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瓜病害1

甜瓜病虫害防治方法(2)

发布日期: 2008-11-30 文章来源: 本站综合 作者: 农业试验示范网

瓜田常发生的蓟马有黄蓟马 ,又名瓜蓟马、瓜亮蓟马)、烟蓟马(又名葱蓟马、棉蓟马)和棕桐蓟马(又名棕黄蓟马)等,均属缨翅目,蓟马科。

[分布与为害]

蓟马分布在华中和华南地区。主要寄主有西瓜、甜瓜、冬瓜、苦瓜、番茄、茄子、菠菜和豆类等蔬菜,其他如枸杞、野苋等也可为害。成虫、若虫锉吸瓜类植株的心叶、嫩芽、幼果的汁液,使被害植株嫩芽、嫩叶卷缩,心叶不能张开。瓜类植株生长点被害后,常失去光泽,皱缩变黑,不能再抽蔓,甚至死苗。幼瓜受害出现畸形,表面常留有黑褐色疙瘩,瓜形萎缩,严重时造成落果。成瓜受害后,瓜皮粗糙有斑痕,极少茸毛,或带有褐色波纹,或整个瓜皮布满“锈皮”,呈畸形。

[形态特征]

蓟马成虫体黄色。触角7节,第一、二节橙黄色,第三节黄色,第四节基部黄色,端部灰黑色,第五至第七节灰黑色。雌虫体长 1.O-1.1毫米,雄虫O.8-O.9毫米。卵长椭圆形,长o.2毫米。淡黄色,产于嫩叶组织内。1龄若虫体长o.3- 0.5毫米,乳白色到淡黄色;2龄若虫体长o.6—1.1毫米,淡黄色。

[发生规律]

黄蓟马1年发生 10多代,世代重叠。以成虫潜伏在土块土缝下、枯枝落叶间过冬,少数以若虫过冬。次年气温回升至12℃时到地面开始活动,先在冬茄、枸杞等上取食和繁殖,待瓜苗出土后,即转至瓜苗上为害。 孤雌生殖,雄虫罕见。雌虫产卵于嫩叶组织内。蓟马以成虫和1-2龄若虫取食为害,老熟的2龄若虫自动掉落在地面上,从裂缝钻入土中, 3—4龄若虫不食不动,相当于全变态昆虫的预蛹期和蛹期。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清除杂草,加强水肥管理,使植物生长旺盛,可减轻为害。

2.药剂防治:在蓟马发生时期及时施药,常用药剂有5%锐劲特悬浮剂2 500倍液,20%康福多浓可溶剂 4000倍液.20%高卫士可湿性粉剂 1 500倍液,40%乙酰甲胺磷乳油1 000倍液,50%辛硫磷乳油1 000倍液, 50%巴丹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 20%叶蝉散乳油500倍液等。

蝼蛄俗称喇喇蛄、土狗子等,属直翅日,蝼蛄科,我国常见的是华北蝼蛄 和

东方蝼蛄两种。

[分布与为害]

华北蝼蛄在我国遍布北纬32’以北地区。东方蝼蛄又称南方蝼蛄,在中国南部发生较重,近几年北方发生也多,国内曾误认为它是非洲蝼蛄。蝼蛄成虫、若虫都在土中咬食刚播下的种子和幼芽,或把幼苗的根茎部咬断,被咬处成乱麻状,造成幼苗凋枯死亡。由于蝼蛄活动力强,将表土层窜成许多隧道,使幼苗根部和土壤分离,失水干枯而死,造成缺苗断垄。

[形态特征]

蝼蛄是不完全变态昆虫。华北蝼蛄卵孵化前暗灰色,长约2.7毫米,宽约1.5毫米。若虫体黄褐色,腹部近圆筒形,后足5-6龄以上同成虫。成虫体长45毫米左右,体黄褐色,布有黄褐色细毛,前胸背板中央心脏形斑大而凹陷不明显,后足胫节背面内侧有距l根或消失。东方蝼蛄卵孵化前暗紫色,长约4毫米,宽约2.3毫米。若虫体灰褐色,腹部近纺锤形,后足2-3龄以上同成虫。成虫体长30毫米左右,体淡灰褐色,布灰褐色细毛,前胸背板中央心脏形斑小而凹陷明显,后足胫节背面内侧有距4根。

[发生规律]

东方蝼蛄在江西、四川、江苏等地1年发生1代,而在陕北、山东、辽宁等地2年发生1代,华北蝼蛄约3年完成1代。两种蝼蛄均以成虫或若虫在地下越冬,其深度取决于冻土层的深度和地下水位的高低,即在冻土层以下和地下水位以上。第二年3月下旬至4月上旬,随地温的升高而逐渐上升,到4月上中旬即进入表土层活动,是春季调查虫口密度和挖洞灭虫的有利时机。在温室或温床里,温度上升快,蝼蛄提前为害瓜苗。4月下旬至5月上旬,地表出现隧道,标志着蝼蛄已出窝,这时是结合播种拌药和施毒饵的关键时刻。

[防治方法]

1.药剂拌种:用瓜类种衣剂拌西瓜、甜瓜、打瓜、黄瓜种子,对防治蝼蛄、金针虫、种蝇等效果好;用50%辛硫磷乳油拌种,用药量为种子重量的 0.1%-O.2%;或用40%甲基异柳磷乳油拌种,用量为种子量的o.1%- 0.125%,堆闷12-24小时。

2.毒饵诱杀:药量为饵料的 o.5%-1%,先将饵料(麦麸、豆饼、秕谷、棉籽饼或玉米碎粒等)5千克炒香,用90%敌百虫30倍液拌匀,加水拌潮为度。每667平方米用毒饵2千克左右。

棉铃虫属于鳞翅目,夜蛾科昆虫。

[分布与为害]

棉钤虫分布于全国各地,是食性杂、为害广的蛀食性大害虫。寄主有番茄、辣椒、茄子、西瓜、甜瓜、南瓜等蔬菜、瓜类及棉、烟、麦、豆等多种农作物。均以幼虫蛀食寄主作物的蕾、花、果及茎秆,并且食害嫩茎、叶和芽等,造成严重减产。

[形态特征]

成虫体灰褐色,长约16毫米,翅展约34毫米,前翅具褐色环状纹和肾状纹,肾状纹前方前缘脉上有2条褐纹,后翅黄白,端后褐黑色。卵半球形,约o.5毫米,乳白色,壳表具纵横网格。老熟幼虫体长约 36毫米,体色变化极大,常见为绿色型及红褐色型,两根前胸侧毛连线与前胸气门下端相切或相交。

[发生规律]

棉钤虫在内蒙古、新疆每年发生3代,华北4代,长江以南5—7代。以蛹在土中越冬,在华北 4月下旬开始羽化,大体在5月中下旬、6月中下旬、8月上中旬和9月中下旬,依次为1代、2代、3代、4代幼虫发生为害盛期。幼虫发育温度25- 28%、湿度75%—90%最为适宜,当月降水100毫米以上,相对湿度70%以上为害最重。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一是在整枝时打顶、打权要带出田外销毁,以消灭有效卵量;二要打去老叶,改善通风状况,抑制幼虫为害;三要在受害作物田种植玉米诱集带,诱成虫集中产卵杀灭,

2.生物防治:于产卵高峰期喷洒 2次B.T.乳剂,或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防治幼虫)。

3.化学防治:于卵孵化盛期至2龄幼虫期,选用灭杀毙4 000倍液,或 1.5%功夫乳油、2.5%天王星乳油 3 000倍液喷雾。

瓜种蝇又名灰地种蝇,俗称根蝇、地蛆,属双翅目,花蝇科。

[分布与为害]

分布于世界各地,是一种世界性害虫。可为害葫芦科、豆科、十字花科等作物。主要以幼虫为害播种后的种子和幼茎,使种子和幼芽腐烂而不能出苗或幼苗死亡。在留种株上为害根部,引起根茎腐烂或枯死,造成减产。此外,被害株的伤口易为病菌侵染,诱发病害。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4-6毫米。头部银灰色,触角黑色,触角鬃长于触角。胸部灰褐或黄褐色,前胸背板有3条纵线。卵长椭圆形,长1.6毫米,白色透明。

老熟幼虫体长8- 10毫米,乳白色微带黄色,口钩黑色,体末端呈截头状,除有1对明显的气门外,可见7对肉质突起,均不分叉,第七对很小,第一、二对肉突位于气门之上;第五对与第六对等长。

[发生规律]

种蝇是1年多世代的害虫,世代数因种类和地区而异。瓜种蝇在黑龙江1年发生2-3代,在新疆、辽宁3-4代,陕西4代,江西、湖南5—6代。 瓜种蝇以蛹或幼虫在土中越冬。翌春羽化的成虫先在粪肥上和开花植物上进食,成虫尤其喜欢腐烂发酵的气味,它对未腐熟的粪肥及发酵的饼肥有很强的趋性,这种气味可引诱成虫群集进食和产卵。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同时注意均匀、深施,种子和肥料要隔开,也可在粪肥上覆一层毒土,或粪肥中拌一定量的药剂;发生地蛆时不要追施粪水,可用化肥或浇氨水,以减轻为害;瓜类豆类要浸种催芽,浇底水后播种;秋翻地可杀伤部分越冬蛹;已发生为害的地块,要勤浇水,必要时浇大水,但蹲苗时不宜灌水。

2.药剂防治:

(1)药剂拌种:用40%二嗪农粉剂拌种,用药量为种子重量的o.3%- o.5%。也可在播种前每667平方米用二嗪农50克或80%敌敌畏油1 000倍沟施或同底肥混合施用,也有一定的防治效果。

(2)防治成虫:在成虫发生盛期喷药防治,可用21%灭杀毙6 0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乳油3 000倍液,或敌敌畏乳油1 000倍,或90%敌百虫800倍液。

黄守瓜义名黄守瓜黄足亚种,俗称黄萤。属鞘翅日,叶甲科。

[分布与为害]

全国各地几乎都有发生。主要为害瓜类。成虫主要咬食叶、茎、花和果实。成虫取食叶片时腹部末端贴在叶面,以身体为半径旋转咬食一圈,然后在圈内取食,使叶片残留若干干枯环形或半环形食痕或圆形孔洞。成虫还可咬断瓜苗嫩茎,又能食害花和幼瓜,但以叶片受害最重,严重时可致全株死亡。幼虫在土里为害根部,只吃瓜类。幼龄幼虫为害细根,3龄以后食害主根,钻食在木质部与韧皮部之间,此时可使地上部分萎蔫致死。有些贴地生长的瓜果也可被幼虫蛀食,引起瓜果内部腐烂,以致失去食用价值。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6-8毫米,体色橙黄或橙红或带棕色,有光泽,仅复眼、上唇、后胸腹面和腹节为黑色。卵近球形,底径约o.8毫米,表面有六角形蜂窝状

网纹,黄色,近孵化时灰白色;幼虫老熟时体长约12毫米,初孵白色,以后头渐变为褐色,胸腹部黄白色,前胸背板黄色,臀板长椭圆形,有圆圈状斑纹,并有纵行凹纹4条;蛹长约9毫米,乳白带有淡黄色,纺锤形,翅芽达第五腹节,腹末端有巨刺2个。

[发生规律]

该虫在我国北方每年1代,长江流域1-2代,华南 3代, 台湾南部3-4代。成虫在背风向阳的杂草、落叶及土缝间、土块下越冬,稍有群集性。成虫食性广,早春10℃时先在麦田、菜园、果树上取食,等瓜苗长3—4片真叫时,迁到瓜苗上为害,成虫为害期很长,喜食瓜叶和花瓣。但瓜秧受害的敏感期在 5—6片真叶前,黄守瓜喜温好湿,中午活动最盛,20℃以上开始产卵,随温度的升高产卵增多。卵产在瓜根附近,潮湿的表土内或瓜下的土中,湿度越高产卵越多,雨后大量产卵。壤土中产卵最多,黏土次之,沙土最少。

[防治方法]

防治黄守瓜的关键在于防止成虫食瓜和防止成虫产卵。

1.温床育苗:早育苗,早移栽,待成虫活动为害时,已过瓜苗受害严重的敏感期,受害程度相对减轻。

2.间作:瓜苗种于甘蓝、芹菜、莴苣等作物行间,可大大减轻黄守瓜的为害。随着瓜苗长大,适时收获间作作物。

3. 直播瓜田喷药:出苗后要勤查虫情,黄守瓜成虫入侵为害时,即喷90%晶体敌白虫1 000倍液,或50%敌敌畏乳油 1 000—1 200倍液,或2.5%鱼藤精500倍液,或40%乐果乳油2000倍液,或40%氰戊菊酯8000倍液,或灭杀毙8000倍液。

4.防止成虫产卵:用90%晶体敌百虫 l 500—2000倍液,或用50%辛硫磷乳油 l 000~1 500倍液,或烟草水40倍浸出液浇瓜根,或用茶子饼粉用开水浸泡加入粪水中,每667平方米用茶子饼20-25千克。

5. 人工防治:用麦秆等物把瓜果垫起,防止土中幼虫蛀入瓜果。

6.防治幼虫:用90%敌百虫1 500倍液,或50%辛硫磷]500倍液灌根。

葫芦夜蛾属鳞翅目,夜蛾科昆虫。

[分布与为害]

葫芦夜蛾分布于全国各地,寄主为葫芦科瓜菜等。以幼虫食叶为害。在近叶基1/4处咬食一弧圈,致使整片叶枯萎.影响作物生长发育。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15-20毫米,翅展31-40毫米,前翅褐灰色,间有褐色细纹,

前缘区基部、中室后及端区有金黄色,前缘区中段有褐色细纹。环纹具灰边,肾纹窄,褐色也有灰边。幼虫体长25-30毫米,绿色,背线、亚背线、气门线黄白色,体型前端细小,后端粗大,第一、二对腹足退化,体表有许多刺状突起。|

[发生规律]

在南方1年发生 4-7代,北方发生代数较少。以老熟幼虫在草丛中越冬,全年以夏末、秋初发生为害最重。黄瓜、甜瓜等多种瓜类均受其害。成虫有趋光性,卵散产于寄主叶背,初孵幼虫为害成小孔,3龄后才于近叶基1/4处将叶片咬成一孤圈,致叶干枯。老熟幼虫在叶背吐丝结薄茧化蛹。

[防治方法]

在防治其他害虫时可兼治此虫。

黄足黑守瓜又名黄胫黑守瓜、黑瓜叶虫,属鞘翅目,叶甲利。

[分布与为害]

分布于我国长江流域以南,成虫食害瓜苗叶和嫩茎,幼虫食害苗根,造成瓜株枯死。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5、5~7毫米,宽3—4毫米。伞身仅鞘翅、复眼和上颚顶端黑色,其余部分均呈橙黄或橙红色、卵黄色,球形,表面有网状皱纹。幼虫黄褐色,胴部各节均有明显瘤突,上生刚毛。蛹灰黄色,头顶、前胸及腹节均有刺毛,腹末左右具指状突起,上附刺毛3—4根。

[发生规律]

成虫昼间交尾,产卵于土而缝隙中,聚成小堆,幼虫食害瓜类根部,老熟时建成土室,在其中化蛹。本种比黄守瓜发生迟.为害作物的种类较少。成虫、幼虫的活动及卵的孵化都需要较高的湿度。因此,在我国越往南方发生越重。如春季温度回升早,成虫离开越冬场所早,产卵期降水多,则产卵盛期来得早,从而幼虫发生也早,寄主受害亦重。卵、幼虫和蛹3个虫态都生活在土中,在易于保湿的壤土、黏上十发生就重。保湿性差的沙土,由于土壤湿度太低,不适宜该虫的发生,为害就轻。合理的间套作可以减轻黄足黑守瓜的为害。凡瓜与甘蓝、芹菜及莴苣等间作的,黄足黑守瓜对瓜为害程度显著降低。种植冬作物的地区,若春季在行间套种瓜类,也有减轻为害的趋势。

[防治方法] 参见黄守瓜。

美洲斑潜蝇属双翅目,潜蝇科,是 1993年才传入我国的—种国际性检疫害虫。

[分布与为害]

美洲斑潜蝇 原分布在巴西、加拿大、美国、墨西哥、古巴、巴拿马、智利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我国1993年在海南三亚首次发现后。现已扩散到广东、广西、云南、四川、山东、河南、河北、北京、天津等许多个省、市、自治区,菜田发生面积达 133万公顷以上。

可为害甜瓜、西瓜、黄瓜、番茄、茄子、辣椒、豇豆、大豆、菜豆、芹菜、冬瓜、丝瓜、西葫芦、蓖麻、大白菜、棉花、油菜、烟草等22科110多种植物。成、幼虫均可为害,雌成虫飞翔把植物叶片刺伤,进行取食和产卵,幼虫潜入叶片和叶柄为害,产生不规则蛇形白色虫道,俗称“鬼画符”。

[形态特征]

成虫小,体长 1.3-2.3毫米,浅灰黑色,胸背板亮黑色,体腹面黄色,雌虫体比雄虫大。卵米色,半透明,大小为(0.2—0.3)毫米×(0.1~0.15)毫米。幼虫蛆状,初无色,后变为浅橙黄色至橙黄色,长3毫米,后气门突呈圆锥状突起,顶端3个分叉,各具1个开口。

[发生规律]

该虫在海南省年发生一般为2l—24代,无越冬现象,成虫以产卵器刺伤叶片,吸食汁液,雌虫把卵产在部分伤孔表皮下,卵经2— 5天孵化,幼虫期4-7天,末龄幼虫咬破叶表皮布叶外或土表下化蛹,蛹经7—14天羽化为成虫,每世代夏季 2—4周,冬季6-8周。美洲斑潜蝇等在美国南部周年发生,无越冬现象。世代短,繁殖能力强。

[防治方法]

美洲斑潜蝇传播蔓延很快,且抗药性发展迅速,具有抗性水平高的特点,给防治带来很大困难,因此已引起各地普遍重视。

1.农业防治:在美洲斑潜蝇为害重的地区,要考虑蔬菜布局,把斑潜蝇嗜好的瓜类、茄果类、豆类与其不为害的作物进行套种或轮作;适当疏植,增加田间通透性;收获后及时清洁田园,把被美洲斑潜蝇为害作物的残体集中深埋、沤肥或烧毁。

2.灭蝇纸诱杀成虫:在成虫始盛期至盛末期,每667平方米设置15个诱杀点,每个点放置1张诱蝇纸诱杀成虫,3-4天更换1次。

3.药剂防治:在受害作物某叶片有幼虫5头时,掌握在幼虫2龄前(虫

很小时),喷洒98%巴丹原粉l 500倍液,或1.8%爱福丁乳油3 000倍液, 48%乐斯本乳油800、1 000倍液, 25%杀虫双水剂500倍液,98%杀虫单可溶性粉剂800倍液;提倡施用 O.12%天力Ⅱ号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10%绿菜宝乳油1 000倍液, 1.5%阿巴丁乳油3 000倍液,20%康福多浓可溶剂4000倍液。

网目拟地甲又名沙潜,属鞘翅目,拟步甲科。

[分布与为害]

寄主广泛,主要以成虫和幼虫为害瓜菜、豆类及小麦等作物的幼苗,取食嫩茎、嫩根,影响出苗,幼虫还可钻蛀根茎内取食,造成幼苗枯萎,以致死亡。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6. 4- 8.6毫米,羽化之初乳白色,后逐渐加深,最后全体呈黑色略带褐色,大多鞘翅上附有泥土,因此外观呈灰色。鞘翅有7条隆起的纵线,每条纵线两侧有突起5—8个,形成网格状。卵长 1.2-1.5毫米,表面光滑,乳白色。老熟幼虫体长15-18毫米.体细长,似金针虫,深灰黄色。足3对,前足发达,为中、后足的1.3倍。蛹体长 6.8-8.7毫米,乳白色略带灰色,羽化前呈深黄褐色。腹部末端有2个钩刺。

[发生规律]

在北方地区一般每年发生1代,以成虫在土中、土缝、洞穴和枯枝落叶下越冬。翌春3月杂草发芽时,成虫大量出土,先取食蒲公英、野蓟等杂草嫩芽,后随瓜菜幼苗萌发而咬食为害。成虫3-4月交尾产卵,卵产于1—4厘米表土中。幼虫孵化后即在表土层取食为害,经6-7龄历25-40天老熟化蛹,蛹期7—1l天。成虫羽化后多在作物和杂草根部越夏,秋季复出为害秋苗。幼虫性喜干燥,一般发生在旱地或较黏性土壤中,成虫只能爬行,具有假死性。成虫寿命较长,最长的可跨4个年度,连续 3年均能产卵。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提早播种或定植,错过幼虫为害期。

2.药剂防治:采用5%爱卡士颗粒剂拌种,或用25%喹硫磷乳油1 000倍液灌根或喷洒。

野蛞蝓和同型巴蜗牛同属于腹足纲,柄眼目的软体动物。而前者属蛞蝓科,后者为巴蜗牛科。

[分布与为害]

该两种害虫分布广、食性杂、为害作物多,主要为害温棚及露地的十字花科、豆科、茄科及瓜类等多种作物。野蛞蝓最喜食萌发的幼芽及幼苗,造成缺苗断垄。同型巴蜗牛以成虫、幼虫取食植物叶茎,呈现孔洞或缺刻,并常诱发病害。苗床内从种子萌发到子叶期被害,可全被吃光,造成毁种。

[形态特征]

1.野蛞蝓:成体爬行时体长约33毫米,体软无外壳,暗灰色,头部前端有2对触角,暗黑色,体背前端具有外套膜,为体长的1/3,其后方腹背似树皮纹状。腹足扁平。卵椭圆形,直径 2-2.5毫米,白色透明,数个或数十个卵粒常由胶状物粘集成堆。幼体初孵时体长2—2.5毫米,淡褐色,形似成体。

2.同型巴蜗牛:成体爬行时体长约33毫米,体外一扁圆形螺壳,壳高 12毫米,宽16毫米,有5—6螺层。头发达,上有2对可翻转缩回之触角。足在体腹面,跖面宽,适爬行。卵圆球形,直径2毫米,乳白色,后变淡黄色,近孵化为土黄色。幼体体较小,形似成体。

[发生规律]

野蛞蝓每年发生1代,以成、幼体在瓜菜地、绿肥地等作物根部、草堆石块下及其他潮湿阴暗处越冬,白膜封闭壳口。南方在棚室 2月、露地3月取食为害,4—5月成体交配产卵,夏遇干旱便隐蔽不食不动, 7-8月为害秋播作物,11月进入越冬。在北方春季活动推迟1个月,进入冬眠提早1个月。喜阴湿,雨天可昼夜取食,干旱时昼伏夜出,爬行处留下黏液痕迹。同型巴蜗牛的发生规律与野蛞蝓大致雷同。

[防治方法]

对此两种害虫的防治方法大致相同。

1.农业防治:地膜覆盖栽培可明显减轻为害,清除田园、秋季耕翻破坏其栖息环境,用杂草、树叶等在棚室或菜地诱捕虫体。

2.石灰带保苗:每667平方米用生石灰5-7千克,于为害期撒施于沟边、地头或作物行间,以驱避虫体为害作物幼苗。

3.药剂防治:用蜗牛敌配成含有效成分4%左右的豆饼粉或玉米粉毒饵,于傍晚撒于田间垄上诱杀;或用 8%灭蛭灵颗粒剂每667平方米2千克撒于田间;或于清晨喷洒灭蛭灵、硫酸铜800-l 000倍液

甜瓜病虫害防治方法(2)

发布日期: 2008-11-30 文章来源: 本站综合 作者: 农业试验示范网

瓜田常发生的蓟马有黄蓟马 ,又名瓜蓟马、瓜亮蓟马)、烟蓟马(又名葱蓟马、棉蓟马)和棕桐蓟马(又名棕黄蓟马)等,均属缨翅目,蓟马科。

[分布与为害]

蓟马分布在华中和华南地区。主要寄主有西瓜、甜瓜、冬瓜、苦瓜、番茄、茄子、菠菜和豆类等蔬菜,其他如枸杞、野苋等也可为害。成虫、若虫锉吸瓜类植株的心叶、嫩芽、幼果的汁液,使被害植株嫩芽、嫩叶卷缩,心叶不能张开。瓜类植株生长点被害后,常失去光泽,皱缩变黑,不能再抽蔓,甚至死苗。幼瓜受害出现畸形,表面常留有黑褐色疙瘩,瓜形萎缩,严重时造成落果。成瓜受害后,瓜皮粗糙有斑痕,极少茸毛,或带有褐色波纹,或整个瓜皮布满“锈皮”,呈畸形。

[形态特征]

蓟马成虫体黄色。触角7节,第一、二节橙黄色,第三节黄色,第四节基部黄色,端部灰黑色,第五至第七节灰黑色。雌虫体长 1.O-1.1毫米,雄虫O.8-O.9毫米。卵长椭圆形,长o.2毫米。淡黄色,产于嫩叶组织内。1龄若虫体长o.3- 0.5毫米,乳白色到淡黄色;2龄若虫体长o.6—1.1毫米,淡黄色。

[发生规律]

黄蓟马1年发生 10多代,世代重叠。以成虫潜伏在土块土缝下、枯枝落叶间过冬,少数以若虫过冬。次年气温回升至12℃时到地面开始活动,先在冬茄、枸杞等上取食和繁殖,待瓜苗出土后,即转至瓜苗上为害。 孤雌生殖,雄虫罕见。雌虫产卵于嫩叶组织内。蓟马以成虫和1-2龄若虫取食为害,老熟的2龄若虫自动掉落在地面上,从裂缝钻入土中, 3—4龄若虫不食不动,相当于全变态昆虫的预蛹期和蛹期。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清除杂草,加强水肥管理,使植物生长旺盛,可减轻为害。

2.药剂防治:在蓟马发生时期及时施药,常用药剂有5%锐劲特悬浮剂2 500倍液,20%康福多浓可溶剂 4000倍液.20%高卫士可湿性粉剂 1 500倍液,40%乙酰甲胺磷乳油1 000倍液,50%辛硫磷乳油1 000倍液, 50%巴丹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 20%叶蝉散乳油500倍液等。

蝼蛄俗称喇喇蛄、土狗子等,属直翅日,蝼蛄科,我国常见的是华北蝼蛄 和

东方蝼蛄两种。

[分布与为害]

华北蝼蛄在我国遍布北纬32’以北地区。东方蝼蛄又称南方蝼蛄,在中国南部发生较重,近几年北方发生也多,国内曾误认为它是非洲蝼蛄。蝼蛄成虫、若虫都在土中咬食刚播下的种子和幼芽,或把幼苗的根茎部咬断,被咬处成乱麻状,造成幼苗凋枯死亡。由于蝼蛄活动力强,将表土层窜成许多隧道,使幼苗根部和土壤分离,失水干枯而死,造成缺苗断垄。

[形态特征]

蝼蛄是不完全变态昆虫。华北蝼蛄卵孵化前暗灰色,长约2.7毫米,宽约1.5毫米。若虫体黄褐色,腹部近圆筒形,后足5-6龄以上同成虫。成虫体长45毫米左右,体黄褐色,布有黄褐色细毛,前胸背板中央心脏形斑大而凹陷不明显,后足胫节背面内侧有距l根或消失。东方蝼蛄卵孵化前暗紫色,长约4毫米,宽约2.3毫米。若虫体灰褐色,腹部近纺锤形,后足2-3龄以上同成虫。成虫体长30毫米左右,体淡灰褐色,布灰褐色细毛,前胸背板中央心脏形斑小而凹陷明显,后足胫节背面内侧有距4根。

[发生规律]

东方蝼蛄在江西、四川、江苏等地1年发生1代,而在陕北、山东、辽宁等地2年发生1代,华北蝼蛄约3年完成1代。两种蝼蛄均以成虫或若虫在地下越冬,其深度取决于冻土层的深度和地下水位的高低,即在冻土层以下和地下水位以上。第二年3月下旬至4月上旬,随地温的升高而逐渐上升,到4月上中旬即进入表土层活动,是春季调查虫口密度和挖洞灭虫的有利时机。在温室或温床里,温度上升快,蝼蛄提前为害瓜苗。4月下旬至5月上旬,地表出现隧道,标志着蝼蛄已出窝,这时是结合播种拌药和施毒饵的关键时刻。

[防治方法]

1.药剂拌种:用瓜类种衣剂拌西瓜、甜瓜、打瓜、黄瓜种子,对防治蝼蛄、金针虫、种蝇等效果好;用50%辛硫磷乳油拌种,用药量为种子重量的 0.1%-O.2%;或用40%甲基异柳磷乳油拌种,用量为种子量的o.1%- 0.125%,堆闷12-24小时。

2.毒饵诱杀:药量为饵料的 o.5%-1%,先将饵料(麦麸、豆饼、秕谷、棉籽饼或玉米碎粒等)5千克炒香,用90%敌百虫30倍液拌匀,加水拌潮为度。每667平方米用毒饵2千克左右。

棉铃虫属于鳞翅目,夜蛾科昆虫。

[分布与为害]

棉钤虫分布于全国各地,是食性杂、为害广的蛀食性大害虫。寄主有番茄、辣椒、茄子、西瓜、甜瓜、南瓜等蔬菜、瓜类及棉、烟、麦、豆等多种农作物。均以幼虫蛀食寄主作物的蕾、花、果及茎秆,并且食害嫩茎、叶和芽等,造成严重减产。

[形态特征]

成虫体灰褐色,长约16毫米,翅展约34毫米,前翅具褐色环状纹和肾状纹,肾状纹前方前缘脉上有2条褐纹,后翅黄白,端后褐黑色。卵半球形,约o.5毫米,乳白色,壳表具纵横网格。老熟幼虫体长约 36毫米,体色变化极大,常见为绿色型及红褐色型,两根前胸侧毛连线与前胸气门下端相切或相交。

[发生规律]

棉钤虫在内蒙古、新疆每年发生3代,华北4代,长江以南5—7代。以蛹在土中越冬,在华北 4月下旬开始羽化,大体在5月中下旬、6月中下旬、8月上中旬和9月中下旬,依次为1代、2代、3代、4代幼虫发生为害盛期。幼虫发育温度25- 28%、湿度75%—90%最为适宜,当月降水100毫米以上,相对湿度70%以上为害最重。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一是在整枝时打顶、打权要带出田外销毁,以消灭有效卵量;二要打去老叶,改善通风状况,抑制幼虫为害;三要在受害作物田种植玉米诱集带,诱成虫集中产卵杀灭,

2.生物防治:于产卵高峰期喷洒 2次B.T.乳剂,或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防治幼虫)。

3.化学防治:于卵孵化盛期至2龄幼虫期,选用灭杀毙4 000倍液,或 1.5%功夫乳油、2.5%天王星乳油 3 000倍液喷雾。

瓜种蝇又名灰地种蝇,俗称根蝇、地蛆,属双翅目,花蝇科。

[分布与为害]

分布于世界各地,是一种世界性害虫。可为害葫芦科、豆科、十字花科等作物。主要以幼虫为害播种后的种子和幼茎,使种子和幼芽腐烂而不能出苗或幼苗死亡。在留种株上为害根部,引起根茎腐烂或枯死,造成减产。此外,被害株的伤口易为病菌侵染,诱发病害。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4-6毫米。头部银灰色,触角黑色,触角鬃长于触角。胸部灰褐或黄褐色,前胸背板有3条纵线。卵长椭圆形,长1.6毫米,白色透明。

老熟幼虫体长8- 10毫米,乳白色微带黄色,口钩黑色,体末端呈截头状,除有1对明显的气门外,可见7对肉质突起,均不分叉,第七对很小,第一、二对肉突位于气门之上;第五对与第六对等长。

[发生规律]

种蝇是1年多世代的害虫,世代数因种类和地区而异。瓜种蝇在黑龙江1年发生2-3代,在新疆、辽宁3-4代,陕西4代,江西、湖南5—6代。 瓜种蝇以蛹或幼虫在土中越冬。翌春羽化的成虫先在粪肥上和开花植物上进食,成虫尤其喜欢腐烂发酵的气味,它对未腐熟的粪肥及发酵的饼肥有很强的趋性,这种气味可引诱成虫群集进食和产卵。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同时注意均匀、深施,种子和肥料要隔开,也可在粪肥上覆一层毒土,或粪肥中拌一定量的药剂;发生地蛆时不要追施粪水,可用化肥或浇氨水,以减轻为害;瓜类豆类要浸种催芽,浇底水后播种;秋翻地可杀伤部分越冬蛹;已发生为害的地块,要勤浇水,必要时浇大水,但蹲苗时不宜灌水。

2.药剂防治:

(1)药剂拌种:用40%二嗪农粉剂拌种,用药量为种子重量的o.3%- o.5%。也可在播种前每667平方米用二嗪农50克或80%敌敌畏油1 000倍沟施或同底肥混合施用,也有一定的防治效果。

(2)防治成虫:在成虫发生盛期喷药防治,可用21%灭杀毙6 0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乳油3 000倍液,或敌敌畏乳油1 000倍,或90%敌百虫800倍液。

黄守瓜义名黄守瓜黄足亚种,俗称黄萤。属鞘翅日,叶甲科。

[分布与为害]

全国各地几乎都有发生。主要为害瓜类。成虫主要咬食叶、茎、花和果实。成虫取食叶片时腹部末端贴在叶面,以身体为半径旋转咬食一圈,然后在圈内取食,使叶片残留若干干枯环形或半环形食痕或圆形孔洞。成虫还可咬断瓜苗嫩茎,又能食害花和幼瓜,但以叶片受害最重,严重时可致全株死亡。幼虫在土里为害根部,只吃瓜类。幼龄幼虫为害细根,3龄以后食害主根,钻食在木质部与韧皮部之间,此时可使地上部分萎蔫致死。有些贴地生长的瓜果也可被幼虫蛀食,引起瓜果内部腐烂,以致失去食用价值。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6-8毫米,体色橙黄或橙红或带棕色,有光泽,仅复眼、上唇、后胸腹面和腹节为黑色。卵近球形,底径约o.8毫米,表面有六角形蜂窝状

网纹,黄色,近孵化时灰白色;幼虫老熟时体长约12毫米,初孵白色,以后头渐变为褐色,胸腹部黄白色,前胸背板黄色,臀板长椭圆形,有圆圈状斑纹,并有纵行凹纹4条;蛹长约9毫米,乳白带有淡黄色,纺锤形,翅芽达第五腹节,腹末端有巨刺2个。

[发生规律]

该虫在我国北方每年1代,长江流域1-2代,华南 3代, 台湾南部3-4代。成虫在背风向阳的杂草、落叶及土缝间、土块下越冬,稍有群集性。成虫食性广,早春10℃时先在麦田、菜园、果树上取食,等瓜苗长3—4片真叫时,迁到瓜苗上为害,成虫为害期很长,喜食瓜叶和花瓣。但瓜秧受害的敏感期在 5—6片真叶前,黄守瓜喜温好湿,中午活动最盛,20℃以上开始产卵,随温度的升高产卵增多。卵产在瓜根附近,潮湿的表土内或瓜下的土中,湿度越高产卵越多,雨后大量产卵。壤土中产卵最多,黏土次之,沙土最少。

[防治方法]

防治黄守瓜的关键在于防止成虫食瓜和防止成虫产卵。

1.温床育苗:早育苗,早移栽,待成虫活动为害时,已过瓜苗受害严重的敏感期,受害程度相对减轻。

2.间作:瓜苗种于甘蓝、芹菜、莴苣等作物行间,可大大减轻黄守瓜的为害。随着瓜苗长大,适时收获间作作物。

3. 直播瓜田喷药:出苗后要勤查虫情,黄守瓜成虫入侵为害时,即喷90%晶体敌白虫1 000倍液,或50%敌敌畏乳油 1 000—1 200倍液,或2.5%鱼藤精500倍液,或40%乐果乳油2000倍液,或40%氰戊菊酯8000倍液,或灭杀毙8000倍液。

4.防止成虫产卵:用90%晶体敌百虫 l 500—2000倍液,或用50%辛硫磷乳油 l 000~1 500倍液,或烟草水40倍浸出液浇瓜根,或用茶子饼粉用开水浸泡加入粪水中,每667平方米用茶子饼20-25千克。

5. 人工防治:用麦秆等物把瓜果垫起,防止土中幼虫蛀入瓜果。

6.防治幼虫:用90%敌百虫1 500倍液,或50%辛硫磷]500倍液灌根。

葫芦夜蛾属鳞翅目,夜蛾科昆虫。

[分布与为害]

葫芦夜蛾分布于全国各地,寄主为葫芦科瓜菜等。以幼虫食叶为害。在近叶基1/4处咬食一弧圈,致使整片叶枯萎.影响作物生长发育。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15-20毫米,翅展31-40毫米,前翅褐灰色,间有褐色细纹,

前缘区基部、中室后及端区有金黄色,前缘区中段有褐色细纹。环纹具灰边,肾纹窄,褐色也有灰边。幼虫体长25-30毫米,绿色,背线、亚背线、气门线黄白色,体型前端细小,后端粗大,第一、二对腹足退化,体表有许多刺状突起。|

[发生规律]

在南方1年发生 4-7代,北方发生代数较少。以老熟幼虫在草丛中越冬,全年以夏末、秋初发生为害最重。黄瓜、甜瓜等多种瓜类均受其害。成虫有趋光性,卵散产于寄主叶背,初孵幼虫为害成小孔,3龄后才于近叶基1/4处将叶片咬成一孤圈,致叶干枯。老熟幼虫在叶背吐丝结薄茧化蛹。

[防治方法]

在防治其他害虫时可兼治此虫。

黄足黑守瓜又名黄胫黑守瓜、黑瓜叶虫,属鞘翅目,叶甲利。

[分布与为害]

分布于我国长江流域以南,成虫食害瓜苗叶和嫩茎,幼虫食害苗根,造成瓜株枯死。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5、5~7毫米,宽3—4毫米。伞身仅鞘翅、复眼和上颚顶端黑色,其余部分均呈橙黄或橙红色、卵黄色,球形,表面有网状皱纹。幼虫黄褐色,胴部各节均有明显瘤突,上生刚毛。蛹灰黄色,头顶、前胸及腹节均有刺毛,腹末左右具指状突起,上附刺毛3—4根。

[发生规律]

成虫昼间交尾,产卵于土而缝隙中,聚成小堆,幼虫食害瓜类根部,老熟时建成土室,在其中化蛹。本种比黄守瓜发生迟.为害作物的种类较少。成虫、幼虫的活动及卵的孵化都需要较高的湿度。因此,在我国越往南方发生越重。如春季温度回升早,成虫离开越冬场所早,产卵期降水多,则产卵盛期来得早,从而幼虫发生也早,寄主受害亦重。卵、幼虫和蛹3个虫态都生活在土中,在易于保湿的壤土、黏上十发生就重。保湿性差的沙土,由于土壤湿度太低,不适宜该虫的发生,为害就轻。合理的间套作可以减轻黄足黑守瓜的为害。凡瓜与甘蓝、芹菜及莴苣等间作的,黄足黑守瓜对瓜为害程度显著降低。种植冬作物的地区,若春季在行间套种瓜类,也有减轻为害的趋势。

[防治方法] 参见黄守瓜。

美洲斑潜蝇属双翅目,潜蝇科,是 1993年才传入我国的—种国际性检疫害虫。

[分布与为害]

美洲斑潜蝇 原分布在巴西、加拿大、美国、墨西哥、古巴、巴拿马、智利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我国1993年在海南三亚首次发现后。现已扩散到广东、广西、云南、四川、山东、河南、河北、北京、天津等许多个省、市、自治区,菜田发生面积达 133万公顷以上。

可为害甜瓜、西瓜、黄瓜、番茄、茄子、辣椒、豇豆、大豆、菜豆、芹菜、冬瓜、丝瓜、西葫芦、蓖麻、大白菜、棉花、油菜、烟草等22科110多种植物。成、幼虫均可为害,雌成虫飞翔把植物叶片刺伤,进行取食和产卵,幼虫潜入叶片和叶柄为害,产生不规则蛇形白色虫道,俗称“鬼画符”。

[形态特征]

成虫小,体长 1.3-2.3毫米,浅灰黑色,胸背板亮黑色,体腹面黄色,雌虫体比雄虫大。卵米色,半透明,大小为(0.2—0.3)毫米×(0.1~0.15)毫米。幼虫蛆状,初无色,后变为浅橙黄色至橙黄色,长3毫米,后气门突呈圆锥状突起,顶端3个分叉,各具1个开口。

[发生规律]

该虫在海南省年发生一般为2l—24代,无越冬现象,成虫以产卵器刺伤叶片,吸食汁液,雌虫把卵产在部分伤孔表皮下,卵经2— 5天孵化,幼虫期4-7天,末龄幼虫咬破叶表皮布叶外或土表下化蛹,蛹经7—14天羽化为成虫,每世代夏季 2—4周,冬季6-8周。美洲斑潜蝇等在美国南部周年发生,无越冬现象。世代短,繁殖能力强。

[防治方法]

美洲斑潜蝇传播蔓延很快,且抗药性发展迅速,具有抗性水平高的特点,给防治带来很大困难,因此已引起各地普遍重视。

1.农业防治:在美洲斑潜蝇为害重的地区,要考虑蔬菜布局,把斑潜蝇嗜好的瓜类、茄果类、豆类与其不为害的作物进行套种或轮作;适当疏植,增加田间通透性;收获后及时清洁田园,把被美洲斑潜蝇为害作物的残体集中深埋、沤肥或烧毁。

2.灭蝇纸诱杀成虫:在成虫始盛期至盛末期,每667平方米设置15个诱杀点,每个点放置1张诱蝇纸诱杀成虫,3-4天更换1次。

3.药剂防治:在受害作物某叶片有幼虫5头时,掌握在幼虫2龄前(虫

很小时),喷洒98%巴丹原粉l 500倍液,或1.8%爱福丁乳油3 000倍液, 48%乐斯本乳油800、1 000倍液, 25%杀虫双水剂500倍液,98%杀虫单可溶性粉剂800倍液;提倡施用 O.12%天力Ⅱ号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10%绿菜宝乳油1 000倍液, 1.5%阿巴丁乳油3 000倍液,20%康福多浓可溶剂4000倍液。

网目拟地甲又名沙潜,属鞘翅目,拟步甲科。

[分布与为害]

寄主广泛,主要以成虫和幼虫为害瓜菜、豆类及小麦等作物的幼苗,取食嫩茎、嫩根,影响出苗,幼虫还可钻蛀根茎内取食,造成幼苗枯萎,以致死亡。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6. 4- 8.6毫米,羽化之初乳白色,后逐渐加深,最后全体呈黑色略带褐色,大多鞘翅上附有泥土,因此外观呈灰色。鞘翅有7条隆起的纵线,每条纵线两侧有突起5—8个,形成网格状。卵长 1.2-1.5毫米,表面光滑,乳白色。老熟幼虫体长15-18毫米.体细长,似金针虫,深灰黄色。足3对,前足发达,为中、后足的1.3倍。蛹体长 6.8-8.7毫米,乳白色略带灰色,羽化前呈深黄褐色。腹部末端有2个钩刺。

[发生规律]

在北方地区一般每年发生1代,以成虫在土中、土缝、洞穴和枯枝落叶下越冬。翌春3月杂草发芽时,成虫大量出土,先取食蒲公英、野蓟等杂草嫩芽,后随瓜菜幼苗萌发而咬食为害。成虫3-4月交尾产卵,卵产于1—4厘米表土中。幼虫孵化后即在表土层取食为害,经6-7龄历25-40天老熟化蛹,蛹期7—1l天。成虫羽化后多在作物和杂草根部越夏,秋季复出为害秋苗。幼虫性喜干燥,一般发生在旱地或较黏性土壤中,成虫只能爬行,具有假死性。成虫寿命较长,最长的可跨4个年度,连续 3年均能产卵。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提早播种或定植,错过幼虫为害期。

2.药剂防治:采用5%爱卡士颗粒剂拌种,或用25%喹硫磷乳油1 000倍液灌根或喷洒。

野蛞蝓和同型巴蜗牛同属于腹足纲,柄眼目的软体动物。而前者属蛞蝓科,后者为巴蜗牛科。

[分布与为害]

该两种害虫分布广、食性杂、为害作物多,主要为害温棚及露地的十字花科、豆科、茄科及瓜类等多种作物。野蛞蝓最喜食萌发的幼芽及幼苗,造成缺苗断垄。同型巴蜗牛以成虫、幼虫取食植物叶茎,呈现孔洞或缺刻,并常诱发病害。苗床内从种子萌发到子叶期被害,可全被吃光,造成毁种。

[形态特征]

1.野蛞蝓:成体爬行时体长约33毫米,体软无外壳,暗灰色,头部前端有2对触角,暗黑色,体背前端具有外套膜,为体长的1/3,其后方腹背似树皮纹状。腹足扁平。卵椭圆形,直径 2-2.5毫米,白色透明,数个或数十个卵粒常由胶状物粘集成堆。幼体初孵时体长2—2.5毫米,淡褐色,形似成体。

2.同型巴蜗牛:成体爬行时体长约33毫米,体外一扁圆形螺壳,壳高 12毫米,宽16毫米,有5—6螺层。头发达,上有2对可翻转缩回之触角。足在体腹面,跖面宽,适爬行。卵圆球形,直径2毫米,乳白色,后变淡黄色,近孵化为土黄色。幼体体较小,形似成体。

[发生规律]

野蛞蝓每年发生1代,以成、幼体在瓜菜地、绿肥地等作物根部、草堆石块下及其他潮湿阴暗处越冬,白膜封闭壳口。南方在棚室 2月、露地3月取食为害,4—5月成体交配产卵,夏遇干旱便隐蔽不食不动, 7-8月为害秋播作物,11月进入越冬。在北方春季活动推迟1个月,进入冬眠提早1个月。喜阴湿,雨天可昼夜取食,干旱时昼伏夜出,爬行处留下黏液痕迹。同型巴蜗牛的发生规律与野蛞蝓大致雷同。

[防治方法]

对此两种害虫的防治方法大致相同。

1.农业防治:地膜覆盖栽培可明显减轻为害,清除田园、秋季耕翻破坏其栖息环境,用杂草、树叶等在棚室或菜地诱捕虫体。

2.石灰带保苗:每667平方米用生石灰5-7千克,于为害期撒施于沟边、地头或作物行间,以驱避虫体为害作物幼苗。

3.药剂防治:用蜗牛敌配成含有效成分4%左右的豆饼粉或玉米粉毒饵,于傍晚撒于田间垄上诱杀;或用 8%灭蛭灵颗粒剂每667平方米2千克撒于田间;或于清晨喷洒灭蛭灵、硫酸铜800-l 000倍液


相关内容

  • 甜瓜的田间管理
  • 甜瓜的田间管理 进入6月份,甜瓜苗期的定心已经结束.此时,由于气温日渐升高及雨季来临,故在田问管理上主要侧重以下几方面: 一.整枝与摘心 整枝与摘心是甜瓜田间管理中最重要的一项技术措施.通过摘心可以调整植株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均衡发展.从而防止植株的茎叶徒长,节省养分及改善通风透光条件.同时,摘心削 ...

  • 大田薄皮甜瓜种植方法
  • 黑龙江省棚.室栽培薄皮甜瓜,一般在3月中旬育苗(日光温室在3月上旬或2月下旬)苗龄30-35天,4月上.中旬定植.我们经过多年实践得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栽培措施. (一)育苗 1.床土配制 利用加温温室或电热线温床育苗.营养土的配制:肥沃田土40%,陈马粪(或草炭土)40%,大粪面10%,炉灰渣10% ...

  • 西瓜苗嫁接技术
  • 西瓜苗嫁接技术 一.砧苗培养 1.搭棚.早春气候多变,搭中棚可以有效调控温湿度.用竹条搭5米宽.弧顶高约2米的棚架,播种前7-8日提早扣上8米宽幅的透光农膜提高棚温.棚内纵向起3厢,每厢宽1.3米. 2.营养土准备.用前作水稻的田土和火烧土各半,每百斤加复合肥(N.P.K各15%)2斤,过磷酸钙1. ...

  • 大棚蔬菜栽培技术问答 电子书
  • 大棚蔬菜栽培技术问答 作者:储力先编 出版日期:2006 页数:148 关键词:蔬菜 温室栽培 问答 储力先 分类: 自然科学 >设施园艺(保护地栽培) 章节目录 一.综合技术 1.蔬菜设施栽培有哪些类型与特点? 2.塑料大棚如何选址搭建? 3.如何正确选择与使用大棚薄膜? 4.不同方位塑料大 ...

  • 薄皮甜瓜小拱棚栽培技术
  • 小拱棚双覆盖栽培薄皮甜瓜(俗称香瓜),这种形式是目前我地区主要推广的一种栽培模式,面积在逐年扩大.薄皮甜瓜小拱棚栽培,具有投资少.见效快.效益高.提高土地利用率等特点,甜瓜品质好市场售价高等特点. 一.播种育苗 1.播种时间的确定: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市场因素确定播种时间.东北地区小拱薄皮甜瓜栽培一般在 ...

  • 南方中小棚西瓜甜瓜高效优质简约化栽培模式
  • 1 南方中棚西瓜爬地长季节简约化栽培模式 1.1 技术概述 11月下旬至1月上旬播种育苗,4月下旬至5月中旬始收,浙江地区共采收4-6批,持续采收至11月,江苏地区共采收2-3批,持续采收至7月.该技术西瓜667 m2产量在 4 000-6 000 kg,667 m2产值达8 000-11 000元 ...

  • 甜瓜的栽培技术
  • > 甜瓜种子在16度-18度时开始发芽,30度时发芽最快,生长适宜温度为25度-32度,在40度时同化作用仍然良好甜瓜要求低的空气湿度甜瓜中网纹甜瓜不耐湿润,普通甜瓜次之,越瓜菜瓜较耐湿甜瓜要求日照良好,在阳光充足时病害少,植株生长强健,结果多而品质好 (二)类型品种 甜瓜的分类方法甚多,按植 ...

  • 常见蔬菜病害口诀
  • 常见蔬菜病害口诀,背过这个, 上一主题 下一[复制链接] 在线番茄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05-04 米线 ∙ 注 册时间 ∙ 最 后登录 ∙ 在 线时间 ∙ 发 1. 苗期猝倒病 病苗茎基象水烫,颜色改变呈褐黄. 病部缢缩形似线,高湿子叶易腐烂. 初发倒伏个别点,严重倒伏一大 ...

  • 新入侵的有害生物_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_陈京
  • 2007年第2期 植物检疫 PLANTQUARANTINE Vol.21 No.2 Coleoptera).Zootaxa,2002.63:1-37. 3 KatsuraMorimoto.KeytoFamilies,Subfamilies,TribesandGeneraofthe Superfami ...

  • 薄皮甜瓜小拱棚全程防雨防病栽培技术
  • 摘要 总结薄皮甜瓜小拱棚全程防雨防病栽培技术,包括品种选择.播种育苗.整地施肥.定植扣棚.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内容,以促进薄皮甜瓜的栽培. 关键词 薄皮甜瓜:防雨防病:小拱棚: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65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22-0089-01 作为一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