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清华大学的一封信

  清华,你好!   和你的故事要从头说起,虽然并没有什么真正的开头可言。2008年,我参加自主招生考试,被清华降分录取。夏天自己拎着大包小包来学校,报到的地点已经有媒体围追堵截,要求我畅想校园生活,我那时说“记录生活的日子结束,生活开始了”。――奋不顾身飞蛾扑火,有“时间开始了”的自我感动劲儿。   如今我已大三,却还没有真正融入校园生活。现在在学校还常常迷路,同学讨论的成绩与保研,我也大都一头雾水。嘟嘟囔囔对学校的不满却说了很多,拿人不手软,吃人不嘴短。时值百年校庆,我想说给学校的,也不是感恩与颂圣,只能硬着头皮继续怨言。   因为身在学校,所以不能仅抱怨些片儿汤的话。白衣飘飘的年代没了,就别再紧紧拽住时间的裙角嗫嚅呻吟;学术之不知礼之不存,也已经没有再捶胸顿足的必要;大师离去,微斯人吾谁与归。大势如此,学院当然不能幸免,所以也别再长歌当哭了罢。   然而,除以上这些,我对大学仍有抱怨,仍有不满,仍有震恐,仍有大惊小怪,仍有不情之请。   大一、大二的时候,我喜欢拽着人聊政治。当然,大部分情况是我支离破碎地复述着我在网上看到、饭局上听到的只言片语,骇人听闻。我的同学们总是左顾右盼坐立难安,一副盼着人把他们解救走的样子,实在被逼急才敷衍笑道:“中国就是这样的。”   我那时还觉得奇怪,二十出头正是对政治敏感的时期,即使是纯生理上也应有些喷张和兴奋,可他们是如此漠然或畏葸。那时,常常涌到我嘴边的话是:“你们到底在怕什么?”   现在我发现,他们并不是漠然,我的同学们不是不关心,而是自动维护着政府――仿佛维护着自己将要继承的遗产。清华人是可爱的,愤青少,领导多,内心大概还是有天下兴亡为己任的悲壮,表现出来却是高屋建瓴,虚头八脑的老干部模样。   陈冠中的小说《盛世》里有个叫做韦国的青年人,理想是进入中宣部,因为“一个国家民族不能只靠物质力量,还要有精神力量,人民才会团结在一起。硬实力重要,软实力一样重要……我是学法律的,可以替中宣部的每一项决策提供坚实的法律依据,配合依法治国的国家政策”。   韦国加入读书会,组织同学有系统的驳斥网上反动言论,举报反动网站,举报“危险”教授。是年轻一代的美丽领袖。   韦国说:“我今年已二十四岁。二十岁那年我做的十年计划,正一步步实现,但我不能自满。毛主席三十岁的时候在做什么?中共中央局五个委员之一。这样一想,我知道我要加倍努力了。”   我身边就有韦国这样的年轻人,越是高等的院校,就越多的如斯荒谬。这也不难理解,北大清华的学子一路都是教育和体制的少年既得利益者,成熟了,自然也是要沿着同一轨迹,而不能跌落到食物链的底端。于是,大学成了掠夺政治资本的地方。   我曾经旁观过学校的干部们做事,与教育和世俗标准下少年得志的成功者打过交道,他们毫无障碍地接受学校给予的一切价值观,自诩主流,一百年不动摇、一百年不怀疑;他们青出于蓝地运用官场技巧与规则,成者为王,败者为寇。   有时,我看着他们滔滔不绝地在课堂、在会场说些“主流价值观”的话,心想:“他们真相信这些,真可怕。”过了一会儿,又打了个寒战:“他们其实并不相信这些,那就更可怕了。”   天真与成熟、愚昧与清醒、单纯与复杂、糊涂与揣着明白装糊涂,我无法分辨他们是哪一种,也无法分辨哪种更可怕。   可是,你分辨,或者不分辨,他们就在那里。我的同学们,我的精英同学们,以后必然会成为社会的中流砥柱,学术圈或者官僚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手握生杀大权。空气中有种紧张的成分,未来里藏着某种令人毛骨悚然的东西。   百年校庆快到了,学校里大兴土木黄沙飞扬,新的大楼和建筑一天天显现规模,学术成果在日夜赶工,我刚路过操场,看到四千人规模的团体操在训练彩排。   百年建筑清华学堂去年年底在修缮过程中被烧,现在仍罩着绿色的大罩子,依稀只能看见脚手架。忽然想到,文革时清华“百日大武斗”中损毁的建筑,也早就被修复痊愈了吧。记忆失,而永远不会复得。回顾既往岁月,将会把历史理直、理顺,甚至磨灭,下一个百年,又不知后人会怎样回忆起现世。   百年校庆快到了,逢此盛世,锦上添花的话也不缺我一个人来说,泼冷水却是我所擅长的。往小了说,“母校就是你每天骂八百遍,但不许别人骂一句的地方”。往大了说,“为何我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那么,就此搁笔,是动情是矫情,就听收信人的吧。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蒋方舟   2010年3月20日

  清华,你好!   和你的故事要从头说起,虽然并没有什么真正的开头可言。2008年,我参加自主招生考试,被清华降分录取。夏天自己拎着大包小包来学校,报到的地点已经有媒体围追堵截,要求我畅想校园生活,我那时说“记录生活的日子结束,生活开始了”。――奋不顾身飞蛾扑火,有“时间开始了”的自我感动劲儿。   如今我已大三,却还没有真正融入校园生活。现在在学校还常常迷路,同学讨论的成绩与保研,我也大都一头雾水。嘟嘟囔囔对学校的不满却说了很多,拿人不手软,吃人不嘴短。时值百年校庆,我想说给学校的,也不是感恩与颂圣,只能硬着头皮继续怨言。   因为身在学校,所以不能仅抱怨些片儿汤的话。白衣飘飘的年代没了,就别再紧紧拽住时间的裙角嗫嚅呻吟;学术之不知礼之不存,也已经没有再捶胸顿足的必要;大师离去,微斯人吾谁与归。大势如此,学院当然不能幸免,所以也别再长歌当哭了罢。   然而,除以上这些,我对大学仍有抱怨,仍有不满,仍有震恐,仍有大惊小怪,仍有不情之请。   大一、大二的时候,我喜欢拽着人聊政治。当然,大部分情况是我支离破碎地复述着我在网上看到、饭局上听到的只言片语,骇人听闻。我的同学们总是左顾右盼坐立难安,一副盼着人把他们解救走的样子,实在被逼急才敷衍笑道:“中国就是这样的。”   我那时还觉得奇怪,二十出头正是对政治敏感的时期,即使是纯生理上也应有些喷张和兴奋,可他们是如此漠然或畏葸。那时,常常涌到我嘴边的话是:“你们到底在怕什么?”   现在我发现,他们并不是漠然,我的同学们不是不关心,而是自动维护着政府――仿佛维护着自己将要继承的遗产。清华人是可爱的,愤青少,领导多,内心大概还是有天下兴亡为己任的悲壮,表现出来却是高屋建瓴,虚头八脑的老干部模样。   陈冠中的小说《盛世》里有个叫做韦国的青年人,理想是进入中宣部,因为“一个国家民族不能只靠物质力量,还要有精神力量,人民才会团结在一起。硬实力重要,软实力一样重要……我是学法律的,可以替中宣部的每一项决策提供坚实的法律依据,配合依法治国的国家政策”。   韦国加入读书会,组织同学有系统的驳斥网上反动言论,举报反动网站,举报“危险”教授。是年轻一代的美丽领袖。   韦国说:“我今年已二十四岁。二十岁那年我做的十年计划,正一步步实现,但我不能自满。毛主席三十岁的时候在做什么?中共中央局五个委员之一。这样一想,我知道我要加倍努力了。”   我身边就有韦国这样的年轻人,越是高等的院校,就越多的如斯荒谬。这也不难理解,北大清华的学子一路都是教育和体制的少年既得利益者,成熟了,自然也是要沿着同一轨迹,而不能跌落到食物链的底端。于是,大学成了掠夺政治资本的地方。   我曾经旁观过学校的干部们做事,与教育和世俗标准下少年得志的成功者打过交道,他们毫无障碍地接受学校给予的一切价值观,自诩主流,一百年不动摇、一百年不怀疑;他们青出于蓝地运用官场技巧与规则,成者为王,败者为寇。   有时,我看着他们滔滔不绝地在课堂、在会场说些“主流价值观”的话,心想:“他们真相信这些,真可怕。”过了一会儿,又打了个寒战:“他们其实并不相信这些,那就更可怕了。”   天真与成熟、愚昧与清醒、单纯与复杂、糊涂与揣着明白装糊涂,我无法分辨他们是哪一种,也无法分辨哪种更可怕。   可是,你分辨,或者不分辨,他们就在那里。我的同学们,我的精英同学们,以后必然会成为社会的中流砥柱,学术圈或者官僚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手握生杀大权。空气中有种紧张的成分,未来里藏着某种令人毛骨悚然的东西。   百年校庆快到了,学校里大兴土木黄沙飞扬,新的大楼和建筑一天天显现规模,学术成果在日夜赶工,我刚路过操场,看到四千人规模的团体操在训练彩排。   百年建筑清华学堂去年年底在修缮过程中被烧,现在仍罩着绿色的大罩子,依稀只能看见脚手架。忽然想到,文革时清华“百日大武斗”中损毁的建筑,也早就被修复痊愈了吧。记忆失,而永远不会复得。回顾既往岁月,将会把历史理直、理顺,甚至磨灭,下一个百年,又不知后人会怎样回忆起现世。   百年校庆快到了,逢此盛世,锦上添花的话也不缺我一个人来说,泼冷水却是我所擅长的。往小了说,“母校就是你每天骂八百遍,但不许别人骂一句的地方”。往大了说,“为何我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那么,就此搁笔,是动情是矫情,就听收信人的吧。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蒋方舟   2010年3月20日


相关内容

  • 读李开复写给中国学生的第六封信有感
  • 读李开复写给中国学生的第六封信有感 机制四班 林文超 021100419 依照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课贾静老师的要求,我读了李开复先生的<写给中国学生的第六封信>. 李开复先生在第五封信里说到了,我们拥有选择的权力,在第六封信中,他顺承的谈及了选择的智慧. 选择是每个人在自己人生中的每 ...

  • 大学生家教网宣传活动方案
  • 按照市委、市政府对青年学生工作的指示精神,努力做好沈阳大学生家教网宣传工作,促进沈阳市大学生服务中心建设,提高家教工作服务水平,安全快捷地服务于从教学生、聘教家长,从而规范沈阳市家教市场秩序。团市委、市学联和市大学生服务中心共同组建2支大学生志愿者团队开展沈阳大学生家教网宣传、调研活动,为确保活动的 ...

  • 致未来的一封信 策划书
  • "致未来的一封信" --学生会活动策划书 一 活动背景 "给未来的自己的一封信"这封信将通过时空 的延伸, 帮你珍藏时光的记忆, 憧憬美好的未来, 传递真诚的祝福, 收获意外地惊喜„„每个人都有自己的10年,20年,30年愿望但很少有人愿意提笔写下来.我们会替 ...

  • 致准高三一封信
  • 致准高三一封信 1 北京大学 北京 综合2 清华大学 北京 理工3 复旦大学 上海 综4 浙江大学综合 5 南京大学 江苏 综6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 综7 武汉大学 湖北 综合8 吉林大学 吉林 综合9 中国人民大学 北京 综10 四川大学四川 综合11 华中科技大学 湖北 理12 中山 大学 广东 ...

  • 给学弟学妹的一封信活动策划书
  • 一.活动主题 "星火相传--青春寄语"给14届学弟学妹的一封信活动 二.活动背景11.12届的同学们已经在师大这个校园度过了自己大学生涯一半的时间,相信自己对于大学生活肯定会有很多的感触:13届的同学们也即将走完大一的生涯.回首大一生活,发现自己走了不少的弯路,相信大多数同学都有 ...

  • 给大学老师的一封信
  • 给大学老师的一封信(一) 尊敬的老师: 你们好! 世界上最宝贵的东西是时间,世界上最无情的东西也是时间,它不会为任何一个人而停留片刻,它也不会因为你难过就走快点,你开心就走慢点,无论现在的你是多么的留恋,多么的依依不舍,它也会悄悄的从你身边走过--四年的大学光阴就这样无情的流逝了,我们要毕业啦! 在 ...

  • 给未来到哥大学习的同学的一封信
  • 给未来到哥大学习的同学的一封信 亲爱的同学们: 你们好! 我的名字是郭铎,是西安交大在物理试验班大三的学生,上学期选择了哥伦比亚大学学分项目,现在在这里学习.看这封信的同学想必都是有来的念头的,哥大是世界一流名校,到哥大学习肯定非常令人向往,但是很多同学可能也有很多疑问,这里我谈一些自己的经验,希望 ...

  • 致家长的一封信 田径队
  • 致家长的一封信 各位家长:本周六,周日将在中国石油大学举行黄岛区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请协助学生准备好号码簿,钉子鞋,田径服,热水杯,雨披,长款羽绒服等,可以适当带部分食品,学校也会准备食品. 周六: 早晨8:00在珠江路小学孔子像广场集合统一乘车前往石油大学:中午在石油大学用餐休息.下午大约四点半到 ...

  • 学姐给你们的一封信
  • 亲爱的学弟学妹们: 您们好,我是电科07级的一位学姐,或许你们其中有些人也认识我,也或许你们其中的某些人对这封信的到来感到很奇怪,首先,对于毕业之际与10级的学弟学妹们的交流活动由于算是临时通知而我有些事情走不开,没有赶去非常抱歉,至今也耿耿于怀,庆幸的是其他的学长们的经验交流精彩应该远甚于我. 开 ...

  • 读李开复给中国大学生的第四封信后的感想
  • 读李开复给中国大学生的第四封信后的感想 2007-11-16 16:56:18| 分类: 默认分类 |字号订阅 在李开复给中国大学生的第四封信中有这么一段:.大学期间,有许多学生放任自己.虚度光阴,还有许多学生始终也找不到正确的学习方向.当他们被第一次补考通知唤醒时,当他们收到第一封来自应聘企业的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