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观其大略"读书法

  《魏略》记载:“亮(诸葛亮)在荆州,以建安初与颍川石广元、徐元直、汝南孟公威俱游学,三人务于精熟,而亮独观其大略。每晨夜从容,常抱膝长啸。而谓三人曰:‘卿三人仕进,可至刺史郡守也。’三人问其所至,亮但笑而不言。”后来,诸葛亮官至蜀汉丞相,而石广元三人果真只任至郡守一级官职。

  诸葛亮“观其大略”读书法,即提纲挈领地领会精神实质和要点的读书方法。

  《三国演义》里多次写到诸葛亮深夜还在勤奋读书。他的“观其大略”读书法,既不是精读,也不是泛读,而是一种略读。晋代陶渊明也用此法读书,自称“好读书,不求甚解”。唐代李白对这种读书方法极为赞赏,他在《秋夜于安府送孟赞府兄还都序》中说:“孔明披书,每观于大意。”他自己也用此法“览千载百家之书”。事实上,诸葛亮“观其大略”读书法并非是对书籍作泛泛浏览、走马观花,而是分清主次轻重,求其精意,得其神蕴。他不是在细枝末节上纠缠,而是在勤奋读书中广泛涉猎,对书籍作概括的认识,从中领会要旨,并使之成为自己的东西。

  “观其大略”读书法,从字面看似简单,实则不然。“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无论站在什么角度,无论高低远近,横看侧观都不能看清庐山全貌,因为“身在此山中”。看清庐山的全貌,需要“观其大略”。观察一个具体事物尚且如此,掌握一种理论,懂得一种思想,明白一个道理,就更不容易了。所以,“观其大略”读书法实在不是容易之事,必须站在可以“观其大略”的方位上,而这个方位要有理论高度,还要有现实高度。这个方位不好找,也不好站。诸葛亮最喜欢先秦的《左传》,可谓爱不释手。《左传》中鲁国史官左丘明以鲁史为线索,以鲁国十二位国君的谥号为次序,记载了春秋各国的重要史实。诸葛亮的父亲也很重视《左传》,还经常要求诸葛亮写出认识和体会,而诸葛亮每次都一挥而就,切中要义。正是因为诸葛亮具有很高的理论素养、深厚的文化知识、高超的思维能力,才能够做到读书“观其大略”。

  每一本书都有它最精粹的东西,抓住了它就能较好地把握书的精髓要义,从而达到事半功倍和融会贯通之效。“观其大略”读书法要求读书者快速掌握书中的逻辑、方法和思路,不被局部所迷惑,不被细节所羁绊。

  (摘自《学习时报》)

  《魏略》记载:“亮(诸葛亮)在荆州,以建安初与颍川石广元、徐元直、汝南孟公威俱游学,三人务于精熟,而亮独观其大略。每晨夜从容,常抱膝长啸。而谓三人曰:‘卿三人仕进,可至刺史郡守也。’三人问其所至,亮但笑而不言。”后来,诸葛亮官至蜀汉丞相,而石广元三人果真只任至郡守一级官职。

  诸葛亮“观其大略”读书法,即提纲挈领地领会精神实质和要点的读书方法。

  《三国演义》里多次写到诸葛亮深夜还在勤奋读书。他的“观其大略”读书法,既不是精读,也不是泛读,而是一种略读。晋代陶渊明也用此法读书,自称“好读书,不求甚解”。唐代李白对这种读书方法极为赞赏,他在《秋夜于安府送孟赞府兄还都序》中说:“孔明披书,每观于大意。”他自己也用此法“览千载百家之书”。事实上,诸葛亮“观其大略”读书法并非是对书籍作泛泛浏览、走马观花,而是分清主次轻重,求其精意,得其神蕴。他不是在细枝末节上纠缠,而是在勤奋读书中广泛涉猎,对书籍作概括的认识,从中领会要旨,并使之成为自己的东西。

  “观其大略”读书法,从字面看似简单,实则不然。“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无论站在什么角度,无论高低远近,横看侧观都不能看清庐山全貌,因为“身在此山中”。看清庐山的全貌,需要“观其大略”。观察一个具体事物尚且如此,掌握一种理论,懂得一种思想,明白一个道理,就更不容易了。所以,“观其大略”读书法实在不是容易之事,必须站在可以“观其大略”的方位上,而这个方位要有理论高度,还要有现实高度。这个方位不好找,也不好站。诸葛亮最喜欢先秦的《左传》,可谓爱不释手。《左传》中鲁国史官左丘明以鲁史为线索,以鲁国十二位国君的谥号为次序,记载了春秋各国的重要史实。诸葛亮的父亲也很重视《左传》,还经常要求诸葛亮写出认识和体会,而诸葛亮每次都一挥而就,切中要义。正是因为诸葛亮具有很高的理论素养、深厚的文化知识、高超的思维能力,才能够做到读书“观其大略”。

  每一本书都有它最精粹的东西,抓住了它就能较好地把握书的精髓要义,从而达到事半功倍和融会贯通之效。“观其大略”读书法要求读书者快速掌握书中的逻辑、方法和思路,不被局部所迷惑,不被细节所羁绊。

  (摘自《学习时报》)


相关内容

  • 诸葛亮:观大略法
  • 诸葛亮, 在世人心目中, 那是一位智者的化身. 不过, 罗贯中<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是一个文学形象, 而且有些地方还将他神化了.陈寿的<三国志>中的诸葛亮, 才是一个真实的历史人物. <三国志>上记载了这样一件事情: 诸葛亮与徐庶.石广元.孟公威一起读书, 但读书 ...

  • 诸葛亮_观其大略_之读书方法散论
  • 2011年第1期 淄博师专学报 JournalofZiboNormalCollege 总第23期 诸葛亮

  • 历史名人都是怎么读书的?
  • 一.诸葛亮:"观其大略"读书法 三国诸葛亮深通读书之道,不仅好学,而且善学,并因此成就了他的"足智多谋". 诸葛亮的读书法,对今人亦有裨益. 诸葛亮读书只"观其大略". 诸葛亮隐居荆州隆中之时,与颖州石广元.徐庶.汝南孟公威是好友,并一起拜 ...

  • 英雄记钞阅读答案
  • (2013年连云港) 不求甚解    邓拓 ①一般人常常以为,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其实也不尽然.我们虽然不必提倡不求甚解的态度,但是,盲目地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同样没有充分的理由. ②不求甚解这句话最早是陶渊明说的.他在<五柳先生传>中写道:"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 ...

  •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三顾茅庐]
  •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 8.三顾茅庐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9个生字,两条线内的6个生字只识不写,认识2个多音字,理解"恭恭敬敬.半晌.茅塞顿开"等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4自然段. 2.能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神态来理解刘备三请诸葛亮求贤若渴的心情, ...

  • 翻开历史的长卷
  • 翻开历史的长卷,多少英雄人物为我震撼,多少历史事件使我诧异. 有人说,一本书是一片叶,一叶知秋:有人说,一本书是一场戏,一戏人生:有人说,一本书是一杯水,一杯沧海.就像<三国演义>一样,它作为一本书,可知三国时期的战乱纷争,也像是在演义一场戏,让人着迷. 站在历史的海岸上看着那一道道历史 ...

  • 读[易中天品三国]有感
  • 读<易中天品三国>有感 看了易中天的品三国,原来看的电视剧对诸葛亮无比的崇拜,但是有可能是被电视剧的夸张的艺术所引导了.真实的三国世界是不同于书籍和电视的.从那时开始喜欢上了"三国",在了解历史真相的同时,无不为易中天那诙谐幽默,机智风趣的谈吐所深深折服.易中天是厦门 ...

  • 不求甚解公开课教学
  • <不求甚解>公开课教案 实习教师:刘燕 授课班级:九年级93班 教学目标:1.理解"不求甚解"的真正含义. 2.指导学生理清文章的结构提纲. 3.对驳论文有初步的了解,并学会运用. 教学重点:1.理解不求甚解的真正含义: 2.指导学生理清文章的结构提纲 教学难点:1. ...

  • 3-3不求甚解
  • 教学设计 <不求甚解>教学设计 陕西省电子工业学校 王粉利 [教学目标] 1.理解"不求甚解"' 这种读书态度和方法的合理性,学习辩证地看问题. 2.学习课文针对认识过程的逻辑错误展开反驳的方式,掌握作者论证的思路. 3.学习作者运用例证.引证阐述观点以及夹叙夹议的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