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 案 设 计
课 题: 《盆栽》
授课教师: 房小华
课时: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观察了解家里的景物盆栽,并且以复杂的绘画形式表现出来,盆栽的花盆叶子以及单个的物体用简单的线条表示。
(2)技能目标:学会用线条,点线面来表示不同的植物。
(3)情感目标:使学生学会观察身边的物体,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的习惯。
二、教学重点
重点:认识各种植物盆栽的形状,能正确表达处来自己感受到的植物的形态
三、教学难点
用什么样的线条表现植物才能体现它最主要的特点。
四、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实景盆栽照片,以及名称。
2、学生准备:笔 纸张。
五、教学方法
教法:
a演示法,展示植物盆栽的图片,使学生对植物盆栽有一个真实确切的印象。 b谈话法,教师和学生通过口头交流,有引导性的谈话,一问一答的方式传授,使学生对盆栽的形态印象深刻。
学法:
a研究性学习,在教师的指导下,在一定的情境内主动获得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六、教学过程
1、导入
1请看,我给大家带来了什么?(出示盆景图片)
2问题:(1)你看到了什么? (2)植物分别有哪些部分? (请学生回答)
3讲解每一幅图片中植物的名字与特点不宜过多,如果用一些线条来表示那么你会用什么线条来表示花朵,什么线条来表示叶子,什么线条来表示花盆。 4交流:你对最喜欢的植物有哪些美好的记忆或感受?
5引出:盆栽
2、新授
1欣赏
(1)展示植物图片。
(2)问题:说说四幅作品分别是什么植物,名称是什么?
2分组活动
(1)要求:讨论植物的名称,小组间进行抢答。
(2)学生根据要求在问题的引导下展开小组合作学习,教师指导。
3、讨论结果
(1)第一张是百合,第二张是月季,第三张是仙人掌,第四张是蝴蝶蓝
那么你们将通过什么样的线条来表示这些物体呢?
(2)
(3) ①作者运用了怎样的线条来表现画面?(细碎、完整)
小知识:线条是画家在再现或表现自然和生活时运用的各种笔痕。
②画面主要使用了哪些颜色?
四、总结
1、找到物体外轮廓的形状
2、物体内部用线条有规律的排列来表示才能让物体表现的更加丰富。
五、拓展
问: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有什么收获?
希望同学们学会运用有规律的线条来观察身边常见的物体、表达自己的作品和大自然带给我们的感受。
六、作业
通过观察身边的物体,进行简单的线条描绘。
板书:
一、盆栽
二、线条
1、曲线。直线
2、三角形、长方形、梯形,正方形
三、交流、总结
四、布置作业
教 案 设 计
课 题: 《盆栽》
授课教师: 房小华
课时: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观察了解家里的景物盆栽,并且以复杂的绘画形式表现出来,盆栽的花盆叶子以及单个的物体用简单的线条表示。
(2)技能目标:学会用线条,点线面来表示不同的植物。
(3)情感目标:使学生学会观察身边的物体,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的习惯。
二、教学重点
重点:认识各种植物盆栽的形状,能正确表达处来自己感受到的植物的形态
三、教学难点
用什么样的线条表现植物才能体现它最主要的特点。
四、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实景盆栽照片,以及名称。
2、学生准备:笔 纸张。
五、教学方法
教法:
a演示法,展示植物盆栽的图片,使学生对植物盆栽有一个真实确切的印象。 b谈话法,教师和学生通过口头交流,有引导性的谈话,一问一答的方式传授,使学生对盆栽的形态印象深刻。
学法:
a研究性学习,在教师的指导下,在一定的情境内主动获得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六、教学过程
1、导入
1请看,我给大家带来了什么?(出示盆景图片)
2问题:(1)你看到了什么? (2)植物分别有哪些部分? (请学生回答)
3讲解每一幅图片中植物的名字与特点不宜过多,如果用一些线条来表示那么你会用什么线条来表示花朵,什么线条来表示叶子,什么线条来表示花盆。 4交流:你对最喜欢的植物有哪些美好的记忆或感受?
5引出:盆栽
2、新授
1欣赏
(1)展示植物图片。
(2)问题:说说四幅作品分别是什么植物,名称是什么?
2分组活动
(1)要求:讨论植物的名称,小组间进行抢答。
(2)学生根据要求在问题的引导下展开小组合作学习,教师指导。
3、讨论结果
(1)第一张是百合,第二张是月季,第三张是仙人掌,第四张是蝴蝶蓝
那么你们将通过什么样的线条来表示这些物体呢?
(2)
(3) ①作者运用了怎样的线条来表现画面?(细碎、完整)
小知识:线条是画家在再现或表现自然和生活时运用的各种笔痕。
②画面主要使用了哪些颜色?
四、总结
1、找到物体外轮廓的形状
2、物体内部用线条有规律的排列来表示才能让物体表现的更加丰富。
五、拓展
问: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有什么收获?
希望同学们学会运用有规律的线条来观察身边常见的物体、表达自己的作品和大自然带给我们的感受。
六、作业
通过观察身边的物体,进行简单的线条描绘。
板书:
一、盆栽
二、线条
1、曲线。直线
2、三角形、长方形、梯形,正方形
三、交流、总结
四、布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