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部分 少数 民族 的过年 习俗 白族 :白族独特 的节 日有 “ 绕三 累 一 年 的慰 问。 灵” 、 “ 石宝 山歌会 ” 、 “ 耍海会 ” 和规模盛 布 朗族 : 春节期间开展托球活动 , 大、 内容丰 富的“ 三月街” 等。 白族人民 活泼有趣。参加者围成 圆圈 , 先由一人 从除夕开始互拜 、 赠送礼品。 除夕守夜。 将 一只 用竹片做 成的 小球托 到空 中 , 子夜过 后 , 男女青年争先挑水 , 以示勤 然后 按顺序 接球 ,并用手 心将球托 向 劳。 清晨, 全家喝泡有米花的糖水, 以祝 空中, 接不到球 的人 , 要罚唱一首歌。 福 日子甜美。大家或结伴游览 名胜 古 迹, 或耍龙灯、 舞狮子、 打霸王鞭。 傣族: 大年初 二、 初三 , 一些 村寨 举行“ 象脚鼓 比赛” , 选 手们 精神振奋 、 景颇族 : 春 节期 间举 行 “ 打靶” 比 击鼓不停 , 谁 的动作优美、 鼓声好 即获 赛。初一早晨 , 人 们 纷 纷 聚 到赛 场 上 , 奖。春节期间 , 小伙子和姑娘们互相 投 姑 娘 们 把 自 己 绣 的 荷 包 挂 在 竹 竿 顶 掷 糠 包 , 看谁投得准 , 看 谁 接 得 着 。玩 端 ,射手射 中吊荷包 的细 线就算神枪 到一定 的时候 ,姑娘们就悄悄抢走 小 手 ,姑娘们便奖给神枪手 一碗香甜 的 伙子身上佩的腰刀 、包头布或拴 着的 米酒 。姑娘们是这 项活 动的组织者和 马, 跑回家去。假如小伙子有情就追随 裁判 员 , 哪个 小伙子 获胜 , 姑娘就会把 而来。父母见到女儿拿着头布 、 牵着骏 水酒作 为奖品送 到他的嘴边 。春节 期 马回来 , 便设宴款待。另外 , 每年4 月1 3 间, 各 家 各 户 都酿 米酒 , 向 长辈 敬 酒 。 日是 傣 历新 年 ,也 是 傣 族 人 民 最 隆 重 彝族 : 春 节 期 间集 会 跳 “ 阿 细跳 的节 日——泼水节 ,他们 把泼水看成 月” , 有些村寨大年初一取水做饭都 由 是驱邪 除污、 吉祥 如意的象征 , 也把这 男子承担 , 让妇女休息 , 以示对她们 劳 一天视为最美好 、 最吉祥 的 日子。 布依 族 : 阴历腊月底 , 家家户 户 熏 肉、 灌香肠 、 烤酒 、 做 糯米粑粑 、 米 花, 缝 新衣 、 手帕。腊月二十 三用麦 芽糖等呆品送灶神。请先生写对子 , 贴 门神 、 年 画。 除 夕晚 上全 家老 少 围 火而 坐 , 先祭祀祖宗天地 , 然后全 家 人 互相祝 福 , 吃 团圆饭 , 整夜 守 岁。 大年 初一天 刚亮 ,姑娘们 便争先恐 后奔 向河边 去挑 水 ,谁最 先挑回头 谚语: 果树 怕风 , 钉槐 怕 水 , 淡竹 怕瘦 , 油桐 怕冷 。 日, 月半节前 夕, 家家户户忙得不 亦 乐 乎 ,村 寨 内外 到 处 是 牛 角 声 和欢笑声 。 拉祜族 :每年正月初一至十 五, 是云南拉祜族 的“ 扩塔 ” 节( 拉 祜语为春 节 ) 。除 夕, 每家每户要 做象征 太阳 、 月亮和 星星 的糯米 粑粑 , 祭 日月 星 辰 , 盼 望 在 新 一 年里风 调雨顺 、 五 谷 丰 登 。 初 一 至初 四 , 青年 男女争 先恐后 跑 到 担水 , 谁就是最勤劳最幸福 的人 , 也 以 泉边 , 迎 接象征 纯洁 、 幸福 的新水 , 以 此预 兆 丰 年 。初 一在 家 里 扎彩 灯 , 晚 上 先得为快 。同时 , 带 着礼 品走村 串寨 、 一齐 点燃 , 挂在大 门口。过 了初一 , 人 访亲问友。 们开始 串门拜年。青年男女相约去“ 起 苗族 : 把春节称作 “ 客 家年 ” , 家家 烤酒打粑庆丰收 , 希望 表” , 以歌 声表达 爱慕 之情 ; 或聚在 一 户户杀猪宰羊 , 起, 在 唢呐 、 月琴、 洞箫 、 姐妹 箫 、 铜 鼓 来年风 调雨顺 , 五谷 丰登。还要唱《 开 等乐器伴奏声中跳 “ 打花包” 。有些地 春歌》 , 歌 词大意 为思春 、 盼春 、 惜春、 区正 月 十 五过 完年 ,正 月 三 十 还 要 过 挽春 等 。 “ 小年 ” 。 哈尼族 : 每年要过两次年。 一是十 佤族 :新年第一次见面除相互道 月节 , 二是六月节。哈尼族历法 以十月 喜外 , 还互赠糯 米粑 团、 甘 蔗和芭 蕉 , 为岁首 , 即“ 大年 ” 。过年这天 , 人们 走 以此祝愿家庭生活和睦、 甘甜 、 美好。 亲访友 , 求亲订婚 。“ 六月节 ” 期 间杀牲 纳 西族 :正 月 新 春 人 们 互 相 访 亲 祭祖 , 开 展荡秋 千 、 摔跤、 唱 山歌 等 文 拜友 ,轮流做客 ,中青年 男子组织灯 体活动 。除夕妇女忙着做糍粑 , 小伙 子 会, 并与其他村竞赛。城市 、 乡村都办 上 山砍 竹子 ,搭秋千架。不论 男女 老 灯会 , 灯会节 目演的是本民族故事 , 如 少 , 过年都喜欢荡秋千。 《 阿纽梅说 笑》 、 《 老 寿星放鹿 》 、 《 社 戏 基诺族 :云南西 双版纳 的基诺 族 夜明珠 》 、 《 狮子滚绣球》 、 《 凰舞》 等。 群众把公历六月称作过年月 ,歌 手们 瑶族 : 节 日期 间 , 人们 聚在一 起 , 轮 番 互 相 对 歌 ,输 了则 留下 一块 包 头 到第二年再去对 。 过 年时的每天晚 观看风趣别致的“ 耕作戏” 。一人扮牛 , 布,一人扮扶犁农夫 , 一人扮扛锄农 民, 三 上 , 老人和妇女们一边 品尝酒肴 , 一边 人边舞边歌 , 表示庆贺丰收 ; 青年男女 跳大鼓舞 ,男女青年们乘此 时机谈 情 则聚在村寨 四周草坪上 , 吹芦笙 , 弹月 说爱 , 寻找 自己的情侣 。 琴, 唱山歌 , 寻找意 中人。每年农历 七 月的“ 月半节 ” 是瑶族人 民最 隆重 的节 谚语: 正 月施 肥 长花 , 七 月施 肥 长果 , 冬季施 肥 长树 。 本 刊 综 合 栏 目编 辑 : 台 文
云南部分 少数 民族 的过年 习俗 白族 :白族独特 的节 日有 “ 绕三 累 一 年 的慰 问。 灵” 、 “ 石宝 山歌会 ” 、 “ 耍海会 ” 和规模盛 布 朗族 : 春节期间开展托球活动 , 大、 内容丰 富的“ 三月街” 等。 白族人民 活泼有趣。参加者围成 圆圈 , 先由一人 从除夕开始互拜 、 赠送礼品。 除夕守夜。 将 一只 用竹片做 成的 小球托 到空 中 , 子夜过 后 , 男女青年争先挑水 , 以示勤 然后 按顺序 接球 ,并用手 心将球托 向 劳。 清晨, 全家喝泡有米花的糖水, 以祝 空中, 接不到球 的人 , 要罚唱一首歌。 福 日子甜美。大家或结伴游览 名胜 古 迹, 或耍龙灯、 舞狮子、 打霸王鞭。 傣族: 大年初 二、 初三 , 一些 村寨 举行“ 象脚鼓 比赛” , 选 手们 精神振奋 、 景颇族 : 春 节期 间举 行 “ 打靶” 比 击鼓不停 , 谁 的动作优美、 鼓声好 即获 赛。初一早晨 , 人 们 纷 纷 聚 到赛 场 上 , 奖。春节期间 , 小伙子和姑娘们互相 投 姑 娘 们 把 自 己 绣 的 荷 包 挂 在 竹 竿 顶 掷 糠 包 , 看谁投得准 , 看 谁 接 得 着 。玩 端 ,射手射 中吊荷包 的细 线就算神枪 到一定 的时候 ,姑娘们就悄悄抢走 小 手 ,姑娘们便奖给神枪手 一碗香甜 的 伙子身上佩的腰刀 、包头布或拴 着的 米酒 。姑娘们是这 项活 动的组织者和 马, 跑回家去。假如小伙子有情就追随 裁判 员 , 哪个 小伙子 获胜 , 姑娘就会把 而来。父母见到女儿拿着头布 、 牵着骏 水酒作 为奖品送 到他的嘴边 。春节 期 马回来 , 便设宴款待。另外 , 每年4 月1 3 间, 各 家 各 户 都酿 米酒 , 向 长辈 敬 酒 。 日是 傣 历新 年 ,也 是 傣 族 人 民 最 隆 重 彝族 : 春 节 期 间集 会 跳 “ 阿 细跳 的节 日——泼水节 ,他们 把泼水看成 月” , 有些村寨大年初一取水做饭都 由 是驱邪 除污、 吉祥 如意的象征 , 也把这 男子承担 , 让妇女休息 , 以示对她们 劳 一天视为最美好 、 最吉祥 的 日子。 布依 族 : 阴历腊月底 , 家家户 户 熏 肉、 灌香肠 、 烤酒 、 做 糯米粑粑 、 米 花, 缝 新衣 、 手帕。腊月二十 三用麦 芽糖等呆品送灶神。请先生写对子 , 贴 门神 、 年 画。 除 夕晚 上全 家老 少 围 火而 坐 , 先祭祀祖宗天地 , 然后全 家 人 互相祝 福 , 吃 团圆饭 , 整夜 守 岁。 大年 初一天 刚亮 ,姑娘们 便争先恐 后奔 向河边 去挑 水 ,谁最 先挑回头 谚语: 果树 怕风 , 钉槐 怕 水 , 淡竹 怕瘦 , 油桐 怕冷 。 日, 月半节前 夕, 家家户户忙得不 亦 乐 乎 ,村 寨 内外 到 处 是 牛 角 声 和欢笑声 。 拉祜族 :每年正月初一至十 五, 是云南拉祜族 的“ 扩塔 ” 节( 拉 祜语为春 节 ) 。除 夕, 每家每户要 做象征 太阳 、 月亮和 星星 的糯米 粑粑 , 祭 日月 星 辰 , 盼 望 在 新 一 年里风 调雨顺 、 五 谷 丰 登 。 初 一 至初 四 , 青年 男女争 先恐后 跑 到 担水 , 谁就是最勤劳最幸福 的人 , 也 以 泉边 , 迎 接象征 纯洁 、 幸福 的新水 , 以 此预 兆 丰 年 。初 一在 家 里 扎彩 灯 , 晚 上 先得为快 。同时 , 带 着礼 品走村 串寨 、 一齐 点燃 , 挂在大 门口。过 了初一 , 人 访亲问友。 们开始 串门拜年。青年男女相约去“ 起 苗族 : 把春节称作 “ 客 家年 ” , 家家 烤酒打粑庆丰收 , 希望 表” , 以歌 声表达 爱慕 之情 ; 或聚在 一 户户杀猪宰羊 , 起, 在 唢呐 、 月琴、 洞箫 、 姐妹 箫 、 铜 鼓 来年风 调雨顺 , 五谷 丰登。还要唱《 开 等乐器伴奏声中跳 “ 打花包” 。有些地 春歌》 , 歌 词大意 为思春 、 盼春 、 惜春、 区正 月 十 五过 完年 ,正 月 三 十 还 要 过 挽春 等 。 “ 小年 ” 。 哈尼族 : 每年要过两次年。 一是十 佤族 :新年第一次见面除相互道 月节 , 二是六月节。哈尼族历法 以十月 喜外 , 还互赠糯 米粑 团、 甘 蔗和芭 蕉 , 为岁首 , 即“ 大年 ” 。过年这天 , 人们 走 以此祝愿家庭生活和睦、 甘甜 、 美好。 亲访友 , 求亲订婚 。“ 六月节 ” 期 间杀牲 纳 西族 :正 月 新 春 人 们 互 相 访 亲 祭祖 , 开 展荡秋 千 、 摔跤、 唱 山歌 等 文 拜友 ,轮流做客 ,中青年 男子组织灯 体活动 。除夕妇女忙着做糍粑 , 小伙 子 会, 并与其他村竞赛。城市 、 乡村都办 上 山砍 竹子 ,搭秋千架。不论 男女 老 灯会 , 灯会节 目演的是本民族故事 , 如 少 , 过年都喜欢荡秋千。 《 阿纽梅说 笑》 、 《 老 寿星放鹿 》 、 《 社 戏 基诺族 :云南西 双版纳 的基诺 族 夜明珠 》 、 《 狮子滚绣球》 、 《 凰舞》 等。 群众把公历六月称作过年月 ,歌 手们 瑶族 : 节 日期 间 , 人们 聚在一 起 , 轮 番 互 相 对 歌 ,输 了则 留下 一块 包 头 到第二年再去对 。 过 年时的每天晚 观看风趣别致的“ 耕作戏” 。一人扮牛 , 布,一人扮扶犁农夫 , 一人扮扛锄农 民, 三 上 , 老人和妇女们一边 品尝酒肴 , 一边 人边舞边歌 , 表示庆贺丰收 ; 青年男女 跳大鼓舞 ,男女青年们乘此 时机谈 情 则聚在村寨 四周草坪上 , 吹芦笙 , 弹月 说爱 , 寻找 自己的情侣 。 琴, 唱山歌 , 寻找意 中人。每年农历 七 月的“ 月半节 ” 是瑶族人 民最 隆重 的节 谚语: 正 月施 肥 长花 , 七 月施 肥 长果 , 冬季施 肥 长树 。 本 刊 综 合 栏 目编 辑 : 台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