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心理健康知识讲座(一)

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讲座(一)

一、什么是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是指旨在充分发挥个体潜能的内部心理谐调与外部行为适应相统一的良好状态。这一定义表明,心理健康既表现在个 体与环境互动时的适应行为上,也蕴含在相对稳定并处于动态发展和完善中的心理特质上。这两者又是辩证统一的:表现在个体与

环境互动时的适应行为正是其内在的良好心理特质使然,而个体在对环境的良好适应中,又发展并完善了己的心理特质。

二、心理健康标准

1946年,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曾具体指明心理健康的标志是:①身体、智力情绪十分调和;②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彼此能谦让;③有幸福感;④在工作和职业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地有效率的生活。《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认为,心理健康的具体标准是:①认知过程正常,智力正常;②情绪稳定乐观,心情舒畅;③ 意志坚强,做事有目的;④人格健全,性格、能力、价值观等均正常;⑤养成健康习惯和行为。无不良行为;⑥精力充沛地适应社会,人际关系良好。美国人格心理学家奥乐波特(G.W.Allport)提出了六条标准:①力争自我的成长;②能客观地看待自己;③人生观的统一,④有与他人建立亲睦关系的能力;⑤人生所需的能力、知识和技能的获得;⑥具有同情心,对生活充满爱。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和密特尔曼(AHMaslw Mitteleman)列出了心理健康的10条标准: ①充分的安全感;②充分了解自己,并对自己的能力作适当的估价;

③生活的目标能切合实际;④与现实环境能保持接触;⑤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⑥具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⑦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⑧适度的情绪表达及控制;⑨在不违背团体要求的情况下,能作有限度的个性发挥;⑩有不违背社会规范的前提下,能适当地满足个人的基本要求。

除此之外,还有许多学者都提出了自己的标准。研究者在心理健康标准问题上之所以存在分歧,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就客观原因而言,这是由于衡量人生理健康与否时所采用的身体各项形态、生理和功能指标那样具体而客观。就主观原因而言,对心理人健康标准的实际把握的分歧,这种分歧主要表现在研究者确定心理健康标准的依据上。综合国内外学者的观点,结合我们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经验,将心理健康标准界定如下:

(一)智力发展正常。

智力正常是一个人学习、生活、工作最基本的心理条件,是人适应周围环境,谋求自我发展的心理保证,因而是心理健康的首标准。

(二)情绪稳定乐观。

情绪稳定乐观是心理健康的主要标准。在心理健康者身上。积极情绪多于消极情绪。乐观情绪占主导地位。这是因为只有一个人经常保持愉快乐观的情绪时,他才能善于从生活中导找乐趣,对生活充满希望。

(三)意志品质健全。

意志是一种有意识、有目的行动并克服内外困难的心理过程。意志是

人意识能动性的集中体现,是个性的重要精神支柱。心理健康的意志品质具有职下特点:①行动目的明确,独立性强。②善于当机立断,果敢性强。③行动不屈不挠,坚毅性强。④心理承受力强,自制力好。

(四)行为协调适度。

一个心理健康,其行为在有如下特点:①行为方式须与年龄特点相一致;②行为方式须与社会角色相一致;③行为反映强度须与刺激强度相一致;④行为的一贯和统一。

(五)人际关系和谐。

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由于交往而产生的一种心理关系。和谐的人际关系既是心理健康不可或缺的条件,也是增进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径。人际关系和谐的表现是:①乐于与人交往,既有广泛而稳定的人际关系,又有知已的朋友;②在人间交往中能保持独立而且有完整的人格,知人知已,不卑不亢;③能客观地评价别人,取人之长,补已之短,严于律已,宽以待人;④在交往中能用尊重、信任、友爱、宽容和理解的态度与人友好相处,能接受和给予爱与友谊;⑤与集体能保持协调的关系,能与他人同心协力、合作共事,并乐于助人。

(六)人格完整独立。要格也称个性,它是一个人与另一个人区别开来的独特的心理特性。心理健康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使人保持人格的独立完整性,培养健全的人格。

在界定上述心理健康标准时,尚有以下几点需要注意:其一,心理健康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所谓相对性是指,心理健康只有在与同一年龄的人心理发展水平的比较中,才能显现其价值。其二,人的心理健康

水平可分为不同的等级,是一个从健康到不健康的连续。其三, 一个人是否心理健康与一个人是否有不健康的心理和行为并不是一回事。其四,心理健康是一个文化的、发展的概念。心理健康不是一种固定不变的状态,而是一个变化和发展的过程。

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素质教育

人的素质结构可分为以下三个层次:一是竽素质,主要包括身体形态的发育状况、竽机能水平、运动能力、参外部环境和外部刺激的适应能力等四个方面。二是心理素质,主要由智力困素和非智力因素构成。三是社会文化素质,主要包括科学素质、道德素质和审美素质三个方面。这三个层次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依赖、相互影响,构成了人的整体素质结构。上述素质的构成要求 相应的教育构成:生理素质教育、心理素质教育社会文化素质教育。心理素质教育对应于心理健康教育,生理素质教育对应于体育,而社会文化素质教育则对应于德育、智育和美育。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心理健康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通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使用个体保持的心理状态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就能为其顺利地接受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其他素质教育提供良好的心理条件。为了加深对这一问题的理解,兹对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美的关系作简要分析。

(一)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

在现代教育学中,德育是指向学生传授一定社会的思想政治观点和道德规范,以形成他们的思想品德,发展其道德判断能力和自我

修养能力的活动。德育既包括通常所说的思想政治教育,又包括本来意义的道德品质教育。这两个方面的内容与心理健康教育都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德育要培养学习各种良好的心理品质和意识倾向性,特别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意识倾向笥和道德心理品质,。培养上述道德意识倾向性、道德心理品质以及提高道德判断能力,自我修养能力等,既是德育的任务,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这种任务的交叉重叠,反映了二者之间横向上的密切关系。

(二)心理健康教育与智育

智育是向学生传授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其智力的活动。我们认为智育工作的这三个方面的任务都与心理健康 教育密切相关。

(三)心理健康教育与体育

体育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体育是指国家所倡导的群众性体育活动与竞技比赛;狭义的体育只指学校体育,是指学校体育工作者有组织有计划地授予学生身体锻炼和体育运动的知识技能,以达到增强学生体质,提高运动能力、磨练意志和形成良好品德的教育。 体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密切联系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其一,体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在功能和任务方面有某些交叉重叠之处。 培养学生良好的情绪、意志、性格,发展其智力等,也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和任务之所在。

其二,心理健康教育是体育的基础。体育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是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提高健康水平。作为一个身心统一体的人来说,其

身体与精神如同一张纸的正反两面,是互为依存的,不可去其一而存其二,良好的心理素质对动作技能的学习和掌握起着促进作用。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为学校体育工作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础。

(四)心理健康教育与美育

美育又称审美教育,是运用艺术美、自然美和社会生活美培养受教育者正确的审美观点和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美育最基本的任务是引导学生在端正审美态度、形成健康的审美意识的基础上,接着正确的审判观点。从上述对美育任务的概览中,我们不难发现,诸如审美兴趣、审美情感、审美理想以及对美的感知能力、想像能力、理解能力及判断能力等,既是美育的任务,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这是美育与心理健康联系的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是,心理健康教育是美育的基础,没有心理基础的美育是不健全的美育,我国现代美育的内宾一般分为自然美、艺术美和社会生活美三个方面。社会生活美体现在人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实践的主体人,因而人的美是社会生活美的集中体现。可以看出人的良好主理品质,本身就是人美的基础和条件。

从以上的论述中,不难发现。,在整个素质教育的体系中,心理健康教育有其自身的内涵,也应该有其自身的位置,它应该成为与德、智、体、美并列的基础教育范畴,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在横向上是相互交叉重叠的;纵向联系而言,心理健康教育是其他各育的基础;在人的素质结构中,心理素质具有核心地位和作用;在整个素质教育体系中,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智育、体育和美育一道,

构成了一个相互制约、相互渗透的辩证统一的完整体系。其中心理健康教育是其他教育的中介和基础,它为学生形成思想品德、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培养能力、发展智力、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塑造美感等提供了良好的心理前提。

五、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是由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所决定的。从心理健康教育的观点来看,这种必要性主要渊源于以下四种需要。

(一)参与国际竞争的需要纵览全球风云,竞争日趋激烈。当今世界竞争的基点已由军事、经济转向综合国力,其实质是教育和人才的竞争。诸多的研究证实,超群的智慧,稳定的情绪,顽强的毅力,完善的个性,适应环境的能力,随机应变的机智等高品位的心理素质已成为最具竞争力的人才资源的要素。 另一方面,专业知识的传授曾是传统教育体制的核心,然而心理素质不健康者连适应社会都成问题,纵有满腹经论也难以造福社会。概言之,我们应当从参与国际竞争和提高人才整体素质水平的高度来年待青少年獐的心理素质问题,进而认识到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二)国内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放眼全球,现代化已经成为世界性的潮流。我国现在已融入第四次现代化浪潮之中。为了使我国的现代化能得以早日实现,必须注意研究历史的经验。既包括现代化成功国家的经验。也包括现代化失败国家的经验。人的现代化是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实现现代化所必不可

少的因素和条件,它是现代化制度与经济赖以长期发展并取得成功的先决条件,而不是国家现代化过程结束后的副产品。如不首先实现人的现代化,这个国家只能是徒有虚名的,只有当安的人民是现代人,它的国民从心理和行为上都转变为现代的人格,它的现代政治、经济、文化管理机构中的工作人员都获得了某种与现代化发展相适应的现代性,这样的国家才正直称为现代化的国家。那么,什么是人的现代化呢?所谓人的现代化,就是人的素质现代化。现代人与传统人的差异无非表现出各自不同的素质特点。美国社会学者英格尔斯曾经提出过现代人的12种品质:⑪现代人准备和乐于接受他未经历过的新的生活经验、新的思想观念、新的行为方式;⑫准备接受社会的改革和变化;⑬思路开阔,头脑开放,尊重并愿意考试各方面的不同意见和看法;⑭注重现在与未来,守时、惜时;⑮强烈的个人交通感,对人和社会的能力充满信心,力争讲求效率;⑯计划;⑰知识;⑱可依赖性和信任感;⑲重视专门技术,有愿意根据技术水平高低来禽不同报酬的心理基础。⑳乐于让自己和他的后代选择离开传统所尊敬的职业。对教育的内容和传统智慧敢于挑战。⑪相互了解、尊重和自尊。⑫了解生产及过程。在现代人的素质中,强调现代人的心理素质,并视现代人的心理素质为现代人素质的基础,这是英格尔斯慧眼独具之外。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欲使我们的国家现代化,首先必须使国民素质现代化;页欲想使国民素质现代化,关键是使国民心理素质现代化。

而欲想做到这一点,就必须从青少年儿童时期开始做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三)顺应世界教育改革潮流的需要

教育思想的大变革也促使人们重新确立新的能

“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教育质量观,并据此确立教育发展的新战略和新目标。基于《教育基本法》的精神,21世纪的教育目标概括起来有如下三点,①培养宽广胸怀与丰富的创造性能力。宽广胸怀指在德、智、体、美协调发展过程中追求真、善、美;丰富的创造能力指艺术、科学和技术各个领域的创造性能力。②培养自主与自律精神。自主与自律精神具体是指在形成稳定的自我性格时,要具有自主地思考判断问题的能力,尽职尽责、严于律已及积极主动等精神;在确立自主与自律精神的同时,要培养助人为乐宽容心和指导他人的能力。③培养在国际事务中能干的目标人。即要培养在和平、国际协调这种相互依存的关系中生存下去,并能深刻理解多种异国文化,具在国际性人际交流的能力;韩国制定21世纪教育目标时突出了自由、自主与自律精神,提了“全人观念”,其内涵是①健康的人;②独立的人;③创新的人;④道德的人。1989年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北京曾召开了“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会上澳大利亚学者埃利雅德曾提出了这样的观点,即一个人要想在新世纪取得成功,必须掌握三张“通行证”:一是学术性通行证,二是职业性通行证,三是证明一个人事业心和开拓能力的通行证。这三张通行证实质上是一张心理素质性的通行证。会议通过了“学会关心”的总结报告认为21

世纪教育体系要进行以下一些重点转移:

①从促进教育的统一性转变为促进教育的创造性和革新精神; ②从促进竞争转变为促进合作;

③学会算术学习,促进对学习的爱好,以便为终身教育打下坚实基础;④强调个人的发展:自知、自尊、自信;

⑤促进人际关系,支持年轻人发展与他人联系的能力等等。

这些转移对学生的心理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向学校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四)改变国内基础教育现状的需要

长期以来,我国基础教育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应试教育”。所谓“应试教育”指在我国教育实践中突击存在的偏离受教育者群体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单纯为应付考试、争取高分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一种倾向。其错误思想弊端主要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其一,面向少数学生,造成受教育机会的不均等。其二,教育目标狭隘,造成学生的片面发展。其三,教育模式凝固,造成学生个性贫乏。其四,限制了教育者的个性,造成了不合理的竞争。其五,增加了基础教育后各极各类教育的难度,造成了教育的不可持续发展。其六,学业负担过重,造成学生身心健康壮况每况愈下。随着 “应试教育”之风愈演愈烈我国少年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堪称每况愈下。

由此可见,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确实是改变辆基础教育现状和提高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迫切需要。

六、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对于卓有成效地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既是选择与确定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依据,也是指引心理健康教育方向和调控心理健康教育过程的参照;既是检验、评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效性的标准,也是激发学生接受心理健康教育动机的手段。从系统论的角度来看,心理健康教育目标是由一系列子目标构成的目标系统,从纵向的年龄层面来考试,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及大学应有不同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标;从横向的心理素质结构层面来考试,认训、情感、意志及个性等方面的目标亦有差异;从教育的层面来考试,学校健康教育目标的确立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①目标必须是学生能够理解和接受的;②目标必须是具体的、可评估的;③目标必须是可行的,即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可达到的;④目标必须是兼顾社会规范和个人需要的,在为既符合社会规范又能满足主体需要的行为,正是心理健康者的特征行为。如果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仅在于满足学生的个人需要,而无视社会规范的制约以及学生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则可能会导致当事人的反社会行为;反之,如果心理健康教育只考虑使学生服从于社会规范,而不考虑主体需要的满足,学生不能从自己行为中获得乐趣,则此种虽符合社会规范但与主体需要相悖的行为列,异于自我苛求与自我折磨。

七、情感教育目标的内容。

作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情感教育的目标主要包括培养学生的社会性情感品质和增强其情感调控能力,具体地

说,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帮助学生学会情绪认知和情绪识别。情绪认知是让学生明白情绪、情感的内涵、功能、分类;情绪、情感对学习、生活、

行为和心理健康的重要意义;懂情绪的两极性,并掌握其问的区别。情绪识别是使学生能更好地察觉自我情绪和情感,并能敏锐地体察他人的情绪和情感。

二是帮助学生学会情绪表达和情绪理解。情绪表达是指学生能运用言语和非言语手段正确、合理、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情感。情绪理解是指学生善解他人的情绪与情感,具有移情的能力。

三是帮助学生学会情绪主导和情绪平衡。情绪主导是指在个体的情绪经验中,某一种或几种情绪对行为的影响较大,占有一定 的优势,或者说起主导作用。情绪平衡是指个体情绪生活中,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在比例上有合理的分配,而不是只有其中一类,或其中一类特别多。

四是帮助学生学会情绪控制和情绪宣泄。情绪控制是指个体对自身情绪状态的主动影响。情绪宣泄,指情绪能量或精力的清除、疏泻,以恢复身心机能的平衡和稳定。

五是帮助学生学会情感发展和情感培养。从情感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来看,它饮食着一个从弱到强、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系列。情感培养则是指在情感发展的基础,进一步帮助学生形成一些符合社会需要的良好的情感品质,主要指导:①情感的倾向性② 情感的深刻性;③情感的稳固性;④情感的效能性。

八、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包括哪些内容。

(一)学习心理指导。学习心理指导,是指教育者依据现代学习理论,针对影响学生学习的因素,有目的、有计划和有步骤地教会 学生如何学习的过程。其内容包括学习方法指导;学习动机指导;学习兴趣指导;学习习惯指导;和应试心理指导五个方面。

(二)智力训练。智力也称智能,一般认为,智力是指个体聪明的程度。发展学生智力是学校智育工作的一项极其重要的核心任务,这是由智力本身的特点和它们在现代社会生产、生活中的重要地位所决定的。智力不仅是完成学习活动的必要条件,也是完成其他一切领域实践活动的根本保证。我们认为,对学生进行智力训练的内容应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使学了解智力发展是一种动态近程。第二,使学生正确认识智商与学业成就之间的关系。第三使学生正确认识男女智力差异。第四,使学生认识自己的学习潜能。第五使学生有的放矢地参加智力训练。

(三)情感教育。情感教育是一个与认知教育相对应的概念,它是指导把情感作为人的发展的重要领域之一,对其施以教育的力量。

(四)性格教育。性格是人对客观现实的稳固态度心脏与之相应的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方面的心理特征。性格是个性心理特征的核心特征,对个性心理的其他特征和倾向趣支配作用,决定着个人活动的方向。

(五)耐挫有力培养。所谓耐挫能力,又称挫折的耐受能力、挫

折随力、挫折容忍力等,是指个体对挫折可忍耐、可接受程度的大小。

(六)人际关系指导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由于效而建立起来 的一种心理关系,它反映了个体或群众寻求满足其社会需要的心理状态,表明了人们在相互效的过程中关系的深度、亲密隆、融洽性和协调性等房理方面联系的程度。㈦性心理健康教育。性心理健康教育是旨在保持和增进性健康的教育。㈧自我意识发展指导。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本身及与周围客观世界关系的意识。

九、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

心理健康教育原则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在实施此种教育时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心理健康教育原则从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出发,反映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规律。我们认为,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针对性原则。心理健康教育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要根据学生的年龄、性别特点,学生的表现特点,时代、个性特点,灵活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的通用原理,因势利导因材施教,才能收到好的教育效果。

(二)主体性原则。主体性原则是指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要尊重生学生的主体地位,注意调动学生的主动、积极性。贯彻主体性 原则要注意三个问题:①要从满足学生的正确需要入手。②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可事事包办代替。③教师要尽其所能,全面了解放学生。

(三)发展性原则。发展性原则指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

教师要注意以发展变化的观点来看待学生身上出现的问题,不伏要 在对问题的分档和本质的把握中善于用发展的眼光作动态考察,而且在对问题的解决和教育效果的预测上也要具有发展的观点。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贯彻发展性原则时,要求教育者要做到以下几点:①要求教育者坚持以发展的观点看待学生。②要使心理健康教育走在发展的前面。③要注意“三早”。一是早早进行,二是早做准备,三是早期干预。

(四)尊重性原则。尊重性原则是针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对学生的态度所提出来的原则。贯彻尊重性原则要注意三个方面问题: ①尊重学生个人的尊严,以平等、民主的态度对待学生。②尊重学生的选择。③对学生一视同仁。

(五)全面性原则。全面性原则是指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教育者要运用系统理论的观点指导工作。

贯彻西面性原则要注意两点。一是要树立学生“全人化”发展观念。二是要及时发现和弥补学生某些方面的发展缺陷,全面考察和分析这些缺陷的形成和制定对策。

(六)活动性原则。活动性原则是指心理健康教育要重视通过活动来促进心理发展。贯彻活动性原则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第一, 活动的组织和开展要符合学生心理发展的需要,要能与学生的年龄特征适应。第二要注意通过系列活动让学生重复参与各种训练和练习。

(七)成功性原则。成功性原则是指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要尽量使学生产生成功的愉快体验,减少失败的不愉快体验。要做到:

第一,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必须要恰当的。第二,帮助学生树立适合自己特点的抱负水平。第三,要帮助学生正确对待失败。第四。要让每一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

(八)全体性原则。心理健康教育必须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为全体学生服务。第一,在制定心理健康教育计划时要着眼于全体学生,在确定教育内容时要考虑大多数学生共同需要及普遍存在的问题。第

二。要注意给每个学生机会。第三,注意学生的特殊要求并给予实际帮助。

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讲座(一)

一、什么是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是指旨在充分发挥个体潜能的内部心理谐调与外部行为适应相统一的良好状态。这一定义表明,心理健康既表现在个 体与环境互动时的适应行为上,也蕴含在相对稳定并处于动态发展和完善中的心理特质上。这两者又是辩证统一的:表现在个体与

环境互动时的适应行为正是其内在的良好心理特质使然,而个体在对环境的良好适应中,又发展并完善了己的心理特质。

二、心理健康标准

1946年,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曾具体指明心理健康的标志是:①身体、智力情绪十分调和;②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彼此能谦让;③有幸福感;④在工作和职业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地有效率的生活。《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认为,心理健康的具体标准是:①认知过程正常,智力正常;②情绪稳定乐观,心情舒畅;③ 意志坚强,做事有目的;④人格健全,性格、能力、价值观等均正常;⑤养成健康习惯和行为。无不良行为;⑥精力充沛地适应社会,人际关系良好。美国人格心理学家奥乐波特(G.W.Allport)提出了六条标准:①力争自我的成长;②能客观地看待自己;③人生观的统一,④有与他人建立亲睦关系的能力;⑤人生所需的能力、知识和技能的获得;⑥具有同情心,对生活充满爱。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和密特尔曼(AHMaslw Mitteleman)列出了心理健康的10条标准: ①充分的安全感;②充分了解自己,并对自己的能力作适当的估价;

③生活的目标能切合实际;④与现实环境能保持接触;⑤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⑥具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⑦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⑧适度的情绪表达及控制;⑨在不违背团体要求的情况下,能作有限度的个性发挥;⑩有不违背社会规范的前提下,能适当地满足个人的基本要求。

除此之外,还有许多学者都提出了自己的标准。研究者在心理健康标准问题上之所以存在分歧,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就客观原因而言,这是由于衡量人生理健康与否时所采用的身体各项形态、生理和功能指标那样具体而客观。就主观原因而言,对心理人健康标准的实际把握的分歧,这种分歧主要表现在研究者确定心理健康标准的依据上。综合国内外学者的观点,结合我们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经验,将心理健康标准界定如下:

(一)智力发展正常。

智力正常是一个人学习、生活、工作最基本的心理条件,是人适应周围环境,谋求自我发展的心理保证,因而是心理健康的首标准。

(二)情绪稳定乐观。

情绪稳定乐观是心理健康的主要标准。在心理健康者身上。积极情绪多于消极情绪。乐观情绪占主导地位。这是因为只有一个人经常保持愉快乐观的情绪时,他才能善于从生活中导找乐趣,对生活充满希望。

(三)意志品质健全。

意志是一种有意识、有目的行动并克服内外困难的心理过程。意志是

人意识能动性的集中体现,是个性的重要精神支柱。心理健康的意志品质具有职下特点:①行动目的明确,独立性强。②善于当机立断,果敢性强。③行动不屈不挠,坚毅性强。④心理承受力强,自制力好。

(四)行为协调适度。

一个心理健康,其行为在有如下特点:①行为方式须与年龄特点相一致;②行为方式须与社会角色相一致;③行为反映强度须与刺激强度相一致;④行为的一贯和统一。

(五)人际关系和谐。

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由于交往而产生的一种心理关系。和谐的人际关系既是心理健康不可或缺的条件,也是增进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径。人际关系和谐的表现是:①乐于与人交往,既有广泛而稳定的人际关系,又有知已的朋友;②在人间交往中能保持独立而且有完整的人格,知人知已,不卑不亢;③能客观地评价别人,取人之长,补已之短,严于律已,宽以待人;④在交往中能用尊重、信任、友爱、宽容和理解的态度与人友好相处,能接受和给予爱与友谊;⑤与集体能保持协调的关系,能与他人同心协力、合作共事,并乐于助人。

(六)人格完整独立。要格也称个性,它是一个人与另一个人区别开来的独特的心理特性。心理健康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使人保持人格的独立完整性,培养健全的人格。

在界定上述心理健康标准时,尚有以下几点需要注意:其一,心理健康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所谓相对性是指,心理健康只有在与同一年龄的人心理发展水平的比较中,才能显现其价值。其二,人的心理健康

水平可分为不同的等级,是一个从健康到不健康的连续。其三, 一个人是否心理健康与一个人是否有不健康的心理和行为并不是一回事。其四,心理健康是一个文化的、发展的概念。心理健康不是一种固定不变的状态,而是一个变化和发展的过程。

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素质教育

人的素质结构可分为以下三个层次:一是竽素质,主要包括身体形态的发育状况、竽机能水平、运动能力、参外部环境和外部刺激的适应能力等四个方面。二是心理素质,主要由智力困素和非智力因素构成。三是社会文化素质,主要包括科学素质、道德素质和审美素质三个方面。这三个层次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依赖、相互影响,构成了人的整体素质结构。上述素质的构成要求 相应的教育构成:生理素质教育、心理素质教育社会文化素质教育。心理素质教育对应于心理健康教育,生理素质教育对应于体育,而社会文化素质教育则对应于德育、智育和美育。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心理健康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通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使用个体保持的心理状态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就能为其顺利地接受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其他素质教育提供良好的心理条件。为了加深对这一问题的理解,兹对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美的关系作简要分析。

(一)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

在现代教育学中,德育是指向学生传授一定社会的思想政治观点和道德规范,以形成他们的思想品德,发展其道德判断能力和自我

修养能力的活动。德育既包括通常所说的思想政治教育,又包括本来意义的道德品质教育。这两个方面的内容与心理健康教育都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德育要培养学习各种良好的心理品质和意识倾向性,特别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意识倾向笥和道德心理品质,。培养上述道德意识倾向性、道德心理品质以及提高道德判断能力,自我修养能力等,既是德育的任务,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这种任务的交叉重叠,反映了二者之间横向上的密切关系。

(二)心理健康教育与智育

智育是向学生传授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其智力的活动。我们认为智育工作的这三个方面的任务都与心理健康 教育密切相关。

(三)心理健康教育与体育

体育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体育是指国家所倡导的群众性体育活动与竞技比赛;狭义的体育只指学校体育,是指学校体育工作者有组织有计划地授予学生身体锻炼和体育运动的知识技能,以达到增强学生体质,提高运动能力、磨练意志和形成良好品德的教育。 体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密切联系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其一,体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在功能和任务方面有某些交叉重叠之处。 培养学生良好的情绪、意志、性格,发展其智力等,也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和任务之所在。

其二,心理健康教育是体育的基础。体育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是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提高健康水平。作为一个身心统一体的人来说,其

身体与精神如同一张纸的正反两面,是互为依存的,不可去其一而存其二,良好的心理素质对动作技能的学习和掌握起着促进作用。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为学校体育工作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础。

(四)心理健康教育与美育

美育又称审美教育,是运用艺术美、自然美和社会生活美培养受教育者正确的审美观点和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美育最基本的任务是引导学生在端正审美态度、形成健康的审美意识的基础上,接着正确的审判观点。从上述对美育任务的概览中,我们不难发现,诸如审美兴趣、审美情感、审美理想以及对美的感知能力、想像能力、理解能力及判断能力等,既是美育的任务,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这是美育与心理健康联系的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是,心理健康教育是美育的基础,没有心理基础的美育是不健全的美育,我国现代美育的内宾一般分为自然美、艺术美和社会生活美三个方面。社会生活美体现在人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实践的主体人,因而人的美是社会生活美的集中体现。可以看出人的良好主理品质,本身就是人美的基础和条件。

从以上的论述中,不难发现。,在整个素质教育的体系中,心理健康教育有其自身的内涵,也应该有其自身的位置,它应该成为与德、智、体、美并列的基础教育范畴,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在横向上是相互交叉重叠的;纵向联系而言,心理健康教育是其他各育的基础;在人的素质结构中,心理素质具有核心地位和作用;在整个素质教育体系中,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智育、体育和美育一道,

构成了一个相互制约、相互渗透的辩证统一的完整体系。其中心理健康教育是其他教育的中介和基础,它为学生形成思想品德、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培养能力、发展智力、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塑造美感等提供了良好的心理前提。

五、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是由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所决定的。从心理健康教育的观点来看,这种必要性主要渊源于以下四种需要。

(一)参与国际竞争的需要纵览全球风云,竞争日趋激烈。当今世界竞争的基点已由军事、经济转向综合国力,其实质是教育和人才的竞争。诸多的研究证实,超群的智慧,稳定的情绪,顽强的毅力,完善的个性,适应环境的能力,随机应变的机智等高品位的心理素质已成为最具竞争力的人才资源的要素。 另一方面,专业知识的传授曾是传统教育体制的核心,然而心理素质不健康者连适应社会都成问题,纵有满腹经论也难以造福社会。概言之,我们应当从参与国际竞争和提高人才整体素质水平的高度来年待青少年獐的心理素质问题,进而认识到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二)国内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放眼全球,现代化已经成为世界性的潮流。我国现在已融入第四次现代化浪潮之中。为了使我国的现代化能得以早日实现,必须注意研究历史的经验。既包括现代化成功国家的经验。也包括现代化失败国家的经验。人的现代化是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实现现代化所必不可

少的因素和条件,它是现代化制度与经济赖以长期发展并取得成功的先决条件,而不是国家现代化过程结束后的副产品。如不首先实现人的现代化,这个国家只能是徒有虚名的,只有当安的人民是现代人,它的国民从心理和行为上都转变为现代的人格,它的现代政治、经济、文化管理机构中的工作人员都获得了某种与现代化发展相适应的现代性,这样的国家才正直称为现代化的国家。那么,什么是人的现代化呢?所谓人的现代化,就是人的素质现代化。现代人与传统人的差异无非表现出各自不同的素质特点。美国社会学者英格尔斯曾经提出过现代人的12种品质:⑪现代人准备和乐于接受他未经历过的新的生活经验、新的思想观念、新的行为方式;⑫准备接受社会的改革和变化;⑬思路开阔,头脑开放,尊重并愿意考试各方面的不同意见和看法;⑭注重现在与未来,守时、惜时;⑮强烈的个人交通感,对人和社会的能力充满信心,力争讲求效率;⑯计划;⑰知识;⑱可依赖性和信任感;⑲重视专门技术,有愿意根据技术水平高低来禽不同报酬的心理基础。⑳乐于让自己和他的后代选择离开传统所尊敬的职业。对教育的内容和传统智慧敢于挑战。⑪相互了解、尊重和自尊。⑫了解生产及过程。在现代人的素质中,强调现代人的心理素质,并视现代人的心理素质为现代人素质的基础,这是英格尔斯慧眼独具之外。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欲使我们的国家现代化,首先必须使国民素质现代化;页欲想使国民素质现代化,关键是使国民心理素质现代化。

而欲想做到这一点,就必须从青少年儿童时期开始做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三)顺应世界教育改革潮流的需要

教育思想的大变革也促使人们重新确立新的能

“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教育质量观,并据此确立教育发展的新战略和新目标。基于《教育基本法》的精神,21世纪的教育目标概括起来有如下三点,①培养宽广胸怀与丰富的创造性能力。宽广胸怀指在德、智、体、美协调发展过程中追求真、善、美;丰富的创造能力指艺术、科学和技术各个领域的创造性能力。②培养自主与自律精神。自主与自律精神具体是指在形成稳定的自我性格时,要具有自主地思考判断问题的能力,尽职尽责、严于律已及积极主动等精神;在确立自主与自律精神的同时,要培养助人为乐宽容心和指导他人的能力。③培养在国际事务中能干的目标人。即要培养在和平、国际协调这种相互依存的关系中生存下去,并能深刻理解多种异国文化,具在国际性人际交流的能力;韩国制定21世纪教育目标时突出了自由、自主与自律精神,提了“全人观念”,其内涵是①健康的人;②独立的人;③创新的人;④道德的人。1989年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北京曾召开了“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会上澳大利亚学者埃利雅德曾提出了这样的观点,即一个人要想在新世纪取得成功,必须掌握三张“通行证”:一是学术性通行证,二是职业性通行证,三是证明一个人事业心和开拓能力的通行证。这三张通行证实质上是一张心理素质性的通行证。会议通过了“学会关心”的总结报告认为21

世纪教育体系要进行以下一些重点转移:

①从促进教育的统一性转变为促进教育的创造性和革新精神; ②从促进竞争转变为促进合作;

③学会算术学习,促进对学习的爱好,以便为终身教育打下坚实基础;④强调个人的发展:自知、自尊、自信;

⑤促进人际关系,支持年轻人发展与他人联系的能力等等。

这些转移对学生的心理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向学校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四)改变国内基础教育现状的需要

长期以来,我国基础教育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应试教育”。所谓“应试教育”指在我国教育实践中突击存在的偏离受教育者群体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单纯为应付考试、争取高分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一种倾向。其错误思想弊端主要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其一,面向少数学生,造成受教育机会的不均等。其二,教育目标狭隘,造成学生的片面发展。其三,教育模式凝固,造成学生个性贫乏。其四,限制了教育者的个性,造成了不合理的竞争。其五,增加了基础教育后各极各类教育的难度,造成了教育的不可持续发展。其六,学业负担过重,造成学生身心健康壮况每况愈下。随着 “应试教育”之风愈演愈烈我国少年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堪称每况愈下。

由此可见,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确实是改变辆基础教育现状和提高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迫切需要。

六、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对于卓有成效地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既是选择与确定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依据,也是指引心理健康教育方向和调控心理健康教育过程的参照;既是检验、评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效性的标准,也是激发学生接受心理健康教育动机的手段。从系统论的角度来看,心理健康教育目标是由一系列子目标构成的目标系统,从纵向的年龄层面来考试,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及大学应有不同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标;从横向的心理素质结构层面来考试,认训、情感、意志及个性等方面的目标亦有差异;从教育的层面来考试,学校健康教育目标的确立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①目标必须是学生能够理解和接受的;②目标必须是具体的、可评估的;③目标必须是可行的,即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可达到的;④目标必须是兼顾社会规范和个人需要的,在为既符合社会规范又能满足主体需要的行为,正是心理健康者的特征行为。如果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仅在于满足学生的个人需要,而无视社会规范的制约以及学生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则可能会导致当事人的反社会行为;反之,如果心理健康教育只考虑使学生服从于社会规范,而不考虑主体需要的满足,学生不能从自己行为中获得乐趣,则此种虽符合社会规范但与主体需要相悖的行为列,异于自我苛求与自我折磨。

七、情感教育目标的内容。

作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情感教育的目标主要包括培养学生的社会性情感品质和增强其情感调控能力,具体地

说,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帮助学生学会情绪认知和情绪识别。情绪认知是让学生明白情绪、情感的内涵、功能、分类;情绪、情感对学习、生活、

行为和心理健康的重要意义;懂情绪的两极性,并掌握其问的区别。情绪识别是使学生能更好地察觉自我情绪和情感,并能敏锐地体察他人的情绪和情感。

二是帮助学生学会情绪表达和情绪理解。情绪表达是指学生能运用言语和非言语手段正确、合理、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情感。情绪理解是指学生善解他人的情绪与情感,具有移情的能力。

三是帮助学生学会情绪主导和情绪平衡。情绪主导是指在个体的情绪经验中,某一种或几种情绪对行为的影响较大,占有一定 的优势,或者说起主导作用。情绪平衡是指个体情绪生活中,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在比例上有合理的分配,而不是只有其中一类,或其中一类特别多。

四是帮助学生学会情绪控制和情绪宣泄。情绪控制是指个体对自身情绪状态的主动影响。情绪宣泄,指情绪能量或精力的清除、疏泻,以恢复身心机能的平衡和稳定。

五是帮助学生学会情感发展和情感培养。从情感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来看,它饮食着一个从弱到强、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系列。情感培养则是指在情感发展的基础,进一步帮助学生形成一些符合社会需要的良好的情感品质,主要指导:①情感的倾向性② 情感的深刻性;③情感的稳固性;④情感的效能性。

八、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包括哪些内容。

(一)学习心理指导。学习心理指导,是指教育者依据现代学习理论,针对影响学生学习的因素,有目的、有计划和有步骤地教会 学生如何学习的过程。其内容包括学习方法指导;学习动机指导;学习兴趣指导;学习习惯指导;和应试心理指导五个方面。

(二)智力训练。智力也称智能,一般认为,智力是指个体聪明的程度。发展学生智力是学校智育工作的一项极其重要的核心任务,这是由智力本身的特点和它们在现代社会生产、生活中的重要地位所决定的。智力不仅是完成学习活动的必要条件,也是完成其他一切领域实践活动的根本保证。我们认为,对学生进行智力训练的内容应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使学了解智力发展是一种动态近程。第二,使学生正确认识智商与学业成就之间的关系。第三使学生正确认识男女智力差异。第四,使学生认识自己的学习潜能。第五使学生有的放矢地参加智力训练。

(三)情感教育。情感教育是一个与认知教育相对应的概念,它是指导把情感作为人的发展的重要领域之一,对其施以教育的力量。

(四)性格教育。性格是人对客观现实的稳固态度心脏与之相应的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方面的心理特征。性格是个性心理特征的核心特征,对个性心理的其他特征和倾向趣支配作用,决定着个人活动的方向。

(五)耐挫有力培养。所谓耐挫能力,又称挫折的耐受能力、挫

折随力、挫折容忍力等,是指个体对挫折可忍耐、可接受程度的大小。

(六)人际关系指导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由于效而建立起来 的一种心理关系,它反映了个体或群众寻求满足其社会需要的心理状态,表明了人们在相互效的过程中关系的深度、亲密隆、融洽性和协调性等房理方面联系的程度。㈦性心理健康教育。性心理健康教育是旨在保持和增进性健康的教育。㈧自我意识发展指导。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本身及与周围客观世界关系的意识。

九、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

心理健康教育原则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在实施此种教育时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心理健康教育原则从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出发,反映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规律。我们认为,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针对性原则。心理健康教育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要根据学生的年龄、性别特点,学生的表现特点,时代、个性特点,灵活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的通用原理,因势利导因材施教,才能收到好的教育效果。

(二)主体性原则。主体性原则是指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要尊重生学生的主体地位,注意调动学生的主动、积极性。贯彻主体性 原则要注意三个问题:①要从满足学生的正确需要入手。②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可事事包办代替。③教师要尽其所能,全面了解放学生。

(三)发展性原则。发展性原则指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

教师要注意以发展变化的观点来看待学生身上出现的问题,不伏要 在对问题的分档和本质的把握中善于用发展的眼光作动态考察,而且在对问题的解决和教育效果的预测上也要具有发展的观点。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贯彻发展性原则时,要求教育者要做到以下几点:①要求教育者坚持以发展的观点看待学生。②要使心理健康教育走在发展的前面。③要注意“三早”。一是早早进行,二是早做准备,三是早期干预。

(四)尊重性原则。尊重性原则是针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对学生的态度所提出来的原则。贯彻尊重性原则要注意三个方面问题: ①尊重学生个人的尊严,以平等、民主的态度对待学生。②尊重学生的选择。③对学生一视同仁。

(五)全面性原则。全面性原则是指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教育者要运用系统理论的观点指导工作。

贯彻西面性原则要注意两点。一是要树立学生“全人化”发展观念。二是要及时发现和弥补学生某些方面的发展缺陷,全面考察和分析这些缺陷的形成和制定对策。

(六)活动性原则。活动性原则是指心理健康教育要重视通过活动来促进心理发展。贯彻活动性原则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第一, 活动的组织和开展要符合学生心理发展的需要,要能与学生的年龄特征适应。第二要注意通过系列活动让学生重复参与各种训练和练习。

(七)成功性原则。成功性原则是指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要尽量使学生产生成功的愉快体验,减少失败的不愉快体验。要做到:

第一,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必须要恰当的。第二,帮助学生树立适合自己特点的抱负水平。第三,要帮助学生正确对待失败。第四。要让每一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

(八)全体性原则。心理健康教育必须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为全体学生服务。第一,在制定心理健康教育计划时要着眼于全体学生,在确定教育内容时要考虑大多数学生共同需要及普遍存在的问题。第

二。要注意给每个学生机会。第三,注意学生的特殊要求并给予实际帮助。


相关内容

  • 健康教育讲座活动计划
  • 卫生院健康教育知识讲座工作计划 根据市卫生局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健康教育项目健康讲座的规范 .要求,计划在 2012 年 1 月 10 日在..卫生院进行春节饮食与健康的知识讲座活动,具体讲座活动计划如下: 一.讲课时间和地点: . 计划 2012 年 1 月 10 上午 9-11:30 在..卫生院举 ...

  • 学校"三创"工作汇报
  • 兴平市南郊高级中学"三创"工作 汇报材料 创建"卫生校园.环保校园.园林校园",落实健康教育,是新形势下贯彻<国家教育中长期发展纲要>.实现学校科学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要求.根据兴平市委市政府的"三创"工作要求,在市" ...

  • "寻找身边最美女神"校园主题活动完整策划案
  • 策 划 书 二.活动主题 "青春之花,魅力绽放" 三.活动时间及对象 时间:2016年3月16日-2016年4月10日 活动对象:XX 大学旅游文化学院在籍学生 四.活动内容 1. "完美女性"系列讲座--自立.自强专题讲座:美容护肤专题讲座:生理及心理健康专 ...

  • 校园科技文化艺术节活动策划书全方案
  • 一、 活动主题: 科技 (technology) 人文 (humanism) 创新 (innovation) 二、 活动宗旨: 塑造先进的南财校园文化,培养新世纪的高素质人才 三、 活动时间: 200*年3月-6月 四、 活动简介: 校园科技文化艺术节的举办是为了进一步深化校园文化建设,推进大学生素 ...

  • 健康知识讲座策划书
  • 前言 当代学生安全急救知识普遍缺乏,学生中急救意识不强。当前,许多人由于缺乏必要的急救知识,对于突发而来的意外事故措手不及,导致了许多不必要的牺牲,小则危及自己,大则造成家庭的悲剧。培养大学生的急救知识刻不容缓。 一、活动名称 安全急救知识讲座 二、活动性质 本次活动由院团委学生会领导支持,由教师教 ...

  • 健康教育讲座小结2篇
  • 老师们,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学校隆重的邀请到了卫生院的兰院长、王院长、冉院长一行来我校为师生做了一场精彩的健康教育知识讲座,让我们再次以热烈的掌声,来感谢他们对我们学校工作的支持,对师生身体健康的关爱! 此次大会的主题是健康教育知识讲座,我认为眼下气温逐渐变低,流行性疾病的多发期召开,是非常有必 ...

  • 2013年眼保健健康知识讲座总结
  • 2013眼保健健康知识讲座总结 为了在少年儿童中普及眼保健健康教育,传播眼保健健康知识,预防和减少近视眼的发生,加强少年儿童对眼保健重要性的理解和认识,培养他们从小注重个人卫生的好习惯,努力营造对孩子有益的成长环境,在我校开展了"眼保健健康知识讲座.现总结如下: 一.利用资源,努力营造氛围 ...

  • 女生节策划书(女生嘉年华活动全方案)
  • 一、活动目的    在寒风凛冽的季节,为了活跃校园文化氛围,引导广大师生对女生的关注,提升女生文化内涵,提高我校学生的综合素质,彰显新时期女生自尊、自强、自爱、自信的风采,引领女生成长成才。同时,让女生的魅力在校园里,随梦想一起放飞,为此,校学生会决定开展“花样女生,缤纷校园”女生就-女生嘉年华系列 ...

  • 微笑中国口腔健康教育项目实施方案
  • "微笑中国"口腔健康教育项目实施方案 一.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中华口腔医学会.中国口腔清洁护理用品协会 支持单位: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 承办单位:各省口腔医学会 协办单位:社会各界 设立项目办公室.项目指导组,具体负责组织.指导项目开展. 二.目的和意义 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 ...

  • 网络安全教育活动开展情况
  • 网络安全宣传教育系列活动开展情况 1.举办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讲座 2014年11月26日,思政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研室王天兰老师为基础理科部学生在启德楼A203举行有关网络安全的讲座.在讲座上王老师从网络的起源讲到网络的安全,然后通过丰富多彩的案例引导学生为什么我们要注重网络安全,为何在网络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