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职业观念
第一节 教育观
一.教育观与素质观
(一)教育观
核心(目的):教育为了什么
(二)素质教育观
定义:素质教育观是与应试教育观相对的一种教育观,是把教育活动的目的指向“素质”——人的全面素质的教育观。
即先天的生理素质及后天的环境和教育影响下发展起来的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的全面发展。 内涵:
(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我国把教育、科技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具有战略性、全局性、先导性的作用。
(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受教育机会平等是国家法律规定的一项基本教育方针。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全面发展,是党的教育方针的核心部分。
全面发展不等于平均的全面发展。
(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素质教育是立足于人的个性教育。
(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新一代人才,是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是教育对知识经济向人才提出挑战的回应。
外延:素质教育不是对特定阶段、特定学校提出的要求,而是对各级各类学校提出的要求。
(三)教育素质观的产生与发展
素质教育作为一种教育价值观念,其初衷在于纠正“应试教育”现象
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标志着素质教育观已形成了系统的思想。
(四)幼儿素质教育
重要性: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 幼儿教育的特点:
(1)生活化
幼儿年龄的特点和身心发展需要,决定了幼儿教育目标和内容的广泛性,也决定了保教合一的教育教学原则。
课程的内容来自幼儿的生活,课程实施贯穿于幼儿的一日生活。
(2)游戏化
游戏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能够满足幼儿的各种身心需要,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也是幼儿教育的基本原则之一。
(3)活动性和直接经验性
对幼儿来讲,只有在活动中学习才是有意义的学习,只有在直接经验基础上的学习才是可理解的学习。
(4)潜在性
幼儿园课程蕴含在环境、材料、活动和教师的行为中,潜移默化的对幼儿起作用。
(5)启蒙性
幼儿素质教育的特点:基础性、发展性、自主性。
内容:(1)思想道德素质的教育
(2)科学文化素质的教育
(3)身体及心里素质的教育
(4)审美素质教育
策略:(1)从小事抓起,培养幼儿积极成功的心理情绪
(2)以导为主,以教为辅。
(3)贯彻素质教育,提高幼儿综合能力。
第一,注重幼儿兴趣的培养
第二,强化幼儿习惯的养成
第三,重视幼儿智力的开发
原则:(1)保教结合的原则
(2)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原则
(3)教育的活动性和活动的多样性的原则
(4)发挥一日活动整体教育功能的原则
二.素质教育的目标与要求
(一)目标:1.促进学生身体发育。
基础教育处于学生个体发育的关键时期
2.促进学生心理的成熟化
3.造就平等的公民
4.培养个体的生存能力和基本素质
5.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的习惯、爱好和能力
6.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
7.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态度
(二)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1.面向全体
2.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4.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
5.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
三.学校教育中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一)深化教育改革,为实施素质教育创造条件
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简称“两基”),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础。树立素质教育理念,加大教育改革是开展素质教育的条件。
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
(二)提高园长与教师队伍的水平
园长是幼儿园教育教学的管理者,是教师的榜样,提高教师的素质必须有高素质的园长。
教育者的综合素质将直接影响到教育质量,也就是说,素质教育的成败,相当程度上取决于教师。
1.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
2.提高教师的师德素养
3.强化教师在职进修制度,进一步提高教师的待遇,优化教学管理
(三)将教育目的落实到教学之中
(四)教学目的要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
(五)调动幼儿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1.促进幼儿体、智、德、美全面发展
2.要注意保护和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善待幼儿的质疑
3.注意发展幼儿良好的心理素质
第二节 儿童观
一、儿童观概述
(一)自然构成——儿童是自然的存在
(二)社会构成——儿童是社会的存在
(三)精神构成——儿童是精神的存在
二、全面发展的儿童观
(一)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
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学说是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
第一章 职业观念
第一节 教育观
一.教育观与素质观
(一)教育观
核心(目的):教育为了什么
(二)素质教育观
定义:素质教育观是与应试教育观相对的一种教育观,是把教育活动的目的指向“素质”——人的全面素质的教育观。
即先天的生理素质及后天的环境和教育影响下发展起来的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的全面发展。 内涵:
(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我国把教育、科技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具有战略性、全局性、先导性的作用。
(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受教育机会平等是国家法律规定的一项基本教育方针。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全面发展,是党的教育方针的核心部分。
全面发展不等于平均的全面发展。
(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素质教育是立足于人的个性教育。
(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新一代人才,是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是教育对知识经济向人才提出挑战的回应。
外延:素质教育不是对特定阶段、特定学校提出的要求,而是对各级各类学校提出的要求。
(三)教育素质观的产生与发展
素质教育作为一种教育价值观念,其初衷在于纠正“应试教育”现象
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标志着素质教育观已形成了系统的思想。
(四)幼儿素质教育
重要性: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 幼儿教育的特点:
(1)生活化
幼儿年龄的特点和身心发展需要,决定了幼儿教育目标和内容的广泛性,也决定了保教合一的教育教学原则。
课程的内容来自幼儿的生活,课程实施贯穿于幼儿的一日生活。
(2)游戏化
游戏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能够满足幼儿的各种身心需要,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也是幼儿教育的基本原则之一。
(3)活动性和直接经验性
对幼儿来讲,只有在活动中学习才是有意义的学习,只有在直接经验基础上的学习才是可理解的学习。
(4)潜在性
幼儿园课程蕴含在环境、材料、活动和教师的行为中,潜移默化的对幼儿起作用。
(5)启蒙性
幼儿素质教育的特点:基础性、发展性、自主性。
内容:(1)思想道德素质的教育
(2)科学文化素质的教育
(3)身体及心里素质的教育
(4)审美素质教育
策略:(1)从小事抓起,培养幼儿积极成功的心理情绪
(2)以导为主,以教为辅。
(3)贯彻素质教育,提高幼儿综合能力。
第一,注重幼儿兴趣的培养
第二,强化幼儿习惯的养成
第三,重视幼儿智力的开发
原则:(1)保教结合的原则
(2)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原则
(3)教育的活动性和活动的多样性的原则
(4)发挥一日活动整体教育功能的原则
二.素质教育的目标与要求
(一)目标:1.促进学生身体发育。
基础教育处于学生个体发育的关键时期
2.促进学生心理的成熟化
3.造就平等的公民
4.培养个体的生存能力和基本素质
5.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的习惯、爱好和能力
6.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
7.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态度
(二)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1.面向全体
2.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4.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
5.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
三.学校教育中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一)深化教育改革,为实施素质教育创造条件
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简称“两基”),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础。树立素质教育理念,加大教育改革是开展素质教育的条件。
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
(二)提高园长与教师队伍的水平
园长是幼儿园教育教学的管理者,是教师的榜样,提高教师的素质必须有高素质的园长。
教育者的综合素质将直接影响到教育质量,也就是说,素质教育的成败,相当程度上取决于教师。
1.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
2.提高教师的师德素养
3.强化教师在职进修制度,进一步提高教师的待遇,优化教学管理
(三)将教育目的落实到教学之中
(四)教学目的要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
(五)调动幼儿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1.促进幼儿体、智、德、美全面发展
2.要注意保护和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善待幼儿的质疑
3.注意发展幼儿良好的心理素质
第二节 儿童观
一、儿童观概述
(一)自然构成——儿童是自然的存在
(二)社会构成——儿童是社会的存在
(三)精神构成——儿童是精神的存在
二、全面发展的儿童观
(一)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
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学说是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