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作文]落花时节

落花时节

她自幼聪颖过人,当同龄孩子依偎在母亲怀里撒娇、攀坐在父亲膝头嬉戏的时候,她已经能将几百首古诗倒背如流了。豆蔻年华的她,执笔属文,展卷吟诗,谈吐优雅。临帖学书,她写得一手秀丽的小楷,铁划银钩;赏画舞墨,她作得柔美的翎毛花卉,栩栩如生;通音晓乐,她弹得悦耳的天籁之音,婉转流畅。

春去秋来,秋水伊人已嫁作人妇。两人情深意浓。丈夫喜欢金石书画,他们共同校勘、鉴赏、整集签题,指摘暇疵,其乐融融;妻子热衷诗词歌赋,他们一起品味、欣赏、作诗填词,学习长处。丈夫在大学读书,尽管同在汴京城,但是一种相思却平添了两处闲愁。

这天上元佳节,正是丈夫回家的日子。她早早起身打扮。丫鬟推门进来,却见一位头戴绣花儒巾,身着湖色棉袍,足蹬粉底缎靴,风度翩翩的公子静伫于窗前。公子缓缓转身,轻摆竹扇:“在下姓李,不知你家赵公子是否有空?”丫鬟懵了,夫人房中怎么会出现男子?瞧见丫鬟那傻样,那位公子发出银铃般的笑声。原来,这位公子就是她。一连串凌乱的马蹄声响起,是丈夫回来了。她附在丫鬟耳边轻声嘱咐了些什么,隐进了侧厅。踏,踏,踏,她侧耳倾听,估计丈夫已迈入客厅了。“公子,一位从大学来的青年公子求见。”“哦,带他进来吧。”她终于见到朝思暮想的他了,跟在丫鬟后的她有点兴奋。丈夫见到眉清目秀、气质非凡的“他”,连忙起身让座:“不知公子贵姓大名?”她窃喜,却举止潇洒,作了一揖,答道:“小生与兄素有同窗之谊。半月不见,吾兄为何如此健忘?”丈夫恍然大悟,一把扯过女扮男装的她。小客厅里久久回荡着欢快的笑声,溢满了幸福。光阴荏苒,转眼间已到秋风萧瑟,桂子飘香的时节,丈夫应友人刘跋的邀请到泰山访古。她无法随他一起去泰山,就帮丈夫打点行囊,备下饭菜,为丈夫饯行,席上她在一幅锦帕上写下了为他送别的一阕《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赵明诚读了此词,登泰山、访古碑的心思已减去一半。人虽离家愈来愈远,心却愈来愈近,身还未到泰山,心却早已在计算归期了。

岁月就这样无声无息地流逝了。

然而,厄运却来得那么突然----赴建康任职的丈夫死在刚上任不久的太守府中。丈夫死了,她万念俱灭。然而她还必须活着。她把哀怨而失神的目光投射在床头一卷卷书册上,一个意念愈来愈鲜明地在心头升起----为丈夫整理他

所写的有关为金石彝器考证文章,因为这些金石彝器是夫妇两人二十九年来共同欢乐的源泉。

岁月如水,她独自一人带着这些金石彝器走过了许多年头,许多地方。 又一上元佳节临近,她漫无目的地独行于热闹的街道。夕阳如醉,思绪泼洒出很远很远,她想起了那年上元佳节自己男扮女装的事情。然而炮仗噼啪,孩童欢笑的声音却把她拉回了现实。冷风潇潇,落花飘飘,泪水已盈满眼眶。她踏着细碎的花瓣残骸,仰视苍穹,低吟出一首《永遇乐?元宵》: “落日熔金,暮云合壁,人在何处?

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

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

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

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

如今憔翠,风鬟雾鬓,怕见夜间出去。

不如向帘儿低下,听人笑语。”

晚风撩乱了她的鬓角,她像一尊雕塑久久凝视远方,思泪难晴。

落花时节

她自幼聪颖过人,当同龄孩子依偎在母亲怀里撒娇、攀坐在父亲膝头嬉戏的时候,她已经能将几百首古诗倒背如流了。豆蔻年华的她,执笔属文,展卷吟诗,谈吐优雅。临帖学书,她写得一手秀丽的小楷,铁划银钩;赏画舞墨,她作得柔美的翎毛花卉,栩栩如生;通音晓乐,她弹得悦耳的天籁之音,婉转流畅。

春去秋来,秋水伊人已嫁作人妇。两人情深意浓。丈夫喜欢金石书画,他们共同校勘、鉴赏、整集签题,指摘暇疵,其乐融融;妻子热衷诗词歌赋,他们一起品味、欣赏、作诗填词,学习长处。丈夫在大学读书,尽管同在汴京城,但是一种相思却平添了两处闲愁。

这天上元佳节,正是丈夫回家的日子。她早早起身打扮。丫鬟推门进来,却见一位头戴绣花儒巾,身着湖色棉袍,足蹬粉底缎靴,风度翩翩的公子静伫于窗前。公子缓缓转身,轻摆竹扇:“在下姓李,不知你家赵公子是否有空?”丫鬟懵了,夫人房中怎么会出现男子?瞧见丫鬟那傻样,那位公子发出银铃般的笑声。原来,这位公子就是她。一连串凌乱的马蹄声响起,是丈夫回来了。她附在丫鬟耳边轻声嘱咐了些什么,隐进了侧厅。踏,踏,踏,她侧耳倾听,估计丈夫已迈入客厅了。“公子,一位从大学来的青年公子求见。”“哦,带他进来吧。”她终于见到朝思暮想的他了,跟在丫鬟后的她有点兴奋。丈夫见到眉清目秀、气质非凡的“他”,连忙起身让座:“不知公子贵姓大名?”她窃喜,却举止潇洒,作了一揖,答道:“小生与兄素有同窗之谊。半月不见,吾兄为何如此健忘?”丈夫恍然大悟,一把扯过女扮男装的她。小客厅里久久回荡着欢快的笑声,溢满了幸福。光阴荏苒,转眼间已到秋风萧瑟,桂子飘香的时节,丈夫应友人刘跋的邀请到泰山访古。她无法随他一起去泰山,就帮丈夫打点行囊,备下饭菜,为丈夫饯行,席上她在一幅锦帕上写下了为他送别的一阕《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赵明诚读了此词,登泰山、访古碑的心思已减去一半。人虽离家愈来愈远,心却愈来愈近,身还未到泰山,心却早已在计算归期了。

岁月就这样无声无息地流逝了。

然而,厄运却来得那么突然----赴建康任职的丈夫死在刚上任不久的太守府中。丈夫死了,她万念俱灭。然而她还必须活着。她把哀怨而失神的目光投射在床头一卷卷书册上,一个意念愈来愈鲜明地在心头升起----为丈夫整理他

所写的有关为金石彝器考证文章,因为这些金石彝器是夫妇两人二十九年来共同欢乐的源泉。

岁月如水,她独自一人带着这些金石彝器走过了许多年头,许多地方。 又一上元佳节临近,她漫无目的地独行于热闹的街道。夕阳如醉,思绪泼洒出很远很远,她想起了那年上元佳节自己男扮女装的事情。然而炮仗噼啪,孩童欢笑的声音却把她拉回了现实。冷风潇潇,落花飘飘,泪水已盈满眼眶。她踏着细碎的花瓣残骸,仰视苍穹,低吟出一首《永遇乐?元宵》: “落日熔金,暮云合壁,人在何处?

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

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

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

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

如今憔翠,风鬟雾鬓,怕见夜间出去。

不如向帘儿低下,听人笑语。”

晚风撩乱了她的鬓角,她像一尊雕塑久久凝视远方,思泪难晴。


相关内容

  • 关于落花的作文
  • 篇一:落花 望着窗外,漫天落花纷飞的景象,我写下了这个题目,笔尖停留在秋天里面,随着金色的落花时节,一点一点消逝-- 我欣赏落花时节的美丽,不,是迷恋于这种美丽. 许多人固执的认为,落花时节,是将所有乐观剥夺的季节,剩下的,只有孤零零的伤感. 可我却说,不,落花,是喜悦的象征.细细品味,难道不是吗? ...

  • 清明时节作文600字
  • 清明时节作文600字 又是一个放假的星期六,也正好是一个清明节的前几天,为了让我们也能祭拜祖先,所以全家便提前了几天来扫墓.但这次扫墓并不像以前那么单纯,这次扫墓也许会带给我们许多快乐的事情. 一路上,我们再次闻到了农村独有的风味--"空气清新".在繁华的城市里什么都好,唯独空气 ...

  • [优秀作文]读[落花生]有感
  • 学习了<落花生>这篇课文,我知道作者借花生来表明自己要做个像落花生那样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人,也赞美了生活中那些平凡岗位上默默奉献的普通劳动者,他们就像落花生一样,所从事的工作也许并不令人羡慕,劳动的成就也许并不引人注意,但他们是切切实实的为人民服务. "父亲"先把花 ...

  • [优秀作文]十五岁,我多了一份成熟
  • 十五岁,我多了一份成熟 其实,落花并不是凄惨的,他正是一步步走向成熟„„ 清晨,我走在我家附近的小道上,微风拂面,夹杂着泥土的芬芳,迎面吹来.路旁边的小草笑眯眯的,因为有露珠在陪伴着他.在太阳光的照射下,一闪一闪,真漂亮!我也深深的吸了一口新鲜空气,哇哇,好舒畅! 忽然,几株月季吸引了我的注意. 花 ...

  • 高考作文文采训练教案 引用诗词(2)
  • 高考作文文采训练教案 引用诗词(2) 引用诗词(2)">高考作文文采训练教案 引用诗词(2)江山依旧 高考作文文采训练教案 引用诗词(2) 课题 作文 课型 引用诗词的运用 课时序号 1 总序号 13 教学目标 了解引用诗词的类型,学习和掌握引用的方法,能够运用引用作文 教材分析 重 ...

  • 以风雨为话题的作文
  • 以风雨为话题的作文一:倚望风雨 倚伏在窗前,观赏着风雨中的风景,不觉得想起过往的往事,沉想在风雨中-- 古代有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抱负:苏轼"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心愿. 他 ...

  • 落花生优秀教案设计
  • <落花生>教学设计 一. 图片导入 1:同学们,有一天,我到学校外面散步,看到菜地里有一种植物,十分喜欢,就把它拍了下来,现在给大家看看,(出示花生图片)你们认识它吗? 2:花生还有另一个名字,叫(出示题目:落花生) 3:你知道花生为什么又叫落花生吗?(出示落花生名字来由) 4.(出示图 ...

  • [PK赛]关于读后感的作文:读[落花生]有感
  • 我在五年级上学期的时候,学了一篇,名为<落花生>的课文.它是一篇叙事散文,文章真实地记录了作者小时候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以及与父亲议花生的事. 再仔细品读<落花生>,其实课文的内容表达了作者不求名利,只求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的远大理想. 当我读到"所以你们要像花生 ...

  • 关于2016清明节的作文600字:清明时节家家雨
  • 夜里雨声,闲读宋词,听北宋词人晏殊浅吟:"燕子来时春社,梨花落后清明".翻过几页,又听见晏殊第七子晏几道叹息:"舞烟眠雨过清明". 心里蓦地一惊,春社已过,清明又至了. <淮南子·天文训>云:"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