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核泄漏危机

日本核泄漏 “盐比金贵”

 ——去抢盐???

 广告103

 刘洁 学号:[1**********]

幽默一角:

1、某超市,众人争相抢购食盐,唯一老太镇定自若在一旁选购其他商品,并不

时摇头嘲笑。旁人上前问她为什么不抢,老太答:非典那年抢的还没吃完....

2、日本人地震没死,海啸没死,核辐射没死,结果当听说大洋彼岸沿海城市的

中国人疯抢食用盐后,全部笑死了。。。。

3、有一天,辐射来敲门,“笃笃笃,你好我

是辐射。”屋内的你说“等等!我先把盐

抹身上,喝几杯浓盐水,把身上所有洞

洞都用盐堵住,把儿子埋在盐里,等我

爱人把海带海苔买回来,你再进来。”

4、叫外卖:麻烦你给送一份卤肉饭啊喂。饭店:您要哪一款卤肉饭?不放盐的

15,放盐的30,双份加盐的50,我们最近还特别推出“齁死你”超值碘盐防辐射皇家尊贵卤肉饭套餐,只需98哟,送一瓶碘酒呢亲。。

关于抢盐事件的报道:

1、我国多地超市食盐遭抢购

2011年3月16日,上海新闸路

上一家联华超市食盐被抢购一空。

近日,我国部分地区刮起了小范

围的“抢盐风”。抢购者担心日本核

电站爆炸对人体有影响,买点加碘盐回去吃预防核辐射,有的则担心海水被放射性物质污染,没法再提炼盐。

其实,食盐里碘的含量是很低的,市民就算吃很多盐,也起不到多大的防辐射效果。另外,日本核辐射尚未对我国未造成任何影响。

这次市民也是被核辐射等谣言所误导,当然也不排除个别人为的炒作,或者恶意制造事端。

2011年3月16日,昆明一家超市内,食盐被抢购一空。

2011年3月16日,杭州,超市最下面一排所放的食盐被一抢而空。

2、浙江多地因谣言引发抢购碘盐现象 专家称没必要

日本核电站泄漏事故备受关注,在浙江有谣言称食用碘盐可以防核辐射,引发宁波等一些地方出现碘盐抢购现象,专家认为谣言荒谬,抢购碘盐毫无必要。江省卫生厅今天还开通了96301核与辐射防护科普宣传热线。

16日傍晚,记者接到宁波市镇海区市民林俊的报料,称该地区一些超市食用盐脱销。浙江华联商厦负责人杨军告诉记者,该公司旗下的一些超市门店内的食用盐下午遭到了抢购,傍晚时分货架上基本上都找不到食用盐的影子。三江购物超市相关负责人也表示,该公司旗下的门店15日食用盐销售量是平时的2倍,而16日的销售量更是急剧上升。

杨军表示,市场上并不是缺货,只是由于物流或人员跟不上,导致食用盐来不及上架,出现短时间断货。“晚饭的时候,我们组织人员大量上货,同时在一些大的门店专门配备人员对少部分盲目囤货的群众进行说明,限买2包。”

杨军告诉记者,此次抢购主要是谣言所致。有谣言称:日本核辐射会污染海水导致以后生产的盐都无法食用,而且吃含碘的食用盐可防核辐射。对此,宁波市环境监测中心辐射监测室主任徐政强认为非常荒谬,“防核辐射最有效的方法是每天服用一片碘片,因为每片碘片中含有100毫克的碘,而根据卫生部的规定每公斤食用盐中碘含量仅为20-30毫克。”

此外,徐政强认为核辐射对于海水的影响,仅限于距离非常近的区域,且浓度要达到非常高的程度。“海水中本身就含有放射性物质,日本核电厂泄漏的核辐射想把这么大的太平洋水搞脏根本不可能。”“而且,日本东南沿海比较大的一股暖流是日本暖流,由南向北走,不会绕过日本岛到中国洋面。”徐政强称,目前宁波对核辐射数据的监测一切正常。

据相关部门监测结果表明,目前尚未对浙江省环境造成放射性影响。浙江各级卫生部门今起开通了96301科普宣传热线,为市民答疑解惑。

3、我市粮食食盐市场供应正常

本报讯 近日,受日本大地震后可能引发核辐射污染海水传言影响,3月16日,我市部分地区出现群众抢购食盐现象。针对这种情况,我市各有关部门加大宣传力度,加强舆论引导,迅速采取措施,确保粮食和食盐供应正常。

昨晚,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发出通知,要求加强舆论引导,采取措施,确保我市粮食和食盐市场供应正常。目前,各级党委、政府正密切掌握市场动态,派出得力干部深入基层,做好群众的宣传解释工作,进一步增加本地市场有效供应,进一步落实市场物价稳定责任制,确保本地市场粮食和食盐供应正常。同时,做好宣传解释工作,稳定群众心理,消除群众疑虑,稳定社会预期。

盐务、经贸部门迅速做好食盐供应工作,启动应急预案,连夜加班,加大食盐生产包装和调配力度,确保食盐运输和供应到位。粮食部门加强监控和调配,确保粮食市场供应正常。工商、物价等部门也迅速行动,深入市场开展市场和价格巡查,现场做好宣传解释工作,提醒告诫各经营者,严厉打击散布谣言、囤积居奇、哄抬物价行为,维护市场稳定。

4、广东多地现抢购食盐现象 盐务局:食盐库存充足

据广东省应急办网站消息,2011年3月16日下午我省部分市出现了食盐抢购现象,广东省盐务局对此高度重视,已经启动了应急响应。我省食盐库存充足,完全有能力确保市场供应。目前,省盐业总公司和各地盐业公司实行24小时值班,密切监控市场供应情况,对于个别超市由于抢购而出现短暂的脱销,各地盐业公司会加强调度,及时组织供应,市民完全没有必要抢购。

对于个别商铺出现食盐乱提价现象,省盐务局表示,任何擅自哄抬盐价的行为都是违法的,市民可以向物价部门举报。

关于日本核辐射对海水是否造成污染,从而影响海盐生产的问题,我国政府早些时候已明确表示日本核辐射不会对我国造成影响,市民大可不必恐慌。

5、核恐慌下 政府需要给力面对

相信食盐抢购风潮只是一时的,将会随着恐慌心理的逐渐平复而自我终结。然而日本强震及其核事故对于中国造成的冲击,将是长期的、广泛的,需要我们提早面对,谨慎面对,给力面对,而不容回避与懈怠

昨日,杭州出现食盐抢购。

这并非杭州一地的恐慌。面对日本核辐射危机,这种恐慌情绪几乎已蔓延到全世界——作为日本近邻的亚洲国家自不必说,即使远在北欧的芬兰,同样出现了对于含碘产品的抢购风潮。

或有人认为,恐慌是由谣言导致的,消除恐慌必先消除谣言。其实先有“恐慌”还是先有“谣言”,这一问题颇值得分说,至少当下人们对于核辐射的恐慌并非谣言所导致,而首先缘于核辐射本身的可怕。人们的恐慌来自于如下一个基本事实:日本的核电站接连发生爆炸,核辐射正在扩散……

日本的核烟尘会扩散到怎样个程度——会不会扩散到240公里?这是东京人想要知道的;会不会扩散到1000公里?这是中国沿海居民想要知道的;会不会扩散到太平洋东岸?这是美洲人想要知道的。问题是他们如何知道,从何种途径知道。

在这一方面,公共媒体显然可以发挥重要作用,它们可以呈现专家的声音,从理论上判断核辐射的扩散程度与危害程度;可以趁机普及核安全知识,让人们通过对相关知识的了解消除恐慌。但也毋庸讳言,面对“核辐射”所引起的恐慌,公共媒体的作用是有限的,专家的权威性也是有限的,现在人们真正想要听到的,是来自政府的声音——政府不仅握有专家资源,还掌握着更多的信息;政府也有能力掌握更多的信息,而且是最有价值的信息。比如政府拥有相关监测机构,大众迫切想要了解,这些监测机构对相关区域是否进行了监测、监测的结果又是怎样的?尤其是中国同样是一个拥有核电站的国家,同样面临核安全问题,当此非常时刻,国家又采取了怎样的应对措施?

在这一时刻,政府必须有声音,而且要主动、及时地发出声音,而且要由一定级别的政府部门发出声音。政府尤要注意观察和感受民生焦虑,并适时地予以化解。我们现在欣慰地看到,这一局面正在改变——昨日,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立即对我国核设施进行全面安全检查,并暂停核电项目的审批;昨日,我省各级卫生部门开通96301科普宣传热线,以让大众进一步了解核与辐射事故防护相关知识;昨晚,中国电信手机用户收到了浙江省辐射环境监测站发来的短信:“3月16日监测结果,我省境内辐射环境水平未见异常”;昨晚,杭州市贸易局紧急发布消息称,杭州食盐储存量充足,达1530吨。

6、“抢盐报道”让读者踏实

3月17日,北京多家超市出现市民排队购买食盐的现象,下午,一些超市贴出“盐已售完”的告知书,造成一些市民恐慌。

《京华时报》充分报道了此事,让京城市民感到踏实,对于规劝市民勿盲目抢购有明显的效果。在后面的“时事·聚焦”两个版面,报纸也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突出了“食盐库存充足”的主题,为迅速平抑“抢购”做出了贡献。”19日的报纸刊登了《发改委曝光8宗哄抬盐价案》,《北京大型超市食盐供应充足》的新闻,着实让京城百姓吃了“定心丸”。

一些时候,由于“从众”心理作怪,百姓一时半会儿“转不过弯儿来”,也是可以理解的。这就需要我们的媒体加以引导。可同样是相关报道,如果刊登市民抢购的照片过多,就会加剧人们的恐慌心理,如果换个角度,像《京华时报》一样,刊登食盐库存丰富,“供大于求”的照片、报道,老百姓在感觉“踏实”

的同时,即使是正赶往超市准备抢购食盐的市民也会停下脚步返回,甚至当起劝说别人不要盲目抢购的“说客”。这就是负责任新闻媒体的作用。读者 二马

7、中国“抢盐潮”引发反思 就怕谣言“有文化”

地震、海啸、核辐射,三大灾难叠加,举世震惊。与此同时,各类荒唐的谣言犹如地下冒出的幽灵,迅速传播开来,让很多人一时之间不辨真伪,不知所措。谣言不可怕,就怕谣言“有文化”。

本次谣言传播的最大特点是所谓“有科学理论支撑”。在有关此次灾难的谣言中,夹杂着许多科学术语,如辐射方面的微西弗、β射线,核电站方面的安全壳、燃料棒,化学方面的碘元素、碘化钾等。这些高深的术语,再加上“科学”的解释,不由得你不信。

而今,在科技水平高度发达的当下,传播手段、传播速度都已是今非昔比,因而传播范围更广,可信度貌似更高。所以,谣言更是像坐了火箭一般,使得相距千万里、分属东西两个半球的中、美两国的多个城市,同时上演了大规模抢购“碘盐”、“碘片”的闹剧。

然而,真的假不了,假的也真不了。一旦经过严格的分析和考证,这些披着“科学”、“真实”外衣的谣言迅速落败,最终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笑料。 谣言充斥于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灾难更是滋生谣言的诱因和温床。闹剧落幕,或许人们应该反思。

8、辐射尘抵美 纽约也掀抢盐潮

(联合早报网讯)香港大公网报道,美国环保署证实日本福岛核电站泄漏的辐射物质,已经飘抵美国本土,加州辐射监测站侦测到极微量的辐射,但未达到令人担心的程度。与此同时,辐射云本周末抵达纽约地区,在中国刮起的抢盐风潮亦席卷纽约华人社区。连日来,纽约几大华人社区超市里的盐,每天都被抢购一空,有人甚至到曼哈顿美国人的社区里抢购碘盐。

在纽约的华人社区,由于受到中国刮起的抢盐风潮影响,盐价翻了一倍,原来卖0.5美元的一罐盐,现在卖到了1美元以上。有购盐的民众称,他们打算通过快递公司将碘盐寄给国内的家人,有人是受加州亲友的委托,加州前几日已出现断盐现象。

据此间媒体报道,昨天法拉盛多家超市盐已经脱销,还有盐销售的超市,则有不少民众在抢购。在香港超市,一位推婴儿车的母亲一口气就拿了八九罐盐。她的朋友每人也拿了四五罐。她表示,是因为看到在中国的民众都在抢购盐,所以也备点存货以防万一。

中美超市总经理吴建锡表示,从16日开始,超市中的盐突然热销,很多民众都是几箱几箱的买,一天就卖了100多箱,仓库中的盐全部卖光,“我们平时一天大概就卖两箱左右”。吴建锡説,他后来看了报纸才知道,原来是为了防核辐射,大家都开始抢购盐了。 :

9、广东食盐抢购风仅持续两天,卖出平时一个月的销量

羊城晚报讯记者许悦、孙晶,实习生李瑞,通讯员冯启明、岳佳综报道:随着多个相关部门相继出来辟谣,18日“谣盐”逐渐散去,食盐抢购风波宣告平息。羊城晚报记者从广东省物价局了解到,抢盐潮后再现退盐潮。短短两天的时间,省物价局接到举报商家哄抬盐价的投诉多达420宗,而18日又有很多买了大量食盐的人,投诉商家不给退货。

羊城晚报记者18日晚从广东省物价局还了解到,从3月16日晚至截稿时,省物价局已接到关于抢购食盐、盐价暴涨、捆绑销售的投诉来电420宗。对此全省物价部门全面开展了食盐市场价格巡查,坚决打击造谣惑众、恶意囤积、哄抬价格、扰乱市场等不法行为,在违法事实确凿的情况下,目前已按照简易程序,依法对13起违法案例当场作出50—1000元罚款的行政处罚(见右下附表)。

但广州市物价局的有关人士也表示:“虽然许多市民投诉反映有的‘走鬼’和个体经营者趁机乱涨价,把1.30元/包的食盐卖到5元—10元/包不等,但当我们进行检查时,却因无法取得违法事实证据,给查处工作带来困难。”

而18日食盐抢购风波平息后,物价部门的12358价格投诉举报电话又迎来了新一波的投诉潮———不少这两天抢了许多盐的人,在明白抢购无益后,纷纷

拿回销售点要求退货,被拒后致电物价部门投诉,“有个人买了十多箱,商店坚决不给退”。

10、抢盐事件”给国人上一课

日本九级大地震,使得内地罕见的“抢盐热”一度达到沸点。无良商家借“天灾人祸”哄抬物价,是其牟取暴利的惯用伎俩。他们曾经因此在内地楼市、农市乃至药市屡屡得逞。现在政府已经识破他们的阴谋,出台了相当明细和严厉的法律法规,对这种违法行为实施严打。这次针对“抢盐潮”,政府对几家借日本地震哄抬盐价的商家处以百万元的罚款。应该说,这起“抢盐事件”,给商家上了一课。他们应该会从中吸取教训,今后更有法律意识,会遵纪守法,主动规范其定价行为。 内地出现“抢盐潮”后,政府多管齐下,及时辟谣,加大食盐供应,并严惩哄抬盐价的商家,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抢盐潮”迅速平息,取而代之的是消费者的“退盐潮”。不难看出,不够理性的消费者再一次成了虚假信息和市场炒作的受害者。相信,习惯盲从的消费者能够从这起“抢盐事件”中吸取教训。他们今后不会再轻易听信谣言,学会理性购物。

有人说,“抢盐潮”再一次凸显内地一些消费者的不理性、缺乏独立思考和基本知识以及盲从心重。笔者倒认为,透过这些表面现象,我们可以看清问题的本质,就是,内地消费者怕的并不是日本的核辐射,而是内地食盐价格的可能上涨。消费者已经从“蒜你狠”、“豆你玩”、“姜你军”和“药你死”中吃尽了苦头。他们因此会吸取教训,学会抢购和囤积即将涨价的生活必需品。加之现在通胀压力加大,物价普涨,不涨价的商品越来越少。消费者会紧盯这些价格低廉和平稳的生活必需品的价格波动,并随时采取抢购和囤积行动,这其中就包括食盐。应该说,中国国民绝大多数还是价格敏感型消费者,能省一角钱就省一角钱,这缘于勤俭持家、喜欢储蓄的文化传统,也与百姓福利水平不高、存后顾之忧有关。物价上涨,尤其是市场炒作所导致的物价暴涨,无疑是百姓的大敌。由此可见,当前,物价平稳,已经成为稳定人心、稳定社会的第一要素。

对政府而言,确保物价平稳,尤其避免物价暴涨,不仅是重大民生,而且是当今最大的政治。政府把稳定物价作为今年的第一要务,是明智的。这次商家制造“抢盐事件”,说明投机者已把“市场炒作”视为哄抬物价并赚取暴利的惯用伎俩。政府对此当提高警惕,应使严加防范市场炒作成为常态。“防”比“治”更重要!

论文:

日本核辐射 抢盐潮

—— 去抢盐???

QQ群上就出现了盐的话题,有的幽默让人忍俊不禁:

女:有房吗? 男:没有

女:有车吗? 男:没有

女:有存款吗? 男:没有

女:那还来相亲!

男:我有盐!

女:老公!!!

我孤陋寡闻,尚不知道中国大地已经刮起了一道盐风,当我看到发改委的通知,才知道盐已涨价,当得知本地的盐竟飚升到25元一袋时,我才更加理解这短信的幽默还真的可以。

一件事发生在两个人的身上,可以看出人的高下,一个重大事件发生在两个国家,可以看出国民质素的不同,现实版已经给中国敲响了警钟,一个自称有五千年文化的国家,竟又一次输给了日本。

日本的大地震让我们看到,在极端困苦的情况下,日本人泰然有序;为了四分之一的柚子日本国民可以排几小时的队而没有插队的。在物质极度短缺的情况下,没有出现囤积居奇的商家,没有奇货可居的商人,商品限量却没有涨价,在中国救援队购买商品时,坚决不肯收钱,日本国民表现了与国家民族的高度一致性。

由于日本地震,香港出现一部分商品的涨价,而国内一些地方食盐马上就从1元多涨到了20多元,让我想起了非典时期,一瓶醋涨到了几百元,有的公务员为了倒醋晚上驱车几百里。记得在1988年那次涨价,我从楼下老婆同事开的商店买了一箱肥皂,过了几天,肥皂涨了价,他找我老婆说钱算错了,要再给他十元钱。中国人的人情世故在金钱面前如此脆弱,如此不值一钱,恐怕也是史无前例的了,一个唯利是图的民族是没有前途的。

日本国民在危机中所表现出的素质,让我认识到即使是在资本主义国家,国民的道德素质在社会关键时刻所表现出的重大价值与作用,两相对照,中国国民的道德素质之低实在让人羞愧!问题在哪里?也许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答案,在我看来,在政治。如何能有社会的高度秩序性?政府不能保障国民安定的生活,你让百姓如何会有自觉奉献与克制的道德感?现在的一些精英们仍在喋喋不休的鼓吹市场经济,在越来越没有道德信念的社会,这样的鼓噪是误国害民的,在关键时刻就会发难,灾难得无法收拾。碘盐事件,又一次向中国敲响了政治的警钟,在一个缺乏道德与公信力的社会,搞资本主义是极其危险的,政府要当人民的主心骨。吴邦国前不久发言称绝不搞私有化。

从各地的新闻报道可知,从谣言的出现,到食盐的抢购,到地方乃至中央出面,到抢购食盐潮平息,再到公安抓造谣传谣滋事者、物价部门严惩哄抬物价者,可以反映出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民众从众心理依然存在。一旦有风吹草动,许多人骨子里的从众心理依然会沉渣泛起。至于原因,专家说是因为自我的不完善和缺陷,导致的一个人受暗示性极强,也有的学者称是因为心理状态比较脆弱。抢盐的原因,无非是缺乏安全感,以及对外部信息的盲从。

第二:我国民众还需要普及科普知识。日本地震、核泄漏,尽管核泄露、核辐射是如此的让人害怕,但是,有点科普常识的人,都应该知道,核辐射怎么回跑到中国来呢?东京离福岛200多公里,辐射超标23倍,但也不过是每小时0.809微希弗,而坐飞机是每小时4.25微希弗。中国大陆离福岛最近的部分都有上千公里,虽然放射性元素的扩散与气候和风向等有关,但距离越远浓度越小是肯定的,所以中国大陆普通老百姓该吃吃,该喝喝,该上班上班,其它的都是瞎折腾。

第三:谣言永远止于智者。在日本9级地震后福岛核电站事故正在抢险的大背景,碘盐里有碘,海盐生产也许会受影响,急切间就驱动了普通人。这一代的普通人,没有经历过20世纪60年代末的民防教育,没有多少核防护知识。普通人也难得会去计算,一斤盐里有多少微量碘。只是,别人正买,先买了再说的心理,在那场景下更会像病毒般传染。于是,一个非理性的现象才能如此发生。当大家都关注了,地方和中央出来澄清事件,民众抢购风潮就自然平息了。

其实,抢盐风波也不是首例。1988年大家抢盐,就是怕工资急速缩水,对于涨价的恐惧使人们奋不顾身地投身到抢购行动中去。2003年以及2011年的抢

盐,原因更为复杂:一方面是惧怕核辐射或SARS这种“我觉得这玩意肯定会要命”的陌生事物、另一方面是对外部信息的不信任。先不说核辐射目前是不是个问题,就算问题来了,吃碘盐根本不能有效的防护核辐射,你说抢它有啥用呢?

日本核泄漏情况时刻变化、信息不对称等因素,完美地满足了“谣盐”的传播路径,一日之间,红遍全国。事实上,从日本地震开始,我们已经接受了无数的小道消息以及很多毫无诚意的传言,从救援到核泄漏,各个环节都充满了想象力,“听说”“据传”成为最流行的词语,这也印证了一个颠扑不灭的真理:“在一个谣言化了的故事中,几乎不可能确切地说出根本的事实是什么,或者根本不知道是否有事实根据。”

值得庆幸的是,这次风波中,我们看到了一个迅捷高效的政府。在突发事件来临时,政府部门能正面回应危机。通过这个事件,我在想,如果政府能够把应急措施真正渗透进日常社会组织管理的机制中,引领风险社会里公民的价值观,让居民用平和淡定的理性心态面对任何突发危机,类似的事件,将永远不会发生。从此就入康庄大道。

这是我看到的一首诗:

无聊的风

吹起风沙漫天

炫耀自然不可捉摸的力量

那么可憎

更甚于无聊的风

怀着叵测的心

鼓起唇舌

让谣言

掀起人们心底莫名的恐慌

抢盐的闹剧

在各地纷纷上演

智者

不会死绝

但是在这一刻

是否多吃了几斤盐

扑倒在岁月的河流上

狂饮一番

首先,为什么大家如此容易轻信流言?“谣言止于智者”,动辄轻信谣言当然是“不智”的表现。“非典”时疯抢板蓝根,相信绿豆、茄子、生吃泥鳅能治百病,如今又抢购碘盐甚至酱油、腌菜来预防核辐射……种种令人啼笑皆非的举动,折射出民众在疾病防治、灾难应对以及科学常识等方面的严重无知与独立思考能力的严重欠缺。然而,该反思的绝不仅仅是民众自身;教育、医疗、科普……各个相关主管部门都应该深刻反省:难道已经成为第二大经济体的国家的国民,该是这种素质?对于民众的无知,你们有没有责任?

其次,我们的民众为什么如此容易恐慌?其实,早在日本核电站事故发生不久,有关部门和媒体就不断宣称,核辐射对中国没有影响,即便有,也可以忽略不计。可是,民众对此似乎并不买账;人们宁愿相信毫无科学依据的传言,宁愿相信奸商推波助澜的“忽悠”。这既反映出民众发自内心的不安全感,也折射出民众对相关部门和媒体的不信任。为什么会这样?我们需要深刻反省。否则,当有一天大灾难不幸降临到我国本土,后果将不堪设想。

再次,相关部门从此次“抢盐”风波中,应当吸取什么教训?面对流言,及时辟谣,当然是必要的。然而,如果不提前预判形势,不做事前防范、未雨绸缪,一切都等到谣言蜂起再采取措施,那轻则效果大打折扣,重则能否力挽狂澜都可能存在变数。同时,提高国民素质、增强民众应对灾难能力、提升公众安全感,都绝非一朝一夕之事,相关部门必须居安思危,一切从当下抓起。

回到此次“抢盐”风波,我们在进行种种反思的同时,也必须马上拿出“亡羊补牢”的应对措施。当务之急,一是立即启动应急机制,加强生产组织和市场管理,确保食盐供给,须知以实际行动打消公众恐慌,效果远胜于“食盐储备充足”的口头表态;二是严惩散布谣言、借机哄抬物

价、囤积居奇的不法奸商,迅速稳定市场秩序,消除不稳定因素,恢复公众安全感。

所以我们要做的就是做个智者! 能面对任何事。

日本核泄漏 “盐比金贵”

 ——去抢盐???

 广告103

 刘洁 学号:[1**********]

幽默一角:

1、某超市,众人争相抢购食盐,唯一老太镇定自若在一旁选购其他商品,并不

时摇头嘲笑。旁人上前问她为什么不抢,老太答:非典那年抢的还没吃完....

2、日本人地震没死,海啸没死,核辐射没死,结果当听说大洋彼岸沿海城市的

中国人疯抢食用盐后,全部笑死了。。。。

3、有一天,辐射来敲门,“笃笃笃,你好我

是辐射。”屋内的你说“等等!我先把盐

抹身上,喝几杯浓盐水,把身上所有洞

洞都用盐堵住,把儿子埋在盐里,等我

爱人把海带海苔买回来,你再进来。”

4、叫外卖:麻烦你给送一份卤肉饭啊喂。饭店:您要哪一款卤肉饭?不放盐的

15,放盐的30,双份加盐的50,我们最近还特别推出“齁死你”超值碘盐防辐射皇家尊贵卤肉饭套餐,只需98哟,送一瓶碘酒呢亲。。

关于抢盐事件的报道:

1、我国多地超市食盐遭抢购

2011年3月16日,上海新闸路

上一家联华超市食盐被抢购一空。

近日,我国部分地区刮起了小范

围的“抢盐风”。抢购者担心日本核

电站爆炸对人体有影响,买点加碘盐回去吃预防核辐射,有的则担心海水被放射性物质污染,没法再提炼盐。

其实,食盐里碘的含量是很低的,市民就算吃很多盐,也起不到多大的防辐射效果。另外,日本核辐射尚未对我国未造成任何影响。

这次市民也是被核辐射等谣言所误导,当然也不排除个别人为的炒作,或者恶意制造事端。

2011年3月16日,昆明一家超市内,食盐被抢购一空。

2011年3月16日,杭州,超市最下面一排所放的食盐被一抢而空。

2、浙江多地因谣言引发抢购碘盐现象 专家称没必要

日本核电站泄漏事故备受关注,在浙江有谣言称食用碘盐可以防核辐射,引发宁波等一些地方出现碘盐抢购现象,专家认为谣言荒谬,抢购碘盐毫无必要。江省卫生厅今天还开通了96301核与辐射防护科普宣传热线。

16日傍晚,记者接到宁波市镇海区市民林俊的报料,称该地区一些超市食用盐脱销。浙江华联商厦负责人杨军告诉记者,该公司旗下的一些超市门店内的食用盐下午遭到了抢购,傍晚时分货架上基本上都找不到食用盐的影子。三江购物超市相关负责人也表示,该公司旗下的门店15日食用盐销售量是平时的2倍,而16日的销售量更是急剧上升。

杨军表示,市场上并不是缺货,只是由于物流或人员跟不上,导致食用盐来不及上架,出现短时间断货。“晚饭的时候,我们组织人员大量上货,同时在一些大的门店专门配备人员对少部分盲目囤货的群众进行说明,限买2包。”

杨军告诉记者,此次抢购主要是谣言所致。有谣言称:日本核辐射会污染海水导致以后生产的盐都无法食用,而且吃含碘的食用盐可防核辐射。对此,宁波市环境监测中心辐射监测室主任徐政强认为非常荒谬,“防核辐射最有效的方法是每天服用一片碘片,因为每片碘片中含有100毫克的碘,而根据卫生部的规定每公斤食用盐中碘含量仅为20-30毫克。”

此外,徐政强认为核辐射对于海水的影响,仅限于距离非常近的区域,且浓度要达到非常高的程度。“海水中本身就含有放射性物质,日本核电厂泄漏的核辐射想把这么大的太平洋水搞脏根本不可能。”“而且,日本东南沿海比较大的一股暖流是日本暖流,由南向北走,不会绕过日本岛到中国洋面。”徐政强称,目前宁波对核辐射数据的监测一切正常。

据相关部门监测结果表明,目前尚未对浙江省环境造成放射性影响。浙江各级卫生部门今起开通了96301科普宣传热线,为市民答疑解惑。

3、我市粮食食盐市场供应正常

本报讯 近日,受日本大地震后可能引发核辐射污染海水传言影响,3月16日,我市部分地区出现群众抢购食盐现象。针对这种情况,我市各有关部门加大宣传力度,加强舆论引导,迅速采取措施,确保粮食和食盐供应正常。

昨晚,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发出通知,要求加强舆论引导,采取措施,确保我市粮食和食盐市场供应正常。目前,各级党委、政府正密切掌握市场动态,派出得力干部深入基层,做好群众的宣传解释工作,进一步增加本地市场有效供应,进一步落实市场物价稳定责任制,确保本地市场粮食和食盐供应正常。同时,做好宣传解释工作,稳定群众心理,消除群众疑虑,稳定社会预期。

盐务、经贸部门迅速做好食盐供应工作,启动应急预案,连夜加班,加大食盐生产包装和调配力度,确保食盐运输和供应到位。粮食部门加强监控和调配,确保粮食市场供应正常。工商、物价等部门也迅速行动,深入市场开展市场和价格巡查,现场做好宣传解释工作,提醒告诫各经营者,严厉打击散布谣言、囤积居奇、哄抬物价行为,维护市场稳定。

4、广东多地现抢购食盐现象 盐务局:食盐库存充足

据广东省应急办网站消息,2011年3月16日下午我省部分市出现了食盐抢购现象,广东省盐务局对此高度重视,已经启动了应急响应。我省食盐库存充足,完全有能力确保市场供应。目前,省盐业总公司和各地盐业公司实行24小时值班,密切监控市场供应情况,对于个别超市由于抢购而出现短暂的脱销,各地盐业公司会加强调度,及时组织供应,市民完全没有必要抢购。

对于个别商铺出现食盐乱提价现象,省盐务局表示,任何擅自哄抬盐价的行为都是违法的,市民可以向物价部门举报。

关于日本核辐射对海水是否造成污染,从而影响海盐生产的问题,我国政府早些时候已明确表示日本核辐射不会对我国造成影响,市民大可不必恐慌。

5、核恐慌下 政府需要给力面对

相信食盐抢购风潮只是一时的,将会随着恐慌心理的逐渐平复而自我终结。然而日本强震及其核事故对于中国造成的冲击,将是长期的、广泛的,需要我们提早面对,谨慎面对,给力面对,而不容回避与懈怠

昨日,杭州出现食盐抢购。

这并非杭州一地的恐慌。面对日本核辐射危机,这种恐慌情绪几乎已蔓延到全世界——作为日本近邻的亚洲国家自不必说,即使远在北欧的芬兰,同样出现了对于含碘产品的抢购风潮。

或有人认为,恐慌是由谣言导致的,消除恐慌必先消除谣言。其实先有“恐慌”还是先有“谣言”,这一问题颇值得分说,至少当下人们对于核辐射的恐慌并非谣言所导致,而首先缘于核辐射本身的可怕。人们的恐慌来自于如下一个基本事实:日本的核电站接连发生爆炸,核辐射正在扩散……

日本的核烟尘会扩散到怎样个程度——会不会扩散到240公里?这是东京人想要知道的;会不会扩散到1000公里?这是中国沿海居民想要知道的;会不会扩散到太平洋东岸?这是美洲人想要知道的。问题是他们如何知道,从何种途径知道。

在这一方面,公共媒体显然可以发挥重要作用,它们可以呈现专家的声音,从理论上判断核辐射的扩散程度与危害程度;可以趁机普及核安全知识,让人们通过对相关知识的了解消除恐慌。但也毋庸讳言,面对“核辐射”所引起的恐慌,公共媒体的作用是有限的,专家的权威性也是有限的,现在人们真正想要听到的,是来自政府的声音——政府不仅握有专家资源,还掌握着更多的信息;政府也有能力掌握更多的信息,而且是最有价值的信息。比如政府拥有相关监测机构,大众迫切想要了解,这些监测机构对相关区域是否进行了监测、监测的结果又是怎样的?尤其是中国同样是一个拥有核电站的国家,同样面临核安全问题,当此非常时刻,国家又采取了怎样的应对措施?

在这一时刻,政府必须有声音,而且要主动、及时地发出声音,而且要由一定级别的政府部门发出声音。政府尤要注意观察和感受民生焦虑,并适时地予以化解。我们现在欣慰地看到,这一局面正在改变——昨日,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立即对我国核设施进行全面安全检查,并暂停核电项目的审批;昨日,我省各级卫生部门开通96301科普宣传热线,以让大众进一步了解核与辐射事故防护相关知识;昨晚,中国电信手机用户收到了浙江省辐射环境监测站发来的短信:“3月16日监测结果,我省境内辐射环境水平未见异常”;昨晚,杭州市贸易局紧急发布消息称,杭州食盐储存量充足,达1530吨。

6、“抢盐报道”让读者踏实

3月17日,北京多家超市出现市民排队购买食盐的现象,下午,一些超市贴出“盐已售完”的告知书,造成一些市民恐慌。

《京华时报》充分报道了此事,让京城市民感到踏实,对于规劝市民勿盲目抢购有明显的效果。在后面的“时事·聚焦”两个版面,报纸也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突出了“食盐库存充足”的主题,为迅速平抑“抢购”做出了贡献。”19日的报纸刊登了《发改委曝光8宗哄抬盐价案》,《北京大型超市食盐供应充足》的新闻,着实让京城百姓吃了“定心丸”。

一些时候,由于“从众”心理作怪,百姓一时半会儿“转不过弯儿来”,也是可以理解的。这就需要我们的媒体加以引导。可同样是相关报道,如果刊登市民抢购的照片过多,就会加剧人们的恐慌心理,如果换个角度,像《京华时报》一样,刊登食盐库存丰富,“供大于求”的照片、报道,老百姓在感觉“踏实”

的同时,即使是正赶往超市准备抢购食盐的市民也会停下脚步返回,甚至当起劝说别人不要盲目抢购的“说客”。这就是负责任新闻媒体的作用。读者 二马

7、中国“抢盐潮”引发反思 就怕谣言“有文化”

地震、海啸、核辐射,三大灾难叠加,举世震惊。与此同时,各类荒唐的谣言犹如地下冒出的幽灵,迅速传播开来,让很多人一时之间不辨真伪,不知所措。谣言不可怕,就怕谣言“有文化”。

本次谣言传播的最大特点是所谓“有科学理论支撑”。在有关此次灾难的谣言中,夹杂着许多科学术语,如辐射方面的微西弗、β射线,核电站方面的安全壳、燃料棒,化学方面的碘元素、碘化钾等。这些高深的术语,再加上“科学”的解释,不由得你不信。

而今,在科技水平高度发达的当下,传播手段、传播速度都已是今非昔比,因而传播范围更广,可信度貌似更高。所以,谣言更是像坐了火箭一般,使得相距千万里、分属东西两个半球的中、美两国的多个城市,同时上演了大规模抢购“碘盐”、“碘片”的闹剧。

然而,真的假不了,假的也真不了。一旦经过严格的分析和考证,这些披着“科学”、“真实”外衣的谣言迅速落败,最终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笑料。 谣言充斥于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灾难更是滋生谣言的诱因和温床。闹剧落幕,或许人们应该反思。

8、辐射尘抵美 纽约也掀抢盐潮

(联合早报网讯)香港大公网报道,美国环保署证实日本福岛核电站泄漏的辐射物质,已经飘抵美国本土,加州辐射监测站侦测到极微量的辐射,但未达到令人担心的程度。与此同时,辐射云本周末抵达纽约地区,在中国刮起的抢盐风潮亦席卷纽约华人社区。连日来,纽约几大华人社区超市里的盐,每天都被抢购一空,有人甚至到曼哈顿美国人的社区里抢购碘盐。

在纽约的华人社区,由于受到中国刮起的抢盐风潮影响,盐价翻了一倍,原来卖0.5美元的一罐盐,现在卖到了1美元以上。有购盐的民众称,他们打算通过快递公司将碘盐寄给国内的家人,有人是受加州亲友的委托,加州前几日已出现断盐现象。

据此间媒体报道,昨天法拉盛多家超市盐已经脱销,还有盐销售的超市,则有不少民众在抢购。在香港超市,一位推婴儿车的母亲一口气就拿了八九罐盐。她的朋友每人也拿了四五罐。她表示,是因为看到在中国的民众都在抢购盐,所以也备点存货以防万一。

中美超市总经理吴建锡表示,从16日开始,超市中的盐突然热销,很多民众都是几箱几箱的买,一天就卖了100多箱,仓库中的盐全部卖光,“我们平时一天大概就卖两箱左右”。吴建锡説,他后来看了报纸才知道,原来是为了防核辐射,大家都开始抢购盐了。 :

9、广东食盐抢购风仅持续两天,卖出平时一个月的销量

羊城晚报讯记者许悦、孙晶,实习生李瑞,通讯员冯启明、岳佳综报道:随着多个相关部门相继出来辟谣,18日“谣盐”逐渐散去,食盐抢购风波宣告平息。羊城晚报记者从广东省物价局了解到,抢盐潮后再现退盐潮。短短两天的时间,省物价局接到举报商家哄抬盐价的投诉多达420宗,而18日又有很多买了大量食盐的人,投诉商家不给退货。

羊城晚报记者18日晚从广东省物价局还了解到,从3月16日晚至截稿时,省物价局已接到关于抢购食盐、盐价暴涨、捆绑销售的投诉来电420宗。对此全省物价部门全面开展了食盐市场价格巡查,坚决打击造谣惑众、恶意囤积、哄抬价格、扰乱市场等不法行为,在违法事实确凿的情况下,目前已按照简易程序,依法对13起违法案例当场作出50—1000元罚款的行政处罚(见右下附表)。

但广州市物价局的有关人士也表示:“虽然许多市民投诉反映有的‘走鬼’和个体经营者趁机乱涨价,把1.30元/包的食盐卖到5元—10元/包不等,但当我们进行检查时,却因无法取得违法事实证据,给查处工作带来困难。”

而18日食盐抢购风波平息后,物价部门的12358价格投诉举报电话又迎来了新一波的投诉潮———不少这两天抢了许多盐的人,在明白抢购无益后,纷纷

拿回销售点要求退货,被拒后致电物价部门投诉,“有个人买了十多箱,商店坚决不给退”。

10、抢盐事件”给国人上一课

日本九级大地震,使得内地罕见的“抢盐热”一度达到沸点。无良商家借“天灾人祸”哄抬物价,是其牟取暴利的惯用伎俩。他们曾经因此在内地楼市、农市乃至药市屡屡得逞。现在政府已经识破他们的阴谋,出台了相当明细和严厉的法律法规,对这种违法行为实施严打。这次针对“抢盐潮”,政府对几家借日本地震哄抬盐价的商家处以百万元的罚款。应该说,这起“抢盐事件”,给商家上了一课。他们应该会从中吸取教训,今后更有法律意识,会遵纪守法,主动规范其定价行为。 内地出现“抢盐潮”后,政府多管齐下,及时辟谣,加大食盐供应,并严惩哄抬盐价的商家,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抢盐潮”迅速平息,取而代之的是消费者的“退盐潮”。不难看出,不够理性的消费者再一次成了虚假信息和市场炒作的受害者。相信,习惯盲从的消费者能够从这起“抢盐事件”中吸取教训。他们今后不会再轻易听信谣言,学会理性购物。

有人说,“抢盐潮”再一次凸显内地一些消费者的不理性、缺乏独立思考和基本知识以及盲从心重。笔者倒认为,透过这些表面现象,我们可以看清问题的本质,就是,内地消费者怕的并不是日本的核辐射,而是内地食盐价格的可能上涨。消费者已经从“蒜你狠”、“豆你玩”、“姜你军”和“药你死”中吃尽了苦头。他们因此会吸取教训,学会抢购和囤积即将涨价的生活必需品。加之现在通胀压力加大,物价普涨,不涨价的商品越来越少。消费者会紧盯这些价格低廉和平稳的生活必需品的价格波动,并随时采取抢购和囤积行动,这其中就包括食盐。应该说,中国国民绝大多数还是价格敏感型消费者,能省一角钱就省一角钱,这缘于勤俭持家、喜欢储蓄的文化传统,也与百姓福利水平不高、存后顾之忧有关。物价上涨,尤其是市场炒作所导致的物价暴涨,无疑是百姓的大敌。由此可见,当前,物价平稳,已经成为稳定人心、稳定社会的第一要素。

对政府而言,确保物价平稳,尤其避免物价暴涨,不仅是重大民生,而且是当今最大的政治。政府把稳定物价作为今年的第一要务,是明智的。这次商家制造“抢盐事件”,说明投机者已把“市场炒作”视为哄抬物价并赚取暴利的惯用伎俩。政府对此当提高警惕,应使严加防范市场炒作成为常态。“防”比“治”更重要!

论文:

日本核辐射 抢盐潮

—— 去抢盐???

QQ群上就出现了盐的话题,有的幽默让人忍俊不禁:

女:有房吗? 男:没有

女:有车吗? 男:没有

女:有存款吗? 男:没有

女:那还来相亲!

男:我有盐!

女:老公!!!

我孤陋寡闻,尚不知道中国大地已经刮起了一道盐风,当我看到发改委的通知,才知道盐已涨价,当得知本地的盐竟飚升到25元一袋时,我才更加理解这短信的幽默还真的可以。

一件事发生在两个人的身上,可以看出人的高下,一个重大事件发生在两个国家,可以看出国民质素的不同,现实版已经给中国敲响了警钟,一个自称有五千年文化的国家,竟又一次输给了日本。

日本的大地震让我们看到,在极端困苦的情况下,日本人泰然有序;为了四分之一的柚子日本国民可以排几小时的队而没有插队的。在物质极度短缺的情况下,没有出现囤积居奇的商家,没有奇货可居的商人,商品限量却没有涨价,在中国救援队购买商品时,坚决不肯收钱,日本国民表现了与国家民族的高度一致性。

由于日本地震,香港出现一部分商品的涨价,而国内一些地方食盐马上就从1元多涨到了20多元,让我想起了非典时期,一瓶醋涨到了几百元,有的公务员为了倒醋晚上驱车几百里。记得在1988年那次涨价,我从楼下老婆同事开的商店买了一箱肥皂,过了几天,肥皂涨了价,他找我老婆说钱算错了,要再给他十元钱。中国人的人情世故在金钱面前如此脆弱,如此不值一钱,恐怕也是史无前例的了,一个唯利是图的民族是没有前途的。

日本国民在危机中所表现出的素质,让我认识到即使是在资本主义国家,国民的道德素质在社会关键时刻所表现出的重大价值与作用,两相对照,中国国民的道德素质之低实在让人羞愧!问题在哪里?也许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答案,在我看来,在政治。如何能有社会的高度秩序性?政府不能保障国民安定的生活,你让百姓如何会有自觉奉献与克制的道德感?现在的一些精英们仍在喋喋不休的鼓吹市场经济,在越来越没有道德信念的社会,这样的鼓噪是误国害民的,在关键时刻就会发难,灾难得无法收拾。碘盐事件,又一次向中国敲响了政治的警钟,在一个缺乏道德与公信力的社会,搞资本主义是极其危险的,政府要当人民的主心骨。吴邦国前不久发言称绝不搞私有化。

从各地的新闻报道可知,从谣言的出现,到食盐的抢购,到地方乃至中央出面,到抢购食盐潮平息,再到公安抓造谣传谣滋事者、物价部门严惩哄抬物价者,可以反映出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民众从众心理依然存在。一旦有风吹草动,许多人骨子里的从众心理依然会沉渣泛起。至于原因,专家说是因为自我的不完善和缺陷,导致的一个人受暗示性极强,也有的学者称是因为心理状态比较脆弱。抢盐的原因,无非是缺乏安全感,以及对外部信息的盲从。

第二:我国民众还需要普及科普知识。日本地震、核泄漏,尽管核泄露、核辐射是如此的让人害怕,但是,有点科普常识的人,都应该知道,核辐射怎么回跑到中国来呢?东京离福岛200多公里,辐射超标23倍,但也不过是每小时0.809微希弗,而坐飞机是每小时4.25微希弗。中国大陆离福岛最近的部分都有上千公里,虽然放射性元素的扩散与气候和风向等有关,但距离越远浓度越小是肯定的,所以中国大陆普通老百姓该吃吃,该喝喝,该上班上班,其它的都是瞎折腾。

第三:谣言永远止于智者。在日本9级地震后福岛核电站事故正在抢险的大背景,碘盐里有碘,海盐生产也许会受影响,急切间就驱动了普通人。这一代的普通人,没有经历过20世纪60年代末的民防教育,没有多少核防护知识。普通人也难得会去计算,一斤盐里有多少微量碘。只是,别人正买,先买了再说的心理,在那场景下更会像病毒般传染。于是,一个非理性的现象才能如此发生。当大家都关注了,地方和中央出来澄清事件,民众抢购风潮就自然平息了。

其实,抢盐风波也不是首例。1988年大家抢盐,就是怕工资急速缩水,对于涨价的恐惧使人们奋不顾身地投身到抢购行动中去。2003年以及2011年的抢

盐,原因更为复杂:一方面是惧怕核辐射或SARS这种“我觉得这玩意肯定会要命”的陌生事物、另一方面是对外部信息的不信任。先不说核辐射目前是不是个问题,就算问题来了,吃碘盐根本不能有效的防护核辐射,你说抢它有啥用呢?

日本核泄漏情况时刻变化、信息不对称等因素,完美地满足了“谣盐”的传播路径,一日之间,红遍全国。事实上,从日本地震开始,我们已经接受了无数的小道消息以及很多毫无诚意的传言,从救援到核泄漏,各个环节都充满了想象力,“听说”“据传”成为最流行的词语,这也印证了一个颠扑不灭的真理:“在一个谣言化了的故事中,几乎不可能确切地说出根本的事实是什么,或者根本不知道是否有事实根据。”

值得庆幸的是,这次风波中,我们看到了一个迅捷高效的政府。在突发事件来临时,政府部门能正面回应危机。通过这个事件,我在想,如果政府能够把应急措施真正渗透进日常社会组织管理的机制中,引领风险社会里公民的价值观,让居民用平和淡定的理性心态面对任何突发危机,类似的事件,将永远不会发生。从此就入康庄大道。

这是我看到的一首诗:

无聊的风

吹起风沙漫天

炫耀自然不可捉摸的力量

那么可憎

更甚于无聊的风

怀着叵测的心

鼓起唇舌

让谣言

掀起人们心底莫名的恐慌

抢盐的闹剧

在各地纷纷上演

智者

不会死绝

但是在这一刻

是否多吃了几斤盐

扑倒在岁月的河流上

狂饮一番

首先,为什么大家如此容易轻信流言?“谣言止于智者”,动辄轻信谣言当然是“不智”的表现。“非典”时疯抢板蓝根,相信绿豆、茄子、生吃泥鳅能治百病,如今又抢购碘盐甚至酱油、腌菜来预防核辐射……种种令人啼笑皆非的举动,折射出民众在疾病防治、灾难应对以及科学常识等方面的严重无知与独立思考能力的严重欠缺。然而,该反思的绝不仅仅是民众自身;教育、医疗、科普……各个相关主管部门都应该深刻反省:难道已经成为第二大经济体的国家的国民,该是这种素质?对于民众的无知,你们有没有责任?

其次,我们的民众为什么如此容易恐慌?其实,早在日本核电站事故发生不久,有关部门和媒体就不断宣称,核辐射对中国没有影响,即便有,也可以忽略不计。可是,民众对此似乎并不买账;人们宁愿相信毫无科学依据的传言,宁愿相信奸商推波助澜的“忽悠”。这既反映出民众发自内心的不安全感,也折射出民众对相关部门和媒体的不信任。为什么会这样?我们需要深刻反省。否则,当有一天大灾难不幸降临到我国本土,后果将不堪设想。

再次,相关部门从此次“抢盐”风波中,应当吸取什么教训?面对流言,及时辟谣,当然是必要的。然而,如果不提前预判形势,不做事前防范、未雨绸缪,一切都等到谣言蜂起再采取措施,那轻则效果大打折扣,重则能否力挽狂澜都可能存在变数。同时,提高国民素质、增强民众应对灾难能力、提升公众安全感,都绝非一朝一夕之事,相关部门必须居安思危,一切从当下抓起。

回到此次“抢盐”风波,我们在进行种种反思的同时,也必须马上拿出“亡羊补牢”的应对措施。当务之急,一是立即启动应急机制,加强生产组织和市场管理,确保食盐供给,须知以实际行动打消公众恐慌,效果远胜于“食盐储备充足”的口头表态;二是严惩散布谣言、借机哄抬物

价、囤积居奇的不法奸商,迅速稳定市场秩序,消除不稳定因素,恢复公众安全感。

所以我们要做的就是做个智者! 能面对任何事。


相关内容

  • 浅析日本地震核泄漏事件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 浅析日本地震核泄漏事件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摘要]日本地震及地震引发的核泄漏问题对日本的经济和政治产生了重大影响,同时,由于此次自然灾害所波及的范围十分广泛,所以大地震及核泄漏事件也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日本政府应对此次自然与社会危机的举措不仅关系着日本国内经济.社会的发展,也在不同程度上对国际政 ...

  • 日本大地震对全世界的影响
  • 日本大地震对全世界的影响 [摘要]2011年是一个足以被载入国际能源史册的特殊年份.3月11日,日本关东发生了九级大地震,地震引发了海啸.大火并导致了福岛第一核电站反复无常的发生核泄漏.这次事故不仅给日本国民带来核射线伤害,而且还引发了包括中国在内的周边国家乃至遥远 美国民众的核恐慌,并对世界的核能 ...

  • 日本大地震
  • 浅谈日本大地震 时间:3月31日 地点:凤凰超市前 主持人:聂林青 王雪兵 记录人:徐春群 卢艳 刘珍 刘桂菊 甘艳丽 主题:抢盐风波 背景:3月11日下午2点46分左右,位于日本东北的宫城县北部太平洋海域发生里氏 8.8级特大地震,日本气象厅称这是日本国内观测史上最大级别的地震.据3月27日日本地 ...

  • 日本核电站泄露危机失控,将危害日本民众的生命和健康
  • 已有 539 次阅读 2011-3-17 10:21 |个人分类:世界历史研究(07-11)|系统分类:海外观察|关键词:日本核电站 泄露危机失控 危害生命和健康 日本核电站泄露危机失控,将危害日本民众的生命和健康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2011年3月17日发布 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北地 ...

  • 日本经济论文
  • 日本经济前途黯淡 日本是一个自然资源贫乏.国土狭小的国家,经济发展的强劲推动力必须来自对外贸易,日本的进口额很高, 但出口额更高,每年都有巨额的外贸顺差,是世界第三大进口国及出口国.经受了海啸.地震.核泄漏等灾害和欧债危机,日元升值等因素的影响,我认为,日本经济的前途并不是很乐观.首先,东南亚洪灾严 ...

  • 核能及能量
  •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核能是指原子核发生变化时所释放的能量 B.煤炭.石油.天然气.太阳能都是不可再生能源 C.原子弹和氢弹都是利用核裂变 D.目前核电站获得核能的途径是核聚变 2.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的核泄漏事件,使核能和平利用成为舆论焦点.请列举核能利用的一条优点: :一条缺点: . ...

  • 日本核泄漏事件对我国核电事业发展的影响
  • 日本核泄漏事件对我国核电事业发展的影响 摘要:日本特大地震伴随海啸引发了福岛第一核电站爆炸及放射性物质泄漏,触目惊心的核泄漏事件给我们敲响了警钟,给中国核电事业的发展提出了警示. 关键词:核泄漏:自然灾害:核能立法:防护措施等. 3月11日下午,日本东部海域发生9级大地震,并伴随特大海啸,次日,福岛 ...

  • 转载: 人类应重新思考其生存和发展的方式
  • 人类应重新思考其生存和发展的方式 昨天,法国核安全局将日本福岛核泄漏列为六级事故,仅次于辐射500万人.消除污染需800年的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泄漏的七级事故,而高于美国三里岛的五级核泄漏事故,七级是核事故的最高级别.已录得日本东京地区的放射线量超过了往常的20倍,中国鉴于福岛核电站事故的严重性和 ...

  • 复旦大学首届青年论坛
  • 复旦大学首届青年论坛 实践报告册 核电的安全性思考 --中国核电安全与发展的博弈 负责人:倪玉菡 成员:张彦青 麻秋枫 吉玉锦 徐力骄 2011年7月 成员名单 项目负责人:倪玉菡 主要成员的基本情况: 主要成员的分工情况: 倪玉菡 项目总负责人,负责牵头联系社会调查地点,统筹成员分工 吉玉锦 社会 ...