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名句感悟

古诗名句感悟(1. 感动之使醒悟。 受感动而醒悟。)

古诗11、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东汉曹操《短歌行》

注释:当:义同“对”。 几何:多少。 朝露:早晨的露水。汉人常用来比喻人生短促。

译文:面对着醇酒就应当引吭高歌,人生能有多少日子呢?就好像早晨的露水,瞬间即逝。唉!逝去的日子太多太多!

原文: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惟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赏析:这几句慨叹人生短促,光阴易逝,劝告人们要及时行乐,当然也含有珍惜时间的含义。它多少有一点消极之意。虽然这里流露出对人生无常的深沉喟叹,但表达的却不是听天由命、无所事事的消极思想,而是希望实现雄心壮志的紧迫感。

宋词8、此心安处是吾乡。 ——苏轼《定风波》

注释:此心:坦然之心。 吾乡:我的家乡。

译文:只要是坦然之心的地方便是我的家乡。

赏析:这句是宇文柔奴随被贬的王定国在广西谪居几年归来后,对苏轼问话的回答。苏轼专门作词以记之,不仅是对宇文柔奴善于应对的赞赏,也是对友人随遇而安,内心坦荡的共鸣和感叹,更是苏轼自己真实的情感。这句名言启示我们:只要内心坦然,精神不垮,便能如白居易诗所云:“无论海角天涯,大抵心安即是家。”

宋词20、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 ——苏轼《定风波·沙湖道中遇雨》

注释:萧瑟处:指风吹雨淋过的地方。

译文:回头遥看来时遇雨的地方,不必管它风雨或天晴。 赏析:这两句不仅是对自然景物的写照,而且也是对瞬息万变的政治风雨的总括。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作者对自己人生风雨坎坷历程的反思与彻悟,有很深的哲理。“也无风雨也无晴”,看似“平淡”,但作者已进入了“荣辱不惊,去留无意,超然物外,潇洒自如”的人生境界。用苏轼自言:“其实不是平淡,绚烂之极也。”

宋词28、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蒋捷《一剪梅·舟过吴江》

注释:流光:飞逝的岁月。

译文:流逝的光阴容易把人抛在后面,转眼又是火红的

樱桃,碧绿的芭蕉。

赏析:形象地点出了时光已在不知不觉中春夏相融,其中“红”和“绿”化静为动,可谓妙笔,既暗示出时光的流逝,又写出了人对生命盛衰、人生短暂的感悟,惆帐之情油然而生。

宋词49、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 ——苏轼《永遇乐》

注释:燕子楼:在今徐州市,为关盼盼所居之地,现旧址已废。 佳人:指唐代徐州著名歌妓关盼盼。

译文:眼前的燕子楼空荡荡,当年的佳人在何方?现在只剩下空锁的燕子楼。

赏析:这三句是对“人去楼空,古今如梦”的形象描述。这首词以“燕子楼”、“梦盼盼”为题材,把梦境与现实写得若即若离,又把历史、现实与未来沟通为一体,从时间和空间等方面抒发对人生的感悟,浩叹人生之短,世事之变幻。

唐诗27、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崔颢《黄鹤楼》

注释:不复返:一再回来。 空悠悠:自由地飘荡。 译文:黄鹤一去就不再回来,白云啊,千百年来飘飘悠悠。

赏析:仙人乘鹤而去,本系子虚乌有,但诗人以虚写实,写黄鹤随仙人而去,惟有空楼长留人间。黄鹤一去永不复返,

惟有悠悠白云,千载如故。这种情形与人生短促自然永恒的道理是那样的契合。这两句使人产生了时空浩渺的幽思。再伟大的人也会随着时光流逝,在历史的长河上都只不过是匆匆过客,昙花一现,都不可能与永恒的自然抗衡。

唐诗32、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刘禹锡《乌衣巷》

注释:王谢:指东晋以王导(开国元勋)、谢安(淝水大战的指挥)为首的两家最大的士族。 寻常:平常、普通。

译文:旧时豪族王谢堂前的燕子,到如今都飞入普通百姓家。

赏析:诗人抓住燕子作为候鸟有栖息旧巢的特点,含蓄而又深刻地发出了沧海桑田的无限感慨。飞燕形象的设计,极巧妙地把昔日的繁华和富贵,被今天的寂寥和惨淡所代替,今非昔比的情境表现出来了。这两句诗之所以脍炙人口,其原因就是沧海桑田的巨大变化完全蕴藉在含蓄之美中。

唐诗47、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杜甫《梦李白二首(其二)》

注释:万岁名:千古留名。 身后事:人死去后的事情。 译文:纵然身后名垂千古,从已寂寞无知,又有什么用呢?

赏析:李白是唐朝最伟大的诗人,他的诗或抨击黑暗的现实,关心百姓疾苦,或流连山水,表达建功立业的愿望;

其风格或豪放飘逸,或明秀清新,热情奔放,想象丰富,含蕴深厚,充分反映了时代的精神风貌,闪烁着理想主义的光辉,代表了盛唐诗歌的最高成就。然而,李白个人的政治命运却多坎坷,困顿不堪,甚至在临近晚年时,还被朝廷放逐,连自由也失去了。生前遭遇如此,纵然身后千古留名,人却寂寞无知,又有什么用呢?这两句诗正是杜甫身在北方,闻听好友流放的种种凶讯,不禁发出沉重的嗟叹,抒发了自己对李白的无限同情。

古诗名句感悟(1. 感动之使醒悟。 受感动而醒悟。)

古诗11、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东汉曹操《短歌行》

注释:当:义同“对”。 几何:多少。 朝露:早晨的露水。汉人常用来比喻人生短促。

译文:面对着醇酒就应当引吭高歌,人生能有多少日子呢?就好像早晨的露水,瞬间即逝。唉!逝去的日子太多太多!

原文: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惟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赏析:这几句慨叹人生短促,光阴易逝,劝告人们要及时行乐,当然也含有珍惜时间的含义。它多少有一点消极之意。虽然这里流露出对人生无常的深沉喟叹,但表达的却不是听天由命、无所事事的消极思想,而是希望实现雄心壮志的紧迫感。

宋词8、此心安处是吾乡。 ——苏轼《定风波》

注释:此心:坦然之心。 吾乡:我的家乡。

译文:只要是坦然之心的地方便是我的家乡。

赏析:这句是宇文柔奴随被贬的王定国在广西谪居几年归来后,对苏轼问话的回答。苏轼专门作词以记之,不仅是对宇文柔奴善于应对的赞赏,也是对友人随遇而安,内心坦荡的共鸣和感叹,更是苏轼自己真实的情感。这句名言启示我们:只要内心坦然,精神不垮,便能如白居易诗所云:“无论海角天涯,大抵心安即是家。”

宋词20、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 ——苏轼《定风波·沙湖道中遇雨》

注释:萧瑟处:指风吹雨淋过的地方。

译文:回头遥看来时遇雨的地方,不必管它风雨或天晴。 赏析:这两句不仅是对自然景物的写照,而且也是对瞬息万变的政治风雨的总括。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作者对自己人生风雨坎坷历程的反思与彻悟,有很深的哲理。“也无风雨也无晴”,看似“平淡”,但作者已进入了“荣辱不惊,去留无意,超然物外,潇洒自如”的人生境界。用苏轼自言:“其实不是平淡,绚烂之极也。”

宋词28、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蒋捷《一剪梅·舟过吴江》

注释:流光:飞逝的岁月。

译文:流逝的光阴容易把人抛在后面,转眼又是火红的

樱桃,碧绿的芭蕉。

赏析:形象地点出了时光已在不知不觉中春夏相融,其中“红”和“绿”化静为动,可谓妙笔,既暗示出时光的流逝,又写出了人对生命盛衰、人生短暂的感悟,惆帐之情油然而生。

宋词49、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 ——苏轼《永遇乐》

注释:燕子楼:在今徐州市,为关盼盼所居之地,现旧址已废。 佳人:指唐代徐州著名歌妓关盼盼。

译文:眼前的燕子楼空荡荡,当年的佳人在何方?现在只剩下空锁的燕子楼。

赏析:这三句是对“人去楼空,古今如梦”的形象描述。这首词以“燕子楼”、“梦盼盼”为题材,把梦境与现实写得若即若离,又把历史、现实与未来沟通为一体,从时间和空间等方面抒发对人生的感悟,浩叹人生之短,世事之变幻。

唐诗27、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崔颢《黄鹤楼》

注释:不复返:一再回来。 空悠悠:自由地飘荡。 译文:黄鹤一去就不再回来,白云啊,千百年来飘飘悠悠。

赏析:仙人乘鹤而去,本系子虚乌有,但诗人以虚写实,写黄鹤随仙人而去,惟有空楼长留人间。黄鹤一去永不复返,

惟有悠悠白云,千载如故。这种情形与人生短促自然永恒的道理是那样的契合。这两句使人产生了时空浩渺的幽思。再伟大的人也会随着时光流逝,在历史的长河上都只不过是匆匆过客,昙花一现,都不可能与永恒的自然抗衡。

唐诗32、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刘禹锡《乌衣巷》

注释:王谢:指东晋以王导(开国元勋)、谢安(淝水大战的指挥)为首的两家最大的士族。 寻常:平常、普通。

译文:旧时豪族王谢堂前的燕子,到如今都飞入普通百姓家。

赏析:诗人抓住燕子作为候鸟有栖息旧巢的特点,含蓄而又深刻地发出了沧海桑田的无限感慨。飞燕形象的设计,极巧妙地把昔日的繁华和富贵,被今天的寂寥和惨淡所代替,今非昔比的情境表现出来了。这两句诗之所以脍炙人口,其原因就是沧海桑田的巨大变化完全蕴藉在含蓄之美中。

唐诗47、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杜甫《梦李白二首(其二)》

注释:万岁名:千古留名。 身后事:人死去后的事情。 译文:纵然身后名垂千古,从已寂寞无知,又有什么用呢?

赏析:李白是唐朝最伟大的诗人,他的诗或抨击黑暗的现实,关心百姓疾苦,或流连山水,表达建功立业的愿望;

其风格或豪放飘逸,或明秀清新,热情奔放,想象丰富,含蕴深厚,充分反映了时代的精神风貌,闪烁着理想主义的光辉,代表了盛唐诗歌的最高成就。然而,李白个人的政治命运却多坎坷,困顿不堪,甚至在临近晚年时,还被朝廷放逐,连自由也失去了。生前遭遇如此,纵然身后千古留名,人却寂寞无知,又有什么用呢?这两句诗正是杜甫身在北方,闻听好友流放的种种凶讯,不禁发出沉重的嗟叹,抒发了自己对李白的无限同情。


相关内容

  • 如何把古诗词名句引入话题作文教学
  • 摘 要:近几年来,话题作文在各省市中考中闪亮登场,倍受命题者的青睐,成为师生关注的焦点.古典诗词名句大量引入话题作文,已成为中学作文教学研究的新视野,值得关注与研究.笔者想以此为切入点,结合近几年指导中学生话题作文写作的经验和体会,在文中主要从什么是古典诗词名句,如何引进古诗词名句两个方面对话题作文 ...

  • 小学经典诵读教案
  • 楼德镇西村小学 经典诵读 生本课程教案 内 容 童真童趣 活动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2.能感受诗句中营造的充满童趣的意境,能从中感受到诗人对生活的热爱. 3.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并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表演才能合作精神. 活动方式 朗诵诗歌.说诗意.谈感受.明道理 课时 ...

  • 让古诗文为你的作文添彩
  • 让古诗文为你的作文添彩 从小学到初中,我们花了很时间背诵积累了大量的古诗文.许多同不背诵古诗文的一个目的是为了能够对付考试中的几个默写填空题,这不免让人感到是一种极大的资源浪费.古诗文中还有我们取之不尽的写作材料,我们要从写作这一角度去认识古诗文的作用,让古诗文中的名言佳句走进我们的作文,为我们的作 ...

  • 八年级上学期古诗文检测__附答案
  • 八年级上学期古诗文名句等重要文学常识检测 班级: 姓名: 1.<望岳>的诗句是: .其中,"齐鲁青未了"一句表现了泰山的 :"造化钟神秀"一句描写了泰山的 :"决眦入归鸟"一句蕴含了 . 2.<望岳>一诗中表现诗人登 ...

  • 八年级[古诗四首]教学设计
  • <古诗四首>教学设计 ----<春望><泊秦淮><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过零丁洋> 摘自:教育在线 [设计思想] 诗歌教学重在引导学生体味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和韵律美.在缓歌慢唱.密咏恬吟中感悟作者通过外在的客观物象所表达出来的内在的思想情 ...

  • 校本课程教学总结
  • 校本课程教学总结 新民小学 田淑云 经典诗文是我国民族文化史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通过诵读与背诵竞赛,孩子的语文素养有了一定的提高,写作能力也着实有了长足发展,现对校本课总结如下: 一.总动员 调动孩子诵读古诗文的积极性 开展诵读古诗文活动之前,我班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总动员, 教师谈感受,孩子谈想法,亲 ...

  • 九年级语文古诗词复习
  • 九年级语文古诗词复习 八年级上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 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1易错字:悬,生,雁,洛 2哲理名句: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这是脍炙人口的的诗句,形容景物,妙绝千古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 ...

  • 古诗文默写a
  • 2010年浙江中考各市中考题汇编之--名句默写 (1)山随平野尽, (李白<渡荆门送别>) (2) ,各领风骚数百年.(赵翼<论诗>) (3)晏殊<浣溪沙>的" , "反映出美好事物的消逝往往伴随着重现,表现了人们在怅惘的同时也会感觉一丝欣慰的 ...

  • 中考语文考前综合指导(2)
  • 河南中考语文考前方法指导 河南中招语文试题分为四大块:积累与运用,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作文.共120分,时间120分钟.历年来试题紧扣课标,整体稳定,稍有创新. 一.积累与运用 1.字音字形.每年必考点,近几年集中在多音字,形近字,和易用错的字上,而且一般是常用字,很少出生僻的字.所以这一块儿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