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范文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范文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参考范文

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题 目 名 称

题 目 类 别 毕 业 论 文

学 院(系) 交通运输学院

专 业 班 级 交运083班

学 生 姓 名 陈玲

指 导 教 师 王晓老师 完 成 日 期 2006年2月16日

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

学 生: 体育学院

指导老师: 体育学院 (长江大学体育学院 湖北 荆州 434020)

[前言]

大学生心理问题发生的频率加快、范围加大和程度加深。有数据表明:“在我国20

世纪 80年代中期,23%~25%的大学生存在心理障碍,90年代上升到25 %,近年来已达到

30%,存在心理障碍的人数还在不断增多”。[1]使得我们不得不更加关心大学生心理健康问

题。任长顺在《不同运动项目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影响的调查研究》中提出“大学时期是

大学生良好心理习惯的形成和心理逐渐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近年来随着现代人对健康认识

的转变,有关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大学时期同时也是人的一生中心

理变化最大的时期。他们既要应付生理变化带来的心理问题,还要应付社会环境变化产生的

心理矛盾,常常处于错综复杂的心理矛盾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多种多样的心理卫生问题”

[2]。曾四清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心理健康的途径》中提到“心理疾病最重要的治

疗手段是行为疗法”[3],而刘卫平、李平等认为体育教学恰恰在这方而具有得天独厚的优

势, “以思维活动为主要活动方式的文化课,由于学生的心理思想和外部行为不宜表现,

所以在课堂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多以理性的说教为主,学生的主体参与水平仅处于较低的被

动认同活动阶段,故难以实施有针对性、及时性的教育来改善增进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相

比之下,体育实践课由于它具有群体性、竞争性、艰苦性、娱乐性、释放性、外显性等特点,

故可以看成它是个社会活动的缩影,或者说是社会活动模拟游戏化,人们沉浸在体育实践课

活动中,会感受到丰富多变的刺激,也会体验到几乎和社会活动完全相同的精神磨难与心理

冲突。所以,它更易于有效地把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与心理健康行为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能在寓心理健康教育于课堂身体活动的过程中主动加强主体的参与性,并充分地体验、领悟、内化,然后附诸实践直接接受实践的检验”。[4]正因为体育教育在这方面表现出来的

优势,使得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关注体育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影响。本课题主要是从平时

的课堂教学出发,研究体育运动本身会对心理健康产生积极的影响、各种不同教学手段对学

生的心理产生的不同影响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的评价,使体育教师在课堂体育教学过程中渗透

和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更具操作性和可行性,从而促进大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减少心理问题

的发生。

[主题]

大学阶段是人们接受系统的学校教育的最后时期,也是人们进入社会前的最后阶段。大多数学生离开了家长而独自生活和学习,其中有来自日常生活的苦恼、有与同学交往过程

中发生的关系矛盾、有学习中的困难和挫折以及即将毕业进入社会而产生的就业压力,因此,高丹娜在《如何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改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提出本阶段“是人的一生中心理

变化最大的时期”[5];同时还要应付生理变化带来的心理问题,从而常常处于错综复杂的

心理矛盾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多种多样的心理卫生问题。

一、体育运动本身会对心理健康产生积极的影响。

心理疾病最重要的治疗手段是行为疗法。于勇在《体育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

表明体育运动由于本身特点决定了其在促进心理健康方面具有巨大的效应。

“1、体育锻炼能促进认知能力的提高

体育锻炼中从事每一项运动都要求运动者对外界事物做出迅速准确的判断与感知,从而

快速协调自己的身体以保证动作的完成,从事长期的运动能促进人的知觉能力的发展,提高

人的反应速度和知觉判断能力,使人变得敏捷、灵活。

2、 体育锻炼能获得良好的情绪体验

体育锻炼能带来流畅的情绪体验这是一种理想的内部情绪体验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人

们能忘我地投入到运动中,并产生来自于活动过程本身的直接兴趣和享受,这是一种在学习、下作、交际中所无法产生的情绪状态。研究表明:用力的运动可使人减少情绪上的负担,甚

至能减轻因精神压力的偶发事件而造成的心理负担。

3、体育锻炼能强化“自我概念”,对自尊产生积极影响

“自我概念’,是个体主观上关于自己看法和感觉的总和。自我概念是相对稳定的,在

适应社会的人格的形成方面起很大的作用。众多研究表明:体育锻炼可使自我概念清晰度明 显提高,肌肉力量、情绪稳定性和外向性格呈现正相关,通过力量训练个体的自我概念显著

增强。

4、体育锻炼能协调人际关系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生活节奏的加快,许多人感到愈来愈缺乏适当的社会联系和人际交

往,体育活动是一种很好的增加人与人之间接触的形式,在活动中共同锻炼、相互竞争、团

结合作、相互交流,可以使个体忘却烦恼和疲劳消除孤独感,使身心得到舒适的体验,产生

良好的情绪状态。

5、体育活动能降低应激反应,消除疲劳

应激是指个体对应激源或刺激所做出的反应。锻炼会引起人脑释放自然合成的镇静剂一一内

啡肽,发挥作用时,内啡肽具有阻断大脑中与应激有关的化学反应的作用。有研究表明,体

育锻炼能提高诸如最大吸氧量和最大肌肉力量等生理功能,这就能减少疲劳的产生。

6、体育锻炼能预防和治疗心理疾病

焦虑和抑郁是人学生遇到的几种最为常见的情绪困扰,1990年诺瑟等人的研究表明,

一次性活动和长期的身体锻炼均能有效地降低抑郁;身体锻炼既可降低特质性抑郁,也可降

低状态性抑郁,身体锻炼既可降低正常人的抑郁,也可降低精神病患者的抑郁,有氧练习(低

强度、长时间)和无氧练习(高强度、短时间)均可降低抑郁;体育锻炼与心理治疗相结合更能

有效的降低抑郁”。[6]

教学过程是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的,它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从中挖掘出具有心

理健康教育的素材,从而有目的来“改善和调解大学生的精神状态,使其适应繁重的学习生

活及来自各方而的压力,树立积极向上的思想意志品质,培养学生自强、自立、自尊、自爱

的健康人格,为成功走向社会打好基础。其次,体育活动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进行的,总

是与人群发生着交往和联系,在活动中要努力控制和约束自己的内心冲突,这对培养协调人

际关系,扩大社会交往,遵守公共生活中的基本道德行为规范起着积极的影响” 。[7]同时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不同体育活动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可以缓解心理矛盾、消除忧郁和焦

虑等各种心理问题、调节心理状况、维持心理平衡。

二、体育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手段。

1、不同的教学内容是会产生不同的心理教育作用。 “田径培养学生的勇敢、坚毅、果断、坚忍不拔、奋发进取、开拓进取、吃苦耐劳等良好的心理素质。”[8] ;“而在球类教学中,提倡集体主义精神,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奋勇拼搏,可培养关心他人、关心集体的良好心

理素质。”[9] ;“太极拳特别强调‘知己’功夫的练习,‘看熟’、‘懂劲’的阶段也就是‘知

己’的阶段,通过‘知己’功夫的锻炼,可以明显提高太极拳锻炼者对‘自我’的认识。自

我概念和自尊水平的提升都极有利于练习者健全人格的培养。”[10] ;“游泳、滑冰、跳马

及双杠等既具有表演风格又具有挑战性的项目,这要求学生不断克服怕摔跤和去怕担风险等

胆怯心理,去战胜困难,越过障碍”[11] ;“体育舞蹈具有增进人际交往和友谊,满足人民精

神需求,提高反应能力、适应能力和自我表现能力,增强自信心的作用” 。[12] ;“健美操、艺术体操课是人们交流思想、打发情感、消除隔阂、相互沟通的最好形式之一,在优美音乐

的伴奏下,人们自我封闭的意识在这里得到彻底解脱,活动中融洽、和谐、高雅的气氛亦能

增强人们沟通和交往的意识和欲望”。[13]刘卫民,李 平在《体育教学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论

纲》也认为:“在体育教学中,可利用不同体育项目的运动特点因材施教。如对那些性格内

向、不善言辞交际、不合群的学生可让他们多参加足球、篮球、排球、接力跑、拔河等集体

性活动项目,并多采用激励的方法,提供发言和练习的机会,以改变孤僻的个性,逐步适应

与同伴交往,形成合群的心理定势;对那些处事犹豫不决、不够果断的学生,可让他们多参

加乒乓球、网球、羽毛球、跨栏跑、击剑等反应灵敏性活动项目,并在练习中提出严厉的硬

性要求,以培养其坚强的意志,果断和百折不挠的品质;对那些胆子较小、做事怕风险、难

为情的学生可让他们多参加游泳、滑冰、滑雪、拳击、摔跤、平衡木等冒险性活动项目,以

培养他们勇敢无畏跨越障碍的精神品质;对那些易于急躁、感情易冲动的学生可让他们多参

加下棋、太极拳、慢跑、远足、游泳、骑自行车、射击等持久耐力性活动项目,以培养他们

自我控制能力,改变易急躁、冲动的特点;对那些做事信心不足的学生可让他们多参加跳绳、

俯卧撑、广播操、跑步等简单性活动项目,使他们易看到自己的进步,并及时肯定他们的进

步,提高其成就感,从而增加他们的自信心;对那些自负、爱标新立异的学生可让他们多参

加跳水、体操、马拉松、艺术体操等难度较大的活动项目,或让他们与比自己水平高的对手

比赛等,以改变他们的骄傲之气;对那些遇事易紧张的学生可让他们多参加足球、篮球、排

球等紧张激烈的比赛活动项目,从而使他们在激烈的练习和竞争中锻炼自己冷静、沉着思考

的心理品质”。[14]

2、有研究就专门针对不同的教学方法对心理健康所产生不同影响。熊亚红等在《大学

生心理健康状况与体育教学模式的探讨 》认为:

“1)、小群体互助学习法,它加强了对责任感、创造力、协同意识、竞争意识的培养,极大

地促进了学生间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

2)、模拟训练及意念训练法,它可提高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增强自信心,提高了心理适应

及调节能力;

3)、创设情境法,它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情感,使其获得积极的感受和认识,产生积极的

内心体验,并最终内化为认知结构,培养出良好的思想品质;

4)、过程启发式教学法,它从根本上解决了如何使学生学会

5)、调整法,它可平静学生的心情,缓解紧张的情绪,是舒缓学生心理的一种极好方法。另

外,经常采用的方法还有移情体验法、角色扮演法、认知矫正法、游戏法等”[15]。

3、研究显示不同教学手段对学生的心理也会产生不同的影响。熊亚红等在《大学生心理健

康状况与体育教学模式的探讨 》提出:

“1)、强调改变练习的背景环境,提高学生心理的抗干扰能力和生存能力;

2)、加强角色和地位的互动性,以培养他们的组织能力、适应能力和善处人际关系的能力,以及乐于助人的良好行为品质;

3)、利用异性效应组织练习,使学生在异性面前抑制自己的不良行为。弘扬良好的思想品质,

培养并发展他们健康向上的人格;

4)、引入体育竞赛的竞争机制,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成就动机。这有利于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

精神和竞争意识,提高自身的独立意识和能力”。[16]

三、体育教学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测量评价

侯世勋等在《高校体育课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之探讨》中提出,“把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评

价纳入考试体系,能促使学生学习心理健康知识、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优化心理品质,形成

良好的个性心理。心理健康的评价可分为两个方而:一是理论知识.应列入体育课程理论试

卷中,以便考查学生掌握心理健康知识的状况;一是心理健康评价表测评.对学生心理健康

状况进行较全面评价,将评价结果反馈给学生,使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状况以及如何完善自

我。这一措施的实施,不仅能够及时掌握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动态,为有效地培养大学生心理

素质提供科学依据,同时弥补了目前考试体系中存在片而性的问题”。[17]

刘卫民、李 平在《体育教学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论纲》认为要“建立学生心理健康

教育评价指标体系应依据各级在校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以及在体育教学中实施心理

健康教育的特定目标而制定。因此,应区分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的不同情况,但平要指

标体系应包括对待学习的态度,成就动机,适应能力,交际能力,行为能力,创造能力,预

见能力,情绪反应能力,健康人格等,其具体的方法是和体育实践课中测量评价学生的心理

负荷方法相同,即先运用教育观察法对各主要指标的细化标准进行测量,然后再运用模糊数

学综合评价”。[18]

[总结]

体育运动本身会对心理健康产生积极的影响。教学过程可以根据体育运动所具有的功

能,挖掘各种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素材,通过不同的内容、不同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以及借助

科学可行教学评价从而更加有目的的、有计划的促进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从而在促进学生

身体健康的同时,进而促进心理健康。“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体育与健康教育

结合的必然要求,也是开发体育多元功能的需要。”[19]

参考文献

[1]曾四清.高校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心理健康的途径[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03(2):88-90

[2]任长顺.不同运动项目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影响的调查研究.哈尔滨体育学院学

报,2004,(02):36-37

[3]曾四清.高校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心理健康的途径[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03(2):88-90

[4]刘卫民,李 平.体育教学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论纲[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23(1):18-21

[5]高丹娜.如何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改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J].西安体育学院学

报,2004,(S1) :168-169

[6]于 勇. 体育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J]. 湖北体育科技,2005,(3):343-345

[7]李安民,等.集体项目和个人项目运动员自信心的比较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3,(04)

[8]孙秀芝.体育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3):106-107

[9]孙秀芝.体育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3):106-107

[10] 杨祥全.太极拳对普通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实验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3,(1): 63-66

[11]张小田.体育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与方法[J].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

报,2005,(2):81-83

[12]李晓新.体育舞蹈对大学生身心影响的研究[J].解放军体育学院学报,2004,(3):99-101

[13]赵小静.健美操、艺术体操、体育舞蹈课对大学女生身心健康功效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

学报,2003,(5):110-112

[14]刘卫民,李 平.体育教学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论纲[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15]熊亚红,等.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体育教学模式的探讨[J]. 现代教育科学,2005,(5):73-75

[16]熊亚红,等.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体育教学模式的探讨[J]. 现代教育科学,2005,(5):73-75

[17]侯世勋,等.高校体育课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之探讨[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2,(5):110-102

[18]刘卫民,李 平.体育教学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论纲[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23(1):18-21

[19]熊亚红,等.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体育教学模式的探讨[J]. 现代教育科学,2005,(5):73-75 778论文在线 www.qiqi8.cn/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范文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参考范文

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题 目 名 称

题 目 类 别 毕 业 论 文

学 院(系) 交通运输学院

专 业 班 级 交运083班

学 生 姓 名 陈玲

指 导 教 师 王晓老师 完 成 日 期 2006年2月16日

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

学 生: 体育学院

指导老师: 体育学院 (长江大学体育学院 湖北 荆州 434020)

[前言]

大学生心理问题发生的频率加快、范围加大和程度加深。有数据表明:“在我国20

世纪 80年代中期,23%~25%的大学生存在心理障碍,90年代上升到25 %,近年来已达到

30%,存在心理障碍的人数还在不断增多”。[1]使得我们不得不更加关心大学生心理健康问

题。任长顺在《不同运动项目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影响的调查研究》中提出“大学时期是

大学生良好心理习惯的形成和心理逐渐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近年来随着现代人对健康认识

的转变,有关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大学时期同时也是人的一生中心

理变化最大的时期。他们既要应付生理变化带来的心理问题,还要应付社会环境变化产生的

心理矛盾,常常处于错综复杂的心理矛盾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多种多样的心理卫生问题”

[2]。曾四清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心理健康的途径》中提到“心理疾病最重要的治

疗手段是行为疗法”[3],而刘卫平、李平等认为体育教学恰恰在这方而具有得天独厚的优

势, “以思维活动为主要活动方式的文化课,由于学生的心理思想和外部行为不宜表现,

所以在课堂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多以理性的说教为主,学生的主体参与水平仅处于较低的被

动认同活动阶段,故难以实施有针对性、及时性的教育来改善增进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相

比之下,体育实践课由于它具有群体性、竞争性、艰苦性、娱乐性、释放性、外显性等特点,

故可以看成它是个社会活动的缩影,或者说是社会活动模拟游戏化,人们沉浸在体育实践课

活动中,会感受到丰富多变的刺激,也会体验到几乎和社会活动完全相同的精神磨难与心理

冲突。所以,它更易于有效地把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与心理健康行为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能在寓心理健康教育于课堂身体活动的过程中主动加强主体的参与性,并充分地体验、领悟、内化,然后附诸实践直接接受实践的检验”。[4]正因为体育教育在这方面表现出来的

优势,使得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关注体育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影响。本课题主要是从平时

的课堂教学出发,研究体育运动本身会对心理健康产生积极的影响、各种不同教学手段对学

生的心理产生的不同影响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的评价,使体育教师在课堂体育教学过程中渗透

和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更具操作性和可行性,从而促进大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减少心理问题

的发生。

[主题]

大学阶段是人们接受系统的学校教育的最后时期,也是人们进入社会前的最后阶段。大多数学生离开了家长而独自生活和学习,其中有来自日常生活的苦恼、有与同学交往过程

中发生的关系矛盾、有学习中的困难和挫折以及即将毕业进入社会而产生的就业压力,因此,高丹娜在《如何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改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提出本阶段“是人的一生中心理

变化最大的时期”[5];同时还要应付生理变化带来的心理问题,从而常常处于错综复杂的

心理矛盾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多种多样的心理卫生问题。

一、体育运动本身会对心理健康产生积极的影响。

心理疾病最重要的治疗手段是行为疗法。于勇在《体育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

表明体育运动由于本身特点决定了其在促进心理健康方面具有巨大的效应。

“1、体育锻炼能促进认知能力的提高

体育锻炼中从事每一项运动都要求运动者对外界事物做出迅速准确的判断与感知,从而

快速协调自己的身体以保证动作的完成,从事长期的运动能促进人的知觉能力的发展,提高

人的反应速度和知觉判断能力,使人变得敏捷、灵活。

2、 体育锻炼能获得良好的情绪体验

体育锻炼能带来流畅的情绪体验这是一种理想的内部情绪体验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人

们能忘我地投入到运动中,并产生来自于活动过程本身的直接兴趣和享受,这是一种在学习、下作、交际中所无法产生的情绪状态。研究表明:用力的运动可使人减少情绪上的负担,甚

至能减轻因精神压力的偶发事件而造成的心理负担。

3、体育锻炼能强化“自我概念”,对自尊产生积极影响

“自我概念’,是个体主观上关于自己看法和感觉的总和。自我概念是相对稳定的,在

适应社会的人格的形成方面起很大的作用。众多研究表明:体育锻炼可使自我概念清晰度明 显提高,肌肉力量、情绪稳定性和外向性格呈现正相关,通过力量训练个体的自我概念显著

增强。

4、体育锻炼能协调人际关系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生活节奏的加快,许多人感到愈来愈缺乏适当的社会联系和人际交

往,体育活动是一种很好的增加人与人之间接触的形式,在活动中共同锻炼、相互竞争、团

结合作、相互交流,可以使个体忘却烦恼和疲劳消除孤独感,使身心得到舒适的体验,产生

良好的情绪状态。

5、体育活动能降低应激反应,消除疲劳

应激是指个体对应激源或刺激所做出的反应。锻炼会引起人脑释放自然合成的镇静剂一一内

啡肽,发挥作用时,内啡肽具有阻断大脑中与应激有关的化学反应的作用。有研究表明,体

育锻炼能提高诸如最大吸氧量和最大肌肉力量等生理功能,这就能减少疲劳的产生。

6、体育锻炼能预防和治疗心理疾病

焦虑和抑郁是人学生遇到的几种最为常见的情绪困扰,1990年诺瑟等人的研究表明,

一次性活动和长期的身体锻炼均能有效地降低抑郁;身体锻炼既可降低特质性抑郁,也可降

低状态性抑郁,身体锻炼既可降低正常人的抑郁,也可降低精神病患者的抑郁,有氧练习(低

强度、长时间)和无氧练习(高强度、短时间)均可降低抑郁;体育锻炼与心理治疗相结合更能

有效的降低抑郁”。[6]

教学过程是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的,它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从中挖掘出具有心

理健康教育的素材,从而有目的来“改善和调解大学生的精神状态,使其适应繁重的学习生

活及来自各方而的压力,树立积极向上的思想意志品质,培养学生自强、自立、自尊、自爱

的健康人格,为成功走向社会打好基础。其次,体育活动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进行的,总

是与人群发生着交往和联系,在活动中要努力控制和约束自己的内心冲突,这对培养协调人

际关系,扩大社会交往,遵守公共生活中的基本道德行为规范起着积极的影响” 。[7]同时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不同体育活动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可以缓解心理矛盾、消除忧郁和焦

虑等各种心理问题、调节心理状况、维持心理平衡。

二、体育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手段。

1、不同的教学内容是会产生不同的心理教育作用。 “田径培养学生的勇敢、坚毅、果断、坚忍不拔、奋发进取、开拓进取、吃苦耐劳等良好的心理素质。”[8] ;“而在球类教学中,提倡集体主义精神,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奋勇拼搏,可培养关心他人、关心集体的良好心

理素质。”[9] ;“太极拳特别强调‘知己’功夫的练习,‘看熟’、‘懂劲’的阶段也就是‘知

己’的阶段,通过‘知己’功夫的锻炼,可以明显提高太极拳锻炼者对‘自我’的认识。自

我概念和自尊水平的提升都极有利于练习者健全人格的培养。”[10] ;“游泳、滑冰、跳马

及双杠等既具有表演风格又具有挑战性的项目,这要求学生不断克服怕摔跤和去怕担风险等

胆怯心理,去战胜困难,越过障碍”[11] ;“体育舞蹈具有增进人际交往和友谊,满足人民精

神需求,提高反应能力、适应能力和自我表现能力,增强自信心的作用” 。[12] ;“健美操、艺术体操课是人们交流思想、打发情感、消除隔阂、相互沟通的最好形式之一,在优美音乐

的伴奏下,人们自我封闭的意识在这里得到彻底解脱,活动中融洽、和谐、高雅的气氛亦能

增强人们沟通和交往的意识和欲望”。[13]刘卫民,李 平在《体育教学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论

纲》也认为:“在体育教学中,可利用不同体育项目的运动特点因材施教。如对那些性格内

向、不善言辞交际、不合群的学生可让他们多参加足球、篮球、排球、接力跑、拔河等集体

性活动项目,并多采用激励的方法,提供发言和练习的机会,以改变孤僻的个性,逐步适应

与同伴交往,形成合群的心理定势;对那些处事犹豫不决、不够果断的学生,可让他们多参

加乒乓球、网球、羽毛球、跨栏跑、击剑等反应灵敏性活动项目,并在练习中提出严厉的硬

性要求,以培养其坚强的意志,果断和百折不挠的品质;对那些胆子较小、做事怕风险、难

为情的学生可让他们多参加游泳、滑冰、滑雪、拳击、摔跤、平衡木等冒险性活动项目,以

培养他们勇敢无畏跨越障碍的精神品质;对那些易于急躁、感情易冲动的学生可让他们多参

加下棋、太极拳、慢跑、远足、游泳、骑自行车、射击等持久耐力性活动项目,以培养他们

自我控制能力,改变易急躁、冲动的特点;对那些做事信心不足的学生可让他们多参加跳绳、

俯卧撑、广播操、跑步等简单性活动项目,使他们易看到自己的进步,并及时肯定他们的进

步,提高其成就感,从而增加他们的自信心;对那些自负、爱标新立异的学生可让他们多参

加跳水、体操、马拉松、艺术体操等难度较大的活动项目,或让他们与比自己水平高的对手

比赛等,以改变他们的骄傲之气;对那些遇事易紧张的学生可让他们多参加足球、篮球、排

球等紧张激烈的比赛活动项目,从而使他们在激烈的练习和竞争中锻炼自己冷静、沉着思考

的心理品质”。[14]

2、有研究就专门针对不同的教学方法对心理健康所产生不同影响。熊亚红等在《大学

生心理健康状况与体育教学模式的探讨 》认为:

“1)、小群体互助学习法,它加强了对责任感、创造力、协同意识、竞争意识的培养,极大

地促进了学生间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

2)、模拟训练及意念训练法,它可提高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增强自信心,提高了心理适应

及调节能力;

3)、创设情境法,它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情感,使其获得积极的感受和认识,产生积极的

内心体验,并最终内化为认知结构,培养出良好的思想品质;

4)、过程启发式教学法,它从根本上解决了如何使学生学会

5)、调整法,它可平静学生的心情,缓解紧张的情绪,是舒缓学生心理的一种极好方法。另

外,经常采用的方法还有移情体验法、角色扮演法、认知矫正法、游戏法等”[15]。

3、研究显示不同教学手段对学生的心理也会产生不同的影响。熊亚红等在《大学生心理健

康状况与体育教学模式的探讨 》提出:

“1)、强调改变练习的背景环境,提高学生心理的抗干扰能力和生存能力;

2)、加强角色和地位的互动性,以培养他们的组织能力、适应能力和善处人际关系的能力,以及乐于助人的良好行为品质;

3)、利用异性效应组织练习,使学生在异性面前抑制自己的不良行为。弘扬良好的思想品质,

培养并发展他们健康向上的人格;

4)、引入体育竞赛的竞争机制,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成就动机。这有利于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

精神和竞争意识,提高自身的独立意识和能力”。[16]

三、体育教学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测量评价

侯世勋等在《高校体育课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之探讨》中提出,“把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评

价纳入考试体系,能促使学生学习心理健康知识、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优化心理品质,形成

良好的个性心理。心理健康的评价可分为两个方而:一是理论知识.应列入体育课程理论试

卷中,以便考查学生掌握心理健康知识的状况;一是心理健康评价表测评.对学生心理健康

状况进行较全面评价,将评价结果反馈给学生,使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状况以及如何完善自

我。这一措施的实施,不仅能够及时掌握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动态,为有效地培养大学生心理

素质提供科学依据,同时弥补了目前考试体系中存在片而性的问题”。[17]

刘卫民、李 平在《体育教学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论纲》认为要“建立学生心理健康

教育评价指标体系应依据各级在校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以及在体育教学中实施心理

健康教育的特定目标而制定。因此,应区分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的不同情况,但平要指

标体系应包括对待学习的态度,成就动机,适应能力,交际能力,行为能力,创造能力,预

见能力,情绪反应能力,健康人格等,其具体的方法是和体育实践课中测量评价学生的心理

负荷方法相同,即先运用教育观察法对各主要指标的细化标准进行测量,然后再运用模糊数

学综合评价”。[18]

[总结]

体育运动本身会对心理健康产生积极的影响。教学过程可以根据体育运动所具有的功

能,挖掘各种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素材,通过不同的内容、不同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以及借助

科学可行教学评价从而更加有目的的、有计划的促进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从而在促进学生

身体健康的同时,进而促进心理健康。“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体育与健康教育

结合的必然要求,也是开发体育多元功能的需要。”[19]

参考文献

[1]曾四清.高校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心理健康的途径[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03(2):88-90

[2]任长顺.不同运动项目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影响的调查研究.哈尔滨体育学院学

报,2004,(02):36-37

[3]曾四清.高校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心理健康的途径[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03(2):88-90

[4]刘卫民,李 平.体育教学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论纲[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23(1):18-21

[5]高丹娜.如何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改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J].西安体育学院学

报,2004,(S1) :168-169

[6]于 勇. 体育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J]. 湖北体育科技,2005,(3):343-345

[7]李安民,等.集体项目和个人项目运动员自信心的比较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3,(04)

[8]孙秀芝.体育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3):106-107

[9]孙秀芝.体育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3):106-107

[10] 杨祥全.太极拳对普通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实验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3,(1): 63-66

[11]张小田.体育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与方法[J].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

报,2005,(2):81-83

[12]李晓新.体育舞蹈对大学生身心影响的研究[J].解放军体育学院学报,2004,(3):99-101

[13]赵小静.健美操、艺术体操、体育舞蹈课对大学女生身心健康功效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

学报,2003,(5):110-112

[14]刘卫民,李 平.体育教学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论纲[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15]熊亚红,等.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体育教学模式的探讨[J]. 现代教育科学,2005,(5):73-75

[16]熊亚红,等.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体育教学模式的探讨[J]. 现代教育科学,2005,(5):73-75

[17]侯世勋,等.高校体育课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之探讨[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2,(5):110-102

[18]刘卫民,李 平.体育教学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论纲[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23(1):18-21

[19]熊亚红,等.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体育教学模式的探讨[J]. 现代教育科学,2005,(5):73-75 778论文在线 www.qiqi8.cn/


相关内容

  • 毕业论文-综述-论文格式
  • 论文文献综述格式格式 论文文献综述格式格式及写作技巧(附论文文献综述格式范文) 论文文献综述格式是在对文献进行阅读.选择.比较.分类.分析和综合的基础上,研究者用自己的语言对某一问题的研究状况进行综合叙述的情报研究成果.文献的搜集.整理.分析都为论文文献综述格式的撰写奠定了基础. 论文文献综述格式格 ...

  • 商家体验营销的毕业论文及文献综述范文格式
  • 文格式 商家体验营销的文献综述 一.引言 当前,随着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人类经济发展在经过了产品经济时代和服务经济时代后,我们迎来了一个围绕着全程客户体验的体验经济时代.进入21世纪,消费者已不再单纯地满足于被动地接受企业的诱导和操纵,而是表现出主动地提出自己对产品设计的意见或是参与产品的设计与开 ...

  • 实用范文网教你写开毕业论文题报告
  • 毕业论文是每个即将面临毕业的大学生、研究生等等都要面对的问题,如何来写毕业论文,如何来做开题报告,相信有很多同学都是一片迷茫,下面是小编搜集的关于开题报告的几点注意事项,希望对即将毕业的你有点用! 开题报告注意事项 最近大家都面临着开题的问题,我想有很多同学和我一样对怎么开题是一片迷茫,下面是在最近 ...

  • 南京大学毕业生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 南京大学毕业生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开题报告是指开题者对科研课题的一种文字说明材料.这是一种新的应用写作文体,这种文字体裁是随着现代科学研究活动计划性的增强和科研选题程序化管理的需要应运而生的.开题报告一般为表格式,它把要报告的每一项内容转换成相应的栏目,这样做,既便于开题报告按目填写,避免遗漏;又便于 ...

  • 任务书范文
  • 毕业设计(论文) 辅助材料 题 目 中国传统祥云图案在食品包装设计中的表 现研究 姓 学 名 号 张洪敏 30607323 艺术设计 0601 班 创意与艺术设计学院 吴龙伟(副教授) 专业班级 所在学院 指导教师(职称) 二○○九 年 九 月 二十二 日 目 录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 ...

  • 浙江大学本科毕业论文格式范文
  • 封面统一用 白色铜板纸 本 科 生 毕 业 论 文(设计) 题目采用宋体三号加粗打 印,不得手写 题目 数据仓库和数据挖掘技术在企业管理中的一个应用 姓名只有两个字的,中间空 出一个汉字符,e.g. 李 某 姓名与学号 指导教师 年级与专业 所在学院 张 某 3050142000 李 某 2011 ...

  • 开题报告格式介绍.如何选题.范文
  • 1.介绍一下开题报告的常见格式: 课题名称开题报告(宋体,三号,加粗) 简要描述课题概况,主要描述课题要完成的目标.(宋体,小四,150字以内) 一.课题研究背景(宋体,四号,加粗) (一)工程概况(宋体,小四号) 主要描述工程的具体名称,位置建设单位,规模,技术经济参数等.(宋体,小四,300字左 ...

  • 开题报告图书馆学范文文献综述
  • 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审批表 论 文 题 目:高校学科馆员服务质量评价体系研究与应用 开题报告人姓名:洪跃 申请学位类别: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 所 在 院.(所):传媒科学学院 年 级: 学 科 专 业:图书馆学 研 究 方 向: 指 导 教 师:孙成江 开题报告时间:2008年 10月 10 日 注 ...

  • 商业银行论文参考文献范文
  • 商业银行论文参考文献范文 [1]黄海波.国库现金管理与持有量问题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XX年6月 [2]刘旭华.地方国库现金管理模式的现实选择[j]?西部金融.XX(8):76-77 [3]钟云霞,史晓燕.对atm库存现金管理问题的思考[j].电脑与信用卡.1999(5):50-51 [4]茹明 ...

  • 怎样写好一篇本科毕业论文
  • 怎样写好一篇本科毕业论文刘雄飞 2016.12 本科毕业论文的主要构成1.摘要(关键词) 2.目录 3.正文4.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5 .附录附录 11 .摘要的基本结构1.1摘要的基本结构 摘要是本科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撰写论文的摘要,是为了把研究工作的主要内容以最简练的文字予以介绍使指导老师和评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