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计算器计算]教学反思

《用计算器计算》教学反思

一、学生主体,从学生实际出发。

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活动要关注学生的个人知识和直接经验”。在设计教

案之前,我对班里的学生进行了调查,学生都会使用计算器。有的是家长教的,

有的是自己拿计算器按按就会了,所以用计算器计算对学生来说并不难。根据学

生实际情况,我在本节课中设计了让学生自己介绍计算器的按键及功能,教师作

补充的环节,把本节课的重点放在价值与应用上。

二、联系实际,密切计算器与生活的联系。

计算器给人们解决生活中的具体计算问题带来了方便,使用计算器已成为人们日

常生活中的普遍现象。在课的开始,让学生交流生活中见到的使用计算器的场景,

体会计算器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并利用学生已有的认识和操作经验,相互交流、

指名介绍来初步认识计算器的基本构造和基本功能。由于书本上安排的练习都是

单一的计算题,形式比较枯燥。我设计了几道与生活密切联系的题目,让学生在

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用计算器计算,同时渗透了“节约用电、用水、用纸”的思

想教育。

三、巧妙安排,体验计算器的优劣。

计算器,这一计算工具,有它的长处,也有它的不足,如何让学生体会用计算器

的优劣,我设计了两组竞赛题目,全班分为两组,一组用计算器计算,一组不用

计算器计算。一组是数目较大的计算,在这种情况下,当然是用计算器计算的小

组获胜,从而体会到计算器的长处:计算快、算得准。第二组是一些数目较小,

有一定运算规律的计算,口算就能解决的计算,从而让学生体会到:计算数目较

小,或有一定规律的计算,应该用口算。从而避免盲目用计算器的问题,为今后

合理选择计算方法做了有效的铺垫。

四、精心设计,人脑与计算器大战

计算器学生用后,会有强烈的感受:它很聪明,自己很多算不对,或者不会算的

题目它都会算,它比我们人脑都聪明。怎样纠正学生这一错误的想法。我是这样

设计的:先出示1111111×1111111,这道题计算器算不出来,然后我又出示了

这样几题:先用计算器算出前四题的得数,再直接完成后三题。1×1=

11×11= 111×111= 1111×1111= 11111×11111= 1111111×1111111= 学生找出规律,自然就解决了“1111111×11111111”

这道题,最后我让学生谈体会,学生深刻感受到“人脑比计算器更胜一筹”。

五、实践操作,深思不足

在教学中,我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 1.对学生的实际考虑不周到。学生第一次

真正意义上用计算器完成一系列的操作,速度较慢影响了整节课的教学。教学内

容中的用计算器探索规律和人脑比计算器更胜一筹,可以合并于最后一题,在最

后一题中充分体现,这样既节约了时间,又完成了教学任务,一举两得。 2.过

分追求完美。由于对学生使用计算器的速度考虑不周到,故就不能将整个过程实

施,由于是竞赛,我想完全实施,想追求完美,实际效果不理想,感觉前松后紧,

过程不流畅。其实在后面练习的环节,每一部分停止都可以。 3.有些环节处理

不实。本节课有些环节的处理还不到位,没有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时空,让学生去

交流、去讨论。如让学生交流计算器按键的功能上,在学生介绍的环节上,教师

没有很好的引导,在其余学生补充时,没有尽可能多地让学生去介绍、去试一试。

《用计算器计算》教学反思

一、学生主体,从学生实际出发。

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活动要关注学生的个人知识和直接经验”。在设计教

案之前,我对班里的学生进行了调查,学生都会使用计算器。有的是家长教的,

有的是自己拿计算器按按就会了,所以用计算器计算对学生来说并不难。根据学

生实际情况,我在本节课中设计了让学生自己介绍计算器的按键及功能,教师作

补充的环节,把本节课的重点放在价值与应用上。

二、联系实际,密切计算器与生活的联系。

计算器给人们解决生活中的具体计算问题带来了方便,使用计算器已成为人们日

常生活中的普遍现象。在课的开始,让学生交流生活中见到的使用计算器的场景,

体会计算器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并利用学生已有的认识和操作经验,相互交流、

指名介绍来初步认识计算器的基本构造和基本功能。由于书本上安排的练习都是

单一的计算题,形式比较枯燥。我设计了几道与生活密切联系的题目,让学生在

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用计算器计算,同时渗透了“节约用电、用水、用纸”的思

想教育。

三、巧妙安排,体验计算器的优劣。

计算器,这一计算工具,有它的长处,也有它的不足,如何让学生体会用计算器

的优劣,我设计了两组竞赛题目,全班分为两组,一组用计算器计算,一组不用

计算器计算。一组是数目较大的计算,在这种情况下,当然是用计算器计算的小

组获胜,从而体会到计算器的长处:计算快、算得准。第二组是一些数目较小,

有一定运算规律的计算,口算就能解决的计算,从而让学生体会到:计算数目较

小,或有一定规律的计算,应该用口算。从而避免盲目用计算器的问题,为今后

合理选择计算方法做了有效的铺垫。

四、精心设计,人脑与计算器大战

计算器学生用后,会有强烈的感受:它很聪明,自己很多算不对,或者不会算的

题目它都会算,它比我们人脑都聪明。怎样纠正学生这一错误的想法。我是这样

设计的:先出示1111111×1111111,这道题计算器算不出来,然后我又出示了

这样几题:先用计算器算出前四题的得数,再直接完成后三题。1×1=

11×11= 111×111= 1111×1111= 11111×11111= 1111111×1111111= 学生找出规律,自然就解决了“1111111×11111111”

这道题,最后我让学生谈体会,学生深刻感受到“人脑比计算器更胜一筹”。

五、实践操作,深思不足

在教学中,我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 1.对学生的实际考虑不周到。学生第一次

真正意义上用计算器完成一系列的操作,速度较慢影响了整节课的教学。教学内

容中的用计算器探索规律和人脑比计算器更胜一筹,可以合并于最后一题,在最

后一题中充分体现,这样既节约了时间,又完成了教学任务,一举两得。 2.过

分追求完美。由于对学生使用计算器的速度考虑不周到,故就不能将整个过程实

施,由于是竞赛,我想完全实施,想追求完美,实际效果不理想,感觉前松后紧,

过程不流畅。其实在后面练习的环节,每一部分停止都可以。 3.有些环节处理

不实。本节课有些环节的处理还不到位,没有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时空,让学生去

交流、去讨论。如让学生交流计算器按键的功能上,在学生介绍的环节上,教师

没有很好的引导,在其余学生补充时,没有尽可能多地让学生去介绍、去试一试。


相关内容

  • 西师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 西师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准备课:上学了 教学内容:1--2页 教学目标: 1.在看一看.数一数.说一说的活动中,让初入学的孩子了解学校生活,渗透思品教育. 2.在数1---10 各数的过程中,让学生初步体验教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儿童学习数学的最初步热情. 3.让儿童在数数过程中进行相互之间 的交流 ...

  • 圆柱的认识教学反思
  • 圆柱的认识教学反思 在导入阶段时,关键是要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因此,我直接揭示课题,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来认识一种新的立体图形--圆柱(出示圆柱),同学们,你们看到过这样的物体吗?你能举一些生活中像这样的物体吗?学生一一展示自己课前收集好的圆柱形物. 在教学圆柱的特征时,我让学生亲自动手去摸 ...

  • 人教版新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
  • 人教版新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 1.分数乘整数教学反思 分数乘整数的知识基础在于同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方法及分数的意义及整数乘法的意义等知识.在课堂的开始环节,我对这些内容进行了一定的复习,再进入分数乘整数的教学. 分数乘整数的算法很简单,在相乘时,分母不变,只把整数和分数的分子相乘作分子.在教学这 ...

  • 100以内加减法(二)教学反思
  • 第一课时 课后反思 这是一节计算课,我一改过去说明法则,反复训练的教法,让学生大胆猜想.自主探究.用小组合作的方法来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由于学生的生活背景和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有的用口算,有的摆小棒,有的想到了竖式计算.孩子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积极主动,充满自信,从而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 第二课 ...

  •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
  • 小学五年级上册教学反思 第一课时 小数乘以整数 教学反思: 今天的教学法在学生预习后显得十分顺利,但在预习与作业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需要注意: 1.第二个因数是两位数的小数乘法该怎样计算,由于教材中并无此类例题,要适当补充指导: 2.小数乘位数的竖式书写格式,学生中常见错误有如下几种: 2.3 2.3 ...

  • 小数加法和减法教学反思
  • 篇一:<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教学反思 <简 单的小数加减法>教学反思 <简单小数的加减 法>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小数的初步认识>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 整数加.减法的意义及小数初步含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数学课程标准>中明 ...

  •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计算能力
  •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计算能力 计算能力是一项基本的数学能力, 培养小学生具有一定的计算能力, 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近年来,在数学考试中不难发现学生由于计算出错而丢分的现象越来越严重.作为一位数学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一.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 计算教学的内容和要求 ...

  • 三年级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 [三年级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教材分析: 三年级在分数的初步认识里已经教学了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虽然没有给出计算法则,学生联系直观图形,都知道只要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三年级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在本册教科书<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单元里,学生也理解了同分母分数加.减是分数单位的个 ...

  •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
  • 四边形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我充分利用生活实际的情境校园场景引入四边形,把认识四边形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使学生感受到图形无处不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几何初步知识中关于几何图形的特征.性质,对于小学生来讲,都比较抽象.所以我尽量提供各种感性材料,如教材例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