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诗歌常见的表达技巧

鉴赏诗歌常见的表达技巧

鉴赏诗歌常见的表达技巧太子头上的

鉴赏诗歌常见的表达技巧

1.借景抒情。

这种表达技巧是古人常用的一种技法,又叫做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融情人景等,这类诗叫写景诗。王国维说过一切景语皆情语也,这类诗多描绘湖光山色、田园桑麻、草木山石等,诗人把要抒发的情感寄予在所描写的景物之中,或者用景物描写寄托、暗示感情,或者通过渲染环境氛围来烘托情感等,有些景物还被赋予了特定的情感,如晓风、残月、杨柳、雁字等。所以,在鉴赏时,一定要透过特定的环境去把握的情感。

例1.

端 居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此诗的三、四两句从室内的空康移向室外的青苔红树,但不只是客观描绘,而是移情入景,使客观事物对象化,带上浓厚的主观色彩。寂居异乡,平日很少有人来往,阶前长满了青苔,更显寓所的冷寂。在满怀愁绪的诗人眼里,这阶下青苔与红树似乎也在默默相对中呈现出一种无言的愁绪和清冷寥落的意态,表达了悲愁、孤寂和思亲的情感。 例2.

暮春沪水送别

韩 琼

绿暗红稀出凤城,暮云楼阁古今情。行人莫听宫前水,流尽年光是此声。

这首送别诗写得蕴藉含蓄、凝重深沉,跳出禽了送别诗多言离愁别恨的俗套,把错综复杂的隐情、友情、人世沧桑之情、天下兴亡之情,一股脑儿概括为古今情

, 并巧妙地用绿暗红稀暮云宫前水等衰飒形象掬出,收到了融情于景的艺术效果。

2.托物言志

这种手法又叫借物喻人,这类诗也是咏物诗。古人常说诗言志,歌咏言,诗歌往往偏重抒情、言志,诗人借助某种事物的特点,采用象征、兴寄等手法,融人自己的情感,表达自己的志向、品格、精神等,一般分为喻己和喻他两类。

例1.

蝉 虞世南

垂终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虞世南藉居高饮露的蝉来表现自己那种不假良史之辞,不借东风之力,而是凭借自己的垂绘饮清露的超凡脱俗的形象来向世人表明立身高洁的人,不需要外界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播的隐然自得之情。在诗歌里貌似超脱,游离于诗歌的形象蝉之外,其实,在居高声自远的蝉声中,我们完全可以品评出那种自况、自喻、自比清高的节操来。

例2.

赠刘景文 苏 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橙黄橘绿写的是初冬景象,岁寒见橘绿,挫折见节操,借橙黄橘绿赞颂刘景文的高风亮节。

3.从对方着笔

这是古代诗词常用的一种表达技巧,也叫曲笔,即诗人不直抒自己内心的情感,而是从对方着笔,展开想象,是推进一层的写法,这样更加显得情深意厚,并给人以无限的回味和遐想。

例1.

月夜

杜 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哭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此诗题为《 月夜

》,字字从月色中照出。独看双照是诗眼。独看是现实,却从对方着笔,写妻子独看鄜州月忆长安,而自己独看长安月忆鄜州,已包含其中;双照兼有回忆与希望:伤今日之独看,忆往昔的同看,期待未知何时的将来共倚虚幌,对月抒愁。透过历史的月光,可以看到,独看的泪痕里浸透的是天下乱离的悲哀,双照的清辉中闪耀的是四海升平的理想。 例2.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邵郑释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前两句,诗人极力渲染一种孤独寂寞的氛围,为下文正面描写思家,作了情感上的铺垫,更令读者去体会家的亲切、温暖。三、四两句正面写想家,其异于常人之处在于:不是直接写自己如何想念家里人,而是换一种角度,把自己的思念化成对方的思念,极写家里人如何想念自己,使思念之情加倍托出。

4.虚实结合

诗人在诗歌创作中,离不开联想和想象。联想和想象对表现诗歌的主题能起到很好的效果。但联想与想象须有一定的现实根基

现实客观景物或事件。虚实结合是指现实的景、事与想象的景、事互相映衬,交织一起,以达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境界,进而为读者提供广一阔的审美空间。具体说来,这类诗或者借助神仙鬼怪世界、梦境等虚无的境界来反衬现实,或者描绘曾经经历过或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已逝情境,或者设想的还没有发生的未来之境。

例1.

凉州词(其一) 张籍

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无数铃声遥过绩,应驮白练到安西。

诗的前两句分别从远景.和近景的角度描绘了边塞的风光:远景,写出了边塞城镇荒凉萧瑟的气氛,边城暮雨雁飞低;近景则相反,富有朝气,芦笋初生渐欲齐,这些是实写。后两句诗人听到无数驼铃不由怀念起往日平时安西万里疆的丝绸之路上和平繁荣的情景;应驮白练到安西,这些是虚写,一应字,凝聚了多少辛酸而沉痛的感情,表达了对边事的忧愤。

5.乐景衬哀情

戴哀景写乐情的写法这种手法就是通过乐景与哀情的反衬,从而产生强烈的艺术效果,正如王夫之所说的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姜斋诗话》)。

蝶恋花 苏 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首句花褪残红青杏小,既点明春夏之交的时令,也揭示出了春花殆尽、青杏始生的自然界新陈代谢的规律,洋溢着勃勃生机。二、三句写燕子翻飞、绿水绕人家,描绘出这户人家所处的环境,空中轻燕斜飞,舍外绿水环绕,何等幽美安详!虽富情趣,却是以乐景衬哀情。四句说柳絮飘飞,着一又字,则表明词人之看絮飞花落,非止一次,伤春之感、惜春之情自然流露;芳草在古诗词中常用来写愁情,此处亦然,天涯何处无芳草即言愁情无限。因此.这

首词中对絮飞花落等景物的描写,依然浸透着伤春之情。

6.渲染烘托

本是中国画中的一种技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匕渲染衬托,使物象明显突出。用二于诗歌创作,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需要的事物鲜明突出。可以是人烘托人,如《秦罗敷》中借行者少年等的反崖来烘托秦罗敷惊人的美貌;也可以是物烘托物,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僧敲月下门月出惊山鸟等以闹衬静;更多的是物烘托人,如《琵琶行》中三次写江中之月,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唯见江心秋月白,分别烘托了琵琶声的美妙动听、引人人胜和人物凄凉、孤独、悲伤的心情。

例1.

夜归

周 密

夜深归客依莽行,冷鳞依萤聚土腾。村店月昏泥径滑,竹窗抖漏补衣灯。

诗人以冷鳞萤月等意象渲染夜色的凄凉,以夜深仍在田脆、泥径中孤身前行的艰难表现出归家的心切。

例2.

江宁夹口三首(其三) 王安石

落帆江口月黄昏,小店无灯欲闭门。侧出岸沙枫半死,系船应有去年痕。

舟下建溪 方淮深

客航收浦月黄昏,野店无灯欲闭门。倒出岸沙枫半死,系舟扰有去年痕。

这两首诗都写到了客船无灯野(小)店半死枫树,这一切都笼罩在昏黄的月光中,暗淡朦胧,渲染烘托了一种凄迷、萧索、沉寂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孤寂怅惘的心绪。

7.白描

白描,就是用概括、精练、质朴的笔墨,抓住人和事物的主要特征进行描写的方法。它不求细致与文饰,只求神似和形象,寥寥几笔,就能写出典型的轮廓和气质。它原来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也是文学创作的一种表现手法。运用白描手法写人状物,确实能在给人以形象感的同时,增强真实感。

例l .

题竹石牧牛 黄庭坚

子瞻画丛竹怪石,伯时增前坡牧儿骑牛,甚有意态,戏咏。

野次小峥嵘,幽笙相倚绿。阿童三尺捶,御此老般辣。石吾甚爱之,勿遣牛砺角!牛砺角扰可,牛斗残我竹。

第一联野次小峥嵘,幽笙相倚绿使用了白描手法,写出了自然生机,写画中之物几乎全要动起来了,诗人对画作的赞赏、喜爱之情也溢于言表。

例2.

移居(其二) 陶渊明

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

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

此理将不胜,无为忽去兹。衣食当须纪,力耕不吾欺。

这首诗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诗人注意选取农村生活中有典型意义的场面进行白描,比如:登高赋诗、斟酒品尝、躬耕农田、披衣相访。既写了室内生活,也写了室外的生活;既写了躬耕的辛劳,又写了赋诗言笑的畅快。这些不同地点的生活场面,构成一个完整的统一体,充分地表现了农村的那种自由自在的生活气氛,表现了诗人在田园生活中感受到的乐趣。

8.借古伤今、借古讽今

诗人往往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的目的。

例1.

江城子 欧阳炯

晚日金陵岸草平,落霞明,水无情。六代繁华,暗逐逝波声。空有姑苏台上月,如西子镜照江城。

水无情明写落日余辉中金陵城外长江浩荡东去的景色,暗指六朝帝王被历史无情地淘汰,他们荒淫豪奢的生活一去不复返。空有明写六朝繁华已去,只剩月亮高挂,暗寓警示后人不要重蹈覆辙之意。

例2.

泊秦淮 杜 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扰唱《后庭花》。

从字面上看,写的就是夜泊秦淮,表面上似乎把批评的矛头直指不知亡国恨的商女飞但这其实是曲笔。因为商女唱什么,是由达官贵族决定的。所以,犹唱二字将历史、现实和想象的未来纳入读者的视野,既有辛辣的讽刺、深沉的哀痛、无限的感慨,更有隐忧国事的清醒。这样,读者通过对诗作的品读,可以对晚唐的政治腐败有切实的感受。

9.用典

就是在诗歌中援引史实、使用典故,或者化用前人的诗句。古诗很讲究用典,这既可使诗歌语言精练,又可增强内容的丰富性、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可收到言简意丰、耐人寻味的效果,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古今人们用典的方式多种多样,一般有明用、暗用、正用和反用四种方式。如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成功地运用了五个典故:孙权、刘裕、刘义隆等,诗人借助这些历史事实,含蓄、自然而又充分地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感情。

例l .

柳梢青·送卢梅坡 刘过

泛菊杯深,吹梅角远,同在京城。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遂舟行。

李清照的词《永遇乐》有染柳烟浓,吹梅笛怨之句,吹梅角远化用了李词,写在春天的时候他们携手踏青,欣赏那冰肌玉骨的梅花,聆听那余韵悠长的笛声。远,写笛声悠长。一个远字,展现了他们胜日寻芳的愉快心情。这两句词,不仅形象地再现了他们欢会的场面,还巧妙地暗示了他们欢会时间的短暂,不过是从秋到春,为下文匆匆二字埋下了伏笔。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遂舟行这三句词,化用苏味道的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正月十五夜》)和贺铸的明月多情随枕尾(《惜双双》)的句意,的心像飞尘一样,时时紧跟在卢梅坡的马后,又象明月一样处处追随在卢梅坡的舟旁。生动地把对友人的无限深情和刻骨相思刻画了出来,深化了主题,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10.以动衬静,动静结合

在一些写景诗里,根据侧重点的不同,有时只写静景或动景,有时则动、静景兼写,进而达到动静结合、相映成趣的艺术效果。

例1.

雨后池上 刘放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一、二两句以水面平明镜照枪楹等写出了荷花池塘雨后幽美迷人的静态。三、四两句用忽起垂杨舞及垂杨叶上的雨滴被风吹到荷叶上发出的万点声等,表现了雨后池上的一种动态之美。本诗既写出了静态,又写出了动态,以静显动,又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组成了一幅

鉴赏诗歌常见的表达技巧

鉴赏诗歌常见的表达技巧太子头上的

鉴赏诗歌常见的表达技巧

1.借景抒情。

这种表达技巧是古人常用的一种技法,又叫做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融情人景等,这类诗叫写景诗。王国维说过一切景语皆情语也,这类诗多描绘湖光山色、田园桑麻、草木山石等,诗人把要抒发的情感寄予在所描写的景物之中,或者用景物描写寄托、暗示感情,或者通过渲染环境氛围来烘托情感等,有些景物还被赋予了特定的情感,如晓风、残月、杨柳、雁字等。所以,在鉴赏时,一定要透过特定的环境去把握的情感。

例1.

端 居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此诗的三、四两句从室内的空康移向室外的青苔红树,但不只是客观描绘,而是移情入景,使客观事物对象化,带上浓厚的主观色彩。寂居异乡,平日很少有人来往,阶前长满了青苔,更显寓所的冷寂。在满怀愁绪的诗人眼里,这阶下青苔与红树似乎也在默默相对中呈现出一种无言的愁绪和清冷寥落的意态,表达了悲愁、孤寂和思亲的情感。 例2.

暮春沪水送别

韩 琼

绿暗红稀出凤城,暮云楼阁古今情。行人莫听宫前水,流尽年光是此声。

这首送别诗写得蕴藉含蓄、凝重深沉,跳出禽了送别诗多言离愁别恨的俗套,把错综复杂的隐情、友情、人世沧桑之情、天下兴亡之情,一股脑儿概括为古今情

, 并巧妙地用绿暗红稀暮云宫前水等衰飒形象掬出,收到了融情于景的艺术效果。

2.托物言志

这种手法又叫借物喻人,这类诗也是咏物诗。古人常说诗言志,歌咏言,诗歌往往偏重抒情、言志,诗人借助某种事物的特点,采用象征、兴寄等手法,融人自己的情感,表达自己的志向、品格、精神等,一般分为喻己和喻他两类。

例1.

蝉 虞世南

垂终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虞世南藉居高饮露的蝉来表现自己那种不假良史之辞,不借东风之力,而是凭借自己的垂绘饮清露的超凡脱俗的形象来向世人表明立身高洁的人,不需要外界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播的隐然自得之情。在诗歌里貌似超脱,游离于诗歌的形象蝉之外,其实,在居高声自远的蝉声中,我们完全可以品评出那种自况、自喻、自比清高的节操来。

例2.

赠刘景文 苏 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橙黄橘绿写的是初冬景象,岁寒见橘绿,挫折见节操,借橙黄橘绿赞颂刘景文的高风亮节。

3.从对方着笔

这是古代诗词常用的一种表达技巧,也叫曲笔,即诗人不直抒自己内心的情感,而是从对方着笔,展开想象,是推进一层的写法,这样更加显得情深意厚,并给人以无限的回味和遐想。

例1.

月夜

杜 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哭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此诗题为《 月夜

》,字字从月色中照出。独看双照是诗眼。独看是现实,却从对方着笔,写妻子独看鄜州月忆长安,而自己独看长安月忆鄜州,已包含其中;双照兼有回忆与希望:伤今日之独看,忆往昔的同看,期待未知何时的将来共倚虚幌,对月抒愁。透过历史的月光,可以看到,独看的泪痕里浸透的是天下乱离的悲哀,双照的清辉中闪耀的是四海升平的理想。 例2.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邵郑释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前两句,诗人极力渲染一种孤独寂寞的氛围,为下文正面描写思家,作了情感上的铺垫,更令读者去体会家的亲切、温暖。三、四两句正面写想家,其异于常人之处在于:不是直接写自己如何想念家里人,而是换一种角度,把自己的思念化成对方的思念,极写家里人如何想念自己,使思念之情加倍托出。

4.虚实结合

诗人在诗歌创作中,离不开联想和想象。联想和想象对表现诗歌的主题能起到很好的效果。但联想与想象须有一定的现实根基

现实客观景物或事件。虚实结合是指现实的景、事与想象的景、事互相映衬,交织一起,以达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境界,进而为读者提供广一阔的审美空间。具体说来,这类诗或者借助神仙鬼怪世界、梦境等虚无的境界来反衬现实,或者描绘曾经经历过或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已逝情境,或者设想的还没有发生的未来之境。

例1.

凉州词(其一) 张籍

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无数铃声遥过绩,应驮白练到安西。

诗的前两句分别从远景.和近景的角度描绘了边塞的风光:远景,写出了边塞城镇荒凉萧瑟的气氛,边城暮雨雁飞低;近景则相反,富有朝气,芦笋初生渐欲齐,这些是实写。后两句诗人听到无数驼铃不由怀念起往日平时安西万里疆的丝绸之路上和平繁荣的情景;应驮白练到安西,这些是虚写,一应字,凝聚了多少辛酸而沉痛的感情,表达了对边事的忧愤。

5.乐景衬哀情

戴哀景写乐情的写法这种手法就是通过乐景与哀情的反衬,从而产生强烈的艺术效果,正如王夫之所说的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姜斋诗话》)。

蝶恋花 苏 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首句花褪残红青杏小,既点明春夏之交的时令,也揭示出了春花殆尽、青杏始生的自然界新陈代谢的规律,洋溢着勃勃生机。二、三句写燕子翻飞、绿水绕人家,描绘出这户人家所处的环境,空中轻燕斜飞,舍外绿水环绕,何等幽美安详!虽富情趣,却是以乐景衬哀情。四句说柳絮飘飞,着一又字,则表明词人之看絮飞花落,非止一次,伤春之感、惜春之情自然流露;芳草在古诗词中常用来写愁情,此处亦然,天涯何处无芳草即言愁情无限。因此.这

首词中对絮飞花落等景物的描写,依然浸透着伤春之情。

6.渲染烘托

本是中国画中的一种技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匕渲染衬托,使物象明显突出。用二于诗歌创作,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需要的事物鲜明突出。可以是人烘托人,如《秦罗敷》中借行者少年等的反崖来烘托秦罗敷惊人的美貌;也可以是物烘托物,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僧敲月下门月出惊山鸟等以闹衬静;更多的是物烘托人,如《琵琶行》中三次写江中之月,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唯见江心秋月白,分别烘托了琵琶声的美妙动听、引人人胜和人物凄凉、孤独、悲伤的心情。

例1.

夜归

周 密

夜深归客依莽行,冷鳞依萤聚土腾。村店月昏泥径滑,竹窗抖漏补衣灯。

诗人以冷鳞萤月等意象渲染夜色的凄凉,以夜深仍在田脆、泥径中孤身前行的艰难表现出归家的心切。

例2.

江宁夹口三首(其三) 王安石

落帆江口月黄昏,小店无灯欲闭门。侧出岸沙枫半死,系船应有去年痕。

舟下建溪 方淮深

客航收浦月黄昏,野店无灯欲闭门。倒出岸沙枫半死,系舟扰有去年痕。

这两首诗都写到了客船无灯野(小)店半死枫树,这一切都笼罩在昏黄的月光中,暗淡朦胧,渲染烘托了一种凄迷、萧索、沉寂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孤寂怅惘的心绪。

7.白描

白描,就是用概括、精练、质朴的笔墨,抓住人和事物的主要特征进行描写的方法。它不求细致与文饰,只求神似和形象,寥寥几笔,就能写出典型的轮廓和气质。它原来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也是文学创作的一种表现手法。运用白描手法写人状物,确实能在给人以形象感的同时,增强真实感。

例l .

题竹石牧牛 黄庭坚

子瞻画丛竹怪石,伯时增前坡牧儿骑牛,甚有意态,戏咏。

野次小峥嵘,幽笙相倚绿。阿童三尺捶,御此老般辣。石吾甚爱之,勿遣牛砺角!牛砺角扰可,牛斗残我竹。

第一联野次小峥嵘,幽笙相倚绿使用了白描手法,写出了自然生机,写画中之物几乎全要动起来了,诗人对画作的赞赏、喜爱之情也溢于言表。

例2.

移居(其二) 陶渊明

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

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

此理将不胜,无为忽去兹。衣食当须纪,力耕不吾欺。

这首诗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诗人注意选取农村生活中有典型意义的场面进行白描,比如:登高赋诗、斟酒品尝、躬耕农田、披衣相访。既写了室内生活,也写了室外的生活;既写了躬耕的辛劳,又写了赋诗言笑的畅快。这些不同地点的生活场面,构成一个完整的统一体,充分地表现了农村的那种自由自在的生活气氛,表现了诗人在田园生活中感受到的乐趣。

8.借古伤今、借古讽今

诗人往往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的目的。

例1.

江城子 欧阳炯

晚日金陵岸草平,落霞明,水无情。六代繁华,暗逐逝波声。空有姑苏台上月,如西子镜照江城。

水无情明写落日余辉中金陵城外长江浩荡东去的景色,暗指六朝帝王被历史无情地淘汰,他们荒淫豪奢的生活一去不复返。空有明写六朝繁华已去,只剩月亮高挂,暗寓警示后人不要重蹈覆辙之意。

例2.

泊秦淮 杜 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扰唱《后庭花》。

从字面上看,写的就是夜泊秦淮,表面上似乎把批评的矛头直指不知亡国恨的商女飞但这其实是曲笔。因为商女唱什么,是由达官贵族决定的。所以,犹唱二字将历史、现实和想象的未来纳入读者的视野,既有辛辣的讽刺、深沉的哀痛、无限的感慨,更有隐忧国事的清醒。这样,读者通过对诗作的品读,可以对晚唐的政治腐败有切实的感受。

9.用典

就是在诗歌中援引史实、使用典故,或者化用前人的诗句。古诗很讲究用典,这既可使诗歌语言精练,又可增强内容的丰富性、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可收到言简意丰、耐人寻味的效果,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古今人们用典的方式多种多样,一般有明用、暗用、正用和反用四种方式。如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成功地运用了五个典故:孙权、刘裕、刘义隆等,诗人借助这些历史事实,含蓄、自然而又充分地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感情。

例l .

柳梢青·送卢梅坡 刘过

泛菊杯深,吹梅角远,同在京城。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遂舟行。

李清照的词《永遇乐》有染柳烟浓,吹梅笛怨之句,吹梅角远化用了李词,写在春天的时候他们携手踏青,欣赏那冰肌玉骨的梅花,聆听那余韵悠长的笛声。远,写笛声悠长。一个远字,展现了他们胜日寻芳的愉快心情。这两句词,不仅形象地再现了他们欢会的场面,还巧妙地暗示了他们欢会时间的短暂,不过是从秋到春,为下文匆匆二字埋下了伏笔。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遂舟行这三句词,化用苏味道的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正月十五夜》)和贺铸的明月多情随枕尾(《惜双双》)的句意,的心像飞尘一样,时时紧跟在卢梅坡的马后,又象明月一样处处追随在卢梅坡的舟旁。生动地把对友人的无限深情和刻骨相思刻画了出来,深化了主题,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10.以动衬静,动静结合

在一些写景诗里,根据侧重点的不同,有时只写静景或动景,有时则动、静景兼写,进而达到动静结合、相映成趣的艺术效果。

例1.

雨后池上 刘放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一、二两句以水面平明镜照枪楹等写出了荷花池塘雨后幽美迷人的静态。三、四两句用忽起垂杨舞及垂杨叶上的雨滴被风吹到荷叶上发出的万点声等,表现了雨后池上的一种动态之美。本诗既写出了静态,又写出了动态,以静显动,又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组成了一幅


相关内容

  • 诗歌鉴赏技巧
  •  一、怎样快速把握一首诗歌的基本内容      在考场上,一道诗歌鉴赏题留给考生的时间仅有六七分钟,快速把握诗歌的基本内容是考生做题的关键,也是鉴赏的基础。方法有以下三点:   (一)关注诗题、诗眼、诗注   在诗歌阅读中,我们触目所及的首先是诗题,诗题往往体现了一首诗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趣、手法 ...

  • 古诗词鉴赏题答题技巧
  • 古诗词鉴赏题答题技巧 解答古诗歌鉴赏题要注意三个方面: 一是整体感知,即阅读诗歌时不忘题目.作者.注解,注意辨析诗歌类别. 二是意象情感,即把握意象意境,并透过意象意境揣摩诗人所要抒发的感情. 三是答题要求,即审读题干,弄清要求,有针对性作答. 有时还要根据赋分确定答题详略.答题时一般遵循先观点后分 ...

  •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之修辞手法]教案
  • 2013高考备考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之修辞手法>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诗歌中常用的修辞技巧及诗歌鉴赏中修辞技巧的命题特点 2.学会结合具体诗句分析修辞技巧的运用. 3.掌握和规范诗歌鉴赏修辞技巧题目的答题步骤. 教学过程 导入:播放歌曲<虞美人>(邓丽君) 虞美人 [南唐 ...

  • 中考语文诗词鉴赏技巧
  • 中考语文诗词鉴赏技巧 一.思想感情.语言特色 1.体会思想情感 情感是诗词的灵魂.诗词中的情感:有的委婉缠绵,有的激昂澎湃,有的沉郁,有的张扬.情感的抒发方式也有所不同:有的直抒胸臆,有的借景抒情,有的托物言志.体会诗词的思想情感就是要把握诗词的情感基调,站在时代的高度,对古诗词中流露出来的情感.观 ...

  • 高考语文 古代诗歌鉴赏之选择题常见错项例析
  • 十一.古代诗歌鉴赏 (一)诗歌鉴赏考点分析 古代诗歌的考查主要包括对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进行初步的鉴赏,对作品的思想内容进行评价.所谓初步鉴赏指的是对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作概要的赏析,无需引经据典,也不需要拿试卷以外的作品进行比较,只需对作品本身的特点进行鉴赏.当然,如果诗句用到的典故是 ...

  • 中考古诗词鉴赏答题技巧历年高考古诗词鉴赏
  • 中考古诗词鉴赏答题技巧 历年中考古诗词鉴赏,考生失分严重,得分率低,而各地中考的古诗词鉴赏(3~5分),也是学生的难点,表现在对诗歌的题材.主题.写法没有明确的思路,答题时没有鉴赏的步骤,语言组织混乱.根据全国各地中考诗词鉴赏的要求,归纳鉴赏四步法. 一 抓修辞 古诗词奖赏中的修辞,最多的当算比喻. ...

  • 1.语文---古诗文鉴赏
  • 古诗文鉴赏 易混淆概念辨析 一.表达技巧和表现手法的区别: (一).表达技巧:在诗歌鉴赏里,表达技巧往往就是表现手法.艺术手法.表达技巧包括: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对偶.衬托.借代.对比 1. 表达方式:描写.议论.抒情.抒情包括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直接抒情就是直抒胸臆,间 ...

  •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
  • 歌鉴赏不但能提高人们的文学审美情趣,而且能培养人们的良好文化涵养,所以自1993年诗歌鉴赏在高考试题中出现以来,就深受广大中学语文教师好评。但由于考生文化底蕴薄弱,诗歌鉴赏题的得分率一直偏低。以前诗歌鉴赏的复习,往往强调指导学生认真分辨题型、明确试题选项常见的错误方式、掌握一定的解题技巧等。20xx ...

  • 写景抒情诗歌专题讲座
  • 专题讲座 高中语文"写景抒情"诗词赏析教学研究 李冬梅(北京市永定路中学.中学高级教师) 一.古典诗歌"写景抒情"专题教学之价值 (一)古典诗歌在民族文化传承上的重要地位 中国是诗的国度.余秋雨先生说:" 在欧洲,作为古代经典最醒目的标志,是一尊尊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