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呐喊]的启蒙主义的创作特色

鲁 迅 《 喊》 呐 的启 蒙 主 义 的创 作 特 色

陈 萍

(高州农校, 广东 高州 525200)

鲁迅因有了用文艺来改变民众精神面貌的志向的主观 原因, 以及“ 四” 五 前夜新文化运动的爆发的客观原因, 创 作了中国文学史上新篇章的小说集《 呐喊》 。 《 呐喊》 有着分明的启蒙主义的创作特色。 一、 鲁迅的启蒙主义, 就是反对一切封建蒙昧 鲁迅东渡 日 本留学的 目的是出于救国救民的理想 , 最 初他认为中国遭受帝国主义欺凌, 是因为中国人体质太弱, 所以选择了学医, 想学成之后 , 为增进国人健康贡献力量, 并在战时为反侵略服务。后来 , 他弃医从文 , 当然有客观和 主观的原因,主要还出于救国救民的爱国主义的愿望。在 《 呐喊 自序》 他出于爱国热忱, 中, 想借文学力量去唤醒民 众精神的启蒙主义思想是十分清楚的。 鲁迅留日 期间写过 《 科学史教篇》《 、文化偏至论》《 、摩 罗诗力说》 等论文(均收人杂文集《 )。从那几篇论文中, 坟》 他的启蒙主义观点就已表露得相当突出。他尖锐地揭露了 中国封建统治阶级是怎样处心积虑地推行蒙昧主义的。封 建统治者认为, 民众愚昧, 天下便可长治久安。 由此可见, 鲁 迅对封建蒙昧主义危害性感触之痛切。 由于启蒙主义思想十分明确 ,因而鲁迅从走上文坛一 开始,就自 觉将 自己的创作服务于改变民众精神这一崇高 目 标。鲁迅曾热忱地以“ 精神界之战士” 的英姿向封建蒙昧 主义展开斗争。

会有 出路 。

二、呐喊》 《 深刻揭示封建社会和封建传统思想 《 狂人 日 借狂人之言, 记》 一针见血地戳穿了封建社会 的历史真实就是一本血淋淋的人吃人的历史, 统治者为了 掩盖“ 吃人” 的真相 , 就用了“ 仁义道德” 之类的花言巧语来 欺骗世人。这篇小说从根本上揭露了封建礼教与家族制度 的弊害。用语十分愤激, 因而格外动人心魄。 《 里的夏瑜是一位致力于创造新生活的民主主义革 药》 命者的形象。 夏瑜对封建社会的认识既清醒又深刻。 他对阿

义说 : “ 大清的天下是我们的。” 他明确认识到这天下是“ 我

1933年, 鲁迅在《 我怎么做起小说来) 见南腔北调集) ( }

这篇 自 述里 ,回顾 自己的创作历程时讲到了自己从事小说 创作的指导思想。 他说: “ 做起小说来, 总不免 自己有些主见

的。 例如说到‘ 为什么’做小说罢, , 我仍抱着十多年前的‘ 启 蒙主义’以为必须是‘ , 为人生’ ” 。 正是出于为启蒙主义服务

的需要 , 他在作品的取材方面, 就有特殊的考虑 :那就是“ 多 采自 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中, 意思在揭出病苦 , 引起疗救 的注意。

也就是说, ” 他在表现被压迫民众的不幸同时, 更着 重揭示他们精神上的“ 病苦” 。 《 呐喊》 的确是以反封建的启蒙主义为视角的, 这是由 于他痛感辛亥革命漠视思想启蒙,未能唤醒民众摆脱封建 传统束缚的历史教训的缘故; 而当民众的思想精神还处于 蒙昧状态的时候 ,根深蒂固的旧的统治秩序是不可能动摇 的, 辛亥革命之后的社会 、换汤不换药” “ 的事实便是明证。 在鲁迅看来, 要实现反帝反封建的民主主义革命, 首先要清 除封建主义及其思想统治、 封建蒙昧, 它们是我国实现民主 主义革命的严重障碍。 他在《 随感录五十九 “ 圣武”非常明 》 确地告诉人们, 只有在对民众的思想启蒙奏效之后, 中国才

38

们大家的”所以他要劝人造反 , 自己实际行动与封建统 , 用 治者及其传统思想展开决绝的斗争。在《 狂人 日 和《 记》 药》 里, 鲁迅将封建统治阶级“ 仁义道德”“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的封建教义诸如此类骗人鬼话进行猛烈的评击。 《 的启蒙主义, 药》 更重要的表现在对民众深受封建思 想毒害的艺术描写上。 夏瑜为了革命 , 敢于“ 老虎头上搔痒, 不惜舍身捐躯 , 在狱中他大义凛然 , 不屈不挠, 表现了大无 畏气概, 这样一位革命青年 , 在当时社会中, 为统治者所不 容, 自 是 然的; 可悲的是, 他也为民众所不容, 民众视他为异 类, 不仅不理解他, 甚至唾骂他, 对他的受难与牺牲幸灾乐 祸或无动于衷。茶客们的冷漠, 华老栓的麻木, 都说明这一 点。 夏瑜是被一个亲戚告密而被捕, 自己的亲生母亲对 就连 他和他为之献身的革命事业也是根本不理解。鲁迅在小说 中把革命者与民众的关系问题尖锐提出来。在《 中通过 药》 艺术描写告诉人们, 革命成功离不开民众的同情与支持。 民 众的愚昧与麻木需要去唤醒,需要让民众看清封建统治者 的残暴与“ 吃人” 嘴脸。 《 用一个人血馒头 , 药》 将死于愚昧的华小栓和为民族 前途而牺牲的夏瑜的悲剧联结起来 ,突出地体现了鲁迅对 唤醒民众觉悟的启蒙主义思考,然而鲁迅对革命的前程并 不悲观。《 狂人日 结尾有这样的句子: “ 记》 没有吃过人的孩 子, 或许还有? ” 并发出“ 救救孩子” 的令人震颤的呼声。药》 《 的亮色更加明显— 夏瑜的坟上出现了花环,让人看到革 命成功的曙光, 民众的醒觉是迟早的事, 封建统治的灭亡和 民主革命的胜利是必然的趋势。 三、呐喊》 《 注重揭示国民性的弱点

鲁迅在《 呐喊》 对下层劳动人民的心态、 中, 自身弱点以 及思想蒙昧进行深刻剖析。 药》 《 中的华老栓、孔乙己》 《 中

孔乙己、明天》 《 中的单四嫂子、阿 《 Q正传》 中的阿Q等诸篇

中都不乏传神的笔墨。 孔乙己》 孔乙己的命运遭际甚 在《 里,

罐 夫放货 2 0 年 号 旬 料0 6 2” 上 刊

为凄惨 , 人们对这个苦人儿的遭遇不但不同情 , 反而常作笑 料, 遭受凌辱。 酒客和掌柜对他的不幸, 始终是嘲弄态度。 鲁 迅对于那种缺乏诚和爱,加以旁观态度看待人们不幸的社 的中年闰土的反差何其强烈。

会现象, 深为激愤。 对于缺乏诚和爱的国民性弱点, 明天》 在《 里也表现得 很突出, 寡妇单四嫂子带着幼小的儿子宝儿生活, 境况十分

在《 中的华老栓的愚昧无知,明天》 药》 《 单四嫂子的失 去“ 明天”七斤夫妇的麻木,故乡》 , 《 闰土精神面貌的扭曲与 锈损, 这些都令鲁迅痛苦和悲哀。 但对未来仍抱着希望。 在 《 、故乡》 药》《 等作品都体现出来。 四、呐喊》 《 强调思想启蒙的迫切性, 对民众思想启蒙任

务的艰 巨性

困 没有人诚心诚意帮助她。 无病 她从庸医 苦, 宝 危, 何水仙

眼里看到冷漠; 蓝皮阿五、 红鼻子老拱对她不怀好意欺侮

她。鲁迅对“ 我们民族最缺乏是诚和爱” 的现实生活的现象

描述使人不寒而栗。

鲁迅许多作品表达对生活贫困、精神蒙昧的被压迫民

众寄予深切同情。但对他们精神弱点又是“ 哀其不幸, 怒其

不争” 。

鲁迅在《 和《 药》 阿Q正传》 中对这种“ 愚弱的国民” 描写

得更加淋漓尽致。 《 药》从老栓的所见所闻的心理感受角度展开描写看

客们 :

在《 阿Q正传》 鲁迅一方面哀其不幸, 里, 描写阿Q的困 苦与不幸遭遇:阿Q是下赤贫的 雇农, 地无一垅, 房无一间,

无可奈何而栖身于土谷祠中。 他所拥有的, 仅仅是自己的劳 动力而已: “ 给人家做短工, 割麦便割麦, 春米便春米, 撑船

老栓也向 那边看, 却只见一堆人的后背;颈项都伸得很

长, 仿佛许多鸭, 被无形的手捏住了的, 向上提着。 静了一会 儿, 似乎有点声音, 便又动摇起来, 轰的一声, 都向后退; 一 直散到老栓立着的地方, 将他挤倒了。 呼, 这段带有讽刺意味的描写活画出了看客们的无聊。他 们把别人的痛苦当作一种享受,这种畸形心态正表现了他

们的精神麻木。

便撑船”阿 。 Q处于社会的 最底层, 受尽赵太爷之类权势人物

的欺凌, 受尽村里的闲人们的愚弄和嘲笑。

另方面对阿Q“ 怒其不争”阿Q无法改变现实, : 只能变

得麻木, 我疗伤, 我欺骗, 我 安慰, 自 自 自 同时用欺侮更小的 人来获取心理平衡, 他多次声称:“ 我们先前比 你阔多啦! 你 算什么东西! ”“ 、 我的儿子会阔多啦” 他有一次挨了假洋鬼

。 子哭丧棒却从尼姑那里得到发泄, “ 便: 似乎对于今天的一 切‘ 晦气’ 都报了仇。 鲁迅对这种国民性的病苦作了十分深 ” 刻的剖析。 谁来唤醒这些民众麻木思想呢? 鲁迅在《 呐喊》 出现 里, 了几位经过民主主义革命思想洗礼的知识分子。 头发故 如《 事》 中的N先生、 里的夏瑜等。此外, 《 药》 也刻划了一些深受 封建主义思想和科举制度毒害而挣扎在穷途末路上的 《 孔 乙己》 中的孔乙己和《 白光》 中的陈城。 孔乙己和陈城都是封建科举制度的殉葬品。他们都想 借科举追求富贵功名。陈城妄 自 尊大、 贪婪卑污 , 孔乙己的 迁腐、 穷困落魄, 作者描写得淋漓尽致, 对民众思想启蒙使 命理应由知识分子来承担, 但现实生活中, 像孔乙己、 陈城 这样的知识分子, 自己深受封建思想的毒害, 尚未清醒。怎 样去担起救国救民大任呢? 鲁迅感叹“ 这是怎样的悲哀呵! ” 《 里的夏瑜, 药》 是一个忠诚的革命者, 对革命忠心耿 耿, 矢志不渝, 在狱中还坚持斗争, 英勇不屈, 但他不重视对 民众的思想启蒙, 只是孤军奋战。 他的血被群众作为药引治 病, 他死得如此寂寞, 他和他所为之奋斗的事业都不为群众 所理解。 封建传统思想顽固地统治着社会, 顽固地扎根在群 众头脑中, 作品结合历史教训, 沉痛地把尚未完成的思想启 蒙这一十分重要的问题, 向社会提了出来。 小说晓示人们,这项在当时远未完成的历史使命必须 尽快地努力完成, 否则革命就无法取得成功。 在鲁迅《 呐喊》 这本集子许多作品中都充分体现这样的

创作 思想 。

在《 阿Q正传》 作者是借阿Q的口 间接写出城里 里, 述,

的 命党 革 被杀。 Q从 里回 向 们 津 有味, 阿 城 来, 人 讲得 津 他的

讲述直使听众“ 惊然” 而且“ 欣然” :

“ 你们可看见过杀头么? ” 阿Q说,咳, “ 好看, 杀革命党。

唉, 好看好看,一 ” 他摇摇头, 将唾沫飞在正对面的赵司晨

的脸上。这一节, 听的人都凛然了。

《 和《 药》 阿Q正传》 所描写的民众, 鲁迅称之为“ 愚昧国

民”他们对“ , 示众” 的革命党被杀的反应是非常冷漠的, 鲁 迅的笔墨甚为冷峻, 读之令人痛心疾首。 《 风波》 也突出地表现了鲁迅对民众思想启蒙问题的深

切关 注 。

鲁迅的启蒙主义与改造国民性思想相结合 ,除揭露国 人因长期遭受封建主义的禁锢与毒害造成的精神愚昧麻木

之外, 也包括他对民众品质情操的优点的肯定。 《 故乡》 里的少年闰土和《 社戏》 里的双喜 、 , 阿发 还有

《 一件小事》 的大力车夫都是鲁迅赞颂的对象。

闰土、 双喜、 阿发纯朴而善良, 生

气勃勃, 富于创造精 神, 他们的思想未被封建思想所污染, 显得非常可爱。 人力车夫的诚恳待人, 勇于负责的精神, 令人敬佩。 《 故乡》《 、 社戏》 一件小事》 和《 都运用了对比手法。《 社 戏》 以田园牧歌式的乡村童年生活与污浊的、 充满市侩气息 的都市风情相比照; 《 一件小事》 我” 以“ 对苦力工人的敬佩 和对军阀统治下的社会秩序的不满、 失望相对比; 《 故乡》 让

我们看到了未受封建传统思想侵蚀的少年闰土和身受其害

39

鲁 迅 《 喊》 呐 的启 蒙 主 义 的创 作 特 色

陈 萍

(高州农校, 广东 高州 525200)

鲁迅因有了用文艺来改变民众精神面貌的志向的主观 原因, 以及“ 四” 五 前夜新文化运动的爆发的客观原因, 创 作了中国文学史上新篇章的小说集《 呐喊》 。 《 呐喊》 有着分明的启蒙主义的创作特色。 一、 鲁迅的启蒙主义, 就是反对一切封建蒙昧 鲁迅东渡 日 本留学的 目的是出于救国救民的理想 , 最 初他认为中国遭受帝国主义欺凌, 是因为中国人体质太弱, 所以选择了学医, 想学成之后 , 为增进国人健康贡献力量, 并在战时为反侵略服务。后来 , 他弃医从文 , 当然有客观和 主观的原因,主要还出于救国救民的爱国主义的愿望。在 《 呐喊 自序》 他出于爱国热忱, 中, 想借文学力量去唤醒民 众精神的启蒙主义思想是十分清楚的。 鲁迅留日 期间写过 《 科学史教篇》《 、文化偏至论》《 、摩 罗诗力说》 等论文(均收人杂文集《 )。从那几篇论文中, 坟》 他的启蒙主义观点就已表露得相当突出。他尖锐地揭露了 中国封建统治阶级是怎样处心积虑地推行蒙昧主义的。封 建统治者认为, 民众愚昧, 天下便可长治久安。 由此可见, 鲁 迅对封建蒙昧主义危害性感触之痛切。 由于启蒙主义思想十分明确 ,因而鲁迅从走上文坛一 开始,就自 觉将 自己的创作服务于改变民众精神这一崇高 目 标。鲁迅曾热忱地以“ 精神界之战士” 的英姿向封建蒙昧 主义展开斗争。

会有 出路 。

二、呐喊》 《 深刻揭示封建社会和封建传统思想 《 狂人 日 借狂人之言, 记》 一针见血地戳穿了封建社会 的历史真实就是一本血淋淋的人吃人的历史, 统治者为了 掩盖“ 吃人” 的真相 , 就用了“ 仁义道德” 之类的花言巧语来 欺骗世人。这篇小说从根本上揭露了封建礼教与家族制度 的弊害。用语十分愤激, 因而格外动人心魄。 《 里的夏瑜是一位致力于创造新生活的民主主义革 药》 命者的形象。 夏瑜对封建社会的认识既清醒又深刻。 他对阿

义说 : “ 大清的天下是我们的。” 他明确认识到这天下是“ 我

1933年, 鲁迅在《 我怎么做起小说来) 见南腔北调集) ( }

这篇 自 述里 ,回顾 自己的创作历程时讲到了自己从事小说 创作的指导思想。 他说: “ 做起小说来, 总不免 自己有些主见

的。 例如说到‘ 为什么’做小说罢, , 我仍抱着十多年前的‘ 启 蒙主义’以为必须是‘ , 为人生’ ” 。 正是出于为启蒙主义服务

的需要 , 他在作品的取材方面, 就有特殊的考虑 :那就是“ 多 采自 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中, 意思在揭出病苦 , 引起疗救 的注意。

也就是说, ” 他在表现被压迫民众的不幸同时, 更着 重揭示他们精神上的“ 病苦” 。 《 呐喊》 的确是以反封建的启蒙主义为视角的, 这是由 于他痛感辛亥革命漠视思想启蒙,未能唤醒民众摆脱封建 传统束缚的历史教训的缘故; 而当民众的思想精神还处于 蒙昧状态的时候 ,根深蒂固的旧的统治秩序是不可能动摇 的, 辛亥革命之后的社会 、换汤不换药” “ 的事实便是明证。 在鲁迅看来, 要实现反帝反封建的民主主义革命, 首先要清 除封建主义及其思想统治、 封建蒙昧, 它们是我国实现民主 主义革命的严重障碍。 他在《 随感录五十九 “ 圣武”非常明 》 确地告诉人们, 只有在对民众的思想启蒙奏效之后, 中国才

38

们大家的”所以他要劝人造反 , 自己实际行动与封建统 , 用 治者及其传统思想展开决绝的斗争。在《 狂人 日 和《 记》 药》 里, 鲁迅将封建统治阶级“ 仁义道德”“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的封建教义诸如此类骗人鬼话进行猛烈的评击。 《 的启蒙主义, 药》 更重要的表现在对民众深受封建思 想毒害的艺术描写上。 夏瑜为了革命 , 敢于“ 老虎头上搔痒, 不惜舍身捐躯 , 在狱中他大义凛然 , 不屈不挠, 表现了大无 畏气概, 这样一位革命青年 , 在当时社会中, 为统治者所不 容, 自 是 然的; 可悲的是, 他也为民众所不容, 民众视他为异 类, 不仅不理解他, 甚至唾骂他, 对他的受难与牺牲幸灾乐 祸或无动于衷。茶客们的冷漠, 华老栓的麻木, 都说明这一 点。 夏瑜是被一个亲戚告密而被捕, 自己的亲生母亲对 就连 他和他为之献身的革命事业也是根本不理解。鲁迅在小说 中把革命者与民众的关系问题尖锐提出来。在《 中通过 药》 艺术描写告诉人们, 革命成功离不开民众的同情与支持。 民 众的愚昧与麻木需要去唤醒,需要让民众看清封建统治者 的残暴与“ 吃人” 嘴脸。 《 用一个人血馒头 , 药》 将死于愚昧的华小栓和为民族 前途而牺牲的夏瑜的悲剧联结起来 ,突出地体现了鲁迅对 唤醒民众觉悟的启蒙主义思考,然而鲁迅对革命的前程并 不悲观。《 狂人日 结尾有这样的句子: “ 记》 没有吃过人的孩 子, 或许还有? ” 并发出“ 救救孩子” 的令人震颤的呼声。药》 《 的亮色更加明显— 夏瑜的坟上出现了花环,让人看到革 命成功的曙光, 民众的醒觉是迟早的事, 封建统治的灭亡和 民主革命的胜利是必然的趋势。 三、呐喊》 《 注重揭示国民性的弱点

鲁迅在《 呐喊》 对下层劳动人民的心态、 中, 自身弱点以 及思想蒙昧进行深刻剖析。 药》 《 中的华老栓、孔乙己》 《 中

孔乙己、明天》 《 中的单四嫂子、阿 《 Q正传》 中的阿Q等诸篇

中都不乏传神的笔墨。 孔乙己》 孔乙己的命运遭际甚 在《 里,

罐 夫放货 2 0 年 号 旬 料0 6 2” 上 刊

为凄惨 , 人们对这个苦人儿的遭遇不但不同情 , 反而常作笑 料, 遭受凌辱。 酒客和掌柜对他的不幸, 始终是嘲弄态度。 鲁 迅对于那种缺乏诚和爱,加以旁观态度看待人们不幸的社 的中年闰土的反差何其强烈。

会现象, 深为激愤。 对于缺乏诚和爱的国民性弱点, 明天》 在《 里也表现得 很突出, 寡妇单四嫂子带着幼小的儿子宝儿生活, 境况十分

在《 中的华老栓的愚昧无知,明天》 药》 《 单四嫂子的失 去“ 明天”七斤夫妇的麻木,故乡》 , 《 闰土精神面貌的扭曲与 锈损, 这些都令鲁迅痛苦和悲哀。 但对未来仍抱着希望。 在 《 、故乡》 药》《 等作品都体现出来。 四、呐喊》 《 强调思想启蒙的迫切性, 对民众思想启蒙任

务的艰 巨性

困 没有人诚心诚意帮助她。 无病 她从庸医 苦, 宝 危, 何水仙

眼里看到冷漠; 蓝皮阿五、 红鼻子老拱对她不怀好意欺侮

她。鲁迅对“ 我们民族最缺乏是诚和爱” 的现实生活的现象

描述使人不寒而栗。

鲁迅许多作品表达对生活贫困、精神蒙昧的被压迫民

众寄予深切同情。但对他们精神弱点又是“ 哀其不幸, 怒其

不争” 。

鲁迅在《 和《 药》 阿Q正传》 中对这种“ 愚弱的国民” 描写

得更加淋漓尽致。 《 药》从老栓的所见所闻的心理感受角度展开描写看

客们 :

在《 阿Q正传》 鲁迅一方面哀其不幸, 里, 描写阿Q的困 苦与不幸遭遇:阿Q是下赤贫的 雇农, 地无一垅, 房无一间,

无可奈何而栖身于土谷祠中。 他所拥有的, 仅仅是自己的劳 动力而已: “ 给人家做短工, 割麦便割麦, 春米便春米, 撑船

老栓也向 那边看, 却只见一堆人的后背;颈项都伸得很

长, 仿佛许多鸭, 被无形的手捏住了的, 向上提着。 静了一会 儿, 似乎有点声音, 便又动摇起来, 轰的一声, 都向后退; 一 直散到老栓立着的地方, 将他挤倒了。 呼, 这段带有讽刺意味的描写活画出了看客们的无聊。他 们把别人的痛苦当作一种享受,这种畸形心态正表现了他

们的精神麻木。

便撑船”阿 。 Q处于社会的 最底层, 受尽赵太爷之类权势人物

的欺凌, 受尽村里的闲人们的愚弄和嘲笑。

另方面对阿Q“ 怒其不争”阿Q无法改变现实, : 只能变

得麻木, 我疗伤, 我欺骗, 我 安慰, 自 自 自 同时用欺侮更小的 人来获取心理平衡, 他多次声称:“ 我们先前比 你阔多啦! 你 算什么东西! ”“ 、 我的儿子会阔多啦” 他有一次挨了假洋鬼

。 子哭丧棒却从尼姑那里得到发泄, “ 便: 似乎对于今天的一 切‘ 晦气’ 都报了仇。 鲁迅对这种国民性的病苦作了十分深 ” 刻的剖析。 谁来唤醒这些民众麻木思想呢? 鲁迅在《 呐喊》 出现 里, 了几位经过民主主义革命思想洗礼的知识分子。 头发故 如《 事》 中的N先生、 里的夏瑜等。此外, 《 药》 也刻划了一些深受 封建主义思想和科举制度毒害而挣扎在穷途末路上的 《 孔 乙己》 中的孔乙己和《 白光》 中的陈城。 孔乙己和陈城都是封建科举制度的殉葬品。他们都想 借科举追求富贵功名。陈城妄 自 尊大、 贪婪卑污 , 孔乙己的 迁腐、 穷困落魄, 作者描写得淋漓尽致, 对民众思想启蒙使 命理应由知识分子来承担, 但现实生活中, 像孔乙己、 陈城 这样的知识分子, 自己深受封建思想的毒害, 尚未清醒。怎 样去担起救国救民大任呢? 鲁迅感叹“ 这是怎样的悲哀呵! ” 《 里的夏瑜, 药》 是一个忠诚的革命者, 对革命忠心耿 耿, 矢志不渝, 在狱中还坚持斗争, 英勇不屈, 但他不重视对 民众的思想启蒙, 只是孤军奋战。 他的血被群众作为药引治 病, 他死得如此寂寞, 他和他所为之奋斗的事业都不为群众 所理解。 封建传统思想顽固地统治着社会, 顽固地扎根在群 众头脑中, 作品结合历史教训, 沉痛地把尚未完成的思想启 蒙这一十分重要的问题, 向社会提了出来。 小说晓示人们,这项在当时远未完成的历史使命必须 尽快地努力完成, 否则革命就无法取得成功。 在鲁迅《 呐喊》 这本集子许多作品中都充分体现这样的

创作 思想 。

在《 阿Q正传》 作者是借阿Q的口 间接写出城里 里, 述,

的 命党 革 被杀。 Q从 里回 向 们 津 有味, 阿 城 来, 人 讲得 津 他的

讲述直使听众“ 惊然” 而且“ 欣然” :

“ 你们可看见过杀头么? ” 阿Q说,咳, “ 好看, 杀革命党。

唉, 好看好看,一 ” 他摇摇头, 将唾沫飞在正对面的赵司晨

的脸上。这一节, 听的人都凛然了。

《 和《 药》 阿Q正传》 所描写的民众, 鲁迅称之为“ 愚昧国

民”他们对“ , 示众” 的革命党被杀的反应是非常冷漠的, 鲁 迅的笔墨甚为冷峻, 读之令人痛心疾首。 《 风波》 也突出地表现了鲁迅对民众思想启蒙问题的深

切关 注 。

鲁迅的启蒙主义与改造国民性思想相结合 ,除揭露国 人因长期遭受封建主义的禁锢与毒害造成的精神愚昧麻木

之外, 也包括他对民众品质情操的优点的肯定。 《 故乡》 里的少年闰土和《 社戏》 里的双喜 、 , 阿发 还有

《 一件小事》 的大力车夫都是鲁迅赞颂的对象。

闰土、 双喜、 阿发纯朴而善良, 生

气勃勃, 富于创造精 神, 他们的思想未被封建思想所污染, 显得非常可爱。 人力车夫的诚恳待人, 勇于负责的精神, 令人敬佩。 《 故乡》《 、 社戏》 一件小事》 和《 都运用了对比手法。《 社 戏》 以田园牧歌式的乡村童年生活与污浊的、 充满市侩气息 的都市风情相比照; 《 一件小事》 我” 以“ 对苦力工人的敬佩 和对军阀统治下的社会秩序的不满、 失望相对比; 《 故乡》 让

我们看到了未受封建传统思想侵蚀的少年闰土和身受其害

39


相关内容

  • 近现代文学史题
  • <中国现代文学专题>题库 许祖华 第一部分:题目 1. 请概述鲁迅思想的分期 2. "鲁迅的方向"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3. 你如何理解鲁迅的"孤独"? 4. 为什么说对"人"的关注是鲁迅思想的核心? 5. 如何理解鲁迅思想中庞杂 ...

  • 自考汉语言文学专业
  • 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 第一章 鲁迅 一.鲁迅的思想 鲁迅是在亲身经历的个人家庭的衰败和困顿.时代社会的腐败和无望从而产生的困惑.挫折和失败中,经过一次次的灵魂拷问和精神探索,逐步建立起自己独立的思想,并走向文学道路的. 鲁迅的思想重心放在"立人.立心"的"文化-精 ...

  • 鲁迅传阅读答案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鲁迅:戴着面具的呐喊 文/王晓明 (1)就在鲁迅自以为无望,只能"待死"的时候,从那深坑的上面,却又悄悄地垂下了一根绳梯,它就是陈独秀在一九一五年夏天创办的<新青年>. (2)鲁迅住在北京,又在教育部任职,对这场越刮越猛的新文化运动,当然是 ...

  • 中国现代文学(上)作业答案
  • <中国现代文学>(上)作业答案 第一章 二十年代的文学运动和文学思潮 一.填空题: 1.<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 2.文学改良 3.鸳鸯蝴蝶派 4.<文学改良刍议>,<文学革命论> 5. "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 6.<人的文 ...

  • 1918年的鲁迅思想与文学革命之关系
  • 文学史研究 1918年的鲁迅思想与文学革命之关系 谢昭新 方 岩内容提要:以1918年为界,鲁迅加入新文化运动阵营之前的文言论文呈现了浓厚的现代性思维特征和启蒙话语的超前性.他通过批判"物质"与"众数"的弊端而建构的启蒙话语超越了五四前后的<新青年> ...

  • 鲁迅:民族精神苦难的发现者
  • 鲁迅(1881-1936),浙江绍兴人,20世纪中国伟大的思想家与文学家.自幼接受中国传统文化与民族文化的熏陶:后在南京求学及在日本留学(1902-1909)时,又广泛接触西方文化.一生勤于笔耕,一自尚存,战斗不止,后人留下了大量优秀的作品,如小说集<呐喊>.<彷徨>.< ...

  • 解读鲁迅小说的一把钥匙--[呐喊]自序(网友来稿)
  • 胡慧琼 南昌二中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关于序言的文体知识 2.汲取信息,明确<呐喊>创作的缘由及<呐喊>的创作经过. 3.学习鲁迅反抗绝望,不断追求真理的精神.对鲁迅<呐喊>中的作品做大致观照. 二.重难点及学法引导: 重点:作者思想发展变化的过程,个别句子的 ...

  • 0812鲁迅小说专题研究笔记
  • 自考"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笔记 第一章 鲁迅 一.鲁迅的思想 鲁迅是在亲身经历的个人家庭的衰败和困顿.时代社会的腐败和无望从而产生的困惑.挫折和失败中,经过一次次的灵魂拷问和精神探索,逐步建立起自己独立的思想,并走向文学道路的. 鲁迅的思想重心放在"立人.立心& ...

  • 第一章鲁迅与[呐喊][彷徨]_3
  • 第一章 鲁迅与<呐喊><彷徨> 教学要求: 1.了解鲁迅在不同时期的主要经历和"弃医从文"等几次重大变化对他创作的影响,以及他在杂文.散文.历史小说等多方面的成就. 2.掌握<呐喊><彷徨>的主要内容和鲁迅小说的主要特点. 3.重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