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歌中的景物描写方式

古典诗歌中的景物描写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掌握各种景物描写方式的特点及其表达效果。

2.能从诗歌的景物描写中认知诗人采用了何种描写方式。

教学重点:赏析诗歌中的景物描写方式。

教学难点:举一反三,形成较强的赏析景物描写的能力。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二、景物描写的构成

景物描写的构成即景物的选取,景物的特点,景物组成的景象。

【示例】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题。

由画溪三箬至合溪

[清] 余怀

画舫随风入画溪,秋高天阔五峰低。

绿萝僧院孤烟外,红树人家小阁西。

箬水长清鱼可数,篁山将尽鸟空啼。

桃源不是无寻处,枫叶纷纷路转迷。

(一)景物的选取

问题:这首诗的颔联和颈联选取了哪些景物?

明确:绿萝、僧院、炊烟、红树、人家、溪水、游鱼、飞鸟和青山。

(二)景物的特点

问题:这首诗的颔联和颈联选取了哪些景物?它们分别有什么特点?

明确:袅袅飘升的炊烟、绿萝环绕的僧院、红树点缀的人家、清澈见底的溪水、粼粼可数的游鱼、声声啼叫的飞鸟和长满翠竹的青山。

(三)景物组成的景象

问题:这首诗的颔联和颈联选取了哪些景物?它们分别有什么特点?形成了怎样的画面?

明确:袅袅飘升的炊烟、绿萝环绕的僧院、红树点缀的人家、清澈见底的溪水、粼粼可数的游鱼、声声啼叫的飞鸟和长满翠竹的青山:形成了一幅层次分明、动静相宜、清幽秀丽的江南山水画。

三、景物描写的方式

(一)景物描写的角度

1.立足点:在行舟中。

2.视角:仰视、俯瞰、远眺、近观。

【拓展】杜甫的《登高》一诗中,表明作者的视角是从仰视高远的天空到近处的飞鸟的两句是 , 。(过渡)

(二)景物描写的技巧

1.远近结合(上一部分总结得来)

表达效果:内容丰富、层次分明。

2.动静结合 【引入】

鸟鸣涧 [唐]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深涧中。

明确:用山鸟的鸣叫写出了春涧的幽静。

讲解:以静写动(这种情况较为少见,但也有我们熟知的,如“遥看瀑布挂前川”,这里的“挂”字将动态的瀑布写成了静态的画卷。

表达效果:动静相宜、意境和谐

【引入】

龙潭夜坐

[明] 王守仁

何处花香入夜清,石林茅屋隔溪声。

幽人月出每孤往,栖鸟山空时一鸣。

草露不辞芒屦湿,松风偏与葛衣轻。

临流欲写猗兰意,江北江南无限情。

问题:从这首诗歌的首联和颔联来看,诗人是基于哪些感官选取的景物。

解析:人的感官包括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

明确:嗅觉:夜色中清幽淡雅的花香。听觉:潺潺的溪水声、鸟儿的鸣叫声、松林之风。视觉:草上露水。

3.综合运用多种感官

表达效果:画面生动、体验真切

【引入】

江畔独步寻花

[唐] 杜 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问题:这首诗的三、四句是如何描绘出春天的动人景象的?

明确:“时时舞”与“恰恰啼”分别从时态和音韵上写出了蝶的舞姿可爱和莺的歌声动人,舞和歌的细节不仅渲染出春意闹的情趣,同时也传递出诗人心中的愉悦与快意。无此二处细节,也就无此诗的情趣。

4.细节描写(工笔)

【强化】

春夜喜雨

[唐] 杜 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种锦官城。

解析:抓住典型细节,工笔细描,精妙传神地渲染出春雨迷蒙、色彩迷离的氛围。 表达效果:渲染烘托,精妙传神

【引入】

商山早行

(唐)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问题:这首诗的颔联描绘了旅途早行的景象,诗人采用的是什么描写技巧?

明确:白描,每个景物都未加修饰和渲染,直接将它们组合起来。

5.白描

【拓展】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陶渊明《归园田居》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王维《山居秋暝》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

表达效果:简单质朴、真实传神。

四、课堂小结

五、布置作业

配套活页训练卷P337第2题。

【备用/衔接】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回答问题。

山雨

[宋]翁 卷

一夜满林星月白,亦无云气亦无雷。

平明忽见溪流急,知是他山落雨来。

山雨

[清]何绍基

短笠团团避树枝,初凉天气野行宜。

溪云到处自相聚,山雨忽来人不知。

马上衣巾任沾湿,村边瓜豆也离披。

新晴尽放峰峦出,万瀑齐飞又一奇。

问题:这两首诗都描写了山雨,在描写技巧上有什么不同?

明确:翁诗采用侧面描写,通过对雨前、雨后之景的描绘写出了山雨的特点;何诗则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除侧面描绘山雨之奇外,还有中间两联正面描绘山雨的特征。

3.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

表达效果:相互补充、形象鲜明

六、板书设计

古典诗歌中的景物描写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掌握各种景物描写方式的特点及其表达效果。

2.能从诗歌的景物描写中认知诗人采用了何种描写方式。

教学重点:赏析诗歌中的景物描写方式。

教学难点:举一反三,形成较强的赏析景物描写的能力。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二、景物描写的构成

景物描写的构成即景物的选取,景物的特点,景物组成的景象。

【示例】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题。

由画溪三箬至合溪

[清] 余怀

画舫随风入画溪,秋高天阔五峰低。

绿萝僧院孤烟外,红树人家小阁西。

箬水长清鱼可数,篁山将尽鸟空啼。

桃源不是无寻处,枫叶纷纷路转迷。

(一)景物的选取

问题:这首诗的颔联和颈联选取了哪些景物?

明确:绿萝、僧院、炊烟、红树、人家、溪水、游鱼、飞鸟和青山。

(二)景物的特点

问题:这首诗的颔联和颈联选取了哪些景物?它们分别有什么特点?

明确:袅袅飘升的炊烟、绿萝环绕的僧院、红树点缀的人家、清澈见底的溪水、粼粼可数的游鱼、声声啼叫的飞鸟和长满翠竹的青山。

(三)景物组成的景象

问题:这首诗的颔联和颈联选取了哪些景物?它们分别有什么特点?形成了怎样的画面?

明确:袅袅飘升的炊烟、绿萝环绕的僧院、红树点缀的人家、清澈见底的溪水、粼粼可数的游鱼、声声啼叫的飞鸟和长满翠竹的青山:形成了一幅层次分明、动静相宜、清幽秀丽的江南山水画。

三、景物描写的方式

(一)景物描写的角度

1.立足点:在行舟中。

2.视角:仰视、俯瞰、远眺、近观。

【拓展】杜甫的《登高》一诗中,表明作者的视角是从仰视高远的天空到近处的飞鸟的两句是 , 。(过渡)

(二)景物描写的技巧

1.远近结合(上一部分总结得来)

表达效果:内容丰富、层次分明。

2.动静结合 【引入】

鸟鸣涧 [唐]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深涧中。

明确:用山鸟的鸣叫写出了春涧的幽静。

讲解:以静写动(这种情况较为少见,但也有我们熟知的,如“遥看瀑布挂前川”,这里的“挂”字将动态的瀑布写成了静态的画卷。

表达效果:动静相宜、意境和谐

【引入】

龙潭夜坐

[明] 王守仁

何处花香入夜清,石林茅屋隔溪声。

幽人月出每孤往,栖鸟山空时一鸣。

草露不辞芒屦湿,松风偏与葛衣轻。

临流欲写猗兰意,江北江南无限情。

问题:从这首诗歌的首联和颔联来看,诗人是基于哪些感官选取的景物。

解析:人的感官包括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

明确:嗅觉:夜色中清幽淡雅的花香。听觉:潺潺的溪水声、鸟儿的鸣叫声、松林之风。视觉:草上露水。

3.综合运用多种感官

表达效果:画面生动、体验真切

【引入】

江畔独步寻花

[唐] 杜 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问题:这首诗的三、四句是如何描绘出春天的动人景象的?

明确:“时时舞”与“恰恰啼”分别从时态和音韵上写出了蝶的舞姿可爱和莺的歌声动人,舞和歌的细节不仅渲染出春意闹的情趣,同时也传递出诗人心中的愉悦与快意。无此二处细节,也就无此诗的情趣。

4.细节描写(工笔)

【强化】

春夜喜雨

[唐] 杜 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种锦官城。

解析:抓住典型细节,工笔细描,精妙传神地渲染出春雨迷蒙、色彩迷离的氛围。 表达效果:渲染烘托,精妙传神

【引入】

商山早行

(唐)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问题:这首诗的颔联描绘了旅途早行的景象,诗人采用的是什么描写技巧?

明确:白描,每个景物都未加修饰和渲染,直接将它们组合起来。

5.白描

【拓展】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陶渊明《归园田居》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王维《山居秋暝》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

表达效果:简单质朴、真实传神。

四、课堂小结

五、布置作业

配套活页训练卷P337第2题。

【备用/衔接】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回答问题。

山雨

[宋]翁 卷

一夜满林星月白,亦无云气亦无雷。

平明忽见溪流急,知是他山落雨来。

山雨

[清]何绍基

短笠团团避树枝,初凉天气野行宜。

溪云到处自相聚,山雨忽来人不知。

马上衣巾任沾湿,村边瓜豆也离披。

新晴尽放峰峦出,万瀑齐飞又一奇。

问题:这两首诗都描写了山雨,在描写技巧上有什么不同?

明确:翁诗采用侧面描写,通过对雨前、雨后之景的描绘写出了山雨的特点;何诗则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除侧面描绘山雨之奇外,还有中间两联正面描绘山雨的特征。

3.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

表达效果:相互补充、形象鲜明

六、板书设计


相关内容

  • 古典诗歌中景物描写的具体作用及分析
  • 古典诗歌写景的作用 景,是诗歌表达感情的重要凭依,理解诗歌中的景对我们把握一首诗的思想感情非常重要.如何理解诗歌中的景?首先看诗歌是如何描写景的,然后分析其具有怎样的特点,最后把握其作用.下面,我们将从写景的作用.写景的方法.景与情的关系等三个方面帮助大家理解诗歌中的景. 诗歌中写景的作用,主要可以 ...

  • 鉴赏诗歌的形象
  • 古代诗歌鉴赏 第一节 鉴赏诗歌的形象 考情分析--把握高考之脉 新课标<考试大纲>表述为:"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本考点介绍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能力层级为D级.分析<考试大纲>及近几年各地高考试题可以看出: (1)古典诗歌中的形象包括景物形 ...

  • 描写ding2
  • 诗歌鉴赏的艺术技巧 --写景手法之描写 [教学目标] 1.了解诗歌写景技巧的命题方式 2.能准确辨析诗歌鉴赏中写景句的手法(重点难点) [导学流程] 一. 考点阐释 1."景物描写技巧"是高考诗歌鉴赏试题"鉴赏文学作品语言和表达技巧"的一项重要考查内容.在鉴赏 ...

  •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答题方法(自己整理打印版)
  •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答题方法 杨传益 鉴赏诗歌的形象(一) 人物形象 设问方式: 1.请分析抒情主人公当时的心情: 2.这首诗歌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形象? 方法点拨: 1.在整体理解的基础上,从诗句中确定人物形象的身份:从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情.细节.侧面描写中剖析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 2.要知人论世,关注 ...

  • 借景抒情和情景交融等词的区别
  • 借景抒情与情景交融.寓情于景的区别 借景抒情,或称借物抒情.托物抒情.托物咏志. 借景抒情,情在景之先.是将已有的情附着在景物上借以抒发.这里的景物有强烈的主观色彩. 在这种抒情方式中,景物是描写的实体,诗人的思想感情没有直接外露,它主要通过客观地描写景物来寄寓思想感情,从某种意义上说,诗人处于相对 ...

  • 鉴赏诗歌形象教案设计
  • [教学目标]1.了解诗歌形象的含义: 2.掌握鉴赏诗歌形象的方法.技巧: 3.诗歌形象鉴赏练习 [教学重点]1.找出诗词写了什么形象; 2.鉴赏诗词的具体方法和步骤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明确诗歌形象的含义和分类 ⑴古诗词中的形象,就是诗人借以表达思想感情的具体可感的人物.事物或画面.形象可 ...

  • 中考古诗词阅读考点解读
  • 从近年来各地的中考情况看,古诗词阅读试题不仅考查角度多,形式也活泼多样,充分休现了课标和大纲的要求. 现以2013年各地市的中考古诗词阅读试题为例,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考点解读. 一.概括内容主旨,把握诗歌情感 概括内容主旨,一般要求从整体上对全诗进行赏析,涉及时令.背景.人物.事件.特点等基本要素. ...

  • 高考诗词鉴赏万能公式
  • 高考诗词鉴赏的专用术语 一.诗歌的表达技巧往往表现在三大方面: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 1.表达方式是诗人表达思想感情的重要手段,常见的有记叙.描写.抒情.议论.其中抒情表现得尤其突出,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直接抒情又叫直抒胸臆. 间接抒情常见的有即景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 ...

  • 诗歌赏析之技巧
  • 诗歌鉴赏过程中运用表达技巧类型 表达技巧包括:各种修辞手法.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法. 一.古典诗词中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对比.对偶.反问.设问.反复.互文等. 高考题例 2007年高考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回答问题: 出关① 徐兰 凭山俯海古边州,旆②影风翻见戍楼. 马后桃花马前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