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研究对象:葛兆光的《中国思想史》中的研究对象由以往的“精英思想”及“经典著作”的思想史转向“一般知识、思想和信仰世界”的思想史,即一种近乎平均值的思想史,是指一种“日用而不知”的普遍知识和思想,作为一种普遍认可的知识和思想,其通过最基本的教育构成人们的文化底色,一方面背靠人们不言而喻的终极的依据和假设,建立起一整套有效的理解,一方面在日常生活中起着解释与操作的作用,作为人们生活的规则和理由。
2、研究资料:把思想史的研究资料进行了扩充,在传统思想史的资料(包括精英的思想的文字论述,经典和经典的征引,还有注释和解说等)之外,他又提出了六类可能成为思想史史料的材料,其中包括了历书、图像、档案、类书、唱本等等。
3、研究方法:传统的思想史研究方法,往往从精英和哲学史的角度研究思想史,研究视野变得相对狭窄,单一。葛兆光的《中国思想史》改变了在集体意识下以“进步+落后”、“唯物+唯心”、“精华+糟粕”为框架进行写作的著史方式,从个人视野出发,试图构建的是“让历史自己说话”的思想史方法和写作叙事方法,追求思想史的整体性和连续性,从而在与历史的对话中让思想显露出存在的意义。另外,重视思想史研究中的中国问题意识。
启示:
追求思想史的连续性和整体性;求“新”:研究工具、资料,研究视野,研究方法;中国立场;交错的文化史:不必画地为牢;
1、研究对象:葛兆光的《中国思想史》中的研究对象由以往的“精英思想”及“经典著作”的思想史转向“一般知识、思想和信仰世界”的思想史,即一种近乎平均值的思想史,是指一种“日用而不知”的普遍知识和思想,作为一种普遍认可的知识和思想,其通过最基本的教育构成人们的文化底色,一方面背靠人们不言而喻的终极的依据和假设,建立起一整套有效的理解,一方面在日常生活中起着解释与操作的作用,作为人们生活的规则和理由。
2、研究资料:把思想史的研究资料进行了扩充,在传统思想史的资料(包括精英的思想的文字论述,经典和经典的征引,还有注释和解说等)之外,他又提出了六类可能成为思想史史料的材料,其中包括了历书、图像、档案、类书、唱本等等。
3、研究方法:传统的思想史研究方法,往往从精英和哲学史的角度研究思想史,研究视野变得相对狭窄,单一。葛兆光的《中国思想史》改变了在集体意识下以“进步+落后”、“唯物+唯心”、“精华+糟粕”为框架进行写作的著史方式,从个人视野出发,试图构建的是“让历史自己说话”的思想史方法和写作叙事方法,追求思想史的整体性和连续性,从而在与历史的对话中让思想显露出存在的意义。另外,重视思想史研究中的中国问题意识。
启示:
追求思想史的连续性和整体性;求“新”:研究工具、资料,研究视野,研究方法;中国立场;交错的文化史:不必画地为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