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岩导游词

灵岩寺公园 导游词

各位朋友:

大家好,欢迎大家光临名刹古寺灵岩寺!今天我给诸位朋友做导游,我将尽我所能回答

你们提出的问题,希望大家载兴而来,满意而归。 灵岩寺所处的这座秀丽的山峦,名叫灵岩山,是东岳泰山十二支脉之一。海拔687.3米,

灵岩寺位于一山(泰山)、一水(泉城的泉水)、一圣人(曲阜)的山东黄金旅游线之间,(距

泰山主峰约为10公里,距济南40余公里)以其优美的自然景观和灿烂珠古代文化,吸引无

数海内外游人,自古就是闻名的旅游胜地,具有“海内四大名刹之首”(浙江天台国清寺,湖

北江陵玉泉寺,江苏南京栖霞寺)的盛名。灵岩寺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风景名

胜区,2000年荣获国家首批4a 级景区称号。大家请看灵岩山与其他有什么不同呢?唉,对

了,他的顶既不是圆的也不是尖的而是方的,因此它又叫方山。又像一方官印,因此又叫玉

符山。(灵岩主峰为狮山,因为在远处望去犹如一头雄狮蹲伏在那里,所以称为狮山,山的最

高处有一巨大岩石,四壁如削,成为方形,所以最早时人们称之为方山,北魏时《水经注》

中称之为玉符山,也是因为这块巨石的形状方方正正,像古代将军的印玺? 古称将军印为玉符?

因而得名)明代文学家王世贞曾说“泰山之北最幽处,游泰山不游灵岩不成其游也。”的赞语,

从寺院至山巅有殿阁36处,亭阁18座,文物众多,古迹荟萃,北如蹲狮的方山,东如骆驼

的朗公山,南如卧象的竹山。现在就让我们去感受一下灵岩寺的风韵吧。 我们现在来到山门〔金刚殿〕,金刚是金中最刚之意,比喻牢固、锐利、能摧毁一切的意

思。金刚力士,是专门持金刚杵(古印度的一种兵器)守护佛法的天神。这个殿的风格属明

清建筑,塑有“哼哈二将”,专为把守大门守护佛法和寺院的安全。 走过“聚善”小桥。现在我们看到的是“二山门”,他建于明代,又叫〔天王殿〕,殿内

塑有护法四天王,(在印度佛教中,传说在须弥山腰有一个山叫犍陀罗山,山有四峰,各有一

王居住,各护一天下,四天王所居之天称作四天王。中国内地佛教寺院中一般均有四天王塑

像,他们各是:东方持国天王,其塑像身白色,持琵琶;南方增长天王,身为青色,持宝剑;

西方广目天王,身为红色,手绕缠一龙;北方多闻天王,身为绿色,右手持伞,左手持银鼠。

他们各有一个从者,顺次是乾闼婆,鸠 荼、龙、夜叉,还各有91子辅佐四王守护十方,据

称四天王各有八大名将,代为管理所属各处山河,森林及其他地方的小神)建筑风格为单檐

硬山顶,房梁五架,两边以穿插坊连成整体。柱头上有一斗三升斗拱,其柱础为复莲式,系

宋代遗物。殿内存有唐,宋,金,元,明,清历代碑刻十七块。记载了灵岩的历史沿革及影

响。另有钟楼、鼓楼等附属建筑(东边为钟楼,西边为鼓楼,因为“晨钟暮鼓”之说)。 现在我们看到的是〔大雄宝殿〕,原名为献殿,是佛教寺院中的正殿,建于宋嘉佑年间(公

元1102-1110年),是寺僧诵经礼佛的地方,明代正德年间(公元1506-1522年),鲁藩捐塑

三大士像于其内后,更名为大雄宝殿。建筑风格前后是不一样的,前为外廊式卷棚顶,后为

硬山顶。造型精巧玲珑显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艺术才能。现在殿堂是清朝中叶建造。清乾

隆22年(公元1757年)爱新觉罗〃弘历皇帝来灵岩时,曾为此殿题“卓赐名兰”额及“奇

松尔日犹回向,诡石何心忽点头”楹联。殿内的石柱及柱础,还是宋代的遗物。上额的彩画

也很形象生动,逼真,充满 生活气息。殿前一平台,是供高僧讲经之用, 〔摩顶松〕,位于大雄宝殿后西侧有一株千年古柏,叫摩顶松,关于这个名字的来历取于

传说故事。相传唐僧去西域取经时,临行前曾来灵岩寺,手摩松树说道:“我要西去求佛,教

汝枝长,归时东向,使吾门弟子知之!”数年后,西指的树枝果然忽向东指。寺僧见了说:我

们师傅回来了摩顶松就是这个故事而得名的。有人可能要问,柏、松不同,为什么这株柏树

要称松呢,因为“柏”与“悲”谐音,过去有人忌讳“悲”字故将柏改为松。后来有人在这

棵树的旁边又栽上柿子树,取“百(柏)事(柿)如意”之意。

现在我们面前的这座宏伟壮观的大殿就是〔千佛殿〕,它是灵岩寺中保存最完好,规模最

宏大的主体建筑。(建筑风格为单檐殿顶,面阔七间,进深四间,给人的感觉是非常宏伟壮观

的)。这座大殿是唐代高僧惠崇创建的,宋代扩修,(唐宋时为寺中主殿,成为大雄宝殿),现

在殿宇为明代的建筑,虽然自创建以历代重修,有些已非原物,但现在仍保存着唐宋的建筑

风格。进到殿中,中置长方形须弥座座上有三尊大佛,中间为吡户遮那佛(藤胎),东为药师

佛(明成化十三年公元1477年)西为阿弥陀佛(明嘉靖二十二年公元1543年),大家也许都

看到西殿上有数以千计高30厘米的铜铸和木雕小佛,“千佛殿”的名字也是由此而来的。 现在我们再来看一下大殿四周的四十尊罗汉泥塑,每尊罗汉身高101-120厘米,(据佛学

文献记载,为众生造福。不知大家又没有看到千佛山的十八罗汉,千罗为花岗岩),而灵罗为

藤木所制,显得非常栩栩如气。他摆脱了佛教塑像的固定形式,每个塑像都以现实人物为基

础,神情状貌非常生动,喜怒哀乐俱形于色,动态变化各有特征,堪称海内无双。看,老者

手上的青筋;那个愤怒者脖子上的青筋,个个口目传情,没有一个相同的。罗汉身上用的是

朱砂江,黄丹,雄黄,石绿,大青,天蓝,茄皮紫等矿物质颜料。因此虽然年代已久,但颜

色还是那么逼真。(这些罗汉的塑造年代,史料记载不详),根据资料分析,罗汉系宋代塑造

无疑,距今约有900余年。这些罗汉对我们现在研究古代雕/塑,佛学有非常高的价值,是中

国泥塑遗存的艺术瑰宝之一。清末学者梁启超1922年来此游览,把它誉为“海内第一名塑”,

现代著名美术大师刘海粟观后称之为“灵岩泥望天下第一,有血有肉,活灵活现”。这正是对

我国古代艺术才能的高度评价。现在梁眼和刘海粟所书之碑立于千佛殿前两侧。 在千佛殿后面有一阁名〔御书阁〕,是唐代主持慧崇和尚专门为存放皇帝赐御书而建造的,

现存建筑为明代遗物。原藏有唐太宗李世民、宋太宗赵炅、真宗赵恒、仁宗赵祯等御书。金

贞佑年间(公元1213-1217年)曾曹兵燹,珍藏御书尽毁,唯阁幸存。御书阁门楣的墙壁缝

隙间长出一棵青檀,古枝纵横,盘根错节,状若云朵,称云檀或银檀,(另外一株形似蛟龙,

又称龙檀,两树已有千年的高龄,为稀有树种之一),视为一大胜景,这样古怪的青檀在北方

还是很少见的。青檀树根下面是明万历年间(公元1573-1620年)寺僧仁钦重刊篆书的“御

书阁”匾额。顺御书阁而下,千佛殿迄东,便是卓锡泉、双鹤泉、白鹤泉,因为三泉相隔很

近,故称“五步三泉”。

出了千佛殿可以看到东山峰有一怪石,状如一个老僧,身披袈裟,手柱禅杖,而后面的

柏树, 活脱脱就是一对弟子,这块怪石就叫〔朗公石〕。据《灵岩志》中记载:灵岩古称方山,

东晋时期高僧朗公于永和七年(公元351年)常到方山讲经说法,讲得猛兽归服,乱石点头,

“灵岩”由此而得名。依山路攀登至此向东南眺望,可以清楚地看到五岳独尊泰山。 好,现在我们往西走,面前的这座塔为灵岩寺的最高建筑,〔辟支塔〕,是灵岩寺的重要

标志。为什么叫辟支塔呢?辟支一词为佛教用语,是梵语“辟支迦佛陀”简称为“辟支佛”,

顾名思义辟支塔也就是佛塔。辟支塔建于唐天宝十二年(公元743年),宋淳仪五年(公元

994年)重建,于嘉佑二年建成,历时63年,距今900多年的历史。该塔高54米,为八角

九级十二檐的楼阁式砖塔。塔基刻有阴曹地府,酷刑场面的浮雕。塔身为青砖砌筑。东西南

北四面设门。塔檐自下至上逐层递减,一至四层为重檐,五至九层为单檐,收分得体,门窗

古朴,显得古香古色,庄严肃穆。塔顶是铁制塔刹。有复钵,相轮,园光,仰月,宝珠组成。

另外还有八根铁链分别由救济塔檐的八尊金刚拽引加固如果大家登上九级塔檐,可以尽览灵

岩风光。

好的辟支塔参观到这里,我们接着向西走,我们来到了灵岩寺的另一重要景点〔“墓塔林”〕,

这里面有唐宋至明代灵岩寺住持僧人的墓塔167座,墓碑81块,其数量仅次于河南登封少林

寺,居全国第二,它与少林寺的塔又不同,少林寺属于砖塔,灵岩寺属于石塔,年代不一造

型各异。有的高达数十尺,有的才尺许,底部都是带有浮雕。

〔惠崇塔〕是灵岩寺中最早的建筑,建于唐天宝年间(公元742-756年),塔高5.3米、

为全石建筑,堪与坐落在济南市历城区柳埠镇的四门塔相媲美。是唐代灵岩寺创建间慧崇的

墓塔,(惠崇是灵岩寺贞观年间的和尚,生前在灵岩勤于佛事,对灵岩寺做出了极大贡献,它

活了100多岁。)是重檐单层方石塔,全部石砌,通高5.30米,宽3.74米,上面雕有狮头,

飞天,武士等图案。南面辟半圆拱门,内为方形室。东西门均为饰门,是半掩式假门,雕有

乐伎,舞伎等图案,保留六朝,隋代的艺术风格。塔顶以露盘,仰莲,宝珠组成塔刹,这座

塔是研究我国古代绘画,雕刻艺术的珍贵字资料。在这些塔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日本和尚邵

元于至正元年为灵岩寺等39代住持息庵禅师撰写的《息庵禅师道行碑记》碑文。碑高1.63

米,宽0.74米。郭沫若来此观看后题诗道:“息庵碑是邵元文,求法来唐不让仁,原作典型

千万代,相师相学倍相亲”。可见息庵塔和邵氏题文是中日古代友好交往的佐证。 〔积翠证盟殿〕亦称证盟功德、方山证盟殿,是灵岩十二景之一,(十二景:汉柏、摩松

顶、朗公石、可公床、一线天、对松桥、五步三泉、镜池春晓、方山积翠、明孔晴雪)它依

平面呈椭圆形,跨进殿门,正中雕有高约五米的释迦佛像,东西两壁各有一菩萨一尊,都是

唐代造像。内有很多唐宋题记,明朝时龛外僧修方形石室,墙壁粉刷成朱红色,故亦称红门。 我们就游览到这里,最后,衷心请大家对我的讲解提出宝贵意见,热情欢迎诸位朋友下

次来。谢谢大家!篇二:济南灵岩寺导游词 济南灵岩寺导游词

欢迎大家来到环境清幽的佛门圣地灵岩寺来游览。 灵岩寺所处的这座秀丽的山峦,名叫灵岩山,使泰山的十二支脉之一。海拔687.3米,

大家请看灵岩山与其他有什么不同呢?唉,对了,他的顶既不是园的也不是尖的而是方的,

因此它又叫方山。又像一方官印,因此又叫玉符山。灵岩寺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具有

“海内四大名刹之首”(天台国青寺,江陵玉泉寺,南京栖霞寺)的盛名。明代文学家王世贞

曾说“灵岩是泰山背最幽绝处,游泰山而不至灵岩,不成游也。”现在就让我们去感受一下灵

岩寺的风韵吧。 (转载于:灵岩导游词) 我们现在来到山门金刚殿,殿内塑有“哼哈二将”,专为把手大门守护寺院的安全,走过

“聚美”小桥。现在我们看到的是“二门山”,他建于明代,又叫天王殿,殿内望有四大天王,

建筑风格为单檐硬山顶,殿内有唐,宋,金,元,明,清碑碣十七块。记载了灵验的历史沿

革及影响。(东边为钟楼,西边为鼓楼,因为“晨钟暮鼓”之说)。 朋友们现在我们就来到了大雄宝殿,原为宋代的献殿,明清重修。建筑风格前后是不一

样的,前为外廊式卷棚顶,后为硬山顶。造型精巧玲珑显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艺术才能。

现在殿内的石柱及柱础,还是宋代的遗物。上额的彩画边很生动逼真,充满生活气息。 现在我们面前的这座宏伟壮观的大殿就是千佛殿,它是灵岩寺中保存最完好,规模最宏

大的主体建筑。(建筑风格为单檐殿顶,面阔七间,进深四间,给人的感觉是非常宏伟壮观的)。

这座大殿是唐代高僧惠崇创建的,宋代扩修,(唐宋时为寺中主殿,成为大雄宝殿),现在殿

宇为明代的建筑,虽然自创建以历代重修,有些已非原物,但现在仍保存着唐宋的建筑风格。

进到殿中,中置长方形须弥座座上有三尊大佛,中间为吡户遮那佛(藤胎),东为药师佛(明

成十三年)西为阿弥陀佛(明嘉靖二十二年),大家也许都看到西殿上有许多高30厘米的铜

铸和木雕小佛,“千佛殿”的名字也是由此而来的。 现在我们再来看一下大殿四周的四十尊罗汉泥塑,(据佛学文献记载,为众生造福。不知

大家又没有看到千佛山的十八罗汉,千罗为花岗岩),而灵罗为藤木所制,显得非常栩栩如气。

他摆脱了佛教塑像的固定形式,每个塑像都以现实人物为基础,神情状貌非常生动,喜怒哀

乐俱形于色,动态变化各有特征,堪称海内无双。看,老者手上的青筋;那个愤怒者脖子上

的青筋,个个口目传情,没有一个相同的。罗汉身上用的是朱砂江,黄丹,雄黄,石绿,大

青,天蓝,茄皮紫等矿物质颜料。因此虽然年代已久,但颜色还是那么逼真。(这些罗汉的塑

造年代,史料记载不详),根据资料分析,可能是宋代塑造的。这些罗汉对我们现在研究古代

雕/塑,佛学有非常高的价值,是中国泥塑遗存的艺术瑰宝之一。清末学者梁启超为“灵岩泥

望天下第一,有血有肉,活灵活现”。这正是对我国古代艺术才能的高度评价。 (御书阁是唐代主持慧崇和尚专门为存放皇帝赐御书而建造的,现存建筑 为明代遗物。)

(除了千佛殿,您可以看到东山峰有一怪石,状如一个老僧,身披袈裟,手柱禅杖,而

后面的柏树,活脱脱就是一对弟子,这块怪石就叫朗公石《神僧传》中记载,东晋时期高僧

来此山说法,讲的“猛兽归伏,乱石点头”,朗公说“此山,灵边,为我净也;它时涅磐当埋

于此”)

好,现在我们往西走,面前的这座塔为灵岩寺的最高建筑,辟支塔,是灵岩寺的重要标

志。为什么叫辟支塔呢?辟支一词为佛教用语,是梵语“避支迦佛陀”简称为“避之佛”(避

支塔建于唐天宝十二年,宋淳仪五年重建于嘉佑二年建成)历时63年,距今900多年。该塔

高54米,为八角九级十二檐的楼阁式砖塔。塔基刻有阴曹地府,酷刑场面的浮雕。塔身为青

砖砌筑。东西南北四面设门。塔檐自下至上逐层递减,一至四层为重檐,五至九层为单檐,

收分得体,门窗古朴,显得古香古色,庄严肃穆。塔顶是铁制塔刹。有复钵,相轮,园光,

仰月,宝珠组成。另外还有八根铁链分别由救济塔檐的八尊金刚拽引加固如果大家登上九级

塔檐,可以尽览灵岩风光。 好的辟支塔参观到这里,我们接着向西走,我们来到了灵岩寺的另一重要景点“墓塔林”,

这里面有唐宋至明代灵岩寺住持僧人的墓塔167座,墓碑81块,其数量仅次于河南登封少林

寺,居全国第二,它与少林寺的塔又不同,少林寺属于砖塔,灵岩寺属于石塔,年代不一造

型各异。有的高达数十尺,有的才尺许,底部都是带有浮雕。在这些塔中,最早的就是这幢

慧崇塔了,是唐代灵岩寺创建间慧崇的墓塔,(惠崇是灵岩寺贞观年间的和尚,生前在灵岩勤

于佛事,对灵岩寺做出了极大贡献,它活了100多岁。)是重檐单层方石塔,全部石砌,通高

5.30米,宽3.74米,上面雕有狮头,飞天,武士等图案。南面辟半圆拱门,内为方形室。

东西门均为饰门,是半掩式假门,雕有乐伎,舞伎等图案,保留六朝,隋代的艺术风格。塔

顶以露盘,仰莲,宝珠组成塔刹,这座塔是研究我国古代绘画,雕刻艺术的珍贵字资料。 《息庵禅师道行碑记》,日本和尚邵元为灵住持息庵禅师撰写的。 和翠证盟殿亦称证盟功德,方山证盟殿,平面呈椭圆形,跨进殿门,正中雕有高约五米

的释迦佛像,东西两壁各有一菩萨一尊,都是唐代造像。内有很多唐宋提. 明朝时,外僧修方

形石室,增门朱红色,故亦称红门。篇三:导游词--济南灵岩寺 灵岩寺公园导游词

各位朋友、各位来宾: 大家好,欢迎大家光临名刹古寺灵岩寺!今天我给诸位朋友做导游,我将尽我所能回答

你们提出的问题,希望大家载兴而来,满意而归。 灵岩寺所处的这座秀丽的山峦,名叫灵岩山,是东岳泰山十二支脉之一。海拔687.3米,

灵岩寺位于一山(泰山)、一水(泉城的泉水)、一圣人(曲阜)的山东黄金旅游线之间,(距

泰山主峰约为10公里,距济南40余公里)以其优美的自然景观和灿烂珠古代文化,吸引无

数海内外游人,自古就是闻名的旅游胜地,具有“海内四大名刹之首”(浙江天台国清寺,湖

北江陵玉泉寺,江苏南京栖霞寺)的盛名。灵岩寺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风景名

胜区,2000年荣获国家首批4a 级景区称号。大家请看灵岩山与其他有什么不同呢?唉,对

了,他的顶既不是圆的也不是尖的而是方的,因此它又叫方山。又像一方官印,因此又叫玉

符山。(灵岩主峰为狮山,因为在远处望去犹如一头雄狮蹲伏在那里,所以称为狮山,山的最

高处有一巨大岩石,四壁如削,成为方形,所以最早时人们称之为方山,北魏时《水经注》

中称之为玉符山,也是因为这块巨石的形状方方正正,像古代将军的印玺? 古称将军印为玉符?

因而得名)明代文学家王世贞曾说“泰山之北最幽处,游泰山不游灵岩不成其游也。”的赞语,

从寺院至山巅有殿阁36处,亭阁18座,文物众多,古迹荟萃,北如蹲狮的方山,东如骆驼

的朗公山,南如卧象的竹山。现在就让我们去感受一下灵岩寺的风韵吧。 我们现在来到山门〔金刚殿〕,金刚是金中最刚之意,比喻牢固、锐利、能摧毁一切的意

思。金刚力士,是专门持金刚杵(古印度的一种兵器)守护佛法的天神。这个殿的风格属明

清建筑,塑有“哼哈二将”,专为把守大门守护佛法和寺院的安全。 走过“聚善”小桥。现在我们看到的是“二山门”,他建于明代,又叫〔天王殿〕,殿内

塑有护法四天王,(在印度佛教中,传说在须弥山腰有一个山叫犍陀罗山,山有四峰,各有一

王居住,各护一天下,四天王所居之天称作四天王。中国内地佛教寺院中一般均有四天王塑

像,他们各是:东方持国天王,其塑像身白色,持琵琶;南方增长天王,身为青色,持宝剑;

西方广目天王,身为红色,手绕缠一龙;北方多闻天王,身为绿色,右手持伞,左手持银鼠。

他们各有一个从者,顺次是乾闼婆,鸠 荼、龙、夜叉,还各有91子辅佐四王守护十方,据

称四天王各有八大名将,代为管理所属各处山河,森林及其他地方的小神)建筑风格为单檐

硬山顶,房梁五架,两边以穿插坊连成整体。柱头上有一斗三升斗拱,其柱础为复莲式,系

宋代遗物。殿内存有唐,宋,金,元,明,清历代碑刻十七块。记载了灵岩的历史沿革及影

响。另有钟楼、鼓楼等附属建筑(东边为钟楼,西边为鼓楼,因为“晨钟暮鼓”之说)。 现在我们看到的是〔大雄宝殿〕,原名为献殿,是佛教寺院中的正殿,建于宋嘉佑年间(公

元1102-1110年),是寺僧诵经礼佛的地方,明代正德年间(公元1506-1522年),鲁藩捐塑

三大士像于其内后,更名为大雄宝殿。建筑风格前后是不一样的,前为外廊式卷棚顶,后为

硬山顶。造型精巧玲珑显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艺术才能。现在殿堂是清朝中叶建造。清乾

隆22年(公元1757年)爱新觉罗〃弘历皇帝来灵岩时,曾为此殿题“卓赐名兰”额及“奇

松尔日犹回向,诡石何心忽点头”楹联。殿内的石柱及柱础,还是宋代的遗物。上额的彩画

也很形象生动,逼真,充满 生活气息。殿前一平台,是供高僧讲经之用, 〔摩顶松〕,位于大雄宝殿后西侧有一株千年古柏,叫摩顶松,关于这个名字的来历取于

传说故事。相传唐僧去西域取经时,临行前曾来灵岩寺,手摩松树说道:“我要西去求佛,教

汝枝长,归时东向,使吾门弟子知之!”数年后,西指的树枝果然忽向东指。寺僧见了说:我

们师傅回来了摩顶松就是这个故事而得名的。有人可能要问,柏、松不同,为什么这株柏树

要称松呢,因为“柏”与“悲”谐音,过去有人忌讳“悲”字故将柏改为松。后来有人在这

棵树的旁边又栽上柿子树,取“百(柏)事(柿)如意”之意。 现在我们面前的这座宏伟壮观的大殿就是〔千佛殿〕,它是灵岩寺中保存最完好,规模最

宏大的主体建筑。(建筑风格为单檐殿顶,面阔七间,进深四间,给人的感觉是非常宏伟壮观

的)。这座大殿是唐代高僧惠崇创建的,宋代扩修,(唐宋时为寺中主殿,成为大雄宝殿),现

在殿宇为明代的建筑,虽然自创建以历代重修,有些已非原物,但现在仍保存着唐宋的建筑

风格。进到殿中,中置长方形须弥座座上有三尊大佛,中间为吡户遮那佛(藤胎),东为药师

佛(明成化十三年公元1477年)西为阿弥陀佛(明嘉靖二十二年公元1543年),大家也许都

看到西殿上有数以千计高30厘米的铜铸和木雕小佛,“千佛殿”的名字也是由此而来的。 现在我们再来看一下大殿四周的四十尊罗汉泥塑,每尊罗汉身高101-120厘米,(据佛学

文献记载,为众生造福。不知大家又没有看到千佛山的十八罗汉,千罗为花岗岩),而灵罗为

藤木所制,显得非常栩栩如气。他摆脱了佛教塑像的固定形式,每个塑像都以现实人物为基

础,神情状貌非常生动,喜怒哀乐俱形于色,动态变化各有特征,堪称海内无双。看,老者

手上的青筋;那个愤怒者脖子上的青筋,个个口目传情,没有一个相同的。罗汉身上用的是

朱砂江,黄丹,雄黄,石绿,大青,天蓝,茄皮紫等矿物质颜料。因此虽然年代已久,但颜

色还是那么逼真。(这些罗汉的塑造年代,史料记载不详),根据资料分析,罗汉系宋代塑造

无疑,距今约有900余年。这些罗汉对我们现在研究古代雕/塑,佛学有非常高的价值,是中

国泥塑遗存的艺术瑰宝之一。清末学者梁启超1922年来此游览,把它誉为“海内第一名塑”,

现代著名美术大师刘海粟观后称之为“灵岩泥望天下第一,有血有肉,活灵活现”。这正是对

我国古代艺术才能的高度评价。现在梁眼和刘海粟所书之碑立于千佛殿前两侧。 在千佛殿后面有一阁名〔御书阁〕,是唐代主持慧崇和尚专门为存放皇帝赐御书而建造的,

现存建筑为明代遗物。原藏有唐太宗李世民、宋太宗赵炅、真宗赵恒、仁宗赵祯等御书。金

贞佑年间(公元1213-1217年)曾曹兵燹,珍藏御书尽毁,唯阁幸存。御书阁门楣的墙壁缝

隙间长出一棵青檀,古枝纵横,盘根错节,状若云朵,称云檀或银檀,(另外一株形似蛟龙,

又称龙檀,两树已有千年的高龄,为稀有树种之一),视为一大胜景,这样古怪的青檀在北方

还是很少见的。青檀树根下面是明万历年间(公元1573-1620年)寺僧仁钦重刊篆书的“御

书阁”匾额。顺御书阁而下,千佛殿迄东,便是卓锡泉、双鹤泉、白鹤泉,因为三泉相隔很

近,故称“五步三泉”。

出了千佛殿可以看到东山峰有一怪石,状如一个老僧,身披袈裟,手柱禅杖,而后面的

柏树, 活脱脱就是一对弟子,这块怪石就叫〔朗公石〕。据《灵岩志》中记载:灵岩古称方山,

东晋时期高僧朗公于永和七年(公元351年)常到方山讲经说法,讲得猛兽归服,乱石点头,

“灵岩”由此而得名。依山路攀登至此向东南眺望,可以清楚地看到五岳独尊泰山。 好,现在我们往西走,面前的这座塔为灵岩寺的最高建筑,〔辟支塔〕,是灵岩寺的重要

标志。为什么叫辟支塔呢?辟支一词为佛教用语,是梵语“辟支迦佛陀”简称为“辟支佛”,

顾名思义辟支塔也就是佛塔。辟支塔建于唐天宝十二年(公元743年),宋淳仪五年(公元

994年)重建,于嘉佑二年建成,历时63年,距今900多年的历史。该塔高54米,为八角

九级十二檐的楼阁式砖塔。塔基刻有阴曹地府,酷刑场面的浮雕。塔身为青砖砌筑。东西南

北四面设门。塔檐自下至上逐层递减,一至四层为重檐,五至九层为单檐,收分得体,门窗

古朴,显得古香古色,庄严肃穆。塔顶是铁制塔刹。有复钵,相轮,园光,仰月,宝珠组成。

另外还有八根铁链分别由救济塔檐的八尊金刚拽引加固如果大家登上九级塔檐,可以尽览灵

岩风光。

好的辟支塔参观到这里,我们接着向西走,我们来到了灵岩寺的另一重要景点〔“墓塔林”〕,

这里面有唐宋至明代灵岩寺住持僧人的墓塔167座,墓碑81块,其数量仅次于河南登封少林

寺,居全国第二,它与少林寺的塔又不同,少林寺属于砖塔,灵岩寺属于石塔,年代不一造

型各异。有的高达数十尺,有的才尺许,底部都是带有浮雕。 〔惠崇塔〕是灵岩寺中最早的建筑,建于唐天宝年间(公元742-756年),塔高5.3米、

为全石建筑,堪与坐落在济南市历城区柳埠镇的四门塔相媲美。是唐代灵岩寺创建间慧崇的

墓塔,(惠崇是灵岩寺贞观年间的和尚,生前在灵岩勤于佛事,对灵岩寺做出了极大贡献,它

活了100多岁。)是重檐单层方石塔,全部石砌,通高5.30米,宽3.74米,上面雕有狮头,

飞天,武士等图案。南面辟半圆拱门,内为方形室。东西门均为饰门,是半掩式假门,雕有

乐伎,舞伎等图案,保留六朝,隋代的艺术风格。塔顶以露盘,仰莲,宝珠组成塔刹,这座

塔是研究我国古代绘画,雕刻艺术的珍贵字资料。在这些塔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日本和尚邵

元于至正元年为灵岩寺等39代住持息庵禅师撰写的《息庵禅师道行碑记》碑文。碑高1.63

米,宽0.74米。郭沫若来此观看后题诗道:“息庵碑是邵元文,求法来唐不让仁,原作典型

千万代,相师相学倍相亲”。可见息庵塔和邵氏题文是中日古代友好交往的佐证。 〔积翠证盟殿〕亦称证盟功德、方山证盟殿,是灵岩十二景之一,(十二景:汉柏、摩松

顶、朗公石、可公床、一线天、对松桥、五步三泉、镜池春晓、方山积翠、明孔晴雪)它依

平面呈椭圆形,跨进殿门,正中雕有高约五米的释迦佛像,东西两壁各有一菩萨一尊,都是

唐代造像。内有很多唐宋题记,明朝时龛外僧修方形石室,墙壁粉刷成朱红色,故亦称红门。

我们就游览到这里,最后,衷心请大家对我的讲解提出宝贵意见,热情欢迎诸位朋友下

次来。谢谢大家!篇四:雁荡山导游词 简介:

雁荡山系绵延数百公里,素有“海上名山”、“寰中绝胜”之誉,史称我国“东南第一山”,

以“山水奇秀”驰名中外,称著于我国名山之列。 它位于中国浙江省乐清市境内,部分位于永嘉县及温岭市。通常所说的雁荡山风景区主

要是指乐清市境内的北雁荡山。雁荡山不仅景色优美,而且其名字也颇有诗意:因山顶有湖,

芦苇茂密,结草为荡,南归秋雁多宿于此,故名雁荡。 雁荡山总面积450平方公里,500 多个景点分布于8个景区,以奇峰怪石、古洞石室、

飞瀑流泉称胜。其中,灵峰、灵岩、大龙湫三个景区被称为“雁荡三绝”。今天我们由于时间

关系,游玩的是灵峰和大龙湫这两个景区,一会儿就到了,请大家注意安全,请记住看景不

走路,走路不看景。

最佳旅游时间

看瀑布,当然是在雨水丰盛的季节,五六月或八九月,挑个雨后晴朗的日子, 看200米落差的大龙湫,确像一条巨龙从天而降,巍为壮观。 游灵岩时要安排好时间,莫错过每天下午三点的飞渡表演,如果天气好的话,表演时间

在一小时之内。

游灵峰一定要看夜景,这才是雁荡山的精灵所在。白天看似普普通通的山峰此时都披上

神秘的盛装,惟妙惟肖,再加上导游给你天花乱坠地一吹,如入仙境一般。 灵峰景区:

灵峰总面积达46平方公里左右,它以悬崖叠嶂,奇峰怪石,古怪石室,碧潭清润而著称。

灵峰景区在白天与夜晚展现的是两种迥然不同的风情。套句当地人的话,来到雁荡山,若错

过灵峰夜景便算是“走宝”了。 让许多游客慕名而来、赞叹不已是那有名的合掌峰。现在我们所在的位置是灵峰饭店,

请大家站在屋檐底下,抬头仰望,只见一只硕大的雄鹰,凝神伫望,象一尊保护神,守卫着

灵峰这一方净土。60年代,大文豪郭沫若先生观此峰后,诗兴大发,挥笔道:“雄鹰踞奇峰,

清晨化为石;待到黄昏后,雄鹰看又活。”峰随步转,景随步移,请各位再往前行,看看“雄

鹰敛翅”还有何变化?

西南角仰望此峰,恰似一对丰满的乳房,因称“双乳峰”。 双乳峰不仅孕育了如诗如画

的雁荡山水,而且也孕育了勤劳智慧的雁荡人民,因此,雁荡人民还赠给她一个雅称,“东方

维纳斯”。

大家往往前稍移几步,双乳峰变成了一位身着旗袍的苗条少女,如果你用心去感悟,会

发现,她面带愁容的看着远方,眼露悲意,望眼欲穿,似乎正在思恋着未归的情郎。人称“相

思女”。

相思女终于盼到了心上人。请大家抬头看合掌峰,左边的少女踮起了脚尖,扬起了脸,

双手楼着右边小伙子的脖子。小伙子天庭饱满,眉清目秀,刚从远方回来,来不及卸下身上

的包袱,双手楼住了恋人的纤腰。这就是雁荡山驰名中外的“情侣峰”,此景只可意会,不可

言传,为了不打扰他们,我们的队伍还是继续前进。 大龙湫瀑布: 大龙湫的最奇绝之处,在于因季节、晴雨等变化呈现出多姿多彩的迷人景

象。大龙湫水源从雁荡山最高峰海拔 1056 米的百岗尖上下来,瀑布景观一年四季各不相同,

秋冬,雨水稀少,瀑布如珍珠落玉盘;盛夏,特别在雷雨过后,以排山倒海之势,雷霆万钧

之力,呈现在我们眼前。

徐霞客曾在游记中写道,每当大雨刚过,怒涛倾注,变幻极势,轰雷喷雪。 雨水少时,瀑布从半空中飘忽而下,不到几丈,犹如烟雾。微风吹来,随风飘转,落入

潭中,忽成圆圈,忽成曲线,其状恰似游龙戏水。清代袁枚在《大龙湫》诗中曰:龙湫之势

高绝天,一线瀑走兜罗棉,五丈以上尚是水,十丈以下全为烟,况复百丈至千丈,水云烟雾

难 分焉。

此诗写出了大龙湫瀑布高悬的气势。雁荡山屹立于东海之滨,冬暖夏凉、气候宜人,是

游览胜地,也是休养佳处。只有你游览过雁荡山,你才会理解“欲写龙湫难下笔,不游雁荡

是虚生”这句话的真正涵义。 美食

雁荡山土产丰富,毛峰茶、石斛、香鱼、雪梨、观音竹是久负盛名的雁荡五珍,鸡末香

鱼、蟠龙戏珠、雁荡石蛙、土豆野味煲、美丽黄鱼、蛤蜊豆腐汤、碧绿虾仁、清真海蟹等雁

荡山八大名菜。游人来此赏美景、品名茶、尝佳肴,可一饱眼福、口福,乐趣无穷。篇五:

大龙湫景区导游词 大龙湫景区

导游内容:景区概况——剪刀峰至大龙湫——能仁寺至筋竹涧 各位团友:大家好!

【车上。大龙湫景区概况】现在我们将去大龙湫景区游览。大龙湫景区西邻雁湖景区,

东接灵岩景区,是雁荡山的精华景区之一。大龙湫与灵峰、灵岩并称为“雁荡三绝”。由于十

景关系,一般游客往往只游览大龙湫景区中的剪刀峰至大龙湫瀑布的一段,即使有的游客再

到能仁寺、筋竹涧去访古探幽,仍难游遍大龙湫全景区。为了您对大龙湫景区游更全面的欣

赏,我先向各位介绍一下大龙湫景区的山水全貌和历史文化。 大龙湫景区东起马鞍岭,西至东岭,南起筋竹涧,北至龙湫背,其中马鞍岭、丹芳岭、

东岭和大龙湫瀑布之间的山谷,旧时称“西内谷”。景区总面积28平方公里。全景区以大龙

湫瀑布为主景,以大龙湫瀑布上下溪流为轴线,以西内谷为主腹地,构成了观瀑玩水为主的

景观特色。如果我们以大龙湫瀑布为起点,大龙湫瀑布之上有龙湫背、龙溜,并可溯源至百

冈尖,古时候还有“白云院”、“云静庵”等寺庙,大龙湫瀑布之下的溪流,为“锦溪”,锦溪

东面有化城嶂、千佛峰、常云峰、事成嶂,西面有芙蓉峰、诵经岩、飞来罗汉等景观。这些

奇峰叠嶂之间,古时候寺院可谓星罗棋布,溪东有“普明寺”、“天柱寺”、“华严寺”、“瑞鹿

寺”,溪西有“罗汉寺”。锦溪南流到能仁寺前,称为照胆溪。照胆溪两边有火焰峰、戴辰峰

诸景和能仁寺、飞泉寺等古迹。照胆溪东下雁渡堤称“经行峡”,经行峡下游便是筋竹涧。现

在,我们游览大龙湫,东来的游客过马鞍岭,沿锦溪边而上,西来的游客过东岭而入大龙湫,

而过去大龙湫多数是翻丹芳岭过能仁寺再到大龙湫,特别是唐宋朝时期。因此,雁荡山开山

之初,最热闹的是大龙湫,于是,大龙湫不仅景观堪称雁荡一绝,而且历史文化的沉淀也最

为丰富。不仅有南朝大诗人谢灵运曾否到过筋竹涧的千古疑案,有开山祖师诺讵那率三百弟

子飞锡龙湫的美丽传说,而且在雁荡山的“十八古刹”中,大龙湫景区就占了七座名刹,而

能仁寺还被列为十八古刹之首,盛时寺僧多达一千人,至今尚有重三万七千斤的宋元佑大铁

镬。人们常说看当代的雁荡山,大龙湫景区是不能不看的。

【碑刻】从前面的石碑上我们可以看见上面写着第三十届国际地质大会考察点,1996年

第三十届国际地质大会在北京召开,会后来自美国、南非、澳大利亚等六个国家的科学家对

雁荡山的大龙湫景区和方洞景点进行了考察,同时对雁荡山的自然美景和科学内涵给予了肯

定和赞赏。

【抱儿峰观景台】前方的这一组山峰,很想中国的一副山水画,运笔自然、清新,讲究

神似,含蓄。若碰上阴雨季节,山间云雾缭绕,就更为传神。左上方的是常云峰,因雾随峰

转而得名。相传游人抱着至诚登山,云雾便会自行消退,因此也叫“灵府山”。唐代张又新有

诗云:“仙府灵台莫漫登,彩云香雾昼常蒸。君能到此消尘虑,隐豹垂天亦为澄。”从这首诗

中可知常云峰是一处消除尘虑的好地方。在常云峰的下方有一个兜率洞,由于洞的朝向及周

围的环境很适合茶叶生长,因此这里的“斗窟茶”被誉为雁茗中的极品。常云峰的右侧,好

像有许多佛像,聚集在一处讲经说法,人称“千佛岩”。在千佛岩的左边的一块白色的石柱,

酷似一位年轻的妈妈身着罗裙,右手抱着天真的孩子,亲昵地嬉戏着,这就是“抱儿峰”。抱

儿峰右有化城嶂,嶂中有道松洞,相传此洞是道松和尚开辟的。在道松洞西南,穿悬崖绝壁

可至龙湫背。我们来到大龙湫景区看着这一层层状如水纹的岩石,很多的人自然会问起这里

是否曾经沉沦海底,是否是沉积作用的结果?其实您所看到的这种岩石是火山喷溢初的熔岩

在地表流动冷凝后留下的痕迹,有趣的是很多游客说流纹岩还很像名小吃千层饼呢!

【剪刀峰的多种变化】剪刀峰屹立在涧水之中,此峰在雁荡山102峰中以秀、奇见长。

明朱谏曾称其为“峰之最秀而奇者也”。剪刀峰秀在有水相伴,奇在移步易景。我们从大龙湫

谷口知道瀑前,一路上剪刀峰不同的造型不少于八种,因此古人云“百二奇峰各不同,此风

变化更无穷。”现在让我们溯源而上去一睹它的风采。在售票亭外,仰望此峰拔地而起,状如 鳄鱼,形态逼真。前行至竹桥旁,就是观望剪刀峰的最佳位置。遥望峰顶,中有裂隙,

它很像原定用来剪枝用的剪刀,所以称剪刀峰。清代诗人袁枚看了后咏叹“远望双峰截柴霓,

尖叉棱角有高低。倘非山中藏刀尺,那得秋云片片齐。”前行几步,剪刀峰裂缝的右侧可以很

清楚的看到一位少女的模样。她脸朝右前方,眉毛、睫毛依稀可辨,身着披风,此景为“昭

君出塞”。继续往前走,还会看到含苞欲放的玉兰花;栩栩如生的啄木鸟,以及憨态可掬的狗

熊岩。假如苏轼到雁荡山一游的话,那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就不能不用

于此了。来到快活林,刚才剪刀峰的裂缝已全然不觉,只见挺拔、秀美的桅杆峰已矗立在眼

前,高约200米。此峰与承德避暑山庄的棒槌岩十分相似,曾记得一名游客这样评价两峰,

说桅杆身与棒槌在外形上极其相似,但从命名上来分析,就能看出南北不同的地域文化与个

性差异。是的,一片风景就是一份心景。当清人方尚惠欣赏了一帆峰后留下“风行云作线,

天地一孤舟。”的赞叹,他把天地比喻成舟,可见诗人的胸怀之宽广。一帆峰好像也善于琢磨

游人的心思,给予了新的喻意“一帆风顺”,祝愿所有来雁荡山的朋友事事顺心。其实这种一

峰多名的景观背后还蕴含着更深的科学意义。剪刀峰属于火山喷溢的流纹岩,这种岩浆从火

山口中以比较平静的方式溢出地表,后经过断裂切割,周围岩石崩落称为孤立的孤峰,而中

间的裂隙则是流纹岩的柱状节理。也就是这鬼斧神工般的裂隙造就了一峰为二的剪刀峰,在

通过旅游者观察及欣赏景观位置的不同,变换不已。

【剪刀峰观景台】这里的石球曾引起许多人的关注,尤其当第三世界国际地质大会的专

家们来考察之后,老百姓就开始众说风云,又说是恐龙蛋,有说是这些石球里面有宝石?? 这

些石球其实是空心的,在地质学上称为球泡。它是含有气体的岩浆,溢出地表后,熔岩在流

动的过程中气体局部聚集,形成有空腔的球泡。球泡周围岩石纹理为熔岩流动的遗迹,称为

流动构造。

【龙门处】“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我们在欣赏大龙湫之前,可

看到一扇龙门,龙门之名是因一个天然的字而取的。您看它的一笔一划连在一起,俨然是一

个繁体的“龍”子的岩石凹陷,也许您不会在意前面的造型,也许告诉了您造型之后你还是

不太在意这造型的绝妙之处,但是当您知道它的身世之后,您就不得不为之动容。因为这里

曾是雁荡山目前考证的为数不多的火山通道——岩穹。也就是说大龙湫的流纹岩是距今1.21

亿年前从这里喷溢出来的。告诉你们一个常识,您将来还可能自己成为认识火山岩的专家。

那就是火山喷发的熔岩的流动构造是近于水平的,而这里的流纹却是从下而上,由直立到弧

形,所以就表明岩浆就是从这里挤出地表的。

【大龙湫瀑布】提起名瀑,人们自然就会想到久负盛名的北美洲尼亚加拉大瀑布、国内

黄果树瀑布。它们均以宽度誉满全球,但是落差与大龙湫相比,前者只有大龙湫的1/4,后者

也只不过1/2。单级落差197米的大龙湫、黄果树、壶口、吊水楼合称为中国四大名瀑。 一

般瀑布从它的科学成因上来分析都有三部曲:造瀑层、瀑前峡谷、瀑前深潭,大龙湫的造瀑

层属于火层岩。人们来看大龙湫,都会想知道“湫”字的解释,康熙字典说“悬瀑水曰龙湫”。

大龙湫从雁荡山主峰百冈尖流出经连云嶂顶悬空跌落。大水时,直捣龙潭,势如排山倒海,

声如夏雷怒吼,数里之外,常为瀑声所震慑。小水时,瀑水不到深潭就已随风飘洒,犹如烟

雾。正如清诗人袁枚诗中描绘:“龙湫山高势绝天,一线瀑走兜罗绵。五丈以上尚是水,十丈

以下全为烟。况复百丈至千丈,水云烟雾难分焉。”是的,大龙湫是美的,它的美体现在四季

的变化。春天,它显得娇媚多姿;夏天,它显得雄伟壮观;秋天,它显得潇洒素淡;冬天,

它显得冷艳傲慢。难怪古人在大龙湫不是提笔叹“欲写龙湫难着笔”,就是说“春夏秋冬变幻

多,阴雨雪奇景浓”。大龙湫的美还体现在文化价值上,古今的文人墨客无不为雁山的大龙湫

所折服。唐杜甫的祖父杜审言到此一游刻石于潭前“杜审言来此”;开山祖师诺讵那在瀑前观

瀑坐化成为千古奇谈;明乐清知县吴华熟读汤显祖的“坐看青华水,长飞白玉烟”提笔“白

玉烟”三字。近代康有为等名流留下的是“白龙飞下”、“千尺珠玑”、“飘 渺空濛”、“矫若游龙”等题字,给瀑布的姿态作了形象的概况。唯独沈志坚的“活泼泼

地”四字给人无期遐想,是败笔抑或点睛,那全凭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大龙湫的两侧有

两处亭子,宴坐亭与忘归亭。宴坐亭上有唐代贯休撰著、现代沙孟海书的对联“雁荡经行云

漠漠,龙湫宴坐濛濛”。忘归亭上有元代林泉生句、当代野萍书的对联“六龙卷海上霄汉,万

马嘶风下雪城”。

【龙壑轩】龙壑轩初建于民国初年,1924年时康有为曾题书“龙壑轩”匾额及“一峰拔

地起,有水从天来”的楹联。1971年因火灾,变为废墟,1984年重建成现今的砖木结构,面

阔三间,硬山顶,脊饰龙吻,整座建筑古色古香,与这里的环境显得协调和谐。

【筋竹涧】瀑落为潭,潭溢为溪,溪跌为涧,因而大龙湫的水最终跌落了筋竹涧。筋竹

涧上游是“经行峡”,取自于唐贯休的“雁荡经行云漠漠”。在峡谷右边山坡上有座化身亭,

是宋代的建筑,供僧人圆寂后火化用的。 筋竹涧全长约3公里,两岸峰峦险峻,树木茂盛,水流清澈,十分清幽。涧内有初月、

峡谷、葫芦、漱玉、下培、菊英、连环等十八潭,潭与潭之间有浅谈、陡崖、涧水流经时,

奔腾急湍,浪花翻飞,即使是现在,也极难穿越而过。难怪南北朝诗人谢灵运,到了这边,

望涧兴叹,只能“越岭”而“溪行”了。历来写筋竹涧的诗就很少,而谢灵运《从筋竹涧越

岭溪行》一诗历来为人们所传送:猿鸣成知曙,谷幽光未显。岩下云方合,花上露犹泫。逶

迆傍隗隩,迢递陟陉岘。过涧既厉急,登械亦陵缅。川渚屡迳复,乘流玩回转。苹萍泛沉深,

菰蒲冒清浅。企石挹飞泉,攀林摘叶卷。想见山阿人,薛罗若在眼。握兰勤徒结,折麻心莫

展。情用想为美,实昧竟难辨。观此遗物类,一悟得所遣。 此诗写清晨入涧后,不避曲径险峻,并以极度准确的写实与浪漫的想象相结合,寓高远

的情思理念于其中,这也是谢灵运所创山水诗的一大特色。

灵岩寺公园 导游词

各位朋友:

大家好,欢迎大家光临名刹古寺灵岩寺!今天我给诸位朋友做导游,我将尽我所能回答

你们提出的问题,希望大家载兴而来,满意而归。 灵岩寺所处的这座秀丽的山峦,名叫灵岩山,是东岳泰山十二支脉之一。海拔687.3米,

灵岩寺位于一山(泰山)、一水(泉城的泉水)、一圣人(曲阜)的山东黄金旅游线之间,(距

泰山主峰约为10公里,距济南40余公里)以其优美的自然景观和灿烂珠古代文化,吸引无

数海内外游人,自古就是闻名的旅游胜地,具有“海内四大名刹之首”(浙江天台国清寺,湖

北江陵玉泉寺,江苏南京栖霞寺)的盛名。灵岩寺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风景名

胜区,2000年荣获国家首批4a 级景区称号。大家请看灵岩山与其他有什么不同呢?唉,对

了,他的顶既不是圆的也不是尖的而是方的,因此它又叫方山。又像一方官印,因此又叫玉

符山。(灵岩主峰为狮山,因为在远处望去犹如一头雄狮蹲伏在那里,所以称为狮山,山的最

高处有一巨大岩石,四壁如削,成为方形,所以最早时人们称之为方山,北魏时《水经注》

中称之为玉符山,也是因为这块巨石的形状方方正正,像古代将军的印玺? 古称将军印为玉符?

因而得名)明代文学家王世贞曾说“泰山之北最幽处,游泰山不游灵岩不成其游也。”的赞语,

从寺院至山巅有殿阁36处,亭阁18座,文物众多,古迹荟萃,北如蹲狮的方山,东如骆驼

的朗公山,南如卧象的竹山。现在就让我们去感受一下灵岩寺的风韵吧。 我们现在来到山门〔金刚殿〕,金刚是金中最刚之意,比喻牢固、锐利、能摧毁一切的意

思。金刚力士,是专门持金刚杵(古印度的一种兵器)守护佛法的天神。这个殿的风格属明

清建筑,塑有“哼哈二将”,专为把守大门守护佛法和寺院的安全。 走过“聚善”小桥。现在我们看到的是“二山门”,他建于明代,又叫〔天王殿〕,殿内

塑有护法四天王,(在印度佛教中,传说在须弥山腰有一个山叫犍陀罗山,山有四峰,各有一

王居住,各护一天下,四天王所居之天称作四天王。中国内地佛教寺院中一般均有四天王塑

像,他们各是:东方持国天王,其塑像身白色,持琵琶;南方增长天王,身为青色,持宝剑;

西方广目天王,身为红色,手绕缠一龙;北方多闻天王,身为绿色,右手持伞,左手持银鼠。

他们各有一个从者,顺次是乾闼婆,鸠 荼、龙、夜叉,还各有91子辅佐四王守护十方,据

称四天王各有八大名将,代为管理所属各处山河,森林及其他地方的小神)建筑风格为单檐

硬山顶,房梁五架,两边以穿插坊连成整体。柱头上有一斗三升斗拱,其柱础为复莲式,系

宋代遗物。殿内存有唐,宋,金,元,明,清历代碑刻十七块。记载了灵岩的历史沿革及影

响。另有钟楼、鼓楼等附属建筑(东边为钟楼,西边为鼓楼,因为“晨钟暮鼓”之说)。 现在我们看到的是〔大雄宝殿〕,原名为献殿,是佛教寺院中的正殿,建于宋嘉佑年间(公

元1102-1110年),是寺僧诵经礼佛的地方,明代正德年间(公元1506-1522年),鲁藩捐塑

三大士像于其内后,更名为大雄宝殿。建筑风格前后是不一样的,前为外廊式卷棚顶,后为

硬山顶。造型精巧玲珑显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艺术才能。现在殿堂是清朝中叶建造。清乾

隆22年(公元1757年)爱新觉罗〃弘历皇帝来灵岩时,曾为此殿题“卓赐名兰”额及“奇

松尔日犹回向,诡石何心忽点头”楹联。殿内的石柱及柱础,还是宋代的遗物。上额的彩画

也很形象生动,逼真,充满 生活气息。殿前一平台,是供高僧讲经之用, 〔摩顶松〕,位于大雄宝殿后西侧有一株千年古柏,叫摩顶松,关于这个名字的来历取于

传说故事。相传唐僧去西域取经时,临行前曾来灵岩寺,手摩松树说道:“我要西去求佛,教

汝枝长,归时东向,使吾门弟子知之!”数年后,西指的树枝果然忽向东指。寺僧见了说:我

们师傅回来了摩顶松就是这个故事而得名的。有人可能要问,柏、松不同,为什么这株柏树

要称松呢,因为“柏”与“悲”谐音,过去有人忌讳“悲”字故将柏改为松。后来有人在这

棵树的旁边又栽上柿子树,取“百(柏)事(柿)如意”之意。

现在我们面前的这座宏伟壮观的大殿就是〔千佛殿〕,它是灵岩寺中保存最完好,规模最

宏大的主体建筑。(建筑风格为单檐殿顶,面阔七间,进深四间,给人的感觉是非常宏伟壮观

的)。这座大殿是唐代高僧惠崇创建的,宋代扩修,(唐宋时为寺中主殿,成为大雄宝殿),现

在殿宇为明代的建筑,虽然自创建以历代重修,有些已非原物,但现在仍保存着唐宋的建筑

风格。进到殿中,中置长方形须弥座座上有三尊大佛,中间为吡户遮那佛(藤胎),东为药师

佛(明成化十三年公元1477年)西为阿弥陀佛(明嘉靖二十二年公元1543年),大家也许都

看到西殿上有数以千计高30厘米的铜铸和木雕小佛,“千佛殿”的名字也是由此而来的。 现在我们再来看一下大殿四周的四十尊罗汉泥塑,每尊罗汉身高101-120厘米,(据佛学

文献记载,为众生造福。不知大家又没有看到千佛山的十八罗汉,千罗为花岗岩),而灵罗为

藤木所制,显得非常栩栩如气。他摆脱了佛教塑像的固定形式,每个塑像都以现实人物为基

础,神情状貌非常生动,喜怒哀乐俱形于色,动态变化各有特征,堪称海内无双。看,老者

手上的青筋;那个愤怒者脖子上的青筋,个个口目传情,没有一个相同的。罗汉身上用的是

朱砂江,黄丹,雄黄,石绿,大青,天蓝,茄皮紫等矿物质颜料。因此虽然年代已久,但颜

色还是那么逼真。(这些罗汉的塑造年代,史料记载不详),根据资料分析,罗汉系宋代塑造

无疑,距今约有900余年。这些罗汉对我们现在研究古代雕/塑,佛学有非常高的价值,是中

国泥塑遗存的艺术瑰宝之一。清末学者梁启超1922年来此游览,把它誉为“海内第一名塑”,

现代著名美术大师刘海粟观后称之为“灵岩泥望天下第一,有血有肉,活灵活现”。这正是对

我国古代艺术才能的高度评价。现在梁眼和刘海粟所书之碑立于千佛殿前两侧。 在千佛殿后面有一阁名〔御书阁〕,是唐代主持慧崇和尚专门为存放皇帝赐御书而建造的,

现存建筑为明代遗物。原藏有唐太宗李世民、宋太宗赵炅、真宗赵恒、仁宗赵祯等御书。金

贞佑年间(公元1213-1217年)曾曹兵燹,珍藏御书尽毁,唯阁幸存。御书阁门楣的墙壁缝

隙间长出一棵青檀,古枝纵横,盘根错节,状若云朵,称云檀或银檀,(另外一株形似蛟龙,

又称龙檀,两树已有千年的高龄,为稀有树种之一),视为一大胜景,这样古怪的青檀在北方

还是很少见的。青檀树根下面是明万历年间(公元1573-1620年)寺僧仁钦重刊篆书的“御

书阁”匾额。顺御书阁而下,千佛殿迄东,便是卓锡泉、双鹤泉、白鹤泉,因为三泉相隔很

近,故称“五步三泉”。

出了千佛殿可以看到东山峰有一怪石,状如一个老僧,身披袈裟,手柱禅杖,而后面的

柏树, 活脱脱就是一对弟子,这块怪石就叫〔朗公石〕。据《灵岩志》中记载:灵岩古称方山,

东晋时期高僧朗公于永和七年(公元351年)常到方山讲经说法,讲得猛兽归服,乱石点头,

“灵岩”由此而得名。依山路攀登至此向东南眺望,可以清楚地看到五岳独尊泰山。 好,现在我们往西走,面前的这座塔为灵岩寺的最高建筑,〔辟支塔〕,是灵岩寺的重要

标志。为什么叫辟支塔呢?辟支一词为佛教用语,是梵语“辟支迦佛陀”简称为“辟支佛”,

顾名思义辟支塔也就是佛塔。辟支塔建于唐天宝十二年(公元743年),宋淳仪五年(公元

994年)重建,于嘉佑二年建成,历时63年,距今900多年的历史。该塔高54米,为八角

九级十二檐的楼阁式砖塔。塔基刻有阴曹地府,酷刑场面的浮雕。塔身为青砖砌筑。东西南

北四面设门。塔檐自下至上逐层递减,一至四层为重檐,五至九层为单檐,收分得体,门窗

古朴,显得古香古色,庄严肃穆。塔顶是铁制塔刹。有复钵,相轮,园光,仰月,宝珠组成。

另外还有八根铁链分别由救济塔檐的八尊金刚拽引加固如果大家登上九级塔檐,可以尽览灵

岩风光。

好的辟支塔参观到这里,我们接着向西走,我们来到了灵岩寺的另一重要景点〔“墓塔林”〕,

这里面有唐宋至明代灵岩寺住持僧人的墓塔167座,墓碑81块,其数量仅次于河南登封少林

寺,居全国第二,它与少林寺的塔又不同,少林寺属于砖塔,灵岩寺属于石塔,年代不一造

型各异。有的高达数十尺,有的才尺许,底部都是带有浮雕。

〔惠崇塔〕是灵岩寺中最早的建筑,建于唐天宝年间(公元742-756年),塔高5.3米、

为全石建筑,堪与坐落在济南市历城区柳埠镇的四门塔相媲美。是唐代灵岩寺创建间慧崇的

墓塔,(惠崇是灵岩寺贞观年间的和尚,生前在灵岩勤于佛事,对灵岩寺做出了极大贡献,它

活了100多岁。)是重檐单层方石塔,全部石砌,通高5.30米,宽3.74米,上面雕有狮头,

飞天,武士等图案。南面辟半圆拱门,内为方形室。东西门均为饰门,是半掩式假门,雕有

乐伎,舞伎等图案,保留六朝,隋代的艺术风格。塔顶以露盘,仰莲,宝珠组成塔刹,这座

塔是研究我国古代绘画,雕刻艺术的珍贵字资料。在这些塔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日本和尚邵

元于至正元年为灵岩寺等39代住持息庵禅师撰写的《息庵禅师道行碑记》碑文。碑高1.63

米,宽0.74米。郭沫若来此观看后题诗道:“息庵碑是邵元文,求法来唐不让仁,原作典型

千万代,相师相学倍相亲”。可见息庵塔和邵氏题文是中日古代友好交往的佐证。 〔积翠证盟殿〕亦称证盟功德、方山证盟殿,是灵岩十二景之一,(十二景:汉柏、摩松

顶、朗公石、可公床、一线天、对松桥、五步三泉、镜池春晓、方山积翠、明孔晴雪)它依

平面呈椭圆形,跨进殿门,正中雕有高约五米的释迦佛像,东西两壁各有一菩萨一尊,都是

唐代造像。内有很多唐宋题记,明朝时龛外僧修方形石室,墙壁粉刷成朱红色,故亦称红门。 我们就游览到这里,最后,衷心请大家对我的讲解提出宝贵意见,热情欢迎诸位朋友下

次来。谢谢大家!篇二:济南灵岩寺导游词 济南灵岩寺导游词

欢迎大家来到环境清幽的佛门圣地灵岩寺来游览。 灵岩寺所处的这座秀丽的山峦,名叫灵岩山,使泰山的十二支脉之一。海拔687.3米,

大家请看灵岩山与其他有什么不同呢?唉,对了,他的顶既不是园的也不是尖的而是方的,

因此它又叫方山。又像一方官印,因此又叫玉符山。灵岩寺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具有

“海内四大名刹之首”(天台国青寺,江陵玉泉寺,南京栖霞寺)的盛名。明代文学家王世贞

曾说“灵岩是泰山背最幽绝处,游泰山而不至灵岩,不成游也。”现在就让我们去感受一下灵

岩寺的风韵吧。 (转载于:灵岩导游词) 我们现在来到山门金刚殿,殿内塑有“哼哈二将”,专为把手大门守护寺院的安全,走过

“聚美”小桥。现在我们看到的是“二门山”,他建于明代,又叫天王殿,殿内望有四大天王,

建筑风格为单檐硬山顶,殿内有唐,宋,金,元,明,清碑碣十七块。记载了灵验的历史沿

革及影响。(东边为钟楼,西边为鼓楼,因为“晨钟暮鼓”之说)。 朋友们现在我们就来到了大雄宝殿,原为宋代的献殿,明清重修。建筑风格前后是不一

样的,前为外廊式卷棚顶,后为硬山顶。造型精巧玲珑显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艺术才能。

现在殿内的石柱及柱础,还是宋代的遗物。上额的彩画边很生动逼真,充满生活气息。 现在我们面前的这座宏伟壮观的大殿就是千佛殿,它是灵岩寺中保存最完好,规模最宏

大的主体建筑。(建筑风格为单檐殿顶,面阔七间,进深四间,给人的感觉是非常宏伟壮观的)。

这座大殿是唐代高僧惠崇创建的,宋代扩修,(唐宋时为寺中主殿,成为大雄宝殿),现在殿

宇为明代的建筑,虽然自创建以历代重修,有些已非原物,但现在仍保存着唐宋的建筑风格。

进到殿中,中置长方形须弥座座上有三尊大佛,中间为吡户遮那佛(藤胎),东为药师佛(明

成十三年)西为阿弥陀佛(明嘉靖二十二年),大家也许都看到西殿上有许多高30厘米的铜

铸和木雕小佛,“千佛殿”的名字也是由此而来的。 现在我们再来看一下大殿四周的四十尊罗汉泥塑,(据佛学文献记载,为众生造福。不知

大家又没有看到千佛山的十八罗汉,千罗为花岗岩),而灵罗为藤木所制,显得非常栩栩如气。

他摆脱了佛教塑像的固定形式,每个塑像都以现实人物为基础,神情状貌非常生动,喜怒哀

乐俱形于色,动态变化各有特征,堪称海内无双。看,老者手上的青筋;那个愤怒者脖子上

的青筋,个个口目传情,没有一个相同的。罗汉身上用的是朱砂江,黄丹,雄黄,石绿,大

青,天蓝,茄皮紫等矿物质颜料。因此虽然年代已久,但颜色还是那么逼真。(这些罗汉的塑

造年代,史料记载不详),根据资料分析,可能是宋代塑造的。这些罗汉对我们现在研究古代

雕/塑,佛学有非常高的价值,是中国泥塑遗存的艺术瑰宝之一。清末学者梁启超为“灵岩泥

望天下第一,有血有肉,活灵活现”。这正是对我国古代艺术才能的高度评价。 (御书阁是唐代主持慧崇和尚专门为存放皇帝赐御书而建造的,现存建筑 为明代遗物。)

(除了千佛殿,您可以看到东山峰有一怪石,状如一个老僧,身披袈裟,手柱禅杖,而

后面的柏树,活脱脱就是一对弟子,这块怪石就叫朗公石《神僧传》中记载,东晋时期高僧

来此山说法,讲的“猛兽归伏,乱石点头”,朗公说“此山,灵边,为我净也;它时涅磐当埋

于此”)

好,现在我们往西走,面前的这座塔为灵岩寺的最高建筑,辟支塔,是灵岩寺的重要标

志。为什么叫辟支塔呢?辟支一词为佛教用语,是梵语“避支迦佛陀”简称为“避之佛”(避

支塔建于唐天宝十二年,宋淳仪五年重建于嘉佑二年建成)历时63年,距今900多年。该塔

高54米,为八角九级十二檐的楼阁式砖塔。塔基刻有阴曹地府,酷刑场面的浮雕。塔身为青

砖砌筑。东西南北四面设门。塔檐自下至上逐层递减,一至四层为重檐,五至九层为单檐,

收分得体,门窗古朴,显得古香古色,庄严肃穆。塔顶是铁制塔刹。有复钵,相轮,园光,

仰月,宝珠组成。另外还有八根铁链分别由救济塔檐的八尊金刚拽引加固如果大家登上九级

塔檐,可以尽览灵岩风光。 好的辟支塔参观到这里,我们接着向西走,我们来到了灵岩寺的另一重要景点“墓塔林”,

这里面有唐宋至明代灵岩寺住持僧人的墓塔167座,墓碑81块,其数量仅次于河南登封少林

寺,居全国第二,它与少林寺的塔又不同,少林寺属于砖塔,灵岩寺属于石塔,年代不一造

型各异。有的高达数十尺,有的才尺许,底部都是带有浮雕。在这些塔中,最早的就是这幢

慧崇塔了,是唐代灵岩寺创建间慧崇的墓塔,(惠崇是灵岩寺贞观年间的和尚,生前在灵岩勤

于佛事,对灵岩寺做出了极大贡献,它活了100多岁。)是重檐单层方石塔,全部石砌,通高

5.30米,宽3.74米,上面雕有狮头,飞天,武士等图案。南面辟半圆拱门,内为方形室。

东西门均为饰门,是半掩式假门,雕有乐伎,舞伎等图案,保留六朝,隋代的艺术风格。塔

顶以露盘,仰莲,宝珠组成塔刹,这座塔是研究我国古代绘画,雕刻艺术的珍贵字资料。 《息庵禅师道行碑记》,日本和尚邵元为灵住持息庵禅师撰写的。 和翠证盟殿亦称证盟功德,方山证盟殿,平面呈椭圆形,跨进殿门,正中雕有高约五米

的释迦佛像,东西两壁各有一菩萨一尊,都是唐代造像。内有很多唐宋提. 明朝时,外僧修方

形石室,增门朱红色,故亦称红门。篇三:导游词--济南灵岩寺 灵岩寺公园导游词

各位朋友、各位来宾: 大家好,欢迎大家光临名刹古寺灵岩寺!今天我给诸位朋友做导游,我将尽我所能回答

你们提出的问题,希望大家载兴而来,满意而归。 灵岩寺所处的这座秀丽的山峦,名叫灵岩山,是东岳泰山十二支脉之一。海拔687.3米,

灵岩寺位于一山(泰山)、一水(泉城的泉水)、一圣人(曲阜)的山东黄金旅游线之间,(距

泰山主峰约为10公里,距济南40余公里)以其优美的自然景观和灿烂珠古代文化,吸引无

数海内外游人,自古就是闻名的旅游胜地,具有“海内四大名刹之首”(浙江天台国清寺,湖

北江陵玉泉寺,江苏南京栖霞寺)的盛名。灵岩寺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风景名

胜区,2000年荣获国家首批4a 级景区称号。大家请看灵岩山与其他有什么不同呢?唉,对

了,他的顶既不是圆的也不是尖的而是方的,因此它又叫方山。又像一方官印,因此又叫玉

符山。(灵岩主峰为狮山,因为在远处望去犹如一头雄狮蹲伏在那里,所以称为狮山,山的最

高处有一巨大岩石,四壁如削,成为方形,所以最早时人们称之为方山,北魏时《水经注》

中称之为玉符山,也是因为这块巨石的形状方方正正,像古代将军的印玺? 古称将军印为玉符?

因而得名)明代文学家王世贞曾说“泰山之北最幽处,游泰山不游灵岩不成其游也。”的赞语,

从寺院至山巅有殿阁36处,亭阁18座,文物众多,古迹荟萃,北如蹲狮的方山,东如骆驼

的朗公山,南如卧象的竹山。现在就让我们去感受一下灵岩寺的风韵吧。 我们现在来到山门〔金刚殿〕,金刚是金中最刚之意,比喻牢固、锐利、能摧毁一切的意

思。金刚力士,是专门持金刚杵(古印度的一种兵器)守护佛法的天神。这个殿的风格属明

清建筑,塑有“哼哈二将”,专为把守大门守护佛法和寺院的安全。 走过“聚善”小桥。现在我们看到的是“二山门”,他建于明代,又叫〔天王殿〕,殿内

塑有护法四天王,(在印度佛教中,传说在须弥山腰有一个山叫犍陀罗山,山有四峰,各有一

王居住,各护一天下,四天王所居之天称作四天王。中国内地佛教寺院中一般均有四天王塑

像,他们各是:东方持国天王,其塑像身白色,持琵琶;南方增长天王,身为青色,持宝剑;

西方广目天王,身为红色,手绕缠一龙;北方多闻天王,身为绿色,右手持伞,左手持银鼠。

他们各有一个从者,顺次是乾闼婆,鸠 荼、龙、夜叉,还各有91子辅佐四王守护十方,据

称四天王各有八大名将,代为管理所属各处山河,森林及其他地方的小神)建筑风格为单檐

硬山顶,房梁五架,两边以穿插坊连成整体。柱头上有一斗三升斗拱,其柱础为复莲式,系

宋代遗物。殿内存有唐,宋,金,元,明,清历代碑刻十七块。记载了灵岩的历史沿革及影

响。另有钟楼、鼓楼等附属建筑(东边为钟楼,西边为鼓楼,因为“晨钟暮鼓”之说)。 现在我们看到的是〔大雄宝殿〕,原名为献殿,是佛教寺院中的正殿,建于宋嘉佑年间(公

元1102-1110年),是寺僧诵经礼佛的地方,明代正德年间(公元1506-1522年),鲁藩捐塑

三大士像于其内后,更名为大雄宝殿。建筑风格前后是不一样的,前为外廊式卷棚顶,后为

硬山顶。造型精巧玲珑显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艺术才能。现在殿堂是清朝中叶建造。清乾

隆22年(公元1757年)爱新觉罗〃弘历皇帝来灵岩时,曾为此殿题“卓赐名兰”额及“奇

松尔日犹回向,诡石何心忽点头”楹联。殿内的石柱及柱础,还是宋代的遗物。上额的彩画

也很形象生动,逼真,充满 生活气息。殿前一平台,是供高僧讲经之用, 〔摩顶松〕,位于大雄宝殿后西侧有一株千年古柏,叫摩顶松,关于这个名字的来历取于

传说故事。相传唐僧去西域取经时,临行前曾来灵岩寺,手摩松树说道:“我要西去求佛,教

汝枝长,归时东向,使吾门弟子知之!”数年后,西指的树枝果然忽向东指。寺僧见了说:我

们师傅回来了摩顶松就是这个故事而得名的。有人可能要问,柏、松不同,为什么这株柏树

要称松呢,因为“柏”与“悲”谐音,过去有人忌讳“悲”字故将柏改为松。后来有人在这

棵树的旁边又栽上柿子树,取“百(柏)事(柿)如意”之意。 现在我们面前的这座宏伟壮观的大殿就是〔千佛殿〕,它是灵岩寺中保存最完好,规模最

宏大的主体建筑。(建筑风格为单檐殿顶,面阔七间,进深四间,给人的感觉是非常宏伟壮观

的)。这座大殿是唐代高僧惠崇创建的,宋代扩修,(唐宋时为寺中主殿,成为大雄宝殿),现

在殿宇为明代的建筑,虽然自创建以历代重修,有些已非原物,但现在仍保存着唐宋的建筑

风格。进到殿中,中置长方形须弥座座上有三尊大佛,中间为吡户遮那佛(藤胎),东为药师

佛(明成化十三年公元1477年)西为阿弥陀佛(明嘉靖二十二年公元1543年),大家也许都

看到西殿上有数以千计高30厘米的铜铸和木雕小佛,“千佛殿”的名字也是由此而来的。 现在我们再来看一下大殿四周的四十尊罗汉泥塑,每尊罗汉身高101-120厘米,(据佛学

文献记载,为众生造福。不知大家又没有看到千佛山的十八罗汉,千罗为花岗岩),而灵罗为

藤木所制,显得非常栩栩如气。他摆脱了佛教塑像的固定形式,每个塑像都以现实人物为基

础,神情状貌非常生动,喜怒哀乐俱形于色,动态变化各有特征,堪称海内无双。看,老者

手上的青筋;那个愤怒者脖子上的青筋,个个口目传情,没有一个相同的。罗汉身上用的是

朱砂江,黄丹,雄黄,石绿,大青,天蓝,茄皮紫等矿物质颜料。因此虽然年代已久,但颜

色还是那么逼真。(这些罗汉的塑造年代,史料记载不详),根据资料分析,罗汉系宋代塑造

无疑,距今约有900余年。这些罗汉对我们现在研究古代雕/塑,佛学有非常高的价值,是中

国泥塑遗存的艺术瑰宝之一。清末学者梁启超1922年来此游览,把它誉为“海内第一名塑”,

现代著名美术大师刘海粟观后称之为“灵岩泥望天下第一,有血有肉,活灵活现”。这正是对

我国古代艺术才能的高度评价。现在梁眼和刘海粟所书之碑立于千佛殿前两侧。 在千佛殿后面有一阁名〔御书阁〕,是唐代主持慧崇和尚专门为存放皇帝赐御书而建造的,

现存建筑为明代遗物。原藏有唐太宗李世民、宋太宗赵炅、真宗赵恒、仁宗赵祯等御书。金

贞佑年间(公元1213-1217年)曾曹兵燹,珍藏御书尽毁,唯阁幸存。御书阁门楣的墙壁缝

隙间长出一棵青檀,古枝纵横,盘根错节,状若云朵,称云檀或银檀,(另外一株形似蛟龙,

又称龙檀,两树已有千年的高龄,为稀有树种之一),视为一大胜景,这样古怪的青檀在北方

还是很少见的。青檀树根下面是明万历年间(公元1573-1620年)寺僧仁钦重刊篆书的“御

书阁”匾额。顺御书阁而下,千佛殿迄东,便是卓锡泉、双鹤泉、白鹤泉,因为三泉相隔很

近,故称“五步三泉”。

出了千佛殿可以看到东山峰有一怪石,状如一个老僧,身披袈裟,手柱禅杖,而后面的

柏树, 活脱脱就是一对弟子,这块怪石就叫〔朗公石〕。据《灵岩志》中记载:灵岩古称方山,

东晋时期高僧朗公于永和七年(公元351年)常到方山讲经说法,讲得猛兽归服,乱石点头,

“灵岩”由此而得名。依山路攀登至此向东南眺望,可以清楚地看到五岳独尊泰山。 好,现在我们往西走,面前的这座塔为灵岩寺的最高建筑,〔辟支塔〕,是灵岩寺的重要

标志。为什么叫辟支塔呢?辟支一词为佛教用语,是梵语“辟支迦佛陀”简称为“辟支佛”,

顾名思义辟支塔也就是佛塔。辟支塔建于唐天宝十二年(公元743年),宋淳仪五年(公元

994年)重建,于嘉佑二年建成,历时63年,距今900多年的历史。该塔高54米,为八角

九级十二檐的楼阁式砖塔。塔基刻有阴曹地府,酷刑场面的浮雕。塔身为青砖砌筑。东西南

北四面设门。塔檐自下至上逐层递减,一至四层为重檐,五至九层为单檐,收分得体,门窗

古朴,显得古香古色,庄严肃穆。塔顶是铁制塔刹。有复钵,相轮,园光,仰月,宝珠组成。

另外还有八根铁链分别由救济塔檐的八尊金刚拽引加固如果大家登上九级塔檐,可以尽览灵

岩风光。

好的辟支塔参观到这里,我们接着向西走,我们来到了灵岩寺的另一重要景点〔“墓塔林”〕,

这里面有唐宋至明代灵岩寺住持僧人的墓塔167座,墓碑81块,其数量仅次于河南登封少林

寺,居全国第二,它与少林寺的塔又不同,少林寺属于砖塔,灵岩寺属于石塔,年代不一造

型各异。有的高达数十尺,有的才尺许,底部都是带有浮雕。 〔惠崇塔〕是灵岩寺中最早的建筑,建于唐天宝年间(公元742-756年),塔高5.3米、

为全石建筑,堪与坐落在济南市历城区柳埠镇的四门塔相媲美。是唐代灵岩寺创建间慧崇的

墓塔,(惠崇是灵岩寺贞观年间的和尚,生前在灵岩勤于佛事,对灵岩寺做出了极大贡献,它

活了100多岁。)是重檐单层方石塔,全部石砌,通高5.30米,宽3.74米,上面雕有狮头,

飞天,武士等图案。南面辟半圆拱门,内为方形室。东西门均为饰门,是半掩式假门,雕有

乐伎,舞伎等图案,保留六朝,隋代的艺术风格。塔顶以露盘,仰莲,宝珠组成塔刹,这座

塔是研究我国古代绘画,雕刻艺术的珍贵字资料。在这些塔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日本和尚邵

元于至正元年为灵岩寺等39代住持息庵禅师撰写的《息庵禅师道行碑记》碑文。碑高1.63

米,宽0.74米。郭沫若来此观看后题诗道:“息庵碑是邵元文,求法来唐不让仁,原作典型

千万代,相师相学倍相亲”。可见息庵塔和邵氏题文是中日古代友好交往的佐证。 〔积翠证盟殿〕亦称证盟功德、方山证盟殿,是灵岩十二景之一,(十二景:汉柏、摩松

顶、朗公石、可公床、一线天、对松桥、五步三泉、镜池春晓、方山积翠、明孔晴雪)它依

平面呈椭圆形,跨进殿门,正中雕有高约五米的释迦佛像,东西两壁各有一菩萨一尊,都是

唐代造像。内有很多唐宋题记,明朝时龛外僧修方形石室,墙壁粉刷成朱红色,故亦称红门。

我们就游览到这里,最后,衷心请大家对我的讲解提出宝贵意见,热情欢迎诸位朋友下

次来。谢谢大家!篇四:雁荡山导游词 简介:

雁荡山系绵延数百公里,素有“海上名山”、“寰中绝胜”之誉,史称我国“东南第一山”,

以“山水奇秀”驰名中外,称著于我国名山之列。 它位于中国浙江省乐清市境内,部分位于永嘉县及温岭市。通常所说的雁荡山风景区主

要是指乐清市境内的北雁荡山。雁荡山不仅景色优美,而且其名字也颇有诗意:因山顶有湖,

芦苇茂密,结草为荡,南归秋雁多宿于此,故名雁荡。 雁荡山总面积450平方公里,500 多个景点分布于8个景区,以奇峰怪石、古洞石室、

飞瀑流泉称胜。其中,灵峰、灵岩、大龙湫三个景区被称为“雁荡三绝”。今天我们由于时间

关系,游玩的是灵峰和大龙湫这两个景区,一会儿就到了,请大家注意安全,请记住看景不

走路,走路不看景。

最佳旅游时间

看瀑布,当然是在雨水丰盛的季节,五六月或八九月,挑个雨后晴朗的日子, 看200米落差的大龙湫,确像一条巨龙从天而降,巍为壮观。 游灵岩时要安排好时间,莫错过每天下午三点的飞渡表演,如果天气好的话,表演时间

在一小时之内。

游灵峰一定要看夜景,这才是雁荡山的精灵所在。白天看似普普通通的山峰此时都披上

神秘的盛装,惟妙惟肖,再加上导游给你天花乱坠地一吹,如入仙境一般。 灵峰景区:

灵峰总面积达46平方公里左右,它以悬崖叠嶂,奇峰怪石,古怪石室,碧潭清润而著称。

灵峰景区在白天与夜晚展现的是两种迥然不同的风情。套句当地人的话,来到雁荡山,若错

过灵峰夜景便算是“走宝”了。 让许多游客慕名而来、赞叹不已是那有名的合掌峰。现在我们所在的位置是灵峰饭店,

请大家站在屋檐底下,抬头仰望,只见一只硕大的雄鹰,凝神伫望,象一尊保护神,守卫着

灵峰这一方净土。60年代,大文豪郭沫若先生观此峰后,诗兴大发,挥笔道:“雄鹰踞奇峰,

清晨化为石;待到黄昏后,雄鹰看又活。”峰随步转,景随步移,请各位再往前行,看看“雄

鹰敛翅”还有何变化?

西南角仰望此峰,恰似一对丰满的乳房,因称“双乳峰”。 双乳峰不仅孕育了如诗如画

的雁荡山水,而且也孕育了勤劳智慧的雁荡人民,因此,雁荡人民还赠给她一个雅称,“东方

维纳斯”。

大家往往前稍移几步,双乳峰变成了一位身着旗袍的苗条少女,如果你用心去感悟,会

发现,她面带愁容的看着远方,眼露悲意,望眼欲穿,似乎正在思恋着未归的情郎。人称“相

思女”。

相思女终于盼到了心上人。请大家抬头看合掌峰,左边的少女踮起了脚尖,扬起了脸,

双手楼着右边小伙子的脖子。小伙子天庭饱满,眉清目秀,刚从远方回来,来不及卸下身上

的包袱,双手楼住了恋人的纤腰。这就是雁荡山驰名中外的“情侣峰”,此景只可意会,不可

言传,为了不打扰他们,我们的队伍还是继续前进。 大龙湫瀑布: 大龙湫的最奇绝之处,在于因季节、晴雨等变化呈现出多姿多彩的迷人景

象。大龙湫水源从雁荡山最高峰海拔 1056 米的百岗尖上下来,瀑布景观一年四季各不相同,

秋冬,雨水稀少,瀑布如珍珠落玉盘;盛夏,特别在雷雨过后,以排山倒海之势,雷霆万钧

之力,呈现在我们眼前。

徐霞客曾在游记中写道,每当大雨刚过,怒涛倾注,变幻极势,轰雷喷雪。 雨水少时,瀑布从半空中飘忽而下,不到几丈,犹如烟雾。微风吹来,随风飘转,落入

潭中,忽成圆圈,忽成曲线,其状恰似游龙戏水。清代袁枚在《大龙湫》诗中曰:龙湫之势

高绝天,一线瀑走兜罗棉,五丈以上尚是水,十丈以下全为烟,况复百丈至千丈,水云烟雾

难 分焉。

此诗写出了大龙湫瀑布高悬的气势。雁荡山屹立于东海之滨,冬暖夏凉、气候宜人,是

游览胜地,也是休养佳处。只有你游览过雁荡山,你才会理解“欲写龙湫难下笔,不游雁荡

是虚生”这句话的真正涵义。 美食

雁荡山土产丰富,毛峰茶、石斛、香鱼、雪梨、观音竹是久负盛名的雁荡五珍,鸡末香

鱼、蟠龙戏珠、雁荡石蛙、土豆野味煲、美丽黄鱼、蛤蜊豆腐汤、碧绿虾仁、清真海蟹等雁

荡山八大名菜。游人来此赏美景、品名茶、尝佳肴,可一饱眼福、口福,乐趣无穷。篇五:

大龙湫景区导游词 大龙湫景区

导游内容:景区概况——剪刀峰至大龙湫——能仁寺至筋竹涧 各位团友:大家好!

【车上。大龙湫景区概况】现在我们将去大龙湫景区游览。大龙湫景区西邻雁湖景区,

东接灵岩景区,是雁荡山的精华景区之一。大龙湫与灵峰、灵岩并称为“雁荡三绝”。由于十

景关系,一般游客往往只游览大龙湫景区中的剪刀峰至大龙湫瀑布的一段,即使有的游客再

到能仁寺、筋竹涧去访古探幽,仍难游遍大龙湫全景区。为了您对大龙湫景区游更全面的欣

赏,我先向各位介绍一下大龙湫景区的山水全貌和历史文化。 大龙湫景区东起马鞍岭,西至东岭,南起筋竹涧,北至龙湫背,其中马鞍岭、丹芳岭、

东岭和大龙湫瀑布之间的山谷,旧时称“西内谷”。景区总面积28平方公里。全景区以大龙

湫瀑布为主景,以大龙湫瀑布上下溪流为轴线,以西内谷为主腹地,构成了观瀑玩水为主的

景观特色。如果我们以大龙湫瀑布为起点,大龙湫瀑布之上有龙湫背、龙溜,并可溯源至百

冈尖,古时候还有“白云院”、“云静庵”等寺庙,大龙湫瀑布之下的溪流,为“锦溪”,锦溪

东面有化城嶂、千佛峰、常云峰、事成嶂,西面有芙蓉峰、诵经岩、飞来罗汉等景观。这些

奇峰叠嶂之间,古时候寺院可谓星罗棋布,溪东有“普明寺”、“天柱寺”、“华严寺”、“瑞鹿

寺”,溪西有“罗汉寺”。锦溪南流到能仁寺前,称为照胆溪。照胆溪两边有火焰峰、戴辰峰

诸景和能仁寺、飞泉寺等古迹。照胆溪东下雁渡堤称“经行峡”,经行峡下游便是筋竹涧。现

在,我们游览大龙湫,东来的游客过马鞍岭,沿锦溪边而上,西来的游客过东岭而入大龙湫,

而过去大龙湫多数是翻丹芳岭过能仁寺再到大龙湫,特别是唐宋朝时期。因此,雁荡山开山

之初,最热闹的是大龙湫,于是,大龙湫不仅景观堪称雁荡一绝,而且历史文化的沉淀也最

为丰富。不仅有南朝大诗人谢灵运曾否到过筋竹涧的千古疑案,有开山祖师诺讵那率三百弟

子飞锡龙湫的美丽传说,而且在雁荡山的“十八古刹”中,大龙湫景区就占了七座名刹,而

能仁寺还被列为十八古刹之首,盛时寺僧多达一千人,至今尚有重三万七千斤的宋元佑大铁

镬。人们常说看当代的雁荡山,大龙湫景区是不能不看的。

【碑刻】从前面的石碑上我们可以看见上面写着第三十届国际地质大会考察点,1996年

第三十届国际地质大会在北京召开,会后来自美国、南非、澳大利亚等六个国家的科学家对

雁荡山的大龙湫景区和方洞景点进行了考察,同时对雁荡山的自然美景和科学内涵给予了肯

定和赞赏。

【抱儿峰观景台】前方的这一组山峰,很想中国的一副山水画,运笔自然、清新,讲究

神似,含蓄。若碰上阴雨季节,山间云雾缭绕,就更为传神。左上方的是常云峰,因雾随峰

转而得名。相传游人抱着至诚登山,云雾便会自行消退,因此也叫“灵府山”。唐代张又新有

诗云:“仙府灵台莫漫登,彩云香雾昼常蒸。君能到此消尘虑,隐豹垂天亦为澄。”从这首诗

中可知常云峰是一处消除尘虑的好地方。在常云峰的下方有一个兜率洞,由于洞的朝向及周

围的环境很适合茶叶生长,因此这里的“斗窟茶”被誉为雁茗中的极品。常云峰的右侧,好

像有许多佛像,聚集在一处讲经说法,人称“千佛岩”。在千佛岩的左边的一块白色的石柱,

酷似一位年轻的妈妈身着罗裙,右手抱着天真的孩子,亲昵地嬉戏着,这就是“抱儿峰”。抱

儿峰右有化城嶂,嶂中有道松洞,相传此洞是道松和尚开辟的。在道松洞西南,穿悬崖绝壁

可至龙湫背。我们来到大龙湫景区看着这一层层状如水纹的岩石,很多的人自然会问起这里

是否曾经沉沦海底,是否是沉积作用的结果?其实您所看到的这种岩石是火山喷溢初的熔岩

在地表流动冷凝后留下的痕迹,有趣的是很多游客说流纹岩还很像名小吃千层饼呢!

【剪刀峰的多种变化】剪刀峰屹立在涧水之中,此峰在雁荡山102峰中以秀、奇见长。

明朱谏曾称其为“峰之最秀而奇者也”。剪刀峰秀在有水相伴,奇在移步易景。我们从大龙湫

谷口知道瀑前,一路上剪刀峰不同的造型不少于八种,因此古人云“百二奇峰各不同,此风

变化更无穷。”现在让我们溯源而上去一睹它的风采。在售票亭外,仰望此峰拔地而起,状如 鳄鱼,形态逼真。前行至竹桥旁,就是观望剪刀峰的最佳位置。遥望峰顶,中有裂隙,

它很像原定用来剪枝用的剪刀,所以称剪刀峰。清代诗人袁枚看了后咏叹“远望双峰截柴霓,

尖叉棱角有高低。倘非山中藏刀尺,那得秋云片片齐。”前行几步,剪刀峰裂缝的右侧可以很

清楚的看到一位少女的模样。她脸朝右前方,眉毛、睫毛依稀可辨,身着披风,此景为“昭

君出塞”。继续往前走,还会看到含苞欲放的玉兰花;栩栩如生的啄木鸟,以及憨态可掬的狗

熊岩。假如苏轼到雁荡山一游的话,那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就不能不用

于此了。来到快活林,刚才剪刀峰的裂缝已全然不觉,只见挺拔、秀美的桅杆峰已矗立在眼

前,高约200米。此峰与承德避暑山庄的棒槌岩十分相似,曾记得一名游客这样评价两峰,

说桅杆身与棒槌在外形上极其相似,但从命名上来分析,就能看出南北不同的地域文化与个

性差异。是的,一片风景就是一份心景。当清人方尚惠欣赏了一帆峰后留下“风行云作线,

天地一孤舟。”的赞叹,他把天地比喻成舟,可见诗人的胸怀之宽广。一帆峰好像也善于琢磨

游人的心思,给予了新的喻意“一帆风顺”,祝愿所有来雁荡山的朋友事事顺心。其实这种一

峰多名的景观背后还蕴含着更深的科学意义。剪刀峰属于火山喷溢的流纹岩,这种岩浆从火

山口中以比较平静的方式溢出地表,后经过断裂切割,周围岩石崩落称为孤立的孤峰,而中

间的裂隙则是流纹岩的柱状节理。也就是这鬼斧神工般的裂隙造就了一峰为二的剪刀峰,在

通过旅游者观察及欣赏景观位置的不同,变换不已。

【剪刀峰观景台】这里的石球曾引起许多人的关注,尤其当第三世界国际地质大会的专

家们来考察之后,老百姓就开始众说风云,又说是恐龙蛋,有说是这些石球里面有宝石?? 这

些石球其实是空心的,在地质学上称为球泡。它是含有气体的岩浆,溢出地表后,熔岩在流

动的过程中气体局部聚集,形成有空腔的球泡。球泡周围岩石纹理为熔岩流动的遗迹,称为

流动构造。

【龙门处】“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我们在欣赏大龙湫之前,可

看到一扇龙门,龙门之名是因一个天然的字而取的。您看它的一笔一划连在一起,俨然是一

个繁体的“龍”子的岩石凹陷,也许您不会在意前面的造型,也许告诉了您造型之后你还是

不太在意这造型的绝妙之处,但是当您知道它的身世之后,您就不得不为之动容。因为这里

曾是雁荡山目前考证的为数不多的火山通道——岩穹。也就是说大龙湫的流纹岩是距今1.21

亿年前从这里喷溢出来的。告诉你们一个常识,您将来还可能自己成为认识火山岩的专家。

那就是火山喷发的熔岩的流动构造是近于水平的,而这里的流纹却是从下而上,由直立到弧

形,所以就表明岩浆就是从这里挤出地表的。

【大龙湫瀑布】提起名瀑,人们自然就会想到久负盛名的北美洲尼亚加拉大瀑布、国内

黄果树瀑布。它们均以宽度誉满全球,但是落差与大龙湫相比,前者只有大龙湫的1/4,后者

也只不过1/2。单级落差197米的大龙湫、黄果树、壶口、吊水楼合称为中国四大名瀑。 一

般瀑布从它的科学成因上来分析都有三部曲:造瀑层、瀑前峡谷、瀑前深潭,大龙湫的造瀑

层属于火层岩。人们来看大龙湫,都会想知道“湫”字的解释,康熙字典说“悬瀑水曰龙湫”。

大龙湫从雁荡山主峰百冈尖流出经连云嶂顶悬空跌落。大水时,直捣龙潭,势如排山倒海,

声如夏雷怒吼,数里之外,常为瀑声所震慑。小水时,瀑水不到深潭就已随风飘洒,犹如烟

雾。正如清诗人袁枚诗中描绘:“龙湫山高势绝天,一线瀑走兜罗绵。五丈以上尚是水,十丈

以下全为烟。况复百丈至千丈,水云烟雾难分焉。”是的,大龙湫是美的,它的美体现在四季

的变化。春天,它显得娇媚多姿;夏天,它显得雄伟壮观;秋天,它显得潇洒素淡;冬天,

它显得冷艳傲慢。难怪古人在大龙湫不是提笔叹“欲写龙湫难着笔”,就是说“春夏秋冬变幻

多,阴雨雪奇景浓”。大龙湫的美还体现在文化价值上,古今的文人墨客无不为雁山的大龙湫

所折服。唐杜甫的祖父杜审言到此一游刻石于潭前“杜审言来此”;开山祖师诺讵那在瀑前观

瀑坐化成为千古奇谈;明乐清知县吴华熟读汤显祖的“坐看青华水,长飞白玉烟”提笔“白

玉烟”三字。近代康有为等名流留下的是“白龙飞下”、“千尺珠玑”、“飘 渺空濛”、“矫若游龙”等题字,给瀑布的姿态作了形象的概况。唯独沈志坚的“活泼泼

地”四字给人无期遐想,是败笔抑或点睛,那全凭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大龙湫的两侧有

两处亭子,宴坐亭与忘归亭。宴坐亭上有唐代贯休撰著、现代沙孟海书的对联“雁荡经行云

漠漠,龙湫宴坐濛濛”。忘归亭上有元代林泉生句、当代野萍书的对联“六龙卷海上霄汉,万

马嘶风下雪城”。

【龙壑轩】龙壑轩初建于民国初年,1924年时康有为曾题书“龙壑轩”匾额及“一峰拔

地起,有水从天来”的楹联。1971年因火灾,变为废墟,1984年重建成现今的砖木结构,面

阔三间,硬山顶,脊饰龙吻,整座建筑古色古香,与这里的环境显得协调和谐。

【筋竹涧】瀑落为潭,潭溢为溪,溪跌为涧,因而大龙湫的水最终跌落了筋竹涧。筋竹

涧上游是“经行峡”,取自于唐贯休的“雁荡经行云漠漠”。在峡谷右边山坡上有座化身亭,

是宋代的建筑,供僧人圆寂后火化用的。 筋竹涧全长约3公里,两岸峰峦险峻,树木茂盛,水流清澈,十分清幽。涧内有初月、

峡谷、葫芦、漱玉、下培、菊英、连环等十八潭,潭与潭之间有浅谈、陡崖、涧水流经时,

奔腾急湍,浪花翻飞,即使是现在,也极难穿越而过。难怪南北朝诗人谢灵运,到了这边,

望涧兴叹,只能“越岭”而“溪行”了。历来写筋竹涧的诗就很少,而谢灵运《从筋竹涧越

岭溪行》一诗历来为人们所传送:猿鸣成知曙,谷幽光未显。岩下云方合,花上露犹泫。逶

迆傍隗隩,迢递陟陉岘。过涧既厉急,登械亦陵缅。川渚屡迳复,乘流玩回转。苹萍泛沉深,

菰蒲冒清浅。企石挹飞泉,攀林摘叶卷。想见山阿人,薛罗若在眼。握兰勤徒结,折麻心莫

展。情用想为美,实昧竟难辨。观此遗物类,一悟得所遣。 此诗写清晨入涧后,不避曲径险峻,并以极度准确的写实与浪漫的想象相结合,寓高远

的情思理念于其中,这也是谢灵运所创山水诗的一大特色。


相关内容

  • 济南灵岩寺导游词
  • 欢迎大家来到环境清幽的佛门圣地灵岩寺来游览. 灵岩寺所处的这座秀丽的山峦,名叫灵岩山,使泰山的十二支脉之一.海拔687.3米,大家请看灵岩山与其他有什么不同呢?唉,对了,他的顶既不是园的也不是尖的而是方的,因此它又叫方山.又像一方官印,因此又叫玉符山.灵岩寺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具有"海 ...

  • 灵岩寺导游词修改稿
  • 灵岩寺导游词 各位朋友: 大家好!热诚欢迎大家来灵岩寺游览,今天我将陪伴大家度过一段美好的时光,希望灵岩寺的优美风光和深厚佛教文化能给您留下终生难忘的记忆,希望我的解说能帮助您更好地认识灵岩,解读灵岩,体验灵岩的"灵验",带一份灵岩胜水灵山的灵气和快乐回家,与您的家人和同事们共享 ...

  • 温州雁荡山导游词
  • 至欢迎辞,自我介绍,司机介绍,服务态度,良好祝愿,注意事项,路程500公里,时间6.5小时,停留3个服务区,跨经5个区域. 温州是我国首批列为对外开放的沿海港口城市之一,是浙江南部的政治,文化,经济,交通,旅游中心,是一个充满生机,活力的城市. 东临东海,南接福建,西通丽水,北通台州,330,104 ...

  • 木渎携灵岩山一日记
  • 木渎携灵岩山一日记 周六出发,我们周四晚上才去买的火车票,正常发车的票子我们是没有指望买到座票了,好在还有加班车,16张座票让我们出行无忧的到达了苏州.(周末铁路局会有加班去苏州的火车,网上查不到,不过在购票时可以问一下售票员,通常都是N 打头的车次) 历经近1小时的颠簸,我们终于在9点踏上了苏州的 ...

  • 雁荡山攻略
  • 雁荡山攻略 雁荡山旅游主要是2灵1湫,即灵岩.灵峰.大龙湫. 灵峰的景色大概是雁荡山最美的地方了.灵峰分日景和夜景,门票都是30元/人.但18:20时分水岭,要是在景区里跨越了这个时间带,要收白天和晚上两份门票钱. 灵峰景区的山峰变换着不同角度有不同的韵味.不过景区内的什么这个洞那个洞的就大同小异, ...

  • 导游考试中文导游词:木渎古镇导游词
  • 欢迎大家来木渎古镇旅游!木渎位于苏州城西南十公里处,距太湖五公里,是太湖十 三个风景区,以吴越遗迹.山林石景和木渎古镇为特色,既有山林之胜,又有园林之美. 现在,我们就到木渎古镇上去走一走,看一看. 首 先,我们来看这座石牌坊,上坊写着"瑞门入胜"四个字,也就是说,当我们跨进这座 ...

  • 济南导游词100字
  • 济南是山东省的省会,具有20xx年的历史,是闻名世界的史前文化-龙山文化的发祥地,新有石器时代的遗址城子崖,有先于秦长城的齐长城,有现在中国最古老的地面房屋建筑汉代孝堂山郭氏墓,单层古塔四门塔,有被誉为"海内第一名塑"的灵岩寺宋代彩塑罗汉等. 济南山灵水秀,人才辈出,历代文人墨客 ...

  • 浙江双峰森林公园导游词
  • 各位游客:欢迎你们来双峰国家森林公园旅游.这里是清水码头,我们弃船登岸,就直接进入了森林.迎接我们的是眼前这幅巨大的摩岩石刻:清凉世界.它概括了整个双峰公园清幽凉爽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特点.大家随后就会逐步加深体会.我还要向大家介绍两点:一是双峰的植被全是原始次森林,这里野树藤蔓的生长,全处于自由竞争的 ...

  • 炳灵寺石窟导游词
  • 炳灵寺石窟 各位团友大家好,很高兴我能担任本次之旅的导游员,我姓徐,你们可以叫我徐导或小徐,小徐将为大家竭诚服务,希望我们相处的愉快,今天我将带大家游览著名的炳灵寺石窟. 现在我们从兰州出发,坐车行75公里到刘家峡水电站大坝,再换乘游艇,经过54公里浩渺的高原平湖,西拐进峡口,过姊妹峰,即可到达炳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