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教案

《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课标分析:根据本节教材相应的《课程标准》内容:“以某种自然灾害为例,简述其发生的主要原因和危害”,本节课的教学用灾害图片和灾害事实,来使学生深刻理解自然灾害的概念。为了使学生真正了解自然灾害的危害及其成因,教学中主要通过长江流域和淮河流域的洪涝灾害案例来引导学生自主分析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影响和产生原因。以此,提高学生分析问题,思考问题的能力。

2.教材分析:本节选自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四章第四节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本节教材内容分为三部分,即自然灾害的概念、自然灾害的危害和中国的洪涝灾害,知识结构清楚,层次分明。自然灾害的概念和危害是学习的基础,核心知识是第三部分——中国的洪涝灾害。

教材对自然灾害的概念部分学习,考虑到知识的完整性,涉及了相关的定义、分类和特征。学生认识了自然灾害的概念以后,教材从世界和中国两个方面使学生体会到了自然灾害的严重危害。并且教材基于中国国情,简要介绍了我国最常见、危害最大的几种灾害:洪涝、干旱、地震,为“中国的洪涝灾害”教学作铺垫。中国的洪涝灾害是本节教学重点,教材采用先摆事实,后讲道理的方式使学生理解我国洪涝灾害的危害和成因。

教材以中国的洪涝灾害为例,说明灾害对人类的危害。进而探讨灾害的成因和防治措施,其目的是让学生正确认识自然灾害现象,提高环境保护和防灾、减灾意识,正确对待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学会分析人为因素对自然灾害发生的影响,树立正确的人地和谐观,这是本节课的重要教育价值。

根据本节教材的编排特点,教师在教学方法上,要重视用图像、音像资料以增强对灾害的感性认识;要注重引导对地理图表数据的阅读分析、收集和运用数据说明地理问题;要注意运用案例的方法,剖析灾害的发生原因、机制和规律。自然灾害的概念,包括自然灾害的定义、特征和类型三部分内容,教材的文字量很少,用了一个图标示自然灾害的一些特征。这部分内容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能区分自然灾害和自然事件,并能结合本地实际。对于自然灾害的危害是需要学生了解的重点之一,使学生知道我国洪涝、干旱、地震是常见的自然灾害,为学习后半部分内容打下了伏笔。中国的洪涝灾害是学习的重点,我国洪涝灾害的原因探

讨又是难点。教学目标要求是通过案例剖析,理解洪涝灾害发生的自然和人为原因,并运用所学知识,了解洪涝灾害发生的地理机制和规律,懂得防御洪涝灾害的一些措施。

3.三维目标定向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自然灾害的概念,说明自然事件与自然灾害的区别;简要描述某种自然灾害发生时的现象和产生的危害。

[2]知道我国1998年长江洪涝灾害灾害发生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因素,并对长江防洪提出建议。

[3]理解我国东部地区雨带活动规律与洪涝灾害发生的相互关联性。

(2)过程与方法

[1]运用图表和资料数据,说明自然灾害对人类造成的巨大危害。

[2]根据图片和资料,综合分析长江(淮河)洪涝灾害发生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3]结合我国洪涝灾害发生和分布的特点,运用所学知识,说明洪涝灾害发生的地理机制和规律。

[4]通过对中国洪涝灾害的剖析,学会举一反三,自主分析其他自然灾害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人类活动可能对自然灾害产生诱发和加剧的影响作用,进一步确立起人地和谐、保护环境的观念,增强防灾、减灾意识,坚定科学发展观。

4、教学重点

我国洪涝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其危害。

5、教学中学生可能遇到的难点

从自然和人文两个方面分析某种灾害的发生原因。

二、学情分析

1.学生在初中的八年级地理上册已经学习了我国的气候特征,知道了我国气候以典型的季风性为主,并且大体了解了季风气候的特点,为现在学习中国洪涝灾害提供了认知的思想基础。

2.学生在七年级地理下册学习了印度的洪涝灾害和季风气候的关系以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在八年级上册又学习了中国的季风气候及其影响,对气候和旱涝灾害有了初步的知识贮备,为现在学习洪涝灾害奠定了良好的知识基础。

3.学生通过亲身经历或者电视、网络、报纸等媒体了解到我国近年来发生的主要自然灾害,有一定的生活体验,学生可通过灾害案例,联系现实生活,应用图表,相互合作探究讨论,有助于对本部分内容的学习和理解。

三、教学方法分析

1.创设情景

教学实践证明,合理有趣的情境创设,可以引导学生快速进入角色,提高课堂效率

2.多媒体演示法

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直观的图片、动画和数字资料,把学生轻松得引入本课,通过形象生动直观地展现相关地理事物和现象,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兴奋点,帮助他们理解课本内容。

3. 讨论合作学习法。

通过组织学生讨论,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机会。

4. 读图分析法、比较探究法、案例分析法

四、学法分析

学生应重视图文转化,通过老师给同学们呈现的多媒体图片及动画,进一步培养学生读图的能力。学生学习过程中应紧密联系教材中的插图及老师给出的动画,

学生根据不同学习内容,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经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和动手操作获得知识。

五、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老师】上个月的11号我们邻国日本发生了9级特大地震,这次地震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给当地居民的生产和生活带来重大影响。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一段相关的视频

【学生】观看视频

设计意图:视频的观看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获得对自然灾害的感性认识。

【老师】从这个视频中我们可以看出地震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带来严重影响,那么除了地震外还有哪些灾害会给我们人类带来影响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

“自然灾害给人类带来的危害”。

新课讲授:

一、自然灾害的概述

1.概念

【老师】自然灾害是指发生在地球表层系统中,能够造成人们生命和财产损失的自然事件。(关键字用红笔勾画出来)在这个概念里我们要明确形成自然灾害的条件,举例帮助学生理解eg.判断在荒芜人烟的地区是否会发生自然灾害

【老师】请大家思考自然灾害按成因和发展过程可以分为几类呢?请举例说明。

【学生】交流讨论举例,教师总结

2.类型(按成因与发生过程)

3.主要特征 老师:请大家解释自然灾害主要特征的含义。

学生:相互交流解释:

设计意图:阅读教材文字,联系生活,相互交流,采用图表形式有利于学生理解,为后面学习提供铺垫。

二、自然灾害的危害

案例1:自然灾害的危害

阅读107页表格“20世纪以来自然灾害的典型事件”以及108页“中国的自然灾害”,四人一组,合作探究以下两个问题:

探究问题1:说明自然灾害危害影响

探究问题2:影响中国最常见和危害范围较广的自然灾害。

学生:四人一组,合作交流,代表发言:

【老师】总结:1自然灾害不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而且还会带

来各种间接损失,甚至影响社会稳定和持续发展。

2在我国的自然灾害中,洪涝和干旱最为常见,并且危害范围较广。

设计意图:通过表格资料和文字阅读资料使学生学会提取信息和分析资料。教师总结重点使学生一目了然。

三、中国的洪涝灾害

(一)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主要的洪涝灾害

1.洪涝灾害的概念:(洪水 雨涝)

【老师】请大家阅读教材108页内容,思考洪水和雨涝的区别?

【学生】阅读文字,相互交流,发言:

设计意图:使学生能够认识到两个概念的区别和联系,明确洪涝灾害的内涵。 案例2:1998年长江流域的洪涝灾害

老师:请阅读P109资料和图4-34,四人一组,合作探究下面问题:

探究问题1:1998年长江流域特大洪水的危害?

探究问题2:1998年长江流域特大洪水的特点?

探究问题3:试分析1998年长江流域特大洪水的的原因是?

学生:四人一组,合作交流,代表发言: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分析98年长江洪涝灾害的危害和形成原因,使学生认识到灾害对人类的影响,提高学生的防灾减灾意识。

(过渡)我们刚才讨论了98年长江流域的洪涝灾害,大家从刚才的阅读材料的表格可以看出,其实,我国的洪涝灾害是很频繁的,而且不止是长江流域,那么我国洪涝灾害频繁发生的原因是什么呢?

(二)我国洪涝灾害频繁发生的原因

案例3:我国洪涝灾害频繁发生的原因

老师:请看我国“冬、夏季风的进退与雨带的推移”图,四人一组,合作探究分析我国洪涝灾害频发的原因,完成后面表格,请组内代表发言:

夏季风进退、强弱与我国降水

学生:四人一组,合作交流,代表发言:

夏季风进退、强弱与我国降水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观看简单地图,鼓励学生自主合作分析我国洪涝灾害频繁发生的原因,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读图能力,总结能力。同时使学生深刻领会我国洪涝灾害频繁发生的原因。

案例4:淮河流域洪涝灾害

老师:看图4-35并且阅读P110和P111页两则淮河流域资料,四人一组,合作探究分析下列两个问题,并请组内代表发言:

探究问题1:从自然和人类活动两个方面,分析淮河流域洪涝灾害频发的原因。

探究问题2:下列措施中,哪些适合在淮河流域治理中实施:

①开挖入长江水道 ②防止凌汛泛滥

③上游植树造林 ④利用中下游洼地。修建蓄洪工程

学生:四人一组,合作交流,代表发言:

降水年际和季节变化大,降雨集中在夏季,多暴雨; 流域内地势比较低平,水流不畅; 中游河道弯曲,下游入海河道淤塞,排水不畅; 流域内植被覆盖率较低,涵养水源能力差。

淮河流域治理措施:①③④

设计意图:锻炼学生综合分析灾害成因的能力,能够针对不同地区分析灾害防御的具体可行措施,增强保护国家国土资源,自我保护的意识。

学习评价:

1. 在我国的自然灾害中,最为常见并且危害范围较广的是

①地震 ②洪涝 ③干旱 ④寒潮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学生:发言:选D。

2. 洪涝灾害的频发,除了自然原因外,还与人类活动有关。下列人类活动可能会引发洪涝灾害的发生或加剧危害程度的是

A.植树造林 B.蓄洪泄洪

C.围湖造田 D.修建水库

学生:发言:选C。

设计意图:通过两道题目的设置,使学生巩固对自然灾害的危害和成因的理解。

探究作业

请查阅资料并列表格分析总结关中地区的主要灾害类型,举例说明造成的损失情况。

设计意图:通过本探究作业,使学生能够联系现实生活环境,结合乡土、乡情地理,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巩固所学知识,并且树立正确的人地观。

学生探究小结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主梳理本节课知识点,来提高学生的概括总结能力,敢于表达的能力,并进一步巩固知识要点。

《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课标分析:根据本节教材相应的《课程标准》内容:“以某种自然灾害为例,简述其发生的主要原因和危害”,本节课的教学用灾害图片和灾害事实,来使学生深刻理解自然灾害的概念。为了使学生真正了解自然灾害的危害及其成因,教学中主要通过长江流域和淮河流域的洪涝灾害案例来引导学生自主分析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影响和产生原因。以此,提高学生分析问题,思考问题的能力。

2.教材分析:本节选自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四章第四节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本节教材内容分为三部分,即自然灾害的概念、自然灾害的危害和中国的洪涝灾害,知识结构清楚,层次分明。自然灾害的概念和危害是学习的基础,核心知识是第三部分——中国的洪涝灾害。

教材对自然灾害的概念部分学习,考虑到知识的完整性,涉及了相关的定义、分类和特征。学生认识了自然灾害的概念以后,教材从世界和中国两个方面使学生体会到了自然灾害的严重危害。并且教材基于中国国情,简要介绍了我国最常见、危害最大的几种灾害:洪涝、干旱、地震,为“中国的洪涝灾害”教学作铺垫。中国的洪涝灾害是本节教学重点,教材采用先摆事实,后讲道理的方式使学生理解我国洪涝灾害的危害和成因。

教材以中国的洪涝灾害为例,说明灾害对人类的危害。进而探讨灾害的成因和防治措施,其目的是让学生正确认识自然灾害现象,提高环境保护和防灾、减灾意识,正确对待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学会分析人为因素对自然灾害发生的影响,树立正确的人地和谐观,这是本节课的重要教育价值。

根据本节教材的编排特点,教师在教学方法上,要重视用图像、音像资料以增强对灾害的感性认识;要注重引导对地理图表数据的阅读分析、收集和运用数据说明地理问题;要注意运用案例的方法,剖析灾害的发生原因、机制和规律。自然灾害的概念,包括自然灾害的定义、特征和类型三部分内容,教材的文字量很少,用了一个图标示自然灾害的一些特征。这部分内容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能区分自然灾害和自然事件,并能结合本地实际。对于自然灾害的危害是需要学生了解的重点之一,使学生知道我国洪涝、干旱、地震是常见的自然灾害,为学习后半部分内容打下了伏笔。中国的洪涝灾害是学习的重点,我国洪涝灾害的原因探

讨又是难点。教学目标要求是通过案例剖析,理解洪涝灾害发生的自然和人为原因,并运用所学知识,了解洪涝灾害发生的地理机制和规律,懂得防御洪涝灾害的一些措施。

3.三维目标定向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自然灾害的概念,说明自然事件与自然灾害的区别;简要描述某种自然灾害发生时的现象和产生的危害。

[2]知道我国1998年长江洪涝灾害灾害发生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因素,并对长江防洪提出建议。

[3]理解我国东部地区雨带活动规律与洪涝灾害发生的相互关联性。

(2)过程与方法

[1]运用图表和资料数据,说明自然灾害对人类造成的巨大危害。

[2]根据图片和资料,综合分析长江(淮河)洪涝灾害发生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3]结合我国洪涝灾害发生和分布的特点,运用所学知识,说明洪涝灾害发生的地理机制和规律。

[4]通过对中国洪涝灾害的剖析,学会举一反三,自主分析其他自然灾害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人类活动可能对自然灾害产生诱发和加剧的影响作用,进一步确立起人地和谐、保护环境的观念,增强防灾、减灾意识,坚定科学发展观。

4、教学重点

我国洪涝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其危害。

5、教学中学生可能遇到的难点

从自然和人文两个方面分析某种灾害的发生原因。

二、学情分析

1.学生在初中的八年级地理上册已经学习了我国的气候特征,知道了我国气候以典型的季风性为主,并且大体了解了季风气候的特点,为现在学习中国洪涝灾害提供了认知的思想基础。

2.学生在七年级地理下册学习了印度的洪涝灾害和季风气候的关系以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在八年级上册又学习了中国的季风气候及其影响,对气候和旱涝灾害有了初步的知识贮备,为现在学习洪涝灾害奠定了良好的知识基础。

3.学生通过亲身经历或者电视、网络、报纸等媒体了解到我国近年来发生的主要自然灾害,有一定的生活体验,学生可通过灾害案例,联系现实生活,应用图表,相互合作探究讨论,有助于对本部分内容的学习和理解。

三、教学方法分析

1.创设情景

教学实践证明,合理有趣的情境创设,可以引导学生快速进入角色,提高课堂效率

2.多媒体演示法

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直观的图片、动画和数字资料,把学生轻松得引入本课,通过形象生动直观地展现相关地理事物和现象,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兴奋点,帮助他们理解课本内容。

3. 讨论合作学习法。

通过组织学生讨论,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机会。

4. 读图分析法、比较探究法、案例分析法

四、学法分析

学生应重视图文转化,通过老师给同学们呈现的多媒体图片及动画,进一步培养学生读图的能力。学生学习过程中应紧密联系教材中的插图及老师给出的动画,

学生根据不同学习内容,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经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和动手操作获得知识。

五、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老师】上个月的11号我们邻国日本发生了9级特大地震,这次地震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给当地居民的生产和生活带来重大影响。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一段相关的视频

【学生】观看视频

设计意图:视频的观看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获得对自然灾害的感性认识。

【老师】从这个视频中我们可以看出地震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带来严重影响,那么除了地震外还有哪些灾害会给我们人类带来影响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

“自然灾害给人类带来的危害”。

新课讲授:

一、自然灾害的概述

1.概念

【老师】自然灾害是指发生在地球表层系统中,能够造成人们生命和财产损失的自然事件。(关键字用红笔勾画出来)在这个概念里我们要明确形成自然灾害的条件,举例帮助学生理解eg.判断在荒芜人烟的地区是否会发生自然灾害

【老师】请大家思考自然灾害按成因和发展过程可以分为几类呢?请举例说明。

【学生】交流讨论举例,教师总结

2.类型(按成因与发生过程)

3.主要特征 老师:请大家解释自然灾害主要特征的含义。

学生:相互交流解释:

设计意图:阅读教材文字,联系生活,相互交流,采用图表形式有利于学生理解,为后面学习提供铺垫。

二、自然灾害的危害

案例1:自然灾害的危害

阅读107页表格“20世纪以来自然灾害的典型事件”以及108页“中国的自然灾害”,四人一组,合作探究以下两个问题:

探究问题1:说明自然灾害危害影响

探究问题2:影响中国最常见和危害范围较广的自然灾害。

学生:四人一组,合作交流,代表发言:

【老师】总结:1自然灾害不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而且还会带

来各种间接损失,甚至影响社会稳定和持续发展。

2在我国的自然灾害中,洪涝和干旱最为常见,并且危害范围较广。

设计意图:通过表格资料和文字阅读资料使学生学会提取信息和分析资料。教师总结重点使学生一目了然。

三、中国的洪涝灾害

(一)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主要的洪涝灾害

1.洪涝灾害的概念:(洪水 雨涝)

【老师】请大家阅读教材108页内容,思考洪水和雨涝的区别?

【学生】阅读文字,相互交流,发言:

设计意图:使学生能够认识到两个概念的区别和联系,明确洪涝灾害的内涵。 案例2:1998年长江流域的洪涝灾害

老师:请阅读P109资料和图4-34,四人一组,合作探究下面问题:

探究问题1:1998年长江流域特大洪水的危害?

探究问题2:1998年长江流域特大洪水的特点?

探究问题3:试分析1998年长江流域特大洪水的的原因是?

学生:四人一组,合作交流,代表发言: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分析98年长江洪涝灾害的危害和形成原因,使学生认识到灾害对人类的影响,提高学生的防灾减灾意识。

(过渡)我们刚才讨论了98年长江流域的洪涝灾害,大家从刚才的阅读材料的表格可以看出,其实,我国的洪涝灾害是很频繁的,而且不止是长江流域,那么我国洪涝灾害频繁发生的原因是什么呢?

(二)我国洪涝灾害频繁发生的原因

案例3:我国洪涝灾害频繁发生的原因

老师:请看我国“冬、夏季风的进退与雨带的推移”图,四人一组,合作探究分析我国洪涝灾害频发的原因,完成后面表格,请组内代表发言:

夏季风进退、强弱与我国降水

学生:四人一组,合作交流,代表发言:

夏季风进退、强弱与我国降水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观看简单地图,鼓励学生自主合作分析我国洪涝灾害频繁发生的原因,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读图能力,总结能力。同时使学生深刻领会我国洪涝灾害频繁发生的原因。

案例4:淮河流域洪涝灾害

老师:看图4-35并且阅读P110和P111页两则淮河流域资料,四人一组,合作探究分析下列两个问题,并请组内代表发言:

探究问题1:从自然和人类活动两个方面,分析淮河流域洪涝灾害频发的原因。

探究问题2:下列措施中,哪些适合在淮河流域治理中实施:

①开挖入长江水道 ②防止凌汛泛滥

③上游植树造林 ④利用中下游洼地。修建蓄洪工程

学生:四人一组,合作交流,代表发言:

降水年际和季节变化大,降雨集中在夏季,多暴雨; 流域内地势比较低平,水流不畅; 中游河道弯曲,下游入海河道淤塞,排水不畅; 流域内植被覆盖率较低,涵养水源能力差。

淮河流域治理措施:①③④

设计意图:锻炼学生综合分析灾害成因的能力,能够针对不同地区分析灾害防御的具体可行措施,增强保护国家国土资源,自我保护的意识。

学习评价:

1. 在我国的自然灾害中,最为常见并且危害范围较广的是

①地震 ②洪涝 ③干旱 ④寒潮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学生:发言:选D。

2. 洪涝灾害的频发,除了自然原因外,还与人类活动有关。下列人类活动可能会引发洪涝灾害的发生或加剧危害程度的是

A.植树造林 B.蓄洪泄洪

C.围湖造田 D.修建水库

学生:发言:选C。

设计意图:通过两道题目的设置,使学生巩固对自然灾害的危害和成因的理解。

探究作业

请查阅资料并列表格分析总结关中地区的主要灾害类型,举例说明造成的损失情况。

设计意图:通过本探究作业,使学生能够联系现实生活环境,结合乡土、乡情地理,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巩固所学知识,并且树立正确的人地观。

学生探究小结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主梳理本节课知识点,来提高学生的概括总结能力,敢于表达的能力,并进一步巩固知识要点。


相关内容

  • 人口与环境教案
  • <情系环保>教案 [教学目的] 1.通过活动,引导学生认识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明确环保的重要性,提高保护环境的意识. 2.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公德,使他们从身边做起,自学地用行动来保护环境. [教学过程] 一.引入情境 1.出示浦江县一些优美的环境照片,并之前提出问题: (1)你看了这组照 ...

  • 高中地理教案
  • 高中地理<固体废弃物污染及其危害>教案 第二节 固体废弃物污染及其危害 [学习目标] 1.通过案例明确固体废弃物是如何成为大气.水.土壤的环境污染源的,明确固体废弃物通 过上述途径对人类造成的危害. 2.通过观察活动,分析城市垃... 点击:811 查阅全文... 高中地理<当代环 ...

  •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教案
  •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教案 发布者: 李建荣 发布时间: 2011-11-20 9:11:05 第一节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荒漠化的含义及其成因. 2.了解荒漠化的危害.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现象的感性认识,理解荒漠化的含义. 2. 通过 ...

  • 自然灾害教案
  •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湘教版] –选修6 1.2 环境问题概述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环境问题的概念及分类. 2.说出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3.归纳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掌握分析材料.归纳总结的方法. 2.通过对环境问题的现象.原因 ...

  • 八年级思想品德(下)集体备课教案
  • 八年级思想品德(下)集体备课教案 第六单元 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第二节人与大自然的不和谐之音 备课教师:郑鸿钰 学习内容: 人与大自然的不和谐之音 教材分析: 本目的内容主要是通过大量的图片来说明自然界面临的威胁,激发学生关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教材从三个层次上介绍了这一内容,首先,让学生了解目 ...

  • 二年级二班环境教育教案
  • 二年级环境教育教案 清 清 水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地球是个大水球: 2.了解水在大自然中的变化: 3.懂得水给我们人类带来的好处.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小朋友你认识水的家族吗? 二.师出示地球仪,提问:你知道地球上海洋多还是陆地多? 1.出示:蓝色部分为海洋,绿色部 ...

  • 环境保护教案
  • 环保教案集锦 八五〇农场中学 班会课教案 主 题:树立环保意识 做文明中学生 教育目标: 通过班会使学生认识到人类只有一个地球,保护地球的环境就是保护我们人类自身.教育学生要积极投身环保活动,增强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同时,也要教育学生从身边做起,自觉主动地去保护校园绿化,美化校园环境,做文明中学生. ...

  • 2.7.2我国的气候特征与主要气象教案1(浙教版八上)
  • 2.7(2)我国的气候特征与主要气象灾害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①了解我国季风气候的类型和分布. ②知道气候变化与动物行为的关系. ③了解气候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以及人类对气候资源的利用. ④ 知道寒潮.台风.洪水等灾害性天气的成因及危害. 2.能力目标 ①学会根据气候资料分析我国季风气候的 ...

  • [我们的水资源]第一课时参考教案
  • 4.1 我们的水资源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常识性介绍水和人类的关系,了解水的污染与防治. 2.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 通过对水资源的了解,使学生懂得了水资源污染的原因其危害,认识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对学生进行国情.节水.环保教育. 教学重点:水与人类的关系:节约用水.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