乐的触角几乎延伸到人性的每一个层面, 尤其是港台流行音乐中的那些多如牛毛的爱情歌曲, 虽说有些泛滥, 但却从不同的视角涉及到人们情感生活的方方面面, 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流行音乐的确在不断地贴近人性。

三、现代流行音乐对时代精神的折射

中华民族是一个富于创新精神的民族, 是一个既古老又年轻、充满朝气与活力的民族。创新作为当今时代的精神在流行音乐中也得到充分的彰显。在多元化时代的今天, 人们对音乐的爱好也开始多元化, 为了满足各个阶层人们的需求, 流行音乐也在向着多元化的道路发展。不但追求音乐主题的多样化, 也追求音乐形式的多样化。在它的领域内, 各种风格、各种流派、各种式样的音乐并存, 既有传统音乐与现代音乐的融合, 又有外来音乐与本土音乐的融合, 既有高雅音乐与通俗音乐的融合, 又有不同门类音乐的融合, 使得以往相对单调的音乐变得丰富多样。这些大胆的创新与突破, 不仅使得流行音乐更为标新立异, 而且还使其因为有了新的审美品质和审美趣味而变得多姿多彩。例如现在乐坛非常流行的中国风, 在音乐的伴奏上使用中国传统的乐器, 如古筝、琵琶等, 结合当今的流行元素, 打造出非凡的音乐效果; 在表演上, 流行音乐不再固守某种模式而更加注重个性化, 无论是某个歌星还是某个音乐组合, 他们都有着自己的独特的表演风格, 突出自己的个性, 以此来使自己的音乐独树一帜。这种个性化的、动感十足的演唱风格, 不仅使得流行音乐的审美形式更为多样, 也使得流行音乐具有更为鲜活的生

34

命力。

流行音乐中所涉及到的人性问题, 显现出它对音乐的崇高性和神圣性的理解与实践:从对世界和平的呼吁到对人类生存环境、社会重大事件的关注等, 都在流行音乐中得到不同程度的体现。那些带有公益性质的流行歌曲, 既有动听的旋律, 同时也能让我们在欣赏歌曲的同时领会其中所蕴涵的意义。这不仅向人们传达着人类在文明进程中不得不面对的各种问题, 而且还体现了现代人对传统的价值观、道德观、审美观及意识形态的重新审视和思考, 体现了现代人对自身生存状态及生存环境的审视与思考, 使得流行音乐有了更宽泛的人性色彩和文化价值及审美价值。

流行音乐作为商业时代的产物和人们的审美对象, 顺理成章地渗透了现代人的审美意识和审美主张, 紧紧地追逐着时尚, 表达着时尚。在形式上, 梦幻般的灯光、诗情画意的舞台设计等, 无不流露着浓烈的时尚气息, 使得流行音乐五光十色, 不仅冲击着人们的听觉, 而且还冲击着人们的视觉。在内容上, 它跟时代的脉搏一起跳动, 迅速地将变化着的生活给以音乐化的表述, 使当代人的情感状态、精神世界的走向、社会的变化等都能在流行音乐中得以迅速的再现, 而这种鲜明的时代性同样使流行音乐闪烁着时尚的光芒和时代的色彩。

当今时代是一个崇尚个性, 反叛传统的时代。流行音乐以它极度张扬奔放的个性、极具时代前沿的先锋性、极富现代时尚色彩的唯美性以及一些具有批判性的文本内容, 都在动摇和碰撞着人们的审美观, 使他们以新的理念面对自我和社会。它能通过听觉和视觉进入思想范畴使之具有理性意义。通过大众化的文化参与, 在审美领域用音乐来反叛传统, 进而构筑现代价值观念、道德观念及审美观念。从这一角度看, 流行音乐既是某种程度上的批判武器, 更是有力的

武器批判, 我们用它来批判那些已经过时的旧传统、旧观念, 所以说它的社会价值已远远超过它的音乐价值, 而这正是流行音乐人文精神的最高境界。

在当今的商业化时代, 音乐的激情往往被商业的激情所冲淡, 音乐应当具有的深刻性往往被大众的某些浮浅需求所替代, 因此, 流行音乐也就不可避免地出现某些不尽人意之处。在流行音乐中也存在着一些反审美、反文化的因素, 低俗的爱情歌曲泛滥成灾, 单纯为了发泄自己不满的粗俗的歌曲, 缺少对人的生存状态和生存环境的深层关怀, 使得当今的流行音乐缺少分量和质感。因此, 我们既要肯定流行音乐的主流具有积极的实践意义和美学意义, 又要清醒地看到它非主流一面所出现的问题和危害, 并对此做出理性的分析和相应的对策。

无论是作为生命和生活的需要, 还是作为审美活动的需要; 无论作为一种娱乐形式还是一种表达自我、认知世界的方式; 无论作为一种批判的武器还是一种武器的批判, 流行音乐给我们带来了新的音乐, 更好地表达和诠释了民族气质、民族文化、民族性格及审美需求和审美理念, 成为具有中华民族特质、具有中华民族音乐文化审美特点的音乐艺术, 并以其独特的审美品质和文化内涵更大面积地走向世界, 成为世界音乐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其产生的积极作用已远远超过目前的理论阐述。

[参考文献]

[1]中国大百科全书(音乐#舞蹈卷) [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

出版社, 1993:664.

[2]金兆钧. 来去匆匆风雨兼程)) ) 通俗音乐十年观[J].人民音

乐, 1990(1):32-35.

[责任编辑:唐 霞]

(上接第29页)

英美读者读完这个译文定会感到惊讶:这位农村大伯怎么也知道这条西方谚语呢? 建议改译成:/D o as the local peop l es do . 0

上述讨论了英汉习语互译的三种基本方法, 但在具体操作的过程中还要注意灵活运用。有时尽管英语习语的比喻、形象对汉语读者可能比较生疏, 但由于它在一定上下文中具有强烈的政治意义, 或有明显的西方民族、地方、历史等色彩, 也应采用保留原文表达方式的直译法。用这种方法处理习语, 把原文的习语移植到另一种语言中去, 往往可以丰富译文语言。哪些习语可根据其字面意义翻译? 哪些只能翻译其比喻意义呢? 这完全取决于原语习语的字面形式和比喻形象能否为译文读者所接受。

[4]

是发生在难词、大词上, 而是发生在习见词和习见词构成的习语上, 因此, 在平时读书的过程中, 经常有意识地积累一些习语, 并将这些表达方法应用于翻译实践, 对于习语翻译大有裨益。

[参考文献]

[1]转引自冯庆华. 实用翻译教程[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

社, 2002.

[2]罗培基, 喻云根. 英汉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

社, 1980:981

[3]蔡新乐, 郁东占. 文学翻译的释义学原理[M].开封:河南大学

出版社, 1997:1271

[4]张源清, 王鲜杰. 英汉翻译理论与技巧[M].成都:成都科技大

学出版社, 1995:76.

[5]杨莉黎. 英汉互译教程(上册) [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

1993:84.

通常构成习语的单词往往并不难, 但其意义常常不等于各单词意义之和, 很多习语仿佛一望而知其义, 在翻译的过程中极容易把望文生义者误入歧途, 望文生义是习语理解中的大忌, 故有/十处误译九处猜0[5]之说, 这类误译往往不

[责任编辑:唐 霞]

第24卷第4期2008年12月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J OURNAL OF JI AOZ UO TEACHERS COLLEGE Vo l 1241No 14

Dec 12008

论我国现代流行音乐的审美特征

杜伊敏

(郑州大学文学院, 河南郑州450001)

摘要:流行音乐是一种历史文化的存在和音乐现象, 它有其自身的存在价值与意义。在现代语境下, 流行音乐有着雅俗共赏的音乐理念, 与现代思想遥相呼应, 是对时代精神的折射。

关键词:流行音乐; 音乐理念; 现代思想; 时代精神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465(2008) 04-0033-03

在我国, 流行音乐, 古代称之/俗乐0, 现代称为/大众音乐0或/通俗音乐0。在5中国大百科全书6(音乐#舞蹈卷) 中对流行音乐是这样解释的:/通俗音乐(亦称流行音乐), 泛指一种通俗易懂、轻松活泼、易于流传、拥有广大听众的音乐; 它有别于严肃音乐、古典音乐和传统的民间音乐。0[1]流行音乐, 自从它诞生以来, 人们就一直没有停止过对它的评头论足。20世纪80年代初期大陆把港台歌曲视为靡靡之音, 当时的流行音乐被冠以/嗲声嗲气、低级庸俗0的罪名。到了20世纪90年代, 随着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 改革开放步伐的不断加大, 逐步形成了一个相对宽容、稳定的社会氛围, 客观上为流行音乐的发展和传播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空间。从港台流行音乐的风靡大陆到具有本土意识的/西北风0音乐的兴起, 从大陆摇滚音乐的兴盛到民族风的兴起, 中国的流行音乐正在步入一条自由、创新、多元并存的新道路。

流行音乐, 作为一种历史文化的存在, 作为一种时代的产物, 以其特有的品格成为人们重要的音乐审美对象。它的存在与发展已经渗入到了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迫使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它的存在意义及其功能价值。

一、雅俗共赏的音乐理念

20世纪80年代的港台流行音乐何以会在它初次亮相时就引起人们的哗然? 我们有理由相信, 当一种长久以来形成的听觉习惯受到了冲击时, 听觉思维的惯性会促使人们作出下意识的抵抗。那么在此之前流行音乐究竟使人们形成了什么样的听觉模式呢?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 当时的流行音乐被国家形态歌曲全面的意识形态化了。群众歌曲领域形成了阵容强盛的创作队伍, 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从5歌唱祖国6到5我们走在大路上6, 无不带有强烈的爱国情怀, 无不顺应了时代的潮流。长久以来, 人们已经习惯于把眼光投向国家、社会等方面, 即便在流行音乐的创作上也把目光更多地投注在家国情怀上,

收稿日期:2008-02-01

作者简介:杜伊敏(1982-), 女, 河南郑州人, 郑州大学文学院美学专业2006级硕士研究生。

忽略了个人的情感, 所以当时的人们对于港台流行音乐所反映出的/儿女情长0产生一种本能的排斥。但是音乐是人类情感的产物, 既是情感的产物, 那就必然会有共通性, 会引起人们的共鸣, 所以不论是家国情怀还是儿女情长都可以为人们所接受。金兆钧曾说过:/社会音乐文化在现代应该是多元的、均衡的、相互对抗而又和谐共存的, 人们不必都挤在摇滚的车上, 也不必都钻在民歌的怀里, 更不必试图去寻找古今中外各种音乐文化的完美结合点。但, 通俗音乐必然是真实的, 它必须自然时时反映大众的心理和需求, 悲哀与欢乐, 反思和渴望, 再加上-美. , , 它总归会留下时代的声音, 成为情感的记录。它来自人民, 仍当归于人民。0[2]

所以说, 流行音乐来源于人民, 也必将为人民所喜爱, 无论它的内容与形式是否完美, 作为一种历史文化的客观存在, 作为一种现实音乐文化的表现样式, 它都将以其独特的音乐魅力、丰富的音乐内涵、不屈不挠的生命精神、多样化的艺术技巧和表现方式, 向世人昭示出自己存在的合法地位与合理内核。

在我们的印象中, /现代0是与/传统0相对应的概念, 而/通俗0是与/高雅0相对应的概念。到目前为止, 在任何一本经典的音乐论著中, 尚没有/高雅音乐0、/严肃音乐0、/通俗音乐0以及/流行音乐0的确切定义。人们只是根据各自的体验和理解约定俗成地使用这些术语。道理是十分明显的, 即界定这些音乐的字眼/高雅0、/严肃0、/流行0、/通俗0等都是含义较为模糊的形容词, 无法给出准确的定义。但是基于音乐在激发人类情感上的共通性, 高雅音乐与流行音乐就决非是截然对立的, 而是相辅相成、相生相济、彼此相融的。

音乐界较为广泛地使用/流行音乐0、/严肃音乐0这些提法。大致说来, 这里所谓的严肃音乐, 与流行音乐的区别主要在于:第一, 严肃音乐应通过它所具有的丰富内涵、表现力和哲理来显示它深蕴的美, 对这种美感的领略和感受, 要

求听众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 对音乐的感受力和心理准备; 而流行音乐对于听众没有特定的要求, 任何年龄段的听众只要是热爱音乐的, 都可以感受到流行音乐带给我们的视听享受。第二, 严肃音乐被赋予的美感和精神具有超越时代的特点, 每一个严肃音乐虽产生于历史的某一瞬间, 但它具有持久的生命力, 具有永恒的价值。例如5黄河大合唱6, 人们在抗战时期听了它之后, 往往会因为切身体会而激动不已。而在今天, 尽管我们都没有经历过那场战争, 但通过音乐作品所传递出来的那种精神仍在激励着我们, 丝毫不因时间的流逝而消殒它的光辉; 而流行音乐具有流行性, 产生于特定的环境之下, 具有当下性。第三, 严肃音乐应体现时代精神和民族意志, 它常常具有严肃的社会主题; 而流行音乐却没有主题的限制, 任何题材都可以成为流行音乐创作的来源。第四, 严肃音乐与流行音乐相比, 它具有/凝重0的品格, 以/轻漫0为主调的音乐总不会被人们归为严肃音乐的。

流行音乐的最大特点在于它的大众性, 即它易于被广大群众理解和接受。因此和严肃音乐相比, 它的传播范围要宽广得多。流行音乐贴近生活, 它以直述的方式表达人民大众的思想、感情、追求、憧憬和意志。以流行歌曲为例, 它的歌词通俗易懂, 曲调朗朗上口, 如民歌、儿歌、校园歌曲等都属于这一范畴。

但是, 在具体分析一件音乐作品属于严肃音乐还是流行音乐的时候, 有时是很困难的, 因为它往往同时具备上述两类音乐的特点。例如我国的国歌5义勇军进行曲6, 它有严肃的主题, 激越的旋律; 它反映了当时的时代精神同时又具有永恒的生命力, 在广大民众中广泛的传播。我们都理解它, 热爱它。确切地说, 它应该属于流行的严肃音乐。

随着时代的进步, 社会的发展, 音乐艺术呈现出大众化发展的趋势。在大众成为音乐审美主体这一事实面前, 音乐本身也在不断地向大众化靠拢, 即各种形式的音乐尽可能地流行音乐化, 甚至表现出某种时尚或时髦来满足大众音乐审美的多样性和多变性。在这过程中, 将经典世俗化、将高雅通俗化、将复杂简单化、将传统现代化是流行音乐大众化的一个重要的手段, 这就使得流行音乐打碎了古典音乐和所谓的高雅音乐高高在上的傲慢与孤芳自赏的冷漠而越来越平民化, 具备了雅俗共赏的美学品质。

二、现代流行音乐与现代思想的呼应

任何一种艺术形式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反思现代流行音乐, 我们会发现作为现代艺术的一种类型, 它所肩负的也有其哲学的使命。艺术家通过纯粹的或抽象的音乐符号来揭示表象世界背后的真相, 从而去探讨真理问题。

/现代0与/传统0, 如果从时间上来划分, 两者是相对的概念, 但/现代0的涵义远不止于此, 它更重要地标识着一种思想和文化上的转变。传统艺术与现代艺术有着联系, 并且是渐进的过程, 但又有着明确的分界。任何一种艺术形态都不会没有基础的偶然产生, 正常情况下也不会没有理由的突然消失, 作为艺术发展过程的某个主义或流派, 在一定条件下, 有影响其产生的渊源。所以现代艺术的产生和传统艺术

也就有着必然的联系。现代艺术运动作为一种转向, 可以说是对传统艺术的重新解释。

传统的艺术, 在音乐的表现内容上, 都是以再现和歌颂某种人、事、物为主题的, 把音乐作为一种表达自己情感和精神内在的外化手段为非主要的表现形式, 重视音乐的政治、教化作用, 追求对外在世界的表述。总是期望在流行中树立一种典型, 然后以其固有的模式去统摄其他的音乐类型。但是现代艺术从思想上确立了人文主义, 以人为中心, 形式也变得多样化了, 从过去过分关注外部世界存在转而关注人自身的存在, 关注人的情感, 人与外部世界的关系。在哲学领域里, 哲学家们也在谈论艺术对于真理的重大价值。现代哲学所探讨的真理也不再是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认识论真理, 而是生活世界中的世界的真相。

基于这种思想的转变, 现代流行音乐拥有了其存在的合理性。伴随着这种思想的转变, 人的自我意识觉醒了, 以集体的信仰和目标作为个人价值取向的生存背景淡化了, 代之以更多的自我判断、自我选择及自我实现, 因此, 个体的自我意识、存在价值及个性的张扬, 在流行音乐的发展中得到越来越充分的彰显。具体说来就是:流行音乐冲破了过去/政治高于一切0的音乐审美的立场, 淡化了音乐的形而上的教育功能, 转而关注个体的情感需求、审美需求, 走上一条人性化的发展道路。从平民百姓的日常生活到他们在现代社会所遭遇的内心焦虑、情感迷失, 以及对生存状态的反思和对自我的重新审视等, 流行音乐的触角几乎延伸到人性的每一个层面, 尤其是港台流行音乐中的那些多如牛毛的爱情歌曲, 虽说有些泛滥, 但却从不同的视角涉及到人们情感生活的方方面面, 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流行音乐的确在不断地贴近人性。

三、现代流行音乐对时代精神的折射

中华民族是一个富于创新精神的民族, 是一个既古老又年轻、充满朝气与活力的民族。创新作为当今时代的精神在流行音乐中也得到充分的彰显。在多元化时代的今天, 人们对音乐的爱好也开始多元化, 为了满足各个阶层人们的需求, 流行音乐也在向着多元化的道路发展。不但追求音乐主题的多样化, 也追求音乐形式的多样化。在它的领域内, 各种风格、各种流派、各种式样的音乐并存, 既有传统音乐与现代音乐的融合, 又有外来音乐与本土音乐的融合, 既有高雅音乐与通俗音乐的融合, 又有不同门类音乐的融合, 使得以往相对单调的音乐变得丰富多样。这些大胆的创新与突破, 不仅使得流行音乐更为标新立异, 而且还使其因为有了新的审美品质和审美趣味而变得多姿多彩。例如现在乐坛非常流行的中国风, 在音乐的伴奏上使用中国传统的乐器, 如古筝、琵琶等, 结合当今的流行元素, 打造出非凡的音乐效果; 在表演上, 流行音乐不再固守某种模式而更加注重个性化, 无论是某个歌星还是某个音乐组合, 他们都有着自己的独特的表演风格, 突出自己的个性, 以此来使自己的音乐独树一帜。这种个性化的、动感十足的演唱风格, 不仅使得流行音乐的审美形式更为多样, 也使得流行音乐具有更为鲜活的生

34

命力。

流行音乐中所涉及到的人性问题, 显现出它对音乐的崇高性和神圣性的理解与实践:从对世界和平的呼吁到对人类生存环境、社会重大事件的关注等, 都在流行音乐中得到不同程度的体现。那些带有公益性质的流行歌曲, 既有动听的旋律, 同时也能让我们在欣赏歌曲的同时领会其中所蕴涵的意义。这不仅向人们传达着人类在文明进程中不得不面对的各种问题, 而且还体现了现代人对传统的价值观、道德观、审美观及意识形态的重新审视和思考, 体现了现代人对自身生存状态及生存环境的审视与思考, 使得流行音乐有了更宽泛的人性色彩和文化价值及审美价值。

流行音乐作为商业时代的产物和人们的审美对象, 顺理成章地渗透了现代人的审美意识和审美主张, 紧紧地追逐着时尚, 表达着时尚。在形式上, 梦幻般的灯光、诗情画意的舞台设计等, 无不流露着浓烈的时尚气息, 使得流行音乐五光十色, 不仅冲击着人们的听觉, 而且还冲击着人们的视觉。在内容上, 它跟时代的脉搏一起跳动, 迅速地将变化着的生活给以音乐化的表述, 使当代人的情感状态、精神世界的走向、社会的变化等都能在流行音乐中得以迅速的再现, 而这种鲜明的时代性同样使流行音乐闪烁着时尚的光芒和时代的色彩。

当今时代是一个崇尚个性, 反叛传统的时代。流行音乐以它极度张扬奔放的个性、极具时代前沿的先锋性、极富现代时尚色彩的唯美性以及一些具有批判性的文本内容, 都在动摇和碰撞着人们的审美观, 使他们以新的理念面对自我和社会。它能通过听觉和视觉进入思想范畴使之具有理性意义。通过大众化的文化参与, 在审美领域用音乐来反叛传统, 进而构筑现代价值观念、道德观念及审美观念。从这一角度看, 流行音乐既是某种程度上的批判武器, 更是有力的

武器批判, 我们用它来批判那些已经过时的旧传统、旧观念, 所以说它的社会价值已远远超过它的音乐价值, 而这正是流行音乐人文精神的最高境界。

在当今的商业化时代, 音乐的激情往往被商业的激情所冲淡, 音乐应当具有的深刻性往往被大众的某些浮浅需求所替代, 因此, 流行音乐也就不可避免地出现某些不尽人意之处。在流行音乐中也存在着一些反审美、反文化的因素, 低俗的爱情歌曲泛滥成灾, 单纯为了发泄自己不满的粗俗的歌曲, 缺少对人的生存状态和生存环境的深层关怀, 使得当今的流行音乐缺少分量和质感。因此, 我们既要肯定流行音乐的主流具有积极的实践意义和美学意义, 又要清醒地看到它非主流一面所出现的问题和危害, 并对此做出理性的分析和相应的对策。

无论是作为生命和生活的需要, 还是作为审美活动的需要; 无论作为一种娱乐形式还是一种表达自我、认知世界的方式; 无论作为一种批判的武器还是一种武器的批判, 流行音乐给我们带来了新的音乐, 更好地表达和诠释了民族气质、民族文化、民族性格及审美需求和审美理念, 成为具有中华民族特质、具有中华民族音乐文化审美特点的音乐艺术, 并以其独特的审美品质和文化内涵更大面积地走向世界, 成为世界音乐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其产生的积极作用已远远超过目前的理论阐述。

[参考文献]

[1]中国大百科全书(音乐#舞蹈卷) [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

出版社, 1993:664.

[2]金兆钧. 来去匆匆风雨兼程)) ) 通俗音乐十年观[J].人民音

乐, 1990(1):32-35.

[责任编辑:唐 霞]

(上接第29页)

英美读者读完这个译文定会感到惊讶:这位农村大伯怎么也知道这条西方谚语呢? 建议改译成:/D o as the local peop l es do . 0

上述讨论了英汉习语互译的三种基本方法, 但在具体操作的过程中还要注意灵活运用。有时尽管英语习语的比喻、形象对汉语读者可能比较生疏, 但由于它在一定上下文中具有强烈的政治意义, 或有明显的西方民族、地方、历史等色彩, 也应采用保留原文表达方式的直译法。用这种方法处理习语, 把原文的习语移植到另一种语言中去, 往往可以丰富译文语言。哪些习语可根据其字面意义翻译? 哪些只能翻译其比喻意义呢? 这完全取决于原语习语的字面形式和比喻形象能否为译文读者所接受。

[4]

是发生在难词、大词上, 而是发生在习见词和习见词构成的习语上, 因此, 在平时读书的过程中, 经常有意识地积累一些习语, 并将这些表达方法应用于翻译实践, 对于习语翻译大有裨益。

[参考文献]

[1]转引自冯庆华. 实用翻译教程[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

社, 2002.

[2]罗培基, 喻云根. 英汉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

社, 1980:981

[3]蔡新乐, 郁东占. 文学翻译的释义学原理[M].开封:河南大学

出版社, 1997:1271

[4]张源清, 王鲜杰. 英汉翻译理论与技巧[M].成都:成都科技大

学出版社, 1995:76.

[5]杨莉黎. 英汉互译教程(上册) [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

1993:84.

通常构成习语的单词往往并不难, 但其意义常常不等于各单词意义之和, 很多习语仿佛一望而知其义, 在翻译的过程中极容易把望文生义者误入歧途, 望文生义是习语理解中的大忌, 故有/十处误译九处猜0[5]之说, 这类误译往往不

[责任编辑:唐 霞]


相关内容

  • (彭吉象)[艺术学概论]--要点
  • 上编 艺术总论 广义的艺术包括作为语言艺术的文学,狭义的艺术专制文学以外的其他艺术门类,将文学与艺术并列起来,合称"文艺". 广义上的艺术包括:实用艺术(建筑.园林.工艺美术.现代设计).造型艺术(绘画.雕塑.摄影.书法).表情艺术(音乐,舞蹈).综合艺术(戏剧.戏曲.电影.电视 ...

  • 小教本艺术学概论期末复习资料
  • <艺术学概论>期末复习资料 (填空)中外艺术史上,对于艺术本质主要有"客观精神说"."主观精神说"."模仿说"("再现说")等三种代表性的观点.马克思"艺术生产"理论将艺术看作是一种特殊的 ...

  • 第七章 表情艺术
  • 第七章 表情艺术 一.本章的内容概要 1.表情艺术的内涵:是指通过一定的物质媒介( 音响.人体) 来直接表现人的情感,间接反映社会生活的这一类艺术的总称,主要指音乐.舞蹈这两门表现性和表演性艺术. 2.表情艺术类型特征: (1)音乐艺术.音乐是通过有组织的乐音在时间上的流动来创造艺术形象,传达思想感 ...

  • 现代人对服装的追求
  • 现代人对服装的追求 高尔基说过,"照天性来说,人都是艺术家.他无论在什么地方,总是希望把美带到他的生活中去."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们对美的追求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正如俄国美学大师车尔尼雪夫斯基惊叹的,"美感已发展到了这样的程度,差不多所有人类生产 ...

  • 论我国民族民间舞蹈艺术中的美学因素
  • 理论研究・舞蹈 大 众 文 艺 论我国民族民间舞蹈艺术中的美学因素 许毓晓 (广西师范学院音乐舞蹈学院 广西南宁 530000) 摘要:我国民族民间舞蹈艺术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具有明 显地域性和民族性的特征,其融入了人们各种不同生产方式.生活习惯和精神文化的追求,这些特定因素的共同作用,构成了我国 ...

  • 浅谈当代大学生学习中国民族音乐的意义及现状
  • 科技信息 音 体 美 浅谈当代大学生学习中国民族音乐的意义及现状 安阳师范学院音乐学院 程幸培 [摘 要]民族音乐是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 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体现了一个民族的性格特征.心理素质与审美情趣, 是民族精神的象征.对于培养当代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继承中华民族文化等方面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

  • 普通高中音乐新课程标准
  • 普通高中音乐新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 前 言 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是人类通过特定的音响结构实现思想和感情表现与交流的必不可少的重要形式,是人类精神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形态和载体,音乐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涵,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伴随人类历史的发展,满足人 ...

  • 中央电大艺术学概论复习(200709)
  • 中央电大艺术学概论复习(200709) 关于这门课程整个学习和复习要注意的哪些问题,这是大家的关心的核心问题.关于本门课程如何学习的问题:如果想学好这门课程有四个步骤: 第一,要认真地通读这本主教材(建议通读二遍以上):此外,还要读一遍<艺术学概论学习指导书>. 第二,认真参加面授辅导. ...

  • 延长县职称论文发表网-音乐舞蹈论文选题题目
  • 云发表,专业论文发表网站!http://www.yunfabiao.com/ 面向作者直接收稿,省去中间环节,价格更低,发表更快,收录更快! 延长县职称论文发表网-音乐|舞蹈论文选题题目 延长县职称论文发表网-以下是音乐|舞蹈职称论文发表选题参考题目,均采用云论文发表选题题目软件,经过大数据搜索对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