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MIT2015 | 王乐民教授:肺栓塞的诊疗策略及研究进展

在冠心病学科交叉暨介入治疗大会(CMIT)上,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王乐民教授就《肺栓塞的诊疗策略及研究进展》为题进行报告。

图为王乐民教授在冠心病学科交叉暨介入治疗大会作报告 任杨源/摄

肺动脉栓塞的血栓来源主要是深静脉血栓,而且是全身性的。常见的肺栓塞栓子来源包括髂外静脉、股静脉、股深静脉及腘静脉等部位,而大隐静脉、小隐静脉、旋髂浅静脉以及盆腔静脉丛等较为少见。需要强调的是,肺动脉栓塞的主要血栓来源是来源于全身的深静脉系统,但是原位血栓形成的可能性是存在的,特别是老年性肺栓塞。

王教授提到,现在很多医生在找肺栓塞血栓来源时,会用超声或其他造影查是否有下肢深静脉血栓。当发现肺血栓时,如果来源是下肢,那就是下肢;如果不是下肢来源,不好查,就不要去查了。比如盆腔静脉出现了血栓,就目前状态没有办法查。

血栓形成以后会延伸,当随着静脉血流延伸的时候会迁移,移到肺动脉去就引起肺栓塞。如果血栓比较大,或者堵塞面积大会突然造成血流动力学降低,并造成冠脉灌注不足。

获得性易栓症的危险因素包括手术、创伤、高龄、制动、恶性肿瘤、肾病、口服避孕药等。2014 年欧洲版的肺栓塞诊断和治疗指南里,将三个月内的心梗、心衰、房颤、房扑列入了强易患因素,这是 2014 年该欧洲指南的一大变化。

第二大变化是抗凝药物的多样性,抗凝药物除了低分子肝素以外,还包括华法林。现在口服药物里面又出现了 II 因子抑制剂、Xa 因子抑制剂,其有效性不低于华法林,且安全性提高。第三个特点是提高了阿司匹林在急性肺栓塞二级预防中的作用。

肺栓塞的临床表现以突然发生的、不可解释的呼吸困难最为多见,而症状中胸痛比例不高,单纯以胸痛为主要症状的肺栓塞非常少,几乎没有。肺栓塞最重要的是早期诊断,「突然发生的,不可解释的呼吸困难」是诊断肺栓塞临床医生最容易把握的一个临床症状。其他体征包括低氧血症、呼吸频率变化等。

血气分析非常有用,而心电图检查可作为参考,超声心动图有一定的间接证据,最后是 CT 或者肺通气灌注 / 扫描对诊断的意义应当说更大一些。如果付诸治疗,特别是对于术后肺栓塞,需要做介入治疗的话,直接做造影判断得更清楚。

肺栓塞、静脉血栓栓塞是无声而潜在的杀手,其具备了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误诊率的特点,但是多数还是可以预防的。

在介绍肺栓塞的机制问题时,王教授提到,急性静脉血栓是红色血栓,红色血栓的成分有红细胞、血小板、白细胞和血浆蛋白。而急性静脉血栓的主要蛋白是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原和纤维蛋白不一样。为什么肺栓塞溶栓时间窗宽,因为它是可逆的。而急性静脉血栓的核心蛋白则是整合素。

图为人工下腔静脉滤器与血栓内部丝状筛网结构的对比图

在讲课中,王乐民教授展示了一张人工下腔静脉滤器与血栓内部丝状筛网结构的对比图。左侧是下腔静脉滤器。设置静脉滤器的目的是防止下肢静脉血栓回流肺动脉,可预防致命性肺栓塞发生。

而对比右图,这个血栓里面也是网状,两者非常相似。左图血栓跑到滤器的时候和右图静脉内血栓的红细胞堵塞非常相似,王教授将其称为静脉生物滤器。下腔静脉滤器是为了拦截深静脉血栓回流肺动脉,静脉生物滤器是拦截病态细胞回流全身的物理防御屏障。

静脉生物滤器是为了防御形成物理屏障,但血细胞滞留在生物滤器内导致了静脉血栓形成,表现出了双刃剑的另一方面。从疾病的防御变成了一个疾病。而且这是一种辩证的关系来理解的。

王教授以古语「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作类比,静脉血栓栓塞的危险因素无一例外地都与免疫功能显著降低有关,而改善、提高免疫细胞平衡功能将是预防、治疗和康复肺栓塞(静脉血栓栓塞)的最终本质性方法。

编辑:任杨源

在冠心病学科交叉暨介入治疗大会(CMIT)上,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王乐民教授就《肺栓塞的诊疗策略及研究进展》为题进行报告。

图为王乐民教授在冠心病学科交叉暨介入治疗大会作报告 任杨源/摄

肺动脉栓塞的血栓来源主要是深静脉血栓,而且是全身性的。常见的肺栓塞栓子来源包括髂外静脉、股静脉、股深静脉及腘静脉等部位,而大隐静脉、小隐静脉、旋髂浅静脉以及盆腔静脉丛等较为少见。需要强调的是,肺动脉栓塞的主要血栓来源是来源于全身的深静脉系统,但是原位血栓形成的可能性是存在的,特别是老年性肺栓塞。

王教授提到,现在很多医生在找肺栓塞血栓来源时,会用超声或其他造影查是否有下肢深静脉血栓。当发现肺血栓时,如果来源是下肢,那就是下肢;如果不是下肢来源,不好查,就不要去查了。比如盆腔静脉出现了血栓,就目前状态没有办法查。

血栓形成以后会延伸,当随着静脉血流延伸的时候会迁移,移到肺动脉去就引起肺栓塞。如果血栓比较大,或者堵塞面积大会突然造成血流动力学降低,并造成冠脉灌注不足。

获得性易栓症的危险因素包括手术、创伤、高龄、制动、恶性肿瘤、肾病、口服避孕药等。2014 年欧洲版的肺栓塞诊断和治疗指南里,将三个月内的心梗、心衰、房颤、房扑列入了强易患因素,这是 2014 年该欧洲指南的一大变化。

第二大变化是抗凝药物的多样性,抗凝药物除了低分子肝素以外,还包括华法林。现在口服药物里面又出现了 II 因子抑制剂、Xa 因子抑制剂,其有效性不低于华法林,且安全性提高。第三个特点是提高了阿司匹林在急性肺栓塞二级预防中的作用。

肺栓塞的临床表现以突然发生的、不可解释的呼吸困难最为多见,而症状中胸痛比例不高,单纯以胸痛为主要症状的肺栓塞非常少,几乎没有。肺栓塞最重要的是早期诊断,「突然发生的,不可解释的呼吸困难」是诊断肺栓塞临床医生最容易把握的一个临床症状。其他体征包括低氧血症、呼吸频率变化等。

血气分析非常有用,而心电图检查可作为参考,超声心动图有一定的间接证据,最后是 CT 或者肺通气灌注 / 扫描对诊断的意义应当说更大一些。如果付诸治疗,特别是对于术后肺栓塞,需要做介入治疗的话,直接做造影判断得更清楚。

肺栓塞、静脉血栓栓塞是无声而潜在的杀手,其具备了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误诊率的特点,但是多数还是可以预防的。

在介绍肺栓塞的机制问题时,王教授提到,急性静脉血栓是红色血栓,红色血栓的成分有红细胞、血小板、白细胞和血浆蛋白。而急性静脉血栓的主要蛋白是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原和纤维蛋白不一样。为什么肺栓塞溶栓时间窗宽,因为它是可逆的。而急性静脉血栓的核心蛋白则是整合素。

图为人工下腔静脉滤器与血栓内部丝状筛网结构的对比图

在讲课中,王乐民教授展示了一张人工下腔静脉滤器与血栓内部丝状筛网结构的对比图。左侧是下腔静脉滤器。设置静脉滤器的目的是防止下肢静脉血栓回流肺动脉,可预防致命性肺栓塞发生。

而对比右图,这个血栓里面也是网状,两者非常相似。左图血栓跑到滤器的时候和右图静脉内血栓的红细胞堵塞非常相似,王教授将其称为静脉生物滤器。下腔静脉滤器是为了拦截深静脉血栓回流肺动脉,静脉生物滤器是拦截病态细胞回流全身的物理防御屏障。

静脉生物滤器是为了防御形成物理屏障,但血细胞滞留在生物滤器内导致了静脉血栓形成,表现出了双刃剑的另一方面。从疾病的防御变成了一个疾病。而且这是一种辩证的关系来理解的。

王教授以古语「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作类比,静脉血栓栓塞的危险因素无一例外地都与免疫功能显著降低有关,而改善、提高免疫细胞平衡功能将是预防、治疗和康复肺栓塞(静脉血栓栓塞)的最终本质性方法。

编辑:任杨源


相关内容

  • 实用临床手册:8 张图教你轻松掌握急性肺栓塞诊断
  • 急性肺栓塞(PE)的临床表现变化多端,且缺少特异性:其相关的辅助检查不是缺少敏感性,就是需要高端的技术设备且费用不菲:此外,有些辅助检查还存在一定的创伤和风险. 为此,笔者摘录编译了国.内外相关专业组织最新指南 [1].[2].[3]中的精彩诊断图表,希望可以帮助我们相对轻松地应对上述挑战. 急性肺 ...

  • 胆管癌外科专家诊疗共识解读
  • ·8· 临床外科杂志2015年1月第23卷第1期 J Clin Surg ,January 2015,Vol. 23,No. 1 ·专家论坛· 胆管癌外科专家诊疗共识解读 黄志勇 张尊义 [关键词] 胆管癌: 诊断: 治疗 [中图分类号]R735. 8 [文献标识码]C [DOI ]10. 3969 ...

  • "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 附件 "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防控.诊疗.康复 关键技术研究"项目 课题申请指南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二○一一年四月 第一章 申请须知 一.项目总体目标 根据我国脑血管疾病防治急需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和防治体系建设,在"十一五 ...

  • 2015年消化内科年终工作总结
  • 2015年内六科年终工作总结 紧张而有序的2015年即将过去,在这忙绿的一年里,在院领导班子的正确领导下,在医务科.护理部的具体指导下,在内六科科全体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下,科室的业务收入和业务技术水平实现了大幅度的提升,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现总结如下. 一.医德医风和科室建设方面: 全科人员认真学习邓 ...

  • 许剑民:剑斩肿瘤
  • 许剑民 上午9点,中山医院外科大楼一如预料中的熙熙攘攘,病患与家属站满了底楼大厅,而当我走上10楼进入许剑民教授的办公室时,发现许教授办公室出乎意料地简朴,不大的一间屋子里,摆了四五张普通的格子间里常见的隔断式桌子,给人局促之感. 脑子里顿时出现了影视剧里那些主治大夫们宽敞明亮的大办公室和办公桌,不 ...

  • 2015心衰指南
  • 欧版 | 2015急性心衰院前和院内管理指南 发布于:2015-06-01 11:00 点击下载 5月21日,<European Heart Journal>刊发了由欧洲心脏学会(ESC )心力衰竭委员会.欧洲急诊治疗学会和流行病学急诊治疗学会联合制定的<急性心力衰竭院前和院内管理 ...

  • 长城会专访:米玉红教授谈急性肺栓塞诊疗领域的最新进展
  • 最近十年对急性肺栓塞的认识越来越深,急性肺栓塞本身是一种高发病率.高致残率的疾病,仅次于心梗和脑梗,在心血管疾病中排第三位,其致死率也仅次于肿瘤和急性心梗. 目前对急性肺栓塞的研究,从认识到诊断.治疗都有了很大的进展.2014 年 The Lancet 杂志对急性肺栓塞的诊治过程做了一个详细的描述, ...

  • 急诊胸痛患者的识别和诊治流程
  • 胸痛的临床意义 胸痛(chest pain) 指原发于胸部或由躯体其他部位放射到胸部的疼痛.其原因多样,程度不一,且不一定与疾病的部位和严重程度相一致.以急性胸痛.胸部不适为主诉来医院急诊的患者十分常见.虽然没有准确的统计资料,但在我国大中城市的三级甲等医院急诊科,估计这类患者约占5-10%. 胸痛 ...

  • 介入科一.二.三类技术目录
  • 介入科一.二.三类技术目录 卫生部<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卫医政发(2009)18号)文件,将医疗技术分为三类,即第一类.第二类.第三类, 第一类医疗技术是指安全性.有效性确切,医疗机构通过常规管理在临床应用中能确保其安全性.有效性的技术. 第二类医疗技术是指安全性.有效性确切,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