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阅读周练

盱眙三中八下语文周练试卷2015/5/28

(一)挑山女人

①漫漫石板路上刻着她坚实的脚印,峭壁岩石上留下她疾走的身影,一个普通的女人,用生命的“扁担”,挑起生活的“大山”,她就是安徽休宁齐云山下“女挑夫”汪美红。

②清晨6点,齐云山脚下雾霭萦绕,当大多数村民还在休息时,她家中已经升起了炊烟。吃完早饭后,她又带上一盒饭,后挑起前一晚准备好的货物开始爬山。陡峭的山路,一趟来回10来公里,汪美红每天要挑两三趟。这样的负重攀爬,别说两三趟,就是一趟,一个成年男子也难以吃得消,但汪美红已经爬了17年。 ③一个女人承受这样的命运,还要从多年前的变故说起。

④1990年的汪美红26岁,是一个美丽淳朴的农村女孩,嫁给了岩脚村的青年农民汪淑华。第二年,汪美红生了一个儿子,但娩出的是一个患先天性白化病的残疾儿!按照国家政策,汪美红可以再孕。第二年她又身怀六甲,并产下龙凤双胞胎。双胞胎的降生冲淡了这个家庭的阴影,年轻的妈妈也对日子充满了美丽的憧憬。 ⑤然而1994年3月1日,汪美红的人生改变了。丈夫在村口横江打渔时不幸溺亡。丈夫突然故去,三个孩子嗷嗷待哺,深处绝境的她开始上山采茶、下田插秧。由于孩子小,她就挑着一双儿女,三人一起出工。大儿子不能见阳光,做母亲的怕他乱跑,只得忍痛将他捆在屋柱或桌腿上。“最对不起的就是大儿子了,他很小的时候常常一个人在家,有时候也饿得哇哇大哭,哭累了就靠在桌腿上睡着了。一个小孩,却比别人多流了多少泪。”亲戚们不忍心看着她如此艰辛,私下劝她再嫁,还有人直接劝她远走高飞算了,但当她看到儿女睁大眼望着她这个妈妈时,她下定决心:“抛弃孩子,天堂我也不去”

⑥当年10月,齐云山上的道观重建工程启动,大量的砖瓦、沙石、水泥和钢筋等建材需要挑运上山。于是,村里惟一的女高中生汪美红毅然咬牙扛起了扁担,换上了“解放鞋”,当上了挑山工。通向齐云山的九里盘山道几乎都是台阶,许多地方非常陡峭,挑货上山谈何容易。“当时是5元钱一百斤挑运费,从山脚爬上山大概五六公里,一般男人也就挑100斤,我第一天就挑了180斤沙石,希望能够多赚4元钱。”“开始并不觉得很重,但是越爬越累,那天下来,两眼发黑,好几次差点连人带担掉下山。”当她拿到卖命换来的9元钱时,人已经虚脱。但第二天一早,她竟又忍着肩膀的剧痛,一步一步走在九里盘山道上。第一担沙石一过秤,203斤!到下午4点多,她已挑了两个来回,跑了四趟。可这个女子除了两个腿肚子练得结结实实,其实并不健壮,每走几百米,都要用拄棍撑着扁担休息一小会儿,密密的汗珠布在她脸上,而她的补救“秘诀”不过就是::“挑山工一定要吃腌菜,腌菜盐分多,上山淌很多汗,也不容易觉得累。”

⑦汪美红挑山,大儿子在家煮饭忙家务,双胞胎从10岁开始,一到双休日和寒暑假就帮着妈妈一起挑东西上山,上高中的时候,学习任务非常重,他俩还是坚持要帮妈妈挑担,从来不喊一声苦。“家里条件差,有一年夏天,邻居吃西瓜,女儿瞟了一眼,我知道她想吃。后来我准备买一个,但还是硬被她拉住了,非自己特别不喜欢吃西瓜,其实当时孩子连西瓜什么味儿都不知道。”那一刻,惟一能安慰汪美红的是,“我此生能够有这三个懂事的孩子,我也知足了!”如今大儿子已经20岁,学会了按摩,可以自食其力,而双胞胎儿女都很争气,应届高考均达到了重点分数线,女儿还超出重点线40多分,考上大学的这个暑假,他俩没有歇着,而是来到了县城开始打工„„

⑧这位母亲17年风里来雨里去,踏着4000多级台阶,往返9000多次山下山上,行走20多万公里山路,磨破140多双“解放鞋”,加上挑断的70多根扁担,用母爱把一双儿女“挑”进了重点大学。当目送成才的孩子们走出深山老林的那一刻,她的目光里充满了无限的感慨。

1.分析本文标题的特点和作用。(2分)

2.简要分析第②段画线句景物描写的作用。(2分)

3.第6段写汪美红认为“挑山工一定要吃腌莱”,因为这是她“不容易觉得累”的“秘决”。你

从这句话中读出了什么?说说你的理解。(2分)

4.品析第⑦段中加点“瞟”字的表达效果。(2分)

5.第⑦段集中笔墨写了儿女们的表现,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2分)

(二)五彩滩:上帝打翻的调色盘

①在中国内陆有一种奇特的地理景观,其地貌特征表现为断续延伸的土墩,间隔分布的地貌组合,被称为雅丹地貌,雅丹地貌是在干旱、大风环境下形成的一种风蚀地貌类型。

②五彩滩又称五彩河岸,位于新疆阿勒泰地区布尔津县也格孜托别乡境内,地处额尔齐斯河北岸,海拔大约480米,在布尔津至哈巴河县之间距布尔津县城24公里处,北距喀纳斯景区200余公里。 ③五彩河岸由于长期受风蚀水蚀以及淋溶等自然作用的影响而形成的。在阶地斜坡上沟壑纵横,沟谷与小土梁相间发育,间宽5-10米,土梁高一般为5-15米,最大高度约25米,高低错落,分布面积3平方公里左右。这里地处干旱多风地带,由于河岸岩层间抗风化能力的强弱程度不一,形成参差不齐的轮廓,岩层以红色、土红色、浅黄和浅绿色砂岩、泥岩及砂砾岩组成,岩石色泽各异,五彩缤纷,状如彩色古堡、怪兽、峰丛等奇特造型的风蚀地形,是典型的雅丹地貌。大风起时,会发出怪异的声音,更增添了神秘的色彩。

④五彩滩一河两岸,南北各异。南岸,有绿洲、沙漠与蓝色的天际相合,风光尽收眼底。北岸,是悬崖式的雅丹地貌,山势起伏。这里的岩石颜色多变,在日出日落时分的阳光照射下,五彩随光线的变化而变化,岩石的色彩以红色为主,间以绿、黄、白、黑及过渡色彩,色彩斑斓、娇艳妩媚,因此被称作“五彩滩”,并号称是“新疆最美的雅丹地貌”。尤其夕阳西下时这里变得更为柔和绚丽,在“城池”与“山谷”之间,幻化出不同的色彩来:从金黄,褐黄,土黄,到柔顺的一抹浅黄,还有玫瑰红,棕红,层层叠叠,波浪般相拥而来。 ⑤夕阳西下又恰是牧归时,而在不远处的阿克吐别克吊桥上会时不时有哈萨克牧民骑着高大的骏马赶着羊群从吊桥上走过,给安静的五彩河谷平添些许生气。

⑥额尔齐斯河是我们国家唯一流入北冰洋的河流,自东南向西北流入哈萨克斯坦。是仅次于伊犁河的新疆第二大河。河水平缓开阔,有一座吊桥,即著名的“阿克吐别克钢索桥”,将对岸的绿色河滩谷地和雅丹地貌连接起来。

⑦在额尔齐斯河的两岸,一边是茂密的杨树林,一边就是经过风蚀雨剥色彩斑斓的火山熔岩,杨树林和五彩滩遥遥相望。这里的杨树林据说除了有非常珍贵的黑杨外还有青杨、白杨、苦杨、胡杨等四大杨树种群。秋色中..

的杨树林,色彩是绚烂的,还有那平缓而开阔的额尔齐斯河宛若一条蓝色的飘带嵌在金色的五彩滩和绿色的杨树林中间,河上的吊桥连接两岸,增添了几分浪漫。五彩滩除了有色彩绚丽,造型奇特的雅丹地貌,有巨砾重迭,银波翻腾的额尔齐斯河,还有璀璨的,令人惊艳心醉的杨树林,敢问还有什么地方能和五彩滩相媲美呢? ⑧一般的雅丹地貌周围都是戈壁荒漠,但五彩滩却无比奇妙地衬托着对岸的绿色河谷。截然不同的地貌一河隔两岸,俨然两重天,对比强烈又浑然天成,这就是大自然的造化,这就是布尔津额尔齐斯河的五彩滩。(取材于“新疆旅游网”,略有改动)

6.根据原文回答,雅丹地貌是怎样形成的有何地貌特征?(用一句话概括)(5分)

7.第③段划线部分列举了一系列数字,有何表达作用,请概括回答。(5分)

8.第⑦段中加点词“据说”可否删除?为什么。(4分)

9.文章介绍美丽的五彩滩怎样一幅独特的画面美?请结合原文简要概括。(5分)

(三)成大事者必有静气

①“每临大事有静气。”这是晚清两代帝师翁龢教导弟子时所言,他认为:自古贤圣之人,越是遇到惊天动地的大事、险事,越能心静如水,处变不惊。凡成大事者必有静气。

②何为静气?“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通俗地讲,静气就是“能沉得住气”。历史上著名的淝水之战,东晋不足十万的兵力要抵御前秦百万虎狼之师,形势不可谓不凶险。但是,主帅谢安此时却在后方指挥所里不慌不忙下着围棋。前线军报传来,他只随意地看了一眼,又继续下棋。陪他下棋的人实在忍不住了,询问战况,谢安才轻描淡写地说道:“小儿辈遂已破敌。”毛泽东在长征途中面对万千敌军的困追堵截,用静气一次次带领红军化解危机,创造出夺占娄山关、四渡赤水等一系列辉煌战绩,在危急关击力挽狂澜于既倒。

③一个人的静气从哪里来?他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需要自己不断地去历练和积累。航天英雄杨利伟,在航天飞行的整个过程中,心率始终在70次左右,绝对称得上心如止水。在飞船里戴着航空手套手持操作棒按电脑键盘,难度之大不言而喻。尤其是在万众瞩目、全球媒体关注的情况下,要保证200多次各种各样的操作实现零失误,对于常人简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杨利伟做到了,并且完成得如平时练一样镇定从容。载誉归来时,面对记者他吐露真情:经过十几年如一日不厌其烦的刻苦训练,不断积累经验,普通人也能完成这样的操作。的确,培养静气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这个过程就如铁杵磨针一样充满了艰辛。 ④有些人之所以一遇大事就惊慌失措,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心里没底,也就是没有驾驭大事的能力和本领。俗话说: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书籍就是精神食粮,通过读书,我们可以汲取前人的智慧,增长才干,克服本能的恐慌。所以,越是博学的人,事业越开阔,头脑越冷静。还要善养正气。诸葛亮在《诫子书》中写道:“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静气要靠正气来支撑。只有正气在身,才能淡泊名利,无欲则刚,才能不为进退滋扰,做到宠辱不惊。

⑤我们正处在战略机遇期,各种问题和矛盾错综复杂,很多人都有一定的压力和紧迫感。越是在这种情况下,就越要“每临大事有静气”,保持轻松的心态和冷静的头脑,做到举重若轻。这样才能担重任而不急,临危难而不乱,科学地制定措施,把握好大局,处理好大事。

10.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11.第②段主要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12.第④段画线句子中的“很大程度上”五个字是否可以去掉?请说明理由。(2分)

13.作者认为怎样才能培养静气?试概括文章内容,分条作答。(3分)

(四)乡村的风 (许俊文 )

①风是乡村的魂。它不喜欢老是待在一个地方,到处游荡着,时南时北,忽东忽西的.它走到哪里,哪里就能......

感觉到乡村的呼吸。

②每次从城里回到老家豆村,第一个迎接我的便是风。我们虽然好多年没见面了,但它一点儿也不生分.先是

用顽皮的小手,把我服服帖帖的头发拔弄乱,再在我干净的皮鞋和西服上,随意撒些尘土与细碎的草屑。要是春天,风就像一只摇头摆尾的小花狗,当我刚从汽车上走下来,视觉还没来得及舒展开,它就从我的身上嗅出了豆村的气味,亲亲热热地扑过来,伸出温软的小舌头,一下一下舔我的手与脚踝,你赶也赶不走。如果是秋天,风里便有了果实发酵的味道,那幽微的醇意,好像—个去镇上打酒的孩子,不小心把酒洒了一路,惹人隐隐地有些陶醉。

③因为风的缘故,乡村里许多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事物,便有了某种诗意。你瞧,那晚风中的炊烟,怎么看都..

像是—幅悬腕挥就的狂草,云烟乱舞,该虚的地方虚,该实的地方实,那是我们在绢和纸上无法做到的,可谓真正的“天书”了。莲荡也是.一阵风吹过去,一阵风又吹过来,满荡田田的莲叶便乱了。然而,乱是乱了,但却乱出了味道.究竟是什么味道呢?我也说不清.看来这世界上的许多事情,就像这风中的“乱荷”,有一种无法言说的美,一种大美。你可以观,可以赏,但你却没有风的能耐,把好端端的东西破坏了,还居然翻出新意。还有秋风中的那些树木,原本蓊蓊郁郁的,可是经不住风的手轻轻地摇晃,三摇两摇的,就只剩下一副骨骼了。随着黄叶随凤飘逝,树上那些平时看不见的鸟巢,一个一个都露了出来,远远看去,恰似一个个黑色的音符挂在枝柯上······

④说到风,我想起了一件事,有一年我从豆村带回一棵小枣树,栽在城里自家的庭院中。栽树之前我是下足了底肥的,可是几年过去了,并没有见它有多少长进。我很纳闷,就问父亲是什么原因。父亲看了看周围的环境,给出两个字:缺风。对,缺风.生长在乡村的树可不是这样的。你千万不要以为风是可有可无的东西,其实它是树和庄稼的神灵。一棵得风的树,就如同一个人得到了机遇,东风来了摇一摇,西风来了晃一晃,每摇晃一次,它的根就往泥土深处扎一扎,晃着晃着,一棵树就在风中长高长粗了。父亲把这种现象叫作“得风水”。记得豆村牛鼻凹里有一棵歪脖子黄栌,据说已经很有些岁数了,可就是长不大。村里有人想把它砍下做犁弓,父亲制止道,这棵树虽然长得不是地方,但只要树头能从这凹里蹿出来,一旦招了风,不愁它不成材.后来那棵黄栌居然有了出头之日,风吹着呼呼地往上蹿,一年一个样,一年又一个样,如今它已经有合抱粗了,成了我们豆村的—个标志.这大概就是神奇的风使然吧。当然神奇的还有我的父亲,尽管岁月的风已经把他的头发吹白了,腰吹弯了,甚至连牙齿也吹脱落了,在风中踽踽而行时,须拄一枝拐杖,然而他能够从飘忽不定的凤里悟出一点“道”,想必也该知足了。

⑤乡村里的许多事物,小至一片浮萍,一株草,大到一棵树,—座山,都与风息息相关,春风归来遍地绿,它们不得不绿;秋风君临千叶黄,它们不得不黄。在这回黄转绿的变幻之中,永远不老的似乎只有土地,只有风。一拨又—拨的风,吹了几千年,几万年,它吹走了许多东西,又吹来了许多东西。庄稼在风中拔节,鸟雀在风中飞翔,驴马在风中打着响鼻,蟋蟀在风中浅唱低吟······

⑥倘若没有风,这个世界多么沉寂!

14.结合第②段中的具体语句,分析其中蕴含的情感。(2分)

15.第③段中,作者是用哪几幅画面来表现乡村的“诗意”的?请简要概括。(2分)

16.第④段写到了小枣树、黄栌树以及自己年迈的父亲,是为了表现风的什么特点?请用原文中一个词语回答。(1分)

17.文章开头“风是乡村的魂”一句,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2分)

18请仔细品味第④段划线的句子,谈谈这些话给你带来了怎样的启示?(2分)

本页打印4份

参考答案:

1.(2分) 特点:①“挑山”一语双关,明指从事的劳动,暗指“负担”的沉重与人的顽强。 ②“女人”用词毫无修饰,与人物身份相吻合。 ③“山”也是比喻用法,强调的效果更突出。 作用:一是交代本文记叙的重点人和事;二是“挑山”与“女人”形成了强烈反差。

2.(2分)既表明人物所处的特殊环境,与前句呼应,也衬托出主人公的勤劳、坚毅。

3.(2分)(答对一点得1分,答对两点以上得满分) ①生活窘迫 ②吃苦耐劳 ③态度达观

4.(2分) 细节(动作)描写,既写出孩子的年龄、心理特征,又写出孩子的懂事,让人怜惜。

5.(2分) 一是通过正面描写,写出了孩子们的懂事。(1分) 二是通过侧面描写,(1分,答对一个要点即可)①间接写出主人公对儿女们成长的影响。②说明主人公是一个有担当、有追求、有远见的人。③提示了只有好“付出”,才有好“回报”的道理。

6.(5分)雅丹地貌是在干旱、大风风蚀下形成的,断续延伸的土墩与凹地沟槽间隔分布的组合地貌。(答出形成原因及地貌特征,并用一句表达,无语病可得满分。)

7.(5分)这一组数字说明了五彩河岸的雅丹地貌沟谷(凹地沟槽)与小梁(土墩)之间的宽度(或两个小土梁之间的宽度)以及小土梁的高度和这种地貌的分布面积,(2分)使读者如身临其境,同时能通过这些数字感受到长期风蚀水蚀使地貌发生变化的程度。(3分)(要求结合说明对象的特点说出列数字说明方法的作用。)

8.(4分)不能删。(1分)因为这里的杨树林有中在杨树种群的说法是未经作者实地考证的,不是确切的。如果删去“据说”一词,该说法与实际就不相符合了。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3分)

9.五彩滩的独特之处在于,它一河两岸,南北各异。南岸是茂密的杨树林,构成绿洲、沙漠与蓝天相接的无限风光;北岸是悬崖式的色彩斑斓的雅丹地貌。二者之间有一条额尔齐斯河相隔,河上一座吊桥连接两岸。俨然两重天,对比强烈又浑然天成。(答案要点:南岸、北岸不同的特点以及由额尔齐斯河隔开,构成一辐对比强烈的画面。)

10.每临大事须有静气。(或“成大器者必有静气”)

11.举例论证具体形象地阐释了静气就是沉得住气;通过列举东晋谢安和毛泽东的例子,论证“成大事者必有静气”的观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12.不可以。“很大程度”指“相当一部分、绝大部分”,起修饰限制作用。在生活实际中,造成恐慌失措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最主要的原因“心里没底”“没有驾驭大事的能力和本领”,还有其他特殊原因,这样更符合实际。

13.培养静气需要不断历练和积累;培养静气需要广泛阅读,汲取智慧,增长才干,开阔视野;培养静气需要培养正气。(内容概括接近即可)

14.①对自然生态环境下的乡村的热爱。②对故乡纯朴的风土人情的赞美。(1分)举例略。(1分)

15.①炊烟狂草。②莲荡乱荷。③秋树的疏简以及枝头如音符般的鸟巢。

16.神奇。(1分)

17.结构上,总领全文,又与文末相呼应(1分):内容上,点明主旨(1分)。

18.要点:人的成长和进步,需要不断经受磨砺。

盱眙三中八下语文周练试卷2015/5/28

(一)挑山女人

①漫漫石板路上刻着她坚实的脚印,峭壁岩石上留下她疾走的身影,一个普通的女人,用生命的“扁担”,挑起生活的“大山”,她就是安徽休宁齐云山下“女挑夫”汪美红。

②清晨6点,齐云山脚下雾霭萦绕,当大多数村民还在休息时,她家中已经升起了炊烟。吃完早饭后,她又带上一盒饭,后挑起前一晚准备好的货物开始爬山。陡峭的山路,一趟来回10来公里,汪美红每天要挑两三趟。这样的负重攀爬,别说两三趟,就是一趟,一个成年男子也难以吃得消,但汪美红已经爬了17年。 ③一个女人承受这样的命运,还要从多年前的变故说起。

④1990年的汪美红26岁,是一个美丽淳朴的农村女孩,嫁给了岩脚村的青年农民汪淑华。第二年,汪美红生了一个儿子,但娩出的是一个患先天性白化病的残疾儿!按照国家政策,汪美红可以再孕。第二年她又身怀六甲,并产下龙凤双胞胎。双胞胎的降生冲淡了这个家庭的阴影,年轻的妈妈也对日子充满了美丽的憧憬。 ⑤然而1994年3月1日,汪美红的人生改变了。丈夫在村口横江打渔时不幸溺亡。丈夫突然故去,三个孩子嗷嗷待哺,深处绝境的她开始上山采茶、下田插秧。由于孩子小,她就挑着一双儿女,三人一起出工。大儿子不能见阳光,做母亲的怕他乱跑,只得忍痛将他捆在屋柱或桌腿上。“最对不起的就是大儿子了,他很小的时候常常一个人在家,有时候也饿得哇哇大哭,哭累了就靠在桌腿上睡着了。一个小孩,却比别人多流了多少泪。”亲戚们不忍心看着她如此艰辛,私下劝她再嫁,还有人直接劝她远走高飞算了,但当她看到儿女睁大眼望着她这个妈妈时,她下定决心:“抛弃孩子,天堂我也不去”

⑥当年10月,齐云山上的道观重建工程启动,大量的砖瓦、沙石、水泥和钢筋等建材需要挑运上山。于是,村里惟一的女高中生汪美红毅然咬牙扛起了扁担,换上了“解放鞋”,当上了挑山工。通向齐云山的九里盘山道几乎都是台阶,许多地方非常陡峭,挑货上山谈何容易。“当时是5元钱一百斤挑运费,从山脚爬上山大概五六公里,一般男人也就挑100斤,我第一天就挑了180斤沙石,希望能够多赚4元钱。”“开始并不觉得很重,但是越爬越累,那天下来,两眼发黑,好几次差点连人带担掉下山。”当她拿到卖命换来的9元钱时,人已经虚脱。但第二天一早,她竟又忍着肩膀的剧痛,一步一步走在九里盘山道上。第一担沙石一过秤,203斤!到下午4点多,她已挑了两个来回,跑了四趟。可这个女子除了两个腿肚子练得结结实实,其实并不健壮,每走几百米,都要用拄棍撑着扁担休息一小会儿,密密的汗珠布在她脸上,而她的补救“秘诀”不过就是::“挑山工一定要吃腌菜,腌菜盐分多,上山淌很多汗,也不容易觉得累。”

⑦汪美红挑山,大儿子在家煮饭忙家务,双胞胎从10岁开始,一到双休日和寒暑假就帮着妈妈一起挑东西上山,上高中的时候,学习任务非常重,他俩还是坚持要帮妈妈挑担,从来不喊一声苦。“家里条件差,有一年夏天,邻居吃西瓜,女儿瞟了一眼,我知道她想吃。后来我准备买一个,但还是硬被她拉住了,非自己特别不喜欢吃西瓜,其实当时孩子连西瓜什么味儿都不知道。”那一刻,惟一能安慰汪美红的是,“我此生能够有这三个懂事的孩子,我也知足了!”如今大儿子已经20岁,学会了按摩,可以自食其力,而双胞胎儿女都很争气,应届高考均达到了重点分数线,女儿还超出重点线40多分,考上大学的这个暑假,他俩没有歇着,而是来到了县城开始打工„„

⑧这位母亲17年风里来雨里去,踏着4000多级台阶,往返9000多次山下山上,行走20多万公里山路,磨破140多双“解放鞋”,加上挑断的70多根扁担,用母爱把一双儿女“挑”进了重点大学。当目送成才的孩子们走出深山老林的那一刻,她的目光里充满了无限的感慨。

1.分析本文标题的特点和作用。(2分)

2.简要分析第②段画线句景物描写的作用。(2分)

3.第6段写汪美红认为“挑山工一定要吃腌莱”,因为这是她“不容易觉得累”的“秘决”。你

从这句话中读出了什么?说说你的理解。(2分)

4.品析第⑦段中加点“瞟”字的表达效果。(2分)

5.第⑦段集中笔墨写了儿女们的表现,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2分)

(二)五彩滩:上帝打翻的调色盘

①在中国内陆有一种奇特的地理景观,其地貌特征表现为断续延伸的土墩,间隔分布的地貌组合,被称为雅丹地貌,雅丹地貌是在干旱、大风环境下形成的一种风蚀地貌类型。

②五彩滩又称五彩河岸,位于新疆阿勒泰地区布尔津县也格孜托别乡境内,地处额尔齐斯河北岸,海拔大约480米,在布尔津至哈巴河县之间距布尔津县城24公里处,北距喀纳斯景区200余公里。 ③五彩河岸由于长期受风蚀水蚀以及淋溶等自然作用的影响而形成的。在阶地斜坡上沟壑纵横,沟谷与小土梁相间发育,间宽5-10米,土梁高一般为5-15米,最大高度约25米,高低错落,分布面积3平方公里左右。这里地处干旱多风地带,由于河岸岩层间抗风化能力的强弱程度不一,形成参差不齐的轮廓,岩层以红色、土红色、浅黄和浅绿色砂岩、泥岩及砂砾岩组成,岩石色泽各异,五彩缤纷,状如彩色古堡、怪兽、峰丛等奇特造型的风蚀地形,是典型的雅丹地貌。大风起时,会发出怪异的声音,更增添了神秘的色彩。

④五彩滩一河两岸,南北各异。南岸,有绿洲、沙漠与蓝色的天际相合,风光尽收眼底。北岸,是悬崖式的雅丹地貌,山势起伏。这里的岩石颜色多变,在日出日落时分的阳光照射下,五彩随光线的变化而变化,岩石的色彩以红色为主,间以绿、黄、白、黑及过渡色彩,色彩斑斓、娇艳妩媚,因此被称作“五彩滩”,并号称是“新疆最美的雅丹地貌”。尤其夕阳西下时这里变得更为柔和绚丽,在“城池”与“山谷”之间,幻化出不同的色彩来:从金黄,褐黄,土黄,到柔顺的一抹浅黄,还有玫瑰红,棕红,层层叠叠,波浪般相拥而来。 ⑤夕阳西下又恰是牧归时,而在不远处的阿克吐别克吊桥上会时不时有哈萨克牧民骑着高大的骏马赶着羊群从吊桥上走过,给安静的五彩河谷平添些许生气。

⑥额尔齐斯河是我们国家唯一流入北冰洋的河流,自东南向西北流入哈萨克斯坦。是仅次于伊犁河的新疆第二大河。河水平缓开阔,有一座吊桥,即著名的“阿克吐别克钢索桥”,将对岸的绿色河滩谷地和雅丹地貌连接起来。

⑦在额尔齐斯河的两岸,一边是茂密的杨树林,一边就是经过风蚀雨剥色彩斑斓的火山熔岩,杨树林和五彩滩遥遥相望。这里的杨树林据说除了有非常珍贵的黑杨外还有青杨、白杨、苦杨、胡杨等四大杨树种群。秋色中..

的杨树林,色彩是绚烂的,还有那平缓而开阔的额尔齐斯河宛若一条蓝色的飘带嵌在金色的五彩滩和绿色的杨树林中间,河上的吊桥连接两岸,增添了几分浪漫。五彩滩除了有色彩绚丽,造型奇特的雅丹地貌,有巨砾重迭,银波翻腾的额尔齐斯河,还有璀璨的,令人惊艳心醉的杨树林,敢问还有什么地方能和五彩滩相媲美呢? ⑧一般的雅丹地貌周围都是戈壁荒漠,但五彩滩却无比奇妙地衬托着对岸的绿色河谷。截然不同的地貌一河隔两岸,俨然两重天,对比强烈又浑然天成,这就是大自然的造化,这就是布尔津额尔齐斯河的五彩滩。(取材于“新疆旅游网”,略有改动)

6.根据原文回答,雅丹地貌是怎样形成的有何地貌特征?(用一句话概括)(5分)

7.第③段划线部分列举了一系列数字,有何表达作用,请概括回答。(5分)

8.第⑦段中加点词“据说”可否删除?为什么。(4分)

9.文章介绍美丽的五彩滩怎样一幅独特的画面美?请结合原文简要概括。(5分)

(三)成大事者必有静气

①“每临大事有静气。”这是晚清两代帝师翁龢教导弟子时所言,他认为:自古贤圣之人,越是遇到惊天动地的大事、险事,越能心静如水,处变不惊。凡成大事者必有静气。

②何为静气?“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通俗地讲,静气就是“能沉得住气”。历史上著名的淝水之战,东晋不足十万的兵力要抵御前秦百万虎狼之师,形势不可谓不凶险。但是,主帅谢安此时却在后方指挥所里不慌不忙下着围棋。前线军报传来,他只随意地看了一眼,又继续下棋。陪他下棋的人实在忍不住了,询问战况,谢安才轻描淡写地说道:“小儿辈遂已破敌。”毛泽东在长征途中面对万千敌军的困追堵截,用静气一次次带领红军化解危机,创造出夺占娄山关、四渡赤水等一系列辉煌战绩,在危急关击力挽狂澜于既倒。

③一个人的静气从哪里来?他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需要自己不断地去历练和积累。航天英雄杨利伟,在航天飞行的整个过程中,心率始终在70次左右,绝对称得上心如止水。在飞船里戴着航空手套手持操作棒按电脑键盘,难度之大不言而喻。尤其是在万众瞩目、全球媒体关注的情况下,要保证200多次各种各样的操作实现零失误,对于常人简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杨利伟做到了,并且完成得如平时练一样镇定从容。载誉归来时,面对记者他吐露真情:经过十几年如一日不厌其烦的刻苦训练,不断积累经验,普通人也能完成这样的操作。的确,培养静气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这个过程就如铁杵磨针一样充满了艰辛。 ④有些人之所以一遇大事就惊慌失措,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心里没底,也就是没有驾驭大事的能力和本领。俗话说: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书籍就是精神食粮,通过读书,我们可以汲取前人的智慧,增长才干,克服本能的恐慌。所以,越是博学的人,事业越开阔,头脑越冷静。还要善养正气。诸葛亮在《诫子书》中写道:“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静气要靠正气来支撑。只有正气在身,才能淡泊名利,无欲则刚,才能不为进退滋扰,做到宠辱不惊。

⑤我们正处在战略机遇期,各种问题和矛盾错综复杂,很多人都有一定的压力和紧迫感。越是在这种情况下,就越要“每临大事有静气”,保持轻松的心态和冷静的头脑,做到举重若轻。这样才能担重任而不急,临危难而不乱,科学地制定措施,把握好大局,处理好大事。

10.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11.第②段主要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12.第④段画线句子中的“很大程度上”五个字是否可以去掉?请说明理由。(2分)

13.作者认为怎样才能培养静气?试概括文章内容,分条作答。(3分)

(四)乡村的风 (许俊文 )

①风是乡村的魂。它不喜欢老是待在一个地方,到处游荡着,时南时北,忽东忽西的.它走到哪里,哪里就能......

感觉到乡村的呼吸。

②每次从城里回到老家豆村,第一个迎接我的便是风。我们虽然好多年没见面了,但它一点儿也不生分.先是

用顽皮的小手,把我服服帖帖的头发拔弄乱,再在我干净的皮鞋和西服上,随意撒些尘土与细碎的草屑。要是春天,风就像一只摇头摆尾的小花狗,当我刚从汽车上走下来,视觉还没来得及舒展开,它就从我的身上嗅出了豆村的气味,亲亲热热地扑过来,伸出温软的小舌头,一下一下舔我的手与脚踝,你赶也赶不走。如果是秋天,风里便有了果实发酵的味道,那幽微的醇意,好像—个去镇上打酒的孩子,不小心把酒洒了一路,惹人隐隐地有些陶醉。

③因为风的缘故,乡村里许多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事物,便有了某种诗意。你瞧,那晚风中的炊烟,怎么看都..

像是—幅悬腕挥就的狂草,云烟乱舞,该虚的地方虚,该实的地方实,那是我们在绢和纸上无法做到的,可谓真正的“天书”了。莲荡也是.一阵风吹过去,一阵风又吹过来,满荡田田的莲叶便乱了。然而,乱是乱了,但却乱出了味道.究竟是什么味道呢?我也说不清.看来这世界上的许多事情,就像这风中的“乱荷”,有一种无法言说的美,一种大美。你可以观,可以赏,但你却没有风的能耐,把好端端的东西破坏了,还居然翻出新意。还有秋风中的那些树木,原本蓊蓊郁郁的,可是经不住风的手轻轻地摇晃,三摇两摇的,就只剩下一副骨骼了。随着黄叶随凤飘逝,树上那些平时看不见的鸟巢,一个一个都露了出来,远远看去,恰似一个个黑色的音符挂在枝柯上······

④说到风,我想起了一件事,有一年我从豆村带回一棵小枣树,栽在城里自家的庭院中。栽树之前我是下足了底肥的,可是几年过去了,并没有见它有多少长进。我很纳闷,就问父亲是什么原因。父亲看了看周围的环境,给出两个字:缺风。对,缺风.生长在乡村的树可不是这样的。你千万不要以为风是可有可无的东西,其实它是树和庄稼的神灵。一棵得风的树,就如同一个人得到了机遇,东风来了摇一摇,西风来了晃一晃,每摇晃一次,它的根就往泥土深处扎一扎,晃着晃着,一棵树就在风中长高长粗了。父亲把这种现象叫作“得风水”。记得豆村牛鼻凹里有一棵歪脖子黄栌,据说已经很有些岁数了,可就是长不大。村里有人想把它砍下做犁弓,父亲制止道,这棵树虽然长得不是地方,但只要树头能从这凹里蹿出来,一旦招了风,不愁它不成材.后来那棵黄栌居然有了出头之日,风吹着呼呼地往上蹿,一年一个样,一年又一个样,如今它已经有合抱粗了,成了我们豆村的—个标志.这大概就是神奇的风使然吧。当然神奇的还有我的父亲,尽管岁月的风已经把他的头发吹白了,腰吹弯了,甚至连牙齿也吹脱落了,在风中踽踽而行时,须拄一枝拐杖,然而他能够从飘忽不定的凤里悟出一点“道”,想必也该知足了。

⑤乡村里的许多事物,小至一片浮萍,一株草,大到一棵树,—座山,都与风息息相关,春风归来遍地绿,它们不得不绿;秋风君临千叶黄,它们不得不黄。在这回黄转绿的变幻之中,永远不老的似乎只有土地,只有风。一拨又—拨的风,吹了几千年,几万年,它吹走了许多东西,又吹来了许多东西。庄稼在风中拔节,鸟雀在风中飞翔,驴马在风中打着响鼻,蟋蟀在风中浅唱低吟······

⑥倘若没有风,这个世界多么沉寂!

14.结合第②段中的具体语句,分析其中蕴含的情感。(2分)

15.第③段中,作者是用哪几幅画面来表现乡村的“诗意”的?请简要概括。(2分)

16.第④段写到了小枣树、黄栌树以及自己年迈的父亲,是为了表现风的什么特点?请用原文中一个词语回答。(1分)

17.文章开头“风是乡村的魂”一句,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2分)

18请仔细品味第④段划线的句子,谈谈这些话给你带来了怎样的启示?(2分)

本页打印4份

参考答案:

1.(2分) 特点:①“挑山”一语双关,明指从事的劳动,暗指“负担”的沉重与人的顽强。 ②“女人”用词毫无修饰,与人物身份相吻合。 ③“山”也是比喻用法,强调的效果更突出。 作用:一是交代本文记叙的重点人和事;二是“挑山”与“女人”形成了强烈反差。

2.(2分)既表明人物所处的特殊环境,与前句呼应,也衬托出主人公的勤劳、坚毅。

3.(2分)(答对一点得1分,答对两点以上得满分) ①生活窘迫 ②吃苦耐劳 ③态度达观

4.(2分) 细节(动作)描写,既写出孩子的年龄、心理特征,又写出孩子的懂事,让人怜惜。

5.(2分) 一是通过正面描写,写出了孩子们的懂事。(1分) 二是通过侧面描写,(1分,答对一个要点即可)①间接写出主人公对儿女们成长的影响。②说明主人公是一个有担当、有追求、有远见的人。③提示了只有好“付出”,才有好“回报”的道理。

6.(5分)雅丹地貌是在干旱、大风风蚀下形成的,断续延伸的土墩与凹地沟槽间隔分布的组合地貌。(答出形成原因及地貌特征,并用一句表达,无语病可得满分。)

7.(5分)这一组数字说明了五彩河岸的雅丹地貌沟谷(凹地沟槽)与小梁(土墩)之间的宽度(或两个小土梁之间的宽度)以及小土梁的高度和这种地貌的分布面积,(2分)使读者如身临其境,同时能通过这些数字感受到长期风蚀水蚀使地貌发生变化的程度。(3分)(要求结合说明对象的特点说出列数字说明方法的作用。)

8.(4分)不能删。(1分)因为这里的杨树林有中在杨树种群的说法是未经作者实地考证的,不是确切的。如果删去“据说”一词,该说法与实际就不相符合了。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3分)

9.五彩滩的独特之处在于,它一河两岸,南北各异。南岸是茂密的杨树林,构成绿洲、沙漠与蓝天相接的无限风光;北岸是悬崖式的色彩斑斓的雅丹地貌。二者之间有一条额尔齐斯河相隔,河上一座吊桥连接两岸。俨然两重天,对比强烈又浑然天成。(答案要点:南岸、北岸不同的特点以及由额尔齐斯河隔开,构成一辐对比强烈的画面。)

10.每临大事须有静气。(或“成大器者必有静气”)

11.举例论证具体形象地阐释了静气就是沉得住气;通过列举东晋谢安和毛泽东的例子,论证“成大事者必有静气”的观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12.不可以。“很大程度”指“相当一部分、绝大部分”,起修饰限制作用。在生活实际中,造成恐慌失措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最主要的原因“心里没底”“没有驾驭大事的能力和本领”,还有其他特殊原因,这样更符合实际。

13.培养静气需要不断历练和积累;培养静气需要广泛阅读,汲取智慧,增长才干,开阔视野;培养静气需要培养正气。(内容概括接近即可)

14.①对自然生态环境下的乡村的热爱。②对故乡纯朴的风土人情的赞美。(1分)举例略。(1分)

15.①炊烟狂草。②莲荡乱荷。③秋树的疏简以及枝头如音符般的鸟巢。

16.神奇。(1分)

17.结构上,总领全文,又与文末相呼应(1分):内容上,点明主旨(1分)。

18.要点:人的成长和进步,需要不断经受磨砺。


相关内容

  • 书香校园标语
  • 书香校园标语 1.诵读名人,你行我也行 2.经典诵读,你行我也行! 3.创建书香校园,打造文化田中. 4.好书伴我行 5.让读书成为习惯 让积累成就辉煌 6.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7.读高雅书,做高尚人 8.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9.读书好,读好书,好读书 10.开卷有益,为生命加钙补锌 1 ...

  • 初二语文试卷分析
  • 2013-2014初二语文试卷分析 洛翠霞 2013.10 初二语文试卷分析 一.对试卷的评价 本套试题是我命题,题型模仿中考试题,考察知识尽量全面,以7:2:1的难易程度考察学生,本着鼓励学生的原则,使大部分学生能够跳一跳够得着,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从时间上看,学生完成试卷的时间可以 ...

  • 初二语文期中考试反思
  • 初二语文期中考试反思 反思一:初二语文期中>考试反思 此次试题,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考查,不设偏题难题,从成绩来看,学生的总体水平有进步,但从学生的试卷中可以看出来学生还存在很多不足,基础知识掌握的不够好,平时学习不够扎实,对自身要求不够严格,还有相当部分同学阅读理解能力差,知识的扩展和积 ...

  • 初中生家长如何帮孩子规划初中三年,让孩子不在迷茫?
  • 初中生家长如何帮孩子规划初中三年,让孩 子不在迷茫? 其实从升入初一开始,关于中.高考的战斗已经开始.面对中考和高考这两次重要的考试,细节往往决定着最终的成败,而大起大落的学生最终考试结果往往是 基础初一 初一的知识点不多,难点也不是很多.但学好初一却是整个初中三年中最重要的.从小学进入初中,同学们 ...

  • 初二学生的"菜谱"
  • 初二学生的"菜谱" 初二学习生活就像一桌大餐,鸡鸭鱼肉,天天不缺,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样样具备.每一个初二的学生都有权利分享这一桌的大餐.食客,请你先看菜谱吧! 第一道菜美味语文. 主要原料:基础知识.阅读.诗词诵读.口语交际.写作.综合性学习和文言文. 辅料:课外阅读 ...

  • 09----10初二英语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英语试卷分析报告
  • 09----10初二英语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英语试卷分析报告 一.命题指导思想 初二英语期末考试命题以<新英语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四级目标要求为指导,以仁爱版初中英语八年级(下)册为依据,以语言的功能立意,在考查基础知识的同时,着重考查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运用所学英语知识与技能的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

  • 初中三年的学习规划详解
  • 初中三年的学习规划,让孩子不再迷茫!(附详细方案) 2015-09-23西安学而思培优 其实从升入初一开始,关于中.高考的战斗已经开始.面对中考和高考这两次重要的考试,细节往往决定着最终的成败,而大起大落的学生最终考试结果往往是"落".因此,做个完美的规划,注重平时功夫,夯实基础 ...

  • 初二暑假作业单
  • 初二上学期暑假作业 (2013 年 7 月 22 日--8 月 28 日) 日期 7 月 22 日 7 月 23 日 7 月 24 日 7 月 25 日 7 月 26 日 作业 1.背诵<出师表>2.小考,练字内容为内容为<江城子-密州出猎> :3.阅读名著<水浒传&g ...

  • 初二英语学法指导
  • 初二英语学法指导 ---------------------肖新艳 初二是承上启下的一年,打好初二的基础,对于过渡初中阶段的英语学习任务具有深远而重大的意义.英语是积累实践的过程,所以要注重词汇的积累和语法的整理归纳.要认真听好课.做好笔记和练习.在英语学习中, 听力.作文.阅读理解占有非常重要的比 ...

  • 初中英语补习教学大纲
  • 教学大纲 教学目标: 1.对音标和音标的拼读有系统的了解和掌握 2.熟练掌握初一上下册的单词和课文 3.熟记初二上册前六个模块的单词意思 4.通过做题掌握解题技巧 总体教学内容:教授48个音标以及单词的拼读:地毯式把初一上下册的单词和课文详细过一遍:辅以初一上册的五三练习册,着重讲解阅读的解题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