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做功

11.4 认识动能和势能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机械能,知道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分别与哪些因素有关。

(2)知道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可以相互转化,并能解释自然界中机械能相互转化的现象。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描述所观察各种能量现象的主要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

(2)通过探究动能和势能分别跟哪些因素有关,学习运用控制变量研究问题的方法,进一步加强科学方法教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探究实验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敢于探索创新的科学精神及交流合作的团队意识。

【教学重点】

建立动能和势能的概念,理解影响动能和势能大小的因素。

【教学难点】

能的概念。

【教学过程】

引入:以几个小故事引入课题。

新课教学:

一、能

出示斜槽,并演示钢球从斜槽上滚下,在水平桌面上撞击木块,使木块移动了一段距离。让学生分析碰撞过程中,做没做功?

利用学生分析的结果" 钢球对木块做了功" 引入能量的概念:一个物体能够做功,我们就说它具有能量。可见物理学中,能量和功有着密切的联系,能量反映了物体做功的本领。

不同的物体做功的本领也不同。一个物体能够做的功越多,表示这个物体的能量越大。

1、定义:一个物体如果能够对外做功,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具有能量。或者说具有能。

2、单位:国际单位中,能的单位是:焦(J )。

二、动能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物体具有能量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以后我们将逐步认识各种形式的能量。刚才的实验中钢球撞击木块能够做功,但若将钢球停靠在木块一侧(边讲边演示) ,

这时的钢球并不能推动木块做功。只有运动的钢球才能推动木块做功。

1、定义:物体由于运动而能够做功,它们具有的能量叫做动能。

引导学生广泛地列举事例,说明运动的空气、水和各种物体都能够做功,而具有动能。概括出" 一切运动的物体都具有动能。"

列举事例说明:运动的物体具有的动能多少不尽相同。如狂风能吹倒大树,而微风只能使树枝摇动。进而通过演示实验,概括出决定物体动能大小的因素。 演示课本实验,实验可分三步:

①将同一个钢球,从斜面不同高度滚下,让学生观察钢球将木块推动的距离。木块被推动的距离不同,说明钢球对木块做的功不同。木块被推动得越远,表明钢球的动能越大。实验说明:从不同高度滚下的网球,具有不同的动能。

②上面的实验表明钢球从较高处滚下时具有的动能大。那么钢球从不同的高度滚下时有什么不同呢? 我们可通过观察实验来得到结论。将质量相同的两个钢球,同时从斜槽的最高点和接近斜槽底部的位置释放。从最高点滚下的钢球能在水平槽上追上从接近底部滚下的钢球。实验表明从高处滚下的钢球速度大。从而得到结论:物体的动能与速度有关,速度越大,物体的动能越大。

③换用不同质量的钢球,从同一高度让其滚下,让学生观察钢球推动木块的距离。从而得出结论:运动物体的质量越大,动能就越大。

演示实验之后,总结实验结果:运动物体的速度越大,质量越大,动能就越大。

2、动能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物体的动能跟质量和速度有关,速度越大,质量越大,它具有的动能就越多。

三、势能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1、重力势能

举高的铅球,落地时能将地面砸个坑;举高的夯落下时能把木桩打入地里。举高的物体具有的能量叫重力势能。

(1)定义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叫做重力势能。

举起同样高度的铅球和乒乓球,铅球落下时做的功多,具有的重力势能大。铅球举得越高,具有的重力势能就越大。

(2)重力势能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物体被举得越高,质量越大,它具有的重力势能就越多。

引导学生讨论树上结的苹果是否有重力势能? 通过讨论使学生理解" 一个物体能够做功" 的含义。能够做功只是说物体具有了做功的" 本领" ,但不一定做了功。树上结的苹果虽然没有做功,但只要它从树上掉下来就能做功,所以我们说它具有重力势能。

2、弹性势能

同学们都玩过用橡皮筋弹射纸弹的游戏,拉长的橡皮筋能给纸弹一个力,并推动纸弹移一段距离,从而对纸弹做了功。同样拉弯的弓、压缩的弹簧也能够

做功,它们都具有能量,这种能量叫做弹性势能,它是由于物体发生弹性变形变而具有的能量。

(1)定义:物体由于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叫做弹性势能。

解释弹性形变:物体受到外力作用而发生的形状变化,叫做形变。如果外力撤消,物体能恢复原状,这种形变叫做弹性形变。列举事例说明物体的弹性形变。如:拉长的弹簧,压扁的皮球,弯曲的钢锯条,上紧的钟表发条等。

将两个性质相同弹簧,压缩到不同的长度。先后将拉紧弹簧的绳烧断,两次砝码被弹起的高度不同。弹簧压得越紧,放松时它做的功越多,表示它的弹性势能越大。

(2)弹性势能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弹性物体的弹性越强,形变越大,它具有的弹性势能就越多。

四、机械能的转化

让学生分析静止在桌面上的钢球是否具有能量?(具有重力势能) 继而让

学生分析在桌面上滚动的钢球具有什么能? 通过分析得知滚动的钢球既有动能,又有势能。

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一个物体既有动能,又有势能,那么动能和势能的和就是它的总机械能。

1、定义:物体的动能和势能统称为老框框能。

2、大量的实验事实表明:物体的动能和势能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有摩擦等阻力时,在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中,机械能会不断减少。

五、课堂小结:老师问学生,我们这一堂课讲了哪些内容,由学生总结,老师做补充。

六、布置作业:课后自我评价与作业。

11.4 认识动能和势能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机械能,知道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分别与哪些因素有关。

(2)知道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可以相互转化,并能解释自然界中机械能相互转化的现象。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描述所观察各种能量现象的主要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

(2)通过探究动能和势能分别跟哪些因素有关,学习运用控制变量研究问题的方法,进一步加强科学方法教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探究实验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敢于探索创新的科学精神及交流合作的团队意识。

【教学重点】

建立动能和势能的概念,理解影响动能和势能大小的因素。

【教学难点】

能的概念。

【教学过程】

引入:以几个小故事引入课题。

新课教学:

一、能

出示斜槽,并演示钢球从斜槽上滚下,在水平桌面上撞击木块,使木块移动了一段距离。让学生分析碰撞过程中,做没做功?

利用学生分析的结果" 钢球对木块做了功" 引入能量的概念:一个物体能够做功,我们就说它具有能量。可见物理学中,能量和功有着密切的联系,能量反映了物体做功的本领。

不同的物体做功的本领也不同。一个物体能够做的功越多,表示这个物体的能量越大。

1、定义:一个物体如果能够对外做功,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具有能量。或者说具有能。

2、单位:国际单位中,能的单位是:焦(J )。

二、动能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物体具有能量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以后我们将逐步认识各种形式的能量。刚才的实验中钢球撞击木块能够做功,但若将钢球停靠在木块一侧(边讲边演示) ,

这时的钢球并不能推动木块做功。只有运动的钢球才能推动木块做功。

1、定义:物体由于运动而能够做功,它们具有的能量叫做动能。

引导学生广泛地列举事例,说明运动的空气、水和各种物体都能够做功,而具有动能。概括出" 一切运动的物体都具有动能。"

列举事例说明:运动的物体具有的动能多少不尽相同。如狂风能吹倒大树,而微风只能使树枝摇动。进而通过演示实验,概括出决定物体动能大小的因素。 演示课本实验,实验可分三步:

①将同一个钢球,从斜面不同高度滚下,让学生观察钢球将木块推动的距离。木块被推动的距离不同,说明钢球对木块做的功不同。木块被推动得越远,表明钢球的动能越大。实验说明:从不同高度滚下的网球,具有不同的动能。

②上面的实验表明钢球从较高处滚下时具有的动能大。那么钢球从不同的高度滚下时有什么不同呢? 我们可通过观察实验来得到结论。将质量相同的两个钢球,同时从斜槽的最高点和接近斜槽底部的位置释放。从最高点滚下的钢球能在水平槽上追上从接近底部滚下的钢球。实验表明从高处滚下的钢球速度大。从而得到结论:物体的动能与速度有关,速度越大,物体的动能越大。

③换用不同质量的钢球,从同一高度让其滚下,让学生观察钢球推动木块的距离。从而得出结论:运动物体的质量越大,动能就越大。

演示实验之后,总结实验结果:运动物体的速度越大,质量越大,动能就越大。

2、动能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物体的动能跟质量和速度有关,速度越大,质量越大,它具有的动能就越多。

三、势能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1、重力势能

举高的铅球,落地时能将地面砸个坑;举高的夯落下时能把木桩打入地里。举高的物体具有的能量叫重力势能。

(1)定义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叫做重力势能。

举起同样高度的铅球和乒乓球,铅球落下时做的功多,具有的重力势能大。铅球举得越高,具有的重力势能就越大。

(2)重力势能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物体被举得越高,质量越大,它具有的重力势能就越多。

引导学生讨论树上结的苹果是否有重力势能? 通过讨论使学生理解" 一个物体能够做功" 的含义。能够做功只是说物体具有了做功的" 本领" ,但不一定做了功。树上结的苹果虽然没有做功,但只要它从树上掉下来就能做功,所以我们说它具有重力势能。

2、弹性势能

同学们都玩过用橡皮筋弹射纸弹的游戏,拉长的橡皮筋能给纸弹一个力,并推动纸弹移一段距离,从而对纸弹做了功。同样拉弯的弓、压缩的弹簧也能够

做功,它们都具有能量,这种能量叫做弹性势能,它是由于物体发生弹性变形变而具有的能量。

(1)定义:物体由于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叫做弹性势能。

解释弹性形变:物体受到外力作用而发生的形状变化,叫做形变。如果外力撤消,物体能恢复原状,这种形变叫做弹性形变。列举事例说明物体的弹性形变。如:拉长的弹簧,压扁的皮球,弯曲的钢锯条,上紧的钟表发条等。

将两个性质相同弹簧,压缩到不同的长度。先后将拉紧弹簧的绳烧断,两次砝码被弹起的高度不同。弹簧压得越紧,放松时它做的功越多,表示它的弹性势能越大。

(2)弹性势能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弹性物体的弹性越强,形变越大,它具有的弹性势能就越多。

四、机械能的转化

让学生分析静止在桌面上的钢球是否具有能量?(具有重力势能) 继而让

学生分析在桌面上滚动的钢球具有什么能? 通过分析得知滚动的钢球既有动能,又有势能。

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一个物体既有动能,又有势能,那么动能和势能的和就是它的总机械能。

1、定义:物体的动能和势能统称为老框框能。

2、大量的实验事实表明:物体的动能和势能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有摩擦等阻力时,在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中,机械能会不断减少。

五、课堂小结:老师问学生,我们这一堂课讲了哪些内容,由学生总结,老师做补充。

六、布置作业:课后自我评价与作业。


相关内容

  • 初中物理性质
  • 一.选择题(共7小题) 1.如图所示电路图,把端点A .B 接在电压U 不变的电源两端,只闭合开关S1,电压表的示数为U1,电流表A1的示数为I1.把端点C .D 接同一电源两端,只闭合开关S2,电压表的示数为U2,电流表A2的示数为I2.把端点 A .D 接同一电源两端,只闭合开关S1,电压表的示 ...

  • 教案初中物理_功率
  • 第三节 功 率 课前准备 一.新课标学习要求 1.知识与技能 理解功率的概念及功率表示的物理意义 掌握功率的单位及计算公式:P =W ,并能利用公式进行计算. t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比较做功的快慢,能够判断出功率的大小决定于什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比较做功的快慢,培养学生动脑思考问题的 ...

  • 初中物理教学中类比法的妙用
  • 初中物理教学中的类比法 贺疃中学 杨秀双 类比法是指在新事物同已知事物间具有类似方面作比较.类比法是人们所熟知几种逻辑推理中,最富有创造性的.科学史上很多重大发现.发明,往往发端于类比,类比被誉为科学活动中的引路人.因此,作为一种科学方法,类比法在物理教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通过类比,在引入教学课题, ...

  • "控制变量法"在初中物理中的应用
  • "控制变量法"在初中物理中的应用 保安中学 张李卫 摘要:本文系统的介绍了控制变量法思想在初中阶段的应用:1.定义相关物理量:2.进行有关探究实验:3.解决有关物理问题. 关键字:控制变量法 定义 探究 解决问题 控制变量法是物理学中应用较多的一种思维和实验方法,在物理教学.学习 ...

  • 第十三章 内能与热机单元总复习
  • 初中物理 第十三章 内能与热机单元总复习 教学目标:1.掌握温度计有使用 2.理解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途径 3.理解比热容.热值及其应用 教学重.难点:1.能区分温度.内能.热量三者的关系 2.能利用比热容.热值.效率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知识构建 二.考点突破 训练点 1.温度计的使用 关键题 ...

  • 初中物理功和功率知识点及练习题
  • (一) 功 1) 概念:如果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并沿着力的方向移动一段距离,这个力就对物体做了功 2) 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缺一不可: a) 一是要有力的作用 b) 二是物体沿着力的方向通过一段距离.(注意力作用 的阶段性) 3) 三种情况对物体没有做功(适当加点分解原理) a) 有力作用在物体上,但 ...

  • 初中物理 内能知识点
  • 第十三章 内能 第1节 分子热运动 1.扩散现象: 定义: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扩散现象说明:①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②分子之间有间隙. 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发生扩散现象,只是扩散的快慢不同,气体间扩散速度最快,固体间扩散速度最慢.汽化.升华等物态变化过程也 ...

  • 热机(初中物理)题目精选
  • 改变世界的热机 1.内燃机在做功冲程中, 高温气体迅速膨胀而做功, 此时气体的温度和内能变经的情况是( ) A .温度降低,内能减小 B .温度不变,内能不变 C .温度升高,内能增大 D .温度降低,内能增大 2.某四冲程汽油机的转速是1500R /min ,那么1min 里,该汽油机的冲程数和燃 ...

  • 初中物理"电功率"教学研究与案例评析
  • 初中物理"电功率"教学研究与案例评析 王京燕(北京汇文中学,中学高级) <电功率>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既是重点,也是难点内容.它是在理解电功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概念,电功率不仅是在已有电学知识的基础上的实际应用,是整个初中电学知识的综合和总结,而且是进一步学习电学的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