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造价工程师复习心得
2016年12月15日,造价师成绩尘埃落定。怀着兴奋又忐忑的心情,我打开查询网站,案例分析113分,心里的悬着的一块石头落地了„„
05年毕业后到一家施工单位工作,后来顺利的通过了二建。工作四年后跳槽到了现在的单位,我请原单位帮我转注册,那边提出了很多繁琐的手续,我陷入了尴尬的境地。后来和媳妇商量,一不做二不休,考一建,从此我踏上了漫长的考证之路,我一直勉励自己:“一切伟大的行动和思想,都有一个微不足道的开始”。
四年通过一建和造价,不好不坏,还是满意的。再见,我的考证生涯„„ 回想这一路的征程,酸甜苦辣潮水一般袭来,一路多少坎坷,只有自己清楚,走在冬天寒冷街上,心里暖暖的。回家和媳妇商量,应该抛砖引玉,把自己的经验、教训与后来者分享,如果能给和我一样资质平平却又不甘沉沦的朋友增加一点信心,也就足够了。
古人喜欢讲“道术”,造价工程师的考试也有“道术”。这里讲的道术不是驱邪、伏魔、降妖、辟谷…… “道”是原则,“术”是方法。
第一部分“道”
1、考证不是“重在参与”,要当作“救命稻草”。
如果你仅把一建、造价考试当作“锦上添花”,那我断定你几乎看不到胜利的曙光了(天才除外)。你将进入那个永无止境、循环往复的黑暗里,直到精疲力竭,狼狈退出为止。所以,如果你抱着找捷径的态度来读这篇文章,趁此打住,不要浪费时间。
《士兵突击》中的许三多资质驽钝,大家都认为他蠢笨的无药可救,可他最后成了“兵王”,连长高城评价许三多的成功:“他做每一件小事的时候,都像救命稻草一样抓着,有一天我一看,嚯……好家伙,他抱着的是已经让我仰望的参天大树了。”故事纯属虚构,道理货真价实。
三国时的诸葛亮凭借益州的财力和兵力,讨伐拥有并、幽、兖、凉等十二个州的曹魏。凉州产战马,幽燕出豪杰,曹魏在经济、军事实力当时完全可以同时抗衡蜀汉和东吴。云贵川人习惯步战,在人高马大的北方政权曹魏面前理应处处下风,可是诸
葛亮的军队排着整齐的方阵,举着“兴复汉室”的大旗六次北伐,曹魏的将士畏惧蜀兵像遇到狮子老虎一样。鸡蛋,从外打破是食物,从内打破是生命。
其实我要讲的是“信念”。
2、玩的时候好好放松,学的时候要集中注意力。
世界上什么最重要?时间?金钱?答案是你的注意力。一个人所有的成就几乎都是依靠集中注意力来获得的。想想看,有没有一件事,你吊儿郎当又做得出类拔萃?几乎没有。只有全神贯注才能达到“心流”的状态,我觉得那种全身心投入之后的感觉就像“度年如日”或“白驹过隙”。当你达到这种状态,你会特别享受,那种感觉就是谁阻止我学习,我就和谁急。
《庄子》里有一个粘蝉老人的寓言:孔子到楚国去,看到路边一个粘蝉的老人,粘蝉像捡石子一样轻松。孔子向老人请教,老人有这么一段精彩的自我剖析:“……我安定自己的身心,就像一棵老树干;我用手举竿,就像树干上的一截树杈。面对天地之大,万物之多,我的心全神贯注地放在蝉的翅膀上。你想啊,我心无杂念,不让万物的纷繁干扰我对蝉翼的聚精会神,做到这一点,粘到蝉还不容易吗?”
其实我要讲的是“专注”。
3、你要战胜的不是别人,恰恰是你自己。
现实中有一些意思的现象:很多白手起家的商人会在较短的时间里集聚了非常多财富,像胡雪岩;一些很小的势力会在很短的时间里扩张到一个国家,像洪秀全……这种现象叫做滚雪球。
有一道数学题很好的诠释了这个雪球效应:荷塘里有—片荷叶,它每天会增长—倍,30天会长满整个荷塘。在最初的20天里,人们很可能会忽略荷叶面积的变化,直到第27天,荷叶不过才占荷塘的1/8,第28天也还只有1/4,但是第29天就长满—半,第30天就会长满整个荷塘。
造价师学习也符合这个滚雪球效应。很多朋友开始学习都有这种感觉:坐在那里都困难更不用说看书了,那感觉就像如坐针毡,一会想喝水,一会想吃东西,思绪满天飞,一页也看不明白。半天下来检查学习进度,不免灰心丧气,把书本一抛玩两天先,过两天再从头开始学,恶性循环。他们看着厚厚的四本教材,很自然的发出感概:这种效率,再多的时间也不够用啊!!!
当有人夸我学习能力强的时候,我都觉得好笑,因为他可能从来没有坚持一段时间试试。万事开头难,当你坚持一周,你就开始觉得入门了,当你坚持一月,你就养成习惯了,当你坚持两月你就上瘾了,哪天你没学习,就会觉得不舒服。当你学习上瘾的时候,什么也阻止不了你了。只要坚持每天都学习,学习能力会越学越强,学习速度也会越来越快。考试前一天,我一天看四遍案例教材,二十分钟完成一道案例题,我相信按照我说的做,你也可以做到。
其实我想强调的是“恒心”。
第二部分“术”
大道至简,从道衍生出的术却纷繁复杂,不可胜数。我仅把自己觉得实用的两条拿出来和朋友分享。其实做到这两条,也足够应付考试了。
1、 买教材,选老师。
①教材
个人不赞成买盗版教材或是借老考生的教材。盗版的或别人涂改过的旧教材看起来、摸起来都不舒服,无形中影响你的情绪,如果把教材比作衣服,你会选择别人穿过的衣服吗?你会选择买二十块钱的地摊货参加朋友的婚礼吗?既然已经决心考证,在任何时候都要考试相关的事情放在优先照顾的地位,想想这个证书至少可以用到65岁,会给你带来一生的财富。就像是让母鸡下蛋,又不想喂它粮食。《素书》有一句是“薄施厚望者不报”。不是迷信,是态度。
②老师
好的老师会让你茅塞顿开,一日千里。老师经验丰富,知道我们会在哪里摔跟头,所以跟着老师系统性的复习,你将会稳稳的走向成功。向朋友们推荐我考证生涯中遇到的几位好老师。
《工程造价管理》:达江,精讲班两遍。达江老师讲课抑扬顿挫,知识点讲解的很细致,听他的课很享受。我一建的《工程经济》和造价的《造价管理》都是听达江老师的课,全部一次高分通过。
《工程计价》:王玲,精讲班两遍。王老师可以说是造价考试的全能讲师,语速较快,重点突出,一句废话没有,非常值得信赖。一建的《实务》和造价的《工程计价》都听过她的课,从没让我失望。
《技术与计量》:李毅佳,精讲班两遍,习题班一遍。李老师凭借多年的教学经验,在考生里有很好的口碑,跟着李老师走,通过《技术与计量》那是必须的。
《工程案例》:左红军、王英。左大师三遍;王老师计量一章两遍。左大师风趣幽默,思路清晰,概念准确,授课严谨„„听他的课,会上瘾的,绝对神一样的存在。我看过不少老师的计量那一章,最后觉得还是王英老师的有条理,务必要优先学习。不要听很多老师说放弃案例最后一题云云。2015年,我放弃了案例第六题,考了83分,血的教训啊!六十四拜都拜了就差这一哆嗦。计量要学,其实根本没有你想的那么难。
怎么才能找到这些老师的视频呢?建议大家找阿虎,他的Q号:1747094408,我买过他的全套资料,现实中并不相识。他乐意把很多资料无偿和大家分享,赢得了很多网友的口碑,他的渠道资料价格也很公道,值得信赖。花小钱,办大事,何乐不为,不要对自己的前途太吝啬了啊!
善意提醒:以教材为纲领,不要贪多,复习资料和视频不是越多越好,每一科找1到2个老师的视频,反复多看几遍就可以了。案例之外的三科,课上老师讲的习题基本够用了,觉得没把握,可以再学习习题班。案例要把书上老师重点画出来的例题多做几遍,做的时候把教材放在一边,不要看答案,个人独立完成。每做完一遍在题目旁边标注一道,五次写一个“正”字。做到考试前每道经典题都写完一个“正”字,你就会像面壁十年的达摩祖师一样,破壁而出了。
2、 和时间做朋友。
做任何事都需要消耗时间,做大事消耗大时间,做小事消耗小时间,不消耗时间的工作是虚工作。考证一定要得到家人的支持和祝福。把时间用来学习,陪伴家人的时间会很少,自己和家人都要有心里准备。千万不要一边学习还要一边听家人的牢骚,那叫掣肘,得不偿失。
我们身处一个资讯时代,各种媒体通过不同的形式将大量的有用、无用的资讯向我们铺天盖地倾倒过来。如果你决心通过考试,请在学习的时候关闭所有的网络、把手机调成静音,认认真真的看书学习,学习期间不要喝水、不要吃水果零食、不要接打电话,心中只装着学习。
把握好时间,时间会变成闪光的金子。我这样安排,下载一个番茄钟的手机应用(具体怎么操作请在网上查找),一个番茄钟设置工作时间40分钟,休息10分钟,
每天两个番茄钟。也就是每天学习80分钟。上班的时间好好上班,晚上推掉所有的应酬,拿出大段时间来学习。
至于什么时候开始学习,个人感觉四月份就要开始了,当你痛苦的坚持下来并养成习惯就接近五一,此时每天两门课穿插着学习,防止疲劳,选课的标准是一难配一易。两门课学完后,下两门课开始。案例的时间不能少于学习总时间的一半,如果想两年通过考试,建议先通过案例。周末或者假期要多学,曾经有一个周末,我一天完成了11个番茄钟„„
周末或者假期安排学习也有讲究,把上午考的课程安排在上午学习,下午考的课程安排下午学习,这样养成习惯以后,你的生物钟会自动调整兴奋点。到了考场,你会正常发挥或者超常发挥。相信我,没错的。
PS.应酬在所难免,最多一周一次,不要喝醉,切记切记。
3、 一些有用的细节。
日常要少吃油腻食物,多吃蔬菜、水果,否则脑袋里脂肪过多运转不畅。学习结束,不要上网或者睡觉,看看远方,溜达一会都可以。考证的一年,尽量心无旁骛,不关注与自己无关的事情。
如果想放松换换脑筋,建议读书,读书比看电视上网要对人更有益。如果可以每天坚持写日记就更好了,曾子说“日三省吾身”,我们完全可以在日记里反思每天学习的不足,总结每天的经验。这样你每天都有进步。
既然要考试,就要全力以赴,工作和生活重心都应该向学习上倾斜。考证书就像打仗,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想面面俱到结果总是顾此失彼。如果条件允许,能请假就请假,不能请假就工作中少用几分力,其实我们在单位根本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重要。
考试前的衣食住行都和往常一样,不搞特殊,平常心对待,你就赢了。
考前我和一个朋友闲聊,我说:“一想到要和千军万马一起过独木桥,真让人兴奋啊„„”
朋友,倦了累了的时候,你隐约听到自己内心深处隆隆敲响的战鼓了吗?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造价工程师复习心得
2016年12月15日,造价师成绩尘埃落定。怀着兴奋又忐忑的心情,我打开查询网站,案例分析113分,心里的悬着的一块石头落地了„„
05年毕业后到一家施工单位工作,后来顺利的通过了二建。工作四年后跳槽到了现在的单位,我请原单位帮我转注册,那边提出了很多繁琐的手续,我陷入了尴尬的境地。后来和媳妇商量,一不做二不休,考一建,从此我踏上了漫长的考证之路,我一直勉励自己:“一切伟大的行动和思想,都有一个微不足道的开始”。
四年通过一建和造价,不好不坏,还是满意的。再见,我的考证生涯„„ 回想这一路的征程,酸甜苦辣潮水一般袭来,一路多少坎坷,只有自己清楚,走在冬天寒冷街上,心里暖暖的。回家和媳妇商量,应该抛砖引玉,把自己的经验、教训与后来者分享,如果能给和我一样资质平平却又不甘沉沦的朋友增加一点信心,也就足够了。
古人喜欢讲“道术”,造价工程师的考试也有“道术”。这里讲的道术不是驱邪、伏魔、降妖、辟谷…… “道”是原则,“术”是方法。
第一部分“道”
1、考证不是“重在参与”,要当作“救命稻草”。
如果你仅把一建、造价考试当作“锦上添花”,那我断定你几乎看不到胜利的曙光了(天才除外)。你将进入那个永无止境、循环往复的黑暗里,直到精疲力竭,狼狈退出为止。所以,如果你抱着找捷径的态度来读这篇文章,趁此打住,不要浪费时间。
《士兵突击》中的许三多资质驽钝,大家都认为他蠢笨的无药可救,可他最后成了“兵王”,连长高城评价许三多的成功:“他做每一件小事的时候,都像救命稻草一样抓着,有一天我一看,嚯……好家伙,他抱着的是已经让我仰望的参天大树了。”故事纯属虚构,道理货真价实。
三国时的诸葛亮凭借益州的财力和兵力,讨伐拥有并、幽、兖、凉等十二个州的曹魏。凉州产战马,幽燕出豪杰,曹魏在经济、军事实力当时完全可以同时抗衡蜀汉和东吴。云贵川人习惯步战,在人高马大的北方政权曹魏面前理应处处下风,可是诸
葛亮的军队排着整齐的方阵,举着“兴复汉室”的大旗六次北伐,曹魏的将士畏惧蜀兵像遇到狮子老虎一样。鸡蛋,从外打破是食物,从内打破是生命。
其实我要讲的是“信念”。
2、玩的时候好好放松,学的时候要集中注意力。
世界上什么最重要?时间?金钱?答案是你的注意力。一个人所有的成就几乎都是依靠集中注意力来获得的。想想看,有没有一件事,你吊儿郎当又做得出类拔萃?几乎没有。只有全神贯注才能达到“心流”的状态,我觉得那种全身心投入之后的感觉就像“度年如日”或“白驹过隙”。当你达到这种状态,你会特别享受,那种感觉就是谁阻止我学习,我就和谁急。
《庄子》里有一个粘蝉老人的寓言:孔子到楚国去,看到路边一个粘蝉的老人,粘蝉像捡石子一样轻松。孔子向老人请教,老人有这么一段精彩的自我剖析:“……我安定自己的身心,就像一棵老树干;我用手举竿,就像树干上的一截树杈。面对天地之大,万物之多,我的心全神贯注地放在蝉的翅膀上。你想啊,我心无杂念,不让万物的纷繁干扰我对蝉翼的聚精会神,做到这一点,粘到蝉还不容易吗?”
其实我要讲的是“专注”。
3、你要战胜的不是别人,恰恰是你自己。
现实中有一些意思的现象:很多白手起家的商人会在较短的时间里集聚了非常多财富,像胡雪岩;一些很小的势力会在很短的时间里扩张到一个国家,像洪秀全……这种现象叫做滚雪球。
有一道数学题很好的诠释了这个雪球效应:荷塘里有—片荷叶,它每天会增长—倍,30天会长满整个荷塘。在最初的20天里,人们很可能会忽略荷叶面积的变化,直到第27天,荷叶不过才占荷塘的1/8,第28天也还只有1/4,但是第29天就长满—半,第30天就会长满整个荷塘。
造价师学习也符合这个滚雪球效应。很多朋友开始学习都有这种感觉:坐在那里都困难更不用说看书了,那感觉就像如坐针毡,一会想喝水,一会想吃东西,思绪满天飞,一页也看不明白。半天下来检查学习进度,不免灰心丧气,把书本一抛玩两天先,过两天再从头开始学,恶性循环。他们看着厚厚的四本教材,很自然的发出感概:这种效率,再多的时间也不够用啊!!!
当有人夸我学习能力强的时候,我都觉得好笑,因为他可能从来没有坚持一段时间试试。万事开头难,当你坚持一周,你就开始觉得入门了,当你坚持一月,你就养成习惯了,当你坚持两月你就上瘾了,哪天你没学习,就会觉得不舒服。当你学习上瘾的时候,什么也阻止不了你了。只要坚持每天都学习,学习能力会越学越强,学习速度也会越来越快。考试前一天,我一天看四遍案例教材,二十分钟完成一道案例题,我相信按照我说的做,你也可以做到。
其实我想强调的是“恒心”。
第二部分“术”
大道至简,从道衍生出的术却纷繁复杂,不可胜数。我仅把自己觉得实用的两条拿出来和朋友分享。其实做到这两条,也足够应付考试了。
1、 买教材,选老师。
①教材
个人不赞成买盗版教材或是借老考生的教材。盗版的或别人涂改过的旧教材看起来、摸起来都不舒服,无形中影响你的情绪,如果把教材比作衣服,你会选择别人穿过的衣服吗?你会选择买二十块钱的地摊货参加朋友的婚礼吗?既然已经决心考证,在任何时候都要考试相关的事情放在优先照顾的地位,想想这个证书至少可以用到65岁,会给你带来一生的财富。就像是让母鸡下蛋,又不想喂它粮食。《素书》有一句是“薄施厚望者不报”。不是迷信,是态度。
②老师
好的老师会让你茅塞顿开,一日千里。老师经验丰富,知道我们会在哪里摔跟头,所以跟着老师系统性的复习,你将会稳稳的走向成功。向朋友们推荐我考证生涯中遇到的几位好老师。
《工程造价管理》:达江,精讲班两遍。达江老师讲课抑扬顿挫,知识点讲解的很细致,听他的课很享受。我一建的《工程经济》和造价的《造价管理》都是听达江老师的课,全部一次高分通过。
《工程计价》:王玲,精讲班两遍。王老师可以说是造价考试的全能讲师,语速较快,重点突出,一句废话没有,非常值得信赖。一建的《实务》和造价的《工程计价》都听过她的课,从没让我失望。
《技术与计量》:李毅佳,精讲班两遍,习题班一遍。李老师凭借多年的教学经验,在考生里有很好的口碑,跟着李老师走,通过《技术与计量》那是必须的。
《工程案例》:左红军、王英。左大师三遍;王老师计量一章两遍。左大师风趣幽默,思路清晰,概念准确,授课严谨„„听他的课,会上瘾的,绝对神一样的存在。我看过不少老师的计量那一章,最后觉得还是王英老师的有条理,务必要优先学习。不要听很多老师说放弃案例最后一题云云。2015年,我放弃了案例第六题,考了83分,血的教训啊!六十四拜都拜了就差这一哆嗦。计量要学,其实根本没有你想的那么难。
怎么才能找到这些老师的视频呢?建议大家找阿虎,他的Q号:1747094408,我买过他的全套资料,现实中并不相识。他乐意把很多资料无偿和大家分享,赢得了很多网友的口碑,他的渠道资料价格也很公道,值得信赖。花小钱,办大事,何乐不为,不要对自己的前途太吝啬了啊!
善意提醒:以教材为纲领,不要贪多,复习资料和视频不是越多越好,每一科找1到2个老师的视频,反复多看几遍就可以了。案例之外的三科,课上老师讲的习题基本够用了,觉得没把握,可以再学习习题班。案例要把书上老师重点画出来的例题多做几遍,做的时候把教材放在一边,不要看答案,个人独立完成。每做完一遍在题目旁边标注一道,五次写一个“正”字。做到考试前每道经典题都写完一个“正”字,你就会像面壁十年的达摩祖师一样,破壁而出了。
2、 和时间做朋友。
做任何事都需要消耗时间,做大事消耗大时间,做小事消耗小时间,不消耗时间的工作是虚工作。考证一定要得到家人的支持和祝福。把时间用来学习,陪伴家人的时间会很少,自己和家人都要有心里准备。千万不要一边学习还要一边听家人的牢骚,那叫掣肘,得不偿失。
我们身处一个资讯时代,各种媒体通过不同的形式将大量的有用、无用的资讯向我们铺天盖地倾倒过来。如果你决心通过考试,请在学习的时候关闭所有的网络、把手机调成静音,认认真真的看书学习,学习期间不要喝水、不要吃水果零食、不要接打电话,心中只装着学习。
把握好时间,时间会变成闪光的金子。我这样安排,下载一个番茄钟的手机应用(具体怎么操作请在网上查找),一个番茄钟设置工作时间40分钟,休息10分钟,
每天两个番茄钟。也就是每天学习80分钟。上班的时间好好上班,晚上推掉所有的应酬,拿出大段时间来学习。
至于什么时候开始学习,个人感觉四月份就要开始了,当你痛苦的坚持下来并养成习惯就接近五一,此时每天两门课穿插着学习,防止疲劳,选课的标准是一难配一易。两门课学完后,下两门课开始。案例的时间不能少于学习总时间的一半,如果想两年通过考试,建议先通过案例。周末或者假期要多学,曾经有一个周末,我一天完成了11个番茄钟„„
周末或者假期安排学习也有讲究,把上午考的课程安排在上午学习,下午考的课程安排下午学习,这样养成习惯以后,你的生物钟会自动调整兴奋点。到了考场,你会正常发挥或者超常发挥。相信我,没错的。
PS.应酬在所难免,最多一周一次,不要喝醉,切记切记。
3、 一些有用的细节。
日常要少吃油腻食物,多吃蔬菜、水果,否则脑袋里脂肪过多运转不畅。学习结束,不要上网或者睡觉,看看远方,溜达一会都可以。考证的一年,尽量心无旁骛,不关注与自己无关的事情。
如果想放松换换脑筋,建议读书,读书比看电视上网要对人更有益。如果可以每天坚持写日记就更好了,曾子说“日三省吾身”,我们完全可以在日记里反思每天学习的不足,总结每天的经验。这样你每天都有进步。
既然要考试,就要全力以赴,工作和生活重心都应该向学习上倾斜。考证书就像打仗,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想面面俱到结果总是顾此失彼。如果条件允许,能请假就请假,不能请假就工作中少用几分力,其实我们在单位根本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重要。
考试前的衣食住行都和往常一样,不搞特殊,平常心对待,你就赢了。
考前我和一个朋友闲聊,我说:“一想到要和千军万马一起过独木桥,真让人兴奋啊„„”
朋友,倦了累了的时候,你隐约听到自己内心深处隆隆敲响的战鼓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