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法规]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

【阅读全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 456 号  《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已经2006年1月11日国务院第121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6年3月1日起施行。                       总 理  温家宝                        二○○六年一月二十一日 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做好农村五保供养工作,保障农村五保供养对象的正常生活,促进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所称农村五保供养,是指依照本条例规定,在吃、穿、住、医、葬方面给予村民的生活照顾和物质帮助。  第三条 国务院民政部门主管全国的农村五保供养工作;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农村五保供养工作。  乡、民族乡、镇人民政府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农村五保供养工作。  村民委员会协助乡、民族乡、镇人民政府开展农村五保供养工作。  第四条 国家鼓励社会组织和个人为农村五保供养对象和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提供捐助和服务。  第五条 国家对在农村五保供养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第二章 供养对象  第六条 老年、残疾或者未满16周岁的村民,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又无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或者其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无赡养、抚养、扶养能力的,享受农村五保供养待遇。  第七条 享受农村五保供养待遇,应当由村民本人向村民委员会提出申请;因年幼或者智力残疾无法表达意愿的,由村民小组或者其他村民代为提出申请。经村民委员会民主评议,对符合本条例第六条规定条件的,在本村范围内公告;无重大异议的,由村民委员会将评议意见和有关材料报送乡、民族乡、镇人民政府审核。  乡、民族乡、镇人民政府应当自收到评议意见之日起20日内提出审核意见,并将审核意见和有关材料报送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审批。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应当自收到审核意见和有关材料之日起20日内作出审批决定。对批准给予农村五保供养待遇的,发给《农村五保供养证书》;对不符合条件不予批准的,应当书面说明理由。  乡、民族乡、镇人民政府应当对申请人的家庭状况和经济条件进行调查核实;必要时,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可以进行复核。申请人、有关组织或者个人应当配合、接受调查,如实提供有关情况。  第八条 农村五保供养对象不再符合本条例第六条规定条件的,村民委员会或者敬老院等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以下简称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应当向乡、民族乡、镇人民政府报告,由乡、民族乡、镇人民政府审核并报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核准后,核销其《农村五保供养证书》。  农村五保供养对象死亡,丧葬事宜办理完毕后,村民委员会或者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应当向乡、民族乡、镇人民政府报告,由乡、民族乡、镇人民政府报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核准后,核销其《农村五保供养证书》。第三章 供养内容  第九条 农村五保供养包括下列供养内容:  (一)供给粮油、副食品和生活用燃料;  (二)供给服装、被褥等生活用品和零用钱;  (三)提供符合基本居住条件的住房;  (四)提供疾病治疗,对生活不能自理的给予照料;  (五)办理丧葬事宜。  农村五保供养对象未满16周岁或者已满16周岁仍在接受义务教育的,应当保障他们依法接受义务教育所需费用。  农村五保供养对象的疾病治疗,应当与当地农村合作医疗和农村医疗救助制度相衔接。  第十条 农村五保供养标准不得低于当地村民的平均生活水平,并根据当地村民平均生活水平的提高适时调整。  农村五保供养标准,可以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制定,在本行政区域内公布执行,也可以由设区的市级或者县级人民政府制定,报所在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备案后公布执行。  国务院民政部门、国务院财政部门应当加强对农村五保供养标准制定工作的指导。  第十一条 农村五保供养资金,在地方人民政府财政预算中安排。有农村集体经营等收入的地方,可以从农村集体经营等收入中安排资金,用于补助和改善农村五保供养对象的生活。农村五保供养对象将承包土地交由他人代耕的,其收益归该农村五保供养对象所有。具体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  中央财政对财政困难地区的农村五保供养,在资金上给予适当补助。  农村五保供养资金,应当专门用于农村五保供养对象的生活,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贪污、挪用、截留或者私分。第四章 供养形式  第十二条 农村五保供养对象可以在当地的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集中供养,也可以在家分散供养。农村五保供养对象可以自行选择供养形式。  第十三条 集中供养的农村五保供养对象,由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提供供养服务;分散供养的农村五保供养对象,可以由村民委员会提供照料,也可以由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提供有关供养服务。  第十四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把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县级人民政府和乡、民族乡、镇人民政府应当为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提供必要的设备、管理资金,并配备必要的工作人员。  第十五条 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内部民主管理和服务管理制度。  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工作人员应当经过必要的培训。  第十六条 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可以开展以改善农村五保供养对象生活条件为目的的农副业生产。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对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开展农副业生产给予必要的扶持。  第十七条 乡、民族乡、镇人民政府应当与村民委员会或者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签订供养服务协议,保证农村五保供养对象享受符合要求的供养。  村民委员会可以委托村民对分散供养的农村五保供养对象提供照料。第五章 监督管理  第十八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依法加强对农村五保供养工作的监督管理。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和乡、民族乡、镇人民政府应当制定农村五保供养工作的管理制度,并负责督促实施。  第十九条 财政部门应当按时足额拨付农村五保供养资金,确保资金到位,并加强对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管理。  审计机关应当依法加强对农村五保供养资金使用情况的审计。  第二十条 农村五保供养待遇的申请条件、程序、民主评议情况以及农村五保供养的标准和资金使用情况等,应当向社会公告,接受社会监督。  第二十一条 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应当遵守治安、消防、卫生、财务会计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向农村五保供养对象提供符合要求的供养服务,并接受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的监督管理。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二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有关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以及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对符合农村五保供养条件的村民不予批准享受农村五保供养待遇的,或者对不符合农村五保供养条件的村民批准其享受农村五保供养待遇的;  (二)贪污、挪用、截留、私分农村五保供养款物的;  (三)有其他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行为的。  第二十三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村民委员会组成人员贪污、挪用、截留农村五保供养款物的,依法予以罢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违反本条例规定,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工作人员私分、挪用、截留农村五保供养款物的,予以辞退;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四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村民委员会或者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对农村五保供养对象提供的供养服务不符合要求的,由乡、民族乡、镇人民政府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乡、民族乡、镇人民政府有权终止供养服务协议;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第七章 附  则  第二十五条 《农村五保供养证书》由国务院民政部门规定式样,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监制。  第二十六条 本条例自2006年3月1日起施行。1994年1月23日国务院发布的《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同时废止。

(完)

【阅读全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 456 号  《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已经2006年1月11日国务院第121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6年3月1日起施行。                       总 理  温家宝                        二○○六年一月二十一日 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做好农村五保供养工作,保障农村五保供养对象的正常生活,促进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所称农村五保供养,是指依照本条例规定,在吃、穿、住、医、葬方面给予村民的生活照顾和物质帮助。  第三条 国务院民政部门主管全国的农村五保供养工作;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农村五保供养工作。  乡、民族乡、镇人民政府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农村五保供养工作。  村民委员会协助乡、民族乡、镇人民政府开展农村五保供养工作。  第四条 国家鼓励社会组织和个人为农村五保供养对象和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提供捐助和服务。  第五条 国家对在农村五保供养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第二章 供养对象  第六条 老年、残疾或者未满16周岁的村民,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又无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或者其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无赡养、抚养、扶养能力的,享受农村五保供养待遇。  第七条 享受农村五保供养待遇,应当由村民本人向村民委员会提出申请;因年幼或者智力残疾无法表达意愿的,由村民小组或者其他村民代为提出申请。经村民委员会民主评议,对符合本条例第六条规定条件的,在本村范围内公告;无重大异议的,由村民委员会将评议意见和有关材料报送乡、民族乡、镇人民政府审核。  乡、民族乡、镇人民政府应当自收到评议意见之日起20日内提出审核意见,并将审核意见和有关材料报送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审批。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应当自收到审核意见和有关材料之日起20日内作出审批决定。对批准给予农村五保供养待遇的,发给《农村五保供养证书》;对不符合条件不予批准的,应当书面说明理由。  乡、民族乡、镇人民政府应当对申请人的家庭状况和经济条件进行调查核实;必要时,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可以进行复核。申请人、有关组织或者个人应当配合、接受调查,如实提供有关情况。  第八条 农村五保供养对象不再符合本条例第六条规定条件的,村民委员会或者敬老院等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以下简称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应当向乡、民族乡、镇人民政府报告,由乡、民族乡、镇人民政府审核并报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核准后,核销其《农村五保供养证书》。  农村五保供养对象死亡,丧葬事宜办理完毕后,村民委员会或者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应当向乡、民族乡、镇人民政府报告,由乡、民族乡、镇人民政府报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核准后,核销其《农村五保供养证书》。第三章 供养内容  第九条 农村五保供养包括下列供养内容:  (一)供给粮油、副食品和生活用燃料;  (二)供给服装、被褥等生活用品和零用钱;  (三)提供符合基本居住条件的住房;  (四)提供疾病治疗,对生活不能自理的给予照料;  (五)办理丧葬事宜。  农村五保供养对象未满16周岁或者已满16周岁仍在接受义务教育的,应当保障他们依法接受义务教育所需费用。  农村五保供养对象的疾病治疗,应当与当地农村合作医疗和农村医疗救助制度相衔接。  第十条 农村五保供养标准不得低于当地村民的平均生活水平,并根据当地村民平均生活水平的提高适时调整。  农村五保供养标准,可以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制定,在本行政区域内公布执行,也可以由设区的市级或者县级人民政府制定,报所在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备案后公布执行。  国务院民政部门、国务院财政部门应当加强对农村五保供养标准制定工作的指导。  第十一条 农村五保供养资金,在地方人民政府财政预算中安排。有农村集体经营等收入的地方,可以从农村集体经营等收入中安排资金,用于补助和改善农村五保供养对象的生活。农村五保供养对象将承包土地交由他人代耕的,其收益归该农村五保供养对象所有。具体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  中央财政对财政困难地区的农村五保供养,在资金上给予适当补助。  农村五保供养资金,应当专门用于农村五保供养对象的生活,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贪污、挪用、截留或者私分。第四章 供养形式  第十二条 农村五保供养对象可以在当地的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集中供养,也可以在家分散供养。农村五保供养对象可以自行选择供养形式。  第十三条 集中供养的农村五保供养对象,由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提供供养服务;分散供养的农村五保供养对象,可以由村民委员会提供照料,也可以由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提供有关供养服务。  第十四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把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县级人民政府和乡、民族乡、镇人民政府应当为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提供必要的设备、管理资金,并配备必要的工作人员。  第十五条 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内部民主管理和服务管理制度。  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工作人员应当经过必要的培训。  第十六条 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可以开展以改善农村五保供养对象生活条件为目的的农副业生产。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对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开展农副业生产给予必要的扶持。  第十七条 乡、民族乡、镇人民政府应当与村民委员会或者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签订供养服务协议,保证农村五保供养对象享受符合要求的供养。  村民委员会可以委托村民对分散供养的农村五保供养对象提供照料。第五章 监督管理  第十八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依法加强对农村五保供养工作的监督管理。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和乡、民族乡、镇人民政府应当制定农村五保供养工作的管理制度,并负责督促实施。  第十九条 财政部门应当按时足额拨付农村五保供养资金,确保资金到位,并加强对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管理。  审计机关应当依法加强对农村五保供养资金使用情况的审计。  第二十条 农村五保供养待遇的申请条件、程序、民主评议情况以及农村五保供养的标准和资金使用情况等,应当向社会公告,接受社会监督。  第二十一条 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应当遵守治安、消防、卫生、财务会计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向农村五保供养对象提供符合要求的供养服务,并接受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的监督管理。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二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有关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以及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对符合农村五保供养条件的村民不予批准享受农村五保供养待遇的,或者对不符合农村五保供养条件的村民批准其享受农村五保供养待遇的;  (二)贪污、挪用、截留、私分农村五保供养款物的;  (三)有其他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行为的。  第二十三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村民委员会组成人员贪污、挪用、截留农村五保供养款物的,依法予以罢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违反本条例规定,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工作人员私分、挪用、截留农村五保供养款物的,予以辞退;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四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村民委员会或者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对农村五保供养对象提供的供养服务不符合要求的,由乡、民族乡、镇人民政府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乡、民族乡、镇人民政府有权终止供养服务协议;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第七章 附  则  第二十五条 《农村五保供养证书》由国务院民政部门规定式样,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监制。  第二十六条 本条例自2006年3月1日起施行。1994年1月23日国务院发布的《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同时废止。

(完)


相关内容

  • 四川省[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2013)
  • 四川省<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实施办法 (2009年9月22日四川省人民政府第41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 2009年10月28日四川省人民政府令第238号公布 自2010年1月1日起施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做好农村五保供养工作,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根据国务院<农村五保供养工 ...

  • [法律法规]吉林省农村五保供养工作办法
  • [阅读全文]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保障农村五保供养对象的正常生活,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根据<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结合本省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五保供养,是指对符合本办法第六条规定的村民,在吃.穿.住.医.葬方面给予的生活照顾和物质帮助. 第三条 本办法适 ...

  • 什么是村务公开
  • 李小姐 022 23835255 天津市 西青区 付村津涞公路天马造纸有限公司院内(外贸服 装) 全旗嘎查.村支部书记.主任培训班 "村务公开"讲解稿 大家好,我是旗民政局干部伊拉特,今天受单位领导委托参加本次培训班,担任"村务公开"的讲解任务,对我来讲担子重 ...

  • 农村养老问题法律研究
  • 第26卷第4期2008年4月 河北法学 H ebei L aw S cience Vol. 26, No. 4Ap r . , 2008 农村养老问题法律研究 许建苏 (河北政法职业学院, 河北石家庄050061) 摘 要: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 且农村的老年人要远多于城市, 相对于城市老年人来说, ...

  • 市长在全市社会救助工作暨"慈心一日捐"动员会议上的讲话
  • 同志们: 这次全市社会救助工作暨"慈心一日捐"动员会议是市政府研究决定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其目的就是动员全市各级各部门干部职工齐心协力做好社会救助工作,同时响应省和市号召.积极开展"慈心一日捐"活动,为赈灾扶贫.安老扶孤.助医助学等救助活动筹集更多的救助资金, ...

  • 省厅开展农村五保供养政策落实及福彩公益金管理情况执法监察的通知
  • 黑民函[2012]16号 黑龙江省民政厅关于开展农村 五保供养政策落实及福利彩票公益金管理 使用情况专项执法监察工作的通知 各市(地)民政局,省农垦总局.森工总局民政局,绥芬河市.抚远县民政局,厅机关有关处室,省最低生活保障管理局: 按照<民政部关于开展农村五保供养政策落实及福利彩票公益金管理 ...

  • 民政工作手册1
  • 前 言 根据全县开展的作风转变年活动要求,为进一步落实"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民政工作理念,使民政工作更好地服务基层.服务人民群众,我局将民政业务范围内最基本.最常用.人民群众最需要了解的民政政策法规编辑成通俗易懂.简明易记的小册子,发放到全县民政工作窗口.乡(镇).村 ...

  • 乡民政所工作总结
  • 一、xx年上半年工作汇报 (一)春节慰问情况 慰问困难群众267户813人,发放金额63400元;优抚对象慰问金额8280元;五保对象慰问金额29050元;使我乡的困难群众渡过一个幸福安祥之年。 (二)城乡低保工作 城乡低保工作我们重点抓好了审核程序的把关,做到应保尽保,应退尽退,实行阳光操作。热情 ...

  • 安庆市五保供养办法
  • 关于印发<安庆市2010年农村五保供养制度实施办法>的通知 来源:未知 发布时间:2010-10-11 09:32 [字号:大 中 小] 阅读次数: 206 民务字[2010]22号 各县(市)区民政局.财政局: 现将<安庆市2010年农村五保供养制度实施办法>印发给你们,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