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大剂量.小剂量-药物溶解饱和度与人体吸收饱和度

“方药不传之秘在于量”,仝小林先生进行经方量效关系研究,主张回归仲景原方用量,强调“重剂起沉疴”。但在临床上,敢用重药愈病的医生可谓有胆有识,而用轻剂愈病的医生更可称得上良医。

蒲辅周先生曾谈论到用药剂量大小问题,其认为一般煮药锅具就不大,太多药也装不下没必要用太大剂量。我亦认为药物在水中煎煮有效成分有个溶解饱和限度,但若运用仝小林先生观点亦可反驳。原方原量,水量亦可增多,虽说药物溶解程度比例不变,但药量和煎煮水量变多,最后得到的药量亦可增多。

那么我又想到另一个问题,人体对药物总有个吸收饱和限度问题,过大的剂量是否存在矫枉过正变成坏病的危险或存在浪费药物的问题。但仲景常在煎服法提到分服,中病即止,而仝小林先生亦运用其实践病案加以说明。如运用45g麻黄的麻黄汤分8次服用,汗出热退即止,这也能进行驳斥。不过,这另一方面也说明确实浪费了一部分药材。像赵绍琴前辈以前治疗猩红热等烈性传染病,由于传变发展太快,往往一天内要在病家换几次处方,就算运用白虎汤加减,也是一般剂量的石膏但多剂频服,这样似乎护理更为细腻。

而蒲辅周、赵绍琴、朱进忠等前辈的医案,常常是“轻剂建奇功”,摘叶飞花亦可伤人。蒲辅周前辈的一味茶叶苏醒重病老太的胃气,赵绍琴前辈平正清灵用药治疗高热昏迷,而朱进忠师傅李翰卿前辈运用每味药只有0.3~0.6g的真武汤治愈心衰重病老太。

在临床实践中,我亦曾遇到一例如李翰卿前辈所治的患者。记得当时那位老太左心衰竭 心功能III级,住院期间颜面四肢水肿,胸闷心累气紧症状突然加重,四肢冷舌红少苔。西药用多巴胺等药物、监测尿量,但症状和查血指标改善不显。我偷偷开了每味药1g的真武汤2剂(医院规定颗粒剂每味药至少1g),服用之后患者水肿退去很多,症状和查血指标较前改善很大。但可惜之前记录数据没有,难有很强的说服力,不够严谨。本人亦有小剂二陈平胃散治愈脱发等案例,但小剂治病本人实践还是太少。至于大剂经方愈病经验,凡浸淫伤寒经方者皆有效验,本人经验不再赘述。

朱进忠医话《方有大小》提到,“再品《伤寒》、《金匮》诸文之味,才更明白,若邪大盛而正不虚者宜大药,若正虚邪微者宜小药。曾治患者刘姓,男,45岁。久患腹满感冒,诸医治疗数年不效,余亦处方20余次无功。思之正虚邪亦微,何能用大药,何不小药治之,处以苏叶1分、陈皮1分、甘草1分,3剂,竟得痊愈。”

大剂量与小剂量,临床上面对不同患者要真的做到,真是需要雄厚的理论基础和扎实的临床功底,我也还在路上,慢慢努力吧!

时至今日,我确实佩服现在自己的导师,最初是专科生基层乡村医生,是一步一个脚印靠实力当上博导、教授,来到成都也靠自身实力能有有这多病人。

学生资质鲁钝,难以达到导师那样中西汇通。博古通今,乃今生之夙愿;学贯中西,则力有不逮。希望我在中医这条道路上扎扎实实地临床,好好走下去。诸位先贤是我追赶的目标,我也是个中医追梦人,希望能梦想成真。

“方药不传之秘在于量”,仝小林先生进行经方量效关系研究,主张回归仲景原方用量,强调“重剂起沉疴”。但在临床上,敢用重药愈病的医生可谓有胆有识,而用轻剂愈病的医生更可称得上良医。

蒲辅周先生曾谈论到用药剂量大小问题,其认为一般煮药锅具就不大,太多药也装不下没必要用太大剂量。我亦认为药物在水中煎煮有效成分有个溶解饱和限度,但若运用仝小林先生观点亦可反驳。原方原量,水量亦可增多,虽说药物溶解程度比例不变,但药量和煎煮水量变多,最后得到的药量亦可增多。

那么我又想到另一个问题,人体对药物总有个吸收饱和限度问题,过大的剂量是否存在矫枉过正变成坏病的危险或存在浪费药物的问题。但仲景常在煎服法提到分服,中病即止,而仝小林先生亦运用其实践病案加以说明。如运用45g麻黄的麻黄汤分8次服用,汗出热退即止,这也能进行驳斥。不过,这另一方面也说明确实浪费了一部分药材。像赵绍琴前辈以前治疗猩红热等烈性传染病,由于传变发展太快,往往一天内要在病家换几次处方,就算运用白虎汤加减,也是一般剂量的石膏但多剂频服,这样似乎护理更为细腻。

而蒲辅周、赵绍琴、朱进忠等前辈的医案,常常是“轻剂建奇功”,摘叶飞花亦可伤人。蒲辅周前辈的一味茶叶苏醒重病老太的胃气,赵绍琴前辈平正清灵用药治疗高热昏迷,而朱进忠师傅李翰卿前辈运用每味药只有0.3~0.6g的真武汤治愈心衰重病老太。

在临床实践中,我亦曾遇到一例如李翰卿前辈所治的患者。记得当时那位老太左心衰竭 心功能III级,住院期间颜面四肢水肿,胸闷心累气紧症状突然加重,四肢冷舌红少苔。西药用多巴胺等药物、监测尿量,但症状和查血指标改善不显。我偷偷开了每味药1g的真武汤2剂(医院规定颗粒剂每味药至少1g),服用之后患者水肿退去很多,症状和查血指标较前改善很大。但可惜之前记录数据没有,难有很强的说服力,不够严谨。本人亦有小剂二陈平胃散治愈脱发等案例,但小剂治病本人实践还是太少。至于大剂经方愈病经验,凡浸淫伤寒经方者皆有效验,本人经验不再赘述。

朱进忠医话《方有大小》提到,“再品《伤寒》、《金匮》诸文之味,才更明白,若邪大盛而正不虚者宜大药,若正虚邪微者宜小药。曾治患者刘姓,男,45岁。久患腹满感冒,诸医治疗数年不效,余亦处方20余次无功。思之正虚邪亦微,何能用大药,何不小药治之,处以苏叶1分、陈皮1分、甘草1分,3剂,竟得痊愈。”

大剂量与小剂量,临床上面对不同患者要真的做到,真是需要雄厚的理论基础和扎实的临床功底,我也还在路上,慢慢努力吧!

时至今日,我确实佩服现在自己的导师,最初是专科生基层乡村医生,是一步一个脚印靠实力当上博导、教授,来到成都也靠自身实力能有有这多病人。

学生资质鲁钝,难以达到导师那样中西汇通。博古通今,乃今生之夙愿;学贯中西,则力有不逮。希望我在中医这条道路上扎扎实实地临床,好好走下去。诸位先贤是我追赶的目标,我也是个中医追梦人,希望能梦想成真。


相关内容

  • 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及制剂策略_李新月
  • -60- 第37卷第1期2016年02月吉林医药学院学报JournalofJilinMedicalUniversityVol.37No.1Feb.2016 2995(2016)01-0060-04文章编号:1673- ·综述· 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及制剂策略 1112* 时念秋审校叶小强,司俊仁综述, ...

  • 中药药剂学复习重点
  • 一. 绪论 1.中药药剂学含义:中药药剂学是以中医院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中药药剂的配制理论.生产技术.质量控制与合理应用等内容的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 2.分支:工业药剂学.物理药剂学.生物药剂学.药物动力学等. 3.剂型选择原则:三小三效五方便.三小:剂量小,毒性小,副作用小:三效:由 ...

  • 药剂名词解释
  • 名词解释 1.药剂学 :是研究药物制剂的生产理论.生产技术.质量控制与合理应用的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 2.剂型:药物的这些应用形式被称为药物剂型,简称剂型. 3.药品:是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机能并规定有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的物质,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 ...

  • 中药药剂学重点
  • 中药药剂学: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中药药剂的配制理论.生产技术.质量控制和合理应用的综合性应用技术学科. 剂型:为适应治疗或预防的需要而制备的不同给药形式,称为药物剂型,简称剂型. 中成药:是指以中药材为原料,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按照药政部门批准的处方和制法大量生产,具特有名称并 ...

  • 口服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 口服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摘要:本文通过检索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了口服药物的生物利用度的研究进展,特别归纳了提高口服药物生物利用度的方法. 关键词:生物利用度口服药物前体药物微粒给药系统 1.概述 生物利用度是指制剂中药物被吸收进入人体循环的速度与程度.生物利用度是反映所给药物进入人体循环的药量比例,它描 ...

  • 景执业药师考试(中药专业)题库-中药专业知识一
  • 小景 ◆ A型题 第1题 原料药物经过加工制成的具有一定剂型.可直接应用的成品,称为 A.药物 B.中成药 C.制剂 D.药品 E.处方药 正确答案:D 第2题 根据药典.部颁标准或其他规定的处方,将原料药物加工制成具有一定规格的药物制品,称为 A.剂型 B.中成药 C.制剂 D.药品 E.新药 正 ...

  • 合理用药知识讲座
  • 合理用药健康知识讲座 1.怎样用药才适当? (1)适当的药物.根据身体状况,选择最为适当的药物. (2)适当的剂量.严格遵照医嘱或说明书规定的剂量服药. (3)适当的时间.有的药物需要饭前服用,有的需要饭后服用,有的要在两餐之间服用.如果不遵守服用方法,随意服用,就会影响效果或对胃造成刺激. (4) ...

  • 用药方面的药品安全知识
  • 用药方面的药品安全知识 2010年 10月09 日 11:03 1.怎样用药才适当? (1)适当的药物.根据身体状况,选择最为适当的药物. (2)适当的剂量.严格遵照医嘱或说明书规定的剂量服药. (3)适当的时间.有的药物需要饭前服用,有的需要饭后服用,有的要在两餐之间服用.如果不遵守服用方法,随意 ...

  • 中药制剂之栓剂
  • (1)栓剂的定义.种类及规格 栓剂亦称坐药或塞药,是由药物和基质混合制成,专供纳入肛门.阴道等腔道的一种固体剂型,其形状与重量因施用于不同的腔道 而异.栓剂在常温下为固体,纳入人体腔道后,在体温时能迅速 软化熔融或溶解,并易与分泌液混合,逐渐释放药效而产生局部 或全身作用. 栓剂为古老剂型之一,在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