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银与白骨

  【片名】《白银帝国》   【上映时间】2009年8月21日(2006年底开机,2007年2月杀青)   【主创人员】导演:姚树华编剧:姚树华、成一   【原著】成一《白银谷》   【发行公司】山水国际娱乐公司   【获奖】第12届上海国际电影节评审团奖   第59届柏林国际电影节“特别展映”单元受邀影片   2009年电影频道传媒大奖、最受媒体关注导演奖   【全球票房】64685271   【剧情梗概】   在19和20世纪更迭时的山西,“天成元”票号巨贾康老爷(张铁林饰)膝下有四个子嗣。当一件绑架案把家族成员陆续击垮后,以酒色自残的三爷(郭富城饰)必须担负起家族金融帝国的重任。   专权的康老爷试图以自己为榜样把儿子打造成金融大亨,并努力地向他的继承者传授“驭人之术”。但理想主义的三爷却对父亲的权术手腕和商业道德充满了质疑。   更糟糕的是三爷对他已被父亲抢走的初恋情人,现在的后母(郝蕾饰)仍无法忘情。他们之间的关系因此愈发复杂。   在追随父亲的脚步和找寻真正的自我之间,三爷必须做出选择。贪婪、欺诈和妒恨在八国联军入侵、由银本位改为纸钞的金融变革和早期民主革命的喧嚣中涌动……      本来这一期应该写漫评的。嘉木也早早查好了《阿童木》的资料,准备本着严谨的学术态度,展望一下中国动漫电影的未来。然而本月却有一件和电影有关的大事发生,某木不得将天才少年的故事暂且推后,讲讲这件事情。   这件大事,虽然早在几个月前就定下了日子,可谁也没有想到,真的发生了之后,会引发如此盛况。   某日一友人在网上发图片给某木,照片是中国城市中常有的景象,成百上千个脑袋挨挨擦擦挤在一块,人山人海,漫无边际。   某木见怪不怪,问:“这是公务员考试,还是毕业生招聘会?春运还没开始吧。”   友人淡定如恒,答:“这是某市电影院售票口,《阿凡达》上映了。”   哐当!   《阿凡达》上映了!   其实某木对卡梅隆大师并无多少了解,对这部《阿凡达》也只知其名,连它是科幻片,还是奇幻片都没有搞清楚。但是整整一个月,某木的耳朵里穿来进去,都是它的名字。身边众人殷殷期盼,想不记得也难。   2009年末,中国的电影市场度过了近两个月的“饥荒”。从《2012》播映后,接连上映的几部片子,一部比一部让人失望,《花木兰》、《三枪拍案惊奇》、《刺陵》、《风云2》,个个噱头十足,却未能博得观众们的青睐,唯有《十月围城》获得了较高的评价。   在这样艰难的时候,《阿凡达》从天而降,彩头自然足斤足两。   这部号称是不看正版绝对后悔的大作,深深地激发了中国影迷的热情。一时之间,洛阳纸贵,别说周末黄金时段,就连工作日的夜场都一票难求,尤其是几座有IMAX影院的城市,更成了焦点中的焦点,甚至有包了车,特地前往观影的人,据说东莞还发生了拷贝因为放映次数过多而烧焦了的事情。   一部外国影片,几乎成了中国电影的救世之音,真让人有幻灭的感觉。   为何国产电影如此低迷?套用一句影迷的话来回答:“现在的电影讲个故事就那么难吗?”   某木回想09年度看过的国产电影,还真是没几部能把故事讲得好的,除了《十月围城》,也只想起一部《白银帝国》来。   《阿凡达》还没买着票,姑且叹口气,我们来说说这博得某木几把辛酸泪的《白银帝国》。   电影改编自成一的小说《白银谷》,原著号称是“旷世空前,是继《红楼梦》后的又一讴歌女性的伟作”。之前由宁静等人主演的四十集电视剧已经播映,反响不错。而当这个故事被搬到大荧幕上的时候,却有了电视剧远远不能企及的恢弘气势。   故事走的是本土风,讲得是这几年流行的晋商传奇,内容也不复杂,不过是浪荡子如何继承家业、两代人纠葛不清的爱恨情仇……放在那个动乱的年代,就多了几分厚重的色彩。再加上郝蕾饰演的女主角,还是留过洋的女学生,连东西文明的冲突都搭上了边。这样的构架,做什么都既方便,想狗血就狗血,想史诗就史诗,当然也极有可能弄出个四不像来。   其实某木看了豆瓣上的评论,也有说这部片子故事讲得太虚,投资都砸在了布景板上,内容不够实在的,还安了个“第五代导演借尸还魂”的惊悚标题。但让某木这个业余影迷来说,用心在场景上,并没有什么大问题,人物能塑造得活泛了,也就可以了。   起码这个故事让从小生活在山西的某木看了能够点头,嗯,这讲的的确是晋商的故事。   影片中有一段遇狼的场景,据说是在后期耗费了制作组相当多的精力。场面设计如何,倒在其次,能用心展示这个情节,就已经很了不起了。影片如果没有讲述主人公三爷到塞外贩货的这一段经历,故事再精彩,也失了骨血。   人们都知道晋商最出名的是通行全国的票号,但若是没有祖上几代人走西口的辛劳,又怎么能建立起资财雄厚的票号呢?   一说到晋商,人们都会想起深宅大院。从张艺谋拍摄《大红灯笼高高挂》开始,晋商的故事一次又一次地被搬上荧屏,相似的故事,相似的场景。乔家大院、王家大院、常家庄园……这些砖石堆积起来,成了晋商最鲜明的标志,而那些埋藏在骨血里的东西,却渐渐被人们忘却。   《白银帝国》没有只写白银,这才是它独到的地方。   爱恨情仇随风去,白银白骨黄土埋,某木写到这里也就足够了。■

  【片名】《白银帝国》   【上映时间】2009年8月21日(2006年底开机,2007年2月杀青)   【主创人员】导演:姚树华编剧:姚树华、成一   【原著】成一《白银谷》   【发行公司】山水国际娱乐公司   【获奖】第12届上海国际电影节评审团奖   第59届柏林国际电影节“特别展映”单元受邀影片   2009年电影频道传媒大奖、最受媒体关注导演奖   【全球票房】64685271   【剧情梗概】   在19和20世纪更迭时的山西,“天成元”票号巨贾康老爷(张铁林饰)膝下有四个子嗣。当一件绑架案把家族成员陆续击垮后,以酒色自残的三爷(郭富城饰)必须担负起家族金融帝国的重任。   专权的康老爷试图以自己为榜样把儿子打造成金融大亨,并努力地向他的继承者传授“驭人之术”。但理想主义的三爷却对父亲的权术手腕和商业道德充满了质疑。   更糟糕的是三爷对他已被父亲抢走的初恋情人,现在的后母(郝蕾饰)仍无法忘情。他们之间的关系因此愈发复杂。   在追随父亲的脚步和找寻真正的自我之间,三爷必须做出选择。贪婪、欺诈和妒恨在八国联军入侵、由银本位改为纸钞的金融变革和早期民主革命的喧嚣中涌动……      本来这一期应该写漫评的。嘉木也早早查好了《阿童木》的资料,准备本着严谨的学术态度,展望一下中国动漫电影的未来。然而本月却有一件和电影有关的大事发生,某木不得将天才少年的故事暂且推后,讲讲这件事情。   这件大事,虽然早在几个月前就定下了日子,可谁也没有想到,真的发生了之后,会引发如此盛况。   某日一友人在网上发图片给某木,照片是中国城市中常有的景象,成百上千个脑袋挨挨擦擦挤在一块,人山人海,漫无边际。   某木见怪不怪,问:“这是公务员考试,还是毕业生招聘会?春运还没开始吧。”   友人淡定如恒,答:“这是某市电影院售票口,《阿凡达》上映了。”   哐当!   《阿凡达》上映了!   其实某木对卡梅隆大师并无多少了解,对这部《阿凡达》也只知其名,连它是科幻片,还是奇幻片都没有搞清楚。但是整整一个月,某木的耳朵里穿来进去,都是它的名字。身边众人殷殷期盼,想不记得也难。   2009年末,中国的电影市场度过了近两个月的“饥荒”。从《2012》播映后,接连上映的几部片子,一部比一部让人失望,《花木兰》、《三枪拍案惊奇》、《刺陵》、《风云2》,个个噱头十足,却未能博得观众们的青睐,唯有《十月围城》获得了较高的评价。   在这样艰难的时候,《阿凡达》从天而降,彩头自然足斤足两。   这部号称是不看正版绝对后悔的大作,深深地激发了中国影迷的热情。一时之间,洛阳纸贵,别说周末黄金时段,就连工作日的夜场都一票难求,尤其是几座有IMAX影院的城市,更成了焦点中的焦点,甚至有包了车,特地前往观影的人,据说东莞还发生了拷贝因为放映次数过多而烧焦了的事情。   一部外国影片,几乎成了中国电影的救世之音,真让人有幻灭的感觉。   为何国产电影如此低迷?套用一句影迷的话来回答:“现在的电影讲个故事就那么难吗?”   某木回想09年度看过的国产电影,还真是没几部能把故事讲得好的,除了《十月围城》,也只想起一部《白银帝国》来。   《阿凡达》还没买着票,姑且叹口气,我们来说说这博得某木几把辛酸泪的《白银帝国》。   电影改编自成一的小说《白银谷》,原著号称是“旷世空前,是继《红楼梦》后的又一讴歌女性的伟作”。之前由宁静等人主演的四十集电视剧已经播映,反响不错。而当这个故事被搬到大荧幕上的时候,却有了电视剧远远不能企及的恢弘气势。   故事走的是本土风,讲得是这几年流行的晋商传奇,内容也不复杂,不过是浪荡子如何继承家业、两代人纠葛不清的爱恨情仇……放在那个动乱的年代,就多了几分厚重的色彩。再加上郝蕾饰演的女主角,还是留过洋的女学生,连东西文明的冲突都搭上了边。这样的构架,做什么都既方便,想狗血就狗血,想史诗就史诗,当然也极有可能弄出个四不像来。   其实某木看了豆瓣上的评论,也有说这部片子故事讲得太虚,投资都砸在了布景板上,内容不够实在的,还安了个“第五代导演借尸还魂”的惊悚标题。但让某木这个业余影迷来说,用心在场景上,并没有什么大问题,人物能塑造得活泛了,也就可以了。   起码这个故事让从小生活在山西的某木看了能够点头,嗯,这讲的的确是晋商的故事。   影片中有一段遇狼的场景,据说是在后期耗费了制作组相当多的精力。场面设计如何,倒在其次,能用心展示这个情节,就已经很了不起了。影片如果没有讲述主人公三爷到塞外贩货的这一段经历,故事再精彩,也失了骨血。   人们都知道晋商最出名的是通行全国的票号,但若是没有祖上几代人走西口的辛劳,又怎么能建立起资财雄厚的票号呢?   一说到晋商,人们都会想起深宅大院。从张艺谋拍摄《大红灯笼高高挂》开始,晋商的故事一次又一次地被搬上荧屏,相似的故事,相似的场景。乔家大院、王家大院、常家庄园……这些砖石堆积起来,成了晋商最鲜明的标志,而那些埋藏在骨血里的东西,却渐渐被人们忘却。   《白银帝国》没有只写白银,这才是它独到的地方。   爱恨情仇随风去,白银白骨黄土埋,某木写到这里也就足够了。■


相关内容

  • 西游记竞赛选择题
  • <西游记>竞赛题 2.是谁向孙悟空提出了出海寻仙访道的建议?( A ) A. 通臂猿猴 B.赤面马猴 C. 六耳猕猴 D. 滇金丝猴 5. 孙悟空大闹龙宫,强索披挂,四海龙王中送给孙悟空 "凤翅紫金冠"的是( B ) A.东海龙王敖广 B.西海龙王敖闰 C.南海龙王敖 ...

  • 第五单元殖民地与殖民地人民的反抗
  • 第五单元_殖民扩张与殖民地人民的抗争 测试题 (2011-12-17 17:37:44)转载▼ 标签: 杂谈 班级 姓名 分数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21.22题为附加分值) 1.最早走上殖民扩张和殖民掠夺道路的国家是 ( ) A.西班牙和葡萄牙 B.西班牙和法国 C.英国和法国 D.葡萄牙和荷 ...

  • 喜剧猪八戒人物分析
  •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 公选课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 喜剧人物--猪八戒形象分析 论文成绩: 教师评语: 喜剧人物--猪八戒形象分析 摘要:<西游记>是具有浓郁象征意味的神魔小说的代表作,堪称我国古典小说中一部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名著.它以其特殊的情节,神奇的人物,独特的风格,长期以来为广大人民 ...

  • 关于战争的读后感
  • 关于战争的读后感(一) 在学习中,我知道了圆明园是闻名世界的皇家园林:知道了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和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还知道了圆明园是世界上的博物馆.艺术馆.可是观看了<火烧圆明园>后,我又知道了圆明园是怎样被毁灭的.看了圆明园的毁灭,我真有些说不出的感情--圆明园里的建筑雄 ...

  • 三打白骨精教案设计意图
  • <三打白骨精>教学设计 [教学理念]<三打白骨精>是一篇由名著改编的课文,在教学中,要让学生踏踏实实地学好生字新词,读好课文,理清课文的脉络,掌握借助课题来概括课文内容的方法:在学习白骨精的三变.悟空的三打.唐僧的三责中,引进原著内容,激发学生阅读<西游记>原著的 ...

  • 20[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一]
  •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13个,理解21个词语的意思. 2.学会按照课文后练习第3题的提示简要复述课文. 3.懂得对敌人不能讲慈悲,要善于识破敌人的诡计,并和敌人斗争到底. 教学时间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大致理解课文内容,分段,精读第二段. 教学过程 一.揭题引趣. 1 ...

  • 西游记三打白骨精读后感
  • 话说唐僧与徒弟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和白龙马,踏上了漫漫取经之路.其中三打白骨精非常精彩.耐人寻味.白骨精为了吃唐僧肉,变成少女,老媪和老翁,接二连三来欺骗唐僧,而唐僧善与恶不分一再上当,幸亏有孙悟空的金晴火眼识破妖怪及阴谋.唐僧却执迷不悟反而把孙悟空赶走,险些被白骨精吃掉.每次读这回文章,我都是又开 ...

  • 三打白骨精109
  • 9.三打白骨精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6个生字,准确认读绿线内的3个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古典名著<西游记>,体会白骨精的狡猾.贪婪.诡计多端:悟空的坚定.机智和勇敢. 4.借助课堂教学,激发学生阅读原著的兴趣,引领学生走进<西 ...

  • [精品][三打白骨精]教学反思
  • 篇一: <三打白骨精>教学反思 课文主要写了孙悟空三次怒打白骨精的经过,我注重在引导学生理解描写三次打斗中所用的词句这一特色上做文章. 1.重视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因势利导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